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或是获奖作品我已经看过不少,从最近让人毛骨悚然的《房间》,《荒野猎人》,到前段时间我写过影评的《国王的演讲》,还有因为喜欢娜塔丽波特曼而重温了数遍的《黑天鹅》,有《阿凡达》这样3D作画史上的丰碑,也有发人深省的《本杰明巴顿奇事》。
刚看完《为奴十二载》的时候,和以往看完每部好**一样,我第一反应就是这是部好**,但写到现在,和之前提到过的那么多部**相比,它显得平凡无奇,无功无过。
《为奴十二载》是由一本书改拍而来,而这本书的作者真是讲述了他的个人经历,被拐骗成为奴隶,被当作货物买卖于各个奴隶主之间,经受着无由头的暴行虐待,十二年的时光,无数的岁月波折,写成一本书尚且觉得单薄,更何况是短短两小时的**。
客观地考虑,作为一部纪实向但又不乏剧情色彩的**,它显得太草率急躁,它的节奏不好。很多时候,摄像机跟随者主人公所罗门进入一个又一个新的剧情,遇到一个又一个新的人物,但除了所罗门本身,我看到的形象塑造都是那么片面单薄。
所罗门,一个尝试过了自由的滋味而不甘于被压榨当一辈子黑奴的黑人。他和其他黑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的人格是完整的,他有过和白人一样平等的生活,他穿着裁剪良好的西装,和街上所有遇到的白人朋友触帽行礼,挺直脊背走进商店并且受到热情的接待,在所有黑人中他看起来是那么不同,以至于第一次见到黑人还可以这样活着的黑奴惊讶地向他搭话。
而这样的所罗门成为了黑奴之后也没有让观众们失望,他从一开始骨子里就有着学会与命运反抗而不是随波逐流的精神,有着追逐自由的坚定,他利用自己过去的一切经历让自己更接近原本的生活。
他只是无数个这样的黑人中的一个,他成功了,但不知阴影处还有多少相似遭遇的黑人失败,他们被压榨到用尽生命的最后一滴血,根本没有机会重获自由。能写出故事的,只有活着并且成功了的人。这样的所罗门带着反抗制度的壮烈色彩。
帕特西,一个和其他黑奴不一样,但又一样的女黑奴。镜头每次给她的特写,都能让我们看到她的眼睛中有光在闪烁,她不甘且痛恨于现在被奴隶主虐待的生活,和其他黑奴相比,她尝试过反抗,但她最大的反抗也只是让所罗门杀了她。
对所罗门来说,他的解脱是自由,而对生来就未体会过自由,不了解不被人奴役是怎样感受的帕特西来说,死亡就是解脱。社会对黑人的不公注定了她狭隘的格局和观念。
相比前面的两个角色,其他的角色都显得无力苍白。比如福特先生,一个心怀仁慈但却无力出手帮助的奴隶主,凸显他特质的,只有“拿枪保护所罗门”,“想要连同女儿一起买下一个黑奴母亲但却因为价格高昂而作罢”,以及“采取了所罗门的建议”这三件事,他的形象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
如果能将他在拒绝所罗门求助时的纠结更好地表现出来的话,或许这个角色会更有魅力。而**中所展现的,倒像是个只说不做的伪君子。为了了解真实的剧情,我去查阅了小说的这一段,小说中福特的刻画和**中有很大幅度的不同,对于一部全程看起来都像是在竭力还原现实的**来说,这种改编实在算不上高明。
除了上面的三个人,其他的角色都可以分为两类,黑奴和压榨黑奴的人。
麻木忍受生活的黑奴都是一样的,黑色的皮肤衬着黑色的眼睛,哪怕是在看着你的时候都无神呆滞;残暴兽性的奴隶主和自认为高人一等的白人,都贪图利益,不将黑奴当人而是当作财产看待,理所当然甚至没有产生过一点疑问的态度让人心凉;没有半点精彩在他们身上呈现。
这部**有一个注定会获奖的宏大的背景和历史作铺垫,但在这样的基础上,导演所展现出来的东西并没有那么酣畅淋漓,但几个片段的镜头,还是挺让人惊艳。
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个**中互相交叉背景音乐的手法。这个手法在场景与场景之间转换时出现了很多次。福特庄园里想要吊死所罗门的白人监工让黑奴们打着拍子唱“黑奴逃跑”的歌谣,镜头转换时却又成为了福特先生朗诵圣经的背景音乐,一面传播仁慈,一面毫无人性。这种强烈反差营造出的讽刺洋溢在整部**的角角落落。
在有就是在销售黑奴的房间里,被迫分开的黑奴母亲和孩子的尖叫哭喊下,主人公所罗门却为了响奴隶主展示才艺,拉起了小提琴,优雅的琴音以暴力相伴。
**中感触我的有两个片段。第一个是在所罗门要被吊死的时候,监工出来阻止了,但却没有放下绳子,只是让所罗门保持在用力踮起脚尖才能呼吸到一点空气的位置,从上午一直到晚上。这是一个很漫长的镜头,但带给观众的感受却是比镜头时间还要漫长十倍。
被恐吓走的黑奴们又回来,在不远处继续干着自己原来的活计,而所罗门吊在树上,一直坚持踮着脚,黑奴们回去,又出来,阳光从浓烈变成暗淡。一片静谧中,只有所罗门的求生欲明媚到刺痛我的眼睛,像是用生命在嘶吼呐喊。
第二个片段是帕特西因为去另外一个庄园要肥皂而被暴戾的庄园主惩罚的时候。我看到鞭子抽在帕特西光洁的背上,每一道鞭子下去,扬起的一片血色清晰可见,哭声和痛呼声参杂着,又凌厉又有一种怪异的美。
在所罗门终于解开绑住她手的绳子时,她手中的肥皂掉落到地上。哪怕刚才是那么痛,她的身体因为每一道鞭子而颤抖,她依旧死死捏住肥皂,像是肥皂带来的清洁某种意义上是她的尊严和骄傲。
在前面我说过,这是一部注定打动观众的**,无论是镜头中毫不掩饰地展现出来的暴力和血腥,还是那些白人理所当然的对待黑奴的态度都是那么触目惊心,有的白人对待黑人如同家畜,有的白人嘴上表达着最沉重的怜悯,却只会让和子女分开的黑奴接受现实。
这是段肮脏到极点的历史,所有美国人和大部分的中国人都在历史课本上学到过,但转换成真实的镜头时,我们才知道我们的想象有多么幼稚可笑。
我也说过,所罗门的获救带着点英雄色彩,但却又有灰色的阴影。他和以往那些美国**中的英雄角色不同,所罗门撒谎,所罗门伪装自己的情感。在他买通白人为他寄信暴露的时候,他撒谎,打消了奴隶主的疑心,在别的黑奴因为失去家人而整日痛哭无法自拔的时候,他将悲伤掩藏起来,竭尽所能对奴隶主献媚。
因为他伪装,所以他活了下来并且获得了自由,反观那些真实的黑奴们,黑奴母亲被送到了另一个庄园,小说中的结局是无人问津地病死,帕特西说了实话,所以被鞭挞到奄奄一息。
这是一本书改编的**,但故事却不是书上的故事,没有小说中才会出现的套路和真善美价值观,因为这是现实,所以反而格外残忍,残忍到大家都不敢相信这是现实。
有一个说法是这部**的奥斯卡奖并不是给予这部**本身的,而是在向那段至今难以抹平的历史和经受了蹉跎的作者本人致敬。我同意,但是**总是能比书有更多的受众群体,因此也不能否认。
Twelve years a slave
网上对这个题目的翻译有两个,“为奴十二年”和“为奴十二载”,如果只是用“年”的话,这十二年看起来好像没有那么心酸。所罗门说他不想只是生存,他想要生活,所以在他眼中,十二载岁月格外漫长,但为了自由,却也显得短暂。
看完这部片子真的很震撼,一个自由人从自由走向奴隶是一个什么样的经历,重新成为自由人又要付出多么大的努力,这部片子会告诉你答案。
所罗门·诺瑟普是一个住在纽约的黑人,他是个自由人,有自己的黑人妻子,还有一儿一女,靠拉手提琴为生,他的老婆也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一家人非常幸福。
不过,所罗门觉得自己赚钱还不够多,在一次聚会上,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两个号称马戏团的人事,专门负责找人的。于是,所罗门和俩人一起来到了华盛顿,第一晚确实所罗门也表演了,收入颇丰,也降低了戒备心,被俩人给灌醉了。第二天早上一起来,所罗门竟然发现自己被锁链困住,动弹不得。有一个白人,专门负责他的,给了他新的名字,叫莱普特。
从华盛顿走陆路出发,再经由水路到达南部奥尔良,中途,所罗门一度想要逃走,却奈何没机会,只得来到了奥尔良。在奥尔良,他被拉到奴隶交易市场,在此过程中,他还是认识了一个黑人女性。这个女的他是奴隶主的小妾,为自己奴隶主生了一儿一女,平时生活还不错,吃穿不愁。不过,奴隶主老婆死后,女儿当家,就偷偷把她和儿女给卖了。在自由市场,莱普特和这个女的一起被奴隶主福特买来,儿子、女儿也不知所踪。
莱普特在福特这里工作,平时主要是做一些木匠活,有一次,货物需要运输,莱斯特帮着福特拓宽了河道,然后便于通行,受到奴隶老板的表扬,还送给他一把小提琴,不过,这一切,惹恼了负责监管他的白人工匠。一次莱普特在做工匠活时,这个白人找茬,故意要整莱普特,结果两人打起来了,莱普特以自由人自居,自然不受欺负。白人还打不过莱普特,被一顿胖揍,这哥们自然是怀恨在心,第二天就找来两个人来整莱普特。白人把莱普特吊在树上,要吊死他,不过,还在福特的白人监工帮忙,救下一命。奴隶主福特没办法,因为那个监工肯定想要弄死莱普特,于是把莱普特卖给了另一个奴隶主。
新的奴隶主叫爱普斯,号称黑奴终结者。他的种植园种满了棉花,黑奴们要日复一日劳作,活干的多没有奖励,但是干的少一定会被惩罚。普莱特第一天过去摘棉花,结果就因为摘得少被拖出去一顿暴打。爱普斯惩罚黑奴那都是实打实,必须要皮开肉绽这样。有个黑人姑娘叫派茜,特别能干,每天都能摘下500磅以上的棉花,比男人都能干。爱普斯强迫这个黑人姑娘做爱,还瞒着他老婆,结果他老婆知道后一直针对这个可怜的姑娘,没少挨毒打。
有一段时间,爱普斯的棉花绝收,他把这些黑奴借给了法官老爷,然后莱普特他们在法官老爷庄园收割甘蔗。回来后,莱普特一度以为自己遇上一个好白人,这个白人想来做监工,终日喝酒无度,欠了一屁股债。莱斯特把自己攒的钱全部给了这个白人,请他帮自己寄一封信,结果被这个白人给告发。爱普斯找到莱斯特后逼问他,莱斯特死不承认,爱普斯也就信了。
12年就这样过去了,这种黑奴煎熬一般的生活莱普特只能忍着,不过他始终都没有放弃回到家的希望。直到有一天,爱普斯雇佣了一个加拿大白人巴斯来做木匠活,巴斯是进步人士,同情黑奴。莱普特认识了巴斯并得到了他的帮助,最终被自己朋友给带回了纽约。
影片虽然从始至终都营造出沉重的氛围,但就男主角所罗门个人来说,无疑算是大团圆结局。影片结尾,所罗门历经12年艰苦的奴隶生涯,最终获救,重新回到家人身边,然后致力于解救黑奴运动,以自身经历写成小说,影响了千千万万的黑人。
1)我们先来看看本影片的主要内容介绍:所罗门诺瑟普本来是一个自由的黑人,以演奏小提琴为生,有一个妻子和两个孩子,生活其乐融融。不料他却被两个白人以马戏团表演伴奏所骗,去了华盛顿,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了黑奴。起初他被卖给了福特先生,改名为普拉特,在庄园里当奴隶。因福特先生要还债,迫不得已把普拉特转卖给别人。不久又被卖给了素有“ 黑奴终结者”之称的艾普斯先生,他在种植园里日复一日地采摘棉花,也目睹了许多黑奴的悲剧。12年过去了,他始终没有放弃重回自由人的希望,直到遇到了一个思想进步的人士一木匠巴斯先生。所罗门(普拉特)是否能结束他身为奴隶的命运
2)压抑是因为这个是真实故事,所罗门重获自由之后起诉当初诱拐他的两个人,因为他们是白人等原因所以没有胜诉,但是所罗门在恢复自由身之后一直在演讲、宣传废除奴役制,帮助逃出来的黑奴。一个人生命中最美好的十二年都在奴役中度过,离家的时候小孩才十几岁,十二年后回到家中儿子已经长大女儿已经结婚生子了。十二年来所罗门从没放弃过回家的希望,所以多次尝试求助求救,但是因为在那个时代黑人是富人的私有财产所以没有人会为了黑人去冒险得罪富人,最后是加拿大人救了他。
放开这个问题,让我来!
《初恋这件小事》
“我收集关于你的所有,不知道还要多久”
懵懂的青春年代,最爱的**,看到痛哭。
《为奴十二年》
I don’t want to survive I want to live
我想要的不仅仅是生存,而是生活。
所罗门被骗为奴,他经历过绝望,还好他一直在坚守生命和自由。
每个人都应该为生存,更为生活,
《断背山》
I wish I knew how to quit you
我只希望我知道如何戒掉你。
经典的同性恋,看完之后会发现,爱就是爱,无关乎性别。两个人即使吵架,说出的话也是爱意满满的。
《阿甘正传》
Mama says, Stupid is as stupid does
妈妈说做傻事的才是傻瓜。
其实阿甘的妈妈说了很多,比如最著名的
“Life is a box of chocolates, Forrest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
为什么这一句入选了?
也许“聪明人”应该反思一下,到底谁是傻瓜。
《死亡诗社》
Carpe diem, Seize the day, boys
及时行乐。把握今天,孩子们。
永远记得老师的这句话。
再见,我的船长。
《教父》系列
Just when I thought I was out, they pull me back in
当我以为自己已经退出江湖的时候,他们又将我拉回来。
Keep your friends close, but your enemies closer
亲近你的朋友,但更要亲近你的敌人。
这是男人必看的**。
《熔炉》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
《海角七号》
在这什么都善变的人世间里,我想看一下永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