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是汉族的后裔吗

朝鲜族是汉族的后裔吗,第1张

考古学证明,至少在六千年前,朝鲜族的起源地朝鲜半岛南部已经有现代人类活动,这些人应该是最早的朝鲜族直系祖先。这些人从事渔猎活动,和中国东北的土著类似,鉴于当时朝鲜半岛就已经孤悬海外,唯有同北方有陆地接壤,这些以小部落聚居的人在文化上无疑同中国东北土著属于同一谱系(但是决不能说属于同一民族,因为当时还没有当代意义上的民族)。很多证据表明,中国东北的肃慎人并不是一开始就说通古斯语的,通古斯语是肃慎被同化的结果。无疑,当代肃慎人的后裔满语支各族和通古斯语高度相似,他们的早期语言的痕迹已经难觅踪迹。在肃慎人通古斯话的同时,朝鲜族的祖先,半岛南部的众多小部落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但是,由于受到中国内地移民、文化的影响,他们先是受到汉族先民、然后是汉族文化的强烈影响,使得朝鲜语在语法上充满通古斯特点,但是在词汇上却弥漫着汉语词汇。关于半岛南部的这些小部落在遥远的古代曾经同肃慎人属于同一谱系的观点,在韩国也有学者提出。他还进一步指出,朝鲜族的檀君神话正是这个族群原始文化的遗迹。事实上,在中国的鄂温克族神话中,也有关于熊的内容。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现在偏处亚洲东北角的古亚细亚族群正是以熊的文化为其显著特点。由此可见,中国东北,包括朝鲜半岛南部,在遥远的古代和西伯利亚一样曾经是古亚细亚人的活动范围,而今天的民族状况只能是历史上民族融合、文化交往的结果。大约在周代初年,辽河以东、松花江以西出现了新的文化因素,这种文化以农业为主,兼营渔猎,它无疑是从外部传入的。辽河以西地区是中国农业文明重要的起源地之一,周初,商朝不少遗民北迁,紧接着是姬姓燕国的出现,引起了辽西地区族群的大动荡,一部分人群度过辽河带来了农业文化,他们的语言应该是通古斯语,他们和当地肃慎人融合,产生了文献上的辽东地区的秽和貊。比如,沃沮人无疑是貊的近亲族群,但是他们的后代鄂温克人的文化至今仍然有古亚细亚文化的特征,因此沃沮人无疑是通古斯化肃慎人,因此在三国志的记载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北沃沮和肃慎人(当时叫挹娄)人的杂居,沃沮人生活在较为平敞的地方,既从事渔猎,也从是农业,挹娄生活在只是和渔猎的河流上游,包括今天的长白山,经济水平较高的沃沮经常遭到挹娄的劫掠在半岛南部,情况有所不同。内地文明古代盛行太阳崇拜,太阳升起在东方,因此,东方之地在古代倍受内地人的重视,他们将神秘的东方之地成为旸谷,汤谷,朝鲜,辰,本意都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后来日本正式定国号,本意也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这是一个完全汉化的名字。旸谷,汤谷,朝鲜,辰在古代都是泛指东方,并没有特定的界限,包括今天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辽河一带及其东方,都可以叫做旸谷,汤谷,朝鲜,辰。大约在三千五百年前,山东半岛的居民横渡黄海,来到了今天的韩国忠清道、京畿道一带,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文化,但是他们的人数极少,只是在当地形成了一些原始的农业定居点。商末,纣王征讨今天的山东一带,周初,周公再次征讨这一地区,这引起了更大的移民潮,他们从山东半岛来到了忠清道、京畿道,他们带来了成熟的农业文化,按照自己东方为辰的地理文化观念,将新的地方叫做辰,很显然,当地的土著尽管在人数上依然占多数,或者至少不占少数,但仍然被同化了,成为辰人。到了汉初,这些人的后裔遣使汉朝皇帝,成为皇帝的臣民。大约与此同时,商王族的箕子带着属民五千人来到了辽西,随即被周武王册封为朝鲜侯。从箕子的爵位来看,武王的本意无疑是利用箕子的能力和威望,建立周室在朝鲜——太阳升起的地方的统治。但是,武王死后,广泛的反抗周室的叛乱席卷东方。一个合理的推测是,讲究礼法的箕子拒绝了叛乱,但是为各叛乱势力所逼,为求自保,只好继续东迁,到达了今天的大同江一带。箕子选择这样的迁徙路线由两个可以解释的原因,一个是当时的东方以无周室的其他同盟者,箕子除了向东远迁,只有穿越各叛乱地区,迁入周室本土;第二个原因是,箕子为朝鲜侯,乃是周室在日出之处的支柱,临阵脱逃,不符合箕子的思想。因此,箕子为自保,又为了替周室镇守日出之处,必然选择直接向日出之处的深处迁徙,最终来到了今天的大同江一带,教化当地土著,形成周室最东边的封国——朝鲜侯国。大同江流域也因为周室的朝鲜侯国得名朝鲜,殷商移民同化当地土著形成说原汉语的朝鲜人。正因为这些朝鲜人说的是原汉语,当朝鲜灭国设郡后,这些朝鲜人迅速的融入了汉族(汉代语言学者把朝鲜方言和燕方言归为一类)。随箕子迁来大同江的有五千人,而他们是殷商王族,文化上非迁入半岛南部的山东半岛边民可比,加上大同江流域比半岛南不小得多,当地人口密度也应该不如南部,商人才能同化当地人。而半岛南部的移民,一方面由于过海艰难,另一方面由于他们是边民,文化不发达,必然和当地人双向同化,使新文化成为两者的混合体。 大约在公元前八百年前后,周宣王为了重振周室的威望,一方面屡屡出征王畿北方的犬戎,一方面再次分封诸侯,在今天的河南南阳一带分封姜姓的申侯国以备楚,在今天的河北固安分封姬姓的韩侯国(在王畿内的今陕西韩城一带也有韩国,分封河北的韩侯应该就是这支韩人的一部分),以备秽貊(这些秽、貊应该是那些没有迁入辽东而留在当地的),和燕国一起镇守周室东北方。宣王以后,周室迅速衰落,外有“夷狄”入侵,内有诸侯争霸。一时间,众多边陲小封国或亡或徙。河北韩国立国后百多年,东北方最强大的诸侯燕国也面临灭国的威胁,被迫向齐国求援。此前,齐国屡屡征讨狄人,迁徙了邢国,救了卫国,这一次齐国再次出征燕国,击退了山戎的进攻,接着又深入山戎腹地,重创了山戎人。但是,在齐国的救援行动中,已经不见另一个大国韩国的身影,这个被宣王赐予秽人、貊人统治权的侯国,在中国文献中神秘消失了。 一个合理的推测是,宣王时代,韩国和燕国并肩作战,很可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征服了大量的秽人、貊人,但是随着天下形势的变化,韩国无力作战,公元前八世纪后期或者公元前七世纪前期,韩人被迫迁徙。当时的河北、山东一带,山戎肆虐,甚至连齐国这样的大国也受到了进攻。而韩国的西面、南面都出现了狄人的身影,韩国为求生存,唯有顺永定河而下,渡海迁入朝鲜半岛南部,征服了当地的辰人,建立新的国家——韩。以新迁入的移民为主体,结合留居当地的辰人,形成了西部的马韩人,这些移民中包含不少被姬姓韩人征服的秽人、貊人,这是半岛南部通古斯化的开始。对于东部的辰人部落,韩人与之结成联盟,但是向当地部落派遣了统治者——各部落的首领,这些首领虽然是韩人移民,但是身份却是辰人部落的头领,这些拥有韩人头领的辰人部落就是辰韩。辰韩各部以马韩为主,但是和马韩人并不能说是同族,他们只是同属于马韩人主导的同盟内,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这种联盟关系一直保存到三世纪推测历史上必有辰人、韩人迁入半岛南部,依据的是语言上的考察。辰、韩都是单音节词汇,当地语言中绝没有这种词汇,从三国志的记载看,部落名称没有一个是单音节的,因此,这些族称只能是移民本身的原有称谓或者他们对迁入地的原有称呼。辰人的迁入可以从韩国水稻种植的起源得到证实,韩人既然必定是外迁的,而以单音节作为族称只能是中原的古族,因此,最合理的结论就是,迁入的半岛南部的韩人就是河北神秘消失的韩侯国人。东周时代,内地诸侯争霸、列国兼并,战火不断,战争迫使内地移民不断扩散。其中,一些来自长江下游的移民不断渡东海来到了半岛南部,自称倭人,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直接从中国到了日本九州。这些南来的倭人接受了韩人的统治,被安置在南部沿海,寻辰韩例,在其中置马韩头人统治,其部落甚至和辰人部落交错,这也反正了韩人的统治,这种交错不引起纠纷,只能是韩人统治和协调的结果。这些倭人肯定不是一次到来的,而是陆陆续续到来的,他们有些后来又迁往日本,他们自称倭,应该是“吴”的变音,这和他们的来源地是一致的。这些被纳入韩人统治秩序的倭人部落被称为弁韩,“弁”,本意是羽帽,古人带着它跳舞,祭祀太阳神。黄河流域早在商代以后,祭祀太阳神就不再戴羽帽,而是焚烟,即以火祭,而长江流域和长城及其以北的很多地区还保留了原有的习俗。辰人、韩人都不是通过跳舞祭祀太阳神的,因此对南来的倭人通过带着羽帽祭祀太阳神的现象必定印象深刻,所以马韩人称新来者为弁人,因其同是马韩联盟的一部分,又称弁韩人。弁韩人显然也不是和马韩、辰韩人是同一族,他们联系的纽带就是马韩人主导的政治联盟。同一个时代,在中国东北,松花江以西,已经没有讲古亚细亚语的肃慎系族,图们江流域也已经是通古斯化的沃沮人的地盘,只是在长白山的深山中,肃慎人仍然顽强的保持着原有的语言和生活方式。但是,长远来看,肃慎人的通古斯化已经不可避免了。长白山以南,今天的咸镜南道一带,是南沃沮人,江原道一带是东秽人。战国中期,北方胡人南下,占据了原本被通古斯人占据的辽西一带。三世纪前期,燕国打破胡人,胡人退却。随即朝鲜侯起兵称王,与燕争夺辽东,朝鲜占败,燕取得辽东地区,在辽河以东,大同江西北、清川江、长白山一线以北、以西包括今吉林南部的通化地区设立辽东郡,并以朝鲜为附庸。秦统一六国后,朝鲜又成为秦的属国,来自遥远西方的秦人被征发到辽东清川江以南戍边。秦朝末年,中原大乱,戍卒逃入朝鲜,一部又南逃入辰国,马韩联盟将这些逃难的秦人纳入辰韩各部落,这些人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促进了辰韩各部的进步,其首领也必然在辰韩部落中享有较高地位,辰韩各部因此别称秦韩。这些经历在三国志中留下了记载。汉朝统一天下后,卢绾封燕王,朝鲜属燕。卢绾后谋反,为汉所灭,部将燕人卫满渡过清川江,不久取得朝鲜统治权,建立卫氏朝鲜国,仍旧对汉称藩,属辽东郡管辖。箕氏末代王准,南逃入韩地,自称韩王,一世而亡,其人最终融入马韩汉初,匈奴统一长城以北的大漠南北,西域、东北皆仰其鼻息。武帝以后,汉匈爆发连绵的战争,双方激烈争夺周围小国。汉初的百年间,卫氏朝鲜外托汉臣之名,征伐近邻,临屯(即东秽)、真番(汉末带方地)、玄菟(即沃沮的变音,该部为南沃沮)皆成为其属部。时半岛南部辰国欲朝献汉廷,道路为其所堵,武帝遂出兵朝鲜,灭其国,设四郡,二十多年后,四郡并为一郡即大乐浪郡。此后四百年,辰国同帝廷的联系畅通,属乐浪(三世纪后被带方)管辖。随着战争的延续,不断有匈奴部落及其同盟者南下汉朝,汉朝接受、册封他们,以其为边境军事力量。汉初百余年间,东北扶余国不断有人逃入汉辽东郡,逐渐形成了卒本扶余部,该部为辽东属部。西汉元凤年间,析辽东郡塞外之地为第二玄菟郡,卒本部改属玄菟。公元前73年,扶余王子朱蒙南下玄菟附汉,成为卒本部大人,朱蒙随汉军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后因病早逝。公元前55年,其子即位,卒本扶余分裂,一部逃离玄菟,南下进入汉江流域一代,立百济部,该部看来被马韩人纳入联盟,到三世纪时已是马韩诸部之一。朱蒙子随汉军作战,后战死,其子无恤即位,助汉军大破扶余,迫其归附汉廷,因功于公元前37年被汉册封为高句丽王(高句丽为玄菟郡辖县,郡治所在地)。这就是中国东北立国最久的少数民族政权的起源。西汉末年,王莽贵中华、贱夷狄,政治上对边疆民族进行贬损、欺压,结果边疆皆反。边疆乱起,又使内地民众负担加重,终至绿林、赤眉揭竿而起。高句丽王驺被王莽诱杀后,高句丽起兵反叛,尽占汉玄菟郡地以及乐浪郡沃沮县,势力大张。此后,高句丽对帝廷叛服不常,直至为唐所灭三韩人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文明不断进步。四世纪,中原大乱,马韩联盟解体,扶余出生的百济部立国称王,尽占马韩旧土,随即兵锋北指,和高句丽争夺乐浪、带方。马韩联盟历时千年,被征服者以及其间迁入的移民悉由马韩人统治,必然形成强烈的正统观念。百济吞并马韩,必然使得其余三韩各部的马韩裔贵族团结起来,这又促进了新罗国的形成。弁韩各部在文化上、血缘上同日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乘机设立任那府,将弁韩各部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半岛南部由此陷入三百年的战乱之中。三韩分裂的根本原因在于三韩是三个民族众多部落的政治联盟,它之所以能够存在千年之久,原因就在于它孤悬海外的地理位置和帝国治下的和平。随着帝国的分裂,扶余百济部的崛起,弁韩近亲族倭人的统一,三韩陷入分裂、战乱的局面是必然的。马韩后裔的新罗统治阶层必然继承了马韩贵族传统的政治观念,即三韩之地——半岛南部是马韩人的地方,这就促使新罗国不断扩张,直到统一三韩之地。新罗国盛产铁,农业发达,但起初势力一直很弱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过于发达的贵族政治(这种政治很可能起源于周人的贵族政治),诸部分裂,难以集中力量,以至国家机构比较简单。在激烈的战争中,六世纪初,新罗国加强国家建设,削弱贵族力量,同时遣使中原,同帝廷建立直接的政治联系。六世纪中期,新罗国偷袭百济、高句丽得手,占高句丽日本海沿岸十郡之地,又取百济东北汉江流域一带,再并日本势力范围内的弁韩之地,领土日扩,势力大张,同时也使得自己陷入与百济、高句丽、日本三面作战的危险境地。面对此危局,新罗加强同帝廷的联系,借助帝廷的力量与敌周旋。七世纪,鉴于新罗的多次请求,帝廷派水陆大军不断征讨高句丽、百济,终将二者灭国。百济亡国后,按照新罗贵族的政治要求,扶余氏占据的马韩地自然应该归属马韩后裔的新罗,新罗随即和帝廷在百济问题上发生冲突。适逢高句丽人发动叛乱,西北唐播因吐谷浑问题爆发战争,新罗倾国将百济残余势力灭亡,对百济权贵实行残酷镇压政策,并强迫百济人去除来源于扶余的各种文化。唐军平定高句丽叛乱后,随即兵锋南指,对新罗兴师问罪。新罗王在吞并百济后,遣使请罪,唐朝承认新罗统一三韩的既成事实,恢复新罗王的册封。唐军平定高句丽前后,绝大多数高句丽人被迁入中原,高句丽末代王都——今平壤一代,由于迁徙、战乱,沦为一片废墟。在叛乱中,一两万人的高句丽人投奔新罗,企图复国,新罗统一三韩后,这些人迅即被镇压,余人被迁往新罗腹地,后被强迫同化。七世纪末,高句丽灭亡后被迁徙到辽西的粟末靺鞨人逃归故地松花江流域,建立靺鞨国。八世纪,唐玄宗封靺鞨王为渤海郡王,靺鞨遂自号渤海,势力日强。不久,为了平衡东北边疆的渤海政治势力,保持边疆稳定,玄宗将大同江以南的唐朝空地赐予新罗,新罗上表谢恩,随即组织移民,戍守新边(在此之前,大同江以南的土地一直属于唐朝,而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已被新罗侵占。查三国史记,关于这片土地记载全部都在玄宗赐土之后)。但新罗人不愿离开故土,终新罗一朝,大同江以南的唐朝赐予的土地上除了强徙来的戍兵,鲜有新罗移民的踪迹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因汉代刘向曾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故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笔记小说。《宋书·刘道规传》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刘义庆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启的《语林》等,编成该书。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

刘孝标对《世说新语》加注。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宋泰始五年(469)北魏攻下青州,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齐永明四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他采用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孝标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日本德川时代的学者著有几种《世说新语》注。还有马瑞志的英文译本、目加田诚等的多种日文译本和法文译本。[1]

编辑本段简介

《世说新语》是中国最早的小说,在此之前,人们都已“三教九流”为代表,不把“小说家”列入其中,认为他是不正经的家派。可三教九流全是说理的,于是有人便准备写一部小说,此人便是刘义庆。他开创了中国小说界的先河,为后人写小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版本简介

《世说新语》流传较早版本为南宋刻本,现知三种:日本尊经阁丛刊中影印的宋高宗绍兴八年刻本(余嘉锡认为属三刻本中最佳)、宋孝宗淳熙十五年陆游刻本和清初期徐乾传是楼所藏宋淳熙十六年湘中刻本。 [2]值得注意的是,宋孝宗淳熙十五年陆游刻本明朝嘉靖间袁尚之嘉趣堂有重雕本。书分三卷,每卷又分上下。清道光年间周心如纷欣阁重雕袁本,稍有刊正。光绪年间王先谦又据纷欣阁本重刻,称思贤讲舍本。[3]

世说新语唐抄本(9张)

作者

刘义庆(403~444)字孝标,原是南朝宋彭城(现江苏徐州)人。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人编写的古代笔记小说,被鲁迅称为“一部名士教科书”。校注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版)、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日本德川时代的学者著有几种《世说新语》注。

中外译本方面,有马瑞志的英文译本、Bruno Bellaire的法文译本和目加田诚等的多种日文译本。

全书字数:整书近八万字。

编辑本段思想内容

世说新语 封面[4]《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从这部书的内容来看,全书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既有儒家思想,又有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可能是出自多人之手,刘义庆招集的文学之士很可能都参加了它的编撰。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一些晋宋人物间的故事,如《言语篇》记谢灵运和孔淳之的对话等则因这些人物与刘义庆同时而稍早,可能采自当时的传闻。 被鲁迅先生称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世说新语》(又名《世说》),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在《世说新语》的三卷三十六门中,上卷四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卷九门——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慧、豪爽,这十三门都是正面的褒扬。

如: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德行》)

通过与华歆的对比,褒扬了管宁的淡泊名利。又如: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赏誉》)唐钞本 世说新书 (32张)

这既是对邴原的褒扬,也是对公孙度善于誉人的褒扬。至于下卷23门,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有的褒扬之意比较明显,如容止、自新、贤媛。有的看似有贬意,如任诞、简傲、俭啬、忿狷、溺惑,但也不尽是贬责。有的是贬责,如“谗险”中的四条,以及“汰侈”中的一些条目。也有许多条目只是写某种真情的流露,并无所谓褒贬。既是真情的流露,也就是一种风流的表现,所以编撰者津津有味地加以叙述。例如: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任诞》)

这种任诞表现了对竹的妙赏,以及对竹的一往情深,或者在对竹的爱好中寄托了一种理想的人格。又如:晋文王功德盛大,座席严敬,拟于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简傲》)

这简傲就正是阮籍的可爱之处。总之,编撰者大量采集了编入那些饶有兴趣的、可资谈助的逸闻轶事,态度是客观宽容的。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嵇康面对死亡表现出了难得的镇定,这种名士的“雅量”显示了他非凡的气度。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时期历史的极好的辅助材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作品目录

德行第一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术解第二十

巧艺第二十一

宠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简傲第二十四

排调第二十五

轻诋第二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俭啬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谗险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纰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所渉士族表

一级氏族 太原王氏 代表人物: 王昶-王湛-王承-王述-王坦之,王恭

温县司马氏 代表人物: 司马懿-司马孚-司马师-司马昭-司马攸

吴郡孙氏 代表人物: 孙皓

二级氏族 琅琊王氏 代表人物: 王衍-王导-王敦-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王洵

龙亢桓氏 代表人物: 桓彝-桓温-桓冲-桓豁-桓玄-桓振

陈郡殷氏 代表人物: 殷羡-殷浩-殷仲文

陈郡谢氏 代表人物: 谢鲲-谢尚,谢安,谢玄(非一系)

新野庾氏 代表人物: 庾亮-庾皇后-庾冰-庾翼

三级氏族 陈留阮氏 代表人物: 阮籍-阮咸-阮瞻

陈郡袁氏

高平郗氏 代表人物: 郗鉴-郗愔-郗超

泰山羊氏 代表人物: 羊祜-羊孚

一级氏族:这表明该家族自始至终百年来一直是繁荣的世族代表人物。

二级氏族:是由一个中小氏族发展成大氏族。

编辑本段艺术特色及成就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如《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仅用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的贪婪吝啬的本性。又如《雅量》记述顾雍在群僚围观下棋时,得到丧子噩耗,竟强压悲痛,“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一个细节就生动地表现出顾雍的个性。《世说新语》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有的通过同一环境中几个人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如《雅量》中记述谢安和孙绰等人泛海遇到风浪,谢安“貌闲意说”,镇静从容,孙绰等人却“色并遽”“喧动不坐”,显示出谢安临危若安的“雅量”。有的则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作漫画式的夸张,如《忿狷》中绘声绘色地描写王述吃鸡蛋的种种蠢相来表现他的性急: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有的运用富于个性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神态,如《赏誉》中王导“以尾指坐”,叫何充共坐说:“来,来,此是君从!”生动地刻画出王导对何充的器重。

《世说新语》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唐王方庆的《续世说新语》、宋王谠的《唐语林》、明冯梦龙的《古今谭概》等,都深受其影响。《世说新语》中的“谢女咏雪”、“子猷访戴”等故事,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另有一些故事,则成为戏剧家小说家创作的素材。

编辑本段语言特点

《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明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可谓确评。

编辑本段作品影响

《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传神,含蓄隽永。正如(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十三所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卿卿我我,等等。

《世说新语》对后世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不仅模仿它的小说不断出现,而且不少戏剧、小说也都取材于它。

这部分内容选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编辑本段作品评价

敬胤:“《世说》苟欲爱奇而不详事理。“

刘知几:“晋世杂书,谅非一族,若《语林》、《世说》、《幽明录》、《搜神记》之徒,其所载或诙谐小辩,或神鬼怪物。其事非圣,扬雄所不观;其言乱神,宣尼所不语。皇朝新撰晋史,多采以为书。夫以干、邓之所粪除,王、虞之所糠秕,持为逸史,用补前传,此何异魏朝之撰《皇览》,梁世之修《遍略》,务多为美,聚博为功,虽取说于小人,终见嗤于君子矣。”

刘孝标:“《世说》虚也”,“疑《世说》穿凿也。”[5]

鲁迅曾称赞《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鲁迅称《世说新语》为“名士的教科书”。

编辑本段作品选登

1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曰:“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2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3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4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5李元礼尝叹荀淑、钟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6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着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着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7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8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9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

10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

1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2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13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4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15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16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17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具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18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表之贫者。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

19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与之言,理中清远,将无以德掩其言。”

20王安丰遭艰,至性过人。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浚冲必不免灭性之讥。”

21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

22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疋布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当时以为美事。

23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乐广笑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

24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25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26祖光禄少孤贫,性至孝,常自为母吹爨作食。王平北闻其佳名,以两婢饷之,因取为中郎。有人戏之者曰:“奴价倍婢。”祖云:“百里奚亦何必轻于五羖之皮邪?”

27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时夏月,暴雨卒至,舫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王曰:“胡威之清,何以过此!”即启用为吴兴郡。

28邓攸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既过江,取一妾,甚宠爱。历年后,讯其所由,妾具说是北人遭乱,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攸素有德业,言行无玷,闻之哀恨终身,遂不复畜妾。

29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辄嗔。长豫与丞相语,恒以慎密为端。丞相还台,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恒与曹夫人并当箱箧。长豫亡后,丞相还台,登车后,哭至台门;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开。

30桓常侍闻人道深公者,辄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达知称,又与先人至交,不宜说之。”

31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树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32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33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34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35刘尹在郡,临终绵惙,闻阁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祀!”外请杀车中牛祭神,真长曰:“丘之祷久矣,勿复为烦!”

36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37晋简文为抚军时,所坐床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迹,视以为佳。有参军见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杀之,抚军意色不说。门下起弹,教曰:“鼠被害,尚不能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不可乎?”

38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邪?”范笑而受之。

39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

40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41初,桓南郡、扬广共说殷荆州,宜夺殷觊南蛮以自树。觊亦即晓其旨。尝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内外无预知者。意色萧然,远同斗生之无愠。时论以此多之。

42王仆射在江州,为殷、桓所逐,奔窜豫章,存亡未测。王绥在都,既忧戚在貌,居处饮食,每事有降。时人谓为“试守孝子”。

43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桓亦如言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

44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45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郡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46孔仆射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时为太常,形素羸瘦,着重服,竟日涕泗流涟,见者以为真孝子。

47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及思至,宾客吊省,号踊哀绝,路人为之落泪。韩康伯时为丹阳尹,母殷在郡,每闻二吴之哭,辄为凄恻,语康伯曰:“汝若为选官,当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韩后果为吏部尚书。大吴不免哀制,小吴遂大贵达。

4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9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字,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50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需复裈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世说新语》一书篇幅短小,多是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但文章多用当时口语,而一些用法未能继续流传,我们在典籍中也很少见到,所以读起来会有些障碍。最好参读一些注本,比较著名的有古代刘孝标的注解,现代人余嘉锡的《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但这两种注解重在旁征博引,考证史实,不注重文字疏通,对学生意义不大。另有《世说新语译注》(张万起等,中华书局1998年版)、《世说新语选注》(张之等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等,注释较为详细,可以参看。

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要重点领会魏晋士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旨趣,这就需要了解一点背景知识,除了上面提供的,还可以阅读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而已集》)一文,鲁迅对于魏晋士人及其心态有独到的见解,而且该文本是一篇演讲,比较通俗易懂

其实《世说新语》虽是文言文,里面的实词连一般的汉语词典都能查到,如有专门的适合中学生用的古汉语词典查起来就更快,如果查《辞海》或《辞源》更好。

编辑本段版本源流唐代及以前

《世说新语》虽撰于南朝刘宋之时,然唐前传本今皆无存。据宋汪藻《世说叙录》可知,其时有陈扶本、激东卿本等版本。又据刘孝标注文中“一本”、“一作”、“诸本”、“众本”等语,可见《世说》在唐前已广为流传。现存最早的版本为唐写本《世说新语》残卷,系日本明治十年(1877年)发现于京都东寺,后割裂为五,分藏五人。罗振玉设法使分者复合,并于民国五年(1916年)影印之。该残卷起于“规箴第十”,终于“豪爽第十三”。其中,“规箴”24则,“捷悟”7则,“夙惠”7则,“豪爽”13则,共51则。罗振玉影印本后有罗氏书神田醇跋、杨守敬跋及罗振玉跋。

宋元

宋元为《世说新语》盛行的时代。据汪藻《世说叙录》载,其时便有晁(文元)氏本、钱(文僖)氏本、晏(元献)氏本、王(仲至)氏本、黄(鲁直)氏本、章氏本、舅氏本、颜氏本、张氏本、韦氏本、邵氏本、李氏本等十余种版本;可惜今皆无存。其中,晏氏本很可能是现在通行三卷本的祖本(晏殊)。宋代流传较广较持久者有绍兴八年董弅刻本和淳熙十六年湘中刻本。绍兴本今存两部,均藏于日本,一为前田侯所藏,已影印回国,一为宫内厅所藏。此本曾经晏殊删定,再经董氏整理,便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三卷三十六篇的通行本。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陆游为新定郡守时重刻此书,次年又于湘中重刻,是为宋淳熙本,该本今已无存。淳熙本原为清初徐干学传是楼所藏,清人蒋篁亭、沈宝砚曾有校记。

宋末元初,有刘辰翁、刘应登对《世说新语》进行了批点。元刊刘氏批点本《世说新语》八卷现已无存,唯日本尚有残本。其评点在明凌蒙初作为刊本保存了下来。

明代

明代《世说新语》空前盛行,保存至今的版本,据不完全统计,竟有二十六种之多。这主要是王世贞、王世懋兄弟将何良俊《何氏语林》与刘义庆《世说新语》删并合刊,大大扩充了《世说新语》的影响。另外,凌瀛初、凌蒙初兄弟刊行刘辰翁批点本、太仓王氏刊行李卓吾批点本也对此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明代刊行的《世说新语》,大体有三个系统:普通本系、批点本系、《世说新语补》系。

A、普通本系: 唐写篇(1)、正德四年赵俊刻《世说新语》八卷。此为现存最早明刻本,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2)、嘉靖十四年袁褧嘉趣堂刻《世说新语》三卷,并附有陆游跋语。此本与绍兴本篇目一致,仅将上、中、下三卷每卷复分上、下,成为六卷本。此本在明刻诸本中最为善本。

(3)、嘉靖四十五年太仓曹氏沙溪重刻《世说新语》六卷。此本为袁本之裔本。

(4)、嘉靖年间毛氏金亭刻《世说新语》六卷。北京大学有藏。

(5)、万历七年管大勋刻《世说新语》三卷。

(6)、万历二十四年吴瑞征刻《世说新语》八卷。此本无刘孝标注,未知其所自。

(7)、万历二十五年赵氏野鹿园刻《世说新语》三卷。

(8)、万历三十二年邓原岳刻《世说新语》三卷。

(9)、万历三十七年周氏博古堂刻《世说新语》三卷。北京大学有藏。

(10)、万历年间陶珙校注本。藏社科院语言所。

(11)、明吴中珩、黄之寀校刻本《世说新语》六卷。

(12)、明刻本《世说新语》三卷。上海图书馆有藏。

(13)、明吴勉学刻《世说新语》六卷。

 1、洁面乳或洗面奶

  清洁永远是护肤的首要步骤,不要小看清洁,认为清洁不重要,我们的皮肤遭受一天的污染及辐射,让你的皮肤上积累了太多的污垢,如果不彻底洁净,皮肤慢慢地就会变得干涩粗糙,没有彻底带走脏东西,那么毛孔也会越来越粗大。正确的洁面步骤:用温水把面部打湿,取适量的洁面产品在手中,用手搓揉出丰富的泡沫;将洁面泡沫放置于面部,特别是容易出油的T字部位,千万不要在面部直接揉搓,而是要让泡沫在肌肤上进行按摩;在整个面部画圈来清洁皮肤,然后再用清水来冲洗干净;立刻用柔软的毛巾擦去脸部的水分,并不是说用力擦干水分,而是用毛巾敷在面部吸干水分,不然会给皮肤带来很大的伤害,最后在面部喷上矿物质水喷雾,然后再一次用毛巾拭干。

  2、爽肤水

  爽肤水属于化妆水的一类,能够起到二次清洁和收缩毛孔的重要作用,不要认为化妆水可以取代润肤乳,这个想法是完全错误的,由于化妆水的主要功能是调整肌肤,而不是润肤,所以化妆水要在清洁后使用。

  3、肌底液

  经过清洁和爽肤之后,肌肤需要一瓶肌底液来打好基础,近几年,肌底液开始盛行,这种产品可以促进后续产品的有效吸收,调整肌肤到达到理想的状态,不过这种产品也不能用来当乳液和面霜使用。

  4、精华

  通过使用完肌底液后,精华产品一定要使用,而且在乳液和面霜之前使用精华,由于精华的分子相对都很小,如果后用的话肌肤则不能很好地吸收精华,所以精华一定要先用,同时精华中也要遵循抗老——美白——保湿的原则,按照程序来正确使用精华液。

  5、乳液或面霜

  使用完精华后,就可以涂抹上乳液或者面霜,如果你是油性肌肤就可以只使用乳液,若是干性肌肤可以使用面霜。

  6、防晒霜

  防晒霜千万一定要记得使用,肌肤防护工作必须要做好。在夏天我们出外一般选用SPF30左右的防晒产品即可,但如果是去海边,由于海边的紫外线十分强烈,涂抹的防晒产品要SPF50倍的。而冬季选择防晒指数较低的物理防晒霜。SPF30以下的防晒产品就可以把90%以上的紫外线有效隔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0841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8
下一篇2023-08-28

随机推荐

  • 请问有关李煜的记载都在哪些史书中

    新五代史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景迁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景卒,煜嗣立于金陵。母钟氏,父名泰章。煜尊母曰圣尊后;立妃周氏为国后

    2024-04-15
    24700
  • 性价比高的面霜有哪些?可以具体推荐几款吗?

    娥佩兰薏仁水懒人面霜、SNATIO芳香疗法系列维他命E滋润面霜、Ziaja齐叶雅山羊奶嫩白补水保湿面霜、ANA新款豆乳6合1面霜。1、娥佩兰薏仁水懒人面霜超大一罐,白色不透明啫喱凝胶状,质地很清爽,无矿物油的配方,不像普通面霜那么粘腻,涂开

    2024-04-15
    17000
  • 我花了1w,给你找出了最好用的精华

    八月爱用分享没有准时和大家见面。因为最近刚好空了几瓶护肤品,那么就干脆来个空瓶合集好了~以后我也会定期整理空瓶分享。 经验都是一整瓶用下来体验出来的,也跟风入手了不少人气好口碑的护肤产品,但真正能用到见底的可真不多。每次看

    2024-04-15
    22600
  • 急~~哪位香水达人帮我推荐一款男士香水~要附价格哦!!答的好继续追加分!!

    如果是要比较中性的就是CK,但是CK ONE 和BE都太大众化了。你可以考虑一吓CK IN2U的特别版,先去妍丽或sephora之类的地方试香:1CK IN2U Heat for him 09限量版男香 淘宝价180 100ml前味:梨、芫

    2024-04-15
    10600
  • 止汗露哪个牌子效果好

    止汗露比较好的品牌如下:1、Secret。Secret是美国品牌,属于宝洁公司旗下,它在美国市场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也是广受消费者认可的一个品牌,Secret止汗露产品线比较丰富,各种类型的都覆盖,成分也比较温和亲肤。2、舒耐。舒耐是联合利

    2024-04-15
    16900
  • 四款美白身体乳分享,温和不刺激,让你瞬间白一个度!

    今天给大家分享四款美白身体乳,让大家在夏天来临之前,都变得白白嫩嫩的,爱美的小仙女必备哦!妮维雅美白身体乳德国经典护肤品牌,偶然间撸了这一瓶美白身体乳,涂了大半个月,突然发现自己的手臂变的好白,首先要说下我是一个体毛比较旺盛的女生,小时候不

    2024-04-15
    9900
  • 军训..用哪个牌子的防晒霜好?

    军训防晒霜品牌推荐:1、泰国mistine小蓝帽泰国的这款防晒霜的确做得很不错,同时很平价。小蓝帽主打的是身体防晒,大瓶一点,并且身体防晒和我们脸部防晒是同样重要的,像一些胳膊还有腿得晒伤,都会引起皮肤的一些泛红等。大家在做好脸部防晒的同时

    2024-04-15
    146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