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建安时期。少女刘兰芝自幼便习女红,善弹琴,能诵诗书。十七岁嫁给焦仲卿为妻,日夜辛劳,勤于家务,却不为婆婆所容,于是就去信给正在庐江郡府做小吏的丈夫,诉说不堪忍受之苦。仲卿回来为妻子求情,却遭母亲斥责,并令其休妻另娶。
2、仲卿长跪,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母亲大怒。因仍要赶回郡府任上,仲卿只得先请妻子回娘家,暂避一时。兰芝自然明白,如此一别,类乎休弃,今后恐难再见,便将自己常用的香囊、妆奁等物留给仲卿以作纪念。鸡鸣天亮,兰芝精心梳妆之后,上堂别过婆婆和小姑,流泪登车而去。
3、此时仲卿已等候在大道旁,夫妻相见。两情依依,低头耳语道:“誓天不相负。”刘兰芝被遣回家十余日,县令即派媒人来为其子求婚,被兰芝婉言回绝;又数日,太守也托郡丞登门提亲,明言太守的五公子尚未婚配,愿与刘家结为百年之好,又被谢绝。
4、这下早惹恼了兰芝那位性情雷暴的大哥。兄命难违,兰芝被逼迫不过,只得一切任人安排。那边媒人回报,说刘家已允婚事。恰好三天过后便是良辰吉日,太守马上四处派人备下金帛彩礼,人马舟车,以便早日完婚。仲卿在任上闻知此变,急忙乞假告归。
5、第二天,兰芝整日默默无语,只是和泪裁衣。忽听得一阵熟悉的马嘶声,出门遥相望,知是故人来。兰芝手抚马鞍,一一诉说原委。仲卿提及当日誓言,二人只好相约“黄泉下相见”。各自回家去了。仲卿回家后对母亲说道:
“今天大风吹折了树木,院子里的兰花上结满了严霜;孩儿的性命犹如西山的落日,母亲今后一人,要多多保重”,遂再拜长叹而去。这一天,迎亲的车马格外热闹,新妇已进门。黄昏后人群渐渐散去,夜深沉,万籁无声,兰芝揽裙投水自尽。仲卿得知,徘徊树下,亦自缢殉情。后两人合葬于华山旁。
《焦仲卿妻》是汉乐府诗中的宏篇巨制,凡一千七百多字,原载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人常取其首句称之为《孔雀东南飞》。诗前小序为我们勾勒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悲剧的轮廓。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叶的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之妻刘兰芝因不能忍受焦母的虐待,被遣回娘家。她与仲卿的爱情异常深笃,互誓不再嫁娶,等待日后重圆。谁知兰芝的兄长利欲熏心,逼迫她再嫁给一位太守的郎君,以攀高枝。兰芝不愿顺从,“举身赴清池”,投水自尽,焦仲卿闻讯也“自挂东南枝”,自缢身亡,演出了一出殉情的悲剧。《焦仲卿妻》是一篇戏剧色彩颇为浓厚的叙事长诗,它塑造了以焦母、刘兄为代表的封建家长蛮横专断的形象,更以同情、赞美的笔触讴歌了仲卿、兰芝两人忠于爱情,追求幸福美好生活,反抗压迫,反抗封建礼教的崇高、勇敢的精神。在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非常低下,他们被当作生产工具和生育机器,蒙受着巨大的心灵痛苦和肉体蘑难。封建纲常赋予了焦卿刘兄在家庭内的绝对统治权,也决定了兰芝、仲卿成为屠刀下牲牺者的悲剧命运。
长诗以朴素生动流畅和谐的语言刻划了兰芝、仲卿、焦母和刘兄等几个人物的形象。
刘兰芝无疑是诗篇最着力赞美的正面人物。她是一个勤劳的女子,“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她是一个聪明的姑娘,“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她是一个美丽的**,“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当珰。指如削葱很,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她是一个善良的女子,敬重婆婆,抚爱小姑,与丈关相亲相爱。但是,更重要的是她具有坚强的性格,在凶暴的家长焦母和刘兄面前,一点也不唯唯诺诺,俯首贴耳,一点也不流露出可怜的奴才相,表现出人格的尊严和不可侮。所以焦母对仲卿这样评价兰芝:“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一方面是焦母的颐指气使,一方面是兰芝的刚强独立,两者相值必然导致她们之间的龃龉矛盾。封建礼教规定了压迫妇女的“七出”条文:“妇有七去(即七出):不顺父母去,无子去,*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大戴礼记本命篇》)《礼记·内则》又说:“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因此,虽然仲卿与兰芝情深谊笃,并且仲卿认为兰芝“女行无偏斜”,但是兰芝触犯了“不顺父母”这一条罪名,仲卿不得不让兰芝离去。兰芝回娘家家后,不幸又碰到了势利吝啬的阿兄,“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迸以煎我怀”。本来仲卿兰芝相誓:“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不久当归还,誓天不相负”,他们等待着破镜重圆。但是家长制又一次剥夺了兰芝、仲卿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利。刘兄为了攀援高门,同时也为了减轻自身的经济负担,逼迫兰芝改嫁;而焦母也是忙于选媳,“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在这种情况下,横在仲卿夫妇面前的道路只有两条:死亡或投降。他俩的自杀不是怯弱的行为,而是在当时的具体环境中所能有的非常勇敢的举动,是对于封建制度反抗到底的表现。
诗篇以饱含同情的笔触描绘了另一个正面形象焦仲卿。仲卿的性格不如兰芝坚强,在孝道观念的箝制下,他不敢彻底反抗自己的母亲,只得忍辱负重。但他跟兰芝一样,是始终忠于爱情的,对于封建压迫也是反抗到底的。一开始当焦母要遣回兰芝时,他就明确表示:“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之后与兰芝暂别,又郑重声明“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最后终于不顾焦母的劝告,违背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自缢于庭树。显而易见,这位始终忠于爱情、最终“为妇死”,而“令母在后单”的人物,跟兰芝一祥在骨髓中是充满着叛逆精神的。
焦母是一个极端蛮横暴戾的封建家长,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专断孤行。为了达到自己的意愿,对于亲生儿子仲卿竟玩弄了卑劣的手段、一方面是威胁——“搥床便大怒:小子何所畏,何敢助妇语”;一方面是利诱——“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这里充分暴露了在可怕的封建专制主义面前,连最平常的母子天伦之爱都没有存在的余地了。对于另一反面形象刘兄,诗篇虽然着墨不多,但也写得异常深刻。通过他强迫兰芝改嫁的一段谈话,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压迫者利己主义的趋炎附势的丑恶灵魂。
长诗在艺术上有着巨大成就。如上所述,它塑造了若干鲜明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描绘人物方面,手法生动,避免了用作者的口吻作平板枯燥的叙述,或者发表一通不必要的议论和感想,而经常让人物通过自身的话语和动作来发展故事情节,这样就更具有戏剧性,形象也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这种客观性戏剧化的手法正是汉乐府民歌叙事诗所常用的,后来唐代诗人的一些新乐府,如杜甫的《石壕吏》、白居易的《卖炭翁》,也继承了这一优点。在语言方面,通俗、朴素和生动是其一个突出之处。诗中运用了许多口头语言,人物对话切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长诗语言的一个特点是精炼,善于以少许笔墨生动有力地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生活形象。试看太守所遣媒人说婚的一段描写:“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仅仅二十多字,把旧社会中媒人小心谨慎、善于逢迎的性格以及他当时由于说婚成功而踌塔满志的神情都活生生地表现出来了。
长诗描写繁简相间,各得其宜。有些场面铺陈描绘,不厌其繁,对表现人物起了很大作用。如兰芝离家时的装束和太守迎婚时的排场,都极尽描绘之能事。前者突出了兰芝的美丽,后者则有力地反衬出兰芝的“富贵不能*”的美德。诗篇末尾以美丽的浪漫主义手法,通过连理枝,比翼鸟的幻化形象表现了广大人民对于争取婚姻自由的一种积极理想:尽管压迫重重,也不能阻止忠贞不渝的爱情的胜利,同时也给“敢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诗歌增添了一丝瑰丽的神话色彩。
焦仲卿妻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力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廉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裌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士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谢阿母,母听去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无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慙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阿女衔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婣。”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崔自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王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斋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尺刀,右手执绫罗。朝成绣裌裙,晚成单罗衫。腌腌日欲瞑,愁思出门啼。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磋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菴菴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仿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汉] 佚名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着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高中文言文 译文及注释译文 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仲卿的母亲驱赶回娘家,她发誓不再改嫁。但她娘家的人一直逼着她再嫁,她只好投水自尽。焦仲卿听到妻子的死讯后,也吊死在自己家里庭院的树上。当时的人哀悼他们,便写了这样一首诗。
孔雀朝着东南方向飞去,每飞五里便是一阵徘徊。
“我十三岁就能织出白色的丝绢,十四岁就学会了裁衣。十五岁学会弹箜篌,十六岁就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你的妻子,但心中常常感到痛苦伤悲。你既然已经做了府吏,当然会坚守臣节专心不移。只留下我孤身一人待在空房,我们见面的日子常常是日渐疏稀。每天当鸡叫的时候我就进入机房纺织,天天晚上都不能休息。三天就能在机上截下五匹布,但婆婆还故意嫌我缓慢松弛。不是我纺织缓慢行动松弛,而是你家的媳妇难做公婆难服侍。
文言现象活用 1仕宦于台阁 (名词“仕”作动词:做官)2头上玳瑁光 (名词“光”作动词:发光)3交广市鲑珍(名词“市”作动词:购买)4孔雀东南飞 (方位名词“东南”作“飞”的状语:朝东南方向)5手巾掩口啼 (名词“手巾”作“掩”的状语:用手巾)6卿当日胜贵 (名词“日”作“胜”的状语:一天天)7晚成单罗衫 (名词“晚”做“成”的状语:在晚上)8
留待作遗施 (动词“遣施”做名词:遣施之物,纪念品)9千万不复全 (形容词“全”作动词:保全)10足以荣汝身 (“荣”形容词使动:使----荣耀)11以此下心意 (“下”名词使动:使……委屈)12戒之慎勿忘 (“戒”,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警戒)13时人伤之,为诗云尔(“伤”,为动:为哀悼)14五里一徘徊 (名词“五里” 作动词:飞五里)15三日断五匹 (名词“三日”作状语,隔三日)16
赏析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
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
结构托物起兴:孔雀失偶(第1段)
事件起因:兰芝被遣(第2~6段)(被逼休妻)
过程发展:夫妻誓别(第7~12段)(无奈别妻)
情节延续:兰芝抗婚(第13~21段)(贤妻再嫁)
长诗 :双双殉情(第22~31段)(夫妻殉情)
悲情结尾:告诫后人(第32段)
《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宗法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家长专制和宗法礼教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妇女形象,为后来的青年男女所传颂,本诗第一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以孔雀失偶暗示夫妻离别,孔雀徘徊返故,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统领全文,引出下文。
思想《孔雀东南飞》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作为古代民间文学伟大的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记录了一千七百年前人民的真实的感情。它是艺苑的奇葩,也是历史的镜子。
从《孔雀东南飞》看所谓封建礼教戕害爱情婚姻之荒谬
《孔雀东南飞》被称作“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的反封建礼教的优秀诗篇。然而,仔细推敲,却发现此说有误,造成这次爱情悲剧的,不是封建礼教,而是家族利益,是家族政治利益碾碎了他们的爱情婚姻。
一、刘兰芝、焦仲卿的家庭背景:
情节《孔雀东南飞》故事的两个主人公以其对爱情的坚贞不渝而赢得千古文人墨客的赞叹,主人公的墓地在安徽省怀宁县小市镇粮站前方,经后人的修缮,现已经成为一处免费供游人凭吊的风景地。为了拍摄相关电视,在小市镇建成了“孔雀东南飞影视基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开始名扬海外。
其动人的魅力主要表现在:
一、情节波澜曲折,跌宕起伏。作者在故事的开头设置了尖锐的矛盾冲突:聪明能干、心灵手巧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感情深厚,但为婆婆不容,一定要赶其回家。在这种矛盾冲突中,仲卿希望能够缓解矛盾,于是百般求告,但矛盾不仅未得到丝毫缓解,反遭母亲搥床痛骂,仲卿迫于无奈,只得让兰芝暂回家门。话别之时,两人相约誓不相负。
艺术成就《孔雀东南飞》在艺术上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已臻成熟,其主要表现有三:
一、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等艺术形象。刘兰芝不仅敢爱敢恨,敢说敢为,具有强烈的反抗性格,而且在别小姑、别仲卿时,赠物留言、订立蒲石之仍,于悲怆之中充满了温厚的深情。她感情丰富,形象饱满,不同于一般叙事诗中人物性格的单一简略。与兰芝相较,仲卿形象更为复杂。他忍让求母,委曲求全,显得软弱,但这是当时一般人所无法超越的时代局限,何况他身为府吏,更不能不受封建法规的制约。
创作背景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B |
小题1:交谈了几句,到交洲去买东西。 小题1:依照,顺应(A适当;B刚才; C出嫁 小题1:互相(其它都是指代性副词) 小题1:同时也表现了她的无奈。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