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分别是怎样的?有什么不同?

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分别是怎样的?有什么不同?,第1张

性格特点:

焦仲卿对爱情忠贞,但比较软弱,不敢直接反抗,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兰芝坚强持重、不为荣华所动,温柔善良,勤劳,才貌双全,知书达理,忠贞不渝。

不同“

焦仲卿:先讽刺怨恨,后发誓“吾独向黄泉”。

刘兰芝:先体谅同情,后发誓“黄泉下相见”。共同点:既冷静又热烈

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先后安排了故事主人公刘兰芝两次拒婚的场景描写。第一次是兰芝被休回家之后,县令遣媒上刘家为儿子求婚,兰芝断然拒绝;第二次是太守遣媒上刘家为儿子求婚,兰芝迫于兄长的压力,当场面应婚,实际上却是作好了抗婚殉情的思想准备。两次描写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对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出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

第一次拒婚,刘兰芝面对的是县令家的三少爷年轻帅气,窈窕绝伦,便言多才。这是许多年轻女子梦寐以求的意中人选,就连理解兰芝的阿母也劝她“汝可去应之”,兰芝却不为所动,她想到的是与仲卿离别时的铮铮誓言,与仲卿相处时的情投意合从而采取断然拒绝的态度:“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断”则罢,前面还加上一个表时间的副词“自”(马上,立即之意),表明兰芝几乎是不容思考、不须商量,立马拒绝。也可看出女主人的恪守爱情,忠贞不渝的高洁情怀。第二次拒婚情况有所不同,先是登门求婚的人权势、地位、财富较之于县令儿子更其显赫,再是兰芝兄长横加干涉,以势利小人的家长威严逼迫兰芝,兰芝实在是出于无可奈何,只好表面上应允了这门婚事,从后文的情节发展可以看出,兰芝的爽快应婚(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实际上是已经深思熟虑,作好了殉情抗婚的心理准备。言行不一折射出人物面临二难选择时矛盾痛苦的内心世界,面对荣华富贵,兰芝不为所动;面对凶暴威压,兰芝巧妙周旋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与自己相爱的人生死相随,永不分离。此情此志,撼人心魄,同时,第二次抗婚(表面上应婚)推动了下一情节的发展,有兰芝的表面应婚,才有下文的太守迎亲场面描写,而太守迎亲的场面之豪华富贵、热闹喜庆却又从侧面反衬出兰芝鄙弃富贵,忠于爱情的可贵品质。情节的发展又凸现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最优秀的长篇叙事诗,这首诗成功地塑造了一组人物形象,这是以前的诗歌中所没有的。正如沈德潜所说,“共一千八百五十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肖其声音面目。”沈德潜的评价无疑是精到的,对诗中人物的“面目”,人们虽已经作了很多分析研究,但因种种原因,比如戴着特定时代色彩的眼镜去看人物,去看人物之间的关系;按既定的主题去图解作品,就难免将人物“格式化”。再者凡优秀的作品,总是常读常新的。因此,当我们摘去原先的眼镜,再读这首诗仍会有新的发现。

  兰芝

  刘兰芝,论者多把她看作是一个反抗封建势力的女性形象,有人甚至把她比作卡捷林娜式的“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刘兰芝的性格中固然有其反抗的一面,但如果仅看到这一点,便把刘兰芝简单化了。刘兰芝的性格不是平面的,而是情感丰富、复杂的。分析一个人物的性格要依据人物的言行,依据人物之间的关系。

  我们先看刘兰芝的言:“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们先要考查的是刘兰芝说些话的情境。刘兰芝对丈夫说这些话的时间应该是焦仲卿刚从府中回家的那一天晚上。小两口吃过晚饭后回到自己的房间,“相见常日稀”的一对恩爱夫妻终于有了两人相处的空间和时间。长期的相思之苦,久积心中的委屈,一下子化成了上面的话语。其次要分析刘兰芝说这番话时的情绪和情感。刘兰芝的话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我心灵手巧,知书识礼,受过良好的妇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二、嫁入你家后,心中非常悲苦。三、我勤劳本分,婆婆却故意刁难。四、你家的媳妇我实做不下去了,与其这样还不如把“我”赶回家吧。根据这些内容再结合刘兰芝说话的情境,我们不难想象,她开始说话的时候,情绪还是比较的平静的,只是泄点怨气,发点牢骚,渐渐地越说情绪越激动,以致说出“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这样的话来。但这句话只是情绪激动时说出的,而绝不是真正目的。把这两句话放在特定的场合中考查,在刘兰芝的话中人们看到的是有无奈,是娇嗔。刘兰芝爱焦仲卿,焦仲卿也同样爱刘兰芝。如果刘兰芝真的想一拍两散的话,那她不可能在大道口对焦仲卿说:“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也不可能担心“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更不可能拒绝县令儿子的求婚。刘兰芝刚强,心直口快,能承受艰辛的劳作,不能忍受蓄意的刁难,她怨的不是“夜夜不得息”的劳苦,她怨的是“大人故嫌迟”的刁难。因此,当丈夫回来之后,她积久的怨气一下子倾泻出来,她这样说,只是想从丈夫那里获得一点精神的安慰,求得一点心理的平衡。焦仲卿听了刘兰芝的话后,马上就去找他的母亲,这是刘兰芝没有想到的,但性格刚强的刘兰芝这时不可能阻拦他,这样事情便难以挽回了。

  刘兰芝知书识理,善于言辞,绵里藏针。临行前,她向婆婆告别:“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这一席话,表面上看,句句是自谦,是自惭,是歉意。表现出了刘兰芝很好的教养,即便在被婆婆无礼地驱遣回家的时候也不失礼节。用事实说明,“此妇无礼节”是婆婆的无中生有。细加分析,却发现话中有话,“出野里”、“无教训”很有可能就是焦母平时指责刘兰芝的话,“贵家子”也可能是焦母常常挂在嘴上的。现在把这些话一一回敬过去。焦母总以为自己的儿子娶了刘兰芝太亏了,门不当,户不对。在她看来,“我”是大户人家,所以她劝儿子说:“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刘兰芝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这看似自责,似抱歉,其实是抱怨,“不能承受婆婆你的驱使”,掂一掂这话,份量很重,这是变相地说婆婆对儿媳很挑剔,甚至是虐待。这话刘兰芝以前不敢公开说,今天她终于可以毫无顾忌地说出来了。刘兰芝又很重感情,她与小姑告别时,眼泪顿时流了下来。她内心其实是孝敬婆婆的,尽管婆婆对她是那么薄情。临别时,她还叮嘱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可见她说的“供养卒大恩”,不是虚情假意。只不过她没有,或者因婆婆总是找她的茬,她不愿在婆婆面前表达罢了。

  再看刘兰芝的行:“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刘兰芝在被驱前为什么要作精心打扮自己?论者见仁见智:一、陈祚明说:“临当欲去,极写此女华艳……如此何忍出之!‘严妆’‘严’字、‘事事四五通’句,所谓极意装束也。”张玉谷也说:“被遗归家,有何情绪;作此严妆,呈其美态,……特借是再为临行固结府君之地。新妇苦衷,作者曲为写出。”皆指刘氏极意把自己装饰得华丽美好。二、李因笃说:“……自初妆以至妆成,每加一衣一饰,皆着后复脱,脱而复着,必四五更之(更换四五次),数数迟延,以捱晷刻也。……着毕,则新妇去矣。”则指刘氏不忍离去,故反复拖延。三、余冠英说:“每事四五遍,或是心烦意乱,一遍两遍不能妥贴。”我以为这三种说法,都没有能准确把握刘兰芝的性格和精神。按陈祚明和张玉谷的说法,刘兰芝的打扮,只是为了以美貌来留住焦仲卿的心,让焦仲卿不要把她赶回家。这种理解不合情理;焦仲卿爱刘兰芝,不愿赶她回家,刘兰芝是知道的,焦仲卿听了刘兰芝的话之后立即“上堂启阿母”也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刘兰芝没有必要用美貌来“固结府君”。“以捱晷刻”的说法,更没有依据。“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可见天刚亮,刘兰芝就立即起身打扮,如果说是为了拖时间,她没有必要这么早就起床。一大早就起床打扮,恰恰说明她希望早点离开这个家,迟早都要走,迟走不如早走,她要走得决绝,要走得让她婆婆看似毫不留恋的样子。“心烦意乱”可能有一点,因为毕竟这是一对恩爱夫妻,但还不仅仅如此。“严妆”即盛妆,刘兰芝刚强有余,柔韧不足,自尊心强,能伸不能屈。她是漂漂亮亮地嫁入焦家的,也要漂漂亮亮地离开焦家,以示她“实无罪过”。她要走得体体面面,决不在她婆婆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显得很伤心的样子。她这样精心打扮,是为了做人的尊严,仿佛英雄赴刑场,要衣冠整齐,昂首挺胸。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怜惜、令人敬佩、光彩照人的形象?

  焦仲卿

  焦仲卿是一个性格矛盾复杂的人物。他有反抗的一面,又有软弱妥协的一面。他惧怕母亲,但在母亲那里敢于为妻子据理力争,最后又屈服于母亲的*威。他不善于调解婆媳矛盾,听了刘兰芝满腔委屈的叙述,马上就对母亲说“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还说“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这些话,都是一个寡母所最不能忍受的。我们想想,一个寡母,辛辛苦苦把儿子从小拉扯大,现在儿子却向着妻子,指责自己的母亲,甚至还拿死来吓人,做母亲心中是一种什么感受。从诗中看焦仲卿是焦家的唯一的儿子,焦家的香火要靠这个儿子来承传,现在这个儿子居然说出“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这样的话来,不是向母亲示威吗?这对缓解婆媳矛盾丝毫无益,还在焦母对儿媳满腔的怒火上浇油。所以焦仲卿刚说完,焦母立即“槌床便大怒”。他没有解决矛盾,反而激化了矛盾,于是只好采取权宜之计,让刘兰芝暂回家。尽管他对刘兰芝说:“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其实他说这话时心中并没有底。他只不过是走一步看一步,从故事的发展看,焦仲卿这一步走错了。

  他易冲动,不冷静,甚至出口伤人。他听说刘兰芝再嫁,便跑来对兰芝说:“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面对“丈夫”(其实他现在已经不是丈夫了)的指责,刘兰芝只是幽怨地说:“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焦仲卿的话虽然让兰芝感到意外,但她却非常克制、冷静。两人的性格在对照中更加鲜明。有人说,他爱兰芝,一旦听说她背约再嫁,便不再对她像先前那样低声下气,“哽咽不能语”了,而是斩钉截铁地说:“贺卿得高迁……吾独向黄泉。”这是一种何等的大丈夫气概!我从中看不到什么大丈夫气概,恰恰相反,我看到的是小男人心理。不错他爱兰芝,但爱得很自私,因而也就对兰芝缺少关心和了解。前面说过,焦仲卿回家后刘兰芝对他的一番叙述,并不是要他去向婆婆讨个公道。她只是为了倾叙,发点怨,撒点气,耍点娇,如此而己。这时,焦仲卿只要给刘兰芝一点理解,一点安慰,刘兰芝也就心满意足了。他其实不懂妻子的心,所以他第一步就走错。他处事不果断干脆。临别时,刘兰芝叮嘱他:“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可是他迟迟不来,直到知道刘兰芝要再嫁了,才匆匆赶来,来后不问青红皂白,就气急败坏地对兰芝指责,挖苦,讽刺。他以为刘兰芝再嫁是嫌贫爱富,是另攀高枝,这不是一个理解妻子的人应该说的话,这心理多少有点阴暗。这阴暗的心理与他从小没有受到完整的父母之爱有关。

  他爱自己的妻子,可最后还是把妻子休了;他孝敬母亲,但他最后还是自杀了,这是大不孝。他想做一个好丈夫,和妻子过和和美美的生活,结果是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自挂东南枝”。他想做一个好儿子,可最后还是“故作不良计”,“令母在后单”。他不是一个好丈夫,也不是一个好儿子。他是一个悲剧人物,这悲剧,固然有社会的原因,也有他自己的性格原因。

  焦母

  焦母为人刚愎,蛮横,自以为是。她对刘兰芝横挑鼻子竖挑眼,一心想拆散她儿子与刘兰芝的婚姻。她反复对儿子说:“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在旦夕间。”仿佛世间的女子都愿嫁给她儿子,似乎只要她喜欢谁,谁就是她的儿媳妇。当焦仲卿表示“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时,她开导儿子说:“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有人据此认为,焦仲卿先世曾仕宦于台阁。其实我以为这话是当不得真的。何以见得?从语言上看,“仕宦于台阁”的主语是“汝”,即焦仲卿,我们知道,焦仲卿只不过是庐江府一小吏而己,并没有在台阁做官。焦母,一村妇,儿子在府中做官,她就以为“仕宦于台阁”,便自我膨胀,自高自大,诗人让她这样说,正是为了表现她的无知与自大。

  对刘兰芝,她百般挑剔。这有刘兰芝的原因,也有焦母的原因。焦母看刘兰芝不顺眼,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虽然言过其实,但并非完全无中生有,刘兰芝“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她有文化,有知识;有文化,有知识,就有思想,因此与焦母难免产生思想和性格上的冲突。这冲突,虽然不会明朗化,也不会正面展开,但一不小心便流露在脸上是可能的,做婆婆的看在眼里,便怨在心里。有时对于婆婆的差遣,刘兰芝行动上虽然服从了,但心未必服,再加上焦仲卿在家的日子不多,婆媳之间有了矛盾不能及时化解,这样矛盾就越积越深。

  焦母看不惯刘兰芝,还有一种寡妇心态在作祟。我以为焦母守寡应有十多年,虽然从“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这四句看,焦母守寡不会有这么久,但这四句在宋本《玉台新咏》和《乐府诗集》中都仅有“新妇初来时,小姑如我长”两句。当然,即便只有这两句也不能断定焦母守寡有十多年,但从焦仲卿对母亲的畏惧心理,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从小在寡母的严厉管教下长大的孩子。不然焦仲卿不会对母亲那么畏惧。但凡寡妇对独子往往既溺爱又严厉,爱得有点变态。一个寡妇既当妈,又当爹,要将儿子抚养成人,继承焦家的香火,承受的精神压力是巨大,因此对儿子格外苛刻便可以理解。焦仲卿小时候受母亲的打骂应该是常事。即便他长大后已经娶妻做官了,仍摆脱不了母亲早年在他身上造成的心理阴影。所以当母亲槌床一怒,府吏便默然无声,其畏惧之情何异于老鼠见到猫?如若焦仲卿长到十多岁父亲才死,作为独子,他就要挑起家庭的重担,那么他的性格就应该坚强,而不会那么骇怕他的母亲。另一方面,从焦母易怒暴躁、蛮横无礼的病态表现看,她分明是一个守寡多年的寡妇。因为病态所以她最担心的就是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而刘兰芝像楔子一样揳入他们母子之间,这是她最不能忍受的,她不允许媳妇从她手里夺走与她多年相依为命的儿子。焦仲卿越向着刘兰芝,焦母就越容不下这个儿媳,因此千方百计要把她赶出家门。这种心态是多年守寡的母亲的共同心态。

  刘母

  刘母,有人认为她也是逼刘兰芝再嫁的封建家长的代表之一。理由是当县令家来求婚的时候她说了“汝可去应之”。其实这“应”,不能理解成“答应”,而应理解成“回复”,作为母亲,她当然希望女儿婚姻美满,生活幸福。女儿被休回家,马上就有人家来求婚,而且来求婚的又是颇体面的人家,妈妈希望女儿答应这问婚事,是可以理解的,不能就简单地认为是势利。况且这时母亲并没有代女儿做主,而是让女儿自己去处理,在那样的时代,这样的母亲无疑是开明的,是通情达理的,是难能可贵的。刘母的开明和可贵,从刘兰芝受到的良好教育上可以看出,如果不是一个开明的母亲,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刘兰芝不可能受到那样良好的教育。

   还有人甚至作了这样的大胆推理:焦母能逼儿子休了刘兰芝,那么刘母为什么就不能让儿子逼刘兰芝再嫁呢?这种推理其实是一定要给刘母戴上一顶封建家长的帽子,以说明封建家长制是焦、刘爱情的罪魁祸首。但这种无视作品本身的推理是站不住脚的。在县令家来求婚的时候,刘兰芝对母亲说:“兰芝初还时,府史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这时,拒绝媒人的是刘兰芝的母亲:“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这番话说得非常得体,体现了她良好的休养,善良的心地,她同情理解自己的女儿。到了太守家来求婚的时候,刘母还是说:“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真正逼迫刘兰芝的是刘兄。刘母只是在刘兰芝答应了婚事之后才说:“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在焦仲卿迟迟不来,刘兰芝答应了婚事,太守家就要来娶亲的时候,刘母说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不能据此认定她是封建家长。

  刘兄

  诗中对这个人物着墨不多,仅三处:“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这两处都是刘兰芝说的。正面写刘兄的只有一处,就是刘兰芝第二次要拒绝上门求婚的人时,他说:“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其实如果单把这一番话抽出来分析,也不能说这就是逼妹妹出嫁,甚至完全可以理解成是为妹妹好,为妹妹的前途着想。刘兰芝和哥哥生活在一起多年,她最了解自己的哥哥,有了刘兰芝“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这样的评价,刘兄的话就可以作完全不同的解析:这哥哥是势利眼,只看门第,不顾爱情,尤其是那句“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更是不堪入耳。这话的意思就是,你如再不嫁,今后的日子怎么过,潜台词是,难道要我做哥哥的养活你一辈子不成?刘兰芝被遣回家,其实已有一种寄人篱下之感,再听哥哥这么一说,她再也无法在这个家里住下去了,所以她回答哥哥的话是“谢家事夫胥,中道还兄门”,而不是“中道还家门”。这一字之差,兰芝的内心之苦尽现。现在哥哥发出话来了,还能赖在哥哥家不走吗?这个哥哥话语不多,其实非常刻薄,毫无兄妹之情可言。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一篇优秀的长篇叙事诗,它有着极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在对社会生活反映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又有着多样化的艺术手法,以其深刻的艺术性对后代作家产生了重要影响。作品塑造的女主人公——刘兰芝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刘兰芝是一场带有典型性的悲剧的牺牲者,在整篇诗歌的叙事过程中,作者为了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作品主题,自觉不自觉地对故事的悲剧性进行了强化,本文试浅论之。

一、 开头起兴的烘托与强化

《孔雀东南飞》的开头运用了我国古代诗歌中经常使用的起兴手法。起兴 手法一般是选取能够反映作品思想内容的相关或相似的事与物,置于作品之首,起到烘托人物和突出主题的作用。实际上,起兴部分就如同一篇音乐作品的第一个音符,它或许不能直接显示主题,但它能够确定一篇作品的感情基调。本诗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就像一篇音乐作品的第一个低沉的音符,孔雀的失偶显示出一种悲伤与无奈,“五里一徘徊”则更让人想象到蕴含其中那份痛苦与依恋。那迂回飞翔的姿态让人们在心灵上不由升腾起一种黯然神伤的情绪。因此,这开头两句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哀怨、伤感的基调,它像一张迷蒙蒙的潮湿之网笼罩着全诗,暗示出作品叙述的将是一个悲剧性的故事。

二、 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强化

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美自然也是一种价值,在这篇作品中,作者为了将故事的悲剧性强化起来,在对人物外在形象和内在性格的塑造中都有意识将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作出适当的突出与夸张。作者越是将人物形象塑造的趋向完美,或者说有意识将有价值的东西尽力强化就会越让人感到美的事物的毁灭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这种悲伤的感情对人的灵魂的冲击力就越大,悲剧的效果就越强。

首先在人物外在形象的塑造上。文中对刘兰芝的外在形象描写集中体现在被遣回家前的梳妆打扮上。“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天未亮,刘兰芝就起身开始收拾行装和精心梳妆,“严妆”一词比较笼统地 介绍这是一次盛妆,她的梳妆必定会呈现另一番美丽。“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次精心的打扮,“四五通”显示出 仔细与认真,这是一种平静,一种掩盖着内心巨大悲伤的平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 001。指若削葱根,口如含朱丹。”这段文字是运用一种 铺陈手法,这里铺陈手法的运用正好有力地显示出刘兰芝不同寻常的外在美,从头到脚,从指到口,每一处细节都闪烁着美丽的光华,此时的刘兰芝已恍若仙子。“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是作者的一句评述,这里描绘出的动态美,正好与前文的静态美构成辉映。

在这段文字中,固然有作者的对人物形象的审美理想,带有夸张的成分。这种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叙述却又符合了人物形象的逻辑要求,在读者的眼中,具有优秀内在品质的刘兰芝就应该有如此的外在形象,符合了人们的审美要求。因此,这种形象的美化更让人感到毁灭的不可接受,加强了人们对故事悲剧性的认同感。

其次在人物性格塑造上。作品以刘兰芝的自述切入,通过女主人公的自述,我们首先感到站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位女子:聪慧、勤劳、知书达礼、多才多艺,并且对爱情忠贞不渝。这样的女子怎么会无故被遣呢?这段自述既引出了故事,也基本确定了女主人公的内在性格特点。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塑造也日趋完整与完善,女主人公坚贞不屈、宁折不弯的性格侧面也不断得到强化。

如果说对阿母和小姑告别还是体现其善良、知礼、和蔼的一面,那么,刘兰芝与焦仲卿誓别则是其坚强性格的一次充分显现。“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一种对外来压力的自觉反抗包含在短短的言语之中。

拒结县令之媒和佯装同意太守之媒是其坚韧性格的再度显现和自然发展。当县令之媒来求时,她以“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向离”相推脱。当太守之媒来求时,她已感受到社会的压力正一步步向她袭来,再加上势利兄长的责怪与逼迫,刘兰芝已感受到生存已是一种难以承受之重,但她并没有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佯装答应,内心已怀必死之志,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这是她坚贞不移的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刘兰芝再次见到焦仲卿时,他们都深深地感受到自我生命不能承受的重负,在现实中不能相爱相守,于是就相誓在黄泉下同行,“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所以,在婚庆之日,刘兰芝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愤恨与无奈,发出“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的哀号,从容地告别这个尘世。那是一声穿越时空的凄厉之音,当后代的人们看到一个完美的形象带着怨恨与无奈消逝的时候,深切的同情与极度的哀伤像潮水般激荡着每一个爱美者的心灵。

三、 对比描写中的强化

文学作品中为了更鲜明地显示一种事物或环境的特点,常常运用对比映衬的艺术手法。《孔雀东南飞》中为了强化其悲剧性,分别在人物力量对比和 环境对比中达到了强化其悲剧性的目的。

首先是人物力量对比上。刘兰芝和焦仲卿与焦母和刘兄之间形成两种力量对比,但是这两种力量的对比不是势均力敌的对抗,而是一支微弱的可怜却可贵的追求自由幸福的力量和强大的封建家长制的社会力量的对抗,对抗的开始就意味着刘兰芝、焦仲卿的失败的结局。但是,作者为强化人物形象还是努力展现二人坚韧抗争誓死不悔的反抗精神。刘兰芝坚韧和顽强性格前文已述。焦仲卿的性格中虽然有其懦弱的一面,但更有坚持爱情,并能做到冒天下之大不韪为情而死的可贵。这也说明焦仲卿有坚强有力的一面。但这两股力量的相加与整个社会得力量相比依然是微乎其微的,但是,他们还是用自己的力量努力反抗社会的重压,以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两个美丽的生命消逝了,但这一事件的发生更显示出弱小生命的可贵与高贵,自然就强化了作品的悲剧色彩。

其次在环境对比上。太守听到刘兰芝应允之后“心中大欢喜”。立即要求确定婚期,要求家人准备,“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车、马、轿、彩饰、彩礼、从人构成一副热闹非凡的迎亲图,与人声鼎沸沸的太守家的热闹环境相对比,刘兰芝与焦仲卿最后一次悲惨相见的环境构成强烈的对比。双泪涟涟的两人无奈地“生人作死别”,令人悲叹。两种悲喜迥然不同的环境对比,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作品的悲剧性。

总之,我们在阅读这篇优秀诗歌长篇时,如果能够注意到作品的强化艺术,那么,对于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是大有裨益的。

“自古红颜薄命。”当人们读到这句话时,它常常与权力、名利联系在一起。其实这句话也适用于普通家庭和普通人。贾斯珀是汉末刘兰芝庐江县的一个小家庭。“十三会织素衣,十四会学裁衣,十五会弹琴,十六会背诗背书。”看来她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多才多艺的闺阁女孩。十七岁时,他与庐江县的公务员焦仲卿结婚。焦家人口简单。除了丈夫,只有她寡居的母亲和一个小水泵,也算是当地小康之家。嫁到焦家后,他起早贪黑,操持家务:挑水、做饭、洗衣、织布。他整天忙忙碌碌,把一家四口打理得井井有条。焦仲卿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工作之余,躲在妻子身边,呢喃情话,偶尔弹一曲筝曲,轻轻唱一曲。他的妻子非常深情和幸福,邻居们都很羡慕这对完美的夫妇,但焦的母亲很不高兴。焦的母亲开始无理增加儿媳妇的工作量,然后百般指责儿媳妇的过错,最后完全失去了理智,认为儿媳妇根本就是一只破坏焦家和谐气氛的狐狸,强迫儿子带回娘家。焦的母亲当时去的理由是,儿媳妇没有教养,凡事爱自己拿主意,我老头子不高兴。这在今天看来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但在古代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古代有所谓“七出”,任何人遇到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和妻子离婚。中记载:“女人有七条路可走:违背父母,不生育,嫖娼,吃醋,与恶疾同行,话多,偷盗。”从心理上来说,母亲和儿子多年守寡已经成为一种长期存在的习惯。家里突然多了一个媳妇,让母子相依为命。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理平衡失去了,对媳妇生气。当时,焦仲卿认为她儿媳妇的行为没有错。她为什么没有得到母亲的爱?他反对母亲这样做,当着母亲的面发誓:“你要是送了媳妇,这辈子就再也不嫁了!”然而,焦的母亲用她最后的武器,一把鼻涕一滴泪,威胁着她的死亡。在最后一刻,焦仲卿被打败了,屈从于她母亲的意愿。那天晚上,夫妻两人泪流满面,直到天亮,焦仲卿反复解释他的尴尬处境,并承诺假以时日,情况会有所改善,并鼓励妻子再忍耐一会儿,等会儿再回来迎接他。然而,刘兰芝不敢做出这种奢望。这完全是一种告别的姿态。她哭得像个泪人。游子提醒丈夫把刺绣、沙朗裙、桶帐、香囊、梳妆盒、丝绳等妇女用品全部送人。给别人,以免留置,以免被打乱。眼泪还没干,天就快亮了。怀着愤慨的心情,刘兰芝站起来,穿好衣服。她穿着袜子的时候,每一件小事都重复四五遍,每一次都影响着她对丈夫的无限情意。她想说她还是会休息一下。她从容地走出门去,向焦的母亲告别。她一本正经,穿着考究,这是对母亲的抗议。然而,轮到这个圣洁的表情和小本子说再见的时候,却变成了眼泪。她一肚子苦水,在一个女的和自己同龄的小泵面前再也忍受不了了。她要走了,舍不得离开这个家!我很抱歉要离开。一辆马车载着离开了焦的家,骑着一匹白马跟在车后,一次又一次地走着。车轮的每一次转动都像是在碾碎两颗破碎的心,他不禁感到疼痛。焦仲卿下了马,钻进汽车,两个人拥抱在一起,又哭了起来,对天发誓,他们永远不会消极。“你如磐石,妾如芦苇。苇如丝,岩无转。”也就是说,海枯石烂,两者一类。从不

当刘兰芝回到家,她善良的母亲看着“无助”的女儿,她悲痛欲绝。然而,刘兰芝仍然有一个暴力的哥哥。对于哥哥,刘兰芝早有心理准备。回家的路上,她知道,“我有自己的爸爸和哥哥,他们很暴力,怕他们不按我的意思做,所以会炸我的胳膊。”然而,刘兰芝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县长派媒体为他刚满十八岁的三儿子求亲。母亲理解女儿的心情,所以拒绝了女儿的请求。不久,太守让县丞向他的五少爷求婚。当母亲准备再次为女儿婉拒时,她的哥哥介入了。在旧社会,大哥代替了父亲,家庭重男轻女,所以她同意了这门婚事,收养了她的工作,选择了一个好日子结婚。刘兰芝不做声,只是用毛巾捂住嘴哭了,泪流满面。俗话说“被腌了就想出去哭。”听到再婚的消息,赶到了刘家。已经是黄昏了,马嘶的声音是他心中的悲伤。看到门前已经搭起了“绿房子”,是用大布帘搭成的帐篷,是新娘出嫁前一晚用的。看到刘兰芝,焦仲卿生气地说:“我就像一块石头,一千年也不会变,可是你的蒲苇的韧性呢?为什么一天一夜一切都变了?我们永恒爱情的誓言!只能恭喜你攀上高枝,一天天好起来。”刘兰芝肝肠寸断,泣不成声,“人生不如意,一言难尽。你为什么要这么说?”我和你一样被逼,只有一死以示野心。”刘兰芝哭着跑回了鲁青,而焦仲卿则绝望地掉转马头踏上了回家的路。世间各种辛苦,都没有做成死亡或者分离。当时已经是寒冬时节,寒风摧残树木,树叶飘落。渐渐地,尼姑庵的黄昏安静了,月亮冷了,地上结了霜。偶尔有一两只孤独的鸟从空中啼叫。刘兰芝跌跌撞撞地走出了鲁青,在人们毫无防备的时候跳进了村外的池塘,用她的生命诠释了爱情的坚贞。焦仲卿回到那里的家里,就去教堂祭拜母亲,并说了一些告别的话:“你不能以跪下为乐,但希望善良,珍惜自己。”他那迷茫霸道的母亲还在安慰他:“你是一个大家庭,是台湾内阁的官员,你要小心,不要让你的妻子死掉。你如何高贵或卑微?“东有贤妇,城美壁美,你奶奶若有求于你,夜必还。”不管妈妈怎么鼓励,焦促清此时是铁了心要死的,所以她会听。晚上在院子里转悠,过了第三夜,乌鸦成群飞过。焦仲卿知道事情有所不同,他以为他心爱的妻子已经自杀了,正在黄权路上等着他。于是他解下腰带,绑在一根法院树枝上,上吊自杀。拥有“金车玉轮,青马金鞍”富家子弟的刘兰芝,竟然愿意为爱而死,真是令人惊叹。天亮后,和殉情的消息已经在附近的村子里引起了轰动,焦的母亲为土地哭泣,为她唯一的儿子的死哀悼。刘的哥哥更是羞愧和后悔,因为他的贪婪倾向,他的妹妹谁没有选择,只有投水自尽,以保持她的贞操;一般来说,村民们出于同情而义愤填膺,聚集在两家门前,尖叫着诅咒着,要求将他们一起葬在盖华山脚下。在焦仲卿刘兰芝的墓地里,东西两边种了松柏,南北两边种了梧桐树。过了几年,枝繁叶茂,遮阴蔽日,有一种双翅鸳鸯,日夜上下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唱个不停。年轻男女纷纷来到墓地祭奠,祈求婚姻幸福。至今,安徽舒城县南部的盖华山仍有鸳鸯墓的遗迹!焦仲卿是庐江县的一名小官吏,庐江县位于安徽省庐江县、潜山县和舒城县之间

”说到她的打扮,她做了如下的描述:“脚上爬满了丝,头上闪着玳瑁,腰肢飘逸,耳朵上闪着明月。“用了很多笔墨。描写刘兰芝的才情、性格、美貌、打扮,目的是强调这样难得的美人不能讨婆婆欢心,会增加世人的同情和遗憾。1700多年过去了,如今在荧屏和舞台上,这个感人的故事仍在不断上演,仍能让人潸然泪下,可见其不朽的事业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浪传的。”孔雀东南飞,徘徊五里。”“告别生活,厌恶生活是不可能的。”“谢谢后人,小心别忘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4649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4
下一篇2023-09-24

随机推荐

  • 欧珀莱黑精灵精华怎么样?欧珀莱黑精灵精华使用方法

    欧珀莱黑精灵精华主打密实肌底,光润透亮,那么欧珀莱黑精灵精华怎么样?欧珀莱黑精灵精华使用方法是什么?面对这些问题,以下是针对欧珀莱黑精灵精华进行的全面分析,以了解欧珀莱黑精灵精华的其他性能,并帮助你解决更多的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快来看看!

    2024-04-15
    63900
  • 天气丹使用顺序图解,天气丹用法步骤

    天气丹护肤产品中包括很多款,针对皮肤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顺序,如果使用顺序错误很容易导致护肤品达不到最佳的效果,那么天气丹使用顺序图解是什么?天气丹用法步骤是什么呢?天气丹的套盒中产品是十分全面的,其中包括天气丹水

    2024-04-15
    63600
  • 妮维雅美白身体乳需要避光吗

    需要。根据查询妮维雅官网得知,妮维雅身体乳中的成分会因为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而失去活性,影响保湿效果和质量,所以需要避光存储,正确存储方式是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妮维雅(NIVEA)德国拜尔斯道夫公司所有的大型全球护肤品与身

    2024-04-15
    60200
  • 相宜本草睡眠面膜怎么涂

    1、首先,把面部用净水清洗干净,如下图所示。2、然后,把洁面乳挤压适量在手上,如下图所示。3、再把洁面乳均匀涂抹在脸上,如下图所示。4、然后,把爽肤水倒适量到手上,如下图所示。5、轻轻拍打面部,如下图所示。6、完成面部保湿工作后,把睡眠面膜

    2024-04-15
    45000
  • 十大防晒霜品牌有哪些?

    防晒霜排行榜10强有ANESSA安热沙、雅漾、曼秀雷敦、碧柔、怡思丁、苏菲娜、资生堂、玉兰油、妮维雅、确美同,具体如下:1、ANESSA安热沙始于1992年日本,资生堂集团旗下专业防晒品牌,主打防晒乳化妆水乳液与粉底等产品。2、雅漾雅漾

    2024-04-15
    46900
  • 大漂亮三周年卖的40块钱的福利套盒是什么

    是一款限时特惠的美容礼盒。根据查询大漂亮官方的介绍得知,这个福利套盒包括两个主要产品:一个是10毫升的小样玫瑰精华液,另一个是一片玫瑰面膜。这两个产品都是大漂亮品牌的明星产品,其中玫瑰精华液富含多种植物精华和玫瑰精油,能够深层滋养肌肤,提升

    2024-04-15
    54900
  • 希思黎精华露是精华还是乳液

    精华。希思黎精华露莹润细腻,带有草本香气,是精华,着乳霜状的柔滑质地,涂抹时发现其慢慢地融入肌肤,十分清爽舒适,能较好地紧致毛孔,有柔焦雾化的视觉效果,并且适当调节油脂分泌,帮助保持毛孔的清透净澈。美白肌肤是很多人都非常感兴趣的护肤话题,市

    2024-04-15
    462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