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心脏手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减少心脏病患者的痛苦,把心脏病治好,传统的心脏手术需要在胸前开一个20公分的大切口,把里面的骨头要锯断,很多的病人听到要开胸,都是非常的恐惧,这些年,随着医学界心脏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很多心脏外科的医生,大家都在想办法减轻患者的创伤,所以开发出来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微创的方法,无论是通过什么样的微创,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浙江省人民医院崔勇医生表示,心脏微创手术目的就是:第一个,患者的毛病要治好,要把瓣膜的问题彻底处理好;第二个,手术要安全,不能因为切口小,为了增加美观度,增加了心脏的风险,这个是不可取的;第三个要有足够的效率,切口太小,操作困难,把手术的时间延长了好几倍,病人的安全也会受到影响,所以综合考虑,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时间上的效率性,最后要考虑美观性。。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非常感谢!
根据您的描述,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房间隔缺损等情况,应该尽早到条件好的心脏外科医院就医手术治疗为妥,手术有一定的风险,有大出血的可能性。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条件好的省级三甲医院心脏外科手术是比较安全的,当然,心脏外科任何手术都不可能绝对没有风险,不必过于担心。
我爸爸是2010年在上海胸科医院做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现在这种手术已经很普遍了,一般的大点的医院都能做的,但我觉得还是上海医生的技术和瓣膜的质量好很多!
这次我爸去我们县里面的医院检查,那边的医生都说,这是他看过的做得最完美的心脏瓣膜手术!
但当时做的时候也很危险,我爸爸是三个瓣膜都换的,出了手术室两个小时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后来经过全力抢救才挽回一条命,在ICU住了10天,一共花费了十八万!以上是我的经历,仅供参考!风险大不大跟很多方面有关,比如病人的病情和体质、医生的技术,医院的仪器等等,我爸爸属于瓣膜里面最危重的病人了,病情轻点的只要换一个,那风险就小多了,费用也少很多!所以还是先去医院检查吧,相信现在的医学,毕竟这种手术已经很成熟了!
提到心脏手术,大家常常想起的是“开膛”的恐怖。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心脏外科手术中来。对于“微创”,大部分人可能仅仅局限在手术切口小的认识上。浙江省人民医院崔勇医生表示:第一个,患者的毛病要治好,要把瓣膜的问题彻底处理好;第二个,手术要安全,不能因为切口小,为了增加美观度,增加了心脏的风险,这个是不可取的;第三个要有足够的效率,切口太小,操作困难,把手术的时间延长了好几倍,病人的安全也会受到影响,最后要考虑美观性。
瓣膜病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后天性主要为风湿性、感染性、 退化性,少数瓣膜病人只需要服用一定的药物即可, 但多数的病人需要做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针对某些二尖瓣瓣叶狭窄、 主动脉瓣瓣叶狭窄及肺动脉瓣瓣叶狭窄较轻的患者, 而瓣膜其他部位的狭窄及关闭不全的病人则不能利用介入治疗, 只有用手术的方法。手术的方法主要分为瓣膜修复和换瓣两种方法, 下面向您介绍一些瓣膜手术的基本知识。 1是瓣膜修复好还是换瓣膜好? 原则上,能修复的尽量争取修复。 瓣膜修复一般来说比瓣膜置换要复杂,需要医生有更多的手术经验、 熟练的技巧、耐心细致的作风及高度的责任感,才有好的效果, 而且远期需要再手术的比率也很低。另外, 瓣膜能否修复和疾病的种类及病变的程度有关, 先天性的瓣膜病大多数可以修复, 而风湿性瓣膜病修复的效果比较差。病变越严重,修复越困难。 2人工瓣膜有哪些种类?有何优缺点? 目前用的大体分为生物瓣和机械瓣。 生物瓣膜最大的优点是手术三个月后不需再服用抗凝剂, 另外阻力小,不易引起出血及血栓形成。最大的缺点是使用年限短, 目前平均使用年限是15年左右。 而机械瓣膜最大的优点是使用年限长,是终生的, 最大的缺点是术后需要每天服用一次抗凝剂, 抗凝不足可能形成血栓,引起栓塞,抗凝过度会引起出血, 需经常检测凝血功能。 3换瓣膜的手术风险有多大? 在我们国家,目前换瓣的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对于心功能比较好、年龄在60岁以下,没有较重的并发症的病人, 发生危险的可能性较小。但对于比较复杂的病变,如严重的亚心炎、 钙化特别严重、主动脉瓣环特别小,左心室特别巨大( 最大径超过100mm)小儿瓣膜置换的死亡率相当高, 如果心功能不好(射血分值小于40%),心脏恶液质( 体重70公斤以下),肺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 合并冠心病肺动脉及年龄超过70岁以上的病人,风险会明显增加。 虽然上述的病人风险大,但有经验的医生, 通过对病情的全面的分析,做充分的术前准备, 准确快捷的手术操作,精心细致的术后处理,可以大大减少风险, 使病人安全度过手术关,恢复健康。 4病人一般需要换几个瓣膜? 一个人的心脏有四个瓣膜,即二尖瓣、主动脉瓣、 三尖瓣及肺动脉瓣。风湿性心脏病首先侵犯的是二尖瓣, 其次是主动脉瓣,再其次是三尖瓣,肺动脉瓣极少被累及, 因此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最常换的是二尖瓣, 有时需要同时换二尖瓣和主动脉瓣,需要同时换二尖瓣、 主动脉瓣及三尖瓣三个瓣膜者极少。我们每年几百个换瓣者仅有2- 3例需要同时换三个瓣膜。但有些病人在换二尖瓣同时, 主动脉瓣又有些病变,要不要换,医生的临床经验就非常重要, 经验少的可能该换的没有换,不该换的则换了。 我根据几十年的经验,制订了一套判定方法,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能够很好解决病人这方面的问题。 5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患者换瓣困难吗?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累及瓣膜者都需要处理、 有的患者仅仅摘除亚心炎形成的栓子, 对瓣膜进行修复就完全能使病人康复,有的则非要换瓣不可。 病人炎症累及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千差万别。 有的病人需要清除瓣环周围的脓肿,甚至瓣下脓肿。 对于这一类病人,除仔细清除所有的炎症组织外, 还要进行一定的修复,否则在摘除后, 由于组织过于脆弱而导致瓣周漏,甚至亚心炎复发, 处理起来十分困难。另外,亚心炎引起的瓣膜病手术时机十分重要, 做得晚了,不但导致病人极度衰弱,而且手术的远期效果也不好。 做得早了,瓣膜置换术后再发生亚心炎的机会增大了。几十年来, 我为数百名的亚心炎瓣膜病患者做了修复或瓣膜置换术, 没有再发亚心炎者。 6退化的瓣膜换瓣手术的危险有多大? 退化的瓣膜病多发生在主动脉瓣,而且年龄较大,一般在50- 80岁之间,这类病人由于年龄大,瓣膜退化严重,合并冠心病、 肺部、肾部及脑部病变,手术的风险确实很大,因此, 术前需对病人进行充分的检查,判断各方面的手术风险。 手术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们曾对一名75岁的老人进行了2个月的术前准备, 使其术后顺利康复出院。另外,对于退化严重的病人, 如何祛除钙化斑,累及瓣环及瓣下的钙化斑清除后, 如何进行修复都必须精心的实施,才能保证有好的手术效果。 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需同时进行冠状动脉架桥术。 7瓣膜换多大的合适? 二尖瓣的大小需根据患者病变的性质,左心室的大小, 患者的身高体重及年龄等因素综合判断。如二尖瓣狭窄的患者, 所换的瓣膜偏小,体重大者多偏大。另外, 同时换主动脉瓣时要考虑二个瓣膜的匹配问题,例如, 主动脉换21号瓣的,二尖瓣最大只能换一个25号的, 如果换27号,甚至29号的则会导致左心室负担太大。 对于主动脉瓣来说(不管是单纯换主动脉瓣, 或同时换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原则上来说是越大越好。 越大左心室的阻力越小,有利于心功能恢复。同样一个病人, 瓣膜选择小一号的手术容易操作,选择大一号的, 手术操作技术要求高。中国人的主动脉瓣环相对较小, 如果瓣环过小,除改用特殊的瓣膜外(价格更贵一些), 从技术上讲,可以加宽主动脉瓣环后再行换瓣术。 8再次换瓣手术的风险大吗? 第一次做了成形手术或换了生物瓣膜,或者出现了瓣膜漏、 亚心炎等情况下,需再次做换瓣手术,再次换瓣手术的重点有三个。 其一,病人的病情一般较第一次手术重,做好充分准备, 精心的评估,设计多种预案,以备发生意外情况能正确处理, 减少病人的风险。其二是在分离心脏周围第一次手术发生的粘连时, 一定要全面衡量,既不可剥离得过于广泛,引起术后渗血过多, 又不可剥离范围太小,不利于手术操作。 其三是如何正确切除旧的瓣膜, 能够更多地保留瓣环组织以利于新瓣膜的置换,同时, 避免损伤心肌及传导束。 总之,二次手术需要有相当丰富经验的心脏外科医师, 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 9小儿瓣膜病手术的难点: 小儿瓣膜病的手术处理较成人困难许多。 小儿瓣膜病手术要尽最大努力争取做修复手术。 修复手术本身的难度较换瓣手术大, 而小儿瓣膜病的修复手术难度更大。修复效果好, 可以终生不需要再做换瓣手术,修复效果不好, 在等到青年或者中年是要再做换瓣手术。实在不能修复的小儿瓣膜, 要做换瓣手术时,其难度也较成人大很多。因此,小儿瓣膜病, 更需要经验丰富的心脏外科医师来处理。<< 在这里我祝您早日康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