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
我人低贱,东西也不值钱,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后再娶的妻子,留着作为我赠送(给你)的纪念品吧,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
原文: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译文:
我有绣花的齐腰短袄,上面美丽的刺绣发出光彩,红色罗纱做的双层斗帐,四角挂着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个,箱子上都用碧绿色的丝绳捆扎着。样样东西各自不相同,种种器皿都在那箱匣里面。
我人低贱,东西也不值钱,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后再娶的妻子,留着作为我赠送(给你)的纪念品吧,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时时把这些东西作个安慰吧,(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
出自东汉无名氏《孔雀东南飞》。
扩展资料:
1,本诗的意旨是:
从诗前的序看,“时人伤之,为是个云尔”(译文:当时的人哀悼他们,便写了这样一首诗。),说明人们因同情刘兰芝焦仲卿而作了这首诗;从结尾“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译文:多多劝告后世的人,把这件事作为教训,千万不要忘记啊!)看,诗旨在于警醒后人,要引以为戒。
2,这首诗对于现代人的意义:
一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感情;二要知道爱情和婚姻是两回事,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婚姻是家庭的事,要处理好爱情和婚姻的矛盾;三是当爱情受挫时,听听他人的劝告也许是有益的,山不转水转,为爱殉情在艺术世界里是挺美的,可在现实世界中是很残酷的。
3,本诗赏析:
《孔雀东南飞》通过描叙人物性格之间的冲突,把普遍存在于当时社会中的矛盾现象集中概括,从而通过一个家庭,反映一个社会,使这首诗成为复杂社会的写真。这又是当时其他叙事诗所无法企及的。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当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国徐陵(507-583)编《玉台新咏》卷一,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载入“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现今一般取此诗的首句作为篇名。《孔雀东南飞》原为建安时期的民间创作,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后人的修饰。
《孔雀东南飞》故事的两个主人翁以其对爱情的坚贞不渝而赢得千古文人墨客的赞叹,主人翁的墓地在安徽省怀宁县小市镇粮站前方,经后人的修缮,现已经成为一处免费供游人凭吊的风景地。为了拍摄相关电视,在小市镇建成了“孔雀东南飞影视基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开始名扬海外。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千百年来,吸引了许多读者。其动人的魅力主要表现在:
一、情节波澜曲折,跌宕起伏。作者在故事的开头设置了尖锐的矛盾冲突:聪明能干、心灵手巧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感情深厚,但为婆婆不容,一定要赶其回家。在这种矛盾冲突中,仲卿希望能够缓解矛盾,于是百般求告,但矛盾不仅未得到丝毫缓解,反遭母亲搥床痛骂。仲卿迫于无奈,只得让兰芝暂回家门。话别之时,两人相约誓不相负。兰芝回家后,母亲见到不请自归的女儿,十分震惊,后经兰芝解释,这才谅解。但不久,县令、太守相继为儿子求婚,兰芝不为所动,一一回绝。但其兄为了攀结权贵,步步相逼,这样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兰芝被迫之下选择允婚,其实已作了以死抗争的打算。仲卿闻讯,责问兰芝,兰芝道出真情,许下诺言,并约定黄泉相见。结婚当晚兰芝投河自尽,仲卿听后也吊死树下。他们以死抗争的方式将矛盾推向了最高峰。最后两家求得合葬,葬后两人双双化鸟,告诫世人。
二、叙事双线交替,缜密紧凑。采用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第一条线索围绕刘焦两家的家庭矛盾冲突展开。仲卿求母,是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的第一次冲突;兰芝辞婆,是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的第二次冲突;兰芝拒婚,是兰芝的忠贞与其兄的虚荣的第三次冲突;仲卿别母,是焦母的顽固与仲卿守约的第四次冲突。这四次冲突,实际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且演绎得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第二条线索是围绕兰芝与仲卿矢志不渝的爱情铺展的。这条线索建立在上述矛盾冲突的基础上。第一次是仲卿求母失败后,与兰芝的临别,反映了两人浓厚深切的恋情;第二次是兰芝辞婆后,与仲卿的话别,抒写了他们真挚坚定的感情;第三次是兰芝拒婚后,与仲卿的诀别,刻画了他们生死相依的爱情。这两条线索,交替发展,完整紧凑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及人物命运的交代。另外,结构上呼应映衬。如不同场合中两次出现的蒲苇磐石的比喻,加深了读者对刘焦夫妇爱情坚贞的认识。又如兰芝分别时对其兄“性行暴如雷”的担忧,焦母“东家美女”的引诱,在诗中也暗伏、照应,显示了结构的缜密。
三、主题钩深致远,蕴藉宽广。从兰芝和仲卿两人的角度看,这是性格的悲剧。兰芝不仅美丽善良,而且外柔内刚,所以当她面对独断专行的婆婆,性行暴戾的哥哥也决不屈服。仲卿官宦世家,从小生活在母亲的*威之中,养成了懦弱无能的性格,所以当他面对母亲的威逼,就决定了他不可能主动争取婚姻的幸福。从焦母和刘兄两人的角度看,这是社会的悲剧。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东汉,儒家经义中的“孝”充当着捍卫封建礼教,维护封建家长权威的坚实堤坝。所以焦母能用高压政策对待儿媳,刘兄能用威逼手段胁迫兰芝,将他们双双推向了婚姻的坟墓。从这个角度看,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实质充当了杀害他们的刽子手,它们不仅摧残了美满幸福的婚姻,更是扼杀了善良纯朴的天性。从兰芝和仲卿死后双双化鸟的这一角度看,故事带有神话色彩,它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美好的强烈愿望。
兰芝小样五件套意为Lange sample set of 5 pieces。
重点词汇解释:
1、sample
n 样品,样本;(化验的)抽样;(用于新乐曲中的)节录乐曲;确定(模拟信号)瞬时值
v 品尝,体验;抽样检验;节录(某一曲子,用于新乐曲中)
adj 样品的,作为例子的
双语例句:
We're giving away 2,000 free samples
我们正在赠送2000件免费样品。
2、piece
n 块;件;篇;硬币
vt 修补;接合;凑合
双语例句:
Who wants the last piece of candy?
谁想要这最后一块糖?
扩展资料:
piece的用法:
piece作名词的基本意思是片,块,段,件,作此意思时,可大可小,可以是不完整的碎片,也可以指一件独立完整的东西。
piece可用于单位词,常用于a piece of短语中,其后只接不可数名词。
piece可作部分,部件的意思,指的是某一整体的一部分,是可数名词。piece还可作文章乐曲等的某一章,某一节的意思。
piece用作动词的意思是把各小块或碎片凑在一块或连在一起,形成另一个完整的东西,引申可表示修补,补缀。
1、嘶嘶
读音:sī sī
解释:牲畜鸣叫。亦特指马发出高而拖长的、典型的鸣叫声。
出处:《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白话释义:(兰芝)结婚的那一天牛叫马嘶的时候,刘兰芝走进了行婚礼的青布篷帐。
2、啾啾
读音:jiū jiū
解释:泛指像各种凄切尖细的声音
出处:《乐府诗集·木兰诗》:燕山胡骑鸣啾啾。
白话释义: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3、咴咴
读音:huī huī
解释:形容马叫的声音。
示例: 整装待发,马焦急地用蹄子刨着地上的土,嘴里“咴咴”地叫着,等待着奔驰。
4、萧萧
读音:xiāo xiāo
解释:指马鸣声;风声;草木摇落声等。
出处:唐· 李白《送友人》:萧萧班马鸣。
白话释义: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5、咈哧
读音:fú chī
解释:象声词。形容呼吸时的声气。
示例:奔跑中的马儿不断发出咈哧咈哧的声音。
以上为马鸣声的拟声词,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又称为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它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一种词汇。通常是把汉字当成“音标”符号,来构成拟声词。它和音译词、联绵词在性质上是同类的,汉字只用来表音,而无关乎字义,因此,它们都是“衍声词”,和“合义词”为相对的概念。
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声响而造的词汇,是世界上所有语言都具备的成分。拟声词虽然也是摹仿自然的声音,却有很大的主观性。自然界的声音无限,通过我们耳朵和大脑的诠释,主观音感的辨别,再由自己语言的音位系统模拟,这样的模拟往往会失真。
扩展资料:
马鸣的原因:
马的鼻腔分呼吸区和嗅觉区两部分。呼吸区在鼻腔前部,能分泌粘液,有防止尘土和异物进入呼吸道的作用。嗅觉区在鼻腔后部上方,大脑嗅觉神经末梢就分布在这里。它的神经细胞具有鉴别饲料,水质,以及辨别方向,寻找道路的功能。
马打响鼻,就是为了排除鼻腔里的异物,保证呼吸道畅通,以利于准确鉴别食物,辨认道路与方向,有时候是马受惊时也容易打响鼻。
-拟声词
-马
1、芝兰玉树
释义: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出处:《晋书·谢安传》:“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事例:人间富贵荣华尽,膝下~齐。 ★清·陈端生《再生缘》卷一
典故:晋朝时期,太傅谢安问众子侄:“你们又何尝需要过问政事,为什么总想培养他们成为优秀子弟?”大家都不说话,只有车骑将军谢玄回答说:“这就好比芝兰玉树,总想使它们生长在自家的庭院中啊!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人[1]
近义词玉树芝兰
成语故事: 东晋时,朝臣多是王、谢两大家族成员担任, 唐代刘禹锡有诗可证“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两家不但是贵族,而且是非常有名望的贵族。谢家的谢安是当时晋朝执掌朝政的宰相,很注意培养后代。谢玄是谢安的侄子,有一天,谢安问子侄们:“你们将来长大了干什么?”谢玄在旁边说:我将来要象“芝兰玉树,立于高堂之前”。“芝兰玉树”就是名贵的兰草和玉做的树,意思是说他要做高品质、高品位、有气节的人,立于殿堂之前,为国家服务。谢安心里为之一动。所以,谢安开始对谢玄另眼相看,觉得他从小就与众不同。 后来,前秦苻坚侵犯东晋,谢安任命谢玄先锋在肥水一仗打败了苻坚,从此谢玄扬名朝野。此战即是有名的“肥水之战”。“芝兰玉树”本来是谢玄小时候的话就成了成语。现在指德才兼备的人才。
2、从一而终的解释
解释: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出自:《周易·恒》:“曰妇人贞洁,从一而终也。”
示例:同一个人,怎的女子就该~,男子便许大妻大妾?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
近义词:一女不事二夫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指不事二主。
一般不能用作比喻坚持梦想或理想。可以用“矢志不移”。
生若梦
fúshēng-ruòmèng
[short life as if dream;our floating life is like a dream] 谓世事无定,生命短促,如梦幻一般。后称“人生”
人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词目 浮生若梦
发音 fú shēng ruò mèng
释义 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象。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出处 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用 法 主谓式;作宾语、补语;指人生就像短暂的梦幻
示 例 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为欢几何。”
近义词 浮生一梦
浮生若梦:《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又《庄子·齐物论》称庄周梦为胡蝶;“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意谓死生之辨,亦如梦觉之分,纷纭变化,不可究诘。此用其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我们的一生,就像是住旅店一样,暂居在天地之间,又像是过客一样,来去匆匆。虽然感叹着“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但终究是充满了无奈。而这样的限制与无奈,不只是古人碰到过,后来的人也会碰到它。那我们就来“秉烛夜游”,纵情欢娱吧!但也只是及时行乐而己。其实李白会发出这样的疑惑感叹,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他一辈子也在找这个答案。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就像流过指尖的细沙 感觉得到,去无法握住 一代代的人更迭着 各处的人过着的却是大同小异的生活
浮生若梦 我们反而更应该积及处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