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一楼,我说怎么说成最后两项了!楼主,调重低音要谨慎一点!因为提升了低音的强度会使音质整体产生浑浊的感觉!
1 20Hz--60Hz部分。这一段提升能给音乐强有力的感觉,给人很响的感觉,如雷声。如果提升过高,则又会混浊不清,造成清晰度不佳,特别是低频响应差和低频过重的音响设备。
2 60Hz--250Hz部分。这段是音乐的低频结构,它们包含了节奏部分的基础音,包括基音、节奏音的主音。它和高中音的比例构成了音色结构的平衡特性。提升这一段可使声音丰满,过度提升会发出隆隆声,衰减此频段和高中音段会使声音单薄。
3 250Hz--4KHz部分。这段包含了大多数乐器的低频谐波,同时影响人声和乐器等声音的清晰度,调整时要配合前面低音的设置,否则音质会变的很沉闷。如果提升过多会使声音像电话里的声音;如把600Hz和1kHz过度提升会使声音像喇叭的声音;如把3KHz提升过多会掩蔽说话的识别音,即口齿不清,并使唇音“m、b、v”难以分辨;如把1kHz和3kHz过分提升会使声音具有金属感。由于人耳对这一频段比较敏感,通常不调节这一段,过分提升这一段会使听觉疲劳。
4 4kHz--5KHz部分。这是影响临场感(距离感)的频段。提升这一频段,使人感觉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显得稍近了一些;衰减则就会使声音的距离感变远;如果在5KHz左右提升6dB,则会使整个混合声音的声功率提升3dB。
5 6kHz--16kHz部分。这一频段控制着音色的明亮度,宏亮度和清晰度。一般来说提升这部分使声音宏亮,但不清晰,还可能会引起齿音过重;衰减这部分使声音变得清晰,可音质又略显单薄。该频段适合还原人声。
OK,我给你解决。。。
楼主追求非主流(此非主流非脑残那种哈 - -!)
一般音响无论几百元还是上万的,设计都离不开均衡,顶多在追求精益求精和部分突出中以及自身品牌上提高了价位。
你追求纯低音,如果不是超级发烧耳朵,可以考虑51orN1自配。
其中除了低音单元,其他音响预算500元内,一般9999%的人都听不出具体差别(排除设计区别带来的音质区别哈),那些所谓的发烧友很多只是用软件测试的结果,然后给自己心里带来一定优势。
你主要需要一个牛逼的低音单元,具体我不给你型号了,这里给你个大方向:
FIRST》》》决定音质的因素:
1、发音单元
2、音源
3、传输介质(包括功放、音响线等)
>>>>低音单元一定要买箱体体积大的(越大低音下潜越深),喇叭口径大的(越大低音增益越大),低音效果绝对好(当然你不可能买1、200元的低音单元,所以不用考虑音质问题。。。)
>>>>然后是上面说过的其他卫星箱,那些你预算500元左右足够了,发烧点可以考虑提升价位,自己决定。
>>>>然后是音源,既然楼猪听歌,相信音源不可能是128kbps的MP3 - -!,甚至可能根本不是MP3,这我就不具体说了,最差无损APE FLAC,好点DTS这些是必要的,否则300元音响足够。。。。
>>>>最后说传输介质:功放太重要了,简直比音响还重要,或者说一个级别。。。首先是功率,功率不够啥也不谈了,破音、闪烁、甚至烧毁功放这些问题。功率买至少比音响总额定功率高15倍的功放。然后价格决定质量,基本上买1000左右的功放,能满足大尺寸音响的高品质音效,当然还是那句老话,发烧或者钱多肯定买更好更贵的了,总之一分钱一分货,别图便宜
>>>>传输线,这个不发烧用镀银的已经算奢侈了,楼主根据经济情况自己考虑,实际对低音影响很小,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功率如果在百瓦左右,音频线要选粗点的,内径大概3mm以上,多股线优于单芯的哈
以上全手动输入,给你讲明白比直接给你型号更具备参考价值,也便于你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音响。。。。希望对你有参考价值
看了你补充的,那就真有点痛苦了啊。。。
这么贵的东西一般来说很足了,功放低音增益调高已经很震撼了- -!
那我建议楼主就按着贵+体积庞大+口径大的名牌低音单元买就行,高档KTV甚至**院那种,特别是**院的,如果用在10多平方的房间,简直会让整栋楼天崩地裂的(低音楼主既然发烧友应该知道吧,空间越小,周围环境越坚硬,形状越少的区域,低音回弹越大,效果越好(当然不好的效果就是共鸣))
哪一类的?家庭影院还是多媒体音响。
家庭影院的1
低音炮,负责的是重低音,只有大场面的时候才会发出非常低沉的声音,(具体看DTS或者AC3编码了)。多媒体电脑的话,一个是扬声器口径、功率小,另一个是功放板的功率很小。目前多媒体音响普遍功率小,推不动扬声器,要求音质的话看看惠威的吧,400多以上的。各方面都是国内顶尖的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