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是诸葛亮亲口说的,不允许被质疑、被否定、被篡改。
一、《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南阳郡,秦置,雒阳南七百里”。
二、《汉书—地理志》记载“宛,莽曰南阳”
三、诸葛亮《前出师表》记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后出师表》记载“(曹操)困于南阳”。
四、《后汉书—天文志》记载“(地皇)四年(23年)六月,汉兵起南阳,至昆阳”。
五、习凿齿《襄阳记》“南阳城南九十里”
六、《三国志—魏书—武帝记》:“(建安)二年春正月,公到宛。张绣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弟子安民遇害绣奔穰,与刘表合。公之自舞阴还也,南阳、章陵诸县复叛为绣”。张绣驻防宛城,绣亦不是南阳郡守和章陵郡守,这里的"南阳"当然指宛县和章陵县两地,而不是整个南阳郡与章陵郡二郡及其诸县。
七、张衡《南都赋》记载“夫南阳者,真所谓汉之旧都者也”。
八、总结一下南阳和宛的关系吧:
1、《汉书—地理志》“宛,故申伯国,莽曰南阳”载王莽新朝(8年—23年)时宛县就被命名为“南阳县”,早于诸葛亮(181年—234年)作《前出师表》(227年)“躬耕于南阳”和《后出师表》(228年)“困于南阳”200年;早于习凿齿(325年—413年)之命名“南阳城”300年,早于隋朝(581年—618年)之命名“南阳县”573年。
2、其实,早在战国时,宛就被称为“南阳”。《大元一统志》云:“宛,春秋楚邑。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使司马错攻楚,赦罪人迁之南阳。宛于是始兼南阳之名”。
3、秦汉、三国(前221年—280年),“南阳”一指南阳郡,二指南阳县(南阳城、宛县、宛城),同时宛也可以指南阳郡,如《汉书—高帝记》中南阳郡守被称为“宛守”;《后汉书—志—天文上》有“(地皇)四年(23年)六月,汉军起南阳,至昆阳”;《三国志—张绣传》有“张绣在南阳”;《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有“比至南阳,众数万人”和“前移南阳,而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主簿推问意故”。 《后出师表》有“曹操……困于南阳”,这些“南阳”都是指南阳县(南阳城)而非南阳郡。
4、西晋、东晋,宛明确被称为“南阳城”,如习凿齿在《襄阳记》云“乐宅戍,南阳城南九十里”。
5、东汉三国,不仅“南阳”可以指宛,南阳郡也可以指宛。《后汉书—郡国四》“南阳郡,秦置,雒阳城南七百里”就是明证!!
可见, 南阳郡、南阳县、南阳城、宛,可以指同一个地方,这地方就是东汉南都帝乡(宛) ,
“躬耕于南阳”不容被质疑、否定、篡改。
作为立志科普地方史的写手,我来回答。
最近和朋友们讨论问题,提到汉宛城遗城,不过说起细节,似乎很多朋友知之甚少,很多介绍也比较模糊。可能是他们不知道在哪里查资料,索性我自己查一查。
一:史料记载的汉宛城《水经注》卷三十一:(氵育)水又南迳宛城东……,大城西南隅即古宛城也。荆州刺史治,故亦谓之荆州城。今南阳郡治大城 。
《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一:宛城,今郡城周六里有奇,盖元时所更置,其小城、大城之址,湮废久矣。
按这些记载看,南阳城在(氵育)水,也就是白河的旁边,有大小城之分,小城在大城西南角。现存地几个版本的南阳府志里,也提到南阳城,规模很大,后来因为隋唐时期邓州治所在穰,南阳仅为县治,南阳城缩小只有西南一隅,还说有废墟一处,这个记载应该很靠谱,现在的南阳市区确实能找到城墙遗址若干处。
东汉末年,朱俊负责平定宛城一带的黄巾军,讲朱俊自带精兵五千,掩其东北,乘城而入,韩忠退保小城乞降,这是比较明确提到大小城的 历史 事件,与上述记载吻合。另外感慨下,黄巾之乱,是宛城衰落的最要节点,以后的宛城不复当年风光。
南阳报业传媒发的南阳市不同时代古城墙图,供大家参考。从这里看,后来的南阳城还没有汉代南阳城大。
二:考古发掘宛城范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陆陆续续的发掘,发现了三处城墙遗址:
蔡庄东北一处,向西、向南分别有1000m和800m,高1至4m不等,这应该是宛城的东北角;
尚庄附近一处,残高15m左右,这应该是宛城的北墙;
景穆街南侧一处。在琉璃桥西60m处仍可见到城垣遗迹,应该是宛城南墙;
没有发现西墙,但是学者推断,应该跟明清的西墙位置差不多。
考虑到南墙东为温凉河,城市的东南角很可能被水冲毁,所以东南角的具体情况就说不清了。估计大城约4平方公里,小城077平方公里。
其实看这些报告,位置仍然很模糊,网上居然也没有具体的图。我到相关的期刊上找来,供大家参考。
此为具体方位图
推测大城的三种可能图
此图为我手绘,具体位置有少量偏差。
二:考古发掘的几个重要点1、手工业作坊遗址
遗址在瓦房庄,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面积达28000平方米。有治铁、制陶、铸铜等,从周代一直延续到东汉,以汉代最为重要。这个发现很重要。因为《史记货殖列传》对南阳郡很是称赞,说南阳“西通武关、郧关,东南受汉江淮,宛亦一都会也”。《盐铁论》说:“宛周齐鲁,商遍天下,富冠海内”。这时期的南阳孔氏家族,很可能是被秦始皇迁过来的有罪之民后裔,世代治铁为业,在南阳为巨富,结交权贵,游走诸侯之间。 你可以类比下七八十年代的武钢、宝钢集团。考古发现算是对这些记载的映证。
2、新莽钱范
钱范,是铸币的模具。王莽曾经在六大都会设立五均官,负责管理商业活动,保证物价稳定,设有交易丞、钱府丞各一人。而钱府丞应该就是管理与钱币相关业务的,这使得我们怀疑,钱府丞也会管理铸币业务。你可以理解成人民银行,在六大都会设立分行,管理金融问题,且南阳设了一个铸币厂(想想大名鼎鼎的沈阳造币厂)。南阳多处发现钱范,自然是对这段 历史 的最好见证。
3、还有古井,古墓等,就不再赘述。
后记:
目前网络资料不多,讲的不是很清楚,而且缺少地图。想了解的,建议大家到维普、知网上查到。
汉代宛城遗址河南省位于南阳市区北部瓦房庄附近,东西长600米,南北宽200米,总面积12万平方米。
宛城始建于西周申伯国,汉代时,宛为南阳郡管理,是著名的商业城市,冶铸业发达,城周长约15公里。明代时,周长约34公里。
1963年前宛城北墙、东墙、南墙各一段。北墙长约800米,高4 6米,东墙长约600米,高5 7米,南墙长度待考,残高1 6米。墙基宽约10米,夯层8厘米,平夯堆筑。遗址内存春秋、战国及汉代陶片,城垣外有宽约50 80米的护城河遗址。
而现如今,宛城遗址残存二处:一处为古宛城东北角一部分,即北城墙的东端和东城墙的北端及相连的一段护城河,位于南阳市城区东北隅防爆电气研究所附近。北墙东端残长800米,高出地面4~6米;东墙北端残长600米,高出地面5~7米;护城河道残长1800米,宽50~80米,深6米。城垣为夯土筑建,夯层中杂有大量汉代陶片。另一处为南部城垣, 位于南阳市闸口到琉璃桥北侧,为今护城河水注入白河处。此处城墙地面遗迹不明显,从地下断层处可见城垣遗迹,亦为夯土筑建,夯层中亦含有大量汉代陶片和砖瓦。
关于记载宛城 历史 的书籍有《资治通鉴·周纪五·赧王四十三年》,《元和郡县图志·山南道二》,《释名·释州国》,《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等。
汉代宛盆地的宛城遗址就在现在的南阳市,汉代的南阳也在现在的南阳市,据说汉代以前宛城的“宛”叫法是“苑”的发音,南阳在宛的基础上已有2300年了,比诸葛亮早500年,所以才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如果没有南阳他也是躬耕于宛城,是臣躬耕,不是别人躬耕,与其它人和地方无牵扯。
回答完毕!
1、目前没有明确的史书资料可查,如果想查询,可以去看看南阳市的地方博物馆里,应该有比较详细的资料。
2、 宛wan,现在是河南省南阳市的简称,南阳市下面还有一个区叫“宛城区”,他们都简称“宛”。
而你说的"宛城",应是那时候的一个城市名称,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一带,在白河(古称淯水)北岸。现在南阳市在那里建有宛城遗址公园,现在那里仍留有残存的城门和护城河、城河桥。每逢 旅游 季节和假日还有不少人去那里 旅游 。
“宛”是南阳最早的地名之一,为什么叫“ 宛 ”呢?主要是:
( 1 )反映了“盆地”的地貌特征;
( 2 )反映了它的生 态环境。
南阳是国务院第二批命名的 历史 文化名城,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素有“南都”、“帝乡”之称。南阳盆地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盆地的北沿位于南召县北临伏牛山麓,东北到方城县东北的伏牛山隘口,东到桐柏县临太行山麓,西到西峡县,向南湖北江汉流域。南阳市正位于南阳盆地中间,周边皆山,看上去好像是窝在那样盆地这个宝碗的底部,因地形似碗而得名,故谐音称为“宛”。
三国中有很多故就发生在宛城一带,譬如“隆中对”、“ 火烧博望 ”、“ 火烧新野 ”等等。
在《说文解字》里: 宛,屈草自履也,从宀、夗声。
其义:①“四方高中央下”,符合南阳西、北、东三面环山,当中低平的盆地地貌特征;②“屈草自覆”为芳草盖地,植被葱绿貌。
春秋初期,南方的楚国日益强大起来,先后向北吞并了汉水流域诸国,吕、申两国也被楚文王所灭。楚国占据这片既有沃野美壤,又有江河之便的土地之后,便在这里建置宛邑,作为日后问鼎中原的重要基地。宛之名,即自此而始。其后,宛由地域名,演变成为“宛城”、“宛县”、“宛州”、“上宛县”等,成了南阳市的一个简称,名扬海内外。
考古发现:古宛城遗址在今南阳市内
秦设南阳郡后,便在这里修建起规模宏大的南阳郡城亦称宛城。汉代重修。 其建筑有内外两重。外城,即郡城,有大城、廓城之称, 《续汉书·郡国志》引《荆州记》说宛城:“城周三十六里”。 内城,即小城,位于大城的西南隅。 大城、小城是相连结的,小城的西南两面都是大城。
这种布局,和当时的临淄、邯郸等城池大体相似。小城是贵族、官僚的住所。大城则是一般地主和平民居住的地方,还有集中经营手工业的区域。 当时南阳郡的大城城址,在今南阳市老城区的东北部。
古宛城遗迹——琉璃阁
新中国建国后,在南阳区发现古城基址一段,仅残存东北角一部,即东墙的北段和北墙的东段,还有部分护城河道。现两段总长280余米,高出地面25米,基宽175米,顶宽12米左右。护城河道宽50——80米,其痕迹明显可见。 经考古工作者鉴定,这是秦汉时代南阳古郡城遗址。 在故郡城遗址的南面和西面,即今南阳市老城区东关的北部和北关的东部,还发现有大量的汉代瓦片、砖、陶片、陶制水道管、小瓦罐等遗物,文化层很深厚,当是人们密集的居住区之一。在居住区的北面,又有冶铁、冶铜、制陶等遗址,还发现有人工修建的路面,上有车轮轧过的痕迹。毫无疑问,上述居住区是在大城之内、小城之外,其北侧的冶铁、冶铜、制陶等遗址,则是大城内的一个手工业工厂聚集区。这座规模宏大的古郡城,反映了当时南阳政治、经济、文化的发达 。现在的南阳市,就是在秦汉南阳郡城——宛城的位置上发展起来的。
宛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区。
宛城始建于西周申伯国。汉代城周长约15公里,明代城周长约34公里。
1963年前存北墙、东墙、南墙各一段。北墙长约800米,高4 6米,东墙长约600米,高5 7米,南墙长度待考,残高1 6米。墙基宽约10米,夯层8厘米,平夯堆筑。遗址内存春秋、战国及汉代陶片,城垣外有宽约50 80米的护城河遗址。今存东北角残墙,长约180米,高出地面2 5米。
其中有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郡府级衙门——南阳府,另有“明远顶”、“望乡台”汉代高台建筑遗迹。
城内其他遗迹有灰坑、窖穴、房基、墓葬、烧陶窑、水井、城市地下水管道及炼铜遗址等。
遗物有铜器、铁器、陶器、货币等。宛城故址是南阳 历史 文化名城的见证,对于研究古申国、楚国、韩国、秦国及汉到清的 历史 有重要学术价值。
现残存二处:一处为古宛城东北角一部分,即北城墙的东端和东城墙的北端及相连的一段护城河,位于南阳市城区东北隅防爆电气研究所附近。北墙东端残长800米,高出地面4~6米;东墙北端残长600米,高出地面5~7米;护城河道残长1800米,宽50~80米,深6米。城垣为夯土筑建,夯层中杂有大量汉代陶片。另一处为南部城垣,位于南阳市闸口到琉璃桥北侧,为今护城河。
此处城墙地面遗迹不明显,从地下断层处可见城垣遗迹,亦为夯土筑建,夯层中亦含有大量汉代陶片和砖瓦。
残存二处:一处今称“明远顶”,坐落于老城东北隅,原为一高大的地上建筑,人称“明山”。现存台基南北长46米,东西宽44米,残高9米,为平夯堆筑。台基上部暴露有大量汉代砖瓦和陶片,当为一处宫殿基址。另一处今称“望仙台”,坐落于南阳市人民公园内。台基为夯土堆筑,东西长80米,南北宽70米,残高9米。地表亦暴露有大量汉砖瓦和陶片,当为一处大型建筑基址。此外,在城区内还散布有汉代灰坑遗迹、冶铁遗迹、古井、陶井圈、地下水管道、汉砖汉瓦、陶瓷陶片等大量汉代文化遗物。
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齿曰:不是南阳,是襄阳隆中。
亮:你谁呀你?
齿;我是澡池,现在出名的很。
亮:呃,是齿孙子!
齿:你咋真不会说话里。
亮:说小孩嘴里说实话。
齿:我大人呀。
亮:我是小人时,你有多大。
齿:反正我现在说了算。
亮:早知你们算计我。
齿:木有。
亮:还说没有,南阳和襄阳是咋会事。
齿:躬耕南阳是你活着时的事。
亮:我死了就是襄阳的事。
齿:你活着你说了算,你死了我说了算。
亮:你个龟 孙,你知道你那年出生的吗?
齿:忘了唉!
亮:没把我忘了。
齿:不能忘,、忘了就没襄阳的事了。
亮:是我忘了告诉你出生年月了。
齿:一百年后的事,你告诉我没人相信。
亮:这我知道,我说南阳你都不相信。
齿:不是不信,你躬耕地现在襄阳管。
亮:南阳没了吗?哪个守城给弄丢了?
齿:南阳没丢,只丢了一大片地盘。
亮;那就好,那是我躬耕的地方。
齿:你老糊涂呀!
亮:我老了,糊涂的不知南阳了?
齿;这就对了,现在是襄阳。
亮:我就知道,我死你必弄出点事来。
齿:在襄阳不打你的旗号不行呀。
亮:我躬耕的旗号别打,打我岳父的旗号行。
齿:他没你出名,旗号太低。
亮:现在我旗号被你打了还卖拐?
齿:我只是借用一下。
亮:唯一不能借用的是躬耕地。
齿:为啥呢。
亮;那是我出人头地的地方。
齿:我已经借用了。
亮:我不承认借你。
齿:晚了,不承认也得承认。
亮:你不承认我的,后人也不承认你的!杂癣
齿!耻:风中凌乱!也
南阳宛城遗址去南阳宛城区寻找?
南阳市辖区有两个,一个是卧龙区,一个是宛城区。如果找宛城遗址去宛城区寻找那就大错特错了。
古代宛城的城墙遗址在白河(古代称淯水)以北,白河从南阳穿过,现在的宛城区绝大部分在白河以南,实际上宛城遗址主体在卧龙区,只有少部分在宛城区!一般按照南阳市去寻找那就对了,不要按照卧龙区、宛城区去寻找。
南阳古代称“宛”、“上宛”、“宛邑”、“宛州”、“南阳”等不同称呼。宛城遗址主要是两汉时期的宛城遗址和明代的宛城遗址。汉代宛城遗址外城墙有15公里(一说18公里),有明显的内城外郭形式,也就是汉代宛城有内外城之分。内城是郡所所在地的官僚居住区,外城是生活、生产、贸易、居住区;明代城池有34公里。
(现在的宛城区大都在白河以南,古宛城在白河以北,红线为白河,宛城区白河以北部分有宛城遗址)
由于现代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所谓的宛城遗址已经被各种各样的现代建筑所取代了,只剩下几处保留完好的挖掘遗址。
所以啊,南阳那边不好意思的说,那些遗址都被现代化了!可以具体的找宛城的其他一些小遗迹,没有完整保存下来。所以要找具体的宛城遗址是没有的,范围太大了。
了解宛城必须了解宛城的发展 历史 ?宛城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在战国到两汉时期这里是冶炼业的中心之一。冶炼业古代主要是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和铸造钱币,现在目前的宛城遗址挖掘来看,主要以铸造钱币为主,也就相当于造币厂了。发现了不少两汉和新朝时期铸造钱币的钱畴,也就是制作古代钱币模子,同时也发现不少新朝的钱币、两汉时期的钱币。这说明宛城(南阳)在先秦时期的手工业就非常发达,自然也带动了贸易的发展。(南阳出土的王莽新朝的钱筹图,也就是铸造钱币的模子)
宛城的发展 历史 沿革如下:
商周时期 :南阳盆地的被称作“南土”、“南国”,有唐、鄂、谢、(西)蓼、申、吕、後等诸侯国在此立国。
西周周宣王时期 :
申伯封于南阳,建申伯国;
春秋时期 :
楚国灭申国,建宛邑。
战国时期 :
先后为楚国、魏国、韩国、秦国等占据。此时宛城已经成为冶炼业的中心之一了。
秦朝时期:
设置南阳郡,郡所在宛城。
两汉时期:
南阳郡治所宛城,或者宛县。
新朝王莽时期:
南阳郡被改为“前队(读ni)”,宛城被改为南阳县。
北周时期 :
宛县兼并其他县,改成“上宛”。
隋朝时期 :
改上宛为南阳县。
唐朝时期 :
唐初,设置宛州,治所在南阳县。
金国统治时期:
设置申州,南阳县为治所。
元明清朝时期:
设置南阳府,治所在南阳县。
根据 历史 沿革,我们就可查找有关宛城的 历史 记载了。
有关汉代宛城遗址的史料。一般查询一个古代城池的史料,主要通过一些史书的资料进行查询,简单介绍一下:
1、《史记》;
2、《汉书地理志》;
3、《荆州记》,朝东晋、刘宋之际的盛弘之著作;
作者时代距离东汉较近,宛城的城池仍旧保持着东汉时期的规模,对宛城城池介绍的非常详细。是后世了解宛城城池的重要资料,很多后期的史料都采用这一记载。(荆州记内图)
4、《搜神记》之《宋定伯捉鬼》;
5、《元和郡县图志》,唐代对各郡县的 历史 沿革记载;
6、《资治通鉴》;
7、《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卷一《城池》;
8、清代光绪年间编著的《新修南阳县志》卷三《建置》。
9、现代宛城遗址相关的考古发表文章。
10、现代编著的南阳地区的各县县志。
也可以采取边际效应的方法,查找周边地区的府志、县志,也有部分汉代宛城的记载。
汉代宛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城区的东北部,现存有城垣遗迹、高台建筑遗迹等,故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
城垣遗迹现残存二处:一处为古宛城东北角一部分,即北城墙的东端和东城墙的北端及相连的一段护城河,位于南阳市城区东北隅防爆电气研究所附近。北墙东端残长800米,高出地面4~6米;东墙北端残长600米,高出地面5~7米;护城河道残长1800米,宽50~80米,深6米。城垣为夯土筑建,夯层中杂有大量汉代陶片。另一处为南部城垣,位于南阳市闸口到琉璃桥北侧,为今护城河水注入白河处。此处城墙地面遗迹不明显,从地下断层处可见城垣遗迹,亦为夯土筑建,夯层中亦含有大量汉代陶片和砖瓦。
高台建筑遗迹残存二处:一处今称“明远顶”,坐落于老城东北隅,原为一高大的地上建筑,人称“明山”。现存台基南北长46米,东西宽44米,残高9米,为平夯堆筑。台基上部暴露有大量汉代砖瓦和陶片,当为一处宫殿基址。另一处今称“望仙台”,坐落于南阳市人民公园内。台基为夯土堆筑,东西长80米,南北宽70米,残高9米。地表亦暴露有大量汉砖瓦和陶片,当为一处大型建筑基址。此外,在城区内还散布有汉代灰坑遗迹、冶铁遗迹、古井、陶井圈、地下水管道、汉砖汉瓦、陶瓷陶片等大量汉代文化遗物。
南阳汉宛城遗址
古宛城是一座 历史 悠久、规模宏大的古城,原有两重,即外城和内城。外城即郡城,也称“廓城”,城周18千米,当为生产区、生活区和工商贸易区;内城即小城,位于大城西南隅,应是封建官吏的宫殿区。
汉代宛城遗址,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它对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 社会 状况以及古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片区更新提质改造工程
加快推进中心城区16个片区综合开发改造,共涉及92个村,总面积1094万亩。其中,卧龙区4个片区,分别是卧龙岗西南片区、十二里河以西片区、卧龙路以南片区、焦支铁路两侧片区;宛城区4个片区,分别是陈棚片区、医圣祠片区、光武路建设路扩宽安置汉城河以东片区及吕庄皇杜庄片区;高新区4个片区,分别是张衡街道魏营片区、百里奚街道黄岗片区、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片区、百里奚许庄片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4个片区,分别是盆窑李八庙片区、溧河店魏营片区、枣林常庄冉营片区和雷庄菱角池片区。计划投资117404亿元,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23528亿元。
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四区政府
二、重点公共建筑建设工程
聚焦重点公共建设项目,提升城市形象,加快推进卧龙岗文化园建设;持续推进医圣祠文化园建设项目;加大新城区建设力度,重点实施新城区片区生态大水系、张仲景国医大学、南阳市中医院新院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持续推进2021年度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项目32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19个、人才公寓4000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万户。计划投资7691亿元,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18728亿元。
责任单位:四区政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三、一河两岸建设工程
按照《南阳市携河发展战略研究暨白河一河两岸城市设计方案》,启动CBD商务中心开发建设,统筹推进白河生态综合治理、南阳市中介服务产业园、南阳市中央商务区、南阳名人馆等项目;开工建设牧原城项目和南阳迎宾馆等项目。计划投资6097亿元,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92亿元,其中财政投资02亿元。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四区政府
四、出入市口提升工程
完成南阳站、独山站出入市口改造;启动卧龙站、双铺站、光武站出入市口改造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投资1565亿元,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561亿元,其中财政投资275亿元。
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卧龙区政府、宛城区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
五、高架桥建设工程
开工建设张衡西路跨铁路高架桥;启动光武路高架桥、仲景路高架桥前期工作。计划总投资13239亿元,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48亿元,全部为财政投资。
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四区政府
六、特色商业街打造工程
完成独山大道、金河湾巷、明山路西侧区间路、嵩山路、理想路等5条精品街打造。计划总投资7亿元,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56亿元,其中财政投资488亿元。
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市管理局,四区政府
七、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开工建设白河大道贯通、新东路工程等15项新建城市道路工程,启动中心城区雨污合流管道改造项目和涉铁项目等前期工作;完成_阳桥重建、原西环路等14项续建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加大公用事业建设投资力度,加快城市供热、城市管道燃气、供水管网建设力度,完成许庄水厂建设任务,启动白河南污水处理厂二期、污泥处理厂二期工程。加大城市管理投入,完成桥梁加固提升、智慧管网建设、积水点整治和排水管网破损修复等建设项目。开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试点城市”的工作。计划投资12296亿元,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3778亿元,其中财政投资1315亿元。
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南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电投南阳热力有限公司、城发热力有限公司、南阳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北控南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四区政府
八、园林绿化建设工程
完成人民公园提升改造;对中州路、杜诗路等20条城市道路绿化进行提升;完成八一游园、七一游园等20个游园提升改造;启动十里庙遗址公园、申伯公园前期工作。计划投资825亿元,均由市财政投资,2022年计划投资530亿元。
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四区政府
九、内河水系治理工程
完成白河零号橡胶坝提水泵站、_龙泉管道改造、护城河景观提升和溧河治理工程,完成白河第三橡胶坝拆除重建项目、梅溪河等6条内河上游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实施示范区月季西园区水系、三里河与白河的水系连通工程。计划投资4356亿元,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472亿元,其中财政投资049亿元。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南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四区政府
十、公共停车场建设工程
创新投融资模式,发挥市属国有平台公司的作用,完成中心医院综合立体停车楼建设,启动人民公园、中心广场、解放广场、平安游园、关帝庙路、文化宫停车场项目等6座停车场建设,增加车位5000个。计划投资1529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5106亿元。
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市管理局,南阳城市运营发展有限公司,宛城区政府,广宇房地产有限公司
第一类城市的城址选择有行政管理和经济发展的考量,所以未必占据天险,需要修筑城墙、城壕护城河予以拱卫。这一类城市只要是在平地上的,通常在明代修筑了砖石城墙,并且疏浚了围成一圈的城壕,当然不少城市会依赖天然水体,如苏州府城、襄阳府城、东昌府城(聊城)等。如果有一段城墙是在山上,护城河是无法成一圈的,如杭州府城、台州府城临海等,有山地段城墙的古城轮廓往往不如平地古城清晰。另外,重要城市有时候会因为防御考虑在内城以外修筑外城砖石城墙或土墙,这些外城有的有护城河,如顺天府南城北京前三门以南,有的则没有,如应天府外城尧化门、仙鹤门、安德门一圈。第二类城大多本身占据险要位置,所以有些修了护城河,有的则没修。第三类也是不一定有护城河。
中国大部分地级市和县都从第一类城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这些城市大多都有护城河遗迹,也就是说有护城河没什么了不起的,当然护城河保存情况大相径庭,有的古城的轮廓也不够清晰了。在我看来,那些水体狭窄的护城河,如果没有特别的景致加以映衬,比如“盘门三景”,即便保存完整也并不值得boast of,只能说这些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还算是守了本分;而水面相对开阔的护城河则大多能成为当地一景,比如东昌府城、襄阳府城、广平府城、泰州城、南通州城等。
南阳河发源于青州西南玲珑山下的井塘村,井塘古村始建于明代景泰七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坐落于青州西南15公里处。井塘村因东南纱帽山下有一片清泉,常年不涸,形成一塘,村民将塘砌石筑高为井,村名便由此而来。此泉便是南阳河的源头,丰水季节可以追溯到玲珑山白驹谷的“龙王鼻子”处。北源发源于青州市大阴山,二水相汇后由南向北流经驼山西麓,一路接纳山泉水,在楼楼山北面,接纳她的一条重要的支流瀑水涧。后西南东北流向,经过青州南阳城西门岱宗门外的永济桥,接纳由“醴泉”之水汇集而成的洋溪,流经南阳城与东阳城之间,穿过万年桥,到达滚水桥,接纳南阳城东护城河(荷花湾)之水,此河由“黑虎泉”、“刘家泉”、“大泉”、“小泉”等泉汇集而成。再向下流经曹家园、高家园,此处形成一湾,称“龙湾”,再向北转,东流过丁家店、草庙等村,在张家河村调头向东南流去,转弯处为南阳河最北端,俗名“南坝梃子”,再流经魏家河、崔家河、纪家河、李家河,此五村,统称“一绺五河”。经坝沟,在小贯店村接纳其第二大支流阴阳河,过大吴、小吴二村中间,在尚家庄接纳其最大支流建德河(俗称七里河),在东阳河村注入弥河。
南阳河从源头到瀑水涧入河口为上游,瀑水涧入河口至东护城河入河口滚水桥处为中游,滚水桥至入弥河口为下游。 南阳河是青州历史上的重要河流,被称为青州人民的母亲河,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当中称其为“阳水”,后称为“长沙水”。其原来的流向是在丁家店村附近北转,与北阳河交汇,北流注入巨淀湖。
南阳河水急沟深,是建造城池的理想场所,青州历史上的四座古城都是在南阳河附近建造的。
广县城,汉高祖刘邦在公元前204年,派将军韩信击败齐王田横,青州归西汉管辖,设置广县城,这是青州的第一座州城,原址在今天王府街道办事处下圈村一带,西濒南阳河,东临瀑水涧,南到楼楼山,南北约400米,东西约500米,占地约200000平方米。遗址地势高突,地表土层厚15米左右,地面有少量的汉代陶片暴露。但在15米以下的文化层中有大量的汉代陶片和砖瓦,该文化层厚达1米左右。在汉代文化层下,叠压着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层。西晋永嘉五年(311年),前赵刘聪派王弥的部将曹嶷攻打青州,破城后曹嶷为青州刺史。因广县城遭到严重的破坏,曹嶷在尧王山南15公里处建新城,史称广固城。《水经注》记载:“阳水,经广县故城西,旧青州刺史治”。《齐乘》亦云:“汉置青州刺史,不常所理,郦氏所说非也”。《通典》载:“汉刺史乘驿巡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几月循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广县城遗址1990年公布为青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固城位于南阳城西北4公里,尧王山南15公里处,西临北阳河,东南临南阳河,四周有绝涧环绕,岨水深隍,城址南北宽约600米,东西长约800米。从面积上看,应为广固城之内城,即小城。《元和郡县志》载:“有涧甚广,因以为固,易守难攻,故曰广固”。
前赵任命曹嶷为青州刺史,攻陷广县城后,另筑新城于尧王山前,因地就势以涧为池,涧水深广,故名为广固城。该城始建于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曹嶷建成广固城后,他把青州、齐郡、临淄县三级政府都移来广固城。据《益都县图志·金石志》载:历史上曾出土过“三印”,即 “晋殿中司马印、晋安北将军长史印、晋别屯司马印 。据考证,“以上三印并于郇、杜二村出土”。此三村为原普通镇的大郇、小郇村和杜家庄,三村庄皆坐落于北阳水西岸。另在全国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位于大郇村附近的砖窑厂出土过两晋时期的铜器,因此确定此处为广固城旧址。
太宁元年,后赵石勒派石虎领兵出击广固城时,一次就坑杀广固城军民三万余众,仅留男女700人。东晋隆安三年(399年)慕容德率兵四十万,攻打广固城,辟闾浑驱赶士民8000余家入广固城固守。慕容德杀死东晋守将,占领广固城后,建立了南燕国,即位当了皇帝。他广农积粮,富国强兵,发展并建立起步兵37万、车1700乘。铁骑5万3千匹的强大军队。所以从仅存的五十万平方米的城址来看,是很难容得下这么多的军队,因此断定:外城一定要比内城大的多。
东晋义熙六年(410年)东晋大将刘裕统兵攻击南燕广固城,血战10月有余。因久攻不下,遍求良策。河间人元文向刘裕献策说:“昔,赵攻曹嶷,望气者以为渑水带城,非可攻拔。若塞五龙口,城必当陷。石虎从之,嶷请降。降后五日,大雨雷电震开。后慕容属之攻段龛,十旬不拔,塞口而龛降。降后无几,又震开,旧迹犹存,直试修筑。裕听其言,遂塞之,超及城中男女皆患脚弱,病者大半。超遂出奔,为晋所擒也。”刘裕破城后,将广固城夷为平地。杀鲜卑贵族以下3000余人,留1万多名妇女儿童,当作战例品赏给军士。让羊穆之任青州刺史,羊穆之在南阳河北另筑新城,称东阳城。
东阳城,东晋义熙六年(410年),东晋灭南燕,夷广固,羊穆之在南阳河以北,北阳河以东,另筑新城称为东阳城。东阳城在今北关一带,东起今市立医院东侧的晓东门,西至北西关东侧岱宗门,全长2500米,南濒南阳河北关街南端的南天门,北到西大街北端的车辕门(又名武曲门)外的东店,南北宽约1000米,总面积250万平方米。另外西北设镇青门(马驿门),门外接西店街。东阳城曾于神宗熙宁十年,修州城,建楼橹,南岸置吊桥。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兵再陷州城,杀代理知州魏某,焚城而去,在南宋与金、元及农民起义不断交战中,东阳城频遭战火。因南阳城在修建应战中不断完善,至明洪武三年,南阳城经过大规模的修筑后,州府的统治中心迁入南阳城,东阳城至清代逐渐被废弃。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在东阳城故址修复土城,不久被废,仅西北有城门残存,残墙高20米,长27米,门洞宽14米,夯筑而成。
东阳城北城墙设城门两处,东曰武曲门(车辕门),西曰的镇青门(马驿门);西城墙设泰山门,东城墙设晓东门。今仅存镇青门,地上保留部分有门洞及洞两侧的城墙。此处为明清两代的官吏驿站,换乘车马的地方,所以又叫马驿门。1990年被公布为青州市级保护单位。
南阳城,南阳城以在阳水之南而得名,因城内某些地物似牛首、牛角、牛耳、牛涎、牛眼、牛腹、牛脐、牛溺、牛背、牛蹄等名,广为流传,所以俗称“卧牛城”。 瀑水涧,为南阳河接纳的第一条重要支流,也是青州历史上的著名文化河流,又名石子涧,古名石井水。汉代所建的广固城就是在瀑水涧西侧。下游原有一瀑布,便是青州十景当中的“石瀑冰帘”,她发源于青州西南山麓,流经黄峪、寨子、十字、朱家、寇家河村、傅家、角楼等地,在七一水库(南阳湖)与南阳河交汇,是一条典型的季节性河流。郦道元,苏轼,黄庶等人均有记述。青州汉代广县城,宋代三贤祠等位于她的河畔上。
东护城河,入河处有滚水桥,也称汇流桥,现为步行便桥。
阴阳河,原为南阳河第二大支流,全长十五公里,与七里河平行,已不存。此河发源于趴牯山东麓,将军山北麓,流经南营、徐桥,经过昭德街与柳行街交叉口的断魂桥,因此得名。穿越东关,进入小杨家庄,过苏桥,穿越昭德路,转入夏新村,在村东圣水祠前,接纳五条沟壑汇流之水,称五凤朝阳,俗名凤凰嘴,并形成一湾,接纳马踏泉、圣水泉之水,继续东北流去,经魏嵋故居后,穿东圣水村东,过三府桥(村民多称河北有三府衙门,建国后仍有石狮子等物件),至小贯店村入南阳河。20世纪末,昭德路与仙客来路整修之前,下游河段仍有水,后海岱小区建成,公路通车,河道废弃,夏新村、东圣水村内仍存有断断续续的河道,海岱小区遗留的白杨树原是阴阳河沿岸的树木。
建德河,南阳河最大支流,又名七里河,云峡河,古名建德水,位于山东省青州市城南,为南阳河最大的支流,弥河的一条二级支流。她发源于青州城南磨脐山云台峰北麓的山泉,即今青州市委党校院内,自南向北流经响水崖,穿云门山东麓的大花林疃和小花林疃,经郭家桥转弯东去,流经卧蟾山和将军山之间的峡谷,这段峡谷延伸很长,称七里涧,经云峡河村接纳邳泉(云峡河老泉)之水,过扈家庙,经七里河接纳濆泉(马刨泉)之水,再向东流接纳南来的龙渊泉(石王老泉)之水,过西牟、东牟、玉皇阁、新冯、西建德、中建德、东建德,在东建德村东北北转南北流向。经杨姑桥、尚家庄,在尚家庄东北携手南阳河,一起注入弥河,全长约十七公里。 南阳河下游的规划结构,采用“一轴多点”串珠式的形式。即自东向西以青州历史大的时序为轴线,分区段展示青州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形成滩林生态风貌区、史前图腾文化区、生态风景林区、东夷文化风貌区,古“青社”风貌区、古城遗址风貌区、人文与自然生态过渡区、碑刻文化展示区、传统商业服务区、山水园林区、古城遗址风貌区、民俗文化活动区、“花”文化展示区、历史先贤纪念区、特色宾馆服务区等15个功能区。最终形成包含“南阳河十二景”的完整的“生态画廊、历史长卷”风光带,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之河、商业之河、生态之河、特色突出的青州之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