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兰芝最后非得要死

为什么刘兰芝最后非得要死,第1张

焦仲卿的母亲和刘兰芝的兄长历来是作为反面形象被人们所认识的:他们是刘、焦真挚纯洁的爱情的障碍,破坏了这一对年轻人的婚姻幸福,使其被迫走向死亡。那么,《孔雀东南飞》,这首我国历史上最长的乐府叙事诗,是不是要为人们确立人性之恶的范本,以引起鉴戒的注意?焦母与刘兄是不是本质上就真的刻薄寡恩,存心要害死自己的儿子和妹妹呢?

综观全篇,婆媳之间的矛盾都是不可调和的。不管她的儿子如何地表白对妻子的生死相依的深情大爱和不复婚娶的决心(“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也不管她的儿子因为妻子的离开表现得怎样的悲伤和心灰意冷(“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她总是意志坚决,不为所动。是什么使得她与媳妇这样水火不容、不共戴天、必欲除之而后快呢?难道是因为媳妇没有妇德,败坏门风?抑或是懒惰无行,不敬尊长?从诗中对刘兰芝的描写看,这些理由显然纯属猜测,没有依据。

刘兰芝是一个聪慧美丽、颇有教养,又勤俭朴质、待人有礼的女子。尽管“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她也无怨无悔,尽力忍受;尽管“大人故嫌迟”以至无端被弃,她还是强压悲愤,在婆母怒不可遏时,上堂拜别,表现得既周全得体,又善解人意;尽管对丈夫缠绵依恋,难以割舍,她仍然还是默默承担,没有痛哭流涕,死乞白赖。在苦难的生活中,这一个坚强的女子以她善良、至诚的本性赢得了读者的尊重。这样温顺如水的人是绝不会主动制造与婆母的嫌隙,主动挑起与婆母的战争的。这样看起来,婆媳矛盾的制造者无疑就是焦母了,而焦母为什么会那样横挑鼻子竖挑眼,对媳妇百般看不惯呢?

有人说,刘兰芝自尊自信,不肯随便屈从,焦母认为她“无礼节”“主动自专由”,不懂为人之媳的规矩,触犯了自己的家长权威,从而失去了对她的欢心,使刘兰芝最终“被驱遣”。还有人说,焦母要赶走媳妇,是因为兰芝没有为焦家添得一丁半口。封建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延续香火计,焦母自然要赶走兰芝了。这些观点在我看来都显得比较片面,没有深究人物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忽视了特定环境之下人物的性格,由此所引出的对人物的道德贬低和情感上的排斥,是对人物极大的不公,同时也影响了对作品悲剧价值的认识。我以为,婆媳间矛盾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她的儿子——诗中的男主人公焦仲卿。是焦仲卿让他的母亲陷入了深深的失望的境地,因为这种失望而使焦母迁怒于媳妇。

从诗的内容看,没有提到她的丈夫、儿子的父亲。可能是他舍妻别子,早已去世;也可能是流落他方,音信杳无。可以想像,没有男人的日子,孤儿寡母是多么的艰难困苦,尝尽心酸。他们要承受多少来自外间的冷眼讥刺,欺凌侮辱;为了生存要多少次强颜欢笑,忍泪吞声;尽管丈夫可能留下了一点家底,但也必须起早贪黑,摸爬滚打,省吃俭用。可以说,在这凄风苦雨、风刀霜剑般的漫漫长途中,儿子就是母亲的支柱,是母亲的希望。那既是出于母亲的天性,也是那样的时代一个女性所能够拥有的全部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当焦母终于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将儿子拉扯成人,帮他娶亲成家,谋事求职,她该是多么的欣慰和骄傲啊!尽管作品没有正面表现这些东西,但我们完全可以根据生活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推想。因此,应该说,焦母是一个坚强的女性,是一个经受了苦难的折磨而没有倒下的可敬的母亲。如果说她后来的性情变得有些暴戾,那也是长期艰苦而孤独无爱的境遇压抑使然,但我们不能因此而看不到她的坚韧顽强,看不到她为儿子和家族作出的牺牲。

亲身的痛苦经历使她明白,人只有自己帮助自己,自己不屈服、不气馁,才有可能改变生活的条件,不让别人欺凌。对于一个孤儿寡母的单亲家庭中唯一的男人——儿子焦仲卿来说,这种品质显得尤其重要。古人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社会所有人——不管是士大夫知识分子还是普通的庶民百姓——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家国同构的基本格局要求每一个人特别是男子以家族整体利益的代表者的身份进入国家政治体系中,获得主流社会的认同,从而既实现自身价值,又完成家族腾达的历史重任。所以,一个男人,他是家族之本,是家族兴旺繁盛的依托,他的人生定位首先应考虑到整个家族的利益,不能以己之私而危及整体。

焦仲卿,在焦家日渐式微的情况下,他的责任之重大可想而知。当他的母亲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的时候,兴复焦家的担子开始历史性地落在他的肩上。可是,这被母亲倚为终身依靠的儿子却贪恋新婚燕尔的欢娱,沉醉于儿女私情的甜蜜中不思进取。尽管他终日奔走于公府之门,但是透过兰芝幽怨的话语(“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不是也反衬出仲卿是多么地不情愿,要忍受多少相思的煎熬。从他对兰芝痛苦而无奈的叮嘱“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中,不是让我们感受到他身受羁束,迫不得已又不得不然的两难心境吗?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里,能够倾情投注于一个女子,并与她携手共赴黄泉,其相爱的真挚与深沉和人格的纯净与高贵辉映千古,令人感动。但是,因为情到深处而形成的心灵的单纯,也使他于“洞彻世事,练达人情”上表现出不切实际的迂阔,他非常明白照自己的性格要在官场上有所作为实在很难,所以,当他说出“儿已薄禄相”的话的时候,给母亲的心灵震撼是可以想像的。这样不争气的话语带给她的羞怒、痛苦、失望,只有一个付出了自己所有的心血、怀抱着无比殷切的望子成龙的希望的母亲才有可能体会到。

从女性和母亲的立场出发,焦母不会过多地责备自己的儿子不明事理,而只会将儿子的多情归罪于媳妇。传统观念认为一个女子最重要的品德就是端庄严谨、贤惠温顺,辅佐丈夫,使家业兴旺。“三从四德”等纲常伦理对女子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受过困苦生活的焦母从自己的经验和家庭处境出发更是对媳妇几近于苛刻。她认为“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是一个女子应尽的本分,是她勤俭持家的基本职责。她希望媳妇能够当好儿子的贤内助,使他一心一意作好官府的大事,得到官府的赏识,让光耀门楣的愿望早日实现。这实在只是一个封建时代的母亲最朴质、最现实的愿望。然而,这样的愿望却落空了。

自从儿子和媳妇 “共事二三年”来,一天天地变得胸无大志,媳妇不但没有教管好自己的丈夫,反而也与他一同沉溺在爱情中。虽然夫妇二人这几年是聚少离多,但焉能没有焦母的催逼在其中?作为一位敏感的母亲,她怎能不会意识到儿媳相爱对家族利益的潜在危机?所以,只要儿子愈表现得与兰芝情深意长,就愈让焦母急怒攻心,暴跳如雷(“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更让她不能容忍的是儿子居然为了一个妇人而痛哭流涕,露出可怜的软弱相,以至于以死相逼——“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虽是苦口婆心的劝慰,却也有被迫无奈和深隐的不满,不然的话就不会仍然固执己见,倒行逆施——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她对兰芝的讨厌,并不是真的兰芝对她“无礼节”,也不是因为兰芝没有生育,这都不是根本。根本的是兰芝没有尽到做媳妇的职责,在她的媚惑下,儿子意志消靡,在官场上还只是个小吏,仕途无有起色,家族的利益将要受损。所以,由对儿子的失望而引起焦心、愤激、苦恼,种种情绪纠缠着焦母,使她愈加怪罪媳妇,愈发下定决心要拆散他们,简直毫无通融的余地,显得那样的不近情理,冷酷横蛮。其目的就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儿子,为儿子求娶”东家贤女”,使儿子悬崖勒马,迷途知反。

再来看兰芝的兄长。在诗中他只是个次要角色,但他的作用却很重大。可以说兰芝与仲卿最后走向死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的逼嫁。如果他不是“性行暴如雷”,而是对兰芝的遭遇深加怜惜、宽容、理解,温厚地接纳兰芝,给她以平息伤痛的时间,那么可能结果将会是另外一番样子。沈德潜曾经对刘兄作过这样的评价:“否泰如天地一语,小人但慕富贵,不顾礼义,实有此口吻。”这也成为了人们共同的看法。可人们却没有深入地去思考,刘兄这样作的动机是什么呢?是不是硬要将妹妹往火炕里推?抑或是以妹妹为筹码,来博取自己的私利?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我想不会有这样如蛇蝎一般狠毒的兄长。实际上,刘兄之所以要这样作,是为了妹妹的终身幸福,更重要的是为了补救家庭受到的损害。毕竟是焦府不义在先。当妹妹带着身心俱创的惨痛回到娘家,可以想见给娘家带来了多少羞辱和不光彩!作为一家之长的刘兄既要安顿料理妹妹的衣食住行,又要承受来自邻人的嘲笑和讥讽。无论怎样说,这都是对刘家尊严与男人自尊的极大伤害。所以,当太守府来求亲,这是改变妹妹悲苦命运的极好机会,也能使刘家受到伤害的尊严得以修复,重新获得社会的认同,有什么理由要拒绝呢?如果说兰芝可以因为与仲卿的相爱而对焦府所予的一切折磨与耻辱弃置不顾,那么,她的母兄却没有必要,也没有义务因为对她的爱而恒久地停留在焦府与仲卿所予的羞辱和伤害中。解铃还须系铃人,知礼重仪的兰芝只有答应再嫁了。

人是自然演化的结果,也是历史文化的产物。人的性格的生成和发展不能离开具体的社会时代的土壤,其现实行为也有相应的性格逻辑和心理动因。在宗法制和小农经济的条件下,维护群体利益,调节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成为人们的思考重心。对于个人来说,只有克制身心,服从群体,才能与世俗相融相洽。群体拥有巨大的道德政治权利,个体则只享有道德政治义务;而且,这种权利与义务的不谐调,最终是以个体欲望的自我收缩而得到解决。作为封建家长的焦母与刘兄,他们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取向自然而然要以维护家庭利益为出发点。他们不但不会对仲卿与兰芝的忠贞爱情给予平等的体认、关爱和呵护,反而要严厉地斥责,坚决地反对。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作正是在真正维护自己和亲人的幸福。

所以,从诗作的故事层面来看,焦母与刘兄成了仲卿、兰芝婚姻悲剧的直接制造者。他们不但将自己鲜活的生命自觉地奉作封建祭坛的牺牲,而且还主动地把自己亲人的幸福祭献出去。这是他们的不幸,也是那一个时代所有人的不幸。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人格是多么的卑下低劣,心灵是多么的尖酸刻毒。相反,他们也是心地善良者,至少也是悲剧的承担者。当诗末出现“两家求合葬”这样后悔不及的主动时,未尝不是他们对刘焦生死不渝的爱情的晚到的认可与祝福。在未来的凄苦的孤单岁月里,焦母会日日咀嚼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哀伤,刘兄也会时时地感到无限的懊悔与自责。他们同样是受害者,是他们崇奉的观念的受害者,同样是应该给予同情的对象。

两千多年来,如同焦母、刘兄似的封建家长代不乏人。他们一方面竭力要将亲人的行为和情感纳入到体制内来,不容许丝毫旁逸斜出;一方面又要独自承担因惩罚造成亲人痛苦所引起的内心忧戚。这是怎样悲凉而无奈的人生啊!当陆游的母亲毅然决然地赶走侄女兼媳妇的唐婉,给儿子陆游造成终生的遗恨和苦痛的时候,她的内心就真的会有如释重负之感而不会沉浸在伤心的海洋?当贾宝玉的父亲对儿子痛加挞伐,打得儿子几乎奄奄一息的时候,他就真的会在一旁得意地狞笑而不会也有无法言说的苦衷?……面对这些活生生有血有肉的生命实体,面对这片古老土地上孕育出来的生命现象,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走进他们的心灵和情感世界,我们还会不会仅仅只看一时一事表象、感情用事地去指责他们的为人,把他们定格在“恶婆婆”“恶父亲”“恶兄长”的形象上?还会不会吝啬我们的感情去一味地贬斥他们,苛求他们为什么不尊重亲人的选择?

《孔雀东南飞》的深刻之处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早期,就形象地描绘了刘焦殉情而死的悲剧,而悲剧的成因并没有简单地归结于某些具体的个人的人性之恶,而是直指人的背后的历史文化因素,展示出封建传统观念杀人的本质。在一个群体利益高高凌驾于个体追求之上的传统中,任何平等的对个性自由的向往、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都是一种奢侈。但是,人类对合理、健康、自然、合乎人性的理想图景的追求毕竟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它必定要冲破漫漫封建中世纪的黑夜而走出一片光明灿烂的天地。也许这正是《孔雀东南飞》在末尾充满深情而执著地表达的“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的深意!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1)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辱,家庭不免有风雨飘摇的祸患。(得分点:数、见、患、大意,共4分)

(2)孺允修补玉岩公住过的屋子,趁机在院中建造了五间房屋,收藏了上万卷书。(得分点:葺、因、大意,共4分)

小题4:文章先叙述杏花书屋的由来,再叙述其建造情况和周遭环境,然后以唐杏花之宴引起议论,最后表达对周氏子孙的美好祝愿。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起官陟宪使”意思是(玉岩公)被重新起用提升为宪使,“陟”在这里是动词,“提拔”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C项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①代词,他的;②代词,自己。B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把。D①介词,对于;②介词,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数”,多次;“见”,被;“患”,祸患。(2)句中“葺”,修补;“因”,趁机。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解答时考生要通读全文,理清结构,然后按照题干要求组织答案。第一自然段写了玉岩公打算建杏花书屋,交代了杏花书屋的由来。第二自然段写孺允修补玉岩公住过的屋子,趁机在园中建造杏花书屋。第三自然段围绕唐代杏花之宴展开议论。第四段表达对周家子孙的美好祝愿。考生把上述内容按先后顺序整理成答案即可。

附文言文译文

杏花书屋,是我的朋友周孺允建造的读书的房子。孺允自己说他的已故的父亲大人玉岩公担任御史之职,被贬谪到沅水、湘水一带时,曾经梦见自己住在一间房子里,房屋旁边杏花烂漫,孩子们在屋里读书,琅琅的读书声传到屋外。嘉靖初年,(玉岩公)被重新起用提升为宪使,就从故居迁到县城的东门,这就是他现在居住的房子。玉岩公指着房子后面的空地对孺允说:“今后应当修建一间房子,给它命名为杏花书屋,来记下我做的梦。”

玉岩公后来调任南京刑部右侍郎,没来得及回家就死在南京。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辱,家族不免有风雨飘摇的祸患。像这样过了几年,才找到一个安定的居所。到了嘉靖二十年,孺允修补玉岩公住过的屋子,趁机在园中建造了五间房屋,收藏了上万卷书,用玉岩公曾经命的名,(写好)悬挂在门楣上,周围种植花果竹木。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杏花开得鲜艳灿烂,恍惚间就像玉岩公往年在梦中见到的情景一样。回想玉岩公被贬谪在沅、湘一带的情景,真可谓醒来时所看到的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实的。进入房间,想到玉岩公,能不感慨吗?

从前唐朝人重视进士科,读书人要登第时,正是长安杏花盛开的时候,因此人们都把新进士的杏园之宴当作大事。现在考进士,也正当杏花盛开的时候。读书人考中进士,大多以梦见杏花为先兆,这是世俗对荣誉和名声没有忘记才这样的缘故:玉岩公因为直谏之事触怒了天子,辗转岭南十多年,(历尽艰险,)玉岩公心性刚毅,对于追求富贵的念头已灰飞烟灭了。把通过考科举获取功名的希望寄托在子孙身上。大概古代的君子,热爱自己的国家,不只是自己鞠躬尽瘁。对他的后代,还希望他们世代享受祖宗的德泽,永无止境的为朝廷效劳。玉岩公的良苦用心就是这样的。

现在距离玉岩公去世,还没有多长时间,以前与玉岩公一起考中进士做官的人,富贵显赫一时,可他们的后代不知道沦落在何地。孺允兄弟目前虽然不得志,但人们希望他们能得以重用。且玉岩公的孙辈们都才华出众,可以凭这知道是受了《诗》《书》传家的恩泽啊。《诗经》说:“打如今开了头,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禄就留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啊!”我在周氏家族这里看到《诗经》中所说的情形了。

2 古文杏花书屋记的翻译

原文 杏花 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1]。

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2],谪沅、湘时[3],尝梦居一室,室旁 杏花 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4],起官陟宪使[5],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

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 杏花 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 南京 刑部右侍郎[6],不及归而没于金陵[7]。

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

至嘉靖二十年[8],孺公葺公所居堂[9],因于园中构屋五楹[10],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11],周环艺以花果竹木[12]。方春时, 杏花 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

而回思洞庭 木叶 、芳洲 杜若 之间[13],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 进士科 [14],士方登第时,则长安 杏花 盛开[15],故杏园之宴[16],以为盛事。

今世试进士,亦当 杏花 时[17],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 荣名 者为然。

公以言事忤天子[18],间 关岭 海十馀年[19],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20]。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21];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22]。

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23],曾几何时,向之所与 同进 者,一时富贵翕赫[24],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孺允兄弟虽 蠖屈 于时[25],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26],可以知《诗》《书》之泽也[27]。《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

于胥乐兮[28]!”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释 [1]周孺允:字士洵, 周广 的小儿子, 太仓 (今属 江苏 )人。 [2]先大父:犹言先父。

玉岩公:即 周广 (1474—1531),字克之,号玉岩,又号抑斋。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曾任 莆田 、吉水 知县,正德中授 监察御史 ,以疏谏 明武宗 ,被贬 广东 怀远 (今属 广西 )驿丞,险些被刺杀。

两年后迁 建昌 (治所在今 江西 永新 西北)知县,再贬竹寨驿丞。 明世宗 立,擢 福建 按察使 ,又以 右佥都御史 巡抚 江西 ,令贪官恐惧。

后卒于 南京 刑部右侍郎任上。《明史》有传。

[3]谪(zhé): 封建时代 官吏被降职调到边远地区。沅、湘: 沅江 和 湘江 ,均在今 湖南省 。

战国楚 屈原 因谗被放,流落于沅、湘之间,这里有比喻义,即以屈原比况 周广 。 [4]嘉靖: 明世宗 朱厚熜 年号(1522—1566)。

[5] 起官 :被贬官后重新起用,又称起复。陟(zhì):提升。

宪使: 御史台 或 都察院 所属的官员,即御史。《明史》本传:“世宗即位,复故官。”

[6] 南京 刑部右侍郎:南京刑部的副长官。明初 朱元璋 建都 南京 ,后 明成祖迁都北京 ,仍在南京设立名义上的 中央机构 ,并任命各部官员。

[7] 金陵 :即今 江苏 南京 。 [8]嘉靖二十年:即公元1541年。

[9]葺(qì):修补房屋。 [10]楹(yíng):房屋一间称一楹、[11]揭:悬挂。

楣(méi): 门上 的横木。 [12]艺:种植。

[13]洞庭 木叶 :语出战国楚屈原《 九歌·湘夫人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苏洲 杜若 :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 芳洲 兮杜若。”

这里系借用,比喻 周广 被贬官之所,并与前文“谪沅、湘时”照应。 [14]唐人重 进士科 :唐代科举取士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 等科,其中以进士一科最为士人所重,时谚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语。

唐代宰相多由 进士出身 。 [15]长安:即今 陕西 省 西安市 ,唐代首都。

[16]杏园之宴: 唐代帝王 赐宴新科进士的宴会。杏园 故址 在今陕西 西安 市郊 大雁塔 南。

新科进士于 杏园 宴后到大雁塔题名留念,为一时盛事。 [17]“今世”两句:明代会试在农历二月中,殿试在三月初,与 杏花 开放时间相当。

[18]忤(wǔ):触犯,不顺从。 [19]间(jiàn)关:辗转。

岭海:指两广地区。其地北倚 五岭 ,南临 南海 ,故称。

这里即指 周广 的贬所。 [20]科名:指通过 科举考试 获得功名。

[21]尽瘁:尽全力。躬:身体。

[22]冀:期望。宣力:出力,效力。

[23]殁(mò):死亡。 [24] 翕赫 :显赫荣耀。

[25]孺允兄弟:指周士淳、周士淹、周士洵兄弟。蠖(huò)屈:比喻人不遇时,屈居下位而退隐。

[26]秀发:喻指人神采焕发,才华出众。语出《诗经·大雅·生民》:“实发实秀。”

原指植物生长繁茂,花朵盛开。 [27]《诗》《书》:指《诗经》和《尚书》。

这里也泛指古代文献。 [28]“自今”五句:语见《诗经·鲁颂·有駜(bì)》的第三章。

大意是:今年算是个开端,岁岁皆为丰年,君子有了俸禄,就留下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 [29]本文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据文中所记年代,本文作于嘉靖二十年(1541)或稍后,归有光时年约三十五岁。

周广 (玉岩公) 于明 正德间为御史,直言立朝,曾上疏进谏 明武宗 ,几乎被害。归有光对这位前辈很尊重,与其子周士洵为友,后来又为他的两个哥哥周士淳、周士淹写过墓志铭,可见关系密切,非同一般。

此文是为友人的新建书屋作记,缅怀其先人忠义之馀,祝愿周氏子孙兴旺发达, 克绍箕裘 。 译文 杏花书屋,是我的友人周孺允建造的读书室。

孺允自己曾说他已去世的父亲的玉岩公担任御史之职,在玉岩公谪戍到沅、湘。

3 光耀门楣的意思

光耀门楣指子孙做了官出了名,使祖先和家族都荣耀。

扩展资料

关于光耀门楣的故事

歪脖老母传奇故事

义县民委某领导到青岩寺拜“老母”,走到上院,休息处休息时,就感到心乏体倦。对大家说:你们上去吧,我在这儿歇一会儿。他就倒在长凳上朦胧睡去。刚刚睡去,他便做了一个梦!梦中,忽然听见有人叫他,睁眼一看是观音菩萨站在面前,他急忙起来倒身便拜,菩萨说:你不上山看我,我不怪你!但现在我有十个他乡的信士正在受苦受难,他们瘫痪在床,很可怜!这儿有我佛一尊,你要照样做大十倍供上,十个人就会脱离苦海,你也功德无量。他刚要问个明白,菩萨拂袖而去,他心里一惊,原来是个梦。起身揉揉眼睛,却发现身边有一尊一寸高小铜佛感到诧异 ,随手拿起来放进衣袋,以为是碰巧,拿回去后锁在办公桌的抽屉里,把“老母”托付的事忘在了脑后。时隔不久,他就得了左腿血栓,不能走路,到大医院治疗一年多,花了几万多元也没治好,他愁苦不已。一天夜里,刚刚睡着,就见一位白衣大士飘飘而来,对他说:那十人正在受苦受难,让你做件有功德的事儿你都不做,你的腿是你命中注定的。但如果你做了积德善事,自然会好的!说完飘然而去。他醒后回想起来,十分后悔,这是“老母”在点化我,让我做一件功德,我怎 么这样糊涂,回到家里立即把小铜佛照样子做成一尺高并供奉起来,不久腿血栓不治而愈。刘云海听说这个故事,一直想去寺中看一究竟。想见识一下青岩寺是否是人们所传说的那样神奇! 说不定奇迹就发生! 没想到,奇迹真的发生了!两个孩子出国之后,老两口非常高兴。每逢有人聊起此事,老两口都会说:青岩寺歪脖老母果真灵难!

4 蔡肇过目不忘的文言文翻译

蔡肇,字天启,丹阳人。尝从王介甫游,一日,语及卢仝《月蚀》诗,其词语奇险。介甫曰:“人少有诵得者。”天启立诵之,不遗一字。一日,又与介甫同泛舟,适见群凫数百,掠舟而过,介甫戏曰:“子能数之乎?”天启一阅即得其数,因遣人询之放蓄者,其数不差。

翻译:

蔡肇,字天启,丹阳人。曾跟从王安石游学,有一天,谈到卢仝的《月蚀》诗,全诗的字词非常生僻。王安石曰:“很少有背得的人。”蔡肇立刻背诵起来,一字不差。又有一天,蔡肇与王安石一同乘船,恰好有数百只野鸭群,掠舟而过,王安石开玩笑曰:“你能数清它们吗?”蔡肇扫一眼就数清了总数,(王安石)就派人去问放养鸭子的人,其数果然不差。

5 检讨书

罪己书

恩师:

今日吾犯大错,不可不谓糊涂,学生自当以学业为重,而算术又乃学业重中之重,而吾却糊涂如斯,未完成恩师之算术作业,是为不智不孝不义,不智者,实属智商低下难以为之,不孝者,煞费父母望子成龙之苦心,不义者,辜负恩师之殷殷期望。幸得恩师提点,吾方知吾大错铸成,罪无可恕,罪恶滔天,罄竹难书······自此以后,但凡吾有种种不轨行为,恩师只管惩罚便是,吾不敢有二话。吾自当洗心革面,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忘恩师之谆谆教诲,每日三思而后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恩师书,望恩师亲之信之,见谅见谅。

罪人:不肖生······草上

6 文言文 杏花书屋记 翻译

杏花书屋,是我的友人周孺允建造的读书室。孺允自己曾说他已去世的父亲的玉岩公担任御史之职,在玉岩公谪戍到沅、湘一带时,曾今做梦自己居住在一间房子里,室外杏花烂漫,自己的几个儿子在房子里读书,朗朗的读书声传到户外。嘉庆初年,玉岩公重新起用后升任宪使,于是他的家从故居迁到县的东门,也就是他现在居住的房子。玉岩公曾经指着房子后的一块空地对孺允说:“他日应当在那里建造一栋房子,给它命名为杏花书屋,一次来记录我昔日的梦。

玉岩公后来升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还没有来得及荣归故里就死在了南京。玉岩公死后,孺允兄弟多次被人欺侮,家族不免有风雨飘摇的祸患。像这样好几年,才能够获得安居。到了嘉庆二十年,孺允修葺玉岩公的居室,于是在园中建造了五间房屋,藏书达万卷,用玉岩公昔日命的名,悬挂在门楣之上。在院落的四周,种植花果竹木。当春天到来时,杏花烂漫,整个院落如玉岩公昔年梦中之境。在回头想想玉岩公昔日谪戍在沅、湘一带的情景,真可谓是醒来所见的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实的。到了这个厅堂,追思玉岩公,怎能不感慨万千!

以前唐代人重视进士科,读书人要登第的时候,正是长安杏花盛开之时,所以人们都把新进士的杏园宴当做一件大事。如今考察进士,也是在杏花盛开之时,读书人要想得第,大多以梦见杏花为前兆。这是世俗不忘追求荣华和功名的助成这样的。玉岩公应为直谏之事触犯了天子,发配到道路艰险的岭南十几年时间,所为铁石心肠,对于追求富贵的念头已经灰飞烟灭了,但玉岩公仍以科名寄希望于自己的子孙。大约古代的君子,爱自己的国和自己的家,不但鞠躬尽瘁;并且对于他的后代,仍然希望他们世世享受祖荫并能无穷无尽的为国家效力啊。玉岩公的良苦用心大约就在上述这些吧。

如今距离玉岩公去世,还没有多长时间,但以前和他同时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赫,可他们的后代就有现在不知沦落在何地的。孺允兄弟虽在目前还不得志,但人们正期望他们能得以重用。并且玉岩公诸子都才华出众,可以凭此知道《诗》《书》传家的恩泽啊。《诗经》中说:打如今开了头,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禄就留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啊!我在周氏家族看到了《诗经》所说的情形啊!

7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用梵文翻译一下 在线等 急

梵文:दिल की शुरुआत में भूल जाओ, हमेशा वर्ग था

发音:dil kee shuruaat mein bhool jao, hamesha varg tha

“不忘初心”应该是能剧大师世阿弥(1363-1443)的名句,这里的“初心”是日语“新手者”的意思,这句话是叫人“不要忘记自己还是初学者时(的难堪)”,如果不想回到当初那般难堪,就要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能。是体现“匠人精神”的一句名言。后世也有误传为“不要忘记自己还是初学者时的谦虚”。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下简称《杜十娘》)是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1574—1646)“三言”中的名篇,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占据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高峰。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这篇小说被编入了高中语文新教材(试验修订本)第四册的中国古代小说单元中。据考证,《杜十娘》是冯梦龙根据同时代的文人宋懋澄(1565—1616)的《负情侬传》改编而成的①,当属明代的“拟话本”。故事叙述的是:明万历二十年间,京师名妓杜十娘为了赎身从良,追求真爱,将自己的终身托付给太学生李甲。可李甲生性软弱、自私,虽然也对杜十娘真心爱恋,但又屈从于社会、家庭的礼教观念,再加上孙富的挑唆,他最终出卖了杜十娘,酿成了杜十娘沉箱投江的悲剧。这个故事曾多次被改编成戏曲、**,也曾被翻译成外文,流传到日本、欧洲等地,在国内、国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除了杜十娘这一悲剧人物形象感人以外,小说中的“百宝箱”这个具有多重功能和意义的意象创造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对这个意象的处理,可谓匠心独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百宝箱”是连接故事的线索。小说中,“百宝箱”的出现一共有四次,构成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次:当李甲为筹集从鸨儿处赎出杜十娘的三百两银子而到处奔波借债,但又毫无着落时,杜十娘拿出了“私蓄”的(说是从姊妹处借的而实际上是从“百宝箱”中拿出的)一百五十两来“任其半”(此外还有二十两作“行资”),终于感动了柳遇春借来另一半,使李甲能顺利地赎出杜十娘。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次:当杜十娘和李甲告别柳遇春和众姊妹准备上路时,谢月朗“命从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十娘也不开看,也不推辞,但殷勤作谢而已。”这“描金文具”正是“百宝箱”,有了这个“百宝箱”,夫妻俩浮寓吴越间的山水之费就不愁了。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次:当李甲用完那二十两白银,为行资匮乏“正当愁闷”时,杜十娘又取钥开箱,拿出白银五十两充当行资。这一次“百宝箱”虽然被当面打开,但李甲“在旁自觉惭愧,也不敢窥觑箱中虚实”,致使“百宝箱”又一次坠入五里雾中。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第四次:当李甲受孙富挑唆,将杜十娘出卖时,十娘悲愤交加,取钥开锁,将箱中宝物一一投之江中,最后自己也“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这一次“百宝箱”才让李甲、孙富和旁观者一览无余,使李甲“又羞又苦,且悔且泣”,但却悔之晚矣。这是情节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也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在整个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作为连接故事线索的“百宝箱”犹如千丈游丝,有萦花粘草之妙;恰似蜻蜓点水,若即若离;又像神龙之宛游,忽隐忽现。“百宝箱”这个意象在小说中的四次出现,对情节发展起着暗示和推动的作用,前三次出现(其中第一次是暗示)读者均不知箱中为何物,也不太在意,直到第四次出现,读者才恍然大悟。这正是作者构思的巧妙所在。

其次,“百宝箱”是叙事编辑的妙笔。小说中,“百宝箱”先合后开,延长故事的秘密,给读者设置了悬念,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具体而言有两点:

1.控制叙事距离,形成叙事节奏。“百宝箱”的四次出现,是紧接着前一事件完成的新事件的准备,是在旧紧张解除之际的新紧张的来临,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故事情节跌宕多姿,曲折变幻。

2.调节叙事视角,制造叙事张力。我国传统小说,叙述故事多采用全知视角,事件的前因后果、线索的来龙去脉、人物的一生行事等都要向读者交代得一清二楚,否则就会有叙事不完整之嫌。《杜十娘》却不同,它采用限知视角,使读者开始并不知道百宝箱为何物,也不知道杜十娘日常秘密积攒百宝箱的具体情况和心态,直到杜十娘被李甲出卖之际,开箱取宝投江之时,才知道她还有一个百宝箱。这样读者就会想到:杜十娘为什么要积攒百宝箱?又为什么一直不肯把百宝箱的秘密告诉李甲?在关键时候又为什么不让百宝箱发挥作用,而白白地将它沉入江底?读者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解答正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也是读者理解小说内涵的关键。

再次,“百宝箱”是杜十娘悲剧意蕴的象征。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杜十娘悲剧的社会历史意义如何?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多种猜测和诠释,然而却总是不尽人意。比如有人认为,李甲是残害杜十娘的直接凶手,是他的“负情”把杜十娘推入江中;也有人认为孙富是造成杜十娘悲剧的直接原因,如果没有孙富的挑唆,也许李甲不会抛弃杜十娘;还有人认为,把杜十娘的悲剧归因于李甲的负情和孙富的挑唆,都未免简单化、表面化,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原因应该是封建礼教,小说正是通过杜十娘的悲剧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笔者以为,第一、二种观点固然过于肤浅,第三种观点看似深刻,却也未免公式化、概念化,未能尽其妙。如果我们从“百宝箱”这个意象入手去解读杜十娘形象的悲剧意蕴,也许是一条新的通途。

1.“百宝箱”是金钱的象征,是利益的代表。我国明代,正是商品经济兴起和繁荣的时期,专门用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手工工场已初具规模。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金钱和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严重挑战,根深蒂固的封建门第终于在金钱和利益面前开始动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由宗法伦理向利益驱动转变。这种背景在《杜十娘》这篇小说中是有所交代的:“古人云:‘以利相交者,利尽而疏’”,“常言道:‘说着钱,便无缘”,“如今的世情,那有顾缓急二字的”,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中,鸨儿与杜十娘,三亲四友与李甲,李布政与杜十娘,孙富与李甲,甚至李甲与杜十娘,都是建立在金钱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这也正是杜十娘积攒“百宝箱”的原因,她幻想利用“百宝箱”来换取李甲的爱情。

2.“百宝箱”是杜十娘价值的象征,希望的寄托。小说中的杜十娘,是一个聪明、美丽而热情的女子,但因“命运不辰”,落得“风尘困瘁”,饱经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蹂躏,过着人间地狱般的生活。她渴望摆脱这种非人的处境,做一个真正的有价值的人,因而“久有从良之志”。但是,一个女人,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又谈何容易。更何况,杜十娘所追求的,又不是一时的欢爱,一般的婚姻,她要追求一种人间真情。所以,杜十娘才苦心积攒“百宝箱”,希望用“百宝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用“百宝箱”来换取真正的爱情。在选择李甲托付终身之时,杜十娘又一直不肯把“百宝箱” 的秘密告诉李甲,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但是,杜十娘太天真了,在利欲熏心的社会里,在充满铜臭的人与人的关系中,哪有什么真情可言!她的希望是注定要破灭的,她的悲剧是注定要发生的。

3.“百宝箱” 是社会和人性激烈冲突的象征,是杜十娘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杜十娘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封建礼教占统治地位,同时又交织着利害关系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没有生长真情的土壤;在这样的社会里,真情就像柔弱的嫩芽,没有养料和水分,只有枯萎和死亡。杜十娘太有尊严了,太相信人性的力量了,她甚至误以为金钱可以买来真情。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本来就算李甲负义,杜十娘太可不必投水自尽,她有青春,美丽,还有金钱,她还可以另寻他欢,就算独自一个也可以生存下去。但是吃人的封建礼教,自私自利的人际关系,使杜十娘彻底的失望了。一个曾经对自己感激涕零的人,一个自己真心爱的人,只为“一千两”,为个人私利,就不惜背信弃义,断然出卖自己,而且还面有喜色,心无愧意。试问天底下有什么地方可以容纳下这样一个弱女子,可以容纳她追求美满的生活?试问又有何药物可以治疗她那颗破碎的心,可以抚平她灵魂的创伤?杜十娘,她只有用骂来表示内心的极大愤慨,只有用死来反抗这个暗无天日的社会,来保存自己的尊严和清白!。杜十娘沉下江去的不是“百宝箱”,是人性,是道义,是良知,是人心,因为当时社会容不下这些东西,杜十娘始终没能躲开礼教的罗网,成为一个金钱和利益的牺牲品。杜十娘,看错的不是李甲,而是看不透封建制度和礼教对人性的毒害和摧残,看不透金钱和利益对人间真情的践踏与戕贼。而李甲、孙富之辈,只是成了间接的杀人凶手而已!

可悲的杜十娘, 可叹的一曲社会和人性的双重悲歌。

1、江离

江离也就是芎,或者叫川芎(xiong),香草名,为伞形花科。神农本草经载:“芎,气味辛、温,无毒。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

多年生草本年,高50厘米。根茎呈不规则团块,有明显的结节状,茎常丛生,上部分枝,基部膨大呈盘状。叶为二至三回羽状复叶。

小叶3~5对,边缘不规则羽状全裂;叶柄长9~16厘米,基部成鞘状。复伞形花序,有短柔毛,顶生;花白色。离果卵形,背棱中中有油管3个。

2、荇菜

荇菜属浅水性植物。茎细长柔软而多分枝,匍匐生长,节上生根,漂浮于水面或生于泥土中。叶片形睡莲,小巧别致,鲜**花朵挺出水面,花多且花期长,是庭院点缀水景的佳品。

荇菜为荇菜属浅水性植物。茎细长柔软而多分枝,匍匐生长,节上生根,漂浮于水面或生于泥土。度变化大,叶卵形,长3至5公分,宽3至5公分,上表面绿色,边缘具紫黑色斑块。

下表面紫色,基部深裂成心形。大而明显,是莕菜属中花形最大的种类,直径约25公分长,五裂,裂片边缘成须状,花冠裂片中间有一明显的皱痕,裂片口两侧有毛。

裂片基部各有一丛毛,具有五枚腺体;雄蕊五枚,插于裂片之间,雌蕊柱头二裂。是莕菜属中较特别的一个种类,基部具5个蜜腺,柱头2裂,片状。圆形,不开裂。

幼苗子叶胚轴发达,粗壮。子叶长圆形,先端尖,有柄。初生叶心脏形,先端圆钝,叶基心形,无明显叶脉,有长柄。荇菜一般干3-5月返青,5-10月开花并结果,9-10月果实成熟。

植株边开花边结果,至降霜,水上部分即枯死。在温暖地区,青草期达240天左右,花果期长达150天左右。荇菜再生力相当强。

3、白芷

白芷属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15m。根长圆锥形,上部近方形,表面灰棕色,有多数较大的皮孔样横向突起,略排列成数纵行,质硬,较重,断面白色,粉性大。

茎及叶鞘多为黄绿色。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有长柄,叶柄下部有管状抱茎、边缘膜质的叶鞘;茎上部叶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轮廓国卵形至三角形。

长15-30cm,宽10-25cm,叶柄下部为囊状膨大的膜质叶鞘,无毛或稀有毛,常带紫色;末回裂片长圆形,卵形或线状披针形,多无柄,长25--6cm,宽1-25cm,急尖。

边缘有不规则的白色软骨质粗锯齿,具短尖头,基部两则常不等大,沿叶轴下延成翅状;花序下方的叶简化成无吉的、显著膨大的囊状叶鞘,外面无毛。

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直径10-30cm,花序梗长5-20cm,花序梗、伞辐和花柄均有短糙毛;伞辐18-40;总苞片1-2,通常缺;小总苞片5-10枚,线状披针形,膜质。

花白色;花瓣倒卵形,先端内曲成凹头状;花柱比短圆锥状的花柱基长2倍。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黄棕色,有时带紫色。

长4-7mm,宽4-6mm,无毛,背棱扁,厚而钝圆,远较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有油管2。花期7-8月,果期8-9月。

4、留夷

乃指芍药,芍药(学名:Paeonia lactifloraPall),别名别离草、花中宰相,属五桠果目,芍药科芍药属芍药组多年生草本。块根由根颈下方生出,肉质,粗壮。

呈纺锤形或长柱形,粗06~35cm。芍药花瓣呈倒卵形,花盘为浅杯状,花期5~6月,花一般着生于茎的顶端或近顶端叶腋处,原种花白色,花瓣5~13枚。

园艺品种花色丰富,有白、粉、红、紫、黄、绿、黑和复色等,花径10~30厘米,花瓣可达上百枚。果实呈纺锤形,种子呈圆形、长圆形或尖圆形。

5、杜衡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根丛生,稍肉质, 直径1-2毫米。叶片阔心形至肾心形,长和 宽各为3-8厘米,先端钝或圆,基部心形,两侧裂片长1-3厘米,宽15-35厘米,叶面深绿色。

中脉两旁有白色云斑,脉上及其近边缘有短毛,叶背浅绿色;叶柄长3-15厘米;芽苞叶肾心形或倒卵形,长和宽各约1厘米,边缘有睫毛。

花暗紫色,花梗长1-2厘米;花被管钟状或圆筒状,长1-15厘米,直径8-10毫米,喉部不缢缩,喉孔直径4-6毫米,膜环极窄,宽不足1毫米,内壁具明显格状网眼。

花被裂片直立,卵形,长5-7毫米,宽和长近相等,平滑、无乳突皱褶;药隔稍伸出;子房半下位,花柱离生,顶端2浅裂,柱头卵状,侧生。花期4-5月。

  兰芝唱 :你一宵未眠……

 仲卿唱: ……又何妨这箜篌,足可为我祛唾魔!

 (仲卿以箜篌付之,兰芝乃拨弦低弹……)

 (幕下。)

 第二场 雀 难

 (人物:姥、媪、刘兰芝、小姑。时间:经过二、三年以后,一个盛暑。)

 (幕启。熹微的晨光,透入焦家机房。姥以扇指布,顾媪而语……)

 齐唱:妒花风雨知几度,送去了,多少春朝与秋暮仲卿他,晨昏府中忙公务,夫妻常日不相顾。兰芝是,行无偏斜勤作息,操持供奉茹辛苦。她二、三年如一日,历尽寒霜及酷暑。夜夜机织到天明,三天织就五匹布。

 姥:五匹布三天功夫就断了五匹布!

 媪:(微微一笑)说句实在的话,像大娘这种人家,原不用抱布贸丝,三天断五匹,要算多了。

 姥:方才大娘所说,东家有好友,自称秦罗敷。她若识素,三天未知可断几匹

 媪:说句大娘不见弃的话,若与别人比较,果是多了。要比东村罗敷,终究差得远了。

 姥:哦那罗敷有这等才干

 媪:那罗敷虽与我同住河东,到底非亲非眷,我何劳赞她又何必骗你

 姥:大娘说得也是。罗敷果然才干,每日机织,想是容貌枯萎

 媪:大娘,非也!(唱) 那罗敷二十尚不足,及笄年华正标梅。楚楚可怜娇无限,沉鱼落雁惹人爱。

 姥:哦,那罗敷有这等容貌

 媪唱:那罗敷非但容貌美,而且明礼知进退。

 姥:大娘说的如是。罗敷纵然美貌,尚未匹配,想是家道清寒

 媪:大娘,非也,非也!她家富甲一郡,早就备就十里红妆,以待出阁。

 姥:哦,罗敷原来还是个富室千金!想必定是娇生惯养,不懂礼数

 媪:大娘那里知晓,罗敷是识尊卑、懂礼数,乃是河东贤女!

 姥:哦,有这等事究属谁家有福气的公子娶了她也!

 媪:走马王孙,倒也不少。无奈秦女罗敷不肯远嫁。

 姥:依我看,仲卿若是配她,倒是天造地设,一对璧人!

 媪:可惜仲卿已经娶了!

 姥:自从兰芝进了焦门,她进退自专,举止失检。近些日来,便仲卿也竟与往昔大大不同!

 媪:哦

 姥:仲卿得与秦女罗敷匹配就好!

 媪:说句大娘不嫌弃的话,就你家媳妇与令郎,实不愧是一对孔雀!

 姥:娶了兰芝,是一对孔雀。若娶了河东秦女罗敷,岂非就是一对凤凰了

 (兰芝捧纱罗,正入机房。)

 兰芝:喔……

 (兰芝返身而退,媪姥递觉。)

 姥:媳妇。

 兰芝:与婆母问安。

 姥:为何来而复去

 兰芝:婆母与大娘说话,不敢惊扰。

 媪:你婆母与我,也无非随便说笑罢了。

 兰芝:原是如此。

 姥:如何不与河东大娘问安

 媪:不劳,不劳。

 兰芝:与河东大娘问安。

 媪:呀!不敢,不敢。

 姥:她总是不知礼数!大娘见笑了。媳妇,如何这般时候才来机房

 兰芝:媳妇夜来睡的迟了,因而误了织素。

 姥:似你这般,三天才断五匹布,那还了得

 兰芝:这……

 媪:啊呀,三天断五匹,自不算少。

 姥:你不用护她,想是贪懒,我还有什么不知的

 兰芝:媳妇身子连日不爽,实是懒惫。

 姥:如何焦家娶你,招笑于人。可算家门不幸!

 媪:说那里话,这里告辞吧。

 姥:时间尚早。

 媪:那里还早不早了!

 (兰芝背泣。)

 姥:还不送河东大娘出门。

 (兰芝忍泪而送。)

 媪:不劳,不劳。

 姥:送客何需东西

 (兰芝放下纱罗。)

 姥:你口也懒得张了!

 兰芝:大娘好走,闲时请来小坐。

 媪:不敢,不敢,要来的!

 姥:那里是什么孔雀分明是只乌鸦了!

 媪:说那里话!大娘,告辞了。

 (兰芝送大娘下。)

 姥唱:那罗敷非但容貌美,而且明礼知进退。非但明礼知进退,而且懂礼数、识尊卑。(念)东家有好女,自称秦罗敷。(唱)非但与我儿是凤凰配,而且对我也中怀……唉!(念 )焦家大不幸,乌鸦飞进门,(唱)我要从中来调仃,焦家门楣须要紧。河东大娘可托媒,重与我儿订鸳盟!

 (小姑不知什么时候,入了机房。)

 小姑:母亲,你又来调仃什么了托媒不托媒,鸳盟不鸳盟,谁要托什么媒我不要你去托媒!

 姥:我儿来了你听见也罢,不许声张,娘自有算计。

 小姑:又是什么算计我年纪还小,我不要鸳盟!我不要!我不要!

 姥:你个小孽畜,你竟歪缠到哪里去了本来你小小年纪,订什么鸳盟你笑死我了!

 小姑:我不要,不要你笑我!你总当我是个孩子,哄骗我来。

 姥:呀,说得好听的话,你不是个孩子你有多大了

 小姑:大得多了!

 姥:多大了得惯成这个样子!娘几曾哄你来过

 小姑:还说呢!哥哥娶过嫂嫂,家里只我一个,如何托媒

 姥:叫你不许声张!又不记得(唱)小小年纪不知道,娘替你哥哥另娶嫂!

 小姑:哦

 齐唱:小姑闻言呆无语,唯有点头从母教。

 (姥示意小姑,不许声张。)

 (这时候,兰芝送客回机房。)

 兰芝:回禀婆母,那大娘已经去了。

 姥:媳妇,你身子既然不爽,及早回房将养!岂敢再劳你机织

 兰芝:蒙婆母关怀,媳妇已是好得多了。

 姥:你倒是辛苦了!

 兰芝:媳妇岂容贪懒。

 姥:若不贪懒,三天定有十匹可断!

 兰芝:这……

 姥:这是焦家大幸啊!媳妇,焦家虽非簪缨世家,也是书香门第!你丈夫仲卿,现为庐江府吏。官职虽微,颜面攸关。至于你家,虽非大富,也是小康。两家门楣,都是要紧。你看你身上,竟是穿些什么

 兰芝:婆母!

 姥:我原知你俭朴,人家当你清寒!

 兰芝:媳妇遵婆母吩咐,少刻改过就是。

 姥唱:檽栎庸才好读书,蒲柳姿质能妆扮。这秉性与教养改也难,你可知,乌鸦怎能同凤凰攀

 齐唱 : 闻听此言吃一惊,婆母说话刺在心!兰芝她,一时禁不住眼泪涌,不敢吞泣哭出声!

 姥:好生在此织素!我在上房小坐,仲卿回家,命来见我。

 (婆婆说毕,自去上房歇息。)

 小姑唱 :嫂嫂……

 (她未及诉说,已先自哭泣。_

 兰芝:呀,你哭什么

 小姑唱: 你不要声张,我说你听。

 兰芝:你说……

 小姑:(略一顿歇)唱:娘要从中来调仃,焦家门楣须要紧。河东大娘可托媒,娘要重与哥哥订鸳盟。

 (兰芝惊愕地坐在一侧,看着小姑凝噎。)

 兰芝:你……说什么

 小姑:嫂嫂,你不要难过!

 兰芝:你在说什么

 小姑:嫂嫂,不要着急!

 兰芝:你说什么

 小姑:嫂嫂,不要哭!

 兰芝:我不哭,你快说!我不着急,你说,我不会难过,说……说呀……

 小姑:嫂嫂……

 (姑嫂俩人相抱,终于忍不住一起哀号……)

 兰芝:是真的

 小姑:真的。

 兰芝:真的唱:重与你哥哥订鸳盟

 (姥声自门外飘来……)

 姥:媳妇!

 兰芝:哎!

 姥:我那参汤,你可捧来。

 兰芝:是。

 (兰芝要取,小姑迎上。)

 小姑:嫂嫂,让我替你去送!你眼睛红肿……

 (兰芝颔首。小姑行数步,兰芝蓦地心神不宁……)

 兰芝:不,还是让我去送。

 (她们争让之中,不意参汤泼地,碗盏尽裂,乃相与惊恐。)

 (姥闻声出现,兰芝在捡视碎片……)

 小姑:参汤被……

 姥:我还有什么不知的!

 (小姑竟哭出了声……

 灯暗·幕下

 第三场 雀 离

 (人物:焦仲卿、刘兰芝、姥、小姑。)

 (幕启:这个晚上。)

 (就在兰芝背人吞泣的时候……仲卿他回来了。)

 (机房内鸦雀无声,只闻低泣……_

 仲卿:兰芝!

 (兰芝微震。)

 仲卿:我,我回来了。

 兰芝:一路上可好

 仲卿:好,家中也好

 兰芝:……好!

 仲卿:今日衙里公案繁忙,天明须去。

 兰芝:是这般辛劳……

 仲卿:你也辛劳。

 兰芝:我……我懒得紧,辛苦甚来

 仲卿:兰芝,你……

 兰芝:(拭泪)回房歇息了吧。

 仲卿:我与你说话……

 兰芝:坐了说吧。

 仲卿:兰芝,看你……

 兰芝:你不要说了,与婆母请安去罢。

 仲卿:我就来同你说话。

 (仲卿惶惶,急去上房。)

 齐唱: 娘要从中来调仃,重与哥哥订鸳盟。

 (兰芝含泪,沉思凝望……)

 (仲卿重来机房,嗒然若丧。)

 兰芝:你来了

 仲卿:……

 兰芝:有话随时可讲,天明有事,回房歇息要紧。

 仲卿:兰芝,你……是委曲了!

 兰芝:……

 仲卿:所以你哭

 兰芝:……

 仲卿:母亲打你了

 兰芝:原是我不好。

 仲卿:你是好的!

 兰芝:不。

 仲卿:兰芝……

 兰芝:不。

 仲卿:我全都知道!

 兰芝:不,不,你难道能说婆母不好

 仲卿:你是好的,是我不好。

 兰芝:仲卿,你……不用说了。

 仲卿:究属为些什么她竟要……要叫……

 兰芝:没有什么。

 仲卿:兰芝,你何苦瞒我

 兰芝:你何苦要问!

 仲卿:我不愿让你委曲!

 兰芝:你又不能为我庇护。

 仲卿:你放心!

 兰芝:你怎敢

 仲卿:我……

 兰芝:仲卿,……你好自为之……不要为我伤神。

 仲卿:兰芝,你好好与我明说,我母亲说了些什么话了,怎的就有此变

 兰芝:我不能说。

 仲卿:你我夫妻,说又何妨

 兰芝:自古说,疏不间亲。

 仲卿:兰芝,我偏要你说!你,你怎敢不说

 兰芝:……天呀!

 (兰芝大哭,仲卿失措。)

 仲卿:兰芝,好兰芝!我不是说你,我几曾说过你来我和你,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你有什么话,不能与我说我有什么事,即要如此说好兰芝……

 兰芝:仲卿,我与你说,莫为我伤神。

 仲卿:是,我知道。

 兰芝唱:与你结发整三年,夫妻常日不相见。

 仲卿:是我公案忙碌。

 兰芝唱: 夜夜机织鸡鸣起,朝暮侍奉不敢闲。

 仲卿:原是勤俭!

 兰芝唱: 三天只能断五匹布……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三、教学难点:

 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四、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以情感朗读贯穿课堂始终,进行“读中品,品中读”。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孔雀东南飞》堪称我国古代爱情诗的绝唱,千百年来,让人们感叹唏嘘不已,也一直让人们思索着。是什么要素使这首诗具有如此之大的震撼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孔雀东南飞》的世界。

 (二)、解题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三)、教师引导学生在几处重要片段的分角色朗读中深入体验、品味人物个性化语言,鉴赏、剖析人物形象(以刘兰芝为主要探究对象)

 1、展示多媒体课件,在画面、文字、音乐背景中,教师范读““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一段。

 2、指导学生朗读此段。(读出节奏、语调、重音;读出服饰之美、体态之美、风度之美)

 3、在多媒体画面中,师生反复朗读。

 4、设计问题,进入本节课中心环节:

 (1)刘兰芝是在怎样的情景中“起严妆”的

 探究讨论:被婆婆无理遣归之前。

 (2)“被遣”是在贞洁至上的封建社会中是对女子极大的侮辱,而刘兰芝面对巨大的心理打击,却能精心打扮自己,体现了她怎样的独特个性

 提示:品读兰芝个性化语言,是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挖掘其鲜明的性格魅力的最重要途径

 5、师生共同勾画刘兰芝自述身世的语言片段,一起深情朗读和品味。

 (1)“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个别朗读,点评)

 读后思考:刘兰芝不愿意离开焦仲卿,但为何自求遣归你看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焦母蓄谋已久,兰芝自求遣归是一种为求得自尊、自由而不得已为之的反抗行为。

 (2)“上堂拜阿母”到“嬉戏莫相忘”(两位学生分别读出兰芝与焦母告别时的不同语言,接着由同学品味前后语气上的差异。)

 思考:从兰芝与焦母告别的话语中你读出了她怎样的性格

 明确:人物自身的言行和思想是高度统一的。从品读中,我们看到了漂亮能干、勤劳善良、果断坚决、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举止得体的兰芝。

 (3)品读遣归之后兰芝与刘兄的对话。

 A朗读评价:

 ①在这一部分内容,着重表现了兰芝兄长这个人物,作者主要是通过他的语言来揭示其性格的,要求学生诵读刘兄的语言,分析其性格特征。

 明确:刘兄只有七句话,但这七句话写得极有个性。其中有质问:“作事何不量”;有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也有威胁:“不嫁义朗体,其往欲何云”短短几句,把一个自私横暴,趋炎附势的阿兄形象刻画得十分深刻和逼真。

 B思考:兰芝是忠于爱情的,为什么最后还是允婚了你能再现画面,推断兰芝当时的心理吗

 (4)品读兰芝与焦仲卿的三处精彩对话。

 A被遣之前

 B夫妇誓别

 夫妻誓别”这一情节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有两个作用:首先,它再次强调了这对新婚夫妇感情上的互相理解,互相眷念,他们的分别,非是己愿,而是逼迫,这就为后面写他俩的殉情奠下了基石。其次,在分别之时,兰芝既表白了对爱情的忠贞,也表露了对前途的忧虑,担心自己那个性情暴烈的兄长“恐不如我意”,这为下文的兄长逼嫁,以死践盟等情节埋下了伏笔。因此从情节发展来看,这是个必不可少的过渡段落。

 C夫妇诀别

 分组朗读,比一比哪一组最能读出人物的真实情感

 (5)在以上方法指导下,学生自由品读。

 (四)、小结

 (五)、作业:

 1、课后深入朗读,分析人物性格。

 2、总结文章中的重点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为兰芝和仲卿设计人生。

 教学过程:

 (一)、从诗的小序切入,弄清作品主人公兰芝和仲卿走过了怎样的人生之路。

 探究问题:

 1、小序为什么称刘兰芝为刘氏

 明确:兰芝处在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时代,其姓名可以淡化。但女性如果处在家长的地位上,便可对这个家庭的一切发号施令。所以兰芝是生活在一个歧视女性的以家长为核心的礼教社会中。

 2、序言中有3个“之”,分别由“逼”“闻”“伤”引出,这里的3个“之”个指代什么3个动词各起什么作用

 明确:概括情节:被逼回家—逼她再嫁—以身殉情—得闻自缢—时人哀伤而想出浪漫结局。

 “遣”“逼”是悲剧的起因。“闻”说明仲卿一直抱有幻想,直到悲剧发生才以死抗争。“伤”点出了悲剧的社会意义。

 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兰芝被遣归。

 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

 进一步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

 高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尾声(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诫后人。

 (二)、抓住诗歌所叙兰芝和仲卿人生命运的关键处进行设计,来理解“社会环境、人物性格、悲剧命运”三者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这一悲剧意义的理解。

 探究问题:

 1、刘兰芝是否可以屈从焦母,请求焦母留下自己

 明确:焦母驱遣兰芝的最大原因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尽管兰芝有“精妙世无双”的美丽,有“能织素,学裁衣”的本事,有“弹箜篌、诵诗书”的素养,有“鸡鸣入机织,三日断五匹”勤劳,但焦母就是看不惯她的“举动自专由”,她再美丽、再勤劳也是白搭。还应当明确:一则焦母已作决定,她要维护“家长”的权威就不会顺从兰芝的意愿;二则若兰芝屈从焦母,她的刚强的性格便不复存在,便不再有文学作品中的“这一个”。

 2、焦仲卿是否可以脱离焦母而带兰芝另立门户

 明确:在当时以“忠孝”为社会核心的道德体系中,焦仲卿违背焦母就意味着背上“不孝”之罪,他毫无疑问会失去“府吏”之职,从而也就失去另立门户之根基;如果脱离焦母不仅会受到社会谴责,而且可能会坐牢,也得不到幸福。所以,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钳制着他们的自由与幸福。

 3、焦仲卿是否可以听从焦母直接赶走兰芝了事

 明确:按照焦母为儿子设计的人生,休掉兰芝,自然是遂了母亲的愿,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仲卿就不复存在了。他的忠诚已经到了“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的地步,焦仲卿不是薄情之人,也不是逆来顺受之人,他在那个时代作出的反抗与牺牲也是非常动人的。

 4、面对兄长的威逼利诱,兰芝一口应婚,这与她对母亲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什么

 要求学生体味一下兰芝此时的心理。

 明确:兰芝这样做,才符合她的`性格特征,也是兰芝忠于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行为合乎逻辑的发展。因为她对阿兄的性格为人了如指掌,她知道哀求不会有效,而且她也不屑去哀求,她的突然允诺,是对前途完全绝望的表现,是不动声色拿定了主意,决心以死来抗议吃人的封建势力。所以表面上是突然,实际上却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成竹在胸的表现,我们从兰芝的突然允诺中已预感到要发生非常事件了。

 5、研习“高潮”部分

 仲卿闻听兰芝再婚,赶来相见,要求学生集体朗诵“府吏闻此变……自挂东南枝”这一部分,体会两人的生死爱情,讨论:兰芝和仲卿相约“黄泉下相见”,兰芝死时毫不犹豫,仲卿却“上堂拜阿母”“徘徊庭树下”之后才“自挂东南枝”,为什么

 明确:二人的行为都符合他们的性格发展。兰芝早已看透封建家长制的本质,这是她那坚强的性格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她去的很决绝。仲卿出身于官宦世家,生性懦弱,而且又孝顺母亲,所以他要有一个彷徨的过程,但是对爱情忠贞却使他也富有叛逆精神。

 6、研习“尾声”部分

 要求学生集体诵读这一部分。

 提问:诗歌的结尾处写兰芝、仲卿魂化为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象这样的结尾,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如《梁祝》中的“化蝶”。同学们可讨论一下,这样写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愿望。

 明确: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三)、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分析总结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的性格特点

 明确:

 刘兰芝,作者是把她作为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优秀代表来刻画的。她勤劳能干:“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她也很有教养,这不光表现在她会弹箜篌、诵诗书,而且也表现在她对焦母谦逊有礼、不卑不亢的态度上;她与小姑话别时,“泪落连珠子”,表现了她的善良和友爱;她对仲卿爱情专一,惜别时留下箱笼,分手时蒲苇为喻直至发出“黄泉下相见”的铮铮誓约,表现了她的倔强、坚贞、不慕富贵、忠于爱情等可贵品格;她遇事有主见,不同意仲卿“复来还”的幻想,慨然允诺太守家的求婚,这都表明了她对封建势力的本质有着清醒的认识和透彻的了解。是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焦仲卿的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但是却不敢直接反抗破坏他爱情和幸福的母亲,违心地送走兰芝,但他又深爱着兰芝,所以寄希望于“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当团圆之梦破灭之后,敢于违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自挂东南枝”,跟兰芝一样,是充满了叛逆精神的。

 (四)、小结:课文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刘兰芝那样的女性,在《孔雀东南飞》之前,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另外,诗中作者还运用了抒情性的穿插,如“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等诗句,有助于对人物的处境和心情的深入刻画。

 (五)、研讨文章铺陈起兴的写法。

 1、提问:诗歌开头的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明确:作用有二:首先借鸟起兴,这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其次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为全篇定下深沉悲哀的基调,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悲剧气氛,起着提纲挈领,暗示全篇的作用。

 2、兰芝严妆:运用一连串的夸张性的铺陈排比,旨在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兰芝用自己美,向丈夫表达了自己对他的爱,向婆婆表示了她的无辜和坚强。

 (六)、课文小结:

 《孔雀东南飞》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创作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的故事结构完整,开头结尾照应,中间情节起伏跌宕,表现了民歌作者在叙事上的高超技巧。塑造了众多鲜明的文学形象,语言具有个性特征,有的已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不朽的典型,至于诗中多运用的比兴、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和精当的处理分寸,更是值得我们借鉴。

 (七)、布置作业

 1、依据课文,改编剧本。

 板书设计: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一、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兰芝被遣归。

 二、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

 三、进一步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

 四、高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五、尾声(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诫后人。

高一《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异义字的特点,掌握“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4注意把握本诗人物语言个性化这一突出的艺术成就。

 二、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三、教学难点:

 1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四、教学设想:

 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诗可从人物命运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五、课前预习:

 1、通读全诗,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早读听录音磁带,了解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

 3、找出诗中含有“相”“自”“见”字的句子,解释这些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高一《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篇3

 雨从铅灰色的空中散落人间。

 我望着天,望着雨,望着雨中的一切,感受风,感受雨,感受雨中的心情……

 听着窗外时紧时疏的雨声,便满心都会贮起了诗情词意,往常的世俗喧嚣一时消失,天地间只剩下了被雨声一统的宁静,被雨声勾动的寂寥。

 黯淡的灯光映射着密密的雨脚,隔着玻璃窗,冰冷冰冷的,一片迷雾,能看清的景物很少,我的思绪却似乎飘的很远……

 风不大,轻轻的一阵,却又立即转换成淅淅沥沥的雨声,转换成溪中细密的涟漪,转换成遥远的浮想……

 静谧的意境。

 凄凉、孤寂的感觉。

 江南多雨,也多爱情,尤其是那些悱恻缠绵的爱情故事,含蓄、静谧地在江南的烟雨中,飘散着遥远的古香和淡淡的幽怨。

 雨和爱情也许本就是融为一体的吧……

 雨天。伤感。

 悲凉的心情化作雨水,滴落在眼中,与泪混为一体。

 雨中浮想,思绪飞向遥远的古代……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孔雀东南飞》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焦仲卿与刘兰芝一对情谊深重的小夫妻,却因为婆婆的骄横而落的一个“举身赴清池”。另一个是“自挂东南枝”。

 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焦仲卿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两人皆徇情而死。

 呜呼,怎不让人在千年以后仍然扼腕叹息。

 常说最悲惨的爱情莫过于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却不知已成眷属的有情人被活活拆散才是最让人伤心,惋惜的。因为,他们之间已经不仅仅有爱情,而且已经有了亲情,他们已经是不可分开的亲人了。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自然是最让人断肠,最让人痛心的。

 东南庭树下,刘兰芝,那个美丽聪慧的女子,含泪回首。你依然放不下谁吗?是那临别与你殷殷重寄意的仲卿吗?

 兰芝,你遥遥地望向红尘深处那一座座富贵苍凉的朱门庭院,想你的仲卿将如何为你而伤心哭泣,想他将如何携一身风尘来追随你——那是你最奢华的梦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兰芝的誓言尤在耳边回响,芳人已不知踪迹……

 窗外依旧是烟雨蒙蒙的一片。

 细雨纷飞,飘然而莅临人间……

 天也在为那段凄美的爱情而哭泣……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思绪继续在雨中飘浮。

 我恍惚看见“美人终作土”的宋词女子,从八百年不堪的幽梦中缓缓走来,向我倾诉着她的痴情和万般怨哀。

 陆游初娶表妹唐婉,伉俪相得,琴瑟甚和。然而不如陆母之意,以至听信谗言,强迫夫妻离异。后陆游另娶,唐氏也改嫁赵士程。

 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心怀郁闷踽踽独行,至城南禹迹祠附近的沈园,恰遇唐婉与其后夫亦来游览。唐遣人送酒肴致意,陆游满怀伤感,借酒消愁愁更愁,挥毫在园壁上题下这首《钗头凤》。唐婉见后曾和词一首,不久便抑郁而死。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唐婉《钗头凤》

 如果说孔雀东南飞的故事离我太远,那么沈园就近在咫尺,可不知何故,几次经过,却从未徜徉其中,只知道其中有:

 亭台轩榭,池塘荷花……

 还有那一堵墙,那一堵写着钗头凤的断墙残垣……

 雨寂寂的落着,在水中荡起点点涟漪。

 也许是怕失望,惟恐心底的那一份期待无法从沈园中找到。

 也许是怕惊扰,那年轻的诗人,正在沈园蒙蒙的细雨中,无声的凝望着他爱着的女子,却无缘再执子之手,泪如雨下。

 也许……

 我已无语。

 惟能抄录一词。

 欲叩苍冥,却怕是,非聋即哑。

 苔壁畔,春波无恙,柳绵犹挂。

 人海未曾成隔绝,人心毕竟多牵惹。

 笑鲛绡蘸泪写悲欢,恁挥洒。

 情欲问,愁无暇。

 情欲赎,愁无价。

 只诗魂激荡,一千年者。

 字也何堪消蚀矣,魂应不吝归来罢。

 看山盟重拾凤钗头,惊鸿下。

 ——沙子石子《满江红·绍兴沈园见唐陆题钗头凤》

 雨依旧在下。

 零乱的文,零乱的心,零乱的发,

 都源于窗外的风和雨……

 后记:

 三月多雨,春意多情,两者皆在心,无以遣泄,唯写此文以寄。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二十岁(绍兴十四)与唐婉结合,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孰料,缘深情浅的这一对恋人竟在绍兴二十年,与城南禹迹寺的沈园意外邂逅,陆游“怅然久之”,于沈园内壁上题一首《钗头凤》,沧然而别。唐婉读此词后,和其词,不久即郁闷愁怨而死。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事隔四十年字迹虽然已经模糊,他还是泪落沾襟,写一首诗以记此事,诗中小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主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在诗中哀悼唐婉:“泉路凭谁说断肠?断云幽梦事茫茫。”后陆游七十五岁,住在沈园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写下绝句《沈园》:“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自行作稽土上,尤吊遗踪一泫然”,就在陆游去世的前一年,他还在写诗怀念:“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是一种深挚无告,令人窒息的爱情,令我垂泪,而垂泪之余,竟有些嫉妒唐婉了,毕竟,能在死后六十年里仍然不断被人真心悼念,真是一种幸福了!!

 我无法按捺自己和词的欲望,尽管我知道我的文采远远无法望陆翁之项背,可我还是想小心谨慎的说出我对这一段爱情的凭吊。

《孔雀东南飞》改写 百花之中有兰花。兰花生自幽谷,素洁清雅,秉性刚健,颇有一身不惧恶势力的傲气,令人见之而忘俗。人间有兰花一样的人,汉末建安年间的的刘兰芝就有着兰花般的清丽外貌,兰花般的刚强气质。她的才华也像兰花般馨香四溢。 寒夜,月暗星疏,从兰芝屋里传出织布机的声响。一盏油灯把她苗条的身影投到窗上,格外清晰。母亲休息去了,屋里只剩下兰芝,她把无尽的心事融进那织机的有节奏的声响中。 织布声停了,兰芝低下头轻轻地叹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说着,兰芝站了起来,窗上的影子忽然高大了,占满了整个窗户。许久,兰芝才轻轻地转身,开门,来到了凄清冷落的院内。院内兰花傲霜斗寒,依旧秀挺。兰芝转身向母亲的屋里久久地望着,望着,眼眶里噙满了泪水…… 兰芝是被婆婆无故休回家的,回家不到十天,来提亲的人就几乎踏破了门槛,兰芝要做柔韧的蒲苇,决不违背和丈夫仲卿分别时的誓言。可是太守也派人来提亲,势利的哥哥见妹妹还不答应。大发雷霆,立即收下聘礼,同媒人订下婚期。几天来,兰芝忧心如焚,夜不能寐。“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她的耳畔总回响着他们临别的誓言。婚期一天天逼近,兰芝的眼泪早已洒干,她把主意打定:“西施曾沉江逐浪,虞姬曾饮刎帐中。我兰芝,不惧婆母的*威,不图太守家的富贵,只求仲卿对我不负心。生不能与他白首偕老,但愿能在黄泉之下和他重相见!”兰芝默默地织完最后一匹布,起身,她,要去践约了…… 兰芝在母亲屋前久久地伫立,在心底里呼唤着母亲:“母亲啊,您为女儿操尽了心,女儿来世再……”兰芝来到了村边的池塘旁。春天姗姗来迟,柳枝儿还未发芽,静静地低垂着,池水中倒映着昏暗的月亮,一片阴冷;兰芝低头望着朦胧的水面,那里倒映着她美丽的身影,兰芝骄傲而又凄然地望着自己的影子,她,还不满20岁呀,而生命的路却已到了尽头!在这空荡的池塘旁,能给兰芝以安慰的只是她那和往日一样秀逸的风姿──她还是往日的兰芝,美丽而刚强。 泪眼模糊中,水面上映出了焦母的怒容。她嫌兰芝门第低微,对兰芝百般挑剔,冷眼横眉。而兰芝心比天高,辞别焦母时,偏要打扮得如冰之清,似玉之润,和雪中的兰花一样冷香暗动。焦母斜睨着兰芝,兰芝却按礼节不卑不亢──好一身兰花般不惧恶势力的傲气! 微风起处,涟漪揉碎了焦母的脸,那闪闪的水波忽然又幻成了仲卿那依恋不舍的眼神,兰芝的眼睛湿润着,眼前的池水不正是他们分别时的眼泪么?兰芝回想着和仲卿在一起的时刻,眼前出现了另一番天地,那水波轻缓地摇动着,像一层薄雾轻轻掀开,后面是仙境般美丽的地方。那里,天空澄澈万里,鸟儿在树枝间蹦跳欢唱,岸边垂柳依依,婆娑起舞;葱茏的草木,竞艳的鲜花,万紫千红中一枝兰花清秀婀娜,别有风采…… 就在这仙境一样的地方,兰芝和仲卿携手同游,互诉衷肠。他们浅唱低吟,迷花倚石…… 兰芝感到幸福极了,她的心融在那美丽的地方,她闭上双眼,毫不迟疑地扑向仲卿,扑向“仙境”…… 池塘边空荡无人,池水泛起了波浪,一圈圈的水波搅碎了月光,池面上浮起一层清雾,悄悄地飘动着。起风了,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柳枝被吹得瑟瑟作响,恰如人在呜咽,又似鬼在吟哦。 兰芝去了,此刻的太守府却灯烛辉煌,鞭炮阵阵。家仆们进进出出忙碌着。画有青雀、白鹄的船准备好了,金装玉饰的车子准备好了,斗大的“喜”字贴在大门旁的大红灯笼上。太守手捻长髯,满意地看着这喧闹喜庆的场面…… 兰芝去了,此刻的仲卿正在院中徘徊,,他在结满浓霜的兰花前停下,想起了自己和兰芝的誓言:“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自己和兰芝既然不能在尘世结缘,只好到黄泉为友。仲卿默默地向老母告别,向着兰芝家的方向自缢于树…… 百花之中有兰花,“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人间有兰花一样的刘兰芝,焦仲卿为了寻找兰芝不惜下黄泉…… 兰芝去了,但她化作了兰花,永留人间。

浅析刘兰芝被休的原因

汉代,儒学一跃而为封建国家的指导思想,儒家思想及其伦理规范开始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渗透法律伦常化可以说是汉代的特点。"四德"作为所谓的女性准则,应该是焦母这个封建老太太选择儿媳的基本标准。下面,我就从“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来分析刘兰芝被休的原因。

一妇德,秦汉时代的妇德标准是由贞顺与才智两部分组成。首先要忠于爱情,恪守妇道,善于侍奉父母舅姑和丈夫。面对县令和太守的豪华权势,刘兰芝不为所动,固守爱情;为了爱的承诺,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义无返顾,一死殉情:可谓大贞;“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可谓极顺。至于才智,兰芝“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也是知书达理,才艺双全。“磐石”与“蒲苇”坚贞与共但责任不同的比喻更显示了她的理性和聪慧。

二妇容,就是女子既要美丽又要能适宜打扮自己。诗中写道“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作者精心的铺排就是想告诉人们刘兰芝的会打扮、有仪态和无双美貌。

三妇功,即女工。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学成后“三日断五匹”;紧要时“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不能不说精于女工。

既然“妇德,妇容,妇功”都是优秀,那么问题一定出在“妇言”上了。刘兰芝“奉事循公姥”“女行无偏斜”,这样的恭谨礼让是不可能在言辞上冒犯焦母的。是不是她无意的语言流露触犯了焦母的忌讳呢?在刘兰芝的语言中有这样几句“君即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这样清晰的告白包含了兰芝几多埋怨,几许凄楚。新婚日短,别离日长。刘兰芝对于终日相守,弹琴鼓瑟的向往溢于言表。即使不能厮守日日,每天多一些时间共处说说话也聊以慰藉相思之情吧。然而这只能是一种奢望。“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伶俜的不只是身形,还有兰芝那颗渴望关爱的孤寂的心灵。身体的疲劳当然可以忍受,但心灵的落寞难免使正当芳龄的兰芝心存怨尤,言语之间自然会经意或不经意流露对两情和谐的渴盼。焦母也一定会经意或不经意的听到这样的言语。也正是这样的流露、这样的语言使焦母“吾意久回忿”:焦母只有仲卿一个儿子,封建家庭特别看重的仕宦门楣与光宗耀祖的希望和重任自然都落到了他的身上,仲卿是家族的希望,更是焦母的希望,就是焦母后半世生活的寄托与倚仗。仲卿本是小吏,但焦母依然固执乐观地怀有无尽期望“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孝顺的仲卿也正是按照母亲的愿望兢兢业业的努力着,当母亲和妻子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当心爱的妻子被母亲休回家时,焦仲卿依然没有忘记他的事业,一再“吾今且赴府”。仲卿对事业的一意执著正是焦母所希望的,而现在刘兰芝对两情相悦的渴望势必影响到焦仲卿的事业进取心,势必影响到焦仲卿未来大好的前程,就有可能给家族和自己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这是焦母万万不能容忍的,所以面对仲卿的询问她说“便可速谴之,谴去慎莫留”。当焦仲卿“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时,焦母更感觉到了刘兰芝对焦仲卿的情感攻势的苗头和未来威胁的严重性,也更加坚定了她的判断和决定,她歇斯底里的槌床大怒,“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焦母是不可能允许有这么强烈的情感的人作她家的儿媳的。

可以说,是汉代相对宽松的妇女生活环境使刘兰芝保留了比较真实的情感追求,但也正是这种真实的人性渴望加速了刘兰芝在封建社会的陨落。悲剧是时代的,时代的悲剧不可避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4803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5
下一篇2023-09-25

随机推荐

  • 妮维雅美白身体乳怎么样?它真的能美白吗?

    妮维雅美白身体乳,真的是一款平价大碗的产品,不少妹纸是因为美白的原因购入,但是没有想到居然还很滋润,香味不是很浓郁,反正用起来不怕用量的一款身体乳妮维雅美白身体乳好用吗妮维雅美白身体乳,便宜大碗好用,一百分推荐。轻薄的乳液状,吸收快不粘腻,

    2024-04-15
    42000
  • 视立美视力健康管理机构靠谱吗?

    视立美视力健康管理机构(视立美)怎么样45%好评率共有20人匿名分享最新时间为:2021-07-22晋升机会:公司管理:企业文化:工作补贴:工作氛围:办公环境:工作压力:视立美视力健康管理机构(视立美)综合评分为73,其中62%的网友表示

    2024-04-15
    32100
  • 发之萃这个品牌的防脱育发套盒怎么样?

    效果因人而异。产品特点:发之萃防脱育发套盒选取本草精华,何首乌、侧伯叶、川穹、当归等,采用高能活性萃取工艺精制而成,其活性成分能快速改善毛囊生态环境,改善头皮状况,激活毛囊,具有头发防脱、促进毛发生长、促进毛发的作用,长期用会使头发乌黑柔顺

    2024-04-15
    43900
  • 化妆品广告词

    化妆品广告词1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广告词吧,广告词可以增加产品或品牌的附加值。你知道什么样的广告词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广告词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化妆品广告词,欢迎大家分

    2024-04-15
    36100
  • 美容液 精华 洁肤晶露 洗面乳 防晒霜 哪个顺序???

    先洗面乳(如果是有去角质功能的洁肤晶露,建议每周用一次,如果是温和的,与洗面乳的功能一样可以早晚用)再用精华(美容液的功能不祥细,如果与保湿乳、保湿霜的功能一样,就可以用了精华再用也可以的。)最后擦防晒霜(所有的保养过程,防晒都是最后一步)

    2024-04-15
    36700
  • 什么面霜补水保湿效果最好 好用的面霜公认最好用

    面霜是很受大家喜爱的护肤品之一,面霜的质地都比较醇厚滋润,一般在秋冬干燥季节使用的人更多,市面上好用的面霜有很多,功效作用都有差别。什么面霜补水保湿效果最好1、雅漾修护保湿霜 售价:40ml159元 很赞的一款产品哦。不但保湿效果

    2024-04-15
    34300
  • 艾灸盒怎么用?

    艾灸盒怎么用?艾灸盒有很多种,我们平时最常见的要属随身灸艾灸盒,这种艾灸盒有铜制的也有铁制的,一般大多数选择用铁质的,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铁制的随身灸,它的具体用法:首先把艾灸盒打开,把艾条剪成一小段,插到里面的支架上面,然后点燃艾灸条,

    2024-04-15
    280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