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评测说到散热,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DIY和笔记本,散热永远是玩家最爱折腾的一部分,从硅胶到水冷,再到丧心病狂的液氮散热,DIY玩家将散热的方式发挥到了极致。正是CPU、GPU的快速发展,而笔记本内的空间不足,所以导致了散热技术的快速发展。
再说到手机散热,在智能机之前,手机好像从来都没有散热方面的困扰。随着智能机的来临,特别是2010年之后,人们对手机的需求越来越高,手机的硬件配置也越来越高,CPU开始从单核到双核,然后四核、八核;屏幕从32英寸发展到7英寸;屏幕分辨率也从VGA发展到了2K。而伴随着手机硬件提升则是发热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手机很有可能出现电池电量下降过快,手机死机重启,元器件老化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于是散热成为了手机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目前最常见的提高手机散热的方式就是贴一层石墨片,从而提高表面的导热效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散热方式也没有非常好的效果。最近,OPPO在散热上又有了新的进步,将在接下来的旗舰机上采用全新的冰巢散热系统。
顾名思义,冰巢散热必然在手机散热上面做出了很大改善,具体这个系统是怎么工作的,有哪些新的技术和独特设计在里面,接下来会一一说明。
首先是整个系统的介绍,冰巢散热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一张图读懂冰巢散热
从上图中看出,相对于传统的散热方式,OPPO冰巢散热采用了类液态金属材料作为导热介质,填充了之前空气的部分,由于空气导热性差(导热系数K=0023,),导致散热效果不佳,热量会集中在CPU等重点发热区域周围,当采用了类液态金属(类液态金属材质导热系数K=33)之后,热量会迅速的传达到骨架上,并且通过骨架上的石墨导热片(石墨导热系数K>100)均匀散开,大大提高了手机的散热效率。
▲传统手机散热在金属屏蔽盖上贴石墨散热片
虽然石墨的导热系数很高,但是由于空气的阻隔,热量从CPU传到石墨的效率很低,导致,下图是采用石墨散热的某旗舰机,可以看到,即使采用了石墨散热方案,手机的热量还是集中在了某一点上。
▲手机发热区域示意图
由于导热介质是类液态金属材质,按照常规的PCB板设计,紧贴CPU等IC会导致短路等问题,于是OPPO采用了单面布板的方式,在CPU等发热大户后面紧贴上类液态金属材质的导热片,在温度升高后,类液态金属由固态变为液态,填充和中框的空隙,提高传热效率,从而大大提升了散热速度。
液态金属平日里常见于使用在电脑的CPU散热上,而在手机方面,若N3真的是利用液态金属散热的话则OPPO N3将会成为史上第一台利用液态金属散热的手机,而对于OPPO而言,该项技术很有可能会是OPPO独有的专利技术。而液态金属用于散热的话虽然在电脑上常见,但是对于电脑的大件物品来说,相比起手机这样的小件物品,其技术含量要求相对高,一不小心的话则很容易引起电路板短路。
据了解,目前国家对于手机升温的极限是48度,但是随着手机CPU性能越来越强大,性能越好,功耗就越大,而功耗大了,电池放电就快,电池快速放电时也会发热,从而导致手机CPU和电池的温度较高。而据国家实验表明,当40℃的温度就足以让蛋清变白,蛋白质发生变性,说明这样的温度对人体组织是有一定危害的。有医生指出,超过40℃、低于50℃的温度,长时间接触就容易造成“低温烫伤”。因此也就会出现长时间打电话会烫伤脸的健康隐患。
▲独特的PCB板设计
▲冰巢散热系统中类液态金属作用示意图
从VOOC闪充到冰巢散热,OPPO在新材料的使用和新技术的应用上越来越得心应手,在整体发展趋向同质化的手机行业,OPPO已经摸索出了一条在创新上属于自己的道路。
手机使用过程中,CPU(处理器)和各电子元件处于运行状态,会产生热量,而手机机身尺寸较小,热量主要是通过机身向外传导散热,以降低机身内部空间温度,确保各电子元件处于适宜的工作温度。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类似,运行时会伴随一定的发热,属于常见现象。发热量大小与环境温度、使用场景、散热条件等因素有关。
若使用vivo手机,手机发热时的解决方法如下:
1、减少程序运行功耗:进入i管家--实用工具--手机降温--一键降温,或者打开控制中心,点击“一键加速”,经常清理后台程序;
2、开启省电模式:进入设置--电池,开启省电模式或低电模式,系统会智能调节处理器频率、屏幕亮度和锁屏时间,可降低手机运行功耗,减少耗电和发热;
3、充电时尽量避免使用手机:手机充电存在能量转换过程,在此期间会产生一定热量,闪充机型充电功率较大,发热量会更高一些。充电期间使用手机会增加运行功耗,导致热量增加;
4、高功耗场景适当休息:玩游戏、刷短视频、直播等场景,处理器、屏幕、WiFi等功能持续运行,会产生一定热量,且手掌长时间握持手机,机身表面散热不佳,合理调整游戏时间,可以减少手机发热,刷短视频等场景可搭配支架,更有利于机身散热;
5、正确选用保护壳:选择轻薄易透气的保护壳,如原装保护壳,尽量避免选择皮质、金属材质等不易散热的保护壳。手机充电或温度较高时,可取下保护壳,将手机熄屏放置一段时间;
6、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在高温或阳光直射环境,因环境温度较高,手机散热会变慢。
若有更多疑问,可进入vivo官网--我的--在线客服--下滑底部--在线客服--输入人工客服进入咨询了解。
手机降温的方法如下:
1、手机发烫之后可以摘掉手机壳,放在有空调或阴凉的地方,可以迅速降温。
2、拔下充电器。很多手机用户喜欢在充电的时候继续看手机,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手机充电的时候就让它充电,电池会进行大量的工作,那么在这个时候,当我们在手机充电的时候看手机,电池不但在充电,而且还在供电,这就增加了电池的工作量,导致电池发热,甚至发烫,也会降低电池的使用年限。
3、要常使用“优化软件”来结束后台的进程和软件应用。可以关闭gps定位、wifi、蓝牙,甚至直接飞行模式。
4、可以使用手机降温神器,在一些电商平台或电子市场会出现一些智能手机的辅助降温神器,也就是把降温神器放在手机的背部,通过降温神器的风扇或者是水冷的模式下进行物理降温。
5、避免在30摄氏度以上的地方长时间使用。在高温的地方使用的话即使运行简单的操作热气也散不出来,从而导致故障。所以要注意在烈日下或者高温的地方尽量不要使用手机。特别是不要玩游戏和社交软件还有播放视频。因为这些用的下载流量多,数据处理的利用量也很大,很容易加大对数据进行处理的CPU的负荷。这时候即使进行在凉爽的地方完全没问题的操作,也可能导致异常发热。
6、不要放在45摄氏度以上的地方。手机保管地方的温度上上限是45度。比如说,封闭的车里温度就可能达到45度以上,所以把手机放在车里是不行的。
7、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要注意暴露在阳光下的话,温度会突然上升导致异常发热。另外,显示器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会导致显示器受损,液晶屏上画面会有一部分颜色较浅,甚至有可能导致显示屏被烧毁。
8、除去耳机和外部话筒小孔的灰尘。可能因为耳机和外部话筒等小孔被灰尘阻塞,导致手机内部的热量容易积聚。所以要留心清理灰尘。
9、注意不要放在紧贴身体的地方。将手机放在裤子的口袋等津贴这身体的地方保管的话,被汗水浸湿和被水淹没是相同的状态。因为汗水中含有盐分,比单纯的水更容易损坏地板。另外,连接器部分积聚湿气,在充电时就很容易短路。
10、手机一旦发热了就停止使用。手里拿着手机的时候感觉到它发热就不要用了。在手机发热的时候继续使用的话很可能会导致电池膨胀引起主板的故障。
手机发热的原因:
1、后台运行程序太多。有些应用程序本身存在问题,或者应用程序运行要求的系统较高,容易导致手机发热和增加耗电量。
2、周围环境的影响。在信号弱、网络差的环境下使用手机,手机处于不断搜索信号中,从而导致手机发热。
3、边充电边玩手机。边充电边玩手机时,手机很容易发热,而对于某些质量不过关的手机,边充边用甚至会造成危险。
4、长时间使用手机。长时间通话、玩游戏、拍照/录视频、看视频时,手机内的各芯片使用率较高,此种情况下容易导致手机发热。
5、其它原因。如果以上条件都不符合,并且手机总是莫名的发热,那可能是电池质量或手机系统等因素引起的。
手机发热的后果:
1、发热后程序出现卡顿。考虑到手感舒适度,同时为防止手机温度持续升高,当温度较高时,系统会智能调节处理器频率以减少运行功耗,部分应用,如游戏会暂时出现卡顿现象,降温之后会恢复。
2、发热后充电速度变慢。当手机温度较高会启动过热保护功能,限制部分充电电流,待温度较低后,会恢复充电电流。
3、发热后程序无法运行。为避免持续高温影响到用机,手机内置过热保护功能,当手机温度较高时,运行软件会弹出“温度过高”的提醒,系统会暂时限制部分程序运行,以防止进一步升温,手机温度下降后,软件可恢复使用。
4、发热后手机自动关机。手机具有高温保护功能,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当手机温度过高时,会触发高温保护机制,手机会自动关机,以保证用机安全。
手机的简介:
行动电话、手提电话、无线电话、移动电话、携带电话、流动电话,以“手提式电话机”,简称手提、手机,是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早期(90年代初期及以前)因为价格昂贵,只有少部分“有力人士”才买得起,又有大哥大的俗称。1990年代后期大幅降价,如今已成为现代人日常不可或缺的电子用品之一。
手机的发展史:
1、第一代移动通讯:
移动通讯,所谓“移动”,其显著特性就是无线。从上个世纪初,致力于将电话无线化的研究就已经有了显著成果。
1902年,内森·斯塔布菲尔德公布了其发明的移动电话装置:他在自己的果园里树起一根高120英尺的天线,利用磁场将语音从一部电话传输到另一部电话里。虽然这部无线电话像垃圾桶盖一样大,但仍拥有可移动的特性。
193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为美国军方打造了第一部移动电话,其外观可以说是现代手机的雏形。在记录二战的影片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背着通讯电台的通讯员。早在1943年,一种应用在部队中的无线电话就已经面世。虽然这种电话可移动,但规模依然十分可观。
第一代移动通讯的特征是手机与基站之间通过模拟信号进行传输,只能用来打电话,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以通话者与基站的距离对通话影响不明显。但同时有着显著的缺点: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差;由于没有国际的通用标准,国际漫游成为问题。
2、第二代移动通讯:
与1G的模拟信号相比,数字化的2G移动通信则拥有着安全性更高、频谱利用率高、功能不仅限于通话、标准相对统一的优势。我国当前应用的第二代移动通讯系统为欧洲的GSM系统和北美的窄带CDMA系统。
由于摩托罗拉不肯放弃已有的模拟网络,2G时代的到来结束了摩托罗拉一家独大的局面,爱立信、诺基亚等品牌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中坚力量。
1995年,中国大陆出现了第一款GSM手机爱立信GH337;1995年,第一款揭盖式手机摩托罗拉8900、9900面世。相比于此前的大块头,摩托罗拉8900、9900以更加轻巧的特性博得大量女性用户的青睐。
无需争议的是,2G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个兼容并蓄的时代:1999年,摩托罗拉推出掌中宝328c,翻盖的形态为以后摩托罗拉V3的大火打下了设计基础;同年,爱立信推出第一款三防手机R250,诺基亚推出第一款内置天线手机3210。
3、第三代移动通讯:
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与2G相比,能够提供更先进的服务功能并拥有更高的网络容量。在数据传输上,3G手机能够实现无线宽带接入或接近无线宽带接入,类似一个范围更大的WiFi网络。
2009年1月7日,工信部发放3G牌照,我国3G时代正式到来。 我国所应用的3G标准共有三种:WCDMA、CDMA2000、TD-SCDMA。值得一提的是,其中TD-SCDMA为我国大陆地区定制。这为我国后续的4G标准TD-LTE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这个时代,手机行业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苹果和安卓的入局彻底改变了此前2G时代的状态:2008年,苹果iPhone 3G面世,一个领先于时代N年的智能手机体系搭乘3G快车拉移动互联智能手机时代的序幕;同年,第一台Android手机HTC G1面世。自此两大阵营的对峙延续至今。
4、第四代移动通讯:
第四代移动通信4G与此前的3G相比,主要的特点是数据传输速率高,通过全面和安全的IP解决方案,4G能使手机用户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收语音、数据和流媒体。4G用户能够以更快的传输速率享受内容更为丰富的移动通信服务,包括IPTV、流媒体音/视频、数字视频广播、视频聊天等。
有了在3G方面的积累,4G时代中国的通信电子和互联网产业飞速发展,实现了由3G时代之前的人与人连接到人与信息的连接:手机的功能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简单的网络供给,4G时代在线视频、手机网游、电子商务等全新的应用都集中到了手机上,让手机与电脑的生活应用差距逐渐缩小。我们可以轻易的发现,手机屏幕尺寸向着越来越大方向发展,全面屏和折叠屏逐渐成为未来手机发展的两大趋势。这样的发展其实与4G网络的到来不无关系:更大的屏幕可以满足更高的多媒体需求。
5、第五代移动通讯:
第五代通讯网络,最显著特征就是网速更快。如果说5G在4G的基础上网速翻番,或者翻两三番,那么它的作用还真不大。关键就在于,5G相比于4G,网速有着几十甚至几百倍的提升,据悉峰值速度可达20Gbps。当然,前期的5G网络应该不会达到网速峰值,我们看到5G带来的变化也将是一个随着网速提升而逐渐转换的过程。
5G商用牌照目前已经发放,各大运营商和手机厂商在此前也已经进行了充足的准备,相信5G手机即将迎来上市。在5G方面,我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更多核心技术的掌握也让我们在全新时代的开启拥有更加充足的底气。
OPPO可以说是5G时代的先行者。早在2015年,OPPO就成立了5G研发团队,并积极参与到5G标准的制定工作当中。
若使用的是vivo手机,建议参考以下降温方法:
1、取下保护壳,结束后台程序,熄屏放置降温,能加快机身表面的散热速度;
2、手机对着电风扇降温,由于电风扇能加快室内空气的流动,且室内环境温度一致,能降低手机温度。操作时手机与电风扇需要保持一定距离(最好2米以上),确保风力适宜,不损伤听筒等元件;
3、以上操作后,手机还是发热频繁,可携带手机前往服务中心处理,进入浏览器搜索vivo官网--服务--服务中心--查看全部--选择省市查询当地的服务中心地址以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