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花相似的下一句是什么?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
年年岁岁花相似的下一句是: 岁岁年年人不同 。
原句是: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意思是: 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
这句话出自刘希夷的《白头吟》,原文如下: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诗词注释
⑴代:拟。白头翁:白发老人。这首的题目,各个选本都有不同。《唐音》《唐诗归》《唐诗品汇》《全唐诗》,均作“代悲白头翁”。《全唐诗》又作“代白头吟”。《文苑英华》《乐府诗集》《韵语阳秋》作“白头吟”。尤袤《全唐诗话》作“白头翁咏”。
⑵坐见:一作“行逢”。
⑶松柏摧为薪:松柏被砍伐作柴薪。《古诗十九首》:“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⑷桑田变成海:《神仙传》:“麻姑谓王方平曰:‘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⑸“公子”两句:白头翁年轻时曾和公子王孙在树下花前共赏清歌妙舞。
⑹光禄:光禄勋。用东汉马援之子马防的典故。《后汉书·马援传》(附马防传)载:马防在汉章帝时拜光禄勋,生活很奢侈。文锦绣:指以锦绣装饰池台中物。文,又作“开”、或“丈”,皆误。
⑺将军:指东汉贵戚梁冀,他曾为大将军。《后汉书·梁冀传》载:梁冀大兴土木,建造府宅。
⑻宛转蛾眉:本为年轻女子的面部画妆,此代指青春年华。
⑼须臾:一会儿。鹤发:白发。
⑽古:一作“旧”。
诗词翻译
洛阳城东的桃花李花随风飘转,飞来飞去,不知落入了谁家?
洛阳女子有着娇艳的容颜,独坐院中,看着零落的桃李花而长声叹息。
今年我在这里看着桃花李花因凋零而颜色衰减,明年花开时节不知又有谁还能看见那繁花似锦的胜况?
已经看见了俊秀挺拔的松柏被摧残砍伐作为柴薪,又听说那桑田变成了汪洋大海。
故人现在已经不再悲叹洛阳城东凋零的桃李花了,而今人却依旧对着随风飘零的落花而伤怀。
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
转告那些正值青春年华的红颜少年,应该怜悯这位已是半死之人的白头老翁。
如今他白发苍苍,真是可怜,然而他从前亦是一位风流倜傥的红颜美少年。
这白头老翁当年曾与公子王孙寻欢作乐于芳树之下,吟赏清歌妙舞于落花之前。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诗。《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古辞写一个女子向遗弃她的情人表示决绝。刘希夷这首诗则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抒发人生短促、红颜易老的感慨;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抒发世事变迁、富贵无常的感慨,以“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总结全篇意旨。在前后的过渡,以“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二句,点出红颜女子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即是红颜女子的今日。诗人把红颜女子和白头老翁的具体命运加以典型化,表现出这是一大群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男女老少的共同命运,因而提出应该同病相怜,具有“醒世”的作用。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诗的开头两句,描绘洛阳城东暮春景色。洛阳是唐代的东都,十分繁华;繁华的都市盛开着艳丽的鲜花,满城春色,生气勃勃,令人心醉神往。然而时光易逝,此时的洛阳已是落花季节,桃李纷飞,不知飘向何处。这两句是诗的起兴。下文表达的对大好春光、妙龄红颜的憧憬和留恋,对桃李花落、青春易逝的感伤和惋惜,都是由此生发开来的。
“洛阳女儿好颜色”以下十句,写年轻的洛阳女儿面对漫天飞舞的落花生出无限感慨。洛阳女儿所感伤的,实际上是由大自然的`变化而联想到美的短暂和人的生命的有限。“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表现的是因为春光的流逝而感叹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心理。“松柏摧为薪”句,出自《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桑田变成海”,指陆地变成海洋,典出《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这两句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世事变化很大。“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则揭示人生易逝、宇宙永恒的客观规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以优美、流畅、工整的对句集中地表现青春易老世事无常的感叹,富于诗的意境,且具有哲理性,历来广为传诵。
“寄言全盛红颜子”以下十句,概括叙述白头翁一生的经历。白头老翁曾是一个美貌少年,从前他也常和公子王孙一起,在树下花前歌舞游乐。“光禄池台文锦绣”两句,以历史上权臣贵戚的豪华奢侈,表现白头翁曾经历过的一段富贵生活。然而,一旦生病衰老,就无人理睬,三春行乐只好让给别人了。这一段通过描写白头翁从红颜到老病、从游乐到孤苦的生活,不仅表示了诗人对青春红颜、清歌妙舞的眷恋、向往,对垂老白头翁的怜悯、同情,同时进一步抒发了对美的短暂和生命的有限的感慨,从而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哲理性。
结尾四句点明主旨,收束全诗。“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两句感叹美貌的少女转眼之间将化作白发的老妇,惋惜青春难驻。“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两句,一切都如同过眼云烟,迅速消失了!往日繁华热闹的游乐场所,如今只有几只离群的鸟雀在清冷的暮蔼中发出几声凄苦的悲鸣。末句的最后一个“悲”字,是此诗的基调。
诗的前半首化自东汉宋子侯的乐府歌辞《董娇娆》,但经过刘希夷的再创作,更为概括典型。作为前半的结语,“年年岁岁”二句是精警的名句,它比喻精当,语言精粹,令人警省。“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真实动情。“花相似”、“人不同”的形象比喻,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对比,耐人寻味。结合后半写白头老翁的遭遇,可以体会到,诗人不用“女子”和“春花”对比,而用泛指名词“人”和“花”对比,不仅是由于七言诗字数的限制,更由于要包括所有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可怜人,其中也包括了诗人自己。也许,因此产生了不少关于这诗的附会传说。如《大唐新语》《本事诗》所云:诗人自己也觉得这两句诗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即所谓“诗谶”,一年后,诗人果然被害,应了所谓“诗谶”的说法。这类无稽之谈的产生与流传,既反映人们爱惜诗人的才华,同情他的不幸,也表明这诗情调也过于伤感了。
此诗融会汉魏歌行、南朝近体及梁、陈宫体的艺术经验,而自成一种清丽婉转的风格。它还汲取乐府诗的叙事间发议论、古诗的以叙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能巧妙交织运用各种对比,发挥对偶、用典的长处,是这诗艺术上的突出成就。刘希夷生前似未成名,而在死后,孙季良编选《正声集》,“以刘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人所称”(《大唐新语》)。可见他一生遭遇压抑,是他产生消极感伤情绪的思想根源。这诗浓厚的感伤情绪,反映了封建制度束缚戕害人才的事实。
作者简介
刘希夷(约651年—约680年),唐朝诗人。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代悲白头翁》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延之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话表达什么意思啊
花谢花开还是那朵花,但人却在变化,比喻物是人非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是什么意思“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诗出自唐代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该诗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艺术性较高,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好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这首诗的题目,各个选本都有不同。《唐音》、《唐诗归》、《唐诗品汇》、《全唐诗》,均作《代悲白头翁》。《文苑英华》、《乐府诗集》,《韵语阳秋》作《白头吟》。尤袤《全唐诗话》作《白头翁咏》。“代”是“拟”的意思,《白头吟》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楚调曲》,古辞写一个女子向遗弃她的情人表示决绝。刘希夷这首诗虽然是拟古乐府,但构思精妙,开拓了全新的意境。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诗的开头两句,描绘洛阳城东暮春景色。洛阳是唐代的东都,十分繁华;繁华的都市盛开着艳丽的鲜花,满城春色,生气勃勃,令人心醉神往。然而时光易逝,此时的洛阳已是落花季节,桃李纷飞,不知飘向何处。
这两句是诗的起兴。下文表达的对大好春光、妙龄红颜的憧憬和留恋,对桃李花落、青春易逝的感伤和惋惜,都是由此生发开来的。
“洛阳女儿好颜色”以下十句,写年轻的洛阳女儿面对漫天飞舞的落花生出无限感慨。洛阳女儿所感伤的,实际上是由大自然的变化而联想到美的短暂和人的生命的有限。“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表现的是因为春光的流逝而感叹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心理。“松柏摧为薪”句,出自《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桑田变成海”,指陆地变成海洋,典出《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这两句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世事变化很大。“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则揭示人生易逝、宇宙永恒的客观规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以优美、流畅、工整的对句集中地表现青春易老世事无常的感叹,富于诗的意境,且具有哲理性,历来广为传诵。
“寄言全盛红颜子”以下十句,概括叙述白头翁一生的经历。白头老翁曾是一个美貌少年,从前他也常和公子王孙一起,在树下花前歌舞游乐。“光禄池台文锦绣”两句,以历史上权臣贵戚的豪华奢侈,表现白头翁曾经历过的一段富贵生活。然而,一旦生病衰老,就无人理睬,三春行乐只好让给别人了。这一段通过描写白头翁从红颜到老病、从游乐到孤苦的生活,不仅表示了诗人对青春红颜、清歌妙舞的眷恋、向往,对垂老白头翁的怜悯、同情,同时进一步抒发了对美的短暂和生命的有限的感慨,从而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哲理性。
结尾四句点明主旨,收束全诗。“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两句感叹美貌的少女转眼之间将化作白发的老妇,惋惜青春难驻。“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翡”两句,一切都如同过眼云烟,迅速消失了!往日繁华热闹的游乐场所,如今只有几只离群的鸟雀在清冷的暮蔼中发出几声凄苦的悲鸣。
鸟尚且如此,人何以堪。末句的最后一个“悲”字,是此诗的基调。
诗人在《代悲白头翁》中表现的感情虽然是悲伤的,但并不颓废,因为诗人在认真地思考着人生,眷恋和憧憬着生活中的美。
时间无情,花谢了可以再开,每年一度,人却只能往前走,没办法回头,劝人民珍惜时间。另外这也是一种心境。是说一种心境,感叹每年的自然风景都差不多,然而过去的一年中发生了很多事,很多东西--比如人的感情,心态--都改变了,正所谓物是人非。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相似的有:
1物是人非事事休
2人面不知何处去 , 桃花依旧笑春风
每年盛开的花朵都很相似,似乎没什么变化,而人确年年不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变着。一般用这个来感慨韶华易逝,物是人非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意思是啥时光如水般流失,自然的景色还是那个样子,但是人容颜却老的很快。不禁心生感慨:青春易老,世事无常。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句出自:一、出自
《代悲白头翁》
作者:刘希夷 唐代
二、《代悲白头翁》 原文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三、《代悲白头翁》赏析
题一作《白头吟》,就此相传为卓文君因司马相如聘茂陵女子为妾,自叹白头而作。古辞主旨多不离青春已逝,而恩爱不在的感慨。刘希夷的这首诗,虽然是由此旧题入手,但却注入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本诗开头营造了一副美景。春天,明媚的阳光,嫩嫩的绿草,身后是古色古香的楼阁,倚在桥上的亭子里,望着对岸的桃李树,微风轻轻的吹过,树上的桃李花纷纷坠落,有的飘向远际。洛阳女儿看着落花,不知落花将飞入谁家,不由得感到岁月已逝,而发出长长的叹息。
“洛阳女儿”一次取自梁武帝《河中水之歌》中“何种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句,现谓“洛阳女儿“为贵族少女”。“洛阳女儿”或已年长,是一个经历过岁月磨砺得人了,也许她在叹息青春已逝,而夫妻恩爱不再;或许她叹息的是青春已不再,却很怀念那逝去的美好岁月。岁月如刀,日月如梦,人啊,飘飘渺渺的,就像落花一样。也许这儿的“洛阳女儿”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子,她在叹息,不知自己将来能觅得怎样的一个如意郎君,花落谁家去。少女那种易于忧伤的情绪,惟妙惟肖的展现眼前了。这一部分诗人以落花起兴,构造全篇。
诗人开始了议论,“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今年落花时节自己又老了一岁,明年花开的时节又有谁会陪着自己呢?对茫茫未来的不可知,充满了绝望与无奈。这句诗与后来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颇为相似。花落花开,年复一年,而人却不知所踪,不知未来。我有一腔柔情,谁能与我共享?我有一肚叹息,又有谁能听我倾诉?“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时代更替,变化是如此之大。松柏已老,可以当木柴烧了,更听说曾经的良田,经过岁月的侵蚀,已然变成了海。岁月是消磨一切的最好武器,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美好不再。“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这两句其意用自南朝宋范云《联句》诗云:“洛阳城东西,长作经年别。昔去雪如花,今来花如雪。”逝去的美好岁月已经捕捉不到了,昔日的古人以不知在何方,徒留自己看着落花叹息岁月的无情,认识的无奈。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此举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相传诗人被其舅宋之问所杀,原因就是宋看到了这两句诗,想据为己有,故害其甥。“岁岁年年”对“岁岁年年”,只是简单的将两个词调换了一下位置,看似重复,实则不然。“岁岁年年”,“岁岁年年”,时间的无情,岁月的磨练,诗人的无奈跃然纸上。“花相似”对“人不同”,鲜明的映衬出物是人非的沧桑感。每一年的花是相似的,只是每年看花的人都不一样。岁月如水,日复一日的流淌着。那些逝去的美好已不再,那些淹没早岁月中的人也早一没了痕迹。那份无奈,那份心酸,那份苦痛,都只化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中。人生,也就是如此,无论你多么留恋,那份逝去的却怎么也回不来了。人啊,只能往前看!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诗人笔锋一转,从“洛阳女儿”转向了白头翁。送句忠告给现在风光无限的年轻人,想想并可怜可怜半死的白头翁吧!曾经的他也是风光无限啊。“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现在青春已逝的白头翁真真可怜。这儿的白头翁可以是男的,也可以是女的。曾经的他也是翩翩美少年。与公子王孙同坐一堂,伴着片片落花欣赏着清歌妙舞,意气风发。也许曾经的她是青春美少女,或者说是歌女更为贴切,陪侍着公子王孙,红极一时。在片片落花中飞舞着,唱着,不知吸引了多少人。参加达官显贵的酒宴,衣袂飘飘,不知羡煞了多少人。
诗人从盛极一时的过去又回到了现在。“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一朝病倒,却是无人问津。到了春天行乐的时节,达官显贵们身边不知又是谁“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美丽的容貌能保持多长时间,曾经的美丽,温雅一不复存在,有的只是乱如丝的白发。意谓岁月变迁,人事两非。“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只看古往今来歌舞之地,人早已不在,只留下黄昏时,一片凄凉,鸟雀的阵阵悲叫。回顾昔日的美好,只能叹息了之。 全诗语言通俗易懂,意境深远。诗的最大特点事用老说少,更添一份沧桑与无奈》老年的孤苦伶仃与少时的轰动相对比,更加鲜明的写出了白头翁的无奈。
诗人寥寥的数笔,却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深思。
四、作者简介
刘希夷(约651—?)唐代诗人。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汝州(今河南临汝)人。上元(674-676)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代悲白头翁》(一作《代白头吟》)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己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代表作有《从军行》、《采桑》、《春日行歌》、《春女行》、《捣衣篇》、《洛川怀古》和《代悲白头翁》等。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相似的诗句代悲白头翁 年代:唐 作者:刘希夷 体裁:乐府 洛阳城东桃李花, 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 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 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 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 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 应怜关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 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 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开锦绣, 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 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 须臾鹤发知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 唯有黄昏鸟雀悲!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岑参《山房春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莫回刘禹锡《石头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黛玉《葬花吟》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嘏 《江楼有感》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欧阳修《生查子》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腾王阁》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李煜《子夜歌》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白头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鹧鸪天》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其二 李煜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离思》 诗词小筑为您解答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下一段?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下一段是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出自唐代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
全文: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译文:
洛阳城东的桃花李花随风飘转,飞来飞去,不知落入了谁家?
洛阳女子有着娇艳的容颜,独坐院中,看着零落的桃李花而长声叹息。
今年我在这里看着桃花李花因凋零而颜色衰减,明年花开时节不知又有谁还能看见那繁花似锦的胜况?
世事变幻无常,已经看见了俊秀挺拔的松柏被摧残砍伐作为柴薪,又听说那桑田几度变成了汪洋大海。
故人现在已经不再悲叹洛阳城东凋零的桃李花了,而今人却依旧对着随风飘零的落花而伤怀。
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
转告那些正值青春年华的红颜少年,应该怜悯这位已是半死之人的白头老翁。
如今他白发苍苍,真是可怜,然而他从前亦是一位风流倜傥的红颜美少年。
这白头老翁当年曾与公子王孙寻欢作乐于芳树之下,吟赏清歌妙舞于落花之前。
亦曾像东汉光禄勋马防那样以锦绣装饰池台,又如贵戚梁冀在府第楼阁中到处涂画云气神仙。
白头老翁如今一朝卧病在床,便无人理睬,往昔的三春行乐、清歌妙舞如今又到哪里去了呢?
而美人的青春娇颜同样又能保持几时?须臾之间,已是鹤发蓬乱,雪白如丝了。
只见那古往今来的歌舞之地,剩下的只有黄昏的鸟雀在空自悲啼。
这首诗的题目,各个选本都有不同。《唐音》《唐诗归》《唐诗品汇》《全唐诗》,均作“代悲白头翁”。《全唐诗》又作“代白头吟”。《文苑英华》《乐府诗集》《韵语阳秋》作“白头吟”。尤袤《全唐诗话》作“白头翁咏”。“代”是“拟”的意思,《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古辞写一个女子向遗弃她的情人表示决绝。刘希夷这首诗则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刘希夷 (约651-?) 唐诗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上元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代悲白头吟》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延之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
查询诗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这句对吗?正确。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出自《代悲白头翁》,全诗如下:
《代悲白头翁》
唐代·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扩展资料1、译文
洛阳城东的桃花李花随风飘转,飞来飞去,不知落入了谁家?
洛阳女子有着娇艳的容颜,独坐院中,看着零落的桃李花而长声叹息。
今年我在这里看着桃花李花因凋零而颜色衰减,明年花开时节不知又有谁还能看见那繁花似锦的胜况?
已经看见了俊秀挺拔的松柏被摧残砍伐作为柴薪,又听说那桑田变成了汪洋大海。
故人现在已经不再悲叹洛阳城东凋零的桃李花了,而今人却依旧对着随风飘零的落花而伤怀。
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
转告那些正值青春年华的红颜少年,应该怜悯这位已是半死之人的白头老翁。
如今他白发苍苍,真是可怜,然而他从前亦是一位风流倜傥的红颜美少年。
这白头老翁当年曾与公子王孙寻欢作乐于芳树之下,吟赏清歌妙舞于落花之前。
亦曾像东汉光禄勋马防那样以锦绣装饰池台,又如贵戚梁冀在府第楼阁中到处涂画云气神仙。
白头老翁如今一朝卧病在床,便无人理睬,往昔的三春行乐、清歌妙舞如今又到哪里去了呢?
而美人的青春娇颜同样又能保持几时?须臾之间,已是鹤发蓬乱,雪白如丝了。
只见那古往今来的歌舞之地,剩下的只有黄昏的鸟雀在空自悲啼。
2、赏析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诗。《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古辞写一个女子向遗弃她的情人表示决绝。刘希夷这首诗则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诗的前半首化自东汉宋子侯的乐府歌辞《董娇娆》,但经过刘希夷的再创作,更为概括典型。
作为前半的结语,“年年岁岁”二句是精警的名句,它比喻精当,语言精粹,令人警省。“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真实动情。
“花相似”、“人不同”的形象比喻,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对比,耐人寻味。结合后半写白头老翁的遭遇,可以体会到,诗人不用“女子”和“春花”对比,而用泛指名词“人”和“花”对比,不仅是由于七言诗字数的限制,更由于要包括所有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可怜人,其中也包括了诗人自己。
也许,因此产生了不少关于这诗的附会传说。如《大唐新语》《本事诗》所云:诗人自己也觉得这两句诗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即所谓“诗谶”,一年后,诗人果然被害,应了所谓“诗谶”的说法。这类无稽之谈的产生与流传,既反映人们爱惜诗人的才华,同情他的不幸,也表明这诗情调也过于伤感了。
3、作者介绍
刘希夷 (约651-?) 唐诗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上元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
《代悲白头吟》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延之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