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市图书馆借阅《诸城市志》诸城修志始于明代。明万历《诸城县志》,王之臣修,陈烨纂,万历三十一年
(1603) 刻本12卷,今残存7卷至12卷。清康熙《诸城县志》,卞颖修,王劝纂,康熙
十二年(1673) 刻本12卷6册。清乾隆重修《诸城县志》,宫懋让等修,李文藻等纂,
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共46卷。清道光续修《诸城县志》,刘光斗等修,朱学海纂,
道光十四年(1834)刻本23卷。清光绪续修《诸城县志》,刘嘉树修,苑池、邱浚恪
总纂,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22卷。清光绪《诸城县乡土志》,陈观圻主编,王熙昭
纂写,光绪三十三年(1907)铜印版本,全志分上、下卷,14章。民国《诸城县乡土志》,
王炜辰主编,民国9年(1920) 石印出版,二册。以上志书皆存。新中国成立后,中共
诸城县委于1960年组织编写《诸城县志》,历时7月成稿,凡60万字,并油印行世。
新编《诸城市志》始修于1982年3月,共征集资料1500多万字,1991年10月定稿,
1992年10月出版。本志上限始于1840年,部分需溯源的事物适当上溯;下限至198 7
年。全志卷首为概述、大事记,卷尾设附录,中设建置、地理环境、人口、农业、工
业、交通、城乡建设、商业、财政税务、金融、经济综合管理、政党·社会团体、政
权、军事、司法、民政、劳动人事、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民俗、人物等
24编。
诸城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诸城,原名东武,西汉初年置县。隋开皇十八年 (59
8) ,改名诸城,取汉故诸县城为名。1987年7月撤县建市,属潍坊市。全市辖13镇、
22乡,1340个行政村,总人口990970人,有汉族、满族、回族、藏族、壮族、瑶族、
朝鲜族、蒙古族、锡伯族等9个民族。全市总面积21827平方千米。南高北低,北部
丘陵、平原、洼地交错,南部多低山、丘陵。在诸多河流中,潍河是潍坊市境内第一
大河,流经诸城市的长度78千米。市境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半湿润气候。盛产小麦、
玉米、高粱、地瓜、黄烟、棉花、花生、蔬菜、大豆、果品等。矿产主要有石英石、
重晶石、莹石、膨润土、钾长石、明矾石、沸石、云母等,已探明沸石岩矿D级储量
1243万吨,明矾石D级储量50万吨。
1949年,工农业总产值41842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只有222万元;社会商品零
售总额1445万元。 1987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为15182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224
1万元、农业总产值49582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4186万元;出口商品收购总值20
1345万元。诸城农业基础雄厚,是全国粮食、主料烟、瘦肉型猪生产基地。80年代
以来,诸城市注重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重点培育、发展了粮
油、肉鸡、烟草、食品、蔬菜、果品、桑蚕、棉花、万寿菊、食用菌、矿产品、淡水
养殖等12大主导产业,主要农产品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诸城工业门类较全,布局合
理,形成了机械、电子、化工、轻工、纺织、建材、电力、食品等八大工业体系。全
市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三资”企业从无到有,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市“三资”
企业已发展到202家,出口商品达14大类、100多个品种。
诸城交通便利,是山东半岛重要的交通枢纽。通信能力得到了迅猛发展。教育事
业日新月异,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597所。1986年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市。新
编《诸城市志》在中共诸城地方组织章专设“中共诸城市(县)委重大决策”一节;在
军事编专设“兵事”一章,对诸城人民为争取解放所付出的代价,全部量化,并辅以
生动的革命事迹,成为教育青少年爱国爱家乡的生动教材。诸城是五帝之一虞舜出生
之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境内有古文化遗址270处,古墓葬183座,市博
物馆馆藏文物15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9件。诸城出土的鸭嘴恐龙化石为当今
世界之最。人文渊薮,名士奋兴,从原始社会的虞舜,到现代中共一大代表、山东党
组织的缔造者和最早的领导者王尽美,代代名人辈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诸城
有2166名革命先烈牺牲,为此《诸城市志》突出了人物编的记述。
新编《诸城市志》1994年被评为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截至2005年,该镇发展建立了果菜加工、出口木器、机械铸造、建筑建材、工艺品加工五大主导产业30多家企业,发展壮大了年销售收入近亿元的贸发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加工生产的蔬菜、罐头、木制品及工艺饰品等产品出口日本、美国及西欧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镇党委政府又在镇驻地规划了贸发工业园区和商贸一条街,在吴家楼规划建设了民营经济园区和央赣路沿线十华里的民营经济长廊。
该镇工业初具规模,培育起的木器加工、食品加工、机械加工、工艺品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30家企业,产品出口日本、北美、西欧等十多个国家。 该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到2005年形成了蔬菜、黄烟、桑蚕、苗木、果品、肉鸡、生猪、肉牛八大主导产业,并依托镇内 4万亩蔬菜基地建起了大型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
镇境北部土地肥沃,水源丰富,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南部以丘陵为主,是重要的黄烟生产基地。
该镇境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拥有黄烟标准化生产基地16000亩;蔬菜生产基地42000亩;黑木耳生产基地2000亩;2007年被省农业厅 授予省粮食丰产示范基地。 石桥子镇是较早引进和发展油桃生产的乡镇,该镇以响山子村的温室油桃生产为基础,带动了全镇的油桃生产,并且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产业。全镇的油桃生产已经发展到了相当规模,但由于品种的老化和生产管理的滞后,使油桃生产处于下滑态势。为了巩固和发展好这一产业,石桥子镇的农科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使全镇的油桃生产又呈现了新的生机。 石桥子镇油桃栽植历史已有10年,由于栽植年限较长,当时引进的品种已经退化,主要表现在单果小,口感差,成熟晚,价格低,已不适应市场的需要。针对这些不利因素,石桥子镇农科部门通过农网信息渠道,先后与沈阳和熊岳取得了联系,为全镇引进油桃新品种3个,并引进了平衡施肥、疏花疏果、蜜蜂授粉、剪枝、嫁接、电灯补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十几项实用新技术,增加了油桃栽植管理的科技含量,使油桃增产、农民增收有了保证。同时,镇政府还组织召开了油桃栽植管理技术交流会和组建了油桃经营协会,使全体油桃种植户携起手来,开展优势互补的大协作,形成强势的联合体,这样一来,群体力量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就增大了,农民增收更加有了保证。
全镇油桃栽植面积已达到20亩,比上年增长1倍,2007年油桃平均亩产增加500公斤,增值3000多元。 山东省诸城市石桥子镇走“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引资发展”的路子,巧做土地文章,闲置土地变成招商宝地,全镇先后引进项目13个,总引资额超过6000万元。
镇国土所对全镇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经查,乡镇区划调整,石桥子镇与吴家楼乡合并,原吴家楼乡政府大院、水利站、供销社等单位的用地全部闲置,成为“荒院”。合点并校,全镇有20多处学校用地闲置。另有大量废弃厂房、旧址等。镇国土所对这些闲置土地进行了详细登记、清理,进一步明晰产权,并将这些闲置场所全部用于招商引资,昔日的闲置地变成了全镇招商引资的宝地,吸引了众多外地客商来此投资。
青岛一客户选择了原吴家楼乡政府大院,与本镇天桥工贸公司合作,投资400多万元,新上服装加工项目,现已正式投产,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500万元;韩国客商利用都吉台村原制革厂用地,先后投资100多万美元,建成了独资企业——新天皮制革有限公司,产品全部出口韩国;青岛即发公司选择张祝河湾村学校旧址,投资400万元,建成了假发制造加工企业,安置农村劳动力50多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批木器加工、塑料造粒、饲料加工等外资项目先后落户该镇。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家,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裴村原先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粮食,村民收入一直很低。为了改变落后的面貌,该村党支部经过多方考察认为本村土地平整,水源条件好,适宜种植黑木耳,而且本镇的木器加工企业有大量的木材加工剩余物--锯沫子,正是发展袋栽木耳所需的原材料。2004年村党支部邀请食用菌专家到村为群众进行食用菌培训技术讲课,并组织20余人到外地种植大户家中现场观摩,还免费把《黑木耳制菌期红色脉胞霉的发生与防治》、《黑木耳栽培技术66题》等技术资料分发给木耳种植户,让群众尽快掌握菌种、发酵、装袋、切口、晾晒等生产技术。
经过两年的艰苦劳动,大裴村的木耳种植户已熟练的掌握了黑木耳种植技术,他们所种植的黑木耳个大、肉厚、口感好、营养高,深受广大客商和消费者的青睐,一上市就供不应求,每公斤木耳卖到近60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