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胃壁的肌肉主要是平滑肌,分为三层,外层为纵行,中层为环形,内层为斜行。胃壁肌肉通过收缩运动将胃内容物排空进入十二指肠。
与骨骼肌和心肌在结构、功能、耦合机制、收缩状态等均相异。受自主神经支配,为不随意肌。同时也受内分泌系统的间接控制。平滑肌的伸缩源自神经或激素的刺激。
平滑肌细胞中的细肌丝有同骨骼肌类似的分子结构,但不含肌钙蛋白;同一体积的平滑肌所含肌纤蛋白的量是骨骼肌的2倍,推测平滑肌肌浆中有大量细肌丝存在,它们的排列大致与细胞长轴平行。与此相反,胞浆中肌凝蛋白的量却只有骨骼肌的1/4。
估计连接在致密体上的3~5根细肌丝会被较少数目粗肌丝包绕,形成相互交错式的排列,这可能就是类似于骨骼肌中肌小节的功能单位。
扩展资料:
在外力作用下,消化管平滑肌能作很大的伸展,以适应实际的需要。例如胃可以容纳好几倍于自己原来体积的食物。
对某些理化刺激较敏感;消化管平滑肌对一些生物组织产物的刺激特别敏感。例如,微量的乙酰胆碱可使其收缩,而肾上腺素则使其舒张。
对化学、温度和牵张等刺激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这与它所处的环境有关,消化管内的食物和消化液是经常作用于平滑肌的机械性和化学性的自然刺激物。
胃粘膜:胃腔内面的粘膜为胃粘膜,是胃壁的最内层。新鲜胃粘膜呈淡粉色。胃在空虚时或半充盈时,胃粘膜形成许多皱壁。胃小弯处约有4~5条纵行皱壁;胃大弯处多为横行或斜行皱壁;其他部分的皱壁形状不规则。胃粘膜由上皮、固有层及粘膜肌层3层组成。临床所见的各型胃炎(及溃疡)主要为胃粘膜的病变。胃粘膜病变较多见,尤以炎症、溃疡、粘膜脱垂、癌等为重要。
胃粘膜上皮:系胃粘膜层内面部分。胃粘膜上皮是单层柱状上皮,很薄,其下面的血色可透过上皮映现出来,使上皮亦呈现淡玫瑰色。胃上皮下陷构成大量的胃腺,如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这3种腺都存在于固有膜内,其分泌液到胃混合后叫胃液,对消化有重要意义。胃粘膜上皮可受多种理化因素及微生物感染的影响,其中萎缩型胃炎可使腺上皮萎缩。
扩展资料胃粘膜屏障,它是由上皮顶部细胞膜和相邻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构成的。在正常情况下,此屏障可阻止胃腔中的H+顺浓度差向粘膜内扩散而侵蚀粘膜层,防止酸度极高的胃液损伤胃粘膜。某些物质或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乙醇、醋酸和胆酸等,可破坏胃粘膜屏障。
此屏障一旦受到损伤,则H+便会迅速向粘膜内侵袭,而引起一系列病理过程,导致粘膜水肿、出血,甚至坏死,形成溃疡。某些物质如前列腺素(PG)具有防止或明显减轻有害物质对粘膜损伤的作用。胃粘膜上皮细胞不断地合成和释放大量的内源性PG,某些胃肠激素如生长抑素等都对胃粘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粘膜分泌粘液和HCO3-,促进粘膜细胞更新,改善粘膜血流等因素有关。
-胃黏膜
胃的形状与动物体形有关:鱼类、有尾两栖类和蛇类,因其身体细长,胃呈纺锤形;哺乳类动物因身体粗短,胃则呈袋状弯曲,横卧于腹腔内。此外,胃的形态和结构还可因为贮存食物的需要、食物的性质、摄食的频率而发生改变。在灵长类、大多数食肉类和许多食虫目动物中,胃往往是单腔器官,其前端与食管连接的部位叫做贲门,后端与十二指肠连接的部位称为幽门。
胃近贲门的部分叫贲门部,近幽门的部分叫幽门部或幽门窦,这两者的中间部分叫做胃体部。在反刍类(牛、山羊和绵羊)胃分成四室,分别叫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见反刍胃)。鸟类的食管在锁骨水平膨大成嗉囊。嗉囊壁薄,内表面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囊内存在由食管和唾液腺分泌的消化酶,嗉囊有类似胃的功能,能贮存食物并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
鸟胃分成两部分,前为腺胃,能分泌消化液;后为肌胃,也叫砂囊,砂囊可借助吞食的砂粒来研碎食物。有些动物没有胃,如鸭嘴兽,针鼹以及无胃鱼等,其食管直接与十二指肠相连。脊索动物如文昌鱼及圆口类等,也没有真正的胃。
哺乳类的胃壁一般由 3层组织构成,内层是粘膜层,外层是浆膜层,中间是由平滑肌组成的肌层(图1)。肌层因肌纤维走向不同而分为斜行、环行和纵行3层。胃粘膜的结构比较复杂,大部分胃粘膜都有胃腺,但也有不含胃腺的,例如,鼠类的胃分为前后两部,前部叫前胃,不含胃腺,后部叫腺胃,含有胃腺。反刍类的复胃中,仅皱胃有胃腺,其余3个胃都不含胃腺。不含胃腺的胃粘膜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含胃腺的粘膜则由单层柱状上皮覆盖。
胃腺一般有3类:即贲门腺、幽门腺和泌酸腺。前两者分别分布于贲门区和幽门区,均分泌粘液。泌酸腺主要存在于胃体和胃底的粘膜内,系直管腺,大约3~7个腺体的管腔排放到胃粘膜表面的一个小陷窝内,每一平方毫米的粘膜约有90~100个小陷窝。泌酸腺有3类细胞,即主细胞、壁细胞和粘液细胞,除均可分泌水和无机盐外,每种细胞各有其特殊的分泌物: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粘液细胞分泌粘液。
胃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来自腹腔神经节,副交感神经为迷走神经,胃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
纯净的胃液是一种pH为09~15的无色液体。正常人每日分泌量约15~25L胃液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如HCl、钠和钾的氯化物等,以及有机物粘蛋白、消化酶等。胃液中的无机成分随分泌速率的变化而有变化,分泌速率增加时,H+浓度升高,Na+浓度下降,但Cl-和K+的浓度几乎保持恒定。HCl排出量反映胃的分泌能力,它主要取决于壁细胞数量。壁细胞分泌H+是逆着巨大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转运过程,是靠细胞顶膜上的质子泵实现的。质子泵兼有转运和催化ATP水解的功能。H+的分泌必须在分泌腔内存在足够浓度的K+的条件下进行。质子泵每降解1分子ATP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一个H+从胞浆进入分泌小管腔,同时驱动一个K+从分泌小管腔进入胞浆。
胃酸有多种作用:(1)胃酸可杀灭随食物入胃内的细菌。(2)胃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其作用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3)盐酸进入小肠内可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从而有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分泌的作用。(4)盐酸所造成的酸性环境还有利于铁和钙在小肠内吸收。
胃蛋白酶原主要由主细胞合成,此外,泌酸腺的粘液颈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的粘液细胞,以及十二指肠近端的腺体中也能产生胃蛋白酶原。无活性的胃蛋白酶原在盐酸作用下分子裂解下一个小分子的肽,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它可酶解大部分蛋白质分解为月示和胨及少量多肽或氨基酸。
胃的粘液是由表面上皮细胞、泌酸腺、贲门腺和幽门腺的粘液颈细胞共同分泌的,它在正常人胃粘膜表面形成一个厚约500μm的凝胶层,起润滑作用,可减少粗糙食物对胃粘膜的机械性损伤。
胃内HCO3-主要是由胃粘膜的非泌酸细胞分泌的。它与粘液联合作用则可形成一个屏障,称为“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可有效地保护胃粘膜,防止酸性极强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壁的损伤。
壁细胞还可分泌一种称为内因子的糖蛋白,它可与随食物人胃内的维生素B12结合而促进B12的吸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