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毒。
粉引陶瓷术语,最早被中国人知道是出自《东洋见闻录》抹茶碗鉴定讲义篇,根据记载李氏朝鲜传入日本的陶器烧造工艺。
将制作好的褐色胎的基础上白化妆土在日本,主要用酒器和饭碗的享有高度评价。
甑皮岩遗址第一期发掘的成型陶器仅有一件,简称“甑皮岩首期陶”,为两片陶器残片,呈敞口、圆唇、斜弧壁的圜底釜;器表灰白色,近口沿部分颜色略深,呈灰褐色;器表开裂,呈鳞片状;口径27cm、高164cm、口沿厚14cm、胎厚36cm。
甑皮岩首期陶距今12000年,它烧成温度极低,胎质疏松,遇水易解离,疑似没有完全陶化,历经万年岁月的侵蚀奇迹般留存至今,于2001年重现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甑皮岩首期陶烧成温度进行测定,证实其未经250℃以上温度烧制过。
陶瓷色料与釉料一样,是装饰陶瓷产品的外衣。它与陶瓷产品的胎体及釉料紧密结合一体,发挥着装饰美化陶瓷产品的作用,从而使产品形成一个五彩缤纷的陶瓷世界。现在陶瓷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颖的颜色釉时代,陶瓷产品的装饰越来越多地倾向于直接采用各种颜色釉,以构筑琳琅满目的新产品系列,满足国内外市场的不同需求。因此,熟练掌握好陶瓷釉中色料的使用技术,对于提高产品的档次、丰富企业的产品品种与种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色料使用技术包括了色料应用于陶瓷釉产品的所有的工艺方面,其中主要有色料使用工艺性条件问题色料色调问题色料粒度选择问题色料的相容与排斥问题等几项技术特点与技术要求。色料的问题实际上是一门边缘科学,其中又涉及到其他相关学科,如色彩学、陶瓷物理化学及工艺学方面的问题。陶瓷色料的选择与使用技术关系重大,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事关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过去,陶瓷颜料的名称泛指应用于陶瓷装饰的整个呈色原料(包括高温与低温),涵盖面广泛而色料一词系指仅供于低温烧成陶瓷制品装饰用的颜料,仅是陶瓷颜料的一个种类而已。不过,现在在陶瓷学术界与多数企业,无论是色料还是颜料,习惯上二者名称已经可以互换、交错使用,并无妨碍。
1、陶瓷色料适应的工艺条件。
在陶瓷生产企业中,不同的陶瓷产品使用的各种色料与颜料,应该能够满足实际生产工艺要求,能够形成预期的装饰效果,提高产品的档次。目前陶瓷产品使用的陶瓷色料与陶瓷颜料,在彩饰方法上,已经分为釉下彩、釉中彩、釉上彩、色瓷胎、色釉及色化妆土等几个方面。
不过,色料的装饰技法种类虽然很多,但使用效果与选择范围各有利弊,在使用时应该加以严格选择。比如釉下彩色料是进行釉下彩饰,上面再覆盖一层透明釉料,呈色纹饰花面处在釉下,具有装饰的玻璃感好。但由于烧成温度高(1200-1320度),可选择的色料品种范围反而较窄釉上彩则是将色料绘在釉面表面,采用低温烧成后,色料附着于釉表面,由于彩烤温度低(650-830度),具有可供选用的色料种类广泛的优点。
不过由于其色料在釉面上,易产生色料中的金属化合物溶出问题釉中彩技术界于釉上彩与釉下彩之间(烧成温度为1100-1200度),色料的颗粒处在釉层的中间,色调形成一种朦胧的美感,但所用色料种类亦受一定限制呈色瓷胎采用了将色料掺配入坯料内,从而使产品瓷质形成出色效果,瓷胎表面一般上透明釉色釉是将色料与颜料直接引入釉料内,使釉料形成色釉(烧成温度在1150-1280度)还有一种将色料加入到不溶性高岭土中,制成陶衣(亦称化妆土)用于陶瓷制品装饰的,称之为色化妆土,此种化妆土可以遮盖瓷砖不洁的砖坯,作用很大。但仍需在色料化妆土表面再施一层透明釉料(烧成温度为1150-1250度),增加保护与光亮作用。
在实际使用中,各种陶瓷色料与颜料均有不同的烧成范围,温度过高与过低都会给成色带来不利影响。有的色料烧成范围很宽,如铬锡红、海碧蓝之类。既可以用于高温釉下彩烧成又可以使用于釉上彩低温烧成,它们的成色效果皆佳。而有些色料的成色范围固定,使用时忌讳很多,如锑酸铅颜料,就只可以用于釉上彩及低温色釉产品的装饰,如果超过温度,则失去颜色。除了烧成温度外,还有相当多的色料与颜料对烧成时窑内火焰气氛非常敏感,如氧化铜颜料,在氧化焰时呈现绿色,而在还原焰时则要呈现红色,色彩的变化非常大。
在充分了解了各种陶瓷颜料的工艺性能后,还应该对颜料的其它方面进行了解,如陶瓷颜料的成色(常用的色料种类)问题、使用温度范围及火焰气氛特点、调色范围及其禁忌要求等,均不应该忽视。
瓷器古朴典雅,精致内蕴,飘逸流畅,神韵天成。居室装饰清瓷器进门,已渐渐成为一种时尚。不论是将半人高的落地瓷安置客厅,还是用巴掌大的摆件瓷点缀书房,都能为居室平添一份清雅祥和之气。第一要“古”,古瓷器属于传统收藏,远古的器物是历史文物,加之瓷器的保存不如金玉、铜石,越古越少,越古越贵。第二要“稀”,物以稀为贵。如宋代汝瓷,便因其稀有而倍加珍贵,尤其是御用汝瓷。第三要“美”,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只有定窑烧制白瓷,而汝、官、哥,钧都以青釉取胜。第四要“俏”,要注重收藏市场需求量大、行情看涨的古瓷。
在唐山文化中有一门相当古老的技艺——唐山陶瓷。制瓷技艺流传至今已有近600的历史了。
现如今陶瓷的品种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人喜欢使用各种陶瓷器。
本文带你了解唐山陶瓷文化,了解它的起源。
唐山陶瓷是古老的汉族传统制瓷技艺,始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据清代撰写的《滦州志》风俗篇中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惟唐山多缸窑能制陶器罂瓮盆盎之属”。
当时只有粗陶,清末始有粗瓷,后来略产细瓷。唐山陶瓷装饰的主要技法是雕金、喷彩、釉中彩等,形成了唐山陶瓷的独特风格。其主要产品有餐具、茶具、酒具、瓶、盘等日用细瓷和陈设品,共500多种。
品种:产品有餐具、茶具、酒具、瓶、盘等日用细瓷和陈设品,共500多种。装饰方法不断革新,如新彩、喷彩、雕金、雕金加彩、结晶釉等。此外,还有工业瓷、建筑卫生瓷和工艺美术瓷。
特点:唐山陶瓷具有造型新颖、装饰多姿、品种齐全、刻意求新之特色。
陶瓷中国河北省唐山地区生产的陶瓷器。唐山地区煤藏丰富,作为陶瓷器原料的耐火矾土,硬质、软质(可塑)粘土以及石英、长石等无机非金属矿产资源充裕,是理想陶瓷产区。
起源:
明代永乐年间,山西省介休和山东省枣庄等地居民先后移居唐山,带来制缸技术,群集于市区东北的两个地段,利用就地原料和燃料生产缸类产品。两地分别取名为东缸窑和西缸窑。清代光绪年间,开始生产棕釉粗碗,并有施化妆土的灰胎白瓷和少量仿古瓷应市。
以后在近代工业影响下,启新瓷厂、德盛瓷厂及东西缸窑各陶瓷厂先后采用机械设备和新技术。20年代,启新瓷厂开始生产不施化妆土的白瓷,并有各色地砖、瓷砖出口。1935年,卫生瓷开始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40年代唐山陶瓷业衰落,50年代得到恢复,并形成综合性的陶瓷生产体系,进入全国陶瓷大型生产基地行列。日用陶瓷于1956年开始出口。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陶瓷工业全部被摧毁。但在国家和各地支援下,不久生产便得到迅速恢复。1979年唐山瓷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唐山瓷属于K2O-Al2O3-SiO2系列,所使用的原料除本地产的高铝矾土、硬质粘土、软质粘土(紫木节等)、石英、长石外,还有本省及外省出产的高岭土、瓷石等原料,如章村土、宽城土、徐水土、衡水土、大同砂石和镁质原料及海城滑石等。
唐山研制成功两次烧成的骨瓷、白玉瓷。50年代以后生产大型陶瓷产品,如浴盆、电镀槽等。80年代采用了塑性挤压陶瓷器成型方法,试制成功隧道窑微机自控烧成新技术。
唐山陶瓷器装饰技术和风格对北方陶瓷产生较大影响,首创了氢氟酸腐蚀出花纹再填描金色的雕金装饰和用喷枪或喷笔作画的喷彩装饰等。
在中国有上万年的历史,一般以一种易熔粘土制造。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在粘土中加入熟料或砂与之混合,以减少收缩。这些制品的烧成温度变动很大,要依据粘土的化学组成所含杂质的性质与多少而定。
以之制造砖瓦,如气孔率过高,则坯体的抗冻性能不好,过低叉不易挂住砂浆,所以吸水率一般要保持5~15%之间。烧成后坯体的颜色,决定于粘土中着色氧化物的含量和烧成气氛,在氧化焰中烧成多呈**或红色,在还原焰中烧成则多呈青色或黑色。
我国建筑材料中的青砖,即是用含有Fe2O3的**或红色粘土为原料,在临近止火时用还原焰煅烧,使Fe203还原为FeON成青色,陶器可分为普通陶器(cmmon,pottery)和精陶器(Fineearthenware)两类。普通陶器即指土陶盆.罐、缸、瓮.以及耐火砖等具有多孔性着色坯体的制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