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国产的护肤品牌。苏莱曼出品公司是广州品尚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广州品尚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志在为普通消费者打造一个“高品质享受、低层次消费”的大众消费平台,为更多迷茫的大学毕业生、下岗失业员工、想创业致富又没有经验的社会创业人士提供一个全新的、低风险创业营销模式。
苏莱曼出品公司是广州品尚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广州品尚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志在为普通消费者打造一个“高品质享受、低层次消费”的大众消费平台,为更多迷茫的大学毕业生、下岗失业员工、想创业致富又没有经验的社会创业人士提供一个全新的、低风险创业营销模式。
苏莱曼玫瑰精油功效
1润白滋养:为肌肤快速补充水分和营养,淡化暗沉色素,滋养美白,还原肌肤婴儿般的弹润丝滑,水嫩透白。
2修护:百倍浓缩精华滋养,修护受损肌肤,促进肌肤新陈代谢,让肌肤重现亮白光彩。
3补水保湿:三重补水保温因子,提高肌肤的含水量以及肌肤自身的补水保温能力,重建肌肤生态系统。
4改善肤质:调理肌肤纹理,改善肌肤粗糙,柔嫩浮滑,彻底改善肤质。
苏莱曼精油玫瑰冻龄恒润五件套
1冻龄恒润洁面乳120g
2冻龄恒润舒柔水120ml
3冻龄恒润舒透乳120ml
4冻龄恒润保湿霜50g
5恒润细致眼霜25g
苏莱曼黄金贵肤眼膜贴
功效:紧致眼周,重拾美眸淡化眼纹、补水保湿、祛除眼袋、平滑细纹
眼膜贴贴完是需要涂上眼霜,如果仅仅是敷用眼膜,很容易让皮肤紧绷,滋生出皱纹出来,所以必须在,敷完眼膜贴之后擦上眼霜,这样可以帮助眼部肌肤锁住水分,得到持久的滋润。
苏莱曼黄金贵肤眼膜贴使用方法
1先清洁眼部周围肌肤(眼部周围化过妆的应卸除彩妆),轻轻揭去附于眼膜的塑料胶膜,将眼膜轻贴于眼部的下方,约敷10—15分钟左右后,取下扔掉,待肌肤完全吸收精华液后,用温水(或温热的湿毛巾)轻拭即可。
2也可以配合眼部护理手法及仪器操作或家居洁肤后,将眼贴膜贴于眼周,15—20分钟后取下,每周使用2—3次。
以上分享的苏莱曼相关护肤品的介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作为参考,具体怎能选择要根据自己的肤质,如果想要购买,可以在正规网购平台搜索产品名,进行选购。
他在伊朗的地位堪比总统。
圣城大队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下属组织,与普通战斗部队不同,圣城大队主要负责海外情报和行动。它是伊朗在中东扩张的重要执行者,在也门,黎巴嫩等国家,作为圣城旅的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的才能可想而知。他在伊朗的地位类似于中央情报局局长。可以说,美国今天在这些国家中面临的许多麻烦都是卡西姆·苏莱曼尼造成的。对于这样的人,美国当然想迅速摆脱它。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卡西姆·苏莱曼尼逝世的消息在媒体上屡屡报道,但他总是可以逃脱灾难,不仅因为卡西姆·苏莱马尼本身的机敏,而且他周围的安全感也与美国的趋势密不可分。
在奥巴马政府执政期间,美国与伊朗之间的关系趋于缓和,并签署了《伊朗核协议》。自然,奥巴马急于留下政治遗产,不会对卡西姆·苏莱曼尼采取行动,但他敢于退出伊朗核协议。对于协议的现任总统特朗普,只要能实现其目标,任何方法都值得尝试。目的。然而,正是这一企图杀死了伊朗间谍国王。如果卡西姆·苏莱曼尼不死,他甚至可能成为伊朗***。 1979年,伊斯兰革命在伊朗爆发。新政权不信任巴列维王朝留下的伊朗国防军。新的伊朗政权建立了伊斯兰革命卫队,伊朗成为拥有两支武装部队的国家。
次年,当伊拉克战争爆发时,卡西姆·苏莱曼尼进行了艰苦的战斗,并主动执行了侦察任务。在此过程中,卡西姆·苏莱曼尼继续积累军事技能。当他不到30岁时,他成为一名年轻的天才老师。在本世纪初,在伊朗政府的命令下,强壮的卡西姆·苏莱曼尼开始组建圣城旅。有了圣城大队,伊朗可以更好地扮演什叶派第一大国的角色,并利用它来扩大贵国的力量。除了极高的声望之外,卡西姆·苏莱曼尼还与伊朗最高***哈梅内伊建立了良好关系,这是他被视为未来伊朗***的主要依据。
首先说明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初期,皇位不是根据继承法得来的,而是各位皇子通过大规模争斗抢来的。
然后再说明,穆斯塔法不是许蕾姆苏丹(这人是苏莱曼大帝的皇后)所亲生的孩子,他的上台定然对许蕾姆苏丹的地位造成不利的影响。而且当时奥斯曼帝国还未建立起正式的皇位继承制度,新苏丹继位后往往会将兄弟们全部处死以防止他们为争夺皇位而发动叛乱。许蕾姆苏丹有三个亲生的儿子,其中塞利姆二世便是其中一个,为了保住自己儿子的性命,她利用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在这场皇位继承权的争斗中做了很多幕后工作。
在许蕾姆苏丹的煽动下,苏莱曼大帝谋杀了大维齐尔(宰相)易卜拉欣帕夏(这人是穆斯塔法皇子的主要支持者),让女婿吕斯泰姆帕夏(娶苏莱曼大帝与许蕾姆苏丹之女米赫丽玛赫苏丹)取而代之。从1552年吕斯泰姆帕夏被任命为远征波斯的总司令开始,扳倒穆斯塔法皇子的阴谋拉开了序幕。吕斯泰姆帕夏派一个苏丹最为信任的人向苏丹报告,他称因为苏丹已经不是军队的首领,士兵们认为是时候让一位更年轻的皇子上台了;同时他散布谣言,证实穆斯塔法皇子已经接受了这个建议。苏莱曼被谣言激怒,他开始相信穆斯塔法皇子确实想抢班夺权,结果第二年夏天,远征军从波斯回国途中,苏莱曼把穆斯塔法皇子召到自己在埃雷利河谷(今属科尼亚省)的大帐中,说“如果他(穆斯塔法皇子)内心无愧地赶来了”,他将“能把自己的被指控罪行洗刷干净”。
穆斯塔法皇子面临一个选择:如果真的去他父皇那里,他得冒着被处死的生命危险;如果他不去,则会被指控叛君叛国。最后,穆斯塔法皇子以为有军队的支持,自己不会有事,还是选择了去父皇的大帐。奥地利驻伊斯坦布尔大使比斯贝克自称是穆斯塔法皇子生命最后时光的见证人,他描绘了穆斯塔法皇子的结局:当穆斯塔法皇子进入苏莱曼大帐的时候,苏莱曼的宦官们攻击了他,年轻的皇子勇敢地自卫。苏莱曼靠着大帐的亚麻布吊帘才将打斗的双方分开,然后他凝视着大帐,“用凶恶和危险的目光瞥向沉默的宦官,并用威胁性的言语严厉地指责他们的犹豫不决。于是,惧怕苏莱曼的宦官们壮了壮胆,把穆斯塔法皇子推倒在地,把绞索套在他的脖子上,绞死了他”。
之后塞利姆二世又经过一系列争斗,干掉了另一位皇子巴耶济德及其四个儿子后,成为帝国唯一的皇位继承人。在先皇归真后顺理成章的继承了皇位。
穆斯塔法皇子
穆斯塔法皇子是苏莱曼大帝的长子,由居尔巴哈尔苏丹(Gülbahar Sultan,“居尔巴哈尔”意为春天的玫瑰)所生,由于他比许蕾姆苏丹的三个儿子年长,从而拥有皇位优先继承权。穆斯塔法皇子被认为是所有皇子中最有才能的一位,而且他得到了大维齐尔帕尔加勒·易卜拉欣帕夏的支持。奥地利驻伊斯坦布尔大使比斯贝克就曾提到:“苏莱曼的诸皇子中有一位叫穆斯塔法,他的教养出奇的好,深谋远虑,二十四五岁左右,作为一位君王正当年;希望上帝不要让和他一样充满力量的野蛮人靠近我们。”接着他还谈到了穆斯塔法“卓越的天赋”。后死于皇位继承权的争斗之中。
苏莱曼一世生平简介,苏莱曼一世历史评价,苏莱曼一世怎么死的?
苏莱曼一世(SuleymanⅠ,1494—1566),奥斯曼皇室的第十代君主,帝国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组织家。他的统治时期(1520—1566)是奥斯曼帝国的鼎盛时期。由于他的军事成就和政绩,欧洲人常常把他尊为苏莱曼大帝,而他在本国则以卡农尼(立法者)之名著称。
苏莱曼出生在小亚细亚黑海沿岸的特拉布松。出生时,因其祖父巴耶济特苏丹尚在位,他父亲塞利姆一世,当时还只是特拉布松的省督,他的母亲哈弗萨·哈顿是克里木半岛一个鞑靼汗的女儿。苏莱曼小时受到良好的教育,喜爱诗歌和文学。按照皇室的传统,苏莱曼14岁时,就在一批教师、顾问的辅助下,被派到外地担任省督,以便取得从政治国的实际经验。他先到了离首都较近的博卢省,以后又调到克里木半岛的卡法,接替刚刚去世的叔父穆罕默德。1512年塞利姆夺取王位以后,因忙于同兄弟科尔库特和阿赫梅特在小亚细亚打仗,无暇顾及日常政务,就把苏莱曼召回伊斯坦布尔,让他在宫内主持京城的治理。1514年以后,塞利姆又忙于出征伊朗、叙利亚和埃及。直到1517年塞利姆从埃及回到伊斯坦布尔之后,苏莱曼才出任小亚西部的马尼萨省督。到1520年9月塞利姆突然病逝时,他已有了在京城和外省多年工作的经验。
作为塞利姆的独生子,苏莱曼很顺当地继承了皇位,没有遇到任何困难。他继承的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不仅拥有一支数量惊人、实力雄厚的军队,而且还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封建国家机器,行政、司法、财政体制都日趋完善。这些有利条件使他可能比前任更有所作为。但是,苏莱曼面临的国际形势比他的几位前任遇到的都要复杂。在欧洲,他的主要对手已不是分崩离析的巴尔干小国,而是在西欧国际政治中占压倒优势的哈布斯堡家族。查理五世(1516—1556)统治下的海上殖民强国西班牙,不仅对拉美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扩张,而且积极争夺地中海地区的霸权。查理还支持其家族成员统治下的奥地利向中欧和巴尔干方向扩张。这些都与奥斯曼帝国发生正面冲突。另一个海上殖民强国葡萄牙的势力,在16世纪初已达到红海入口处和海湾地区,从南面逼近了奥斯曼帝国。北方的俄国开始形成中央集权国家,逐渐影响到俄土关系的发展。英国法国随着经济政治实力的增强,日益关心近东政治事态的发展。在亚洲,他要对付新兴的什叶派沙法维伊朗①的挑战。由于小亚有众多的什叶派信徒,伊朗的挑战更具有威胁性。国内问题也使苏莱曼担忧,16世纪初遍及小亚各地的农民、牧民起义,特别是即位前一年的杰拉尔起义②,严重威胁到奥斯曼皇室的统治,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趋向激化。苏莱曼就是在这样的国内外形势下开始了自己的统治。
苏莱曼即位以后,立即着手规划对外侵略战争,他的主要目标是欧洲中部的匈牙利,决定首先夺取贝尔格莱德城和罗得岛。苏莱曼的祖先早就想夺取这两个地方,但一直未能实现。贝尔格莱德当时处在匈牙利人的控制之下,占领它既可巩固在塞尔维亚的统治,又可打开通往匈牙利和中欧的道路。1521年春,苏莱曼动员数万头骆驼运载军粮和军械,带领10万大军向贝尔格莱德进发,经过三个星期的围攻,终于在8月底达到了目的。翌年6月,他又调集300艘兵船和10万名士兵,对罗得岛发动进攻。当时岛上的圣约翰骑士团①拥有强大的海军,经常袭击小亚沿海地区和地中海的土耳其商船,阻挠帝国 与阿拉伯领地的联系。罗得岛实际上已成苏莱曼向欧洲侵略的后顾之忧。苏莱曼指挥土军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围攻,损失5万多战士,直到12月底才迫使骑士团有条件地投降。
后患解除以后,苏莱曼并未能立即向匈牙利大举进攻。国内问题迫使他暂时放弃对外侵略战争。首先,他碰上了原曼麦鲁克②、大马士革省督的叛乱。1524年埃及省督阿赫梅特帕夏依靠曼麦鲁克公开叛乱,宣布自己为埃及苏丹,企图恢复曼麦鲁克帝国。只是在控制内部局势之后,苏莱曼才恢复对外的侵略活动。
1526年4月,苏莱曼率领10万大军,携带300门大炮,正式出征匈牙利。从1521年苏莱曼占领贝尔格莱德到1526年出征,匈牙利有整整5年的备战时间。但由于封建主的分裂和背叛活动,匈一直未能进行认真的战争准备。直到1526年8月中旬,匈牙利国王路易二世才凑合了一支25,000人的军队,在多瑙河右岸的摩哈赤地方迎战奥斯曼土耳其人。路易不等特兰西瓦尼亚援军的到来,在8月29日向奥斯曼军队猛攻,结果遭到惨败,路易二世向北逃跑时在沼泽地里淹死。9月中旬,苏莱曼未经战斗就占领了匈牙利首都布达。马克思在评论这一事件时指出,匈牙利的封建主“给土耳其人打开了通往德国的道路。”①但是,这时小亚爆发的人民起义促使苏莱曼迅速结束军事行动。他在取得匈牙利新统治者、特兰西瓦尼亚公爵扎波良承认奥斯曼帝国的宗主权和纳贡的许诺以后,就撤兵返回伊斯坦布尔。
奥斯曼军队撤离匈牙利以后,奥地利的斐迪南大公在一部分匈牙利贵族支持下,出兵占领匈的西部和北部地区,并进而打败扎波良,于1527年底宣布自己为匈牙利国王。扎波良向苏莱曼求援,导致1529年奥斯曼人的第二次入侵。苏莱曼这次统率的军队多达25万人,于9月初占领布达之后,立即挥师向维也纳推进。9月底奥斯曼军队到达维也纳城下,12万士兵把维也纳团团围住。首次围攻(1529年9月27日—10月15日)开始了。城内守军只有两万,又缺少大炮。奥斯曼人接连发起多次猛攻,300门大炮把维也纳外城多处打开缺口,形势十分危急。与此同时,小股的奥斯曼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捷克波希米亚地区和德意志南部,一直深入到巴伐利亚的拉蒂斯旁。但是,在维也纳守军的英勇抵抗面前,苏莱曼军队的军心发生动摇。由于冬季早临,战线过长,不能保证足够的粮草和军械,加上法国与哈布斯堡皇室的查理五世媾和,国际形势变得对奥斯曼帝国不利。苏莱曼决定撤围,赶在严冬到来之前返回伊斯坦布尔。这次出征虽然未能攻克维也纳,打垮奥地利,但确保了奥斯曼帝国在匈牙利的阵地和扎波良对帝国的附庸关系。
1532年、1541年、1543年、1551年、1566年,奥斯曼帝国还多次与奥地利军队角逐匈牙利。1541年大败奥地利军队以后,为了避免奥地利进一步觊觎,苏莱曼决定将匈牙利中部地区直接并入奥斯曼帝国,设置布达省。特兰西瓦尼亚和毗邻的匈牙利地区组成单独的公国,置于奥斯曼帝国的庇护之下。此后,两国争夺匈牙利的斗争虽未停止,但直到17世纪末,匈牙利的形势基本上没有变化。
在亚洲,奥斯曼帝国在1534年、1548—49年、1553—55年多次与沙法维伊朗交战,并取得胜利。根据1555年5月29日的和约,奥斯曼帝国从伊朗手中夺取了伊拉克、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的西部地区。
在海上,奥斯曼海军与西班牙、威尼斯等国的联合舰队进行长期斗争,争夺地中海的制海权。1533年苏莱曼任命海盗、著名海军统帅巴巴罗萨(哈伊雷丁)担任海军司令以后,奥斯曼帝国逐渐成为海上强国。1538年秋,多利亚率领的联合舰队利用奥斯曼舰队去伊斯坦布尔过冬之机,突然闯进爱琴海,炮击希腊的主要港口普雷佛扎。巴巴罗萨闻讯后,立即率领一部分舰队返航,进入亚得里亚海,从后面包抄联合舰队,以少击多,在普雷佛扎附近海面出色地击溃了敌舰队。这次战役的战略战术,完全可以和两百多年后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消灭法国舰队那一次相媲美。奥斯曼海军不仅保持了在地中海上的优势,而且扩大了在非洲的领地,1556年占领的黎波里,1574年突尼斯最终并入奥斯曼帝国。
苏莱曼为增强海上实力还下令建立红海舰队。1538年,应印度西海岸古贾拉特统治者的请求,苏莱曼派哈迪姆·苏莱曼率红海舰队前往援助反葡萄牙人的斗争。由于葡萄牙人已攫取了古贾拉特的政权,组织第乌的防御,奥斯曼舰队只得返航。著名航海家皮里·雷伊斯(1465—1554)在1547年出任印度洋舰队和埃及舰队司令,1548年他收复也门,打破了葡萄牙人对红海的封锁,1552年又把葡萄牙人赶出马斯喀特,但始终未能打破葡萄牙人对阿拉伯湾(波斯湾)的封锁。
苏莱曼在位46年,共发动了数十次对外侵略战争。苏莱曼时期帝国拥有正规常备军近5万人,封建主骑兵13万人,加上其他非正规军总兵力可达25—30万人。苏莱曼每次出征都要动员十几万兵力,几百门大炮,实力远远超过任何一个对手。所以,他的对手一般不敢在战场上与苏莱曼军队正面相抗,往往采取据堡固守或以退为守的策略。在苏莱曼亲自参加的13次出征中,只有1526年匈牙利南部摩哈赤一役是在战场上决定胜负的。因此,很难断定苏莱曼是位卓越的军事统帅,只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富有组织才能。在当时的交通运输条件下,要保证十几万大军的后勤供应,确实不是容易的事。除1529年围攻维也纳那次供应跟不上外,其它各次出征都组织得有条不紊,后勤得到了充分保证。苏莱曼一生进行了那么多的战争,但从未有过在陆上两条战线同时作战的情况。他唆使中亚土库曼的乌兹别克国家进攻伊朗,减少了伊朗主动开展对土军事行动的可能性;他还阻挠破坏了伊朗与奥地利联合作战的谈判。这说明他的外交手腕也很高明。苏莱曼在出征期间,写下了相当详细的征战日记,为研究这些战争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在对外战争的间隙期间,苏莱曼非常重视内政问题。他特别注意司法、财政制度的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法典,立法者的名字就由此而来。早在登位之初,他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撤销同伊朗贸易的禁令,准许从阿塞拜疆、埃及等地强迫迁居伊斯坦布尔的手工业匠师和知识分子重返家园,军队出征时在沿途征用的粮草要付款,归还和赔偿一些没收的财产,禁止征收额外税等。他想建立一套更为完善的司法制度,保护臣民的性命、财产和宗教信仰。20年代末30年代初,他依靠阿布·苏德等著名法学家,修订整理旧法律,制定颁布新法律。明确规定了刑法对抢劫、杀人、通奸、酗酒的惩处。1530年的苏莱曼法典对采邑制度作出新的规定。从此以后,只有苏丹一人握有采邑的授与权,所有的采邑主都必需到帝国 去领取批准书。法典还规定封建主有权追捕逃跑的农民,在新地方居住不足15年(城市为20年)的逃跑农民要强迫遣返原籍,只有伊斯坦布尔一地不适用这个规定。根据“谁的母羊,羊羔归谁”的原则,逃跑农民的子女亦应一并遣返。苏莱曼法典完成了农民依附于土地的过程。
苏莱曼比较知人善任,他在位期间,宰相大臣中不乏精明强干、才华洋溢的人,如易卜拉欣帕夏、吕特菲帕夏、索库卢帕夏等。这些人大都是奴隶出身。苏莱曼根据他们的才能和功绩把他们提拔到 的最高岗位上,对当时行政改革和提高中央 效率起了一定作用。吕特菲帕夏是一位很有才能的行政官员。他从1534年起担任 的主要大臣,1539年任宰相。他在任内力图解决一些使帝国不安定的问题,结束后宫对 行政事务的干预;追究一切非法行为,包括未经审讯就关押犯人、不给补偿而没收财产在内;禁止官员为自己和亲朋的利益滥用权力,征收非法税收;建立宰相向苏丹和御前会议汇报情况并提出解决办法的制度。他根据自己从政多年的经验和对帝国历史的研究,写了一本《宰相之书》,供苏莱曼参考。他在书中认为:苏丹要庇护臣民的财产和权利;宰相对苏丹要胸怀坦白,秉公直言,不顾后果;宰相不应有任何贪婪和私利,不接受任何礼物;任命官吏应根据其才能,而不问政治态度和私人关系;对官员的指控要慎重调查,秉公处理;财政是立国的基础,支出应以岁入为限,他还反对包税制,主张由 税吏征收。苏莱曼对宰相大臣有利于国家的建议和措施,一般能认真听取和采纳,并积极支持,对于违法的官吏,不问其地位和亲疏,也能严肃处理。例如,他有个女婿,在担任省督期间,就因暴政和胡作非为而撤职,后经其妻和皇太后的说情,苏莱曼才给他另外安排了工作,但当他在工作中再次滥用职权时,苏里曼立即把他撤职查办,并下令处死,不循私情。
苏莱曼的内政整顿和改革,虽然未能收到明显的效果,但毕竟提高了国家行政机构的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这表现在30年代以后小亚等地未发生较大的人民起义、社会秩序相对稳定上。国家的财政状况亦有所好转,尽管对外连年用兵,苏莱曼在位时只有两年感到财政拮据,需要征收非常税。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俄国和匈牙利的农奴要好一些。
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苏莱曼不可能始终如一地实施自己的政治主张,有时破坏他规定的人恰恰就是他自己。他反对后宫干与 事务,但他过分听信宠妻罗克赛拉娜(许雷姆),为她组织党羽、干与政务、排斥异己开了方便之门。苏莱曼共有8个儿子,只有庸碌无能的塞利姆一人比他活得长,其它几个儿子不是早年夭折,就是死于后宫派阀斗争之手。长子穆斯塔法是诸子中最有才能的一个,1543年已立为皇位继承人。只因他系苏莱曼另一位妻子居尔巴哈尔所生,罗克赛拉娜便与宰相鲁斯泰姆结成派阀,对穆斯塔法大肆攻击造谣,甚至不惜捏造信件,诬陷他寻求伊朗国王的庇护,终于促使苏莱曼下令处死穆斯塔法。苏莱曼愈到晚年,愈沉溺于后宫生活,受制于罗克赛拉娜及女儿米赫里玛赫两人。苏莱曼主张任命官吏要根据功绩和才能,但又准许鲁斯泰姆提出的 官吏在得到任命时要交一笔钱的规定,从而开了卖官鬻爵的先声。
1566年,宰相索库卢说服苏莱曼再次出征匈牙利,目的是攻占奥地利占领下的锡格特,以捍卫奥斯曼帝国控制下的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72岁的苏莱曼年迈体弱,已骑不了马,但仍用轿子抬着跟随队伍出征。8月29日奥斯曼军队占领锡格特,9月5日苏莱曼在兵营中病死于痛风病。索库卢一直隐瞒他去世的消息,直到塞利姆二世正式即位。苏莱曼死后埋葬在伊斯坦布尔苏莱曼清真寺旁的苏莱曼陵墓里。
苏莱曼身后留下了一个甚为庞大的帝国。他统治期间新增加的领土有:匈牙利,特兰西瓦尼亚,的黎波里(利比亚),阿尔及利亚,伊拉克,罗得岛,从凡城到阿尔达罕的安纳托利亚东部地区,格鲁吉亚的一部分。这反映在他使用的“两地和两海的统治者,麦加和麦地那的保庇者,伊斯坦布尔、埃迪尔内、布尔萨、开罗、大马士革、阿勒颇、贝尔格莱德和巴格达的主人”的头衔上。苏莱曼统治时期建筑、诗歌、科学、艺术都达到了很深的造诣,出现了像建筑师锡楠、诗人巴克、地理学家皮里·雷伊斯等一批名闻遐迩的人物。苏莱曼时期无疑是奥斯曼帝国的黄金时代。但苏莱曼留下的并不是个朝气蓬勃、欣欣向上的帝国。后宫擅权,派阀斗争,贪污腐化,卖官鬻爵大大损伤了帝国的机体。苏莱曼去世以后,随着国内外多种矛盾的加剧,奥斯曼帝国迅速从顶峰上跌落下来。
本文由谋略学网整理发布,若转载本篇文章,请保留本文出处与链接。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mouluexue/renwuzhi/2020051724
2005年4月至2007年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巩义白河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该窑遗址位于巩义市北山口镇,主要分布在水地河村和白河村一线,面积约100万平方米,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发掘出的唐代青花瓷器,有圈足碗、葵口碗、套盒、枕等残器残片。圈足碗绘画花卉纹饰,葵口碗胎白质细、烧结度高、绘画折枝花卉纹饰。
白河窑遗址向来被认为是白瓷窑口,但此次考古发掘,不仅出土大量唐代白瓷,清理出一座白瓷窑炉,还出土了一定数量的唐三彩,说明该窑在大量生产白瓷的同时,也生产唐三彩器物;不仅生产唐三彩,还生产唐青花。
唐青花瓷器在白瓷窑口出土,是此次考古发掘的重大收获。
更为重要的是,该白瓷窑口生产的唐青花瓷器,其纹饰、胎质等,与江苏扬州唐城遗址出土的青花残器残片、印度尼西亚海域“黑石号”阿拉伯沉船上捞出的三个唐青花瓷盘——这些与当下某些学者所谓的“典型青花”,几乎完全相同。
在国内,除了扬州与郑州,北京也出土过唐青花器物。不过,只是一个瓷片。
2003年年初,北京南城一工地10米多深的大槽挖好后,又在底部挖了个1.5米左右的考古探坑。这时,陶瓷专家许渭先生从坑中获得一个唐青花瓷片、两片唐邢窑瓷片。在《我所见到的唐代青花瓷片》中,许渭先生写道:“唐青花瓷片高6厘米,推算口径为15.3厘米,足径7.2厘米,口沿略外撇。腹部为丰满弧形,圈足宽且矮,有明显的刮削痕迹。碗内施满化妆土,其上施满白釉。碗外侧部分施有化妆土及白釉,部分露胎。胎土粗松,有气孔,呈米**,为半瓷半陶状态,但很坚硬。由口沿向碗内,绘有1厘米左右的蓝彩线若干条,色浓重,手摸有凹凸感,碗内底施蓝彩呈梅花图案,花心点黄彩。用高倍放大镜观察,可见釉面上有细碎小开片,且白釉地与蓝彩相交处的开片融为一体,说明蓝彩为釉下彩……釉虽不很白,但薄而匀,釉下蓝彩色泽浓艳,胎质比唐三彩的陶质坚密得多,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达到了半瓷半陶的水平。这些都说明此标本具备了青花的基本条件,是向青花过渡的典型产品,它与唐三彩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以许先生的白描考察,该青花瓷片当与记者所见一个黄冶窑唐三彩遗址出土的青花器物残片,完全相同。与之相若的,还当有韩国海域沉船上捞出的唐青花瓷盘——已故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汪庆正先生称:民间古陶瓷收藏家陈景顺先生收藏的属于黄冶窑唐三彩遗址器物的一只白釉蓝彩小碗,与韩国海底打捞出的这3件唐青花瓷盘,属同一类产品,是大唐对外贸易的出口瓷。
郑州巩义白瓷窑口、扬州、印尼海域——郑州巩义唐三彩窑口、北京、韩国海域,分别对应出土与“出海”“典型唐青花”——“非典型唐青花”,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两条海路东去西往
310国道水地河村村口,立着一通石碑。碑是1989年10月刻立的,书“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巩县瓷窑”。
基座乃至下部,没入土中;碑的周边,堆着垃圾,长了荒草。
碑在一座近乎废弃的旧桥上。桥下的这条河,水地河村叫水地河,白河村叫白河,黄冶村叫黄冶河——水地河村、白河村、黄冶河村都在这个隋唐窑场遗址上。
同一条河,因了窑场的存在,有了不同的名字;这条河对诸家窑口而言,都是自家的生命之河。
这条河今天叫西泗河,与洛水相连。小黄冶、大黄冶、白河、水地河窑口等,坐落在该河两岸,十里窑场一直逶迤到了洛水;洛水再行5公里,注入黄河。
无论是唐三彩还是白瓷青瓷,除满足国内市场外,都要行销海外。与唐三彩、白瓷青瓷不同的是,青花瓷器是外销产品,国内几乎没有什么市场——“蒙古人尚青,在青花瓷成为明、清时代中国的主流瓷器上,大元皇室与政府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松林研究员说。
“丝绸外销中东、南亚、欧洲等,走的主要是西域陆路。与丝绸不同,陶瓷走的主要是大运河水陆与海上陶瓷之路。陆路运输陶瓷,量小难度大。陶瓷笨重、装卸困难,陆路运输,极易破损破碎。
巩义窑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园区,它的崛起当然离不开隋唐大运河。
巩义窑在洛水支流西泗河的两岸,洛水入黄河,黄河东行几十里,到板渚古渡。板渚在今天的荥阳汜水镇东北。《隋书》云:“炀帝自板渚引河达于淮海(淮河、海河),谓之御河;河畔植柳树,名曰隋堤。”
隋唐大运河宛如在中国大地上刻下的一个大写的“人”字,纠结点恰在板渚——向西,自黄河分别流入洛水、渭水与广通渠,直抵东都洛阳、西京长安;向东北,永济渠直达涿郡(天津、北京),与海河连通;向东南,通济渠、淮河、邗沟一线下去,就是江都(扬州)。
“隋唐乃至宋代,中原腹地出海顺畅。仰仗的,全是大运河。”张松林先生说,“巩义窑场在洛水与黄河汇流之地,位居中国漕运中枢,产品出海极为方便,外销路线不外乎两条:其一,顺黄河东去,在板渚入永济渠,穿越华北大平原到达今天的京津地区,自海河入渤海湾,直达今日韩国、朝鲜、日本;其二,在板渚入通济渠,过淮河行邗沟,抵达今日扬州,再从扬州转运长江,直航海外——出长江口,东可直抵日本,南下过台湾海峡,经南沙群岛,到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穿马六甲海峡,沿孟加拉湾,抵缅甸、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然后直航到阿拉伯半岛并沿阿曼海岸入波斯湾,或由马拉巴海岸顺印度西海岸北行、经巴基斯坦印度河河口的班布尔,进入波斯湾地区的中东诸国,也可由亚丁穿过红海,直达埃及,或往东南,抵达东非。国内扬州与京津地区,国外沿海诸国考古发掘、调查发现的巩义窑唐三彩陶器、唐青花瓷器以及巩义窑青瓷、白瓷等遗物,为我们了解巩义窑外销产品经由的贸易航线,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依据。隋唐时代的海上陶瓷之路,就此‘复活’,清楚清晰。”
不但当下的考古资料可以作证,就是古代文献,也有不少记载。851年,阿拉伯商人苏莱曼东来中国,在《东游记》中记述了中国商船行驶在波斯湾的情景,书中亦有不少赞誉中国陶瓷之辞。现代日本学者矢布朗明先生引征延喜三年(903年)的日本文献,详细叙述了中国商船到达日本,日本人争购唐朝商品的场景:“‘唐人商船到达时,诸院、诸宫、诸王各家于官吏未到之前,遣使争购唐物。郭内富豪之辈,心爱远物,踊跃贸易。’在这个文本中,从上层显贵到富裕商人阶层广泛迎接唐物,人们煞费苦心地追求这些东西,中国陶瓷是其中之一。”
中国商船出海,海外商船当然也来中国。唐王朝对“外商”前来中国,采取了比较开明的保护政策。834年,唐文宗下谕:“宜委节度观察使常加存问,除舶脚(入境船舶征收国境关税,称为舶脚)、收市(蕃货在市场上与中国商人贸易时征收市税)、进奉(取龙香等四宗货物1/10税,上贡朝廷)外,任其来往通流,自为交易,不得加重率税。”
由此观之,大唐政府尽管征收“进口关税”,却也豁免“出口关税”,政府鼓励外商贩转中国商品出口海外。
颇有意味的是,大唐法律对陆上贸易限制相当严格,对海路贸易颇为开放(当有西域战略安全上的考虑),允许外商来华自由贸易,并在海路通商城市划定特定区域,名曰“蕃坊”,供外来商人居住和营业。唐朝还创建了市舶制度,贞观十七年(643年)诏令,对外国商船贩至中国的龙香、沉香、丁香、白豆蔻四种货物,政府抽取百分之十的实物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外贸征税法令。武则天时期,在口岸城市设置了市舶使,这是中国政府首置外贸专职官署。
外贸在国家政治、经济中地位如何?外贸繁荣到什么程度?它对大唐政府又意味着什么?这从唐末广州一城似乎能窥一斑。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黄巢起义军围攻广州,左仆射于琮惊呼:“南海有市舶之利,岁供珠玑,如令妖贼所有,国藏渐当废竭。”
两类青花气韵不同
流水托起了昔日的繁荣,流水也带走了昔日的繁华。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这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祯《秋柳》诗之二,他在济南大明湖上西望洛阳,凭吊胜朝,空怜的,竟然是板渚隋堤水——以“水”以“柳”(隋堤柳),暗喻中原王朝无奈凋零满清的铁蹄之下。
2008年走在曾经托起巩义十里窑场的西泗河河床上,唯见荒草与庄稼,不见滴水。河岸窑场堆积的一米来厚的白瓷残器残片,已被黄土埋了5~10米,如今只能从壁立的断面上,一窥巩义窑工业园区曾有的辉煌。
中国陶瓷称霸世界市场千年,但如今,陶瓷的天下似乎再也不是中国的了。不得不承认在陶瓷技术创新与工业设计上,当今中国落后于日本、西方等国家和地区的事实。
只要逛逛中国的大商场,只要睁眼看一下世界大市场,一切尽在不言中。
我们津津乐道的,似乎只有“复制”古陶瓷的能耐。这能耐,大到国家文物专家团队难辨真伪,古玩市场尽是假货。
中国陶瓷在远离当下的生活,只是个小玩意儿。扪心自问,这真的是我们的时代所需要的东西吗?
就是“克隆”,还是远远没有达到祖先曾经达到的高度。但每一次所谓的古陶瓷“复活”,都会有很多人举手称庆。
只能活在祖先的阴影下,陶醉在活跃于媒体之上的鉴宝专家们报出的财富数字中,拍卖行的天价数字游戏中?
与此同时,诸路专家似乎对当下陶瓷产品标准不感兴趣,却乐于游乐在唐青花标准之争中。
今人为唐青花制定产品标准,似乎是件很无聊的事。
回归历史,所谓“扬州典型唐青花”,似乎是“中东标准”,当为巩义白瓷窑口生产;所谓“非典型唐青花”,似乎是“东方标准”或“日韩朝标准”,当为巩义三彩窑口生产。
两者气质、性格、灵魂不一,都是市场的产物,何来什么典型非典型?
中东衰落后,海路打通后,西方接下中国明清青花海外贸易的大盘,这为所谓的“扬州标准”似乎提供了某种广大的管道——总之,所谓的“典型青花”还是以西方为中心考量中国青花,岂不知“东方标准”,更有中国神韵,在中华文化圈区域更受欢迎。尽管明清青花,特别是官瓷,一脉相承的,是在所谓的“非典型唐青花”身上更为浓郁的中国神韵。这种神韵,与唐三彩一脉相连;与中国书画特别是它的写意灵魂,一脉共体。
都是市场的东西,莫以当下的学术之名,肯定与否定大唐的市场行为——就是当下的市场,都不相信学者的审判,更别说大唐了。
如果非要以中国立场给唐青花划定什么标准,没有什么“典型唐青花”与“非典型唐青花”,该有的也许就这么两个:“巩义白瓷窑口标准”与“巩义三彩窑口标准”。至于如何划分,这倒是要依赖专家学者了。
写到这儿,忽然想起北京奥运会、想起周杰伦的《青花瓷》。《青花瓷》,唱的当然还是元明清青花——周杰伦没见过唐青花塔形罐。为不忘祖先的伟大创造,回望祖先的放眼世界,在唐青花塔形罐于北京奥运会开放之际,不妨将《青花瓷》稍加修改——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罐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百件国家宝藏前茅/躲在郑州碧沙岗庭院里/釉色渲染童子曲棍球图/韵味被收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牡丹待放/你的美一缕飘去/到了北京的奥运中心/天青色等烟雨/而你在等奥运/烟袅袅升起/去郑州千万里/你在北京一展/大唐的飘逸/就当为遇见知己伏笔/天青色等烟雨/而你在等奥运/曲棍球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而挖出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色白花青的塔形罐/跃出郑州/描摹唐朝曲棍球/再绘牡丹/你隐藏在古墓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奥运风云惹骤雨/北京惹国珍/而你走过那长安街/惹了谁/在泼墨曲棍球童子牡丹画里/你从墨色深处震慑/北京奥运 (全文完)
在曾经托起巩义十里窑场的西泗河河床上,如今唯见荒草与庄稼,不见滴水。河岸窑场堆积的一米来厚的白瓷残器残片,已被黄土埋了5~10米,我们只能从壁立的断面上一窥巩义窑工业园区曾有的辉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