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鼓上的小米粒》

幼儿园大班教案《鼓上的小米粒》,第1张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鼓上的小米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教案《鼓上的小米粒》1

  活动目标:

 1.感知音的强弱变化,并创编米粒在鼓上的跳舞动作,体验参与游戏的快乐。

 2.通过游戏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词,学习有节奏地米粒跳舞。

 3.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鼓米粒图谱记录纸(画成鼓面的形状)大大的鼓面

  活动过程:

 一、节奏练习。

 1.老师出示小鼓:“小鼓唱歌时声音是怎么样的?”

 2.节奏游戏练习:师交代鼓和小朋友玩歌唱接力游戏的玩法。

 3师再次敲鼓:小鼓唱歌什么特别的地方?

 二、创编米粒在鼓上的跳舞动作。

 1.出示米粒,猜测米粒在鼓上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进行验证。

 2.启发幼儿创编米粒跳动的动作,教师进行记录。

 3.出示图谱,听音乐和鼓声学学图上米粒跳舞的动作。

 4.听音乐,让孩子做自己创编的动作。

 三、看图演唱歌曲。

 1.让孩子说说图上的内容。你看懂了什么?

 2.听老师点图演唱一遍。

 3.幼儿看图学唱一遍。

 四、玩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1交代游戏规则,重点强调音乐停地时候,谁站在鼓后面就由谁敲鼓。

 2听音乐玩游戏,听鼓点用有趣的动作表现出来。

幼儿园大班教案《鼓上的小米粒》2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振幅的大小与频率的关系。

 2尝试用强弱的变化来演唱并用肢体动作表现。

  活动准备:

 1小鼓 2米粒 3一套

  活动过程:

  一、在实验中感知音的产生及振幅与频率的关系。

 (一)感知音的产生。

 1出示鼓。这是什么它会唱歌吗歌声会是怎么样的仔细听一听。教师用鼓槌敲击小鼓,请幼儿说一说:“小鼓发出什么声音”(咚咚咚)集体说一说:“咚咚咚,咚咚咚,小鼓在歌唱”。

 3 教师再次敲鼓,辨别声音的大小。“小鼓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一会儿响,一会儿轻)

 4讨论:鼓的声音哪里来的(鼓的声音是鼓面振动起来才发出来的)我们怎样才能看到鼓在振动呢

 (二)感知振幅的大小与米粒跳动的关系。

 1出示米粒。谁来了怎样让米粒跳起来他是怎么跳的(蹦蹦跳跳)集体学说:“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

 2如果小鼓敲的响,米粒就跳的怎么样如果小鼓敲的轻,米粒就跳的低(教师演示)集体学说:“小鼓敲的响米粒跳的高,小鼓敲的轻米粒跳的低。”

 3鼓上的小米粒在干什么集体学说:“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

  二、学习歌曲

 1结合图谱学习歌词。

 2告诉幼儿歌名,欣赏歌曲。

 3分句练习,跟随琴声学习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4幼儿随琴声演唱。

 5尝试用强弱的变化来演唱。(1)讨论:小鼓敲的响,米粒跳的高,应该怎样来演唱(重一点)小鼓敲的轻,米粒跳的低应该怎样来演唱(轻一点)(2)幼儿尝试练习。(3)集体演唱。

  三、学习用肢体动作表演歌词内容。

 1集体边唱边表演。

 2自由结对表演。

  四、活动小结:

 今天不但学会了歌曲,还学到了很多知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大小与用力有关,用力大,声音响,用力小,声音轻。

幼儿园大班教案《鼓上的小米粒》3

 活动目标:

 1、 通过鼓上的小米粒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2、 感知音乐中强弱、快慢的变化并用肢体表现。

 活动准备:

 小米粒、音乐磁带、小鼓。

 活动过程:

 一、 跟着鼓唱歌。

 1、 小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2、 教师用鼓槌敲击小鼓。请幼儿跟着鼓槌唱歌。教师有节奏地敲鼓,幼儿用象声词“咚”唱出鼓的节奏

 二、 鼓的声音哪里来。

 1、 鼓的声音是振动发出来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看到鼓在振动呢?

 2、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出示米粒,介绍鼓上的小米粒受到振动就会跳舞。

 3、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轻,米粒跳得低

 三、 跳舞的小米粒。

 1、 教师边唱歌曲边敲鼓。

 问:鼓上的小米粒是怎么跳舞的?

 小鼓敲得响,米粒怎样?

 小鼓敲得轻呢?

 2、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打节拍

 3、幼儿试着跟唱歌曲

 四、游戏:我是鼓,你是米粒。

 地板代表鼓,全体幼儿蹲在“鼓”上,个别幼儿扮演敲鼓的人,部分幼儿扮演米粒,边游戏边唱。敲鼓的人用脚跺地板,或快或慢,或重或轻,扮演米粒的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直观地感知振动与发生的关系,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较高,他们在活动中游戏、表演、创编,展现出了自信心。这次活动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机会,“小米粒”在舞蹈时既有节奏,而且表演很丰富、很多样化,孩子们用自己的想法展现出不同的小米粒舞蹈情景。

幼儿园大班教案《鼓上的小米粒》4

 设计意图: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想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通过游戏《我是鼓,你是小米粒》生生互动,这样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进一步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也体验到了扮演小米粒的乐趣。

  活动目标:

 1、 通过鼓上的小米粒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2、 感知音乐中强弱、快慢的变化并用肢体表现。

  活动准备:

 小米粒、音乐磁带、小鼓。

  活动过程:

 一、 跟着鼓唱歌。

 1、 小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2、 教师用鼓槌敲击小鼓。请幼儿跟着鼓槌唱歌。

 教师有节奏地敲鼓,幼儿用象声词"咚"唱出鼓的节奏二、 鼓的声音哪里来。

 1、 鼓的声音是振动发出来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看到鼓在振动呢?

 2、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出示米粒,介绍鼓上的小米粒受到振动就会跳舞。

 3、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轻,米粒跳得低三、 跳舞的小米粒。

 1、 教师边唱歌曲边敲鼓。

 问:鼓上的小米粒是怎么跳舞的?

 小鼓敲得响,米粒怎样?

 小鼓敲得轻呢?

 2、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打节拍3、幼儿试着跟唱歌曲四、 游戏:我是鼓,你是米粒。

 地板代表鼓,全体幼儿蹲在"鼓"上,个别幼儿扮演敲鼓的人,部分幼儿扮演米粒,边游戏边唱。敲鼓的人用脚跺地板,或快或慢,或重或轻,扮演米粒的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反思:

 反思:本次活动幼儿直观地感知振动与发生的关系,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较高,他们在活动中游戏、表演、创编,展现出了自信心。这次活动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机会,"小米粒"在舞蹈时既有节奏,而且表演很丰富、很多样化,孩子们用自己的想法展现出不同的小米粒舞蹈情景。

声波震动。

声音其实是一种能量,能够带动它周围的空气振动,当声音向外传播时,振动了图画纸,使米粒也跟着振动起来,随着声音“翩翩起舞”。

物理学中定义,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其固有的振动频率,称为固有频率。当系统受到与本身固有的频率相同的强迫振动时,系统振幅可能达到非常大的值。

声学中,声波共振是指利用一个与系统固有频率相同的声波,对系统形成激励,从而与系统达到共振,系统结构可能会被破坏。自然中有许多地方有共振的现象如:乐器的音响共振、太阳系一些类木行星的卫星之间的轨道共振、动物耳中基底膜的共振,电路的共振等。人类也在其技术中利用或者试图避免共振现象。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振幅的大小与频率的关系。

2尝试用强弱的变化来演唱并用肢体动作表现。

活动准备:

1小鼓 2米粒 3一套

活动过程:

一、在实验中感知音的产生及振幅与频率的关系。

(一)感知音的产生。

1出示鼓。这是什么它会唱歌吗歌声会是怎么样的仔细听一听。教师用鼓槌敲击小鼓,请幼儿说一说:“小鼓发出什么声音”(咚咚咚)集体说一说:“咚咚咚,咚咚咚,小鼓在歌唱”。

3 教师再次敲鼓,辨别声音的大小。“小鼓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一会儿响,一会儿轻)

4讨论:鼓的声音哪里来的(鼓的声音是鼓面振动起来才发出来的)我们怎样才能看到鼓在振动呢

(二)感知振幅的大小与米粒跳动的关系。

1出示米粒。谁来了怎样让米粒跳起来他是怎么跳的(蹦蹦跳跳)集体学说:“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

2如果小鼓敲的响,米粒就跳的怎么样如果小鼓敲的轻,米粒就跳的低(教师演示)集体学说:“小鼓敲的响米粒跳的高,小鼓敲的轻米粒跳的低。”

3鼓上的小米粒在干什么集体学说:“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

二、学习歌曲

1结合图谱学习歌词。

2告诉幼儿歌名,欣赏歌曲。

3分句练习,跟随琴声学习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4幼儿随琴声演唱。

5尝试用强弱的变化来演唱。(1)讨论:小鼓敲的响,米粒跳的高,应该怎样来演唱(重一点)小鼓敲的轻,米粒跳的低应该怎样来演唱(轻一点)(2)幼儿尝试练习。(3)集体演唱。

三、学习用肢体动作表演歌词内容。

1集体边唱边表演。

2自由结对表演。

四、活动小结:

今天不但学会了歌曲,还学到了很多知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大小与用力有关,用力大,声音响,用力小,声音轻。

方法/步骤:

1、找到透明胶带,撕10厘米

2、用平头利器胶带上的胶体刮下来,大概一个米粒大小胶体,把胶体用洗干净的手摁到静音键口中,摁进去。

3、除去多余的胶体,用平头利器沾点水轻轻地摁压已经塞进去的胶体,主要防止粘攻击(沾一点点水)停一两天,等胶体完全贴在静音键上。

4、将静音键搬到有胶体的一侧,清除多余胶体

5、复原静音键,你会看到静音键与手机之间的缝隙几乎被胶体覆盖 。。。这样可以减少或者解决进灰的问题。

注意事项:

千万不要用过量的水,否则手机进水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胶带要用透明胶带,不然会有其他颜色沾染手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shuma/9974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