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中谍》的迷人之处多不胜数,悬疑式的开场、以假乱真的易容术、飞檐走壁的身手、IMF小组精确和谐的团队协作、绝处逢生的刺激体验,当然还少不了值得玩味的细节之美以及血脉贲张的动作场面。有人说:**是细节的艺术。这句话在《碟中谍》中得到了深刻体现。君不见可产生巨大爆炸力的口香糖,监视IMF小组的另一组特工,悬空**磁碟时的一滴汗水,让·雷诺使用的刀,伊森·亨特的障眼法(变魔术让让·雷诺误以为到手的磁碟是假货)……故事前面铺垫的道具、细节,在后面的推衍生发中总能一一对应,得到完美解释,圆熟的手法、滴水不漏的安排使得《碟中谍》升腾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这在许多只是一味展示CG技术的浮夸大片中显得难能可贵。《碟中谍》的动作场景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效仿之路上,而是真正挖空了心思,别出心裁,创意绝伦,用六个字来概括就是:经典中的经典。先是屏息作战、多方配合,显示出导演多角度、多线索叙事的能力;后又在饭店接头时上演了浪口逃生的惊险一幕;**磁碟的一场戏,绝对是**教学的样本,从分镜头到气氛的营造,从凌厉的剪辑到配乐的渲染,无不彰显布莱恩·德·帕尔玛身为一代匠师的大家风范。其中伊森·亨特动静相宜、精妙绝伦的平衡术已载入**史册,成为了每次动作**盘点席上的常客。影片末尾的搏杀缔造了又一个高潮,伊森·亨特与强·沃特在时速近300公里的列车上生死搏斗,以及列车与直升机在逼仄的隧道中狭路相逢,这一幕幕既是ILM工业光魔炫耀身手的大手笔,又是编导心窍大开的神来之笔。在速度的驰骋中搏命较量,在亡命的争斗中挥洒豪情,《碟中谍》完成了一个高难度系数的“托马斯旋转”,完美收幕时赢得掌声一片。以上所谈到的《碟中谍》娴熟的**技巧与布莱恩·德·帕尔玛的深厚功底是密不可分的。他极富创意的视觉运动风格,潜行/搜索式的诡异镜头,节奏化的剪辑,特别是其分屏,慢镜,交叉剪切,俯拍/仰拍(经常辅以弧度极大的摇镜头),计算极为精准的出画入画的标志性手法,让人大呼过瘾。对了,还有一功应记在丹尼·艾夫曼(蒂姆·伯顿的御用配乐师)身上,由他改编、U2乐队演绎的激情中游走诡异、迷幻中不乏亢奋的**配乐,像是被赋予魔力的磁场,一下子“吸”住了影迷的心,没有人不为其迷狂,手机一族中风靡至今的《碟中谍》铃声就是最好的佐证。
短头发的阿汤哥很清爽,有利于执行任务,所以MI3总共执行了三个任务:营救林赛,进入梵蒂冈抓住戴维恩,上海某大厦偷兔子脚。喔,行程好紧凑。还来双重无间道,奸臣装忠保护主公,然后主公还信以为真差点忠臣黑人大叔就不得翻身了呀。声称为了国家利益民族大计什么的,这种理由听起来其实还是挺靠谱的,瞬间就觉得阿汤哥这种无论MI做到多少集都是万年正义的角色有点腻了呢。
除了意大利,还来了中国,Maggie Q没什么好吐槽的,没有感情线很是满意,不过动作镜头不够多,冲锋陷阵这么辛苦的事情大部分是阿汤哥亲历亲为。
然后就是来了中国,大都市上海。吐槽偷兔子腿的时候,进入某大厦采取了大家都喜爱的滑玻璃,这不是成龙的最爱么?还有难道说中国的'军火方就那么弱吗,偷个兔子脚都不需要过程直接祈祷一下就马上要跳伞了。还要吐槽中国大都市上海就算是市郊手机信号也不至于烂到打不了超级长途电话吧?其实在那过程中还注意到不少看起来好像植入性广告的东西(中国银行什么的,还有后电讯公司标志?欧莱雅logo也见到一次),好吧不过这种国际性植入广告估计只有我这种无聊的中国孩纸才会注意到吧。
槽点还有,无论怎么打斗,玻璃碎了多少,衣服永远都不会破,皮肤也只是脸上来两块疤痕当作装饰而已。那件T难道是最新纳米材料什么的?真是bug。
还有护士老婆朱莉的CPR也没有很标准,不过比起可怜的港产剧已经很不错了,按了那么几十下估计阿汤哥胸腔也很痛。
总之看完了4部碟中谍,任务难度,武器装备,任务路线设计,都是越来越高级了呀(MI3个人觉得情节比MI2好很多,虽然无间道还是有点老套)!感情线什么的也从迷恋老大的老婆,到小偷,到结婚,到以为老婆死了貌似没有感情线的MI4。总之Ethan也随着阿汤哥年纪的增长越来越成熟了,感情线淡化什么的也挺好,起码不用每次看都不用看都知道阿汤哥会和最美丽的花瓶发生感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