宋朝有厚嫁之风,女儿出嫁,娘家要备下一笔厚厚的嫁妆。
有俗语说:家有五女,贼盗不过其门。意思就是说,谁家要生了五个女儿,光是陪嫁就能把家底掏空,连贼都不愿惦记。
《知否》开场是袁盛两家文定之喜。外屋宾客如云,席面好不热闹,内宅盛家祖母与华兰谈心。
祖母说到:你的性格最是和顺,又坚韧有盘算,我是放心的,但嫁妆压箱底,还是越多越好。
到底,祖母给华兰多少嫁妆?
剧版里只有两个盒子,一盒各色首饰、一盒田庄铺子的契约,要说这也不少,但原著还是说得更为详尽。
作为盛家的嫡长女,华兰出嫁时,风光无限,这让当时得宠的林小娘分外眼红:华姐儿足有一百二十八担嫁妆,还有田地庄子和许多陪房人口,真好气派啊!
盛家主君也有过介绍:老太太虽放过明言,每个丫头都贴补妆银一千五百两,可当初华兰出嫁时,她贴的可远不止这个数!
这还不止,老祖母特地将当年自己出嫁陪送来的一副红宝赤金头面送给了华兰。
这副首饰何其珍贵、何其奢华!
原著里这样描写到:盒子一打开,屋内顿时一片金灿流光。那黄金赤澄,显是最近刚刚清洗过的,红宝石硕大闪亮,每颗都有拇指那么大,大红火热,耀眼夺目,连出身富贵之家的王氏也惊住了,有些挪不开眼。
房妈妈解释说:这上面红宝石可是当年老侯爷从大雪山那边的基辅国弄来的,打成一整副头面给老太太做嫁妆的。从头上的、身上的,到手上的,足足十八颗,用赤足金仔细镶嵌打造出来,两班工匠费了三个月才打好的,就是戴着进宫里参见贵人也够了。
所谓千金**,当如是了!
嫁妆对于古代女子有多重要?
顾廷烨生母白氏,商贾人家之女,可因为嫁妆丰厚,甚至可以说是富可敌国,那汴京城里的宁远侯府老侯爷亲下扬州上门提亲。
林小娘也曾奢望,让她的纮郎备下十里红妆,为墨兰争取与齐国公府小公爷联姻。
可以说,嫁妆代表的是娘家的实力,而且不单单是经济实力,嫁妆丰厚,出嫁的女儿不必仰仗夫家存活,在婆家的日子有底气。
嫁妆之于古代女子虽说重要,当然也只是高门贵女,普通人家怕是艰难。原著也曾提到:有些钟鸣鼎食的考究家族里,那些受重视的嫡女,从牙牙学语始,长辈们便要一件件的攒嫁妆了。
就是一样厚薄的嫁妆,也有从繁从简两种情况。繁的,就是除却陪嫁的丫鬟、婆子、管事和固定资产,大到床、桌、柜、箱等家具,小到四季衣裳,甚至红木金箍的马桶和洗澡盆,夸张一点的搞不好寿衣都要备下了。
华兰出嫁时,父亲盛纮任职通判,官阶不高,而当如兰、明兰出嫁时,盛纮已从地方官员一跃而为京官,身份不同,俸禄不同。
那么明兰的嫁妆又有多少?
明兰的嫁妆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盛家主君主母的陪嫁。
虽然,在明兰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盛纮多有疏忽,但是在嫁妆这件事上,他却特地关注过。
在原著小说里写到,他特地就此事叮嘱王大娘子:我与你把话说明白了!这回无论明里暗里,还有前儿你给如儿置办的那座宅子,你都把两个丫头的陪嫁置办得一般厚!
并且,他还威胁王氏:老太太无论想给明丫头多少,你都不许啰嗦半句!如若不然…… 这话说得把王氏吓得当场面色苍白、周身颤抖。
盛家给明兰的是绫罗绸缎和贵重木材,还有长柏海氏准备的贵重精致的首饰摆件。
第二部分是老祖母的陪嫁,这就海了去了。
在剧里,明兰大婚前夜,老祖母亲自从柜子里取出一个盒子,逐一给明兰清点,有田产、房产、铺子、店面,还有京郊的一处庄子,五六百亩良田,并且自带一处风水极好的小山林。
而在原著里,盛家祖母更是想把自己当年陪嫁还剩下的箱子悉数都要给予明兰,明兰劝祖母留给长柏哥哥。祖母说到:这箱子不敢说价值连城,也够你一世无忧的,你真不要?
祖母最是疼爱明兰,幼时把她收于身边,悉心教养,给孤苦伶仃的明兰一世的温暖,嫁妆也备得丰厚,总担心明儿不够。
第三部分是顾廷烨的聘礼。
剧中介绍说,顾廷烨求娶明兰时搬了二十多个大箱子到盛家,这些都放在明兰的陪嫁里。
原著里是这样描写的:送来的彩礼足足堆满了一个院子。
一百二十八对足金猪,足有五六百两;布料有江南的绡纱八十八匹、江北的羽绡八十八匹、各色彩绣的云锦蜀缎一百零八匹;三四两重的龙凤赤金镯十八对,嵌珠龙凤赤金簪十八对;还有鲍鱼、蚝豉、元贝、冬菇、虾米、鱿鱼、海参、鱼翅和鱼肚,外加发菜等上品海味。海氏和老太太瞧了后,严重怀疑这些都是进上的贡品。至于其他各类三牲鱼酒、四季茶糖果子等物件,更是不计其数。最后是一对呱呱乱叫的肥胖大雁。
而其中的金珠首饰,两个丫鬟足足清点了半个时辰,把祖母送来的九层八十一套盒的乌木梨花雕漆的妆奁大箱笼塞得满满当当。
就说这明兰的陪嫁得多大一间屋子来装?当然,作为当朝新贵,顾廷烨备下的婚房也是大到惊人了。
可以说,盛家四姐妹里,明兰的陪嫁最是丰厚。
明兰出嫁前夜,祖母仍在担忧明兰在顾家的日子不好过,不省心的人与事,花钱的地方就多了,所以总想着给她的嫁妆再添上一点。
嫁妆的确重要,但有丰厚的嫁妆不等同于有十拿九稳的幸福婚姻。
十里红妆的华兰苦熬十余年,才得以真正过上美满的小日子,而明兰婆婆白氏虽有万贯陪嫁傍身却只落得个一尸两命的悲惨结局,真正能如海氏自新婚起便是幸福美满的有几人?
说起来,嫁妆重要,运气也重要,更重要的是婚后的经营。
明兰与自家兄弟姐妹和小公爷同在一家私塾念书,明兰字写得不好,先生罚她抄写盐铁论。一方面是锻炼她的书法,一方面,盐铁论本身也极具思想价值。
明兰一听说是《盐铁论》,立即傻了眼。洋洋洒洒六十篇,6万多字,让明兰三天抄完,怪不得明兰一听就呆掉了,为了求老师宽限一天,拿出了烹饪绝活,讨得先生欢喜,宽限了一天,这6万字,抄4天也是够辛苦了。可见古代的私塾先生,是相当严厉的。
小公爷见不得明兰受苦,送了她两支紫毫笔,还说要替她抄一半盐铁论,可是明兰拒绝了,毕竟先生是为她好。所以,她认真抄了盐铁论。盐铁论本就是为国家各项治国政策而辩论,或许也正是明兰认真做好了先生的作业,所以,后来在先生问及 嫡庶谁好的问题时,她才能思路清晰,才思敏捷,不卑不亢,让小公爷更是倾心有加。
汉昭帝始元六年,汉朝主政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接受谏大夫杜延年的建议,召开了一次盐铁论会议。会上以文学、贤良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另一方,就是否罢盐铁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汉宣帝时期,桓宽根据盐铁论会议记录进行整理,形成《盐铁论》这部名著。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桓宽之所以将这本书取名为《盐铁论》,是因为朝廷仅仅接受文学、贤良的部分建议而废除酒类专卖,仍然继续保留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政策,“故宽作书,惟以盐铁为名,盖惜其义不尽行也。”
这次盐铁会议是在汉武帝长期内外经营之后召开的。汉武帝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统治生涯中,充分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内兴功利,外伐四夷。这些政治军事大手需要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为了弥补空虚的国库,汉武帝实施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元狩四年。汉武帝采纳东郭咸阳,孔仅的建议,实施盐铁官营。同年汉武帝下诏初算缗钱,对商人征收财产税。元狩五年,朝廷下令铸造五铢钱。元鼎元年,汉武帝接受桑弘羊的建议,试行均输、平准。所谓均输,是在郡国设置均输官,负责收取各地民众向朝廷进贡的土特产品。再拿到附近价高的地方出售,将钱交给中央。所谓平摊,是中央设置平准官,用价低买进、价高卖出的方法平抑物价。元封元年,在全国推行均输、平准之法。元鼎三年,汉武帝下令告缗,罚没偷漏税商人的财产。天汉三年,汉朝推行酒榷令,国家实行酒类专卖。这些经济政策的实施,一方面也重创了当时的工商业者。汉武帝晚年对自己的内外经营颇有醒悟,征和四年,汉武帝下《轮台诏》,表达了追悔之意。霍光本人虽然没有出席这次会议,但是他的基本思想倾向是明确的。
是否罢盐铁酒榷均属平准,是盐铁会议的中心议题。文学、贤良坚决主张罢盐铁官营,他们的主要理由是:
1、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算缗、铸五铢等经济举措与民争利,朝廷应该还利于民。
2、官府制作的铁器规格统一,质次价高,不适农用,铁官经常不在盐铁商店上班,民众不能及时买到铁器,贻误农时,有些民众不得不用木器耕种,吃无盐的淡食,器用不便严重地影响农业生产,造成田地荒芜,民众生活贫困。
3、均输、平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官吏强征贱买、因垄断而导致物价飞涨、奸商囤积居奇等弊端,结果是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并未带来朝廷所期待的均衡劳逸、方便贡输的好处。
4、盐铁官营支持了汉家外伐四夷的征战,而长期战争影响了民众的基本生活,内地民众苦于兵役和徭役,边境民众则 苦于戍守防御,实在看不到盐铁官营给民众带来什么福利。
5、礼仪是立国的根基,而权势财利是为政的残贱,不推崇仁义就无法教化民众,不大力务农就无法使国家富强。
桑弘羊等人坚持盐铁官营的理由是:
1、盐铁官营是朝廷为解决征讨匈奴费用而采取的经济政策,如果废除,就会导致边境军费不足,不利于完成汉武帝未竟的外伐四夷大业
2、盐铁私营为诸侯反叛提供了经济基础,促进了豪强势力膨胀和邪恶势力聚集,造成不法奸商垄断市场,形成“一家害百家”的恶果,因此不能放任盐铁私营。
3、官府资金充足,器具完备,铁器规格和价格统一,盐铁官营无论对国家还是对私人都有利。
4、中国古代有“名山大泽不以封”的传统,汉家实施盐铁官营政策完全符合古代传统做法。
5、实施均输、平准,是为了“平万物而便百姓”,是出于富国民足的目的。
6、战国秦汉之际儒生方士用五行配五方,这说明均衡有无、流通万物是天地之道。
7、盐铁官营等经济政策对内极大地开辟了山林川泽的财利,使各种货物越来越丰富,朝廷经费充足,民众生活不再困乏,农业根本和工商末业共同获利,上上下下都很富足,对外则可以通过贸易获取外国的资财,削弱敌国的经济实力。
由于盐铁官营等经济政策是由外伐四夷特别征讨匈奴所引发,因此在后武帝时代,汉家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制定对待匈奴的政策,也是双方辩论的一个重要论题。桑弘羊指出,中国在东、西、南三方边陲已经消除边患,只有北方匈奴尚未归附,因此汉家要完成武帝的未竟事业,猛追穷寇,继续征讨匈奴,以短痛换取汉家的长治久安,不能让伐胡事业半途而废。他认为中国天子是全天下人的父母,而匈奴却没有向汉天子臣服,这是汉家所不能容忍的。如果不从事征伐和军备,就难以平息暴力侵害,将黎民百姓推向敌人。文学、贤良则痛陈连年征伐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为连年伐胡导致士死民疲,使人民无法过上正常的生活,造成老母在家中垂泣,征人在前线忿恨,怨女在闺中叹息的后果,希望汉家能够休战,与民休息。文学、贤良指出,匈奴住在沙漠之中,过着茹毛饮血的野兽般生活,中国没有必要用礼仪去要求匈奴。尤其没有必要牺牲无数将士的生命,去占领匈奴所居的不毛之地。文学、贤良高举孔子修文德以来远的旗帜,主张朝廷放弃武力,运用文教德化的方法来感化远方异族,与匈奴和亲,用道德感化的力量使匈奴主动前来归附汉家。
除了辩论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算缗、告缗、铸五铢钱等经济政策以及伐胡论题之外,与会双方还就一系列论题展开论战,诸如对商鞅、邹衍、李斯、晁错、颜异、狄山、主父偃等人的评价,如何看待儒学价值、贫富原因、孝养父母、汉代奢侈风气、官员贪腐、真假儒生、国家安全等问题,天子诸侯的园池是存是废,当世要务是什么,要不要开拓边疆,要不要遵守先王之道,什么样的人才是贤才,究竟是以德治国还是以刑治国,朝廷应该坚持王道还是霸道,导致水旱自然灾害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在所有这些论题上,辩论双方都争锋相对,提出截然不同的思想主张。
文学、贤良都是当时的儒生经师,他们熟读五经,思想完全来自先秦以来儒家阐述的经学,而桑弘羊虽然也引用儒家经典,但他更多地杂取法家、纵横家、兵家、阴阳家等百家之说。汉代被学者称为经学昌明时代,自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政策之后,汉家以儒家阐述的五经作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在《盐铁论》中可以看到,身为御史大夫桑弘羊以及丞相史、御史居然会在朝廷学术会议抨击儒学,嘲笑孔子,贬低王道,宣扬百家思想,而桑弘羊这位杂取百家之说的朝廷重臣,居然会深得汉武帝的信任。这说明即使在汉武帝尊儒之后,汉家官方学术思想并不是一刀切,君主往往会出于朝廷的需要而进行调整,台面上所说和台下所行并非完全以至。或许汉宣帝所说的“汉家霸王道杂之”更符合汉家官方思想的实际。
宋朝有厚嫁之风,女儿出嫁,娘家要备下一笔厚厚的嫁妆。有俗语说:家有五女,贼盗不过其门。意思就是说,谁家要生了五个女儿,光是陪嫁这一项就能让一个家庭破产,连贼都不愿惦记。《知否》开场是袁盛两家文定之喜。外屋宾客如云,席面好不热闹,内宅盛家祖母与华兰谈心。祖母说到:你的性格最是和顺,又坚韧有盘算,我是放心的,但嫁妆压箱底,还是越多越好。
到底,祖母给华兰多少嫁妆?剧版里只有两个盒子,一盒各色首饰、一盒田庄铺子的契约,要说这也不少,但原著还是说得更为详尽。作为盛家的嫡长女,华兰出嫁时,风光无限,这让当时得宠的林小娘分外眼红:华姐儿足有一百二十八担嫁妆,还有田地庄子和许多陪房人口,真好气派啊!盛家主君也有过介绍:老太太虽放过明言,每个丫头都贴补妆银一千五百两,可当初华兰出嫁时,她贴的可远不止这个数!这还不止,老祖母特地将当年自己出嫁陪送来的一副红宝赤金头面送给了华兰。
这副首饰何其珍贵、何其奢华!原著里这样描写到:盒子一打开,屋内顿时一片金灿流光。那黄金赤澄,显是最近刚刚清洗过的,红宝石硕大闪亮,每颗都有拇指那么大,大红火热,耀眼夺目,连出身富贵之家的王氏也惊住了,有些挪不开眼。房妈妈解释说:这上面红宝石可是当年老侯爷从大雪山那边的基辅国弄来的,打成一整副头面给老太太做嫁妆的。从头上的、身上的,到手上的,足足十八颗,用赤足金仔细镶嵌打造出来,两班工匠费了三个月才打好的,就是戴着进宫里参见贵人也够了。所谓千金**,当如是了!
嫁妆对于古代女子有多重要?顾廷烨生母白氏,商贾人家之女,可因为嫁妆丰厚,甚至可以说是富可敌国,那汴京城里的宁远侯府老侯爷亲下扬州上门提亲。林小娘也曾奢望,让她的纮郎备下十里红妆,为墨兰争取与齐国公府小公爷联姻。可以说,嫁妆代表的是娘家的实力,而且不单单是经济实力,嫁妆丰厚,出嫁的女儿不必仰仗夫家存活,在婆家的日子有底气。嫁妆之于古代女子十分重要,当然也只是高门贵女,普通人家怕是艰难。原著也曾提到:有些钟鸣鼎食的考究家族里,那些受重视的嫡女,从牙牙学语始,长辈们便要一件件的攒嫁妆了。
就是一样厚薄的嫁妆,也有从繁从简两种情况,就是除却陪嫁的丫环、婆子、管事和固定资产,大到床、桌、柜、箱等家具,小到四季衣裳,甚至红木金箍的马桶和洗澡盆,夸张一点的搞不好寿衣都要备下了。华兰出嫁时,父亲盛纮任职通判,官阶不高,而当如兰、明兰出嫁时,盛纮已从地方官员一跃而为京官,身份不同,俸禄不同。
虽然,在明兰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盛纮多有疏忽,但是在嫁妆这件事上,他却特地关注过。在原著小说里写到,他特地就此事叮嘱王大娘子:我与你把话说明白了!这回无论明里暗里,还有前儿你给如儿置办的那座宅子,你都把两个丫头的陪嫁置办得一般厚!并且,他还威胁王氏:老太太无论想给明丫头多少,你都不许啰嗦半句!如若不然…… 这话说得把王氏吓得当场面色苍白、周身颤抖。
盛家给明兰的是早年积存的绫罗绸缎和贵重木材,还有长柏海氏准备的贵重精致的首饰摆件。第二部分是老祖母的陪嫁,这就海了去了。在剧里,明兰大婚前夜,老祖母亲自从柜子里取出一个盒子,逐一给明兰清点,有田产、房产、铺子、店面,还有京郊的一处庄子,五六百亩良田,并且自带一处风水极好的小山林。
而在原著里,盛家祖母更是想把自己当年陪嫁还剩下的箱子悉数都要给予明兰,明兰劝祖母留给长柏哥哥,祖母说到:这箱子不敢说价值连,也够你一世无忧的,你真不要?祖母最是疼爱明兰,幼时把她收于身边,悉心教养,给孤苦伶仃的明兰一世的温暖,嫁妆也备得丰厚,总担心明儿不够。第三部分是顾廷烨的聘礼。剧中介绍说,顾廷烨求娶明兰时搬了二十多个大箱子到盛家,这些都放在明兰的陪嫁里。原著里是这样描写的:送来的彩礼足足堆满了一个院子。
一百二十八对足金猪,足有五六百两;布料有江南的绡纱八十八匹、江北的羽绡八十八匹、各色彩绣的云锦蜀缎一百零八匹;三四两重的龙凤赤金镯十八对,嵌珠龙凤赤金簪十八对;还有鲍鱼、蚝豉、元贝、冬菇、虾米、鱿鱼、海参、鱼翅和鱼肚,外加发菜等上品海味。海氏和老太太瞧了后,严重怀疑这些都是进上的贡品。至于其他各类三牲鱼酒、四季茶糖果子等物件,更是不计其数。最后是一对呱呱乱叫的肥胖大雁。而其中的金珠首饰,两个丫环足足清点了半个时辰,把祖母送来的九层八十一套盒的乌木梨花雕漆的妆奁大箱笼塞得满满当当。
就说这明兰的陪嫁得多大一间屋子来装?当然,作为当朝新贵,顾廷烨备下的婚房也是大到惊人了。可以说,盛家三姐妹里,明兰的陪嫁最是丰厚。嫁妆的确重要,但丰厚的嫁妆委实不能等同于幸福的婚姻。十里红妆的华兰苦熬十余年,才得以真正过上美满的小日子,而明兰婆婆白氏虽有万贯陪嫁傍身却只落得个一尸两命的悲惨结局,真正能如海氏自新婚便是幸福美满的有几人?说起来,嫁妆重要,运气也重要,更重要的是婚后的经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