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唐朝宫廷大戏《大唐荣耀》蓄势而来。唐宫戏中,比剧情更抢眼的是唐朝女性绚烂大胆的妆容服饰。除了袒胸装,唐朝女性的开放还体现在面部妆容方面。大唐的荣耀在于贞观开元、大明宫苑,在于李白杜甫、颠张狂素,更在于人面桃花的唐朝女子。
可以说,唐朝美人的妆容简直就是在脸上作画,想象奇特,脑洞全开。先来预热一下,看一幅“弈棋仕女图”(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
图中的唐朝女子着绯色碎花上衣,绿色罗裙,体态丰盈,尤其是面部胭脂如泼墨,甚至涂到了耳朵。这样夸张的程度你能接受么?一个唐朝美人又是如何打造出来的?事实证明,做个唐朝贵妇着实不易。
唐朝美人化妆大概可分为以下几步:涂铅粉——抹胭脂——涂额黄——修娥眉——贴花钿——点面靥——点绛唇。
1上铅华
有一个成语叫“洗尽铅华”。这里的“铅华”就是古代女子敷在脸上的“粉底”。铅华多为白色,有的粉中还会同时掺入香料。把自己的脸用铅华涂净,做好重新换脸的准备,这第一步并不难。
2泼胭脂
唐朝女子涂抹胭脂根本就是泼墨写意,大开大合。唐朝的“胭脂妆”有很多种,而且都有特定的名称,比如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三白妆、泪妆、啼妆、血晕妆、落梅妆等等。可见,唐朝的时尚体系已经初具雏形了。
酒晕妆,就是在双颊上浓妆艳抹,甚至连耳朵都涂上胭脂。这幅出土于新疆阿斯塔那墓的“人物画”即为一例。
飞霞妆用浅朱作底,再施铅华,制造出红里透粉的效果。三白妆则仅仅用胭脂涂抹前额、鼻子、下巴,可见唐朝人已经懂得利用阴影制造立体感的化妆技巧了。
从生活史的角度理解古诗文或许会另有一番收获。杜牧的《阿房宫赋》里有一句“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宫女妃嫔们的洗脸水中满是胭脂油膏,让河水变成了“胭脂河”。
杜牧对唐朝贵妇胭脂用量的描绘并不夸张。陆游在《钗头凤》中有一句“泪痕红浥鲛绡透”,说的是女子的眼泪冲洗了胭脂,把巾帕染红。
儿时写作文,我们总会用脸“像花儿一样”比喻女孩儿的面颊。这个比喻唐朝诗人已经用过了,“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二首》),或者是更熟悉的“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都是唐朝女性妆容的真实写照。
唐诗充满无边浪漫的想象力,比喻不落俗套,新奇大胆,可又似信手拈来毫不做作,那是因为唐人的生活原本如此吧!
3修娥眉
与胭脂妆类似,唐代的眉形也有很多。“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这是细眉。还有“双眉画作八字低”(白居易《时世妆》),这是八字眉。王处直墓壁画中的一位女子就画了八字眉,未言先泣,惹人怜惜。
唐玄宗甚至画了《十眉图》记载当时流行的十种眉形:鸳鸯、小山、五岳、三峰、垂珠、却月、分梢、涵烟、拂云、倒晕。只可惜该图已失传,如梦如幻的名称背后只能是无尽的遐思了。
但是,当我们看到这位仕女的面部时(《簪花仕女图》局部),你发现她的五官比例有什么问题了么?没错,她的额头面积好像过大,双眼几乎位于整个脸庞的中部,而实际上我们的眼睛大概位于脸部的3/5处。很明显,人的五官尤其是眉毛不会先天如此,那么这些眉形是如何实现的呢?
这涉及到晚唐的一种病态的风气:开额。开额就是把额前的头发剃掉一部分,拓宽额头,为复杂的妆容争取最大面积,此外还要把眉毛剃光。再结合之前的铅华“粉底”,换脸就完成了。结合这一真实存在的风气,我们可以得知仕女图并不完全是艺术夸张,或许也有生活真实。
这样的妆容极端又危险。唐文宗(826-840年)曾经就此事特别下诏,“禁高髻、险妆、去眉、开额”。(《新唐书车服志》)除了这些“险妆”,唐文宗还操心女性的衣袖宽度。中晚唐时期,很多妇女的衣袖阔达四尺,宽垂至地。因此他规定女性的襦袖不得超过一尺五寸。
一国之君竟如此事无巨细,甚至管到了女性如何化妆和袖子的宽度,这多少有些匪夷所思。其实,服饰的变革似乎预示着一个王朝的命运。
刘嘉玲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的眉妆
从唐文宗的诏令中可见,唐中晚期社会的颓唐病态之风,王朝的颓势也就在这“险妆”中描画着,而此时距907年唐朝覆灭已经时候不多了。女性的一举一动牵扯着王朝盛衰的神经,难怪君王要对女性服装紧抓不放了。
4花钿与额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辞》的最后,木兰终于“对镜贴花黄”换上了女装。花黄就是古代女子的面饰之一。
这里的“黄”即额黄。唐代女子会把额头染成**,唐诗里有也有称“鸭黄”、“鹅黄”的。除此之外,还有用金**的材料剪裁出花朵飞鸟星星月亮等自然万物粘满额头。女性的面容上就这样装载了整座江山。
“花钿”是一种薄片,也称为“花子”,贴于额头眉间。花钿形状多样,有圆形、棱形,月形,牛角形,颜色以红绿黄为主。至于材质,可以是金箔、贝壳,甚至是蜻蜓的翅膀和鱼鳞。
花钿的造型在古装剧里经常出现。阿斯塔那墓206号出土了这件彩绘木胎女舞俑,她也被亲切地称为“唐朝**”。她额头上的红色花样就是花钿。《捣练图》中的女性额头间也佩有花钿。
5俏面靥、点绛唇
“彩绘木胎女舞俑”的嘴角旁边还有两个黑点,这就是面靥。用丹或墨在脸颊上画点,很像一颗痣,或许也有人造酒窝的意思吧。面靥不一定点在脸颊,还可以点在眼角等多个地方。
最后就是点唇了。孟晖在《花间十六声》中系统考证了唐代的点唇用品——口脂。之所以称为点唇,是因为画唇讲究一气呵成。
唇妆也有各种style,石榴娇,大红春,半边娇,露珠儿、淡红心。铅华“粉底”遮盖了嘴唇原本的形状,唐人就可以用口脂画出自己喜欢的唇形了。
唐朝的“口脂”是固体的,和今天的唇膏很类似。在唐宋时期,口脂更是一种保健及美容用品,男性也可使用,类似今天的药膏或护手霜。
每年腊日,唐朝皇帝赏赐大臣的“年终福利”中就有面脂和口脂。杜甫在《腊日》一诗中就提到“口脂面药随恩泽”。这其中,很多是赐给在苦寒之地戍边的军人使用,作为冬天的护唇和护肤用品。
既然是朝廷的慰问品,就一定有专业的生产部门,这就是“尚药局”,这个机构里有“合口脂匠四人”专门生产口脂。此外,“药王”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中也有用特制的“口脂”治疗唇部疾病的记录。
当然,作为女性化妆用品的口脂还可以更浪漫。公元889年,韩偓中了进士参加“探花宴”,席间收到了一件神秘礼物。他为此写诗:“解寄缭绫小字封,探花筵上映春丛。黛眉印在微微绿,檀口消来薄薄红。”一条手帕上面印有唇印和眉印,韩偓立即得知了对方的身份,心意也不言自明。
至此,一张标准的唐朝美人妆就化好了,不知道你是否能接受这样的夸张与大胆?其实,比唐朝女性妆容更荣耀的是她们的表情。这件国家博物馆藏“三彩釉陶女俑”(局部)的表情自信、恬淡,洋溢着幸福。
大唐的荣耀在裙摆,在胭脂,更在眉间。
(作者:行远志)
作者投稿,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先说一下,下面都是手打,求原谅俺啰嗦……
古代化妆品其实有很多的,我觉得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与肌肤接触,就是楼主上面提到的那些。
一类就是熏香有点SPA的感觉,就是用花椒,兰花等薰成的,感觉古人的品味很奇怪啊,喜欢拿花椒来薰。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就有提到。
肌肤接触类的,除了楼主说的那些,还有原始点的猪油,会使皮肤表面上看上去更光滑。
点痣也是其中不可或少的一部分,多是用黑油,或者是其他有颜色的粉末勾勒痣的样子。
以前看电视上说,慈禧太后很喜欢用东珠磨成的粉进行美容,东珠就是大珍珠,现在没得卖了,珍珠粉倒是满街都是……网上看了一下,发现在宋朝就有人使用珍珠粉了。
至于花钿额黄那些外在饰品,我就不多说了,多是金银制品,说白了就是首饰。
古人最重要得还是在于一个涂粉。
有细栗米做的,也有白石头磨成的灰,总之古人涂在脸上进行装扮,无非是粉与动物的脂肪。
不过目前我见过的只有猪油……
至于楼上说的胭脂水粉,大家都知道哈!
二是外在化妆的熏香。
椒兰无疑是最著名的熏香类化妆品。
此外还有紫檀,沉香等香料,都是比较著名的。
古人也有用桑葚汁液进行美容的。那个黑黑的东西,倒是不错。
至于楼主说的那个纸……
就是楼主所说的唇脂,唇红的一种……
只是后来比较普遍罢了……古时候的还是涂油……
嗯,对了,还有铅……
甚至在晋朝时候五石散也被视作一种美容圣品。
内服的……不过是毒品。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人越来越多都很喜欢穿古装,穿古装成为了一种比较流行的穿衣风格,市面上也有越来越多的店铺在卖着古装,大部分的家长们也都会给自家的小朋友挑选适合的古装,但是唯一比较遗憾的就是一些简单的古代妆容不知道怎么画才好?那么,儿童古装化妆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去看看吧。
儿童古装化妆方法首先第一步是给小孩子的脸部进行补水保湿,让之后的妆容更加的服帖。紧接着用眉笔框好自然的一个眉型,家长们可以将取少量的眉粉,画眉的时候第一笔应该从眉毛顶端往后面画,画好眉尾之后,再逆向往前推。
第二步,只需要用眉粉,轻轻的点在需要打的地方,一般情况下会点在鼻侧,山根处,嘴唇下方凹陷处。第三步,只需要用高光点在鼻梁,额头,脸颊,下巴部位,高光应该适量,如果高光打多了的话很容易出现油光满面的情况。
第四步是化眼妆,眼影的话先用浅色打底,用深色涂在双眼皮子轴内,从睫毛就往下四周散开,接着深化好眼线,眼线最好不要画得太过于高翘,最后再涂上薄薄的一层唇釉,提升气色,这样一个古代的儿童妆就化好了。
总之一个比较好的儿童古代装是需要掌握一定的化妆技巧和方法的,家长们也可以在专业化妆师的指导下给宝宝进行化妆。
1、如果有刘海就保留刘海,我用的假头没有没有刘海,所以我先在前额顶部固定一小撮头发,前面可以留两小股须发起到修饰脸型。
2、然后将头顶那股头发一分为二,扎两个马尾。
3、这里如果孩子的头发少或者短的话就需要加假发片,假发片只需固定在皮筋的位置即可,然后把头发编成三个麻花辫,前面编一个小的,剩下的头发分成上下编好,先将上面一个辫子往上绕用发卡固定住,发尾的地方做缠绕固定起来,可以压住那一股小辫子。
4、将下面一条辫子往下绕用发卡固定在马尾的位置,同理发尾做缠绕藏起来固定住即可。
5、另一侧用同样的方法盘起来。
6、最后佩戴头饰,头饰可选择带流苏的发绳,头花之类的,原谅我没有类似的发饰,只到了这里大家可能也发现双马尾其实可以变换出其他更多花样,可以多加去尝试一下哦。好随便捡了两个戴戴。
化复古妆一般分为八大步骤,重点在双眸,眼睛深邃有神是复古妆的标志之一,给人的整体感觉是端庄高雅。
STEP 1:抹护肤品
首先彻底清洁脸部,抹上适量的护肤品,秋天最好选有补水和锁水功能的护肤品,日霜和晚霜要区别使用。
STEP 2: 画眉
复古妆的眉形偏粗,有点中性的感觉。要依照脸形来画眉毛的走向,颜色不能太浅,深的咖啡或者黑色会比较适合。[1]
STEP 3:上粉底
上粉底时要注意把脸形的立体感修饰出来,“可选择不同颜色的粉底液,如较圆的脸形可在颧骨位置用亮色调,在腮部用深色调,耳前部位用较深的渐进色。” 赵明明说。
STEP 4:画眼影
赵明明介绍说,复古妆的眼影偏爱绯色、紫色为主,颜色上稍微会偏向浓,蓝、绿两色较少用。以层次法逐层铺开,面积可超过2/3眼睑部位,突出双眼轮廓。
STEP 5:画眼线
赵明明特别提醒不要把眼线画得过长,过长看起来有些妖艳。
STEP 6:睫毛
复古妆惯用黑色睫毛膏,睫毛不够长的可选浓密型睫毛膏,用大一点的刷头刷上去会更浓密。一层不够可多刷几层,或先刷一遍透明睫毛膏拉长睫毛后再涂上黑色睫毛膏。
STEP 7:腮红
配合眼影的颜色,腮红的胭脂也偏爱啡红色,使用时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脸形打上腮红,注意应以突出脸部轮廓为主。
STEP 8:唇膏
复古妆不适合过于红颜色的唇色,自然就好。玫瑰红、大红的唇色反而显得夸张。MM们可根据唇色,用几种颜色调配出来的唇彩颜色更加自然。
化妆技术现在基本上大家都需要,而且就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妆技术也是特别高超,从古代到现在的化妆技术也是一直在改变,这其实也是因为大家的审美也是一直在改变,所以化妆技术也是一直在不断摸索,当然,在现今的审美和妆容时尚发展里,大家的妆容也是可以看到以前的影子,毕竟时尚就是让人摸不到头脑。
古代化妆能咋化?其实限制有很多,科学技术有限,化妆种类也没有那么多,基本都是很简单的,我们都知道的底妆,粉和胭脂,女生们都喜欢用这些基本的底妆,看看现在的化妆品里,基本就能看见这些底妆的影子,胭脂就相当于咱们现在女生们化妆用的面部修复,高光啦,脸部修容用的一些化妆神奇,让自己的脸部看起来更加有生机,给人一种年轻的状态,因为化妆也就是让自己看起来更加完美,看起来形象更好,这是对自己的爱护也是对别人的尊重,胭脂的作用也是让女生脸部看起来更有感觉,他们都是相同的作用,只是现代的技术更高超,研发出了很多新的化妆品,但是细致看的话,这两个作用都是一样的,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传承吧,套路一样。
还有现在女生化妆都是需要里外抹好几层的,浙西而不周不可以省略掉,粉底也是千变万化,用各种分身在大家的视野里出现,古代肯可能只有那一种,品牌可能有好多,但是颜色,功效其他可能都没有太多,而现在,女生化妆不能省略掉这一步,粉底还是要上,只是以后随着化妆品的研发,会更佳简单的一种粉底可能就有很多功效,比如现在的素颜霜。
1、拍底色底色由红、白色的化妆油彩调配成嫩肉色。
拍底色的顺序是先脑门、鼻子、下巴后拍两颊、两腮和脖子。要注 重是拍底色,不是抹,要拍均匀。还要留意眉眼、鼻窝、嘴角、眼角等细小部位要面面俱到。
2、涂腮红以大红色化妆油彩为主,略加玫瑰红色。
方法是从眼窝、鼻梁两侧开始,压住眉毛,再由上而下、由中间向两侧,由深渐浅地均匀地拍打,直到与底色融为一色 。以涂腮红时在技巧上要注意根据脸型的特点加以变化,起到弥补缺陷、美化脸型的作用。
3、定妆即敷粉,在拍打的油彩上敷上一层薄薄的脂粉,可使油彩的造型固定在脸上。
敷粉应先从脑门、鼻梁和底色部分 开始,然后敷腮红部分,敷好后再用刷子轻轻掸去浮粉。
4、涂胭脂用大红、荷花、赫红等颜色的胭脂涂在腮红的部位。
方法是从眼窝和鼻梁两侧,眉毛以下开始,自上而下、由 浅至深。重点要突出的是上眼皮,下眼皮和两颊要逐渐过渡到与底色一样的深浅。
5、画眼圈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画眼圈要画出生动的神韵来,才能起到烘托演员的表演的作用。
画眼圈用的是眉笔或锅烟,从 下眼皮画起,加宽上下眼圈的轮廓线。旦角演员基本是以凤眼的形式,外眼角略往上挑,给人妩媚之感。眼睛小,眼圈 线可画得大一些;眼睛大,眼圈线可画得小一些。
6、画眉毛
用黑眉笔在原有的眉毛的基础上加以夸张,如青衣、花旦要画柳叶眉。画眉毛的长短粗细曲直也要结合演员的脸型、五 官的特点,从整体上进行协调和弥补,用锅烟打好的眉毛要有毛茸茸的立体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