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这个公众号的时候,我告诉自己坚决不碰野史。这一季,作为例外,我准备写写宋史上叫得出名字的女性角色,把它们归纳为宋女系列。
苏小妹相传为苏轼妹妹,野史上记载她的正名为苏轸。在人们的印象中,关于苏小妹的故事比比皆是,但大多出自野史和小说,正规史书上记载并不多。这里姑且先放两个关于苏小妹的轶闻,以供小伙伴们消遣。
一则:按照野史描述,苏小妹生的是一副俊俏模样:薄丹唇、圆脸蛋、大眼睛,长的不胖不瘦。这般才貌双全的姑娘,上门说亲的媒婆自然是踏破了门槛。长兄苏轼相中才子秦观,迎亲当夜,苏小妹欲难新郎,题写三首诗句,要求少游答对,方准进洞房,否则就要在外厢读书三个月。当然,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少游绝非浪得虚名之辈,他凭借自己的才思,闯过了三关,抱得美人归。
二则:据传婚后不久,苏小妹到庙里进香还愿,与她原就极熟的寺僧故意问苏小妹:“新婚滋味如何?”苏 小妹索纸笔挥洒数字,将纸条粘贴在大钟里面,道:“欲知究竟,一看便晓。”那和尚只好把光头伸进钟内,只见纸上写着:“如此这般。”
凡此种种表明,人们似乎都愿意相信确实有这么一个女子:这个姑娘她自小习读诗文,精通经理,且能诗善对,是个有才识的女辈。然而,苏小妹真的存在吗?秦少游真的有这么一位聪黠的夫人吗?
第一个话题,史小实试图分析苏小妹是否作为历史人物真实存在。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里频繁引用苏轼的书信作为论据,这是因为苏东坡喜欢与亲人朋友以书信的方式交流,这些书信被后人整理成文,史料价值极高。在现存的苏轼亲笔信件中,从未提起有这个妹妹,东坡先生留下来的成文诗词中,也并无一篇提及这位“苏小妹”。
搜索了一下苏洵的生平,意外发现他在《自尤〈并叙〉》里写道:“女幼而好学,慷慨有过人之节,为文亦往往有可喜。既适其母之兄程浚之子之才,年十有八而死。”由此判断,苏洵膝下确实有女。那么,苏洵所指的是苏小妹吗?史小实认为还是让数字来说话。
三苏: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三人饱读诗书,通达文章,清代宰相张鹏翮赞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首先,《自尤〈并序〉》是苏洵在女儿死后8年所作,文中写道“是以年五十有一,而未始有尤于人,而人亦无以我尤者。”即:此时苏洵51岁,苏洵生于1009年,此时约为1060年(1009+51),则苏洵女儿大概死于1052年(1060-8);其次,接前文,苏洵女儿死时18岁,则她大概生于1034年(1052-18);最后,苏轼生于1037年,即便刨去月份上的误差,仍然明显晚于1034年。因此,有理由相信,苏洵所写的这位“女”是苏轼名副其实的姐姐,而非妹妹。作为印证,苏轼在《乳母任氏墓志铭》中也写过:“赵郡苏氏子瞻之乳母任氏名采莲,眉之眉山人……乳亡姊八娘与轼。”然而,苏轼会不会还有其他的妹妹呢?欧阳修《苏明允墓志铭》中确实说过:“曰景先,早卒;轼,今为殿中丞直使馆;辙,权大名府推官。三女皆早卒。”苏洵在《祭亡妻文》也说过:“有子六人,今谁在堂,惟轼与辙,仅存不亡。”这些说明苏洵的三个女儿均早亡。是否真的存在一个天资聪颖的苏小妹,对于这个问题,史小实不敢妄下定论。
继续第二个话题,与小伙伴们一起发现“苏小妹三难秦少游”的真相。
史小实认为此情节纯属虚构。理由有三:其一,秦观生于1049年,此时距苏洵之女逝世(1052年)只有3年,即,秦观3岁后,所谓的“苏小妹”就已不在人世;其二,秦观在《徐君主簿状》中说:“(徐成甫)女三人,曰文美、文英、文柔……以文美妻余。”表明秦观的妻子是徐文美,而不是苏小妹;其三,苏洵在《自尤》中说:“汝母之兄汝叔舅,求以厥子来结姻”,“乡人嫁娶重母党,虽我不肯将安云”。“母党”即苏洵妻子的侄儿程之才,说明苏小妹嫁的是程之才,而不是秦观。
美好的爱情总是让人热血沸腾,安稳的日子也是世人不懈的追求。然而,在秦观的四百多首诗文中,约占四分之一的爱情诗里,主人公除了青楼歌女,却无半点提及他的妻子。而真实的苏小妹,也并非通达诗词文章,也未和佛印等僧人出题答对,相反,出嫁之后的不幸生活,让她身心俱疲,小小年纪就撒手人寰。
读了这么久书,最让我难以接受的事情是,传说总会搭建一座美好又令人向往的乌托邦,真实历史却残酷地让人难过。我想,后人编撰“苏小妹三难秦少游”的故事,既是因为“三苏”民声在外而善意编织的趣闻,更是古时苦难底层百姓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而虚幻出来的美好憧憬。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一样,都是唐室宗亲,然而因为年代久远,家境已经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辜负了“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壮志和才华,终年四十六岁。
李商隐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他的诗以七律成就为最高,其他五言、绝句、七古、五古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 他的诗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绵邈,隐晦曲折,寄托极深,秾艳绮丽,金玉其外,精粹其中;善于利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浑得杜甫诗神髓,绮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得益于李贺。如果说李贺的诗偏于想象,则李商隐的诗重于象征。
李商隐的诗于宋初十分流行,“西昆体”仿效义山诗的用典,后成为西昆诗派,但只是机械地学到了堆砌辞藻,而不能得义山诗的神髓。
李商隐的咏史诗借古讽今,毫无顾忌,如《马嵬》二首直指唐明皇“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样“指斥乘舆”的勇气在政治宽松开明的唐朝也并不多见;而《咏史》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北齐》中“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等诗句都是对唐敬宗奢靡之风的直斥和讽喻;名篇《贾生》:“夜半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斥责晚唐诸帝求仙访道炼丹图长生,并因此误国的荒唐行为。《行次西郊一百韵》则真实地描写了甘露之变三年后兵祸旱灾后民不聊生的情形,并追述了百余年来国家的一系列重大变化,从今昔对比中探求政治的出路,忧国忧民,颇似杜甫的《北征》。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与李贺一样,李商隐也善于写梦;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在李商隐的诗中,这两种境界水乳相溶,借梦寻得对痛苦人生的解脱,借梦寻得灿烂美丽快乐的人生。如“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牡丹》);“十年长梦采华芝”(《东还》)等。
李商隐的诗固然是诗苑奇葩,文也是文囿异卉。他的诗情真意切,绵邈曲折,散文却峭直刚劲,独出机杼,锐不可当,驳尽世俗定见,直抒胸臆;工本章奏则典丽公整,才情富瞻,不受文体所限而善于表情达意,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奉为四六文的金科玉律。
《李商隐全集》以清人冯浩的《玉溪生诗集笺注》三卷、冯浩详注《樊南文集》八卷、钱振伦钱振常兄弟笺注《樊南文集补编》十二卷汇合成全集,并删除笺注而成,内容全而篇幅不长,价格较低,并在书后附以李贺诗集,适合有一定古文基础而又喜爱晚唐诗文的读者阅读。
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生平大事记
(华中科技大学 徐汉明 编)
一一四○年(宋高宗赵构绍兴十年)一岁
五月十一日(公历五月二十八日)辛弃疾生于山东历城四风闸。
[父辛文郁早年逝世,由祖父辛赞抚养。祖父在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做金国的县令,当辛弃疾到了读书年龄时也跟到谯县。亳州有个叫刘瞻的人,长于作田园诗,当地负有时名,辛弃疾拜他为师,与党怀英同学。]
一一五四年(宋绍兴二十四年)十五岁
由济南府保荐到燕京参加进士考试,考试虽然失败,但给了他一个观察敌情的机会。
一一五七年(宋绍兴二十七年)十八岁
第二次参加进士考试,借机更加了解了敌情。
一一六○年(宋绍兴三十年)二十一岁
祖父辛赞逝世至晚当在本年。
一一六一年(宋绍兴三十一年)二十二岁
在济南南部山区组织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举行起义,后投归耿京起义军,委任为掌书记。
一一六二年(宋绍兴三十二年)二十三岁
正月,耿京派贾瑞、辛弃疾等人奉表南归,十八日到达建康(今南京市),当天被皇帝赵构召见,授辛弃疾右承务郎。
被召见之后回起义军营,途中得知叛徒张安国等人杀害耿京投降金人,辛弃疾等带骑兵五十直闯有五万人的金营,活捉叛徒张安国交朝廷治罪。
南归后,任江阴签判,协助地方官处理政务。
一一六四年(宋孝宗隆兴二年)二十五岁
江阴签判任满去职。
一一六五年(宋孝宗乾道元年)二十六岁
向孝宗赵眘奏进《美芹十论》。
任广德军通判。
一一六六年(宋孝宗乾道二年)二十七岁
任广德军通判。
一一六七年(宋孝宗乾道三年)二十八岁
任广德军通判。
一一六八年(宋孝宗乾道四年)二十九岁
任建康府通判。
与建康行宫留守史正志、军马钱粮总领叶衡及赵彦端、韩元吉、严焕等人来往,参与游从宴会,酬答唱和,开始歌词创作活动,确定了以后长短句的写作方向。
一一七○年(宋乾道六年)三十一岁
在延和殿受孝宗皇帝的召见,进奏《阻江为险须藉两淮》及《议练民兵守淮》两疏。
召对之后,调任司农寺主簿。
把收复大计写成《九议》给宰相虞允文。
与在朝中任职的张木式 、吕祖谦来往,相与游从。
一一七二年(宋乾道八年)三十三岁
春,由司农寺主簿调滁州(今安徽滁县)知州。因滁州连遭灾荒,人烟冷落,城郭萧条,居民逃荒在外。到任后,宽征薄赋,恢复市场,使荒陋的面貌很快改换过来。
把滁州新市场的一处建筑取名为繁雄馆。又修建奠枕楼为当地居民登临娱乐的场所。
有奏议上朝廷,论敌我形势,但得不到朝廷的反应。
一一七四年(宋淳熙元年)三十五岁
春,离开滁州,到建康留守叶衡幕中做了几个月的参议官。
秋,登建康赏心亭,写下了著名的词篇《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秋冬之交,叶衡入朝为相,辛弃疾因叶衡的推荐而被皇帝召见,召见之后,便留在临安(今杭州)做仓部郎官。
一一七五年(宋淳熙二年)三十五岁
六月任江西提点刑狱,节制诸军,讨捕于四月起事的茶商赖文政。七月,离开临安到江西接任。经辛弃疾的策划和部署,赖文政亲身到辛弃疾处投降,被押到江州处以死刑。因灭茶商军有功,加秘阁修撰职名。
一一七六年(宋淳熙三年)三十七岁
秋冬之际,改任京西路转运判官,到襄阳就职。
一一七七年(宋淳熙四年)三十八岁
春,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冬,江陵驻军中的统制官率逢原纵容其部曲殴打当地百姓,辛弃疾上疏论奏此事,建议对横行的军人和统制官加以惩处,因率逢原在朝廷有得力的后台,奏章未被采纳,反以帅守与驻军不能协同为由,被调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的知府兼江西安抚使。
一一七八年(宋淳熙五年)三十九岁
本年暮春被召往杭州做大理少卿。经吕祖谦介绍,与陈亮相识,成为好友。
下半年,被调任湖北转运副使。
一一七九年(宋淳熙六年)四十岁
三月,改作湖南转运副使。自湖北调任湖南时,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饯行,辛弃疾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向朝廷奏进《论盗贼札子》。
秋,调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
一一八○年(宋淳熙七年)四十一岁
对湖南土豪劣绅欺压乡民的武装组织乡社进行整顿。
创置湖南飞虎军。
冬,秘阁修撰被改为右文殿修撰,并再次任隆兴府知府兼江西安抚使。隆兴府遭严重旱灾,到任后,立即采取措施,举办救荒工作。
一一八一年(宋淳熙八年)四十二岁
七月,因举办救荒工作有功受奖,升为奉议郎。
春初,在江西信州上饶兴建带湖新居庄园。高处建舍,低处辟为稻田。主张“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此把新居特取名为“稼轩”,并以此作别号。
十一月,由于谏官王蔺的弹劾,官职一并被削夺。
冬,带湖新居落成。罢官后,回到上饶带湖新居。
一一八二年(宋淳熙九年)四十三岁
闲居上饶家中。
一一八三年(宋淳熙十年)四十四岁
春,友人陈亮来信,说秋后来访,但后来因陈亮被诬下狱没有来成。
一一八五年(宋淳熙十二年)四十六岁
与信州守郑汝谐常有来往,酬唱甚多。
一一八八年(宋淳熙十五年)四十九岁
正月,第一本词集《稼轩词甲集》由门人范开编定印行。
在与上饶接壤的铅山县境内的期思渡修建了一座别墅,取附近一清泉名为瓢泉。瓢泉附近是一座连绵百多里的名山,主峰叫鹅湖,山下有座寺院叫鹅湖寺。南宋著名学者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曾在这寺院里辩论过哲学方面的问题,是学术史上有名的胜地。辛弃疾常和他的朋友去鹅湖寺游憩。
冬,友人陈亮来访。辛弃疾与他鹅湖同游,瓢泉共钦,长歌相答,极论世事,两人纵谈十日,成为南宋词坛上著名的鹅湖之会。有《贺新郎》一词,写与陈亮纵谈的喜悦和陈亮去后依依惜别的心情。从此以后,他们书信往来,彼此唱和,交谊日深,直到陈亮逝世。
一一九二年(宋绍熙三年)五十三岁
被起用为提点福建路刑狱公事,春初赴任。
九月,福建路安抚使林枅[木千干ji]死,辛弃疾兼代福建路安抚使,直到年终。
是时,与在建阳闲居的朱熹往来,游从甚繁,并常向他征求处理福建政务的意见。
向朝廷上疏,建议推行经界(清查地亩所有权与均平赋役负担)和改变盐法。
年末,得知皇帝要召见他。
一一九三年(宋绍熙四年)五十四岁
因皇帝要召见,正月初从福州启程,途经建阳同朱熹会晤。到杭州,陈亮也特地跑来相会。
被皇帝召见,奏进《认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疏》,就长江上游的军事防御提供了几点意见,但没有受到重视。奏对之后,留在朝廷做了半年的太府卿。
秋,职名被提名为集英殿修撰,派做福州知州兼福建路安抚使,重到福州。
一一九四年(宋绍熙五年)五十五岁
友人陈亮逝世。
七月,由于谏官黄艾的弹劾,被罢官,只给一个挂名的闲散差事,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八月,回江西上饶,继续他的退休生活。
九月,因御史中丞谢深甫提出弹劾,职名由集英殿修撰降为秘阁修撰。
一一九五年(宋宁宗赵扩庆元元年)五十六岁
闲居上饶家中。
春,在铅山期思的新居全部落成。
十月,由于新御史中丞何澹再次提出弹劾,秘阁修撰的职名被削夺。
一一九六年(宋庆元二年)五十七岁
带湖居宅失火,全家移居铅山期思瓢泉新居。
九月,又有朝廷言官提出弹劾,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的空名也被削夺。到此,生平所有的各种名衔被削夺得干干净净。
(辛弃疾在这之前和之后的闲居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同一些士大夫阶层的人游山逛水、饮酒赋诗中消磨掉的。表面看来澹泊冷静,放浪林泉,不关心世事,实则胸中燃烧着炎炎烈火,不忘恢复失地,借歌词为陶写之具,抒爱国忧民之情。)
一一九八年(宋庆元四年)五十九岁
恢复集英殿修撰,又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一二○○年(宋庆元六年)六十一岁
三月,友人朱熹在武夷山中逝世,辛弃疾为文往哭之。
一二○三年(宋嘉泰三年)六十四岁
六月,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
是时,与在绍兴三山闲居的爱国诗人陆游往来,辛弃疾谷为陆游建一新舍,陆游没有接受,新舍未做成。
年末,宋宁宗召见,临行前去三山向陆游告别,陆游写长诗一首送行。
一二○四年(宋嘉泰四年)六十五岁
正月,宁宗赵扩召见,辛弃疾陈述对付金人的意见,主张北伐,要有一段时间做充分的准备,提出应把用兵任务交给元老大臣。
三月,派任镇江知府。到镇江后积极为对金用兵作准备,预制了一万套军服,计划招募一万名士丁。
一二○五年(宋宁宗开禧元年)六十六岁
六月,调任隆兴知府,未到任,又因谏官弹劾,新令撤回。
秋,怀着满腔忧愤返回铅山。
一二○六年(宋开禧二年)六十七岁
春,被起用做浙东安抚使,辛弃疾上疏辞免。
五月,朝廷正式发布伐金的命令,各路军队在韩侂胄指挥下都溃败下来,失败的原因,不出辛弃疾的预见,鲁莽从事,准备不够。
十二月,进龙图阁待制,派知江陵府,未就任。南宋向金求和,朝廷又召辛弃疾到杭州秦陈对时局的意见,拟任兵部侍郎,一再力辞,不肯出山。
一二○七年(宋开禧三年)六十八岁
召对之后,春,从杭州回铅山。八月,身染重病,在铅山家中养病。
秋,金人以索取韩侂胄的首级作为议和条件,韩侂胄大怒,再次对金用兵,并想请辛弃疾出来为他声援,任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疾速到临安赴任。诏令到铅山,辛弃疾病已沉重,卧床不起,只得上章请辞。
九月初十日,民族英雄、爱国词人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没有实现的志愿离开了人世。死后葬铅山县南十五里阳原山中。
曹操:曹操,字孟德,公元154年生,沛国谯县(安徽毫县)人,西汉相国曹参之后,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成为曹腾养子而改姓并继承侯爵。在三国演义中提到曹操小名阿瞒、吉利,故而有曹阿瞒之说。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而在三国演义中,南阳何禺页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于公元184年汉末黄巾之乱时显露头角,董卓死后,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10万军队,公元201年在仓亭(河南管县东北)再次击破袁绍大军。公元208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并成为东汉朝廷丞相。公元208年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于赤壁与孙刘联军作战,失利。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以击马超,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使大夫任命曹操为魏王。公元220年,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葬于高陵。
曹操一生从陈留起兵到洛阳逝世,奋战30余年,参加大小战役近50余次,消灭了袁绍、袁术、刘表、张绣、吕布等割据势力。曹操共有25个儿子,卞皇后生文皇帝曹丕、任城威王曹彰、陈思王曹植、萧怀王曹熊,刘夫人生丰愍王曹昂、相殇王曹铄,环夫人生邓哀王曹冲、彭城王曹据、燕王曹宇,杜夫人生沛穆王曹林、中山恭王曹衮,秦夫人生济阳怀王曹铉、陈留恭王曹峻,尹夫人生范阳闵王曹矩,王昭仪生赵王曹干,孙姬生临邑殇公子曹上、楚王曹彪、刚殇公子曹勤,李姬生谷城殇公子曹乘、mei戴公子曹整、灵殇公子曹微,赵姬生乐陵王曹茂。其中长子曹丕曹操认为笃厚恭谨,立为后继,成为后来的魏文帝;次子曹彰,三国演义中提到他黄须,勇而无谋;三子曹植为曹操最喜欢的儿子,虽才华横溢但个性怯懦,嗜酒放纵;四子曹熊体弱多病。曹操另有三女,长女曹节,次女曹宪,三女曹华,均嫁与汉献帝为妻。曹操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与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代表了东汉末年的文风,与苏轼一家并称,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庭”,曹操一生有诸多作品,为众人称道的《观沧海》是他公元200年10月打败袁绍后于河南延津县附近所作,《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出他的高远志向,公元208年冬于湖北汉口西南长江边赋歌《短歌行》,抒发出他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心情。
马致远: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祥。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曾任江浙行省务官。
马致远着有杂剧十六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梁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马致远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负,他的一套失题的残曲中自称“写诗曾献上龙楼”,却长期毫无结果。后来担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满意的,在职的时间大概也并不长。在这样的蹉跎经历中,他渐渐心灰意懒,一面怀着满腹牢骚,一面宣称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隐士高人自居,同时又在道教中求解脱。
《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也是马致远杂剧中最著名的一种,敷演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历史上的这一事件,原只是汉元帝将一名宫女嫁给内附的南匈奴单于作为笼络手段,在《汉书》中的记载也很简单。而《后汉书·南匈奴传》加上了昭君自请出塞和辞别时元帝惊其美貌、欲留而不能的情节,使之带上一种故事色彩。后世笔记小说、文人诗篇及民间讲唱文学屡屡提及此事,对历史事实多有增益改造。
马致远的《汉宫秋》在传说的基础上再加虚构,把汉和匈奴的关系写成衰弱的汉王朝为强大的匈奴所压迫;把昭君出塞的原因,写成毛延寿求贿不遂,在画像时丑化昭君,事败后逃往匈奴,引兵来攻,强索昭君;把元帝写成一个软弱无能、为群臣所挟制而又多愁善感、深爱王昭君的皇帝;把昭君的结局,写成在汉与匈奴交界处的黑龙江投江自杀。这样,《汉宫秋》成了一种假借一定的历史背景而加以大量虚构的宫廷爱情悲剧。
《汉宫秋》也许包含了一定的民族情绪。但是,我们要注意到马致远的基本人生态度,要么是在元朝统治下积极求取功名,要么是视一切价值标准为空幻,所以,在这方面过分强调是不适当的。这个剧本同现实生活直接相关的地方,主要是反映出在民族战争中个人的不幸。像金在蒙古压迫下曾以公主和亲,宋亡后后妃宫女都被掳去北方,这些当代史实都会给作者以较深的感受。而《汉宫秋》是一出末本戏,主要人物是汉元帝,剧中写皇帝都不能主宰自己、不能保有自己所爱的女人,那么,个人被命运所主宰、为历史的巨大变化所颠簸的这一内在情绪,也就表现得更强烈了。事实上,在马致远笔下的汉元帝,也更多地表现出普通人的情感和欲望。
当臣下以“女色败国”的理由劝汉元帝舍弃昭君时,他忿忿地说:“虽然似昭君般成败都皆有,谁似这做天子的官差不自由!”灞桥送别时,他感慨道:“早是俺夫妻悒快,小家儿出外也摇装。”对夫妻恩爱的平民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尤其第四折“孤雁惊梦”一大段凄婉哀怨的唱词,表现出汉元帝对情人的无限思恋,把剧本的悲剧气氛渲染得愈加浓郁。这里在塑造戏剧人物的同时,也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受。
《荐福碑》也是马致远的早期剧作,写落魄书生张镐时运不济,一再倒霉,甚至荐福寺长老让他拓印庙中碑文,卖钱作进京赶考的盘缠,半夜里都会有雷电把碑文击毁。后时来运转,在范仲淹资助下考取状元,飞黄腾达。剧中多处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如:“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
如今这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享了痴呆福,越糊突越有了糊突富。”这个剧本集中反映了作者怀才不遇的牢骚和宿命的人生观,也反映出当代许多文人在社会地位极端低落的处境下的苦闷。
《青衫泪》是由白居易《琵琶行》敷演而成的爱情剧,虚构白居易与妓女裴兴奴的悲欢离合故事,中间插入商人与鸨母的欺骗破坏,造成戏剧纠葛。在士人、商人、妓女构成的三角关系中,妓女终究是爱士人而不爱商人,这也是落魄文人的一种自我陶醉。
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岳阳楼》、《陈抟高卧》、《任风子》以及《黄粱梦》,都是演述全真教事迹,宣扬全真教教义的。这些道教神仙故事,主要倾向都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一空人我是非,摆脱家庭妻小在内的一切羁绊,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剧中主张回避现实矛盾,反对人们为争取自身的现实利益而斗争,这是一种懦弱的悲观厌世的态度。但另一方面,剧中也对社会现状提出了批判,对以功名事业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提出了否定,把人生的“自适”放在更重要的地位,这也包涵着重视个体存在价值的意义,虽然作者未能找到实现个体价值的合理途径。
在众多的元杂剧作家中,马致远的创作最集中地表现了当代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并由此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与此相关联,马致远的剧作,大抵写实的能力并不强,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怎么突出,戏剧冲突通常缺乏紧张性,而自我表现的成分却很多。包括《汉宫秋》这样的历史题材的作品在内,剧中人物往往游离戏剧冲突,作大段的抒情,这常常是作者在借剧中人物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如《岳阳楼》中吕洞宾所唱《贺新郎》一曲:
你看那龙争虎斗旧江山,我笑那曹操奸雄,我哭呵哀哉霸王好汉。为兴亡笑罢还悲叹,不觉的斜阳又晚。想咱这百年人,则在这捻指中间。空听得楼前茶客闹,争似江上野鸥闲,百年人光景皆虚幻。
这实际是作者在其散曲中写过多次的一种人生感受。
如上所述,马致远大多数杂剧的戏剧效果不是很强的。前人对他的杂剧评价很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剧中所抒发的人生情绪容易引起旧时代文人的共鸣,再就是语言艺术的高超。马致远杂剧的语言偏于典丽,但又不像《西厢记》、《梧桐雨》那样华美,而是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如《汉宫秋》中写“惊雁”的一支《尧民歌》:
呀呀的飞过蓼花汀,孤雁儿不离了凤凰城。画檐间铁马响丁丁,宝殿中御榻冷清清。寒也波更,萧萧落叶声,烛暗长门静。
作品风格
豪放中显其飘逸、沉郁中见通脱之风格
马致远杂剧的语言清丽,善于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曲文充满强烈的抒情性和主观性。
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
词采清朗俊雅,而不浓艳,《太和正音谱》评为「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两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瘖之意。又若神凤飞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
秦观:秦观(1049~1100)字少游,扬州高邮人。史称其少豪俊慷慨,举进士不中,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与己意合。可见他本来的志意是想要有所作为的,而这种史传的记述,与他的词很不相称。他的词很温柔婉约,可见秦观的性情有两个方面。
秦观在举进士不中以后本不想再参加考试了,何以又参加考试了呢?这就要说到他与苏东坡的一段关系。苏东坡在徐州时,有一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人。北宋文学家。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来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20岁,作《浮山堰赋》。24 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重。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臭腐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卷四四四。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又辑《扬州诗》、《高邮诗》。其《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又善书法,小楷学钟、王,姿媚遒劲可爱,草书有东晋风味,真、行学颜真卿。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高邮文游台、秦观读书台、《秦邮帖》石刻、扬州云山图、“淮东第一观”石刻,保存至今。
减字木兰花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依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望海潮 星分斗牛,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
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
望海潮 秦峰苍翠,耶溪潇洒,千岩万壑争流。鸳瓦雉城,谯门画戟,蓬莱燕阁三休。天际识归舟。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茂草台荒,苎萝村冷起闲愁。何人览古凝眸。怅朱颜易失,
翠被难留。梅市旧书,兰亭古墨,依稀风韵生秋。狂客鉴湖头。有百年台沼,终日夷犹。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
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忆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
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水龙吟 小楼连远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玉佩丁东别后。
怅佳期、参差难又。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
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木兰花慢 过秦淮旷望,迥潇洒、绝纤尘。爱清景风蛩,吟鞭醉帽,时度疏林。秋来政情味淡,更一重烟水一重云。千古行人旧恨,尽应分付今人。渔村。望断衡门。芦荻浦、雁先闻。
对触目凄凉,红凋岸蓼,翠减汀苹。凭高正千嶂黯,便无情到此也销魂。江月知人念远,上楼来照黄昏。
好事近(梦中作)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夭骄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浣溪沙 锦帐重重卷暮霞。屏风曲曲斗红牙。恨人何事苦离家。枕上梦魂飞不去,觉来红日又西斜。满庭芳草衬残花。
如梦令 遥夜沈沈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如梦令 楼外残阳红满。春入柳条将半。桃李不禁风,回首落英无限。肠断。肠断。人共楚天俱远。
如梦令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无绪。无绪。帘外五更风雨。
调笑令 心素。与谁语。始信别离情最苦。兰舟欲解春江暮。精爽随君归去。异时携手重来处。梦觉春风庭户。
阮郎归 退花新绿渐团枝。扑人风絮飞。秋千未拆水平堤。落红成地衣。游蝶困,乳莺啼。怨春春怎知。日长早被酒禁持。那堪更别离。
阮郎归 宫腰袅袅翠鬟松。夜堂深处逢。无端银烛殒秋风。灵犀得暗通。身有限,恨无穷。星河沈晓空。陇头流水各西东。佳期如梦中。
阮郎归 潇湘门外水平铺。月寒征棹孤。红妆饮罢少踟蹰。有人偷向隅。挥玉箸,洒真珠。梨花春雨馀。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
阮郎归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沈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调笑令
辇路。
江枫古。
楼上吹箫人在否。
菱花半璧香尘污。
往日繁华何处。
旧欢新爱谁是主。
啼笑两难分付。
调笑令
肠断。
绣帘卷。
妾愿身为梁上燕。
朝朝暮暮长相见。
莫遣恩迁情变。
红绡粉泪知何限。
万古空传遗怨。
调笑令
恋恋。
楼中燕。
燕子楼空春色晚。
将军一去音容远。
空锁楼中深怨。
春风重到人不见。
十二阑干倚遍。
调笑令
柳岸。
水清浅。
笑折荷花呼女伴。
盈盈日照新妆面。
水调空传幽怨。
扁舟日暮笑声远。
对此令人肠断。
虞美人
高城望断尘如雾。
不见联骖处。
夕阳村外小湾头。
只有柳花无数、送归舟。
琼枝玉树频相见。
只恨离人远。
欲将幽恨寄青楼。
争奈无情江水、不西流。
虞美人
碧桃天上栽和露。
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洄。
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
不道春难管。
为君沈醉又何妨。
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点绛唇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尘缘相误。
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
山无数。
乱红如雨。
不记来时路。
临江仙
千里潇湘挪蓝浦,兰桡昔日曾经。
月高风定露华清。
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南柯子
霭霭凝春态,溶溶媚晓光。
何期容易下巫阳。
只恐使君前世、是襄王。
暂为清歌驻,还因暮雨忙。
瞥然归去断人肠。
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
南歌子
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
梦回宿酒未全醒。
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
水边灯火渐人行。
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风流子
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沧州。
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还上枝头。
寸心乱,北随云黯黯,东逐水悠悠。
斜日半山,暝烟两岸。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
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
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长相思
铁瓮城高,蒜山渡阔,干云十二层楼。
开尊待月,掩箔披风,依然灯火扬州。
绮陌南头。
记歌名宛转,乡号温柔。
曲槛俯清流。
想花阴、谁系兰舟。
念凄绝秦弦,感深荆赋,相望几许凝愁。
勤勤裁尺素,奈双鱼、难渡瓜洲。
晓鉴堪羞。
潘鬓点、吴霜渐稠。
幸于飞、鸳鸯未老,不应同是悲秋。
河传
恨眉醉眼。
甚轻轻觑著,神魂迷乱。
常记那回,小曲阑干西畔。
鬓云松、罗袜刬。
丁香笑吐娇无限。
语软声低,道我何曾惯。
云雨未谐,早被东风吹散。
闷损人、天不管。
一丛花
年时今夜见师师。
双颊酒红滋。
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飔。
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佳期,谁料久参差。
愁绪暗萦丝。
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咨。
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满庭芳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
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
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樱。
渐酒空金榼,花困蓬瀛。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
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
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江城子
南来飞燕北归鸿。
偶相逢。
惨愁容。
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
莫匆匆。
满金钟。
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
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蝶恋花
晓日窥轩双燕语。
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
屈指艳阳都几许。
可无时霎闲风雨。
流水落花无问处。
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
持酒劝云云且住。
凭君碍断春归路。
木兰花
秋容老尽芙蓉院。
草上霜花匀似翦。
西楼促坐酒杯深,风压绣帘香不卷。
玉纤慵整银筝雁。
红袖时笼金鸭暖。
岁华一任委西风,独有春红留醉脸。
一落索
杨花终日飞舞。
奈久长难驻。
海潮虽是暂时来,却有个、堪凭处。
紫府碧云为路。
好相将归去。
肯如薄幸五更风,不解与、花为主。
丑奴儿
夜来酒醒清无梦,愁倚阑干。
露滴轻寒。
雨打芙蓉泪不干。
佳人别后音尘悄,瘦尽难拚。
明月无端。
已过红楼十二间。
南乡子
妙手写徽真。
水翦双眸点绛唇。
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
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
谁记当年翠黛颦。
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
任是无情也动人。
醉桃源
以阮郎归歌之亦可
碧天如水月如眉。
城头银漏迟。
绿波风动画船移。
娇羞初见时。
银烛暗,翠帘垂。
芳心两自知。
楚台魂断晓云飞。
幽欢难再期。
桃源忆故人
玉楼深锁薄情种。
清夜悠悠谁共。
羞见枕衾鸳凤。
闷即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
惊破一番新梦。
窗外月华霜重。
听彻梅花弄。
画堂春
东风吹柳日初长。
雨馀芳草斜阳。
杏花零落燕泥香。
睡损红妆。
宝篆烟消鸾凤,画屏云锁潇湘。
暮寒微透薄罗裳。
无限思量。
菩萨蛮
虫声泣露惊秋枕。
罗帏泪湿鸳鸯锦。
独卧玉肌凉。
残更与恨长。
阴风翻翠幔。
雨涩灯花暗。
毕竟不成眠。
鸦啼金井寒。
您要的在这中间……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北宋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
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佑初苏轼荐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
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
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臭腐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卷四四四。有《淮海集》。
易安居士说,秦观的词像贫家的美女,“虽极妍丽丰仪,而终乏富贵态”。即所谓缺乏高贵的气质。如果这个评价,也包括秦观那些纤丽清新,情词并美的雅词,似欠公允;如仅指秦观的俚词,则很精当。
秦观被誉为宋朝婉约派词宗纵观秦观的全部诗作,不难看出,秦观的诗歌风格并不是单一的,“女郎诗”的评价不能代表它的全貌。评价秦观诗歌的风格,应顾及诗人的全部诗作及其创作背景。秦观现存诗歌共400余首,其中真正有“女郎诗”味的,也不过占作品总数的四分之一。吕本中《紫微诗话》云:“少游过岭后诗严重高古,自成一家,与旧作不同。”在《淮海集》中,《泊吴兴西观音院》(卷二)、《答朱广微》(卷二)、《蓬莱阁》(卷八)、《寄少仪弟》(卷九)等诗作,就表现出“严重高古”的一面。如“人生迕意十八九,月得解颜能几度。著书准易空自疲,服药求仙良自误”(《寄朱广微》)。如“所遇信悠然,此生如寄耳。志士耻沟渎,征夫念桑梓。揽衣轩楹间,啸歌何穷已”(《泊吴兴西观音院》)。这些诗歌或用典,或自抒,寄托着深沉的人生感慨,颇有旷达疏放之气,岂能以“女郎诗”一语以蔽之。(寒砧:“渠”也可以是指《春日》这首诗,不一定就是指秦观这个人啊!说《春日》是首女郎诗是没错的)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序例》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在这位“伤心人”的诗集里,贯串着一种深广莫名的悲哀和抑郁。这种风格特征与他一生中的不幸遭遇分不开。秦观生长在江苏高邮的一个寒士之家,少年丧父,借书苦读,“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神宗熙宁十年(1077),初见苏轼,作《黄楼赋》,苏轼誉为“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苏轼特荐其诗与王安石,安石以为“清新似鲍谢”。青年时期的秦观已是闻名于世的才子,黄庭坚称赞他“国士无双”。元丰八年(1085)登进士第后,历仕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但不久(绍圣六年,1094),即因与苏轼的关系牵连党籍,列名《元佑党人碑》“余官”第一,一再遭贬,远谪南荒,身心受到双重折磨。1100年,徽宗即位后,始得复职北还;不幸中途逝世于藤州。仕途上的坎坷遭遇,理想抱负的一再受挫,使秦观的诗歌染上了浓重的感伤色彩和凄凉哀怨的情调,透露出对整个人生的绝望与究诘。
秦观学识渊博,“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元丰间盛行于淮楚”(叶梦得《避暑录话》)。其词“专主情致”,辞情并茂,尤以写情细腻、音韵和美著称,堪称宋代词坛婉约派的一流作家。秦观的诗歌也自有他的特色。据说,苏轼曾向门生晁补之、张耒问及自己的词作比之秦观如何,“二人皆对云:少游诗似小词,先生小词似诗”(《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二引《王直方诗话》)。《后山诗话》也记载时人的话说:“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上述评价表明了同时代人对于苏秦作品的艺术感觉,也从侧面反映出秦观的诗歌在某些方面有别于宋诗的一般风貌。
秦观的“诗如词”主要表现在,他的诗作与词作一样,无论是早年那些惜春赏景、怀才不遇之作,还是贬谪以后抒写飘泊潦倒、困顿穷愁的篇什,主旋律都是以一个“情”字贯穿始终,并且辞情相称,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
秦观早期诗歌每多惜春赏景之作,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不过,他笔下的春日景象,不是浩瀚澎湃的春潮,百花争妍的春光,万紫千红的春景,却多为败絮残花,弱柳轻风,水光树影,夕阳暮蔼等缺乏力度的小巧纤弱的景色。其佳句如:“雨砌堕晚芳,风轩纳飞絮。”(《春日杂兴十首其四》)“乱絮迷春阔,嫣花困日长。”(《辇下春晴》)“清渭日长游女困,武陵春去落花迟。”(《燕觞亭》)连最著名的《春日》一诗:“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诗的背景虽然是姹紫嫣红的春日亭榭,烘托出的主题却是泪美人与病西施相融的一种感伤无奈的情怀。诗人常用比兴手法,赋予这些春天的自然物象以女性特有的绵绵情思和袅袅风姿,其独特的妩媚风流,给读者带来动人心魄的审美感受。
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序》中说:“据唐宋两代的诗词看来,也许可以说,尤其是在封建礼教眼开眼闭的监视之下那种公然走私的爱情,从古体诗里差不多全部撤退到近体诗里,又从近体诗里大部分迁移到词里。”在以理智为基础,以自我抑制为特征占统治地位的宋代诗坛,秦观却在诗歌里公然表现爱情,并且伴随着真诚的感伤与痛苦。如《赠女冠畅师》:“瞳仁剪水腰如束,一幅乌纱裹寒玉。飘然自有姑射姿,回看粉黛皆尘俗。雾阁云窗人莫窥,门前车马任东西。礼罢晓坛春日静,落红满地乳鸦啼。”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畅道姑的真诚赞美,同时还流露出含蓄的倾慕之情,与一般的艳情诗有着本质的不同。秦观还有一些与当时歌妓交往的诗歌。对那些有着超凡的聪明才智和青春美貌却又社会地位低下的妇女,诗人是同情与尊重的,他以纯净空灵的笔触,含蓄地讴歌了这短暂的不为世俗所容的感情。
中国古典美学向来把美分为阳刚与阴柔两种。阳刚之美,“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山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姚鼐《复鲁絜非书》)。指的是一种雄伟壮阔,崇高庄严,刚劲豪迈的美。而阴柔之美,“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同上)。指的是一种柔和悠远、幽深温婉、纤秀明丽的美。秦观的诗即属于后一种。它以清丽婉柔为其主体风格,以多情善感为其内在气质,洋溢着恬静清奇的阴柔之美,而其后期诗作又兼有激愤凄厉的情调。客观地来讲,作家的艺术风格本受时代条件和历史环境的影响,元好问对秦观诗歌评论的局限性在于,他忽视了不同时代不同作家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宋代政治经济积贫积弱,始终没有出现过像唐代贞观、开元之治那样气魄宏伟的兴盛局面。韩愈身处中唐,承盛唐遗风,其诗风格奇特雄伟,光怪陆离。而秦观诗柔弱纤丽,情调温婉,也是由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与个人遭际所决定。元好问幼年正当金代盛世,早年有志经世治国,对金的中兴抱有幻想,而长期的怀才不遇,又使他逐渐清醒,并退隐山林。以他的文学主张和审美标准,自然会对秦观诗作出“女郎诗”的评价。
南宋敖陶孙《臞翁诗集》卷首《诗评》云秦观诗“如时女伤春,终伤婉弱”。钱钟书先生却以为“时女伤春的诗境,未必不好”。客观地讲,元好问的诗评揭示了秦观诗歌的特点,亦指出了它的不足之处,但问题在于不能以偏概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尤其是“破却工夫,何至学妇人”之语,明显流露出封建社会性别歧视的偏见,并非不易之论。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少年落魄不羁,后在太学读书,宋神宗时因献《汴京赋》为太学正。哲宗时任庐州教授、知溧水县、国子主簿、秘书省正字。徽宗时仕途较坦荡,先后为校书郎、议礼避榆讨、大晟府提举,为朝廷制礼作乐。晚年知顺昌府和处州、南京鸿庆宫提举。卒,赠宣奉大夫。他精通音律,创制不少新词调,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珑四犯》等。现存词二百余篇,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内容较为单薄,调子很低沉。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市井气少而宫廷气多,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熔铸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如《瑞龙吟》(章台路)、《西河》(佳丽处)等。其写景小词,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调,如《苏幕遮》等。他是大晟词人的代表,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生平祥见《宋史》卷四四四,有《片玉词》。本书选其词《瑞龙吟》(章台路)、《满庭芳》(风老莺雏)、《苏幕遮》(燎沉香)、《六丑》(正单衣试酒)、《兰陵王》(柳阴直)和《西河》(佳丽地)六首。
周邦彦曾在词坛享有极高声誉其词意境开阔,感情真实他精通音律,妙解音律,能自度曲,词律细密,在大晟府审古乐,制新调,对词乐的提高和发展有一定贡献。词风浑厚和雅,富艳精工,极铺陈之能事,为北宋婉约词之集大成者,在词史上有深远影响。宋徽宗时成立管理乐府的官<大晟府>,任命周邦彦担任主管,从事审订古调,讨论古音,并创设许多音律,影响后世很大。
据记载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因此由诸生擢为太学正,任教太学。到宋徽宗时,周邦彦升为徽猷阁待制,并提举大晟府。他在徽宗时期是作品最多的时期,大部份都带有他华美,轻狂的特质。长期被后人尊为“词家之冠”。周邦彦的词,由于他本身博览群书的缘故,常融入其他诗词的精华,此外在音律韵脚上也相当和谐,据知是他在音乐上也颇有才华的因素。
到他中年以后,由于长期浮沉州县,郁郁不得志,词风也由缜密典丽变为沉郁顿挫,写出的词作浑厚沉雄,一如杜少陵诗。王国维比之于“词中老杜”,夏敬观号其为“词中之圣”,细检其《兰陵王》《瑞鹤仙》《六丑》《瑞龙吟》《浪淘沙慢》著作,奇崛雄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殆非虚誉。
1、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翻译: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2、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翻译:
西城的杨柳逗弄着春天的柔情,让我想起离别时的忧伤,眼泪止不住的流。还记得当年你为我拴着归来的小舟。绿色的原野,红色的小桥,是我们当时离别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在独自流淌。
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时停留,离别的苦恨,什么时候才能停止?等到柳絮飘飞、落花满地的时候,我登上楼台。即使这满江春水都化作眼泪,也流不尽,依然有愁苦在心头。
3、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翻译:
一阵阵轻轻的春寒袭上小楼,清晨的天色阴沉得竟和深秋一样,令人兴味索然。回望画屏,淡淡烟雾,潺潺流水,意境幽幽。
柳絮飞舞如虚无缥缈的梦境,丝丝细雨落下如同我的忧愁。再看那缀着珠宝的帘子正随意悬挂在小小银钩之上。
4、行香子·树绕村庄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翻译: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5、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翻译:
天上碧桃露滋养,不同俗卉与凡花。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
清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断肠。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一
楼台在茫茫晨雾中消失,渡口在朦朦月色中隐没。极目远望世外桃源失去了去处。怎堪忍受郴州旅舍的漠漠春寒,听夕阳里杜鹃声声“不如归去”。
驿站转来友人馈赠的物品,驿使捎来亲人的封封家书,如今堆砌成数不清的离愁别绪。郴江本来幸运地绕着郴山,不知为何偏偏要向远方流去?
二
秦观(1049—1100),字少游,扬州高邮人(今江苏高邮)。他和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秦观生逢北宋历史上著名的党争事件。当时凡是支持王安石变法的,称为“新党”,也称“元丰党人”;反对变法的一派,称为“旧党”,也称“元祐党人”。旧党中又分以苏轼为首的“蜀党”和以程颐、程颢兄弟为首的“朔党”、“洛党”,两党互相弹劾,洛党就曾攻击秦观“浮薄”、“不检”。
苏轼倒霉,秦观自然难免,也屡遭贬谪。被贬为处州(今浙江丽水)酒税时,经常抄写佛经。洛党又以此为由弹劾秦观,将其所有的官职封号去除,贬往郴州(今湖南郴州)。这首词,就作于绍圣四年(1097)暮春的郴州旅舍。
桃花源,陶渊明创造的代表魏晋文人在战乱时代期盼的理想国,一般认为在湖南境内,秦观的想象因此生发,梦想去寻找桃花源那样一片世外乐土。
1100年,秦观病逝,时年五十二岁。
三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都是比喻,通往桃花源彼岸的津渡。
“砌”,收到的书信像砖石一样,层层堆砌,也说明贬谪时间长。李煜“砌下落梅如雪乱”。书信和馈赠越多,离恨也积攒越多。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都是书信的代称。南朝宋时,吴郡的陆凯和时在长安的范晔关系很好,陆凯邮寄了一枝梅花:“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增一枝春。”汉乐府《饮马长城窟》:“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绕”,本身是眷恋,这个字本身已经有情感在里面了。不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
清末民初王国维极喜爱这首词,在《人间词话》里多次提到。极力称赞“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最好地表现了“有我之境”,认为气象可与《诗经》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相提。同时,他不赞同苏轼极喜欢的最末两句:“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
这是由于王国维没有经历苏轼、秦观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他没有苏轼那种痛彻心骨的切身体味。而苏轼多次被贬,经历比秦观更坎坷,感受更深沉,所以对这两句极有同感。
秦观死后,苏轼把这首词题在折扇上并哀叹:“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后宋书法家米芾将秦观这首词和苏轼的题跋书写下来,号称“三绝”。
四
从《诗经》到《红楼梦》是中国的农业文明社会。先人在漫长的农业文明里重土安迁,游子远离故乡和渴盼还乡是一对永恒的张力。
东汉士人外出游学和谋生者很多,当时战乱频仍,流离四方的人非常多。很多游子怀乡、欲归不能已成为汉乐府的母题:“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再比如东汉时的“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
“河水”比喻诗人谋求仕进的障碍,“梁”是“桥梁”。“渡河”在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写欲进不可得的苦恼,要想觅得一官半职,然而却没有人给自己引荐;二是写欲罢不能的悲哀。像“故人”那样归去吧,却又无一成就,无颜以对家人。渴望像双黄鹊一样高升得进,然后衣锦还乡。
故园归去已无家。所谓“欲渡河无船”,不仅仅是指眼前无船可渡,而是说自己处处受阻,前途坎坷,走投无路的意思。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归期就会延迟。
一针一线,两件最普通的东西,选在离别的时刻。谁说小草似的儿女之心,能够报答春天阳光般的母爱?
真诚亲切地吟诵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拨动每一个子女的心弦,引起无数读者的共鸣。这种感情现在亦然,子女在外地,父母通话时常无话,可是总要问天气,问冷暖,多喝水等琐事,这些小事里面正是一针一线,细细密密的心。父母在,不远游。
《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乌知反哺,羊知跪乳,人而不孝,禽兽不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两句是升华,显示亲情可贵。亲情永远不变!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同《论语》里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正合。父母在,即是时间;不远游,是空间;游必有方,心始安。
秦观渴望进入官场,实现政治抱负,这是离心力,是斥力;又万般留恋故乡,渴望回归故乡,这是向心力,是引力。
秦观慨叹自己一个好好的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怎知道会被卷入一场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去呢?
郴江不耐寂寞舍郴山而去,而自己却渴盼回归故乡,还不仅仅是回故乡,而是寻求心的安宁,回归本心。
风流子
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沧洲。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东逐水悠悠。斜日半山,暝烟两岸,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梦杨州
晚云收。正柳塘、烟雨初休。燕子未归,恻恻轻寒如秋。小阑外、东风软,透绣帏、花蜜香稠。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长记曾陪燕游。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鼓笛慢
乱花丛里曾携手,穷艳景,迷欢赏。到如今谁把,雕鞍锁定,阻游人来往。好梦随春远,从前事、不堪思想。念香闺正杳,佳欢未偶,难留恋、空惆怅。
永夜婵娟未满,叹玉楼、几时重上。那堪万里,却寻归路,指阳关孤唱。苦恨东流水,桃源路、欲回双桨。仗何人,细与丁宁问呵,我如今怎向。
江城子(三之二)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江城子(三之三)
枣花金钏约柔荑。昔曾携。事难期。咫尺玉颜,和泪锁春闺。恰似小园桃与李,虽同处,不同枝。
玉笙初度颤鸾篦。落花飞。为谁吹。月冷风高,此恨只天知。任是行人无定处,重相见,是何时。
满园花
一向沈吟久。泪珠盈襟袖。我当初不合、苦撋就。惯纵得软顽,见底心先有。行待痴心守。甚捻著脉子,倒把人来僝僽。
近日来、非常罗皂丑。佛也须眉皱。怎掩得众人口,待收了孛罗。罢了从来斗。从今后。休道共我,梦见也、不能得句。
迎春乐
菖蒲叶叶知多少。惟有个、蜂儿妙。雨晴红粉齐开了。露一点、娇黄小。
早是被、晓风力暴。更春共、斜阳俱老。怎得香香深处,作个蜂儿抱。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蝶恋花
晓日窥轩双燕语。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屈指艳阳都几许。可无时霎闲风雨。
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
一落索
杨花终日空飞舞,奈久长难驻。海潮虽是暂时来,却有个、堪凭处。
紫府碧云为路。好相将归去。肯如薄幸五更风,不解与、花为主。
醉桃源(以阮郎归歌之亦可)
碧天如水月如眉。城头银漏迟。绿波风动画船移。娇羞初见时。
银烛暗,翠帘垂。芳心两自知。楚台魂断晓云飞。幽欢难再期。
河传(二之一)
乱花飞絮。又望空斗合,离人愁苦。那更夜来,一霎薄情风雨。暗掩将、春色去。
篱枯壁尽因谁做。若说相思,佛也眉儿聚。莫怪为伊,底死萦肠惹肚。为没教、人恨处。
如梦令(五之三)
幽梦匆匆破后。妆粉乱痕沾袖。遥想酒醒来,无奈玉销花瘦。回首。回首。绕岸夕阳疏柳。
如梦令(五之四)
楼外残阳红满。春入柳条将半。桃李不禁风,回首落英无限。肠断。肠断。人共楚天俱远。
如梦令(五之三)
幽梦匆匆破后。妆粉乱痕沾袖。遥想酒醒来,无奈玉销花瘦。回首。回首。绕岸夕阳疏柳。
如梦令(五之四)
楼外残阳红满。春入柳条将半。桃李不禁风,回首落英无限。肠断。肠断。人共楚天俱远。
如梦令(五之三)
幽梦匆匆破后。妆粉乱痕沾袖。遥想酒醒来,无奈玉销花瘦。回首。回首。绕岸夕阳疏柳。
如梦令(五之四)
楼外残阳红满。春入柳条将半。桃李不禁风,回首落英无限。肠断。肠断。人共楚天俱远。
阮郎归(四之一)
退花新绿渐团枝。扑人风絮飞。秋千未拆水平堤。落红成地衣。
游蝶困,乳莺啼。怨春春怎知。日长早被酒禁持。那堪更别离。
阮郎归(四之二)
宫腰袅袅翠鬟松。夜堂深处逢。无端银烛殒秋风。灵犀得暗通。
身有恨,恨无穷。星河沈晓空。陇头流水各西东。佳期如梦中。
阮郎归(四之三)
潇湘门外水平铺。月寒征棹孤。红妆饮罢少踟蹰。有人偷向隅。
挥玉箸,洒真珠。梨花春雨余。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
满庭芳(茶词·三之一)
雅燕飞觞,清谈挥座,使君高会群贤。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窗外炉烟似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
娇鬟。宜美盼,双擎翠袖,稳步红莲。坐中客翻愁,酒醒歌阑。点上纱笼画烛,花骢弄、月影当轩。频相顾,余欢未尽,欲去且流连。
词笑令(十首并诗·①王昭君)
诗曰:汉宫选女适单于。明妃敛袂登毡车。玉容寂寞花无主,顾影低回泣路隅。行行渐入阴山路。目送征鸿入云去。独抱琵琶恨更深,汉宫不见空回顾。
回顾。汉宫路。杆拨檀槽鸾对舞。玉容寂寞花无主。顾影偷弹玉箸。未央宫殿知何处。目送征鸿南去。
词笑令(④无双)
诗曰:尚书有女名无双。蛾眉如画学新妆。姊家仙客最明后,舅母惟只呼王郎。尚书往日先曾许。数载睽违今复遇。闻说襄王二十年,当时未必轻相慕。
相慕。无双女。当日尚书先曾许。王郎明俊神仙侣。肠断别离情苦。数年睽恨今复遇。笑指襄江归去。
词笑令(⑤灼灼)
诗曰:锦城春暖花欲飞。灼灼当庭舞柘枝。相君上客河东秀,自言那复旁人知。妾愿身为梁上燕。朝朝暮暮长相见。云收月堕海沈沈,泪满红绡寄肠断。
肠断。绣帘卷。妾愿身为梁上燕。朝朝暮暮长相见。莫遣恩迁情变。红绡粉泪知何限。万古空传遗怨。
词笑令(⑥盼盼)
诗曰:百尺楼高燕子飞。楼上美人颦翠眉。将军一去音容远,只有年年旧燕归。春风昨夜来深院。春色依然人不见。只余明月照孤眠,唯望旧恩空恋恋。
恋恋。楼中燕。燕子楼空春色晚。将军一去音容远。空锁楼中深怨。春风重到人不见。十二阑干倚遍。
词笑令(⑦莺莺)
诗曰:崔家有女名莺莺。未识春光先有情。河桥兵乱依萧寺,红愁绿惨见张生。张生一见春情重。明月拂墙花树动。夜半红娘拥抱来,脉脉惊魂若春梦。
春梦。神仙洞。冉冉拂墙花树动。西厢待月知谁共。更觉玉人情重。红娘深夜行云送。困亸钗横金凤。
词笑令(⑧采莲)
诗曰:若耶溪边天气秋。采莲女儿溪岸头。笑隔荷花共人语,烟波渺渺荡轻舟。数声水调红娇晚。棹转舟回笑人远。肠断谁家游冶郎,尽日踟蹰临柳岸。
柳岸。水清浅。笑折荷花呼女伴。盈盈日照新妆面。水调空传幽怨。扁舟日暮笑声远。对此令人肠断。
词笑令(⑨烟中怨)
诗曰:鉴湖楼阁与云齐。楼上女儿名阿溪。十五能为绮丽句,平生未解出幽闺。谢郎巧思诗裁翦。能使佳人动幽怨。琼枝璧月结芳期,斗帐双双成眷恋。
眷恋。西湖岸。湖面楼台侵云汉。阿溪本是飞琼伴。风月朱扉斜掩。谢郎巧思诗裁翦。能动芳怀幽怨。
词笑令(⑩离魂记)
诗曰:深闺女儿娇复痴。春愁春恨那复知。舅兄唯有相拘意,暗想花心临别时。离舟欲解春江暮。冉冉香魂逐君去。重来两身复一身,梦觉春风话心素。
心素。与谁语。始信别离情最苦。兰舟欲解春江暮。精爽随君归去。异时携手重来处。梦觉春风庭户。
减字木兰花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依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望海潮
星分斗牛,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
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
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
望海潮
秦峰苍翠,耶溪潇洒,千岩万壑争流鸳瓦雉城,谯门画戟蓬莱燕阁三休
天际识归舟,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茂草台荒,苎萝村冷起闲愁
何人览古凝眸,怅朱颜易失,翠被难留梅市旧书,兰亭古墨,依稀风韵生秋
狂客鉴湖头,有百年台沼终日夷犹,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
望海潮 洛阳怀古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
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忆误随车,正絮翻蝶舞
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
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喈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水龙吟
小楼连远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
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鸯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名缰利锁,天还知道,
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
春风十里柔情,怎奈何、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
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木兰花慢
过秦淮旷望,迥潇洒、绝纤尘爱清景风蛩,吟鞭醉帽,时度疏林
秋来政情味淡,更一重烟水一重云千古行人旧恨,尽应分付今人
渔村,望断衡门,芦荻浦、雁先闻对触目凄凉,红凋岸蓼,翠减汀萍,
凭高正千嶂黯,便无情到此也销魂江月知人念远,上楼来照黄昏
好事近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骄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浣溪沙
锦帐重重卷暮霞,屏风曲曲斗红牙,恨人何事苦离家
枕上梦魂飞不去,觉来红日又西斜,满庭芳草衬残花
如梦令
遥夜沈沈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如梦令
楼外残阳红满,春入柳条将半桃李不禁风,回首落英无限肠断,肠断,人共楚天俱远
如梦令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无绪,无绪,帘外五更风雨
调笑令
心素,与谁语,始信别离情最苦兰舟欲解春江暮,
精爽随君归去异时携手重来处,梦觉春风庭户
阮郎归
褪花新绿渐团枝,扑人风絮飞秋千未拆水平堤,落红成地衣
游蝶困,乳莺啼,怨春春怎知日长早被酒禁持,那堪更别离
阮郎归
宫腰袅袅翠鬟松,夜堂深处逢
无端银烛殒秋风,灵犀得暗通
身有限,恨无穷,星河沈晓空
陇头流水各西东,佳期如梦中
阮郎归
潇湘门外水平铺,月寒征棹孤红妆饮罢少踟蹰,有人偷向隅
挥玉箸,洒真珠,梨花春雨余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
阮郎归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沈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调笑令
辇路,江枫古,楼上吹箫人在否菱花半璧香尘污,往日繁华何处
旧欢新爱谁是主,啼笑两难分付
调笑令
肠断,绣帘卷,妾愿身为梁上燕朝朝暮暮长相见,莫遣恩迁情变
红绡粉泪知何限,万古空传遗愿
调笑令
恋恋,楼中燕,燕子楼空春色晚将军一去音容远,空锁楼中深怨
春风重到人不见,十二阑干倚遍
调笑令
柳岸,水清浅,笑折荷花呼女伴盈盈日照新妆面,水调空传幽怨
扁舟日暮笑声远,对此令人肠断
虞美人
高城望断尘如雾,不见联骖处夕阳村外小湾头,只有柳花无数、送归舟
琼枝玉树频相见,只恨离人远欲将幽恨寄青楼,争奈无情江水、不西流
虞美人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洄,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沈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点绛唇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临江仙
千里潇湘挪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南歌子
霭霭凝春态,溶溶媚晓光何期容易下巫阳,祗恐使君前世、是襄王
暂为清歌驻,还因暮雨忙瞥然归去断人肠,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
南歌子
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风流子
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沧州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还上枝头
寸心乱,北随云黯黯,东逐水悠悠斜日半山,暝烟两岸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算天长地久,
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长相思
铁瓮城高,蒜山渡阔,干云十二层楼开尊待月,掩箔披风,依然灯火扬州
绮陌南头,记歌名宛转,乡号温柔,曲槛俯清流,想花阴、谁系兰舟
念凄绝秦弦,感深荆赋相望几许凝愁,勤勤裁尺素,奈双鱼、难渡瓜洲
晓鉴堪羞,潘鬓点、吴霜渐稠,幸于飞、鸳鸯未老,不应同是悲秋
河传
恨眉醉眼,甚轻轻觑者神魂迷乱,常记那回,小曲阑干西畔,鬓云松、罗袜铲
丁香笑吐娇无限,语软声低,道我何曾惯云雨未谐,早被东风吹散,闷损人、天不管
一丛花
年时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微灯外,
露华上、烟袅凉飔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佳期,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想应妙舞清歌罢,
又还对、秋色嗟咨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
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满庭芳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
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樱,渐酒空金〔木盍〕
花困蓬瀛,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江城子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
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蝶恋花
晓日窥轩双燕语,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屈指艳阳都几许,可无时霎闲风雨
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
木兰花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西楼促坐酒杯深,风压绣帘香不卷
玉纤慵整银筝雁,红袖时笼金鸭暖岁华一任委西风,独有春红留醉脸
一落索
杨花终日飞舞,奈久长难驻海潮虽是暂时来,却有个、堪凭处
紫府碧云为路,好相将归去肯如薄幸五更风,不解与、花为主
丑奴儿
夜来酒醒清无梦,愁倚阑干,露滴轻寒,雨打芙蓉泪不干
佳人别后音尘悄,瘦尽难拚,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南乡子
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醉桃源
碧天如水月如眉,城头银漏迟绿波风动画船移,娇羞初见时
银烛暗,翠帘垂,芳心两自知楚台魂断晓云飞,幽欢难再期
桃源忆故人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羞见枕衾鸳凤,闷即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画堂春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宝篆烟消鸾凤,画屏云锁潇湘暮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菩萨蛮
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独卧玉肌凉,残更与恨长
阴风翻翠幔,雨涩灯花暗毕竟不成眠,鸦啼金井寒
好事近·梦中作
春路雨添花,
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
有黄鹂千百。 ^
飞云当面化龙蛇,
夭骄转空碧。 ^
醉卧古藤阴下,
了不知南北。 ^
江城子(三之一)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