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令院关押神明的能力有哪些

教令院关押神明的能力有哪些,第1张

写回答

瀚海墨客

老二次元

我发现很多答主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件事情(包括我自己之前也是),就是教令院是不能被视为铁板一块的。

从历时性来看,500年来的教令院贤者换了许多茬,你不能保证教令院贤者们的动机始终如一;从共时性来看,教令院六大学派的贤者,在造神计划中分为两个阵营,你也不能保证教令院的行为都得到了一致同意。当年博士因人体实验被驱逐出教令院,但后来又被教令院请回来主持造神计划。是教令院的科研价值观变了吗?我认为更可能的是它反映的本来就是教令院的两个不同侧面。有像赛诺、提纳里、艾尔海森一样坚守正义的官员,也有试图通过邪门歪道满足自己魔怔了的科研追求的坏学者。即便教令院今天的行为确实是为了拯救世界树,那能证明500年前贤者们就完全是出于公心才囚禁了草神吗?(更不必说今天的恶果很可能还是500年前种下的)教令院“走投无路”的行为就能说明以阿扎尔为首的四个贤者是为民着想吗?

教令院本来就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在故事中反对的也是领导了造神计划,并为之不择手段的阿扎尔等一小撮人。如果将教令院的善面也归功于其中的一小撮反动群体,那主角团到底在反对什么呢?这不仅对于那些受害者不公,对于教令院中坚守正义的人来说也是不公的。

有人认为,既然500年前的教令院没有“抛弃”小草神,还将她迎回了须弥,那么说明贤者们还是认可这个神明的,只是对她的实力失望了,因此才选择自己单干。

对于教令院的言行不能割裂来看。教令院将草神囚禁起来后还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淡化人们对小草神的认知,甚至变相地阻止人们对小草神的崇拜。

历史上君幼臣疑的事情并不少见,而权臣在这时“挟天子以令不臣”的例子也很多。但这种做法的本质是什么?是利用君王的威望来为自己的行为增加合法性。那什么时候君主的威望对于权臣来说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是绊脚石呢?只能是权臣想要谋权篡位的时候。这也是我一直坚持500年前的贤者们并非出自公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还有人说,教令院是想用“人治”取代“神治”,不如人类的神就该被人类抛弃。这里我想采用一下 @卡兹 的说法,人治不等于人来治理,而应当是一种自下而上萌发的活力。如刻晴追求人治,是因为她不希望一味接受神明家长式的指令,希望充分调动璃月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刻晴并没有因为追求人治而反对岩神,相反,她对于岩神依然是十分崇拜的。人治和神明本身就不是必然冲突的,就像现实中的君主立宪制一样。神明也可以是蒙德那样的虚位神明,人类照样可以很好地管理国家。

反观教令院以阿扎尔为代表的贤者们呢?当神明弱小时他们想取而代之,当神明重登大宝时他们又喜迎王师。他们所追求的只是不受干预的贵族独裁统治罢了。当干预是神明时就囚禁神明,当干预是世界树的问题时就造神解决世界树的问题。甚至为了阻碍人民从下而上的阶级流动,还把虚空里的信息划分了层次,人为垄断了最重要的社会资源。所以教令院的贤者们追求的绝不是“人治”,而是“我治”。

有朋友提出,如果要追求“我治”,为什么还要造一个伪神呢?如果伪神不受贤者们的控制,贤者们不是就无法独揽大权了?

正如上面所说,“我治”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对资源的绝对垄断,二是免受其他力量的干预。众所周知,在须弥知识是作为资源被管理的。谁拥有更多、更高深的知识,谁就拥有更大的权力。大慈树王近乎全知全能,对贤者们来说她的权力就不可逾越。而当小草神刚诞生时,心智如同幼儿,就失去了作为其地位合法性的权力。贤者们借助虚空的力量,甚至可以做到许多神明此时尚且做不到的事情。因此贤者们就可以在事实上垄断整个国家的资源,攫取国家的权柄。500年来,小草神的知识(权力)是在不断增长的,而教令院依托于虚空的权力却陷入了停滞,没有再增长。因此制造一个“全知全能”的伪神,可以使贤者们进一步加强对知识这种资源的垄断,同时以知识的进步强化自身统治的合法性。

同时,高于自己的神存在其实并不妨碍人类统治者实行贵族独裁,关键要看神的态度和行为。旧蒙德贵族迫害人民时,温迪在沉睡。稻妻天领奉行和勘定奉行鱼肉百姓时,雷神在闭关,雷电将军对此没有意见。而须弥的草神可是清醒的很,而且心系百姓。贤者们的一些独裁行径威胁到人民时,势必遭到草神的干预。因此比起把草神扶上马,倒不如另立新君。伪神受贤者们控制的话当然最好,即便不受控制,贤者们也有个拥立之功,照样可以掌握大权。当然,贤者们可能会认为,已经掌握了造神的技术和囚禁神的方法,控制神就是小菜一碟。不然教令院好歹也是个严谨的科研机构,做实验不准备plan B,可不是一句“傲慢”能解释得通的。

以下为原回答:

看到有一些声音认为,小草神不能满足须弥人的需求,所以被教令院抛弃在所难免。以及教令院的行为有其苦衷,实际上是为须弥着想。

第二种观点其实最好理解。即便是反动统治者也是需要稳定自己的统治的。比如常凯申,在面临日本侵略者时,也会进行反抗。世界树的问题是全须弥,乃至全提瓦特的问题。贤者不想办法解决,所有人都要完蛋。那教令院还统治谁呢?于公于私他们都会想办法解决。所以不能根据这就说贤者是为民着想。如果仅仅是对新生的草神失望,大可不必将草神囚禁起来,也不会禁止百姓进行任何纪念活动。所以贤者的目的就是从社会层面“消灭”草神,让须弥人“只知有贤者,不知陛下”。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太多了,随后会发生什么就不用我说了吧?

而持第一种论点的人实际上是把提瓦特七神和现实中的世俗统治者等同了,认为魔神统治的合法性来源于魔神与人民的社会契约,所以当魔神无法满足其人民的需求,就会被人民所推翻。

但这一论点的问题在于,世俗君主和人民群众本质上是一样的,“人人生而平等”。这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可以消灭一切阶级的重要依据。而魔神,一般来说天然与人之间存在无法跨越的力量鸿沟,甚至包括原神们都比普通人强了不是一星半点。换句话说,提瓦特的阶级是有其天然存在的物质基础的。魔神对人民统治的合法性,正是建立在其压倒性的力量上。并非人民选择魔神对其实行统治,而是魔神主动统治人民。

有人可能会举迭卡拉庇安和赫乌莉亚的例子,想要证明不能造福人民或保护人民的神会被子民抛弃。但这两个例子本身就是特例,因为它们都发生在魔神战争时期。魔神战争是什么时代?是魔神间用武力决定统治权的时代。一个魔神无法保护自己的子民,子民就会抛弃它,转而投奔其他魔神。因为即便自己的神已经很弱小了,还有其他强大的魔神存在。不抛弃原来的神获得新神的庇佑,人类很难在魔神战争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存活。即便这样,人类也从未想过自己取而代之,还是因为魔神与人类间巨大的实力差距。人们只看到蒙德人推翻了暴风魔神,却没有看到站在暴风魔神对面的还有北风狼王和风精灵温迪。更何况迭卡拉庇安最终很可能还是“自杀”的,并将其权能传给了风精灵,使其一跃成为风神巴巴托斯。而蒙德人推翻了迭卡拉庇安后,为什么还要“选择”新神巴巴托斯作为自己的神明?明明改朝换代时是掌握权柄的最佳时期,明明风神事实上并不统治蒙德。蒙德作为“神不在的国度”,却是迄今为止四国中宗教气息最浓厚的。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因为一个强大的神对人类来说是刚需,是保卫国家的根本。

魔神就好比是蘑菇弹,有了它别的国家才不会对你轻举妄动。即便是如现今的尘世七执政,作为魔神战争的胜利者们已然划定了各自的疆域,人类也不能保证失去了神的庇佑后,国家会不会被其他魔神觊觎。就像我们都知道岩神是老好人,但对于蒙德人来说,当他们看到那份“背风的密约”时,感受到的可能就是亡国的危险气息。所以在神事实上不在的时候,他们需要以更加虔诚的信仰,期盼风神的护佑。同时这也是向其他心怀不轨之人昭示,风神从未离开过我们。

另一个例子就是璃月。对世人来说,现在的璃月是真正的“无神”的国度。那为什么岩神还敢于把国家交给人类?因为璃月人用两次战胜魔神(眷属)这件事证明了,他们已经拥有了比拟神明的力量。所以,战胜魔神既是岩神对璃月人的考验,也是璃月人向全世界发出的“阁威慑”。更何况璃月事实上还有力量仅次于魔神的仙人们兜底,所以璃月才能成为现今四国中唯一由神顺利向人交权的国家。

明白了这些,我们再来看须弥的情况,其实就一目了然了。当纳西妲刚刚诞生,力量尚不足以保护国家时,教令院趁机将神明囚禁起来,既保证草神的名号尚足以起到震慑作用,又在事实上攫取了国家的权力。而当教令院发现以人类的力量花500年都无法解决须弥的问题时,才重新认识到神明力量的必要性。但此时的纳西妲因为缺乏人民的信仰,力量并没有怎么成长。而此时已经不再是魔神战争时期,人类也无法自由更换追随的魔神。让其他国家的魔神来庇护须弥,则教令院会失去对须弥的控制,而且是彻头彻尾的卖国行为。那么答案就只有一个了!教令院要自己造神,一个能用来维持自身统治的“工具神”。

所以,如果说纳西妲有什么错,可能就是“弱小”这个“原罪”了(但并不是真的弱小,而是被扼杀了成长的可能)。但能否说贤者们的行为就是被逼无奈,是为百姓考虑呢?不能。当看到弱小的纳西妲时,贤者们既没有想办法像璃月人一样追赶神明,也没有像蒙德人一样通过加强对草神的信仰稳住局势并暗中培养草神,而是一方面将草神囚禁起来,并淡化民众对草神的认知使其不能获得力量,另一方面渴望有既强大、又为自己所控制的神来替代草神。其思想核心就是,将强大的能力掌握在我自己手中。所以,贤者们绝对不是什么心系百姓、为民请命的好官员,只是一群被权力冲昏了头脑的反动统治者罢了。

楚王项羽的挽歌

项羽,西楚霸王,汉族项人。楚汉名将项燕的孙子,是中国古代起义军的首领。秦死后,称帝为西楚霸王。著名军事家,中国“勇战”军事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军事统帅。这是一个能提高气压的非凡英雄。不是。楚霸王。大泽乡起义后不久,项羽在江东割据后奋起,出兵攻秦。他领兵入关,灭了残暴的五王之秦,威胁瓜分了天下,封了十八王之爵。所有的大政方针都是羽毛出来的,都有“霸王”的称号,拥有和皇帝同等的权利。这个位置虽然没有结束,但是从古至今都没有。他的出现在中国历史上引起了一场风暴,写下了一个不朽的神话。

于吉喜爱西楚霸王项羽,经常和项羽一起外出。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项羽被刘邦困住。刘邦手下很多人都会唱楚歌。项羽数次突围未果,兵无粮食。他晚上听说楚国被包围了,以为楚国丢了。楚营兵听到家乡的歌声,士气低落,纷纷逃跑。楚霸见潮水已退,心如刀割。除了他的小妾,他什么也没错过。他们在喝酒的时候,忍不住悲伤地唱了一首歌《垓下歌》:“上山就不死。”不死就没办法了。你能做什么?"

于吉伤心地跳着舞,含着泪唱着《和声之歌》:“汉兵已微弃,楚歌遍地唱。国王满腔热忱,我还有什么可谈的!”

于吉的《和声之歌》不仅是一首历史上罕见的悲歌,也是一首悲歌。

项羽伤心欲绝,只得匆匆埋葬了自己的妃子。一夜之间,项羽带着八百骑兵冲出包围圈,被汉军追到乌江边。吴方丈说,江东还是霸王之地,汉军没有船,所以霸王渡江卷土重来。王翔说他在江东见不到长辈,谢绝了吴江亭长的好意,把乌骓马送给了吴江亭长,率领二十八军与被杀的汉军作战,最后大方自杀。

项羽的《怒侠歌》让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屠夫多了几分柔情。他和于吉的爱情故事广为传诵,共富贵,共生死,真的比朱良的故事更感人更美好。

以及朝鲜平民皇后徐平君。

刘询,本名刘秉义,西汉第十任皇帝。他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刘禹锡的孙子,刘瑾的儿子。由于皇帝无子,刘贺被废,于是在公元前74年9月10日,18岁的他先被上官太后封为杨武侯,后被立为皇帝。公元前64年6月,改名为刘询。

徐平君是昌邑人。她出生在一个悲惨的家庭。徐平军的父亲叫徐光汉,因被诬告“偷线”而被以贪污罪处罚。先是担任易廷成,后成为皇宫监狱的狱官。许广汉当典狱长时,刘询来到叶挺接受文化教育,与许广汉住在一个宿舍。他们成了室友。但不想相处太久,徐光汉和刘秉义成了朋友。很自然的,刘秉义遇到了同样在监狱围墙上长大的徐平君,并引发了一场感伤的帝王恋情。这个徐平君是石友明为数不多的受到皇帝丈夫宠爱的皇后之一。

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也在这个时候结婚了。在媒人的撮合下,徐光汉不顾妻子的反对,收下了这个无助、可怜、连婚礼都没准备好的孙子做女婿。婚后,身无分文的刘秉义搬进了岳父许广汉的家中,并取名为婚姻。本质上是一个靠岳父生活的上门女婿。这一年,刘秉义十七岁。从此,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关于皇帝和普通皇后的伟大故事。

刘秉义的贫穷并没有妨碍他与徐平君的婚姻友谊。徐平君对丈夫体贴入微,和刘询生活了十七年。在这之前,她不知道关心和小心是什么感觉。他很感激没有抛弃妻子和岳父。结婚第二年,小两口生了一个儿子。在他的儿子出生后不到100天,命运展现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奇迹:刘秉义被霍光选中成为达汗王朝的第十任皇帝。

刘病已,初入大宝,很清楚霍光的地位之高。作为梁武帝的忠臣,霍光真正想到的是汉家的意识。他立昌义帝,却把他拉下了宝座。这种能力不禁让刘秉义对霍光心存感激,但也有些害怕。所以刘询对霍光很尊敬,霍光和刘询对他很顺从。

除了一件事。一件让霍光不高兴的大事。这是女王。当时,所有的官员都认为霍光的女儿霍是最好的皇后人选,甚至集体给他们写信。为什么?作为霍光与皇室联姻的结果,这是霍光对皇室权贵大臣真正的崇拜,也是以霍光为首的领导集团更加团结的表现。现在老霍和田字成了一家人,大家讨好老霍也不算太不听话。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皇帝写下了一条莫名其妙的圣旨:我以前穷的时候有一把旧剑,现在非常怀念。你能帮我找到它吗?这把剑找原因的目的是真诚的,字字句句都表达了皇帝爱惜旧情的思想。最后,王子们也善于揣摩他们的意图。一个接一个,他们开始让徐皇后,徐平君成为的皇后。这就是“所以剑是深爱”这个典故的来源。

困难的夫妻,受虐的妻子,以及刘秉义对徐平君的深爱和激情都令人感动。徐平君是史上最幸福的皇后吗?这是对的,因为只有她才能自由地爱上她爱的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只有她才能感受到剑的深情。有三宫六院。宫中怨念甚深,但也有一首2000年的大爱之歌。

光武帝刘秀热爱自己的生命。

汉光武帝是刘秀,东汉王朝的创始人。公元25年到公元57年,光武帝在位,他死后的称号意味着光绍以前的职业。它的寺庙名叫石竹。文叔,汉族,南阳蔡阳人,汉高祖第九孙。在他统治期间,他的政治措施是基于安静和节俭的原则,建立商学院,推广儒家思想和尊重正义。他是一位英明的国王。

刘秀登基前说:“做官的是金禧,娶妻的是尹丽华。”50周年庆典由2000名负责北京公共安全的官员举行。平时他会带着北京护卫队在帝都巡游。他们外表华丽,盔甲光亮。只要一出现,市场上的混混之类的就会跑路,这是很现实的立场。那时,刘秀在这个世界上没有野心。她觉得自己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成为吴金的主人,嫁给尹丽华。这两个理想,尹立华,他结婚了,但是他没有做,因为他当了皇帝。

即位后,他想任命华为接班人,但为了有助于巩固皇位,尹立华让冯英雄的妹妹郭为做他的接班人。后来,刘秀废除了郭皇后,立尹利华为继承人。此时的尹丽华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婆了。这是流行歌曲里唱的最浪漫的一句话。她会和你一起变老。刘秀的后宫很少,孩子基本都是尹丽华和郭飞生的。作为一个皇帝,刘秀也是一个痴心的皇帝。

刘秀和尹丽华的爱情是古代宫廷史上最美丽、最浪漫、最感人的一幕。像刘秀这样非常好的人和非常好的皇帝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尹丽华一生谦和贤惠,对丈夫和孩子尽心尽力,掌管后宫。他从不干涉政务,更能约束家人。不像西汉后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让朝纲乌烟瘴气。刘秀一生信任尹丽华,依靠她的帮助而无后顾之忧,专心于国家大事,创造了“荣华富贵”的时代。可惜,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只有一个皇家浪漫爱情故事,比如像他这样的皇帝,像他这样的少年,和尹丽华,一起发誓一生。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少数民族改革家。他提倡中华文化,将其汉化,禁胡夫、胡虞,改度量衡,提倡教育,改姓,禁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平。它是西北民族相继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总结,在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孝文帝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但鲜为人知。孝文帝的养母在世时,孝文帝爱上了王太后的亲戚冯润**,并把她嫁到了宫里。但是,太后不喜欢冯**。不久,她以冯**生病为由,将她踢出宫外,并以她妹妹为继承人。孝文帝斗不过太后,就忍了。

三年后,冯太后死了,孝文帝立即带着冯润**入宫。然而,冯润**并不爱孝文帝。回宫后,赶走了妹妹,毒死了另一个妃子高,把孩子当成了继子。文帝很爱冯**,她所做的一切都忍了。后来孝文帝入宫,为事业而战。冯**趁机与心上人私通,甚至将孝文帝的妹妹公主嫁给了自己的弟弟。公主受不了了,跑到前面讲故事。

冯**知道丑闻曝光了,所以一直无所事事,打算谋杀孝文帝,结果又被曝光了。孝文帝依然爱着冯**,忍受着这一切,没有杀她。然而孝文帝心碎,终于在33岁时抑郁而死。临死前,他送来遗诏,要冯**在天上与他相见,一起死去。这样的男人,自古以来第一次可以用痴情来形容。不管他爱的人对他有多残忍,他还是爱她,甚至一起死。

北齐以后的主要高纬度地区

高纬,字,南北朝时北齐第五任皇帝。他从565年到576年在位,并成为他的继承人。高湛的长子北齐武成帝和他的母亲胡皇后。天宝七年生于并州。十几岁的时候,长得漂亮,被父亲疼爱,被人拜为王世子。武成帝即位,大宁二年,高伟被封为皇太子。合庆四年,武成帝禅位于他处。同治四年,高纬亲政。

高纬是北齐的末代皇帝。他在位12年,一生做了很多荒唐事。他也是历史上的“楷模”。只要看看《北史》中记载的“杀人、剥皮、看人”这几个大字,就能一窥其残酷与暴虐。高纬度养鹰,就是“割狗肉充饥,过几天就死了。”把活狗的肉割下来喂鹰。狗会死几天。天啊,灵池狗,这家伙在玩虐杀。

然而,这是如此残酷的一幕

高伟本来是个好色之徒,无能,但认识冯小莲后,再也离不开她了。甚至上庭的时候,都把她抱在怀里。冯小莲为什么能让高伟如此着迷?大自然少有怜惜,年轻漂亮,风情万种。而且人聪明,善于察言观色,在一个人最需要感情的时候,能触动他的心弦。

冯小莲很受欢迎,因为她和高伟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弹琵琶,能歌善舞”,还有艺术天赋,也是不可多得的校力。

至此,我们需要介绍一下冯小莲同志的基本情况。她的生活简单到基本可以用名字来概括。一句怜惜的话贯穿了她的一生:小时候,冯小莲出生在一个很穷的地方,但我还是觉得可怜;得到高伟的青睐后,是关爱;最后高伟命令自己去死,只给冯小莲留下可怜的日子。

周攻打齐国的时候,高伟说,只要冯孝廉安全,战败又如何?被捕后,唯一的要求就是“求冯小莲”。

冯小莲被高伟的深情深深打动。虽然以后会换两个老公,但还是想着高伟。有一天,他在弹琴的时候把弦弄断了,于是写了一首诗:“虽然今天有人爱他,但他还记得过去的遗憾。你要知道你的心被切断了,你要看看你膝盖上的弦。”然后自杀。在古代,纣王更喜欢妲己而不是江山。他爱的是妲己,而不是她自己。纬度不同,迷恋爱情,不应该提倡,但就爱情而言,他绝对是痴情的。

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汉族。穆昭成是窦太后。玄宗个人素质优秀,善骑射,多才多艺。

明成祖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起初,李隆基并不是一个痴情的皇帝,他有3000个妻妾。可是历代诗人都在赞美他,写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我只好选择他。

当李隆基人到了中年,他们的爱情从友爱变成了单身。与的妹妹郭太太有染。因此,杨玉环和李隆基吵了一架,怒气冲冲地回家了。李隆基也有一个最喜欢的妃子叫梅妃。有一次,李隆基和梅妃偷偷搬到了翠花馆,这件事让杨玉环知道了。一大早,杨玉环被堵在翠花馆门口,梅妃从窗口逃走了。李隆基装疯卖傻,大喊“半夜三更找乐子真烦”,发誓再也不跟别的女人来往了。在爱情方面,作为一个皇帝,李隆基能够反省自己,这是非常难得的。

出了杨玉环华清池,在丫鬟们的搀扶下,他走进唐玄宗的寝宫,与李隆基在暖莲帐篷里过了一夜。那是一个春天的夜晚,它值一千美元。当他们醒来时,已经是日上三竿了。李隆基拍了拍额头:断了。我推迟了出庭。李隆基起身匆匆穿好衣服,但他不想让杨玉环的玉臂搂着他的脖子:我不会让你走的!你能陪我一会儿吗?当然,李隆基也舍不得杨玉环,现在又迟迟不去打官司。况且天下太平,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去不去。就这样,李与花花公子的日子如胶似漆,其乐无穷。

杨玉环和李隆基是一生一次的恩爱夫妻。他们彼此相爱。“他春天的情妇,他晚上的暴君”和杨玉环的美貌也让李隆基“皇帝的眼睛永远不能盯在她身上”当然,为了讨得欢心,杨成了兄妹。杨从一个流浪汉变成了曹的,他的妹妹成了郭的妻子。

也许不是杨贵妃,但她的肉体替身在Ma西安p之前就死了。如果李隆基爱杨贵妃,她怎么会死?

杨贵妃22岁嫁给了一个55岁的男人。李老头太自卑了,把全世界都给了。一个是梨园始祖,一个是能歌善舞。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明宗朱佑樘

朱_樘,汉族,明朝第九任皇帝,成化六年七月三日出生,卒于弘治十八年五月七日,享年36岁。他是现在的宗皇帝的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是太后萧武音。成化二十三年,明宪宗驾崩,太子朱_樘即位。孝宗即位后,驱逐奸臣,任用王恕、刘大侠等贤臣。让当时的政府焕然一新。政治上的孝与勤,为明朝的复兴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后来人们称赞孝宗为“弘治中兴”。孝宗死后,他去庙里给孝宗打电话,说大田明道是真诚的,神武尊重天皇。弘治十八年十月,孝宗葬于陵台陵。

明孝宗的后宫里,只有张皇后,像民间夫妻一样相亲相爱。孝宗与张皇后是患难之交,恩爱夫妻。每天两个人一定要睡在一起,读诗画,听琴跳舞,聊过去讨论现在,一起分享日日夜夜。另外,张皇后的性格可能比较活泼,是一种有吸引力和约束力的孝顺。一些史料称张厚为“傲慢和嫉妒”。从她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来看,张厚绝不是一个普通人。

作为明朝的阿明太祖,朱佑樘最具人格魅力。他在私生活上勤奋、宽容、严格。

据说朱佑樘明孝宗的母亲姬氏,是一位藏在宫中的女史。一次偶然的机会,宪宗幸运地怀孕了。得到万的消息后,就派人去害她。纪人缘很好,她派来的宫人都不忍心做。回来后谎称肚子里长了肿瘤,而不是怀孕了,于是姬偷偷生下了后来的太子。纪害怕灾难,于是看门人把孩子淹死了。知道张敏现在没有孩子,他就偷偷照顾它。一天,张敏为宪宗梳头,宪宗对着镜子感叹:“老兵无儿。”张敏赶紧掉进地道:“去死吧,永生。”只有在嵇的孩子有饭吃、有饭养的时候才开。这时,男孩已经五六岁了。当男孩被带到仁寿宫,周太后,被任命为皇太子时,他的生母姬石突然死在宫中,守门人吞金自杀。

但据《明史》,“孝天,明道诚义,神武仁义尊帝,宪宗三子,亦讳。”嵇的母亲生于成化六年七月西宫。当万贵妃受到宠爱时,他不敢在宫里说话。献帝向宫进贡后,始知其事,在后宫栽培周泰。

没有感人的故事。面对层出不穷的诱惑,他能一直爱着自己的妻子,是难能可贵的。其实爱情是平淡的,但是在高尚的地方平淡的也没那么平淡。

祖晴顺治

清朝的祖先顺治皇帝是福临的满族人。他是清朝唐太宗的第九个儿子。崇德生于第三年农历五月初三十。他的母亲是永福宫的庄公主和太子殿下,即孝庄的文皇后。崇德八年正月三十日,六岁继位,由叔父多尔衮太子瑞、二郎辅佐。1644年改为顺治。九月,京师从盛京迁都北京,十月初一,皇帝在武英殿。福临是顺治元年入关的第一个清朝皇帝。他14岁。

顺治皇帝也是历史上少有的痴情皇帝。他固执任性,一旦入迷就难以自拔。正如他痴迷佛学,深爱董鄂妃。痴迷佛教,甚至放弃皇位,改信佛教。因为他深爱着东阿公主,所以可以不顾任何政治影响,可以不顾全世界的排斥。最后,东阿公主死了,他也就不再思念这个世界了。他与董公主的爱情传说

董鄂妃的身世至今还是一个历史谜,有两个版本。首先,董鄂妃是名妓董小宛。但这个版本很快被历史学家否定。还有一个版本真实性更高。据《清史稿》年的《慈禧太后传》记载,董鄂氏是内政大臣鄂硕的女儿。清朝有招女制度,但限制是13岁到16岁,而董鄂氏18岁入宫。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董鄂氏不是通过正常渠道进入皇宫的。据考证,他在顺治十年被选为男子,十六岁被封为襄王。太子项,名柏木茂物,是皇太极的第11子,顺治同父异母的弟弟。正因为如此,顺治皇帝和东阿公主的爱情悲剧也就注定了。

顺治皇帝迎娶第二任皇后时,按照当时清朝的规定,诸侯的福晋都要进宫设宴。顺治皇帝与福晋和太子项相识相恋,因愤而自杀。茂物驾崩同年,顺治皇帝将东阿公主接入宫中,做了她的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有一次,顺治皇帝想废掉第二个皇后,授予东阿皇后的称号,但由于慈禧太后及其大臣的反对和政治影响,无奈作罢。但东阿公主在宫中的待遇和优雅,已经超过了一个平庸的皇后。

顺治皇帝对东阿公主的爱恋由来已久,从东阿公主的大典就可见一斑,向全世界发函,大赦天下。在清朝历史上,这是唯一一次因为册封皇妃而大赦天下。顺治皇帝要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全世界,把自己能给的都给董公主。可惜东阿公主一直体弱多病。她的四个王子死后,她依然如故。顺治十七年后,22岁的她终于死在了成功宫。东阿公主病逝时,顺治皇帝痛苦万分,哭得死去活来,甚至想自杀,于是他的母亲孝庄皇后不得不请求身边的人保护他,以防他自杀。顺治皇帝为表达哀思,在景山修建水陆道场,并举行葬礼。让30个太监宫女死在宫里,让他们在阴间伺候心爱的妻子。与此同时,举国哀悼,一月有官,三日后有民。顺治皇帝让学士写了悼词,命令大臣和亲属哭泣。他亲笔写下深情的4000字《献给皇后》,悼念爱妻,追忆东阿公主的往事,并为她取名为“敬文惠皇后”。天子的喜与悲,只能用这些方式来表达。顺治死后,陵墓旁葬有两位皇后,其中一位是东阿公主。

鄂东公主死后,顺治皇帝心烦意乱。他痴迷佛法,消极厌世。在东阿公主去世的那个月,他为自己举行了剃度仪式。据说他还取了个法名“行痴”,想逃进no0号门这遭到了他的母亲孝庄太后以及当时韩国大臣的强烈反对。顺治皇帝无奈,只好让身边的太监自己出家。最后,心爱的人死后,她没能出家,顺治皇帝终于病倒了。东阿公主死后仅三个月,她就去世了。

能迷倒一代帝王,可见东阿公主不是一般的女人。董鄂妃有多美?顺治皇帝用“妩媚”一词来形容东阿公主,也是这个形容词让学者们想象很少有满族女子是“妩媚”的。

顺治皇帝一生有很多无奈,野心难酬,治国理念无法支撑。他不能独立结婚,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人的皇后,这让他无限难过。据当时的传教士说,顺治皇帝在见到董鄂妃之前,曾经纵情声色。东阿公主入宫后,年轻的天子突然变了脾气,一心一意投入。俗话说“六宫粉彩化为乌有”,是千万人的最爱。很想知道几百年前,顺治皇帝和董鄂妃是如何惊世骇俗的相遇,写下如此深刻悲壮的爱情故事。两个那么相爱的人,虽然不能白头偕老,但死后可以葬在一起,最后也会幸福。虽然董鄂妃的长相是个谜,我想也许她并不是真的漂亮,但是顺治喜欢的并不是她的长相。顺治的第一任皇后博齐吉是蒙古有名的美女。然而最后由于他桀骜不驯的气质和铺张浪费,最终被抛弃。顺治皇帝宠爱东阿公主的原因不是没有道理的。

据顺治《敬皇后之道》年回忆,“入下朝时,东阿公主总是自己安排饮食,食物要煮熟后才可品尝。他视察皇位时,东阿公主经常陪伴左右。更有甚者,她还经常劝说顺治处理政务,认真办案。即使宫里的太监犯了错,她也经常为他们求情。”我想这才是东阿公主得到天子宠爱的真正原因。顺治皇帝对董鄂妃过去的深刻回忆表明,董鄂妃的死确实给了这个年轻的天子致命的一击。如果一个女人太受皇帝宠爱,很容易在历史上留下污点。董鄂妃是个例外。她和顺治皇帝在一起的时候,顺治皇帝从来不管国家大事。他努力为国家带来和平与稳定。反而是东阿公主死后,他绝望了。由此可见,东阿公主不仅是他的红颜知己,更是他的精神支柱。东阿公主一死,顺治皇帝的遗愿和乡愁也就烟消云散了。

正所谓“祸从口出”,谢再兴、李文忠、汤和、朱文正和徐达,都是淮西勋贵集团主要组成成员。由徐达统帅全军,征伐各路,东征、北伐,骁勇有谋,战功卓著,是朱元璋的"万里长城"。

猛将谢再兴有两个貌美如花的女儿谢翠英和谢翠娥,觅得佳婿为朱文正和徐达,这种姻缘关系,使他们的关系也更稳固。

《北窗琐记》中曾记载:“徐达夫人谢氏,臂力过人,常持铁器重百斤者,军中随行。”

将门虎女的谢翠娥力气大,喜欢舞刀弄枪,如果是男儿身的话,必定是一元武将。但是巾帼不让须眉,在谢翠娥的坚决申请下随军。后来谢翠娥跟着丈夫徐达南征北战。

登基后,朱元璋制造了一些大案,比较出名的是胡惟庸案,蓝玉案。其中被牵连后,被杀,被流放的有好几万人。

而徐达是为数不多的善终的人。

但是,后来谢再兴竟然叛变了,投靠了张士诚。谢再兴叛变肯定是赌张士诚会以后比较有前途。

谢再兴不但自己投降,还拉朱文正下水,导致其被朱元璋软禁,老婆谢秀英也不明不白的死去了。

谢再兴的儿子谢三和谢五开城门投降,尽管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求情,他还是把谢三和谢五他们凌迟处死了,后来朱文正也病死在狱中。

自此,谢再兴一家,只剩谢翠娥一人了。按说谢翠娥应该谨小慎微才对,但是她依然改不了自己大大咧咧的性子,想到什么说什么,就是因为说错了一句话,祸从口出,才导致自己被杀。

其实,谢翠娥之前幸免,主要是马皇后从中做了工作,因为马皇后和徐达的老婆谢翠娥关系非常好。且两家也经常在一起吃饭,唠嗑,聊感情。

我们知道马皇后特别的仁厚,总是帮大臣们说话,尽量保护着他们。但是徐达的夫人谢秀娥被杀,却是因为马皇后的一句话,估计马皇后连肠子都悔青了,自己无意说出的话,结果被丈夫拿去当做借口杀了自己的闺蜜。

马皇后邀请谢秀娥到皇宫中玩,两人在后花园玩的很尽兴,谢秀英看着皇家阔绰的样子,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就像是进了天堂,不由得发感慨,这简直太好了。其实如果谢秀娥只说皇宫的好也没有什么遭人口实的地方,坏就坏在她后面的话,还貌似发牢骚,说比起自家是强多了,自家那叫什么呀?

谢秀娥真是大大咧咧到了极点,自己的父兄,姐姐被杀,还没有引起她的警惕,还没有做到谨小慎微。

马皇后就把当天和谢秀娥游玩皇宫的事情和朱元璋说了一下,不小心就说多了,把所有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朱元璋一听这还了得,竟然和我们皇宫比,想谋反还是怎么着。觊觎之心不可有。

于是找了个借口,派了几个人去徐达的家里,把徐达的老婆谢秀娥一顿乱棍打死了。

徐达回到家以后看到这种惨状,不寒而栗,朱元璋不顾儿女亲家的亲情,做出如此之事。徐达是老泪纵横,伤心不已。

朱元璋为什么要把徐达的老婆谢秀娥给干掉呢?一是朱元璋的本性使然,谢秀娥说错了话,那么就要遭到惩罚。二是所谓斩草除根,谢翠娥虽然是女人,但怎么也是罪臣谢再兴的女儿,而且还能指挥战斗,万一哪一天有了反叛之心,麻烦就来了。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同时朱元璋也是给徐达敲边鼓,让徐达老老实实。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最要有典籍做佐证

解析:

建文帝朱允文

明太祖朱元璋是历史上了不起的皇帝,他由一个放牛娃、寺庙里的小沙弥,经过十几年的戎 马生涯,一举扫荡群雄、推翻元朝,开创了大明基业。他深知,创业难,守业亦难,因此, 十分重视对接班人的培养。他登上皇位的同时,就册立了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并延请名儒宋 濂等人为太子之师,希望能将朱标培养成为一代明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洪武二十五年( 1392)四月,年仅38岁的皇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史称“懿文太子”,这令朱元璋异常伤心。 朱元璋制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受到了考验,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选择他的继承人。按照嫡长子继 承制,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是不二人选,可惜他在10年前就死了,这样朱标次子朱允文就成为首选。然而朱元璋担心朱允文儒雅仁柔,难以担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此外,朱元璋也曾考虑过从几个儿子中选择。二子秦王朱此时最长,但他实在是不成器,荒唐成性。四子燕王朱棣文韬武略,是个不错的人选。一次,朱元璋对几个心腹大臣流露出立燕王的可能性时,翰林学士刘三吾认为不可,“立燕王,置秦、晋王于地?且皇长孙四海归心,皇上无忧矣。 ”朱元璋于是下定决心,九月,立朱允文为皇太孙。 洪武三十一年(1398),开国皇帝朱元璋病逝,遗诏命皇太孙朱允文继位。朱元璋在遗诏中说朱允文“仁明孝友”,这是为史家所认同的。朱允文14岁时,他的父亲太子朱标患有重病 ,身上有个大肉瘤,苦不堪言。朱允文尽心伺候,日夜守在身边。朱标去世后,朱允文将三 个年幼的弟弟接到一起,对他们的饮食起居照顾得十分周到,并没有让他们觉得孤独。朱元璋病逝前,脾气异常暴躁,许多人担心因此遭到祸患,朱允文亲自服侍,常常整夜无法入睡 ,但他也没有一句怨言。

生性“仁明孝友”的朱允文,21岁的时候被推上了权力的巅峰,承继了朱元璋开创的一统天下,改年号为建文。然而,细心的大臣会发现,新君的脸上并没有君临天下的惊喜,更多的则是愁容。是啊,年轻的皇帝面前有两道难解的题目:一是如何改变太祖建国以来形成的动辄杀戮的严峻政治氛围;二是如何解决太祖分封宗藩形成的尾大不掉的局面 。也许太祖朱元璋生前并没有想到,外表仁弱的皇太孙登基伊始就开始着手变革他所开创的大明王朝。

建文新政

洪武年间,经过太祖朱元璋的整治,当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吏治较以前大为清明。然而他生性“雄猜好杀”,屡次兴起大狱,动辄杀戮,政治气氛非常凝重,文武大臣人人自危。 建文帝对局势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继位伊始,就着手改革,改变了太祖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建文新政”。

“秀才朝廷”。太祖朱元璋用武力夺得天下,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右武的局面。洪武时, 军事衙门大都督府的左右都督都是正一品,都督同知也是从一品,而六部尚书却只有正二品 。《大明律》中明文规定文官不许封公侯,因此朱元璋的主要谋士刘基仅仅得封“诚意伯” ,而武将得封公侯者多,称王者也不少。这种局面下,文官在议论朝政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

建文帝有意结束其祖父尚武的政风,大力加强文官在国家政事中的作用。初登大宝之时,他自己确定新年号为“建文”,与乃祖父“洪武”刚好形成鲜明的对照,从中可见建文帝治国方略的改变。他还立即将六部尚书升为正一品,大开科举考试,并下诏要求荐举优通文学之士,授之官职。

建文帝身边几个被委以重任的大臣也是饱读诗书的才子。兵部尚书齐泰,洪武十七年(1384 )应天府乡试第一,次年进士。太常寺卿兼翰林学士黄子澄,洪武十八年(1385)会试第一 ,与齐泰同榜。翰林侍讲方孝孺是建文帝身边的主要谋士,幼时就以聪敏机警著称,后师从当代名儒宋濂,诗文为时人所推崇。据说后来成祖入南京继帝位时,怪僧姚广孝怕成祖杀他,为之求情,说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绝了。正是因为建文帝所依赖的大臣 多为这样的文人,所以人称新朝廷为“秀才朝廷”。 这种情况下,文人获得了比以前更高的政治地位,再也不用担心像洪武朝那样动辄以一言获罪的情况,因此他们胆量也大了,对朝政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建文帝忠心耿耿,这也是后来大批文臣甘愿为建文帝殉难的原因。

宽刑省狱。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以刚猛治国,乱世用重典,法外用刑情况严重。他认为: “法严则人知惧,惧则犯者少,故能保全民命。法宽则人慢,慢则犯者众,民命反不能保。”因而,屡兴大狱,杀的人很多;还使用了许多恐怖的刑罚,如抽筋、剥皮、 、凌迟等 ,因此有获罪的大臣跪求“臣罪当诛,谢主隆恩”,比较起来,能被砍头也成了幸运的事。

建文帝在当皇太孙时就已经意识到太祖用刑过猛,因此登基后力图改变这种情况。他在做皇太孙时就向祖父请求更定《大明律》。他以《大明律》与历朝法律作比较,认为《大明律》 用刑过重,改正了其中量刑较重的部分律法。其父朱标生前曾练习处理国事,以宽大为怀。 朱标死,太祖也叫朱允文断刑狱之事,朱允文一如其父风格。那时,他就获得了广泛的称誉 。如今即位,他要全面改正洪武吏治,力图创造出和谐的宽政。 建文帝即位仅一个多月,下诏全国行宽政、 冤狱。洪武时期的一些冤假错案得到了纠正 ,一批无辜的官吏得以恢复自由,被发配远方的人也得以回到家乡。据记载,建文朝监狱里的罪犯比洪武朝减少了三分之二。建文帝的这些措施实际上是对太祖朱元璋严刑峻法的一种调整,也反映了建文帝与太祖执政风格的迥异。

减轻赋税。建文元年(1399)正月,建文帝令减轻江浙地区的田赋。明初以来,江浙地区的田赋明显重于其他地方,这是因为朱元璋憎恨江浙地区的缙绅当年依附张士诚而采取的惩治 措施。另外,朱元璋特意规定江浙人不许担任户部的职位,目的在于防止江浙人偏袒家乡。 明故宫玉带桥建文帝则认为江浙重赋只是用惩一时,不应该形成定制,既然田赋减轻了,浙东人自然也可以担任户部的官职。他还针对寺庙侵占民田的情况,下令僧道每人占田不得超过5亩,多余的要退官分给农民。

然而,建文帝在安定的生活中成长,接受的是儒家学说的熏陶,缺少对现实的了解,而且他所重用的大臣也多是读书人,因此改革中难免有理想主义色彩。他接受方孝孺的建议,甚至要恢复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度。他还使用一些《周礼》中的官名,依古制改革某些官职。中国后世的知识分子有着强烈的崇古情结,言必称三代,似乎那时的制度是完美的,那时的社会是理想的,今不如昔。其实,且不说井田制是否真正的执行过还有争论,即使有过井田制但在今天的情况下,复古这些制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从这一点我们不难发现,建文集团过重的文人气息,成为他最后失国的一个主要原因。

锐意削藩。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为保证大明国祚绵长,亲自设计、制定了多项重要政策,并以宝训的形式固定下来,要求后代子孙严格遵守,大臣有敢轻议者严惩不贷。分封宗藩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政策。朱元璋先后于洪武三年(1370)、洪武十一年(1378)、洪武二十四年(1391)三次共封25人(二十四子和一个从孙)为藩王,分镇全国各地。朱元璋认为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 藩王的权势很重,拥有自己的军队,少则三千,多则数万。特别是北方边防线的几名“塞王 ”,拥有指挥军队的权力,如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连朵颜三卫都要听他调遣 。太祖朱元璋本意是要以藩王来确保朱家江山,却没有想到虽然为继任者去掉了骄兵悍将这根尖刺,却留下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宗藩这另一根尖刺。当时的有识之士,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宗藩为“三忧”之一(另两忧为边防和河患),多次上疏太祖。朱元璋不允许有人要改变这项政策,甚至加以杀戮。然而他没有想到,在他刚刚辞世不久,他亲立的皇太孙就因此而丢掉了皇位,真是莫大的讽刺。

藩王拥兵自重、分踞一方的形势成为建文帝心腹大患,使他常常难以入眠。建文帝知道,虽然自己贵为天子,但是以朱棣为首的藩王多是自己的叔叔,正挟重兵虎视眈眈,未必会把自己放在眼中。他还清晰地记得,一次只有燕王和他在的场合,燕王以手拍他的后背,以开玩笑的口吻对他说:“不意儿乃有今日!”这情景恰巧被太祖朱元璋看见了,责问朱棣怎敢如此无礼。建文帝急忙为朱棣开脱,但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从那时就开始考虑如何处理宗藩问题了。

即皇帝位后,建文帝依赖齐泰、黄子澄等人,将削藩付诸实际行动。建文帝削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周王朱。建文帝密令李景隆以北上备边的名义兵临开封,趁周王毫无准备之际突然将其抓捕,送至京师。建文帝将周王谪遣到“烟瘴之地”的云南蒙化,后又把他召回京师禁锢起来。为什么首先选择周王呢?周王朱,朱元璋的第五子,洪武十一年(1378)封周王,十 四年(1381)就藩开封。这次削周王名义上是因为周王次子告发他“异谋”,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原因。藩王中以燕王朱棣实力最强、野心最大,建文帝一直以燕王朱棣为最大的对手, 这次削藩的周王是燕王的同母弟,二人皆为妃所生(在此问题上有异议,见下节),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建文帝先废周王,有去燕王手足的用意。随后,建文帝又先后废湘王、齐王、 代王、岷王等四王,目标直指燕王朱棣。

在削藩问题上,朝臣本来有着不同的意见。以前军都督府左断事高巍和户部侍郎卓敬为代表的一些大臣主张采用汉代“推恩”的办法曲线削藩。他们建议建文帝把藩王的权力分封给藩王所有子孙而不仅仅是嫡长子一人,而且要异地分封,这样藩王的权力就会逐渐削弱,不会再威胁到朝廷。卓敬更是建议建文帝立即将燕王迁封到南昌,既维护了亲情,又削弱了他的力量。建文帝认为很好,却没有去实行。以齐泰、黄子澄为首的大臣坚决主张削藩,但在具体削藩策略上有所不同。黄子澄认为燕王实力强大,应该先削弱小的周、齐、代诸王,去燕王的羽翼,待时机成熟再削燕王。齐泰则主张擒贼先擒王,只要先铲除燕王,其他诸王自然无力反抗了。可惜的是,建文帝听取了书生黄子澄的意见。建文帝并未意识到他的行动实际上已经打草惊蛇,燕王朱棣正发展势力,蓄势待发,一场大战迫在眉睫。

叔侄大战

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姚广孝等人游说下以“清君侧”为名举兵起事,从而拉开了长达四年的叔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靖难”,就是削平祸乱的意思。这是燕王方面的用 词。对于建文帝来说,这个词是很可笑的。燕王打着为朝廷“靖难”的幌子,却是来跟自己作战,这不是造反又是什么?(须知,这时的朝廷不是他燕王的,而是建文帝的。)有一部佚名史书,叫《奉天靖难记》,写的就是这四年战争的历史。这部书是燕王方面的人写的 ,后来的《太宗实录》卷一至卷九燕王即位前的内容就是以此书为蓝本增改而成的。《太宗 实录》上接《太祖实录》,中间没了建文帝的实录,建文朝在明代官方历史中成了一个不存在的朝代——燕王即位以后,宣布革除建文年号,建文元年称作洪武三十二年,建文朝只称作“革除年间”。这显然是成者王侯败者寇的演绎逻辑了。于是,“靖难”就成了正经的官方历史名词。但这里既然以建文帝为主角,自然不宜以他所反对的名词来概括他的历史,所以这节就叫“叔侄大战”,实际上确实是做叔叔的夺了侄子的皇位。

建文帝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天罗地网,擒拿朱棣只是早晚的事,但他明显低估了燕王的能力。战争开始之前,建文帝以防边为名,调走了燕王的护卫士兵,又派张文(bǐnɡ) 、谢贵到北平监视燕王的一举一动,宋忠统兵3万驻军开平,另在山海关、临清皆有军队协防,将燕王紧紧包围起来。只是建文帝没有想到,朱棣有统兵作战的经验,临危不乱,先后荡平了周围的军队。 八月,建文帝命耿炳文将兵13万伐燕,兵败退守真定。九月,命李景隆将兵50万出征。李景隆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际作战经验,失败在所难免。建文帝知道李景隆的平庸后,启用保卫济南的功臣盛庸为将,取得了东昌之役的胜利,但这也无法改变燕王势力逐渐增强的事实。建文三年十二月,燕王朱棣反守为攻,率军直趋南京。六月十三日,李景隆和谷王打开金川门迎降,朱棣取得了“靖难之役”的最终胜利。

应该说,建文帝在位的4年,所积极推行的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也是深得民心的,那又为何以失败而告终呢?这与他削藩策略失误有直接关系。他一直视燕王朱棣为最大的威胁,然而他并没有果断地直指燕王而是先削了其他五藩,给了朱棣充分的准备时间。当初户部侍郎郭任认为先削五王在战略上犯了错误,主张尽快用兵燕王:“天下事,先本后末则易成。今南京朝天宫日储粮粟、备军实,果为何者?而北讨周,南讨湘,削燕之举则经年无期,实为舍本而图其末。用兵贵乎神速,锐气既竭,姑息随之,正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臣恐朝廷将坐而自困耳。”郭任这段话在今天看来无疑是正确的,但建文帝当时并没有意识到。

因削藩而失去帝位,这是建文帝事前没有想到的。当燕王朱棣攻下南京后,建文帝的下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燕王是以“清君侧”为名起兵的,谁都看得出他是要夺江山的,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人们都在心中暗自猜测。当李景隆和谷王打开金川门,朱棣却发现找不到建文帝的影子。

难觅遗踪

建文帝的结局到底怎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明史第一谜案。因为建文帝在太祖严苛统治之后,力行宽政,所以他的遭遇引起了无数人的同情,他的下落就格外引人好奇,在各种野史、戏剧里可以看到人们无尽的猜测和演绎。

自焚说。《太宗实录》中记载,燕王进入金川门后,建文帝也想出来迎接燕王,然而又自叹道:“我何面目相见耶!”于是与皇后一起闭宫自焚。朱棣看到宫中火起,急忙命人前来抢救,可惜没有来得及。从灰烬中找到建文帝烧焦的尸体,燕王朱棣不胜悲戚,抚尸痛哭,说他只是前来帮助皇帝学善,你又何必自寻死路呢?事后,朱棣备礼以葬建文帝,遣官致祭, 辍朝三日。近人孟森等学者持建文帝自焚说。

出亡说。《太宗实录》的可靠性为人们所质疑,因为朱棣就曾经三次修改《太祖实录》,目的就是要美化自己,为自己夺取皇位寻找冠冕堂皇的理由。《太宗实录》所记的建文帝自焚事,就有很多人持怀疑的态度。由于永乐朝的政治高压、文网严密,对建文帝出亡之事没有留下记载。天顺、正德朝之后,严峻的政治环境有所好转,关于建文帝出亡说的史料开始多 起来。

我们发现,越是早的史料越是含糊,越是晚的史料越是具体。万历二年十月,12岁的神宗曾向 张居正问及建文帝下落一事,张居正回答:“国史不载此事,但先朝故者相传,言建文皇帝 当靖难师入城,即削发披缁,从间道走出,后云游四方,人无知者。”可见首辅张居正也倾 向于建文帝出亡之说。值得注意的是,民间传闻已经入天子耳中,而且这时谈论建文帝出亡已经不再是禁忌话题。关于建文帝出亡一事,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中的记载最具有代表 性。他认为建文帝并为自焚,而是在大臣的保护下由密道逃出南京。

建文四年夏六月乙丑,帝知金川门失守,长吁,东西走,欲自杀。翰林院编修程济曰:“不 如出亡。”少监王钺跪进曰:“昔高帝升遐时,有遗箧(qiè),曰:‘临大难,当发。’ 谨收藏奉先殿之左。”群臣齐言:“急出之!”俄而舁(yú)一红箧至,四围俱固以铁, 二锁亦灌铁。帝见而大恸,急命举火焚大内,皇后马氏赴火死。程济碎箧,得度牒三张,一 名应文,一名应能,一名应贤。袈裟、帽、鞋、剃刀俱备,白金十锭。朱书箧内:“应文从 鬼门出,余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会于神乐观之西房。”帝曰:“数也!”程济为帝祝发 。吴王教授杨应能愿祝发随亡,监察御史叶希贤毅然曰:“臣名贤,应贤无疑。”亦祝发。 各易衣披牒。在殿凡五六十人,痛哭仆地,俱矢随亡,帝曰:“多人不能无生得失,有等任 事著名,势必穷诘;有等妻子在任,心必萦系,宜各从便。”御史曾凤韶曰:“愿即以死报 陛下!”帝麾诸臣,大恸,引去若干人。九人从帝至鬼门,而一舟舣(yǐ)岸,为神乐观 道士王升,见帝,叩头称万岁,曰:“臣固知陛下之来也。畴昔高皇帝见梦,令臣至此耳! ”乃乘舟至太平门,升导至观,已薄暮矣。俄而杨应能、叶希贤等十三人同至。

上面这段文字的真实性的确让人有所怀疑,可谷应泰偏偏讲得栩栩如生,真是令人真假难辨 。建文帝到底是自焚而死呢,还是由密道逃离南京?史学家对此各持一说,尚无定论。当年 清朝编修《明史》之时,明史馆中诸史臣即对此意见不一。撰写《明史·恭闵帝本纪》的徐 嘉炎认为建文帝未死于火,而是逊国外逃。而同在明史馆的著名学者朱彝尊则相信《明实录 》的记载,认为建文帝已死于火。于是,正如我们所见,《明史·恭闵帝本纪》便有如下的表述:“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看来当时谁也拿不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只好选择这种折中的意见。

现在,随着对建文帝出亡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史料掌握的不断增多,相信建文帝未自焚而是出亡的人渐多。那么,明成祖朱棣礼葬的是建文帝吗?有人认为当时下葬的并不是建文帝而很可能是马皇后。朱棣在废墟中找到的尸身面目全非,难以分辨真伪。而且,史料没有发现安葬马皇后的记载。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朝中后期竟然没有人知道建文帝葬于何处,可见当时的人也都不认为真的安葬过建文帝,因此不用祭奠扫墓,时间久远就变得无人知晓了。其实,朱棣本人也可能知道礼葬的并不是建文帝本人,但这并不影响举行礼葬仪式,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遮蔽天下人耳目,才可以名正言顺地坐上皇帝的宝座。

另外的一个疑点就是城破时没有发现建文帝的长子。当时建文帝有两个皇子:长子朱文奎, 7岁,次子朱文圭,2岁。朱文圭,史称建庶人,被成祖幽禁在广安宫,直到英宗天顺年间才被放出来,当时已经57岁了。由于一直被关在宫内,出来时连牛马都分辨不清。然而作为建文帝长子的朱文奎却一直下落不明,《明史》中说“燕师入,七岁矣,莫知所终”。既然朱文奎可以逃脱,没有理由相信建文帝不能出亡。而且,所谓的“靖难之役”长达4年,并非朝夕之间,建文帝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朱棣进入南京时,江南、西北、西南、东南等大部分还都不在朱棣的控制之下,建文帝有能力组织有效的反攻。

那么,既然建文帝有可能逊国出亡,他又去了哪里呢?综合各种资料,有如下几种说法:

逊国为僧,云游四方正如《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建文帝从南京逃出后,带着杨应能、叶希 贤、程济两比丘一道,隐名易服,云游天下。学者根据地方志、遗迹、遗址等资料考证,认为建文帝曾流亡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江浙、广东等地,《明史纪事本末》说他为逃脱追捕,“西游重庆,东到天台,转入祥符,侨居西粤,中间结庵于白龙,题诗于罗永,两入荆楚之乡,三幸史彬之第”。

西南数省,留有很多有关建文帝的遗址和传说。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有建文帝曾在贵州白云山修行时遗留的遗迹:“有巨杉二株,爽立磴(dènɡ)旁,大合三人抱;西 一株为火伤其顶,乃建文君所手植也。再折而西半里,为白云寺,则建文君所开山也;前后架阁两重。有泉一坎,在后阁前槛下,是为‘跪勺泉’。下北通阁下石窍,不盈不涸,取者必伏而勺,故名曰‘跪’,乃神龙所供建文君者。中通龙潭,时有金鲤出没云。由阁西再北上半里,为流米洞。洞悬山顶危崖间,其门南向,深仅丈余,后有石龛,可旁为榻。其右有 ,为米所从出流以供帝者,而今无矣。左有峡高迸,而上透明窗,中架横板,犹云建文帝所遗者,皆神其迹者所托也。洞前凭临诸峰,翠浪千层,环拥回伏,远近皆出足下。洞左构阁,祀建文帝遗像(阁名‘潜龙胜迹’,像昔在佛阁,今移置此)乃巡方使 运所建, 前瞰遥山,右翼米洞,而不掩洞门,其后即山之绝顶。”

一些书中还记载有建文帝的诗文,虽然无法判断是否是后人假托,但还是有些符合建文帝身份的。下面这首诗据说是建文帝避难贵州金竺(今贵州广顺)时所作:

风尘一夕忽南侵,天命潜移四海心。

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

紫微有象星还拱,玉漏无声水自沉。

遥想禁城今夜月,六宫犹望翠华临。

朱棣做了皇帝以后,对于建文帝出亡也是将信将疑,又听说了很多传言,于是派户科给事中胡分巡全国。《明史·胡传》载“惠帝之崩于火,或言遁去,诸旧臣多从者,帝(指成祖) 疑之。(永乐)五年遣颁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 ,以故在外最久。”朱棣是让胡以颁布御制诸书和访寻张邋遢的名义探寻建文帝的下落,前后长达16年之久。这里所说的张邋遢,就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张三丰。他是个奇人,不修边幅,飘忽不定,据说能一日千里。成祖对胡侦缉建文帝的事情非常重视,不允许他为母“丁忧”的请求(官员父母逝世,应守孝三年,称为丁忧)。永乐二十一年,胡匆忙赶回北京, 恰巧成祖北征驻军宣府。胡赶到宣府时成祖已经休息,听说胡回来后马上接见,二人一直谈 到四更。《明史》中说:“先未至,传言建文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看来胡是打听到了建文的确切消息,似乎事隔多年建文帝已经没有重夺帝位的想法了,成祖朱棣由此放心,不在究问建文帝踪迹。

漂洋出海,不知所终有传言建文帝泛舟出海,去了南洋,并在某个小岛上过着自食其力的恬然隐居生活。当时中国去往南洋的人很多,据说张士诚失败后,他的一些部下就逃往南洋, 拓荒移民。近人有人考证建文帝避难泉州开元寺,并在开元寺扬帆出海,最终隐居印尼苏门答腊岛东海岸,然而没有更多的证据,仅仅是猜测而已。

成祖朱棣担心建文帝纠集当地的中国人,或者是以宗主的身份号召南洋诸国兴兵 ,因此很不放心,特意派遣郑和数下西洋,一为宣扬国威,一为踪迹建文帝。据《明史》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在郑和的船队里,还有一部分是锦衣卫,专门负责侦缉,至于是否探知建文帝踪迹,就不得而知了。

北京西山说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和郑晓《吾学篇》中,记载有正统七年,建文帝因年纪已老,就到广西思恩州官府,自称是建文帝。当地官员急忙上报朝廷,将其送至京师。朝廷派老宦官吴亮前去辨认。建文帝一见到他就叫出了他的名字,吴亮否认。建文帝又说当年他进膳时,扔一片鹅肉到地上,吴亮像狗一样趴下去吃掉。吴亮听后伏地大哭,回去后就上吊死了。建文帝被迎入西内,老死于宫中,葬于西山,不封不树。

其实这是谣言,不过还是有一定根据的。《英宗实录》载正统五年十一月,有个僧人从云南到广西,自称是建文帝,年九十余。当地官员将其遣送到京师,大臣们怀疑他是假冒的。经过究问,他承认本名叫杨行祥,河南人,洪武十七年为僧,受到别人的蛊惑才假冒建文帝的 。于是英宗将其押入大牢,过了4个月就死在狱中了,同谋的12名僧人被发配到辽东守边。

江苏吴县说 《文汇报》的记者徐作生亲自到江苏吴县去考察,发现了建文帝出亡时遗留下的 一些遗迹、遗物,并结合文献资料,认为建文帝当年藏于吴县普济寺内,不多久姚广孝归隐禅寺,在姚广孝的监护下,建文帝隐藏于穹窿山皇驾庵,直到1423年病殒于此,葬于庵后山坡上。这也自成一说。

四川望京寺说有人则认为建文帝在四川平昌佛罗寺躲藏过,并病逝于此,葬于寺后山坡上。 建文帝之所以选择佛罗寺,是喜欢这里偏僻难寻,不容易被发现。因他常常面向京城的方向暗自哭泣,后人就把佛罗寺改称望京寺。

另外,近几年有人自称建文帝后人,献出《让氏家谱》,称建文帝通过地道逃离南京,假扮僧道,云游各地,后隐居于武昌,死后就葬在武昌洪山。当然,这一说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

对建文帝出亡谜案的解释、传说、附会决不是上面列出的几种,有许多凄美的故事在许多书籍、口头上流传开来,而且也必将流传下去。当然,建文帝的结局到底怎样,谁也没有确凿的证据,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团。

朱允文个人小档案

姓名:朱允文 出生:洪武十年(1377)十二月五日

属相:蛇 卒年:不详

享年:不详 谥号:惠皇帝(清高宗追谥)

庙号:无 陵寝:无

父亲:朱标 母亲:吕妃

初婚:16岁 配偶:马皇后

子女:2子 继承人:无

最得意:行宽政,得士心 最失意:失帝位

最不幸:平燕失利 最痛心:削藩未果

最擅长:诗文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1)王天有主编:《明朝十六帝·恭闵惠皇帝朱允文》,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

(2)商传:《永乐皇帝》,北京出版社,1989年

(3)晁中辰:《明成祖传》,人民出版社,1993年

(4)杨林:《马上天子》,团结出版社,1998年

三板大斧子最先淘汰郭大宝。三板大斧子第一赛段,于和伟带领的社团表现不佳,积分垫底,最终淘汰了两名成员——郭大宝和东靖川,后来不淘汰人,三板斧第一名还可以复活一个,就复活东靖川,郭大宝没被复活。所以说最先淘汰郭大宝。

 我认为结婚了!《粉红女郎》中的“恨嫁妹”的扮演者是刘若英。2011年8月8日,与从商的钟小江在北京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2014年9月9日下午,在微博上上传和老公钟石的合照并宣布怀孕消息;10月初,刘若英回京养胎 。2015年1月29日,在台北通过剖腹产生下一个儿子,重28公斤。现在一家三口生活的低调且幸福!刘若英(Ren'e Liu),1970年6月1日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毕业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中国台湾女歌手、演员、词曲创作者。

刘若英在宣布结婚那年,她已经41岁了,虽然等待爱情到来的时间有点长,但始终还是来到了自己的身边;但在此之前,刘若英却一直放不下一个男人,那个她爱了整整16年的男人,那个叫她“奶茶”的男人。

刘若英说:“我和钟石的相遇,得益于我开放的心态。这要从2006年说起了,当时我在拍摄**《心中有鬼》,和导演滕华涛成为很好的朋友。有一次他问我:“奶茶,我觉得你这人真不错,身边怎么没有个男人呢?”我说:“你说得对呀!如果你遇到合适的人选,想着我点儿啊。” 

没想到,他还真的记在了心里,用他的话说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把身边的单身男人过一遍”。2010年的一天,他突然想到了钟石,觉得这个人很适合我。他先去问钟石,想不想找女朋友,钟石说想;他又来问我,我也说想,但我说别搞得像相亲那么正式,最好是朋友聚会时见面,双方不至于那么尴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0765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7
下一篇2023-08-27

随机推荐

  • 想知道婷美美肌的黑金抗皱奢宠套盒贵吗?效果如何?好用吗

    婷美美肌金钻抗皱方案套护肤精品套装,建议可以试试,一分钱一分货,好用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贵,超级划算。主要针对熟龄肌肤,补充肌肤胶原,特别是有皱纹肌肤问题的姐妹,早晚抹一抹,抚平皱纹,淡化纹路,效果杠杠的伊贝诗鱼子紧致修护套盒作用是细致毛孔,舒

    2024-04-15
    49000
  • 宫梵希身体套盒正规吗

    正规。纪梵希是一家法国的时装品牌。该公司成立于1952年,是一家受官网认证法律保护的正规品牌,是经过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认证合法的,持有正规合法经营文件,属于合法企业,其经营范围也在法律许可范围之内,非常正规,该品牌最初以香水为其主要产品,

    2024-04-15
    33300
  • 美甲上面装饰金色会显的比较贵气吗?

    可以说现在很多女孩子都是比较爱美的,通常会在自己的身上可劲儿的捯饬,也喜欢做美甲。甚至有的小女孩自己家里都配备了美甲工具,时不常就会给自己做一个漂亮的美甲,出入重要场合的时候也能自信心美满。做美甲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小看在指甲上的一些小点缀,

    2024-04-15
    31000
  • 妮维雅身体乳成分表,妮维雅身体乳成分分析

    甘油、丙二醇、红没药醇、抗坏血酸磷酸酯钠、光滑金虎尾果提取物、甘油葡糖苷、葡萄、柠檬酸、卡卡里果提取物、光果甘草根粉、花生酸、十三烷醇聚醚-9、苯基苯并咪唑磺酸钠、EDTA 三钠、油酸、肉豆蔻酸、棕榈酸、鲸蜡醇等等,其中光滑金虎尾果提取物对

    2024-04-15
    29300
  • 男士混合型皮肤如何护理

      楼主,我来给你讲讲男士肌肤的护理吧,可能有点长,希望你能耐心看完,男士护肤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保持清洁了,因为男性皮肤一般纹理较粗,毛孔较大,且多油脂,很容易在脸上毛孔处留下污垢,甚至堵塞毛孔,除了用温水(30--40度)洗脸,洗面奶是清洁

    2024-04-15
    32600
  • 清莹露和神仙水的区别

    清莹露和神仙水的区别为价格区别、外观区别、功效区别、适用人群不同、效果区别。1、成分区别:神仙水是由半乳糖酵母的发酵物过滤液组成,除了丁二醇和其它润肤成份之外,没有其它有效成份。清莹露是用水做溶剂,加入了酵母、甘油、适量的乳化剂和酸类,水杨

    2024-04-15
    34200
  • 精华露的正确使用步骤精华露的正确使用步骤是怎样的

    1、首先用洁面乳将肌肤清洁干净,让脸部肌肤保持干净。2、涂抹爽肤水,可以将护肤品滴在化妆棉上,然后再涂抹在脸上,还能起到二次清洁的作用,保证肌肤喝足水。3、使用精华露,在调理肌肤后,取按压喷头两下的精华露放在掌心处,然后双手合十,把精华露预

    2024-04-15
    358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