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母:伊纹
店主儿子:毛毛先生
同样遭遇的学生:郭晓琦
读完第二章了。这里面有一个我无法理解,就是所有被伤害的女孩子,都没有反抗的,都是最后思想扭曲的。
这是一部自传小说,按理来说,既然林**有勇气把它写出来,在写的时候,一定会以女性的角度去认真思考的。她如果在写作时,完全可以塑造一个独立坚强的女性角色,去反抗它,但没有。无论是房思琪自己,还是伊纹,亦或是那个和她同样遭遇的女学生郭晓琦,都选择了承受。伊纹**天天以泪洗面,担心害怕,郭晓琦最后更是自甘堕落,糟蹋自己。
当我读到这里,我不禁又想起了鲁迅先生的文章,他的文章里也是没有反抗的人。熟知的,药,孔乙己,祥林嫂,都是一些麻木,失魂的中国人。熟知的,药,孔乙己,祥林嫂。鲁迅先生那么写,是因为那个时代的确没有人起来反抗,当先生扛起了大旗后,才有了一大批追随者。既然林**为什么这么写,我不好去揣测,但是我知道,这是一本现实的自传。
不仅是女性,男性也是如此。此书中有一个男性毛毛先生,就是现在人口中说的好男人。他的一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老实的毛毛先生和婚后不辛的伊纹师母,在处于朋友和恋人关系之间时,某天他突然得知伊纹已经是别的人妻子后,竟然在车上哭着想着伊纹的样子自慰。我又不得不刷新我的三观,因为这是一本现实的书。
美丽高贵的伊纹**,背后是个天天被家暴,以泪洗面的可怜女子。憨厚老实,家有基业的毛毛先生,背后是个哭着想着自己的女神,别人的妻子来自慰的男人。
我原以为这是一本单人物自传,后来发现是两条主线。一是房思琪这个少女线,还有一个伊纹**的妇女线。这两条线有个共同点,就是承受且无人帮助。房思琪的结局开头就交代,在山里疯掉了。伊纹结局,不久也会揭晓,但我猜测,不会离开现在的家庭,因为这样才符合现实。
失乐园,结。
于我而言,这是一本没办法一次性看完的小说书,不是文字晦涩、剧情乏味,而是这12万3千字描述的故事令人痛苦不堪,文字令人惊艳,现实令人愤怒。
早前就听过很多读书人推荐这本小说书,但是本书故事的残忍性一直让我望而却步,直到最近,我重新鼓起勇气,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然后去网上查资料,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看她的访谈等等,看了几天的信息以后,我确信,我的第一遍没有完全理解到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然后我马上二刷,带着作者的心境去感同身受字里行间的热爱、失望、痛苦、挣扎。
读完第一遍的时候,我个人是震撼的。首先扑面而来的是令人窒息的社会问题:13岁的房思琪遭到补习班老师李国华的诱奸,性侵以及性虐待多年;伊纹止步学业嫁于爱人却惨遭暴力对待;郭晓琪控诉李国华性侵却遭遇亲人和社会的恶意中伤…
然而对于书中房思琪的行为,有些地方我也产生困惑,比如:李国华侵犯了思琪,为什么她没有说出来没有反抗,第二次她依然去老师家里交作文。这个答案我读第二遍的时候我捕捉到了蛛丝马迹。思琪是一个高自尊的人,有着比一般人还要强烈的羞耻感,她无法确定这件事会对她的社会关系产生什么影响,从她试探父母就能看出来她的诚惶诚恐,遗憾的是连父母都在把她推入深渊。最终,自尊心缝起了她的嘴。跟老师恋爱和被老师性侵这两种状况,思琪的内心可以勉强承受第一种,第二种无法承受。思琪遭遇非常打击后,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而产生一种扭曲的心理状态。
看完这本书我更是充满愤怒:类似李国华这样的施暴者,披着文学和教育者的外衣,行的却是下作、龌龊之事,最终却不能得到制裁,逍遥法外。并且,关于性的暴力都不仅仅是由施暴者独立完成的,而是整个社会协助施暴者完成的。如果思琪的母亲在思琪试探的时候给予的是正确的看法而不是鄙夷偏见,如果怡婷在思琪告诉她和老师在一起后能多关注她眼中的呆滞而不是歇斯底里指控她脏,如果张太太没有明知钱一维有暴力倾向却依然将伊维介绍给他,如果郭晓琪的父母在与李国华一家人对峙以后的第一感受不是幸好对方没有要求真付饭钱…我总是在幻想,如果那天早上思琪的母亲没有说“这么小年纪就这么骚”,那么思琪的结局是否就会截然不同,我太难过了。
同时,我也震撼于作者的丰富异常的想象力,细腻如丝绸般的文笔,拷问灵魂的洞见力。她是如此热爱文学,降之奉为圭臬,然而,不是学文学的人,而是文学辜负了她。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对艺术真善美的质疑:一个真正相信中文的人,一个热爱文学之人,却背叛这个浩浩汤汤五千年的传统和文明,他们有着一定的思想体系,却用这种思想体系作恶,并以此为借口为自己开脱;艺术是否含有巧言令色的成分,更甚者说,艺术是否就只是巧言令色而已;每个人都能从文学作品中感受美和丑,喜悦和痛苦,然而这些都是由文字和修辞建构出来的,是否只是虚拟的建构…作者对自己文学梦境破碎感到绝望,这让深处重度抑郁的她更加支离破碎,文学和真实,向来是割裂的。
唯一可以还比较庆幸的是,作者也描写了伊纹这个人物,如果说刘怡婷是没有遭遇强暴的思琪,那么晓琪可以看作是反抗失败的思琪,伊纹是治愈自己后的思琪,总算,我感受到那么一点对于命运的抗争和顽强倔强的自我生长。
读这本书的时候有很多生僻字词,我需要查字典还能懂其含义;几乎每个动作叙述之后就会跟随比喻想象,这让想象力匮乏的我读得非常艰难;文中的一些具有台湾省特色的语言和语境,让我这个大陆人不太理解。但是抛开这些,这本书对我而言意义重大:幸运的是,我的人生不会也不可能经历书中这些事儿,但是,作为一名女性,一位母亲,一个社会公民,我们有必要自省。李安说:“**不是把大家带到黑暗里,而是把大家带过黑暗,在黑暗里检验一遍,再回到阳光底下,你会明白该如何面对生活。”我觉得这本书对于我的意义也是如此。
进入夏日,睡眠少了。哪怕昨晚过了零点才睡,早上六点左右就醒了。往常会睡回笼觉,回上好几回,今天却怎么都睡不着,想着未读完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内容有两条线:13岁的房思琪被诱奸,后被精神控制遭长期性侵;**许伊纹被家暴数年。两人都是隐忍的受害者,都认为自己爱着施暴者。最终思琪精神崩溃,伊纹则在流产后离婚。
书中充满了文学引用和各种“离奇”的描述。之所以说“离奇”,是因为我看不懂,正如我看不懂抽象画一样。比如形容尴尬:“她们座位之间的桌巾突然抹出一片沙漠,有一群不认识的侏儒围圈无声在歌舞。”
如作者所说“人对他者的痛苦是毫无想象力的”,我知道房思琪与许伊纹的痛苦,但我感觉不到心灵与身体真切的痛。所以我的注意力转向另二方面。
一是叙述方法的差异。刚看完阿城的三王,对其中细节的描写印象很深,比如“这时已近傍晚,太阳垂在两山之间,江面便金子一般滚动,岸边石头也如热铁般红起来。有鸟儿在水面上掠来掠去,叫声传得很远。对岸有人在拖长声音吼山歌,却不见影子,只觉声音慢慢小了。大家都凝了神看。许久,王一生长叹一声,却不说什么。” 读来一切都在眼前,而那一声长叹,仿佛也是自己的气息。写实简练,意如名家山水。
而《房思琪》中的描写,似乎是印象派油画,细节堆叠,光怪陆离。以我浅显的感受,与日本文学叙述很相似,超出了我的认知范围。比如村上春树的书,我就读不下去。
二是对青少年的保护和教育。李玫瑾在《幽微的人性》中“很多性侵是斯文人干的”那章里有专门讨论《房思琪》。文中建议6岁之前就应开始性教育,且性教育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性心理发展过程。”。“6岁之前的性教育在于灌输给孩子怎样保护好自己的身体……青春初期(12岁前后)的性教育在于让少年懂得“何为性别魅力与修养”……孩子16岁花季的性教育是人类的性历史教育,从而进一步了解“性与法律”“性与道德”的关系……”
性教育“是人由自然水平进入文明水平的必经一课”。然而房思琪对她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妈妈诧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教育不就是这样吗?”思琪一时间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
没有生存的手段,怎么成长为精英?作者林奕含曾是台湾台南女子中学第一名在大学学科能力测验中获得满分的学生,曾获台湾科展第一名。然而在发表小说后的二个月,她自杀了。
“走过危机四伏的成长,我们每个人都是青春的幸存者。”——史航
用了一天的时间看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看完之后真切的感到内心压着一块巨大的青石板,想说话却被人扼住喉咙的窒息感。
整部作品中包含两个问题:性侵与人家暴。
在生活中家暴会比性侵更被人所熟知的一个问题,并不是因为前者多而后者少,那是在社会中,我们会抱怨会哭诉,但是耻于谈性。
正如房思琪第一次跟妈妈谈到性教育这个问题时,却被残酷的告知关于“性教育”是一个羞耻的问题,在他们那个年龄是不需要也不可以谈及的问题,可是房太太所不知道的是她的女儿正处于这个黑暗之中,在她所感到羞耻的问题上,自己的女儿正因为施暴者深知社会人对性的遮蔽进而深受其摧残。
房思琪的悲剧不是她自己一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在新闻接连报道性侵事件之后,网上有对此进行过一系列的研究调查。印象深刻的有两个:一是关于成年人的调查,网上一个视频,对成年人进行提问是关于父母在成长过程中是否对其进行过性教育,所被采访者都回答没有,家长没有跟孩子讨论教育过这个问题,孩子们从小被勒令禁止讨论这个问题。第二个调查,是针对小孩子,观察孩子面对陌生人是否有自我保护意识,当然结局也是令人咋舌的,几乎很少有孩子意识到性意识到隐私的问题。
为什么孩子不敢跟父母交流,真的仅仅是代沟或者是时代变化不懂彼此内心的感受吗?不,更多的是有些想要倾诉的想法在说出口之前已被堵在喉咙口,让所有的孩子活生生的咽下去。就如房思琪在试图跟母亲交流时被母亲嫌恶鄙视的语气给缝住了嘴巴一样。
提到家暴,这个我们都不陌生想阻止却又默认的事情,每每出现一个家暴新闻,我们都在痛斥施暴者同情受害者,可转过眼,痛斥回归痛斥,同情皈依同情,到最后多数还是归于原谅,或者向自我洗脑式的顺应命运。有时候在我们身边遇到这种事情,自身还是会离得远远地,很自然的表面无视背后议论。住在那个豪华公寓的所有人,有谁不知道钱一维家暴的问题,有谁不知道伊纹每天夜晚在拳脚相加的暴力中度过惨痛的一天,可是谁都没有真正的站出来帮助她,他们所扮演的就是旁观者的角色,冷眼旁观这一切,却在人后热火朝天的议论着人家的不幸,所流露出来的同情似乎也像是虚伪的微笑背后露出獠牙魔爪。施暴者是很恐怖,可站在一旁的观赏者似乎更让人们对这个世界感到绝望。张太太明明说着宁愿自己的女儿穷也不会把自己孩子嫁给钱一维,但他转眼就把伊纹介绍给钱一维。她不仅是旁观者也是将伊纹推向地狱的黑暗之手。
这本小说阴暗压抑,可在沉重而又黑暗中,冲破黑暗也同样给我们带来了一丝丝希望的曙光,比如思琪身边的伊纹和怡婷,又比如伊纹身边的毛毛,伊纹和怡婷对于思琪来说就是咖啡是安眠药,只有在他们两个身边或许才能带给思琪一点点的安稳,才能让她短暂的忘却她所遭受的他所不应该承受的伤害,毛毛对于伊纹来说就是希望,是她在压抑破碎的婚姻生活中的一枝玫瑰,可以短暂的忘却钱一维的拳头
讽刺的是,在小说最后,豪华公寓的人依旧坐在一起满面春风的聚餐,似乎思琪、伊纹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在他们身边,真正的施暴者若无其事的依旧谈笑风生,伪装着自己的黑暗和残暴,在黑暗的漩涡里他们把罪责背到书的身上,认为一切的悲剧都源于读书,归于知识。
或许是因为他们知道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他们畏惧这种力量,知识是一种思想,在知识丰富,思想强大之后,人们会冲破黑暗,撕破他们丑恶的嘴脸,这本书不仅像我们揭露了黑暗,这是朝着人们发出呐喊,把所有沉睡在认为性耻辱的人们唤醒,只有敢真正的面对它时,才不会让心怀鬼胎的人利用人们遮掩逃避的心理
近日,在众人围观之下,甘肃一位花季少女跳楼自杀身亡。
消防员撕心裂肺的哭,围观群众冷漠的看,同时说着恶毒的话。
场景之悲催,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评价。
看6月26日的北京日报的新闻,庆阳市教育局党委进行专题会议,
决定将“甘肃庆阳女孩跳楼事件”中涉案老师吴永厚调出教育系统、取消其教师资格。
而跳楼是否与遭受老师猥亵有关,还在调查当中。
从小到大,老师都是正面的形象。
如果谁说老师不好,那这个人可能有问题。
自小也听说过一些无良老师骚扰女生的传说:
借故借书给女生,然后夹纸条写情书;
在漂亮女生作文本上写“你的眼睛真好看”。
当然也有更恐怖的传说,比如某女生因为老师而怀孕
而这类的故事,家长们都是偷着说,
不允许小孩子听,更不会告诉女孩,
遇到这样的坏老师该怎么办。
大家都觉得不幸只是万一,
老师都是好的,自家孩子都是安全的。
而正是这一个个万一,
演变成一个又一个家庭的悲剧。
无数花季少女陨落,留下唏嘘和谜团。
今年春天,在爆出北大教授沈阳和女生高岩的自杀的新闻有关之后,
著名学者李银河解读了受害女生的心理状况,
讲解国外关于“性骚扰”的定义。
李银河强力推荐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说这本书写的相当好,
值得读者认真阅读。
而这本书的作者,在写书之后不久自杀,
书中的故事,是以她自己为原型,
一个13岁就被老师强暴的女生。
李银河评价说,从社会学角度来看,
这部小说涉及了儿童性侵和家庭暴力两大社会问题。
从纯文学角度看,
林奕含令人肃然起敬,她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
属于“老天赏饭”的类型。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书中人物不多,
有国文补习班教师李国华,
房思琪,房思琪的闺蜜刘怡婷,
饱受家庭暴力的伊纹姐姐,
道貌岸然的暴力男一维,
还有同样被老师骗上床的小女生郭晓齐。
这本书读起来很慢,像读散文,像读古文,
每一个句号都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整本书里,看到的都是精灵般的绝望。
思琪有个朋友,是一位漂亮的姐姐,
伊纹,一个和思琪一样有文学梦的女孩。
读完全书,会觉得伊纹其实就是长大后的房思琪,
伊纹是房思琪幻想的女人,温柔,漂亮,却得不到真爱。
在暴力中幻想爱情,然后让爱情破灭。
从伊纹姐姐写给思琪的信中就能看出这样的想象。
伊纹姐姐在信中说,
读这段话,通篇看到的都是矛盾的心情。
一个文学出色的少女,一个对生活无望的少女。
从13岁遭受老师欺侮那年开始,
她越长大,痛苦也就越深,
而这样的痛苦,没有人能够分享,
没有人能感同身受的安慰她。
而读书,则也找不到答案,
把写日记当成宣泄口,
而当闺蜜看到她日记里的故事,
跟她差点决裂,认为她不应该那样对待老师。
和自己妈妈谈,妈妈认为小孩子还涉及不到性的问题。
周围竖起了高高的围墙,把她阻隔在合理世界的外面。
作者在书中关于房思琪的心理描写,实际就是作者内心的痛苦写照。
怡婷在思琪的日记里读到:
李国华第一次扑向房思琪的时候,
他说这是老师对她的爱的一种方式。
而思琪出于自尊心,默默承受着心理和身体的痛苦。
也渐渐想象这大概就是爱情的样子。
所以才有了后来在小旅馆里房思琪和李国华的对话。
此刻作者的心中,已经知道自己并不是个傻小孩,她和李国华的关系也不是师生恋。在提这些名人爱情的时候,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甚至是对上述名人的亵渎。
李国华只是用爱情这个词来意*,行龌龊之事。
自尊的房思琪最后的崩塌是她真的发现,自己不过是老师的玩物。
除了带房思琪去小旅馆,还有若干个郭晓奇被带到李国华的小公寓,
供他凌辱。
一旦家长发现,老师也死不承认,说是女生引诱他,
为自己的所谓才学贴金。
肆无忌惮的把女孩的自尊践踏在地上。
郭晓奇没死,睡遍校园里的小男生以寻求心理慰藉,
到网上发帖骂李国华是人渣。
可她最终退学,和父母一起卖早餐,
在网上被人围攻,说她才是一个坏女孩。
陷入老师魔掌的女孩的出路都摆在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本书里面。
活着身败名裂,醒着无法入睡,或者干脆去死。
很多不能理解少女自杀,觉得小题大做,有什么大不了,不就是被老师睡了吗?上床这种事情不是和吃饭喝水一样平常吗?
说这种话的人,肯定不是房思琪的父母,不是高岩的父母,因为这样的事情,太多人都不能感同身受。
这些自杀的姑娘大多是聪明漂亮的好女孩,
自小教育温良恭俭让,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多次出现这几个词。
她认为师生关系是纯洁的,爱情是神圣的,
自己是干预了老师的生活,成为了自己一直所不齿的人。
从圣洁少女到娼妇,这是她们内心信念的崩塌。
受不了自己,也受不了别人的评价。
在房思琪的语言中,能看到这样信念崩塌的语言。
而那些受害少女,如果读到这本书,
或许会觉得找到了知音,
也许会像“ME TOO”的团体一样,勇敢的晒出自己,
我就是受害者,就是要向人渣老师宣战!
从小教育孩子善良没有错,但是善良不等于懦弱。
在林语堂写的小说《京华烟云》里,姚木兰勇敢善良,嫉恶如仇,
敢以身涉险,去找色狼官员救孔立夫脱险。
莫愁悲催,遭遇凌辱,也终找到幸福。
在民国时代,社会没有现在进步,
尚且人们能容忍各种女生的不公遭遇,
在现代社会,众人多是出手相帮,
围观跳楼冷言冷语的人确实只是少数。
人们往往有这样的惯性思维,
比如女孩在偏僻小路被暴徒强奸,似乎就特别值得同情。
而被坏蛋老师骗上了床,再说些诗情画意的词掩饰一下,
仿佛这个女生就是咎由自取,说不清楚谁勾引谁。
其实在坏人的群体中,是不分职业的。
当老师变成强奸犯的时候,就再也不是什么老师,
而是和其他犯罪分子一样,不会因为你有文化,
就显得有多高贵。
所以受害者其实也一样,并不是被有文化的老师侵犯,
就显得你有多弱智。
都是被狗咬的感觉,去死的应该是狗,而不是你。
只有勇敢的活着,才能见到坏人被绳之以法的一天。
只有勇敢的活着,才有可能遇到真爱,才能掌控自己的幸福。
为人父母的,更该多关注下孩子的动向。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
姑娘从13岁就被恶魔老师盯上了,
一直到大学毕业,父母都没有发现这个事,
可见是多么的失职!那个郭晓齐的父母,
领着姑娘去和老师对峙,结果却像自己做错了事,
完全没有一副担当的样子。
在教育孩子有担当的同时,
父母更应该学会担当。
教育姑娘勇敢,教育儿子对女人尊重,
多一分自律,就少一个万一。
撰文 李艳波
联系 微信 jishuistudy
这一周虽然很忙,但是小拜伦也还是抽出了些时间来阅读台湾作家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我读得很快但也算细。
作者林奕含的笔,这样跟我说:“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当成美德是这个伪善的世界维持它扭曲的秩序的方式,生气才是美德。”
张亦炫这么概括故事:
已婚补教名师李国华五十岁了,诱奸十三岁的房思琪之前,狩猎学生的经验已很老到。在初次性侵五年后,与思琪情同双胞的刘怡婷,接到警局通知,去带回神志不清被判定疯了的思琪。透过思琪的日记,怡婷得知思琪五年中的所见所思。五年初始,嫁入钱家的伊纹,是少女的忘年交,但在李国华的用计下,将其“文学保姆”的位置,让出给李国华。二十余岁的她,是丈夫家暴的沉默受害者,如此懦弱的女前辈,形成少女吊诡的守护者。在思琪与伊纹之间,存在某种“不幸的平等”。尽管伊纹的关怀,是思琪的一线希望,但在李国华对思琪的暴力加剧之后,终究未成救援。伊纹鼓励怡婷不忘房思琪之痛——尽管不知内情的众人,尊敬李国华如故,并将房思琪疯掉一事,归咎于伊纹让她们“读太多文学”。
而这已是她的遗作了。自杀的八天前,她接受采访时说,这个故事折磨、摧毁了我一生。91年出生的女孩子,永远停留在2017。
其实我好想推荐这本书于你,但温柔的软香的美好的女孩子们啊,你们不要去读原著了。我真不想你们看完也如此难过,对世界的期望被透顶失望绝望浇成畏缩。我不希望这样。
我是一个,读书时候总会加入自己好恶的人。尤其忍不住爱在读书的过程中寻找与主角的共情。哪怕是一点点情感体验的相似,都会代入进去借以观己。
但是在这本书里完全没有。我找不到。
初夏的白日里我伏在窄小的桌上,背后沁一片黏腻的汗,缓过神来冰冰凉贴在身上。只觉得冷。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作者是写出来后,才被体会却仍无可挽回。还有那么多女孩子,那么多那么多,被伤害,被强迫被施暴被控制到扭曲破碎崩坏,却为了自己的被伤害而感到抱歉,觉得是自己不配得到爱。
文中房思琪对李国华说:“伊纹老师跟她们讲《百年孤独》时讲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他开始敲门,他就会一直敲下去。”可是啊,李国华已经走进门了。
文中还有一个许伊纹姐姐,在饱受大她三十岁丈夫的暴打和发泄后,酷暑天也只穿高领衬衫,但她依旧美丽、坚强、勇敢。比起思琪和伊纹,怡婷才是幸运的,她不知道,就如同我们。
这本书里有喧哗,日头透过绿到透明的叶在白墙上洒出光斑,有女孩子欢乐的笑,和心爱的人手牵手在阳光里走。被收割后青草的香味,喷泉里水的香味,擦身而过姑娘后颈迷雾般的香味。
“这个世界没有污秽。在明面上的生活里,它们被默认不存在。没有失焦的瞳孔,也没有被按在墙上用喉吞咽的绝望,没有未尝过爱的味道却要去爱的强迫。”
哗啦啦,一场大雨冲刷,痛苦们拂过了我喑哑的口,起身,世人看到的仍是一张搪瓷般纯洁的脸。
最后,我真希望世界上不要再出现这样的房思琪和许伊纹,应该说是不要再出现李国华和钱一维吧,希望这个“天才少女”在天堂里没有折磨与病痛,能够开怀。很心痛,也感觉自己无情的撕开了别人的伤疤,也很感谢作者选择把这一段短暂人生中漫长的黑暗诉诸笔下,让更多含苞欲放的花朵提前预知这个世界的丑恶,感受忧伤,也让更多的人警醒,学会反思。
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你身边每一个不可能的坏人都极有可能是坏人呢!
旋转的小拜伦
因为她老公每次喝完酒就会耍酒疯,钱一维在结婚一年后开始打她,伊纹忍受着白天被上晚上被打的生活,衣服的袖子越来越长,颜色越穿越暗。
一维跟伊纹求婚的时候,伊纹看到一维手里拿着的珠宝盒,不自禁说了“这会让人觉得我是看上了你的珠宝而不是你这个人”这样的话,而这句话本身就像是已经答应了求婚一样。
“熟了就生不回去了”,这个短短的句子,如果换作一句“说出这种话来就已经等于答应了”,其实是一样的意思,但是作者就是可以把这个句子写得更耐人寻味,更意蕴深长。
被家暴的女人们的第一选择往往是忍受原因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也有很多甚至比伊纹更早知道事实却袖手旁观的旁观者。太太们将此当作八卦在私底下讨论着,她们都知道高领长衫下是什么,但却没有人站出来说一句话,反而活生生地把人推进火坑。
伊纹想:自己若是到了四十岁,一维就六十岁了,那时他就不会涎着脸来求欢了。可是说不准还是打她,单单只有被打好像比较好受。
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从情感上讲,女人还是爱着她的丈夫的,像伊纹爱着美国绅士一般的一维,她形容不喝酒的他是世界上最可爱的男人,这种爱让她们无法下定决心,在爱和自我里挣扎。其次,家暴的人在打人时和其他时候往往不像一个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