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五代之一。李存勖(即后唐庄宗李存勖)所建。都洛阳。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南、山东、山西三省,河北、
后唐疆域图
陕西的大部及甘肃、安徽、宁夏、湖北、江苏的一部分,并短期占有四川。历四帝(三姓),前后约十四年。
李存勖本沙陀人,李克用长子。沙陀部出自西突厥,唐末居代北神武川(今山西应县、朔县间,桑干河上游)。唐中和元年(881),僖宗召克用镇压黄巢起义军,三年,拜河东节度使,治太原。干宁二年(895),进爵晋王。唐末,克用与宣武节度使(今河南开封)朱温争霸,长期进行激烈战争。后梁开平二年(908)李克用死,存勖继晋王位。干化元年(911)晋在柏乡(今属河北)决战中,大败后梁兵,接着攻占幽(今北京)、魏(今河北大名北)等州,取得河北。龙德三年(923)四月,李存勖称帝于魏州,是为庄宗,改元同光,国号唐,史称后唐。同年十月,灭后梁,十二月,迁都洛阳。割据凤翔的岐王李茂贞与吴越、楚、闽、南平都称臣于后唐。同光三年(925)庄宗令郭崇韬等攻灭前蜀(不久,孟知祥又占蜀地,史称后蜀),进一步统一北方,并扩展到长江上游。南方诸国中,仅南汉、吴与后唐抗衡。
存勖骄*乱政,任用孔谦重敛急征,百姓怨愤;重用伶官、宦官,诛杀功臣;抢掠魏州军营妇女入宫,激起魏州兵变。四年三月,克用养子蕃汉总管李嗣源(沙陀人,原名邈佶烈)藉兵变力量,夺取汴州(今河南开封)。四月,存勖在洛阳被乱兵杀死,李嗣源入洛阳称帝,改名李亶,是为明宗,改元天成。
嗣源即位后,改革弊政,杀宦官,诛孔谦,废苛法,均田税,政局小安。但他也猜忌大臣,又年老多病。长兴四年(933)十一月,明宗病,子从荣疑明宗已死,领兵入宫,事败被杀。
明宗(867~933)死,子从厚(914~934)继位,是为闵帝。
应顺元年 (934)四月,河东节度使李从珂(本姓王,嗣源养子)起兵杀从厚,自立为帝,是为末帝。清泰三年闰十一月二十六日(937年1月11日)嗣源女婿石敬瑭(即后晋高祖石敬瑭)勾结契丹攻入洛阳,从珂(885~937)自杀。后唐亡。
二、
五代十国简介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在北方广大地区,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较强大的王朝。与此同时,南方各地又陆续并存过九个较小的割据政权,即: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及闽等九国;北方河东地区则有北汉势力。史称:"五代十国"。此外,这一时期在边疆地区还有一些并存的政权,主要有:东北有辽(契丹),西北有高昌,西南有吐蕃、大理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共五十三年。实际上十国当中有六个在960年之后灭亡,北汉在最后,被灭时已是979年。
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大小统治者激烈角逐,兵燹不断,社会经济、文化受到颇大影响。但这时期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在后周世宗柴荣时,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发动了北伐战争,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其他方面,如火药、印刷术的发展,词的出现,也是有所成就的。(五代十国年代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吴、南唐、吴越、楚、北汉、南汉、前蜀、后蜀、南平、闽)
五代
唐朝末期,藩镇割据势力进一步发展。唐朝灭亡后,在中原一带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五代存在了凡53年,共更换了八姓十四君。
唐末农民起义军叛徒、唐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原名朱温),消灭了许多割据势力,初步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于907年废唐哀帝自立,国号梁,定都开封,史称"后梁"。后梁建立后,梁太祖朱全忠与河东军阀、沙陀贵族李克用继续争夺霸权,交战不已,各地藩镇的骄横局面也没有多大改变。912年,朱全忠被其子杀死后,政局更为混乱,结果为后唐所灭。后梁统治共17年。
923年,沙陀族人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庄宗)灭梁,改国号为唐,建都洛阳,史称「后唐」,926年发生魏州(河北大名东南)兵变,庄宗毙于流矢,李克用养子李嗣源入洛阳称帝(明宗)。唐明宗改革了庄宗时的一些弊政,在位七年,战事减少,农业屡有丰收,人民获得了短期的喘息。明宗死后,由于最高统治集团内部互相攻杀,不久被后晋所灭。后唐统治14年。
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借契丹兵推翻了后唐,建立了政权,国号晋,迁都开封,史称"后晋"。在五代中,以后晋之国力最弱,为报答契丹借兵灭唐,石敬瑭竟事契丹国主以父礼,自称「儿皇帝」,并割燕云十六州以酬。传至出帝时,因不愿再对契丹称臣,结果被契丹出兵所灭。947年初,辽兵攻入开封,后晋亡。后晋凡十二年。
当辽兵攻入开封后,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沙陀人)在晋阳(太原)称帝(高祖),仍用后晋天福年号,争取后晋旧臣归附。当辽兵北退后,他很快进入洛阳和开封,并在开封建都,国号汉,史称"后汉"。后汉高祖做了11个月皇帝就死了,其侄刘承佑(隐帝)继位后,忌杀大臣,天雄节度使郭威被迫起兵反汉,隐帝被杀。后汉仅统治四年就灭亡了。
郭威于951年建国,仍都于开封,史称「后周」。他在位三年而死,养子柴荣继位,是为世宗,其国势在五代中最强。世宗注重发展生产,又整顿军队、南征北伐,希图统一全国,惜未能完成而病逝于军中。其子恭帝即位,年方七岁,由太后临朝。这种孤儿寡妇的局面自不能维持多久,后朝廷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灭亡后周而建立宋朝,五代至此终结。
十国
五代时,在南方和河东地区,还先后存在过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
吴的开创者杨行密,在镇压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中被唐朝提升为淮南节度使。902年,唐昭宗封他为吴王,建都扬州。到杨溥在位时,丞相徐温等立杨溥为天子,国号吴。
但此时,杨氏大权早已旁落。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废杨溥自立,国号唐,建都金陵,改姓名为李昪,史称"南唐"。到后主李煜时,为北宋所灭。
唐壁州(四川导江)刺史王建,从894年开始,先后兼并西川、东川和汉中之地。后梁建立,他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子王衍继位,以奢侈荒*、刻剥百姓著称。925年,后唐庄宗派兵灭前蜀,用孟知祥(李克用侄女婿)为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
926年,孟知祥入成都,整顿吏治,减少苛税,攻占东川。934年,他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当年孟知祥死,子孟昶继位,又攻取凤州,疆域与前蜀相同。但孟昶和王衍一样,刻剥惨毒,奢侈成性。965年为北宋所灭。
吴越的创建者钱镠,在893年被唐昭宗任命为镇海节度使。不久,因讨越州军阀董昌有功,升任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907年,后梁封他为吴越王,都于杭州,拥有两浙之地。这一地区战争很少,生产发达,经济繁荣。钱氏政权五传至钱俶,于978年降北宋。
唐末,马殷割据湖南。907年,后梁封他为楚王,都于潭州(长沙)。927年,后唐又封其为楚国王。马殷死,诸子争立,政局混乱,951年被南唐攻灭。但南唐灭楚不久,楚将刘言又起兵击败了南唐军,继续据有湖南。以后刘言被其部下杀死,周行逢及其子周保权又先后统治湖南。963年为北宋所灭。
893年,王审知随其兄王潮据福州,897年,继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909年,后梁封他为闽王,据有泉、汀等地。王审知死后,继位的都是暴君,内乱不休,945年被南唐攻灭。
905年,刘隐为唐静海军节度使。907年,后梁封他为大彭郡王。隐弟刘龑继位后,扩大了势力范围,于917年称帝,国号越,建都广州,次年改国号为汉,史"南汉"。南汉君主都极其奢侈,统治十分残暴,境内阶级矛盾非常尖锐,971年为北宋所灭。
907年,后梁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924年,后唐庄宗封他为南平王,都于江陵,仅有荆州一地,至唐明宗时才得归、峡二州,是十国中最弱小的一国。963年亡于北宋。
北汉为后汉高祖弟刘崇所建。951年,郭威代汉。刘崇据河东之地,在太原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北汉"。北汉"土瘠民贫,内供军国,外奉契丹,赋繁役重,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十分尖锐。979年亡于北宋
韵脚诗隶属于驾驭在现代诗歌之上的新诗体,在集现代诗歌的成就与一身的基础上又新添了一项步骤,那就是每一行诗的结尾均须押韵,使中国现代诗歌在追求自由和豪放的同时,又继承古体诗歌韵律流传千年的宝贵血脉,终究以一种新的生命特征重新换发光彩,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而有力的根基,它将为中国现代诗歌步入辉煌历史篇章打开新的一页。 韵脚诗始发于20世纪30年代初,起初作为新诗的一种创作文体并未受到重视,至2000年初,在诗歌用韵的热潮中,在素颜韵脚诗的发展和影响下,韵脚诗重新受到新生代诗人们的重视和喜爱,并由此聚集了一批专门从事韵脚诗创作的作者,使韵脚诗从最初的创作文体演化成了创作诗派。
韵脚诗的形成则是受唐代以后的格律诗影响,它的发展和兴起,素颜韵脚诗所起到的作用功不可没,提起素颜韵脚诗,那就不得不提一下方文山了。
方文山自栩为民族主义者,以拥有四分之一客家血统为荣,他的文字也常回到五胡乱华的年代,回忆民族历史上的苦难与辉煌。除了创作歌词之外,方文山还从中国传统诗词中汲取养料,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诗歌风格,并命名为“素颜韵脚诗”。
根据他自己的定义,所谓“素颜”,就是一张素面朝天的纯粹中文的脸,不使用标点符号、外国文字、阿拉伯数字、图像等化妆品。“韵脚”是指每一行均须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如同歌谣。
素颜韵脚诗的最大成就在于它将古体诗歌的韵律融入自身,继承和发扬了那种诗如歌的押韵之美,从而为现代华语诗歌的流传和推广能够再次巧妙地深入人心,也算是颇有功绩。然美中不足之处在于,素颜韵脚诗虽在韵脚方面卓有成效,却仍难在万千受众之间普及和推崇,原因在于以方文山为代表的一些素颜韵脚诗字句时常过短,字句间切换过于频繁或略显零散,整首诗所要传达的内容读起来有种如空似换的感觉,仿佛飘忽游走于高天云外,很难以寻找到那种超现实的真实感,只有抽空、迷醉、穿越、缥缈的感觉,这也彰显出他的素颜诗体仅仅发于高端而流行于高端人群,如同时下他那受到热捧的歌词一般,却也因此严重阻碍了它流向普通平民阶段的步伐,无形之中遗留了一些现代诗歌常见的弊病和顽疾。但总的来说,素颜韵脚诗为中国韵脚诗的形成奠定了坚实而有力的基础,承载着现代诗歌与中国韵脚诗的过渡转承的介质,它的力量与价值定将成为中国韵脚诗历史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素颜韵脚诗后世或将成为韵脚诗的一种形式。 韵脚诗主要有二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为全韵韵脚诗:通篇押韵,即为句句押韵,一韵到底的韵法。
第二种为素颜韵脚诗:整篇诗部分押韵,即为间隔押韵或跳跃式押韵,并且允许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押韵。 现代诗歌从胡适倡导的“白话文运动”至今仍不足百年,在一场轰轰烈烈的“废韵之风”的运动中,这本应辉煌起来的诗歌却因为全民皆诗人的大众化普及已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诗歌本无罪,白话诗人的罪过是“破坏旧韵”,却未能“重造新韵”。几乎在新诗降临的一夜之间,诗坛发动了政变,传统诗歌被颠覆,一切都面目全非了,诗已不诗,成为人们一种普遍的感觉。惹不起,躲得起,诗国的臣民纷纷逃亡。当然,在这个什么劳什子都可以成诗的时代,“非诗”就大行其道,使一些人如鱼得水,黄河母亲可以肆意亵渎,赤裸裸的性事也成诗料。自由得无边无际,有的连分行这个与散文的外在区别也抹杀了,真是散文“化”到了家。而“梨花体与“羊羔体”的适时出现,算是为现代诗歌的近百年漫漫路程划上了终结的句号,实属遗憾。然而一种物体的消亡也预示着一种新命体的诞生,中国韵脚诗正以一种崭新的诗歌命体排除万难,以力拔山河的气魄独担中国诗歌革命的旗帜,滚滚而来。
中国韵脚诗是建立在现代诗歌体系的基础上,在尊重现代诗歌提倡的“一、形式是自由的,二、内涵是开放的,三、意象经营重于修辞”的前提下,倡导诗人要表达经过加工的具有鲜明节奏的非自然语言,更加强调追求真情实感和韵脚的规范形式,为诗歌的创作和发挥制定一项行之有效的标准界面和艺术规范,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其倒向现代诗歌自由散漫和无章法可循的口语化写作,让诗歌创作有章可依,有律可循,从而使现代诗歌的创作更加规范地发展和成长,并以更加良性更加持久的姿态坚韧不拔地在文学道路上永久生存下去。
1描写汉服的诗句
《秦宫诗》
唐李贺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
楼头曲宴仙人语,帐底吹笙香雾浓。
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
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
秃衿小袖调鹦鹉,紫绣麻霞踏哮虎。
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
开门烂用水衡钱,巻起黄河向身泻。
皇天厄运犹曽裂,秦宫一生花底活。
鸾箆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
《和贾至散人早朝大明宫作》
唐王维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陌上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鞒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2有关描写汉服的诗句名称由来
从三皇五帝到明朝这一段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的服装,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 客观上的汉族人某些历史阶段的民族服装例如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
基本特点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男装的式
“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传下来的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大带那种(秦汉服饰为代表),延续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日本和服最常见的式样便是如此。
自隋唐开始盛行的圆领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延续了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宋太祖,明太祖所穿均是这个类型服饰。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场合穿的服饰就是这种汉服的变种。
女装式样相对稍多些,但基本式样大体也只有两种:
大襟右衽交领这种(同样以秦汉服饰为代表)。
隋唐兴起的大襟低胸这种,同秦汉深衣不同的是服饰分为上衣下裳,不再像深衣那样衣裳连在一起。这两种女服式样对宋明时期以及日本朝鲜的民族服饰(女服)影响非常大。隋唐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窄袖紧身翻领的胡服,但那些胡服基本是作为流行服饰来穿的(或者说是出于猎奇心理),并不是汉族传统民族服饰。宋明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一些别的式样,但影响并不广。
大家看到了秦汉唐宋明服饰某些地方有些不同,但主体部分相同。西汉的深衣和明朝的汉服基本式样是相同的,只是在细枝末节上不同。共性是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其实象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那种汉服在唐朝时期汉人依然在穿,不过在以长安为中心的北方以圆领为主,而在吴越地区则两者兼顾,宋明类似。日本和服就是在飞鸟奈良时期(中国唐朝时期)引进汉人服饰发展成为今天的日本和服。
汉族服饰的风格是怎样的呢?如果我们把汉族同欧洲民族相比的话,我们会发觉二者在许多方面都呈现明显的不同。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各一样,神采殊异,可塑性很强。我们现在虽然不能见到这种服装的千姿百态的原型,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令人浮想联翩。朴素平易的装束反而给他们增添了一种天然的风韵。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古汉服的鞋也是很讲究的,在传统绘画和戏曲中体现出,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元代修《辽史》时,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
了民族融合。此后仅经过数十年时间,中原的鲜卑等各少数民族就基本上和汉族人民融为一体了。
3提到“汉服”的古诗词句子有哪些1,《赠兖州孟都督》
年代: 唐 作者: 韩翃
少年亲事冠军侯,中岁仍迁北兖州。露冕宁夸汉车服,
下帷常讨鲁春秋。后斋草色连高阁,事简人稀独行乐。
闲心近掩陶使君,诗兴遥齐谢康乐。远山重叠水逶迤,
落日东城闲望时。不见双亲办丰膳,能留五马尽佳期。
北场争转黄金勒,爱客华亭赏秋色。卷帘满地铺氍毹,
吹角鸣弦开玉壶。愿学平原十日饮,此时不忍歌骊驹。
2,《赠魏国宪穆公主挽歌词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权德舆
汉制荣车服,周诗美肃雍。礼尊同姓主,恩锡大名封。
外馆留图史,阴堂闭德容。睿词悲薤露,千古仰芳踪。
秦楼晓月残,卤簿列材官。红绶兰桂歇,粉田风露寒。
凝笳悲驷马,清镜掩孤鸾。愍册徽音在,都人雪涕看。
3,《阴山女歌》
年代: 宋 作者: 晁说之
阴山女汉服,初裁泪如雨。
自看颜色宜汉装,琵琶岂复传胡谱。
赤车使者传琵琶,翩然雌凤随凰去。
岂不怜此女儿心,父母生身远有祖。
平生父母九原恨,得幸一朝收拾取。
使者高义重咨嗟,衣裳盟会其敢许。
汉装汉曲阴山坟,七十年来愁暮云。
即今山川还汉家,泉下女儿闻不闻。
谁将一樽内库酒,招此芳魂亦何有。
崔卢旧族自豪英,顾此女儿惭色否。
巍巍之功惟陛下,万岁百男固宗社。
赫赫雷电暂出车,陶陶韶濩咏归马。
墨庄侍读如尚在,应有好辞献寿斝。
4,《耄志十首》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尧言播告几丝纶,服汉衣冠易介鳞。
羞战黑山为虏将,俾王青社备藩臣。
招怀河北来降者,响附山东听诏人。
可惜蹉跎隳晚节,圣恩尚许庙为神。
5,《再次韵赵佥判投赠》
年代: 宋 作者: 项安世
天街何日雨云乾,梦想王孙白玉颜。
一日能从晦严子,十年不负会稽山。
吟诗可但师唐白,服礼终期类汉间。
万事总当发廕户,己私除尽即心闲。
6,《次韵公绍贺崇静之赐金紫》
年代: 唐 作者: 朱长文
久脱朝衣袭野裳,亲逢盛旦日重光。
耕田凿井尧民事,垂组怀黄汉服章。
诸老相欢陶圣治,两宫遥祝与天长。
谪仙才调今谁是,肯解金龟燕夕阳。
7,
《客北平闻行人之语感而成诗(四首)》
年代: 明 作者: 宋讷
虎将朱旗直指燕,燕山王气便萧然。
轻如晋武平吴日,远似唐皇幸蜀年。
朝市夜沉三辅月,禁闱寒断六宫烟。
延春阁上秋风早,散作哀音泣播迁。
将士城门解甲初,不知相府已收图。
霓裳宫女吴船载,胡服朝臣汉驿趋。
甲第松筠几家在,名园花草一时无。
行人千步廊前过,犹指宫墙说大都。
相臣无策奏岩廊,倾国倾城总祸殃。
同辇谁辞婕妤诏,后庭多学丽华妆。
出墙御柳先零雨,入塞宫花半谢霜。
毕竟玉颜成底事,空遗残粉污椒房。
几回人起乱中华,僣赏轻颁将相麻。
示俭岩宸空植草,助娇上苑浪移花。
当年翠辇三山路,此日毡车万里沙。
自古国亡缘女祸,天魔直舞到天涯。
4求古代诗歌里对汉服描写的句子,秦宫诗 唐 李贺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
楼头曲宴仙人语, 帐底吹笙香雾浓。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
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秃衿小袖调鹦鹉, 紫绣麻踏哮虎。
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
开门烂用水衡钱。 这是李贺写汉代美少年秦宫的诗古代描写男子服饰的诗好象不多见。
和贾至散人早朝大明宫作 唐 王维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本诗足见唐天子的服饰之华美以及大唐的气势。
陌 上 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 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鞒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这还有什么说的呢,相信这首诗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丽 人 行 唐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为荷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际稳称身。
诗圣描写杨氏姐妹游曲江池作。虽含义多讽,但我们仍能看出唐代贵族的服饰是何等豪华。
永遇乐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三五: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簇带:妆扮之意。 这首能看出宋代元宵风俗还有当时人们穿着的情况。
欧阳修-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 这首词写歌女思念她的恋人注意那个"梅妆" 梅妆: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作梅花妆,即在眉宇间画一朵梅花作为妆饰。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馀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 这首词用立春日特有物景和风俗,抒发时不待我的感慨,并通过象征隐喻,寄托故国之思。
春幡:古代立春那天女子剪彩纸为燕形戴在头上,以示迎春,叫春幡。 堆盘:古时立春日做五辛盘,用黄柑酿酒,称作洞庭春色。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此词写别后故地重游,引起对恋人的无限怀念。 两重心字罗衣:沈雄《古今词话》谓为衣领屈曲如心字。
国风·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 衣:外衣 裹:内衣 絺(吃):细葛布 绤(系):粗葛布 国风·鄘风·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扬且之晳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 借华丽衣饰讽刺卫宣公夫人(原为他儿媳)姜宣荒*无耻。 副:用假发编成的髻,上缀珠玉 笄:簪 珈:玉饰 象服:镶嵌珠宝绣满彩色花纹的华丽礼服 翟:绣长尾野鸡图案的礼服 鬒:乌发如云 髢:假发 瑱:玉耳饰 揥:搔头簪子 展:象服内的红色绉纱礼服 绁袢:贴身内衣 羽林郎 汉辛延年 胡姬年十五。
春日独当垆。 长裾连理带。
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
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
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
两鬟千万余。 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 鸡鸣外欲曙 ,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 ,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当。 指如削葱根 ,口如含珠丹。
纤纤作细步 ,精妙世无双。 长裙连理带 ,广袖合欢襦。
吴文英-渡江云·西湖清明 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 白居易 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 腮不施朱面无粉。
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
圆鬟无鬓堆髻样, 斜红不晕赭面状。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
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 不知道唐代妇女是否真这样打扮,这明显是不懂化妆只知道往脸上倾泻化妆品 缭绫-念女工之劳也 白居易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 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去年中使宣口敕, 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
5汉服古风诗歌散文我找的是描写汉服的古诗词,不知道可不可以秦宫诗 唐 李贺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
楼头曲宴仙人语, 帐底吹笙香雾浓。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
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秃衿小袖调鹦鹉, 紫绣麻踏哮虎。
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
开门烂用水衡钱。 这是李贺写汉代美少年秦宫的诗古代描写男子服饰的诗好象不多见。
和贾至散人早朝大明宫作 唐 王维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本诗足见唐天子的服饰之华美以及大唐的气势。
陌 上 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 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鞒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这还有什么说的呢,相信这首诗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丽 人 行 唐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为荷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际稳称身。
诗圣描写杨氏姐妹游曲江池作。虽含义多讽,但我们仍能看出唐代贵族的服饰是何等豪华。
永遇乐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三五: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簇带:妆扮之意。 这首能看出宋代元宵风俗还有当时人们穿着的情况。
欧阳修-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 这首词写歌女思念她的恋人注意那个"梅妆" 梅妆: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作梅花妆,即在眉宇间画一朵梅花作为妆饰。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馀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 这首词用立春日特有物景和风俗,抒发时不待我的感慨,并通过象征隐喻,寄托故国之思。
春幡:古代立春那天女子剪彩纸为燕形戴在头上,以示迎春,叫春幡。 堆盘:古时立春日做五辛盘,用黄柑酿酒,称作洞庭春色。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此词写别后故地重游,引起对恋人的无限怀念。 两重心字罗衣:沈雄《古今词话》谓为衣领屈曲如心字。
国风·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 衣:外衣 裹:内衣 絺(吃):细葛布 绤(系):粗葛布 国风·鄘风·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扬且之晳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6关于古风的唯美句子1、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2、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3、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
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4、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5、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6、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7、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8、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9、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10、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7有哪些关于古风的唯美句子1、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2、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3、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
4、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5、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6、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7、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8、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9、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10、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11、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12、月下花影,笑看世间情恨,红尘千丈,诉不尽繁花似锦。
13、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14、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15、桃花之所以寂寞,是因为它为情动之人生长。
8形容古装的诗词1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2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
3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4 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5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徽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6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7 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8 那女子容色绝美,欣长苗条,垂首燕尾形的发簪,优美的娇躯玉体,身着浅绿色的罗衣长褂,在烛光散射下熠熠生辉,弥漫着仙气,淡然自若,清逸脱俗,犹如不食烟火,天界下凡的美丽仙女。
9 眸含春水清波流盼,头上倭堕髻斜插碧玉龙凤钗。香娇玉嫩秀靥艳比花娇,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一颦一笑动人心魂。
10 额头方正蛾眉细,笑靥醉人真美丽,秋波流动蕴情意。
11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12 碧绿的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身披翠水薄烟纱,肩若削成腰若约素,肌若凝脂气若幽兰。娇媚无骨入艳三分。
13 灿若星辰的眼眸,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痛楚亦沧桑,竟仍清澈地如一汪秋水。
14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5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16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17 美女妖且闲,采桑岐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皎腕约金环。
18 沉鱼落雁,羞花闭月。
19 肤如凝脂,面如白玉。
20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21 寐含春水脸如凝脂,白色牡丹烟罗软纱,逶迤白色拖地烟笼梅花百水裙,身系软烟罗,还真有点粉腻酥融娇欲滴的味道。
9有古风的句子1 为你,袖手天下,陪你,浪迹天涯。
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3天若赐我辉煌,我定比天张狂。
4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5若得青锋三尺剑,醉罢斩天落长虹。
古风:一指古代的风俗习惯,多指质朴的生活作风:古风犹存。典型网站:古风吧,杏猫网古风论坛。同时古风也是一种文学载体,不是古体诗。古风只有类:“歌”、“行”、“吟”例如:《长歌行》,《短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后人引申把诗歌也称为‘风’。另外,唐代以后诗人们作古体诗,与格律诗相对,往往称之为“古风”或在题目上标明“古风”。
10人世间的冷暖,触痛多少无言的感慨,古风汉服诗词《清平调·其一》唐 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赏析: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
“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
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有关汉服名称记载关于汉服的记载数量繁多,仅列出部分: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简牍:“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汉书》:“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
《蛮书》:“裳人,本汉人也。部落在铁桥北,不知迁徙年月。
初袭汉服,后稍参诸戎风俗,迄今但朝霞缠头,其余无异。”《新唐书》:“汉裳蛮,本汉人部种,在铁桥。
惟以朝霞缠头,余尚同汉服。”《辽史》:“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
“汉服,黄帝始制冕冠章服,后王以祀以祭以享。……会同中,太后、北面臣僚国服;皇帝、南面臣僚汉服。
乾亨以后,在礼虽北面三品以上亦用汉服;重熙以后,大礼并汉服矣。”《东京梦华录》:“诸国使人,大辽大使顶金冠,后檐尖长,如大莲叶,服紫窄袍,金蹀躞;副使展裹金带,如汉服。”
《清稗类钞》:“金天命己酉,太宗禁民汉服,令俱秃发。”供参考。
1 关于汉服的唯美诗句
关于汉服的唯美诗句 1描写汉服的诗句
《秦宫诗》
唐李贺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
楼头曲宴仙人语,帐底吹笙香雾浓。
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
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
秃衿小袖调鹦鹉,紫绣麻霞踏哮虎。
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
开门烂用水衡钱,巻起黄河向身泻。
皇天厄运犹曽裂,秦宫一生花底活。
鸾箆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
《和贾至散人早朝大明宫作》
唐王维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陌上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鞒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2有关描写汉服的诗句
名称由来
从三皇五帝到明朝这一段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的服装,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 客观上的汉族人某些历史阶段的民族服装例如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
基本特点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男装的式
“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传下来的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大带那种(秦汉服饰为代表),延续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日本和服最常见的式样便是如此。
自隋唐开始盛行的圆领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延续了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宋太祖,明太祖所穿均是这个类型服饰。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场合穿的服饰就是这种汉服的变种。
女装式样相对稍多些,但基本式样大体也只有两种:
大襟右衽交领这种(同样以秦汉服饰为代表)。
隋唐兴起的大襟低胸这种,同秦汉深衣不同的是服饰分为上衣下裳,不再像深衣那样衣裳连在一起。这两种女服式样对宋明时期以及日本朝鲜的民族服饰(女服)影响非常大。隋唐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窄袖紧身翻领的胡服,但那些胡服基本是作为流行服饰来穿的(或者说是出于猎奇心理),并不是汉族传统民族服饰。宋明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一些别的式样,但影响并不广。
大家看到了秦汉唐宋明服饰某些地方有些不同,但主体部分相同。西汉的深衣和明朝的汉服基本式样是相同的,只是在细枝末节上不同。共性是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其实象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那种汉服在唐朝时期汉人依然在穿,不过在以长安为中心的北方以圆领为主,而在吴越地区则两者兼顾,宋明类似。日本和服就是在飞鸟奈良时期(中国唐朝时期)引进汉人服饰发展成为今天的日本和服。
汉族服饰的风格是怎样的呢?如果我们把汉族同欧洲民族相比的话,我们会发觉二者在许多方面都呈现明显的不同。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各一样,神采殊异,可塑性很强。我们现在虽然不能见到这种服装的千姿百态的原型,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令人浮想联翩。朴素平易的装束反而给他们增添了一种天然的风韵。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古汉服的鞋也是很讲究的,在传统绘画和戏曲中体现出,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元代修《辽史》时,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
了民族融合。此后仅经过数十年时间,中原的鲜卑等各少数民族就基本上和汉族人民融为一体了。
3提到“汉服”的古诗词句子有哪些
1,《赠兖州孟都督》
年代: 唐 作者: 韩翃
少年亲事冠军侯,中岁仍迁北兖州。露冕宁夸汉车服,
下帷常讨鲁春秋。后斋草色连高阁,事简人稀独行乐。
闲心近掩陶使君,诗兴遥齐谢康乐。远山重叠水逶迤,
落日东城闲望时。不见双亲办丰膳,能留五马尽佳期。
北场争转黄金勒,爱客华亭赏秋色。卷帘满地铺氍毹,
吹角鸣弦开玉壶。愿学平原十日饮,此时不忍歌骊驹。
2,《赠魏国宪穆公主挽歌词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权德舆
汉制荣车服,周诗美肃雍。礼尊同姓主,恩锡大名封。
外馆留图史,阴堂闭德容。睿词悲薤露,千古仰芳踪。
秦楼晓月残,卤簿列材官。红绶兰桂歇,粉田风露寒。
凝笳悲驷马,清镜掩孤鸾。愍册徽音在,都人雪涕看。
3,《阴山女歌》
年代: 宋 作者: 晁说之
阴山女汉服,初裁泪如雨。
自看颜色宜汉装,琵琶岂复传胡谱。
赤车使者传琵琶,翩然雌凤随凰去。
岂不怜此女儿心,父母生身远有祖。
平生父母九原恨,得幸一朝收拾取。
使者高义重咨嗟,衣裳盟会其敢许。
汉装汉曲阴山坟,七十年来愁暮云。
即今山川还汉家,泉下女儿闻不闻。
谁将一樽内库酒,招此芳魂亦何有。
崔卢旧族自豪英,顾此女儿惭色否。
巍巍之功惟陛下,万岁百男固宗社。
赫赫雷电暂出车,陶陶韶濩咏归马。
墨庄侍读如尚在,应有好辞献寿斝。
4,《耄志十首》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尧言播告几丝纶,服汉衣冠易介鳞。
羞战黑山为虏将,俾王青社备藩臣。
招怀河北来降者,响附山东听诏人。
可惜蹉跎隳晚节,圣恩尚许庙为神。
5,《再次韵赵佥判投赠》
年代: 宋 作者: 项安世
天街何日雨云乾,梦想王孙白玉颜。
一日能从晦严子,十年不负会稽山。
吟诗可但师唐白,服礼终期类汉间。
万事总当发廕户,己私除尽即心闲。
6,《次韵公绍贺崇静之赐金紫》
年代: 唐 作者: 朱长文
久脱朝衣袭野裳,亲逢盛旦日重光。
耕田凿井尧民事,垂组怀黄汉服章。
诸老相欢陶圣治,两宫遥祝与天长。
谪仙才调今谁是,肯解金龟燕夕阳。
7,
《客北平闻行人之语感而成诗(四首)》
年代: 明 作者: 宋讷
虎将朱旗直指燕,燕山王气便萧然。
轻如晋武平吴日,远似唐皇幸蜀年。
朝市夜沉三辅月,禁闱寒断六宫烟。
延春阁上秋风早,散作哀音泣播迁。
将士城门解甲初,不知相府已收图。
霓裳宫女吴船载,胡服朝臣汉驿趋。
甲第松筠几家在,名园花草一时无。
行人千步廊前过,犹指宫墙说大都。
相臣无策奏岩廊,倾国倾城总祸殃。
同辇谁辞婕妤诏,后庭多学丽华妆。
出墙御柳先零雨,入塞宫花半谢霜。
毕竟玉颜成底事,空遗残粉污椒房。
几回人起乱中华,僣赏轻颁将相麻。
示俭岩宸空植草,助娇上苑浪移花。
当年翠辇三山路,此日毡车万里沙。
自古国亡缘女祸,天魔直舞到天涯。
4求古代诗歌里对汉服描写的句子,
秦宫诗 唐 李贺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
楼头曲宴仙人语, 帐底吹笙香雾浓。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
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秃衿小袖调鹦鹉, 紫绣麻踏哮虎。
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
开门烂用水衡钱。 这是李贺写汉代美少年秦宫的诗古代描写男子服饰的诗好象不多见。
和贾至散人早朝大明宫作 唐 王维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本诗足见唐天子的服饰之华美以及大唐的气势。
陌 上 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 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鞒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这还有什么说的呢,相信这首诗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丽 人 行 唐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为荷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际稳称身。
诗圣描写杨氏姐妹游曲江池作。虽含义多讽,但我们仍能看出唐代贵族的服饰是何等豪华。
永遇乐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三五: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簇带:妆扮之意。 这首能看出宋代元宵风俗还有当时人们穿着的情况。
欧阳修-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 这首词写歌女思念她的恋人注意那个"梅妆" 梅妆: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作梅花妆,即在眉宇间画一朵梅花作为妆饰。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馀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 这首词用立春日特有物景和风俗,抒发时不待我的感慨,并通过象征隐喻,寄托故国之思。
春幡:古代立春那天女子剪彩纸为燕形戴在头上,以示迎春,叫春幡。 堆盘:古时立春日做五辛盘,用黄柑酿酒,称作洞庭春色。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此词写别后故地重游,引起对恋人的无限怀念。 两重心字罗衣:沈雄《古今词话》谓为衣领屈曲如心字。
国风·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 衣:外衣 裹:内衣 絺(吃):细葛布 绤(系):粗葛布 国风·鄘风·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扬且之晳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 借华丽衣饰讽刺卫宣公夫人(原为他儿媳)姜宣荒*无耻。 副:用假发编成的髻,上缀珠玉 笄:簪 珈:玉饰 象服:镶嵌珠宝绣满彩色花纹的华丽礼服 翟:绣长尾野鸡图案的礼服 鬒:乌发如云 髢:假发 瑱:玉耳饰 揥:搔头簪子 展:象服内的红色绉纱礼服 绁袢:贴身内衣 羽林郎 汉辛延年 胡姬年十五。
春日独当垆。 长裾连理带。
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
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
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
两鬟千万余。 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 鸡鸣外欲曙 ,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 ,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当。 指如削葱根 ,口如含珠丹。
纤纤作细步 ,精妙世无双。 长裙连理带 ,广袖合欢襦。
吴文英-渡江云·西湖清明 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 白居易 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 腮不施朱面无粉。
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
圆鬟无鬓堆髻样, 斜红不晕赭面状。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
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 不知道唐代妇女是否真这样打扮,这明显是不懂化妆只知道往脸上倾泻化妆品 缭绫-念女工之劳也 白居易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 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去年中使宣口敕, 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
5汉服古风诗歌散文
我找的是描写汉服的古诗词,不知道可不可以秦宫诗 唐 李贺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
楼头曲宴仙人语, 帐底吹笙香雾浓。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
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秃衿小袖调鹦鹉, 紫绣麻踏哮虎。
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
开门烂用水衡钱。 这是李贺写汉代美少年秦宫的诗古代描写男子服饰的诗好象不多见。
和贾至散人早朝大明宫作 唐 王维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本诗足见唐天子的服饰之华美以及大唐的气势。
陌 上 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 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鞒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这还有什么说的呢,相信这首诗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丽 人 行 唐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为荷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际稳称身。
诗圣描写杨氏姐妹游曲江池作。虽含义多讽,但我们仍能看出唐代贵族的服饰是何等豪华。
永遇乐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三五: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簇带:妆扮之意。 这首能看出宋代元宵风俗还有当时人们穿着的情况。
欧阳修-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 这首词写歌女思念她的恋人注意那个"梅妆" 梅妆: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作梅花妆,即在眉宇间画一朵梅花作为妆饰。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馀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 这首词用立春日特有物景和风俗,抒发时不待我的感慨,并通过象征隐喻,寄托故国之思。
春幡:古代立春那天女子剪彩纸为燕形戴在头上,以示迎春,叫春幡。 堆盘:古时立春日做五辛盘,用黄柑酿酒,称作洞庭春色。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此词写别后故地重游,引起对恋人的无限怀念。 两重心字罗衣:沈雄《古今词话》谓为衣领屈曲如心字。
国风·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 衣:外衣 裹:内衣 絺(吃):细葛布 绤(系):粗葛布 国风·鄘风·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扬且之晳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6关于古风的唯美句子
1、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2、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3、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
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4、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5、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6、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7、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8、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9、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10、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7有哪些关于古风的唯美句子
1、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2、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3、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
4、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5、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6、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7、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8、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9、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10、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11、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12、月下花影,笑看世间情恨,红尘千丈,诉不尽繁花似锦。
13、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14、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15、桃花之所以寂寞,是因为它为情动之人生长。
8形容古装的诗词
1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2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
3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4 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5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徽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6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7 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8 那女子容色绝美,欣长苗条,垂首燕尾形的发簪,优美的娇躯玉体,身着浅绿色的罗衣长褂,在烛光散射下熠熠生辉,弥漫着仙气,淡然自若,清逸脱俗,犹如不食烟火,天界下凡的美丽仙女。
9 眸含春水清波流盼,头上倭堕髻斜插碧玉龙凤钗。香娇玉嫩秀靥艳比花娇,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一颦一笑动人心魂。
10 额头方正蛾眉细,笑靥醉人真美丽,秋波流动蕴情意。
11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12 碧绿的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身披翠水薄烟纱,肩若削成腰若约素,肌若凝脂气若幽兰。娇媚无骨入艳三分。
13 灿若星辰的眼眸,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痛楚亦沧桑,竟仍清澈地如一汪秋水。
14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5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16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17 美女妖且闲,采桑岐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皎腕约金环。
18 沉鱼落雁,羞花闭月。
19 肤如凝脂,面如白玉。
20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21 寐含春水脸如凝脂,白色牡丹烟罗软纱,逶迤白色拖地烟笼梅花百水裙,身系软烟罗,还真有点粉腻酥融娇欲滴的味道。
9有古风的句子
1 为你,袖手天下,陪你,浪迹天涯。
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3天若赐我辉煌,我定比天张狂。
4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5若得青锋三尺剑,醉罢斩天落长虹。
古风:一指古代的风俗习惯,多指质朴的生活作风:古风犹存。典型网站:古风吧,杏猫网古风论坛。同时古风也是一种文学载体,不是古体诗。古风只有类:“歌”、“行”、“吟”例如:《长歌行》,《短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后人引申把诗歌也称为‘风’。另外,唐代以后诗人们作古体诗,与格律诗相对,往往称之为“古风”或在题目上标明“古风”。
10人世间的冷暖,触痛多少无言的感慨,古风汉服诗词
《清平调·其一》唐 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赏析: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
“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
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有关汉服名称记载关于汉服的记载数量繁多,仅列出部分: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简牍:“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汉书》:“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
《蛮书》:“裳人,本汉人也。部落在铁桥北,不知迁徙年月。
初袭汉服,后稍参诸戎风俗,迄今但朝霞缠头,其余无异。”《新唐书》:“汉裳蛮,本汉人部种,在铁桥。
惟以朝霞缠头,余尚同汉服。”《辽史》:“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
“汉服,黄帝始制冕冠章服,后王以祀以祭以享。……会同中,太后、北面臣僚国服;皇帝、南面臣僚汉服。
乾亨以后,在礼虽北面三品以上亦用汉服;重熙以后,大礼并汉服矣。”《东京梦华录》:“诸国使人,大辽大使顶金冠,后檐尖长,如大莲叶,服紫窄袍,金蹀躞;副使展裹金带,如汉服。”
《清稗类钞》:“金天命己酉,太宗禁民汉服,令俱秃发。”供参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