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男子怎样化妆

隋唐时期男子怎样化妆,第1张

隋唐五代时期的男女着装佩饰有些“阴阳颠倒”。女子常着男人装,而男子则“为妇人之饰”,尤其是上层社会的一些名流,过分注重其仪容的修饰与化妆,用面脂、唇膏、簪花等女用化妆品粉头饰面,一度成为一种时尚。身为男子却爱化女性妆、佩女性饰,笔者权且称其为“人妖妆”。“人妖妆”无疑是隋唐五代的一种畸形审美情趣

从史书上我们不难发现,隋唐五代时期的男子中多“小白脸”。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便是典型的“小白脸”。《旧唐书》上说张氏兄弟是“傅粉施朱,衣锦绣服”,那张昌宗更是被美誉为“人言六郎(张昌宗排行老六)面似桃花,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

男子弄得油头粉面,扮装得像一个现代“人妖”,大概跟武则天、太平公主等大唐权贵妇人喜好“小白脸”有很大关系。武则天挑选陪侍美少男的标准就是“洁白美须眉”。 “傅粉施朱”的张昌宗既然上层权贵妇人喜欢“小白脸”,朝野上下就竞相仿效之,男子做美容、化女妆,装饰打扮标新立异,日渐成为一大时髦。

《新唐书》记载唐朝末年的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匡凝“矜严盛饰”,不仅相貌雄奇、性情严谨,还喜欢修饰外表,每当他梳洗时,便命侍者前后置放两面大镜子自照。唐懿宗时代的诗人李山甫姿容秀美,头发长达五尺余,每次沐浴后便让二婢女把长发“捧金盘承而梳之”,遇到有客人造访时,常常会将其误认作女子。

唐代小说家沈既济最早借“狐仙”拟人的《任氏传》一书中,描写了一个风流才子韦崟,这韦崟打探到朋友新近物色到一位绝色美女(实为狐仙),“遽命汲水澡颈,巾首膏唇而往。” 从中可知在当时男子使用唇膏是件很平常的事儿。当然,韦崟之类的风流男子也惯于“傅粉施朱”,打点粉底再抹面脂,在武则天时期的男子中已经流行。

曾任唐朝宰相的路岩善于修饰,曾经成为时尚男子仿效的对象。路岩裹的幞头(包头的软巾)式样很美,很快就风靡一时。为标新立异,路岩就剪掉了幞头纱巾的脚。于是知情者在街巷遇见仿效路岩原幞头四处炫耀的,便会讥笑道:“路侍中(路岩曾任侍中,即宰相)早已不戴这式样了。”

隋唐五代时期的时尚男子还流行“以香熏衣”。用香熏衣之俗,大抵始于汉代,至唐朝已经十分盛行。《旧唐书》上说曾任太平节度使的柳仲郢“以礼法自矜”,“厩无名马,衣不熏香”。官吏不“以香熏衣”被史书上作为“以礼法自矜”的例证之一,可见当时男子熏香风气的盛行。

这一时期的男子还流行戴簪花。簪花本是古代女子将花朵插戴在发髻或冠帽上的一种装饰美化,其花或鲜花,或罗帛等所制。在唐代的绘画作品中有不**女戴簪花的形象,如《簪花仕女图》等。但最晚在唐玄宗时便有男子簪花的记载。

玄宗时期的汝阳王小名花奴,他曾为玄宗敲击羯鼓,玄宗听得欣喜便亲摘红槿花一朵置于帽上。又一次玄宗与曾任中书舍人的唐代文学家苏颋等郊游,苏颋即兴作诗,玄宗认为是美文,就将“御花”(玄宗自己头上所戴)插在苏颋的头巾之上。由此可知,当时至少在宫廷中已经流行男子簪花。

男子簪花风俗,还能从这一时期的不少诗作中得到印证。杜牧便有诗曰“尘世难适开笑口,菊花须插满头归。”这菊花是插在男子头上的。大约自五代起,男子簪花已经开始流行,至五代后期更是蔚然成风,乃至成为官方礼仪制度的一部分。后梁开平年间,有个叫李梦符男子,“洁白美秀如玉人”,四时常插花遍历城中酒肆,高歌狂饮,还作诗称“插花饮酒无妨事,樵唱渔歌不碍时”。

后唐人霍定每逢春游曲江时,即花重金雇员偷采贵族宅院中的名贵兰花“插帽”。闽主王延羲在遇害的当天,还在头上插了几朵花,从宫殿出来时,门帘三次拂落簪花,他“整花上马”,却遭侍卫杀害。

当然,这些都是那些士大夫和所谓的风流才子所能干的事了。隋唐男子的品味可能非同一般。

1)羃[mì]䍠[lí]

羃䍠也叫羃罗、羃帷、羃巾等,源于北朝时传入的一种大头巾。

羃䍠是 隋至唐初 妇女出门的必用品,即用纱帛罩住头部并蔽障全身,既可防尘,又能避免路人窥视。

贵妃、贵妇或富有家庭可以在羃䍠上缀以珠玉。《隋书》卷四五《秦王俊传》记载,隋文帝时,秦王俊长于工巧,曾亲手为他的妃子做 七宝羃䍠 。所谓 七宝 ,就是 指金玉珠翠的饰品 。

2)帷帽

帷帽,也称席帽、帏帽,是一种高顶宽檐的笠帽,在笠帽的周围垂下一层黑色纱帛制成的围帛,下垂及颈,遮住头部,起到防沙、防窥的作用。

这种帽式也 来源于西域 。由于王昭君出塞时戴的是帷帽,所以又叫“ 昭君帽 ”。

唐代永徽年间妇女戴的“帷帽”类似现代闽南的 惠安女头上的笠帽 。

3)浑脱帽

浑脱帽是 胡帽的一种 ,在隋唐时代最为著名。

所谓浑脱帽,原指西北方民族中流行的用动物的皮制成的帽子,也称 番帽 ,后来发展为用毛毡或锦缎制成。

特点 是帽顶呈圆弧形、顶部高而呈尖圆形,两旁有护耳小扇,裘毛饰边,可翻上折下。

隋唐时期,妇女讲究面部化妆,并把面部化妆视为重要的礼节。

“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 。”女子娇艳夺目、华贵雍容、富丽堂皇,张扬个性、绽放生命力。

1)文眉

唐朝妇女黛眉名目繁多, 初唐 时以“ 细眉 ”为主, 中唐 以“ 阔眉 ”为主, 晚唐 的眉妆则 归于纤细 ,且 多种眉妆并存 。

盛唐 时妇女常将原来的眉毛剃去,然后用一种以烧焦的柳条或矿石制成的青黑颜料画上各种形状,名叫 黛眉 。

除了黛眉外,还有 翠眉、黄眉 等。

从画眉方法看,有 扫黛、薰墨 。

杜甫有诗曰:“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

唐玄宗曾命画工设计出 十眉图 ,即 鸳鸯 (又名八字眉)、 小山 (又名远山眉)、 三峰、垂珠、月棱、分梢、涵烟、拂云、倒晕、五岳 ,并点拨给不同妃子使用。

2)化妆

隋唐时期妇女化妆有多种,如: 花钿妆、酒晕妆、寿阳妆、蛾眉妆、啼妆、飞霞妆 等。

面部的 装饰花钿 可以是画上去的,也可以是贴在脸上的。

化妆顺序 是:一敷铅粉,二抹胭脂,三涂鹅黄,四画黛眉,五点胭脂,六描面靥,七贴花钿。

( 1)花钿妆

花钿妆是指在眉宇、面颊、太阳穴等处用颜色 染绘纹样 或用 金片、银片、羽翠 等 制成的“花钿 ”来进行妆靥。

花钿传说来源于早期面颊上有疤痕或雀斑的妇人,以丹青、朱砂红等颜色点出圆点、月形、花形等图案。两个唇角外酒窝处也用红色点上圆点等图案作为面颊的掩饰。

(2)斜红妆

斜红妆也称 酒晕妆 、 胭脂妆 。

胭脂俗称 红蓝花 ,用它制成膏或粉,化妆时先施白粉,然后将胭脂在手心调匀,搽在两颊,犹如一抹斜阳。

《妆台记》中记载:“美人妆面,既敷粉,复以胭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 浓者为'酒晕妆 ’, 浅者为'桃花妆 ’。”

斜红一般涂在鬓部到颊部之间,或似伤痕,或像卷叶,或如弯月。

(3)蛾眉妆

是指像蚕蛾触须似的弯而长的眉毛。

李白《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

隋至初唐时期,眉妆大多以细为美。

(4)寿阳妆

也称“ 梅花妆 ”。

传说在南北朝时,一日,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殿檐下,一朵梅花正落其额上,染成颜色,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见之奇异,争相效仿。

唐代妇女仿效在额心 描画梅形 为饰,并产生了唐朝面妆的特有形式。

(5)啼妆

啼妆因其“ 状似悲啼者 ”而得名,盛行于 唐朝元和年间 ,主要流行于长安、洛阳等地,由西北少数民族传来。

特点是 两腮不施红粉,只以黑色的膏涂在唇上,两眉画作“八字形”,怪诞离奇,有悲啼之状。

3)花钿

花钿是古时妇女脸上的 一种花饰 ,起源于南朝宋,以金箔、银片制成不同花形,贴在额间、两颊、嘴角、鬓角处。

花钿的形状除各种花状外,还有小鸟、小鱼等造型,并制作成圆形、尖型、花型和各种对称形。

花钿是唐朝最具特点的面部化妆 。

隋唐五代时期,服装造型雍容华贵,服装质料富丽堂皇, 面料 以 丝 、 麻 为主,以 红、紫、黄 为等鲜艳的暖色为主要色调。

富家女子 常常用精美的 丝织品 做衣料, 衣服柔薄而精巧 。

花纹 以联珠 对禽对兽为主 ,有对孔雀、对鸟、对狮、对羊、对鸭、对鸡及 鹿纹、龙纹 等象征 吉祥如意 的图案,还出现了 团花、宝相花、骑士、胡王、贵字、吉字、王字 等新的纹饰。

唐朝时已经开始使用 镂空纸花版 ,对于提高织物的印染质量起到了很大作用。

唐朝还流行在绫罗上用金银 两色刺绣 和描花。

刺绣有 锁绣、平针绣 等。

隋唐时期妇女的妆饰之风盛行,发髻式样和首饰种类花样翻新,丰富多彩;化妆术日益精进,超过前代。人们对妆饰有强烈的追求,往往宫中有什么新式样流传出来,民间竞相仿效,很快成为全社会的风气。妆饰的发展充分说明了人们对仪表美的追求,也体现了当时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相对的稳定和改善。

发髻隋唐时期妇女发髻的式样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据段成式《髻鬟记》、宇文氏《妆台记》等文献,以及绘画、考古发现可知,妇女发髻有四五十种之多,其中最具特点的有高髻、花髻、椎髻、双髻、坠马髻、闹扫妆髻、双髻等。髻鬟之上,又用各种金玉簪钗、犀角梳篦等作为装饰,所以又有"宝髻"之称。

妇女妆饰好追求时尚,许多流行的发髻大都由贵族妇女的倡导所致。唐朝初年,发髻在隋代平顶式发髻基础上,略有加高,有"半翻"、"反绾"等样式,其中最具特点的"半翻髻",便是唐高祖时从宫廷中传出来的。天宝年间以后,贵妇中流行戴假髻,当时称为"义髻"。《明皇杂录》记载:"杨贵妃尝以假髻为首饰,而好服黄裙。天宝末童谣曰:'义髻抛河里,黄裙逐水流。'"①杨贵妃好"义髻"便带动了义譬在社会上的流行。唐僖宗时,宫人的束发都很紧、很高。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后,他逃至四川成都,同时把发根紧束向上梳出的发髻式样,也传至四川,"蜀中妇人都效之",时谓之"囚髻"。

发髻的式样因人们年龄、婚姻、职业等不同而发生变化。这时,未婚女子梳双髻。双髻又称"双螺髻",是将头发梳于头顶的两侧,所以又叫"丫髻"、"丫头"、"丫环",这成为未婚女子的代称。同时,奴婢头上大都梳双髻,这从敦煌壁画中可以找到证明。在唐代,只有出嫁的女子才改梳发髻。高髻是唐代最为流行的一种发式。高髻多是在平常的装扮,万楚《茱萸女》写民间采茱萸的女子,"插枝著高髻,结子置长裙"①。节庆时在高髻上插上金玉钗钿,于是变成了"宝髻"。从现有材料看,这种高髻尤以娼家中最流行,所以,元微之《李娃传》说:"髻鬟峨峨高一尺,门前立地看春风。"写 以高髻招人的情景。

唐朝末年,社会上最流行的发髻样式是椎髻、抛家髻。椎髻的特点是其形如椎,不戴饰物,不施粉脂。《新唐书·五行志》载:"元和末妇人为圆鬓椎髻,不设鬓饰,不施朱粉,惟以乌膏注唇,状如悲啼者。"这种发髻样式和化妆便是前面白居易所吟咏的"时世妆"。《五行志》又载:"唐末京都妇人梳发,以两鬓抱面,状如椎髻,时谓之抛家髻。"这种两鬓抱面的发式,是唐后期最具特色的一种发式。此外,唐末还有一种"闹扫妆髻"。白行简《三梦记》云:"唐末宫中髻,号闹扫妆髻,形如焱,风散鬓。"此发式在宫中流行,类似乱发,作火花形,又似暴风自下扶摇而上,十分别致,当是椎髻的一个变种。

化妆隋唐时妇女脸部的妆饰,也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首先是化妆品胭脂和黛的广泛流行。胭脂又名"焉支",本出自西域焉支山下,由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提取而成。唐时,妇女以胭脂作红妆的风气盛行。唐诗中有所反映,李白《子夜吴歌》"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杜甫《新婚别》"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敦煌曲子词中也有"红妆垂泪忆何君"、"红妆随洛浦,绿鬓逐浮萍"之句。这种红妆是用胭脂打扮成的。唐代称胭脂为"红粉",诗人一再歌咏它。孟浩然的《春情诗》中有"红粉春妆宝镜前",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中有"偶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在敦煌曲子词中也多次唱到它,《破阵子》中有"焚香祷尽灵神,应是萧湘红粉"的句子,写女子的恋情。《竹枝子》中也有"恨小郎游荡经年,不施红粉镜台前,只是焚香祷祝天",说明唐代女子在忧愁时,是不用红粉来扮红妆的。隋唐时代的妇女十分讲究对眉的修饰。画眉主要用黛。所谓"黛"是一种青黑色的颜料,是古代专门用来供给女子画眉之用的,一般是用青色细柳枝点着稀释的这种青黑色颜料来画,所以,敦煌曲子词中有"翠柳画娥眉"之句。眉饰的样式有许多种,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样式。隋代流行长眉,如隋炀帝的殿脚女吴绛仙就擅长画长眉。唐初尚粗眉,有"轻鬓丛梳阔扫眉"、"狼藉画眉阔"的句子。至开元、天宝年间,细眉、长眉又流行起来。天宝末年诗人刘方平作有一首《京兆眉》,描写了细长眉在长安城中的流行。诗云:"新作蛾眉样,谁将月里同。有来凡几日,相效满城中。"史称唐玄宗有"眉癖",对妇女画眉极为热心,他命画工画有《十眉图》,其中有鸳鸯眉、小山眉、五岳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云眉、倒晕眉,可见当时眉饰的样式是多种多样的。

额头、脸颊的妆饰风俗,除红妆外,还有黄妆、花钿、斜红、面靥、点唇等。黄妆就是用一种**的染料,在额际间妆饰,所以又称"额黄"、"鸦黄"。朱峤诗云:"额黄侵腻发",卢照邻诗也云:"纤纤初月上鸦黄"。花钿是在额头双眉之间用各种材料剪成鸟、虫、花、叶等图案,贴于额间。斜红是在双颊太阳穴的地方画月牙形,状如伤口。面靥又称"花靥",是在妇女面颊两旁,用丹青、朱红等点出各种形象,或月形,或钱样,有的则用金箔、翠玉等粘贴,有许多花纹。这种面靥,晚唐五代时更加盛行,有的将剪成的各种花纹贴得满脸都是。唇饰,主要是点唇,唐初,妇女好红唇,敦煌曲子词中有"朱含碎玉"、"淡施檀色注歌唇"的句子。宪宗元和末年,妇女们盛行奇异的化妆,不擦红粉在脸上,而是以朱膏涂唇上。据《渊鉴类函》引《妆台记》记载,唐代女子点唇已有许多种,有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半边桥、万金红、至檀心、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洛儿殷、淡红心、腥腥晕、小朱龙、双唐媚、花奴样子等。总之以娇小为尚,最美观的是樱桃小口。

首饰隋唐五代时期,生活五彩纷呈,人们审美情趣高昂,创造出辉煌灿烂的独具特色的首饰文化。

这一时期,首饰的种类十分齐备,包括发饰:簪、钗、步摇、胜、梳、篦、金钿、珠花、簪花等;颈饰:项链、项圈、念珠、缨络等;耳饰:耳环、耳坠;手饰:指环、手镯、臂钏等;带佩:带钩、带扣、蹀躞带等;腰饰:佩鱼、香囊、香碌取C恳恢质资斡钟行矶嘌式,比如高髻盛行,发钗的样式也随之发生变化。除了继承两晋南北朝所流行的样式(钗股的尖端朝外弯曲,制成一个弯钩,以防发钗的坠落)外,逐渐将钗股上的弯钩去掉,或者制成一根钗股较短的钗形。此外,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制成的发钗,是这个时期发钗造型的又一特点。湖南长沙隋墓中出土的一件发钗,就是用玉、银两种材料制成的。在钗首作出各种形状的花朵,也是这个时期发钗的一个特征,尤其在中晚唐以后更显著。发钗的形状,通常是根据用途来设计的。一般来说,安插发髻的发钗,钗首比较简单。用于装饰的发钗,则制作精美,实际上起着鬓花的作用。这种发钗,钗股较长,钗首制成各种精美的花朵。浙江长兴唐墓出土一件"鎏金银花钗",安徽合肥西郊五代墓也出土一件大型的"银镶琥珀双蝶钗",制作工艺高超,造型优美,反映了这一时期发钗的特征。

隋唐五代时期,首饰的制作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出现许多新颖而精巧的首饰造型。比如,发簪中最精美的翠羽簪便出现于唐代。翠羽簪是用鸟类羽毛装饰的簪。盂浩然《庭桔》诗:"骨刺红罗被,香粘翠羽簪。"即指此。这种发簪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先用金银制成簪架,然后在簪架上粘贴羽毛,一般以翠绿色为多。有的在翠色之外,配上一圈"金边",或镶嵌宝石,便使发簪产生华丽的装饰效果。在唐代妇女首饰中,步摇的使用十分流行。有金步摇、玉步摇、水晶步摇等许多种,《杨太真外传》记载,杨贵妃进见之日,唐玄宗曾"自执丽水镇紫库磨金琢成步摇,至妆阁,亲与插鬓。"白居易《长恨歌》云:"云髻花颜金步摇"。李贺《老夫采玉歌》则描写了一种玉步摇,云:"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从出土的步摇来看,款式甚多,如"金镶玉步摇"和"四蝶银步摇"。前者在金钗上端有一对翅翼,镶玉片,又嵌有下垂的珠玉穗状串饰,稍动则摇;后者在银钗上有四只展翅飞舞的蝴蝶,下有珠玉垂饰,动则摇。

这一时期,妇女佩戴首饰的习俗有许多新特色。第一,插梳篦之风极盛。从文献记载来看,唐代妇女喜欢插梳篦。梳篦的制作十分讲究,材料也异常丰富,有金制,薛昭蕴《女冠子》词:"翠钿金篦尽";有银制,花蕊夫人《宫词》:"斜插银篦慢裹头";有玉制,元稹《六年春遗怀》诗:"玉梳钿朵香陆";还有犀角和白角制的。当时妇女插梳篦的方法有横插、对插和插数把小梳篦等。张萱《捣练图》中的妇女,头上同时插几把小梳篦,使人联想起元稹"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的诗句。中唐以后,妇女喜欢插两把大梳,梳齿上下相对。这从周P《挥扇仕女图》及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可以看到。第二,流行簪花。唐代妇女戴簪花的形象,可以从著名的《簪花仕女图》中看到。当时的簪花有金钿、翠钿、宝钿等。唐代簪花的制作工艺十分高超。日本大和文华馆中藏有唐代团花簪花,在一朵葵花形状的花蕊周围,用金丝编成网纹,制出八片立体的花瓣,造型像一朵盛开的山菊,可谓精巧别致。除金钿,当时还流行"翠钿"和"宝钿"。前者是用翠绿的鸟羽粘贴而成。后者则是在金钿上镶宝石,或直接用宝石制成花朵。第三,戴臂钏。

臂钏起初多套在手臂上,至隋唐年间,臂钏戴的位置逐渐下移,最后落到手腕部位,成为一种腕饰。白居易《盐商妇》诗中写女子"皓腕肥来银钏窄",可见当时妇女的银钏,已戴在腕上。在湖北武昌隋墓中出土的女子陶俑上,腕部都塑有数道螺纹,即臂钏的形象。在《步辇图》、《簪花仕女图》中也可以看到妇女腕戴臂钏的形象。第四,极少戴耳环、耳坠。从文献及考古发掘来看,隋唐时妇女中不流行戴耳环、耳坠,这主要由于这时期不尚穿耳的缘故。只有在少数歌女舞姬及少数民族妇女中间,才偶见戴耳环、耳坠的现象。第五,中亚首饰传入中国。1957年8月,在西安隋李静训墓出土一串项链。项链的链条由28颗镶有珠宝的金珠构成,上端装有扣纽,下有制作精美的坠饰,上面均镶嵌青金石,制作精美,造型奇特。整个项链具有与中亚地区项链相同的风格,而且青金石也出产于阿富汗东北部。所以,学术界大部认为这件项链是中亚地区制作之后传入中国的。

毕竟我不是一个历史学家,但是通过我从电视剧或者各种资料上的查询来看,隋唐时期的人们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大部分都是化妆的,因为在古代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女子不能有特别多的学习,也不能去读书,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美丽的外表去嫁给一户好的的人家,有钱的人家,而这样的资本就是这个女子必须好看,美丽,而对于古代来说,没有那么多的护肤品让自己保持年轻,那么中能用很多的化妆品让自己美丽起来,这样自己的婚姻才会好过,自己以后得路才会好走。

对于男子来说更是如此,隋唐的女子大部分都喜欢那中午学识渊博的,而那些学识渊博的人也大都出自名门贵族,这样才有资金与更多的精力去学习,不为家里的事而担心烦恼,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自己更加的优秀与有魅力,肯定会用化妆品,比如擦口红什么的让自己变得更加的精神,更加的有诱惑力,这样会和你让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喜欢自己,所以隋唐的男子也很有可能会化妆。

比如隋唐的皇帝在沐浴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的花瓣,同时不难猜想到,在沐浴的时候肯定会有对皮肤好的化妆品的使用,肯定不能是只洗一个花瓣澡,所以我觉得古代的男子尤其是隋唐的贵族男子,肯定会经常化妆来让自己更加的帅气,这样才会让很多的女孩子喜欢自己,才会有自己心仪的姑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1148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30
下一篇2023-08-30

随机推荐

  • 我国的著名小吃(五个)?

    中国105个城市必吃菜!  1台北:鸳鸯火锅   很多香港艺人都为之疯狂,据闻郭富城在离开时就把火锅材料打包回去再过瘾。火锅最重要的是汤底,有多少店就有多少种汤底,但没有人知道汤底的材料和制作方法。跟吃川菜一样,火锅的麻辣程度是分等级的,鸳

    2024-04-15
    45200
  • 急~~哪位香水达人帮我推荐一款男士香水~要附价格哦!!答的好继续追加分!!

    如果是要比较中性的就是CK,但是CK ONE 和BE都太大众化了。你可以考虑一吓CK IN2U的特别版,先去妍丽或sephora之类的地方试香:1CK IN2U Heat for him 09限量版男香 淘宝价180 100ml前味:梨、芫

    2024-04-15
    41400
  • 妮维雅美白身体乳怎么样?妮维雅美白身体乳效果

    妮维雅美白身体乳,真的是一款平价大碗的产品,不少妹纸是因为美白的原因购入,但是没有想到居然还很滋润,香味不是很浓郁,反正用起来不怕用量的一款身体乳妮维雅美白身体乳好用吗妮维雅美白身体乳,便宜大碗好用,一百分推荐。轻薄的乳液状,吸收快

    2024-04-15
    40700
  • 妮维雅身体乳能美白么,妮维雅美白身体乳真的能美白吗

    俗话说“一白遮三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白皙的皮肤可以遮盖人脸部上的很多缺点,这也会许多女孩子渴望美白肌肤的原因。改善肤色的办法有很多,大部分女生会选择涂抹具有美白功效的的护肤产品。现如今市面上的美白护肤产品越来越多,其中妮维雅的美白身体乳就

    2024-04-15
    47500
  • 伊贝诗鱼子提拉紧致精华水怎么样

    伊贝诗鱼子提拉紧致精华水是一款采用鱼子提取物作为主要成分的护肤品,具有提拉紧致的效果。其特色在于运用了先进的蒸馏技术,提取出珍贵的鱼子精华,这种精华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胶原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能够有效地滋养肌肤,提升肌肤的弹性,平滑肌肤纹理,

    2024-04-15
    24100
  • 妮维雅洗面奶适合学生洗吗 妮维雅洗面奶敏感肌可以用吗

    对于敏感肌来说在使用的时候是要特别注意成分的,这个妮维雅的洗面奶要是敏感肌使用的话会不会出现过敏的情况?这款洗面奶适合学生用的吗?妮维雅洗面奶适合学生洗吗妮维雅洗面奶适合14岁以上的人群使用。一般情况下,年龄在18周岁以上的女性,可

    2024-04-15
    38100
  • 乳液和精华露先擦哪个

    先擦精华露。先用精华露再用乳液,因为精华露的质地更轻盈,吸收更快针对性功能更适合前期使用,它需要在洁面以及化妆水后用,而乳液的质地比前者要稍黏和油一点,且功能通常为保水,所以它在护发的靠后的时候用,通常的护肤品使用的顺序是洗面奶、化妆水、精

    2024-04-15
    472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