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兰花的香味的词语有哪些
1、芬芳馥郁[ fēn fāng fù yù ]:芬芳:指香气;馥:香气;馥郁:香气浓厚。形容香气非常浓。
2、神清气爽 [ shén qīng qì shuǎng ]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
3、沁人心腑 [ qìn rén xīn fǔ ]:指人感到舒适,有清新爽朗的感觉。
4、香气扑鼻 [ xiāng qì pū bí ]:芬芳的气味不待嗅而自入鼻中。形容芬芳的气味浓郁而四溢。
5、沁人心脾[ qìn rén xīn pí ]:沁:渗入。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2描写兰花的成语
1、春兰秋菊
成语拼音:chūn lán qiū jú
成语解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各自在自己开花的季节显示出秀美。比喻各擅其美;各有所长。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歌 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洪兴祖补注:“古语云: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
2、空谷幽兰
成语拼音:kōng gǔ yōu lán
成语解释:山谷中优美的兰花。形容十分难得,常用来比喻人品高雅。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空谷幽兰,真想不到这种地方,会有这样高人。”
3、蕙心兰质
成语拼音:huì xīn lán zhì
成语解释:蕙、兰:都是香草名。蕙草样的心地,兰花似的本质。比喻女子心地纯洁,性格高雅。
成语出处:唐·王勃《王子安集·七夕赋》:“金声玉韵,蕙心兰质。”
4、采兰赠芍
成语拼音:cǎi lán zèng sháo
成语解释:兰:兰花,花味清香;芍:芍药。比喻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
成语出处:《诗经 郑风 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5、吹气胜兰
成语拼音:chuī qì shèng lán
成语解释:气息象兰花那样香。形容美女的呼吸。
成语出处:《洞冥记》:“帝所幸宫人丽娟,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
3描写兰花的词语采兰赠药---兰:兰花,花味清香;药:芍药。比喻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
吹气胜兰---气息象兰花那样香。形容美女的呼吸。
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兰艾同焚---兰花跟艾草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消灭。
采兰赠芍---兰:兰花,花味清香;芍:芍药。比喻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
摧兰折玉---摧:摧残,毁掉。毁坏兰花,折断美玉。比喻摧残和伤害女子。
空谷幽兰---山谷中优美的兰花。形容十分难得,常用来比喻人品高雅。 0|评论
还有:淡泊朴实,高雅纯洁,坚贞不屈、蕙心兰质、吐气如兰0|评论
吹气胜兰---气息象兰花那样香。形容美女的呼吸。
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蕙心兰质---蕙、兰:都是香草名。蕙草样的心地,兰花似的本质。比喻女子心地纯洁,性格高雅。
兰艾同焚---兰花跟艾草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消灭。
采兰赠芍---兰:兰花,花味清香;芍:芍药。比喻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
摧兰折玉---摧:摧残,毁掉。毁坏兰花,折断美玉。比喻摧残和伤害女子。
空谷幽兰---山谷中优美的兰花。形容十分难得,常用来比喻人品高雅。
4描写兰花的成语春兰秋菊 兰桂齐芳 1 一品九命:《花经》:“兰一品九命,蕙二品八命。”
?? ?? 2 十蕙一兰:黄庭坚《书幽芳亭》:“盖兰似君子,惠似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 ?? ?? 3 入室成芳:梁宣帝萧公诸于众詧《咏兰诗》:“折茎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 ?? 4 含香体洁:黄庭坚《书幽芳亭》:“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文不殊,清风过之,其香霭然。” ?? ?? 5 香盈十步:乔彝《幽兰赋》:“薄秋风而香盈十步,汛皓露则花飞九畹。
” ?? ?? 6 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与秋天的菊花,均为一时之秀。屈原《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占。”
引申为物当其时,各有其美,各有所长。 ?? ?? 7 采兰赠药:药,芍药,也是香花芳草。
《诗经·郑风·溱淆》写男女青年秉执兰草,互赠芍药,以结情恩。以后多用于男女青年互赠信物,表示相爱定情。
?? ?? 8 芝兰之室:指有艺和兰等香花奇草的房间,示高雅芳香,引申为良好的环境。典出于《孔子家语》:“与善人居,如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 ?? 9 兰心蕙性:比喻心性高雅。一般多指女子善良贤淑的生性和品质。
柳永《玉女摇仙佩》词:“愿奶奶,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情。”洪深《长生殿·絮阁》一折中玄宗唱:“恁兰心蕙性,漫多度料,把人无端奚落。”
?? ?? 10 被榛采兰;榛,丛生的荆棘。意为分开荆棘,采摘兰花,多用作物色、选拔人才。
《晋书·皇甫谧传》写皇甫谧给晋武帝奏表;“陛下被榛米兰,并收蒿艾,是以皋陶振褐,不仁者远。”皇甫谧谦称自己是蒿艾,连自己也能被武帝任用测如皋陶那样的贤臣俊士必然会接踵而来,而使那些不仁者远去。
?? ?? 11 兰芳石坚;如兰一般芬芳,如石一般坚实,喻高风亮节,宁折不弯。简称“兰石”。
?? ?? 12 芝兰玉树:比喻才貌俊秀,资质纯美,有出息的子弟。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谢安与谢玄的一段对话,见上文“兰玉”词。
?? ?? 13 兰蕙桂馥:如兰的芳香,如桂的馥郁。旧时多用来赞颂积德长寿、后嗣昌盛人家。
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一文中有。“常山王之玉洞金声,博望侯之兰薰桂馥”句,赞美张耳、张骞德泽厚积,因此既“钟鼎一时”,又“羽仪百代。”
?? ?? 14 金兰契友;指意气相投,交谊极深的至侣挚友。《世说新语·贤媛》记竹林七贤事,“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
意为山涛当初与嵇康、阮籍情投意合,契合如金兰结义一般。当然后来他们还是分化了。
?? ?? 15 兰因絮果:“兰因”,典出于郑文公妾梦兰生子故事,这喻美好的开始,幸福的结合。絮果,如飞絮一般飘泊离散,喻败裂的结局。
多用来形容始合终离不美满的婚姻。《虞初新志·小青传》:“兰因絮果,现业谁深。”
?? ?? 16 兰摧玉折:喻贤人亡故,志士夭折。《世说新语·言语》篇记征西行军参军毛玄自负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表达他坚贞不屈、清白自守的志向。
后人也多用于英年早逝的亲朋至友。 ?? ?? 17 兰艾同焚:兰花与艾草一起烧掉,即玉石俱毁之意。
语出《晋书·孔坦传》。 ?? ?? 18 芳兰竟体;言全身都是芳兰的香气。
比喻人仪态高雅,举止脱俗。《南史·谢弘微传》:“(谢览)意气闲雅;视瞻聪明,(齐)武帝目送良久,谓徐勉日;觉此生芳兰竟体,想谢庄政当如此。”
(谢庄,谢览的祖父。)又《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这两人,面如傅粉,唇若涂朱,举止风流,芳兰竟体。”
?? ?? 19 兰皋蕙林:语出刘向《九叹》:“游兰皋与蕙林兮,睨玉石之参嵯。”意为游乐于长满兰花的水边高地与林木丛中,品评着这高低不平的美玉宝石。
“兰皋蕙林”引申为芳香圣洁之地。 吹气胜兰 蕙心兰质 在历史长河中,人们出于对兰的亲近和崇敬,创造了许多与“兰”字相关的美好词语。
兰这个词成为“君子”、“德人”、“美人”、“佳人”的代称,成了“美”的代名词和同义词,并由此而衍化成为很多事物的理想境界、美好情感的赞词。因此,受到人们普遍的青睐。
成语中也有很多和兰相关的词语。 芝兰玉树:比喻优秀的、有出息的子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日‘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兰心蕙性:比喻人品高尚,举止文雅,有时也用于比喻女子善良贤淑。
出自宋•柳永《玉女摇仙佩》:“愿奶奶,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 采兰赠药:兰,兰花,花味清香;药,芍药。
比喻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出自《诗经•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芝兰之室:高雅芳香,指美好的环境。《孔子家语•六本》卷四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司其香,即与之化矣”,孔子用这句话来说明交友和环境对人的影响。
芝兰之化:比喻受到品性高尚的人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孔子家语•六本》卷四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芝兰生于深林:比喻君子不因为处于逆境而改变节操。《孔子家语•在厄》:“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困穷而改节。”
5描写兰花的成语合金兰 契合:投合。金兰:指朋友间相处信诚。形容朋友间意气相投,感情深厚。亦作“契若金兰”。
兰芷之室 兰、芷:两种香草。比喻良好的环境。亦作“芝兰之室”。
兰质熏心 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
兰熏桂馥 比喻恩泽长留,历久不衰。
空谷幽兰 山谷中优美的兰花。形容十分难得,常用来比喻人品高雅。
金兰之友 指亲密的朋友。
金兰之交 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
桂子兰孙 对人子孙的美称。
桂折兰摧 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
摧兰折玉 摧:摧残,毁掉。毁坏兰花,折断美玉。比喻摧残和伤害女子。
吹气如兰 见“吹气胜兰”。
采兰赠芍 兰:兰花,花味清香;芍:芍药。比喻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
芝兰之室 比喻良好的环境。
沅茞澧兰 沅、澧:都是水名;茞、兰:都是香草。比喻高洁的人品或高尚的事物。
芝兰玉树 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谢庭兰玉 比喻能光耀门庭的子侄。
絮果兰因 兰因:比喻美好的结合;絮果:比喻离散的结局。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最终离异。
披榛采兰 披:拔开;榛:丛生的荆棘。拨开荆棘,采摘兰草。比喻选拔人才。
契若金兰 比喻朋友交情深厚。
兰艾同焚 兰花跟艾草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消灭。
兰心蕙性 比喻人品高尚,举止文雅。
兰艾难分 好人、坏人难于分清。
兰桂齐芳 兰桂:对他人儿孙的美称;芳:比喻美德、美声。旧指儿孙同时显贵发达。
澧兰沅芷 沅、澧:都是水名;兰、芷:都是香草。比喻高洁的人品或高尚的事物。
兰因絮果 兰因:比喻美好的结合;絮果:比喻离散的结局。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最终离异。
兰芝常生 兰芝:兰草和灵芝草。比喻高尚的美德长在。
兰摧玉折 旧时多用于哀悼人不幸早死。
兰质蕙心 形容美丽而聪明。
兰薰桂馥 原比喻恩泽长留,历久不衰。后用来称人子肖孙贤。
金兰之契 金:比喻坚;兰:比喻香;契:投合。指交情投合的朋友。
蕙心兰质 蕙、兰:都是香草名。蕙草样的心地,兰花似的本质。比喻女子心地纯洁,性格高雅。
桂馥兰香 桂、兰:两种散发芳香的花;馥:香。形容气味芳香。
桂殿兰宫 建筑气派,设备华美的宫殿。
芳兰竟体 芳兰:兰草的香气;竟体:满身。香气满身。比喻举止闲雅,风采极佳。
春兰秋菊 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吹气胜兰 气息象兰花那样香。形容美女的呼吸。
采兰赠药 兰:兰花,花味清香;药:芍药。比喻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
兰质薰心 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
兰薰桂馥
兰薰桂馥
兰艾同焚
兰因絮果
采兰赠药
空谷幽兰
芝兰之室
如兰之馨
空谷幽兰
蕙质兰心
春兰秋菊
兰桂齐芳
吹气胜兰
兰薰桂馥
兰艾同焚
兰因絮果
采兰赠药
芝兰之室
芝兰之化
芝兰玉树
芝兰之化
芝兰玉树
十蕙一兰
兰蕙桂馥
兰艾同焚
芳兰竟体
兰皋蕙林
第一轮:选拔题
1、 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
例:粗茶淡饭( 山珍海味)
答案: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 指鹿为马(点石成金 ) 精雕细刻( 粗制滥造)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 伶牙利齿( 笨嘴拙舌)
2、说出有“舌”字的成语,说得最多的胜出。
答案:七嘴八舌、妄口八舌、闲嘴淡舌、唇枪舌剑、张口结舌、笨嘴笨舌、鹦鹉学舌等。
3、 各举出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开头的俗语(包括成语、惯用语等)。
例如:一是一,二是二
答案:一不做,二不休 一心一意
二一添作五
三心二意 三下五除二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四通八达
五花八门
六六大顺
七上八下
八九不离十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九九归一 九牛二虎之力
十有八九 十拿九稳
4、 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鹏程万里 ) 陈残云(风卷残云 ) 王任重(任重道远 )
刘海粟(沧海一粟 ) 丁慧中(秀外慧中 ) 焦若愚( 大智若愚)
5、 成语填空
第一组:(心)服(口)服 (以)德(报)德 (以)讹(传)讹
(以)牙(还)牙 (倚)老(卖)老 (将)计(就)计
第二组:神(乎)(其)神 精(益)(求)精 痛(定)(思)痛
欺(人)(自)欺 日(复)(一)日 微(乎)(其)微
8、怪体诗如何读?
龙
虎虎
望
山山山
湖湖湖湖湖
海海海海
会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一龙二虎望三山,五湖四海会八仙)
第二轮:上台答题
初级
1、“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A、琵琶 B、古筝 C、扬琴 (A)
2、《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请问,“箜篌”是什么乐器:
A、拨弦乐器 B、击弦乐器 (A)
3、"有板有眼"的"板"是我国传统音乐节奏中的:
A、强拍 B、弱拍 (A)
4、我们常说"隔着门缝看人”,当我们隔着门缝看人时,看到的人:
A、比原来扁了 B、和原来一样 C、比原来宽了 (B)
5、在古代,“爵”是一种什么器皿?
A、食器 B、酒器 (A)
6、“白雪公主”这个形象最早来自于:
A、格林童话 B、安徒生童话 C、伊索寓言 (B)
7、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
A、一个人 B、一只鸟 C、一只猴子 D、一条龙 (B)
8、王昭君没有得到汉元帝的召见而远嫁匈奴单于,是因为:
A、王妃对她的陷害 B、画师歪曲她的形象 C、大臣说她的坏话 (B)
9、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小美人鱼变成人是为了见到谁?
A、渔夫 B、皇后 C、王子 (C)
11、“卧薪尝胆”说的是:
A、夫差 B、范蠡 C、管仲 D、勾践 (D)
12、买椟还珠这则成语是用来比喻有些人
A、只注重事物外表,不重内涵 B、为了赚钱不择手段 C、善于掩盖事物本质 (A)
13、屈原是春秋时代哪国人?
A、吴国 B、楚国 C、越国 D、齐国 (B)
14、神话《白蛇传》中“白娘娘盗仙草”盗的是:
A、人参 B、冬虫夏草 C、灵芝 (C)
15、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问,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城”或“锦官城”?
A、因蜀锦而得名 B、因锦江而得名 (A)
16、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
A、 华山 B、黄山 C、峨眉山 D、天姥山 D、庐山 (D)
17、《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
A、甘肃 B、新疆 C、青海 (B)
18、“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谁的的住处?
A、刘备 B、诸葛亮 C、司马光 D、司马迁 (B)
19、"红娘”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西厢记 B、牡丹亭 C、桃花扇 (A)
20、在“夸父逐日”中,“夸父”是怎样追逐太阳的?
A、驾车 B、骑马 C、奔跑 D、飞行 (C)
21、"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
A、历史研究 B、风水勘探 C、政治事件 (B)
22、维纳斯是希腊神话中的
A、智慧女神 B、爱神和美神 C、自由女神 (B)
中级
1、相传我国古代能作“掌上舞”的人是:(中级)
A、杨玉环 B、貂蝉 C、赵飞燕 D、西施 (C)
2、《史记》中的“世家”是给什么人作的传?(中级)
A、皇帝 B、诸侯王 C、贵族 D、重臣 (B)
3、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
A、木兰诗 B、木兰辞 C、琵琶行 (A)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
A、八月 B、九月 C、十月 (B)
5、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
A、晚春 B、盛夏 C、初秋 D、寒冬 (A)
6、"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
A、唐代一位诗人 B、唐代一位高僧 C、一种官职 (C)
7、以下哪件事是《水浒》中梁山好汉武松所为?
A、倒拨垂阳柳 B、汴京城卖刀 C、醉打蒋门神 (C)
8、“名花解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女子非常美丽 B、花艳丽 C、花通人性 D、美女善解人意 (D)
9、 “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讲的宋朝的杨时,为了见名士程颐而在他家门前冒雪等待的故事,那么杨时等待的目的是:
A、拜访 B、请罪 C、道谢 D、辞别 (A)
10、我们常把那些一知半解,却喜欢在人前卖弄的人叫:
A、半截剑 B、半段枪 C、半面 D、半瓶醋 (D)
11、什么时候适合用“七月流火”来形容?
A、炎炎夏日 B、夏去秋来 C、春去夏来 D、秋去冬来 (B)
12、“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 “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A、衣服穿得太多 B、劳动太卖力气 C、打仗拼死厮杀 D、答不出皇帝的问题 (D)
13、京剧中,饰演性格活泼、开朗的青年女性的应是:
A、青衣 B、花旦 C、彩旦 (B)
14、柳永词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么迷离伤感。请问,人们常提到的“杨柳”是指:
A、一种树木的名称 B、两种不同的树木的名称 C、与树木无关 (B)
15、"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的经历?
A、刘邦 B、项羽 C、韩信 D、张良 (C)
16、“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A、口吃 B、好说谎 C、喜欢骂人 D、喜欢无病呻吟 (A)
17、西方童话中,猫头鹰常以最聪明的角色出现,是因为猫头鹰:
A、头脑聪明 B、活得长久 C、与人长得相似 D、经常保持思考的表情 (B)
18、民间故事《梁祝》突出反映了我国现行《婚姻法》的哪项基本制度?
A、男女平等 B、一夫一妻 C、婚姻自由 (C)
高级
1、"东床快婿”原本是指:(高级)
A、司马相如 B、王羲之 C、刘邦 D、诸葛亮 (B)
2、“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A、曹操 B、刘备 C、谢安 D、孔子 (C)
3、“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谁说的?
A、席勒 B、雪莱 C、歌德 D、徐志摩 E、舒婷 (B)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的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
A、鬼节 B、死节 C、冥节 D、聪明节 E、寒食节 (E)
5、“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
A、赤壁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E、淝水之战 (C)
6、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
A、下棋 B、种花 C、武术 D、驾车 E、舞蹈 (D)
7、"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红楼梦》中对谁的判词?
A、晴雯 B、袭人 C、黛玉 (A)
8、由成语“墙头马上”的原意可知,元朝白朴所著的《墙头马上》属于什么类型的杂剧?
A、武侠 B、言情 C、战争 D、伦理 E、历史 (B)
9、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
A、东林书院 B、岳麓书院 C、石鼓书院 D、白鹿书院 E、应天书院(A)
10、古代小说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女性之美,其中“闭月”是指:
王昭君 B、杨玉环 C、貂蝉 C、西施 E、赵飞燕 (C)
11、有一个很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请你猜一猜:有一种事物,早上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用三条腿走路。你知道这种事物是什么吗?
A、一种鬼怪 B、一种远古动物 C、人类 D、树(C)
12、“斯芬克斯之谜”中的“斯芬克斯”的身躯是:
A、马 B、狮子 C、老虎 D、蛇 (B)
13、文学史上,有四部《变形记》,其中写人变成甲虫遭遇的那一部的作者是
A、阿普列尤斯 B、契诃夫 C、奥维德 D、卡夫卡 (D)
14、《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因为偷了什么东西而服了19年的苦役?
A、一瓶葡萄酒 B、一杯牛奶 C、一片面包 D、一块饼干 (C)
第三轮:擂台题
从上面剩下的题目选。
穿插:观众抢答题
1、第一次抢答
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主心骨)
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
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
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
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铁公鸡)
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糊涂虫)
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老油条)
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
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 三脚猫)
2、第二次抢答
数字猜成语(小黑板)
12345609( 七零八落) 1256789(丢三落四 )1+2+3( 接二连三) 333 555(三五成群 )
35(不三不四 ) 5 10(一五一十 ) 9寸+1寸=1尺( 得寸进尺)
3、第三次抢答
说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
矮子坐高凳--够不着 八月的核桃--挤满了人(仁)
稻草人救火--引火上身、同归于尽 擦脂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炒咸菜放盐巴--太闲(咸)了 厕所里挂个钟--有始有终
外甥打灯笼--照舅 猪鼻子插葱--装象
学海中学初一语文趣味知识竞赛题
一、填空
1、用动物名称填成语 7分
_____争_____斗 _____歌_____舞 杯弓_____影 声誉_____起
_____死_____悲 _____ _____为奸 _____丝_____迹 _____ _____不宁
2、今年是“鸡年”,请写出含“鸡”字的成语5个。5分
3、写出下列“叫”的同义词 5分
狮_____ 犬_____ 猿_____ 狼_____ 虎______ 羊______ 猫______
牛_____ 鸡_____ 龙_____
4、你能写出下面十个所以“然”吗? 5分
1.( )然而止 2.( )然不屈 3.( )然四顾
4.( )然若失 5.( )然而立 6.( )然拒绝
7.( )然无声 8.( )然长逝 9.( )然于心
10 ( ) 然不同
5、你能填出下列句子中的敬辞与谦辞吗 6分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有着高度精神文明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汉语里形成了为数众多的敬辞与谦辞这些敬辞与谦辞至今仍被广泛地应用着在同别人打交道时使用这些词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文明程度请你填出下列句子中的敬辞与谦辞
初次见面说( ) 好久不见说( ) 请人批评说( )
求人原谅说( ) 求人帮忙说( ) 求给方便说( )
麻烦别人说( ) 向人祝贺说( ) 求人看稿说( )
求人解答说( ) 求人指点说( ) 托人办事说( )
6、你能挑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吗 8分
迫不急待( ) 不容制疑( ) 一迭照片 ( ) 感恩带德( )
唇枪舌箭( ) 五彩班烂( ) 天然屏帐 ( ) 黄梁美梦( )
情绪渲泄( ) 不了了置( ) 频临崩溃( ) 深刻印像( )
忧心冲冲( ) 穿流不息( ) 壮严时刻( ) 摇拽不定( )
7、成语接龙 5分
明哲保身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8、古人科举考试第一名叫__________,第二名叫_________,第三名_________。
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_______之年,三十岁为_______之年,五十岁为_________之年,
六十岁为________之年,七十岁为_________之年,一百岁为_________之年。
9、猜谜语 10分
(1)、巧夺天工(打一字)( ) (2)、斧头(打一字)( )
(3)、元首挂帅(打一字)( ) ( 4)、少小离家老大回(打一字)( )
(5)、山上有山,猜“出”不算(打一字)( )
(6)、勤劳去百病(打宋代词人名)( )
(7)、孔雀收屏(打《三国演义》人名)( )
(8)、山东快电(打现代作家名)( )
(9)、爷爷当先锋(打一中国古代数学家名)( )
(10)、朱阁枕黄梁(打一中国小说名)( )
10、歇后语 5分
(1)张飞穿针-- (2)骑驴看唱本--
(3) 肉包子打狗-- (4)独眼龙相亲--
(5)刀切豆腐--
11、古代文学知识填空:
( 1)、四大美女“沉鱼”指___________,“落雁”指__________,“闭月”指__________,
“羞花”指___________。
(2)、《四书》指哪四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经》指哪五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四库全书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4)、我国古代有两部兵书,一部是_____________,另一部是_____________。
(5)、古人四兄弟从大到小排行次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配对题
A、将下列人名与他的号配对
李 白 香山居士
苏 轼 青莲居土
白居易 六一居士
欧阳修 易安居士
李清照 仓山居士
袁 枚 东坡居士
B、中国古代流传许多刻苦学习的故事,将下列的故事主人公与他的行为配对
孙敬 映雪
苏秦 囊萤
车胤 悬梁
孙康 刺股
匡衡 凿壁偷光
量!
刚强不阿 理性抗争——也谈《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
内容摘要
代表汉乐府民歌最高艺术成就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一座高峰,刘、焦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极具高度的典型意义,他们的死,历来受到人们的同情和赞颂。笔者试图通过故事当中的“遣归”、“求婚”、“合葬”这几个至关重要的情节的探讨,进一步深思造成刘兰芝、焦仲卿婚姻爱情悲剧的根源,揭示封建社会里的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在封建家长制度下,专制家长的绝对专制使得男女青年婚姻不能自主,青年男女陷入深重的痛苦,尤其是妇女受到最为惨重的迫害,从而再现刘兰芝刚强不阿,理性抗争的正义形象。
关键词:悲剧根源 探讨 封建礼教 殉情 理性抗争
每次读《孔雀东南飞》,常读常新,常新常想:刘兰芝那么知书识礼,聪明美丽,勤劳能干,温顺贤慧,简直是一个至纯至孝、十全十美的“淑女”形象,丈夫又与她情深似海,可她的婆婆为什么不喜欢这样的儿媳,为何非休她不可?既然刘兰芝做个小小的府史之妻都不称职,而县令和太守为什么还会派媒人替儿子去向刘兰芝求婚?同时,兰芝仲卿他们以自杀殉情的方式向封建礼教进行有力抗争以后,两家会求合葬吗?这一系列困惑,让我更为执着地深思造成刘兰芝、焦仲卿婚姻爱情悲剧的根源。
对于这些问题,有人认为,由于刘兰芝嫁到焦家后没有生育,使焦家面临绝嗣的危险。因为在宗法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最讲究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妇女婚后不育,就理所当然地遭到婆家的嫌恶厌弃,因而刘兰芝终被休弃势所难免。然而,我思考再三,总感这一理由难以服众。其一,刘兰芝十七岁嫁到焦家(“十七为君妇”),和焦仲卿仅仅生活了两三年(“共事二三年”),这时她的年龄充其量二十来岁,据此就武断的认为她今后不会再生育是不合情理的,因为婚后好多年才生育的现象司空见惯,这应该是古人和今人都具备的生活常识。况且,新科技研究证明,生育也与男子有很大关系。其二,刘兰芝被休弃后,先后有县令、太守家走马灯似地遣人上门求婚,如果刘兰芝当时真的被断定不能再生育,像焦仲卿这样门第寻常的普通小吏家尚且考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严重后果而断然休弃,难道声名显赫的堂堂县令、太守家会不考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严重后果而郑重聘娶?这显然更是不合情理。
也有论者认为刘兰芝被休弃的原因是诗中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然而,纵观刘兰芝在焦家的表现,不仅找不到刘兰芝“无礼节”、“自专由”的依据,恰恰相反,刘兰芝“有礼节”、“不专由”的例子倒比比皆是。例如,当刘兰芝看出“大人故嫌迟”,自知“徒留无所施”,顺从母意,主动向焦仲卿提出“及时相遣归”;临走前,“鸡鸣”、“起严妆”,“上堂拜阿母”,“却与小姑别”。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礼有节。另外,刘兰芝被遣前夕与焦仲卿生离死别时的一段掏心剖腹的表白:“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验之于全诗对刘兰芝的描写,也始终看不出刘兰芝有什么“无礼节”“自专由”的越轨行为。我们透过诗歌的字里行间的表白,看到的只是刘兰芝知书达礼、温顺贤慧的美好品德,让人感到刘兰芝的临行表白句句是真,毫无虚言。可见,焦母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不过是焦母掩盖自己休媳真意的蛮横借口,根本不是刘兰芝被休弃的真正原因。焦母休儿媳是由于“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的这一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刘兰芝究竟是什么原因被休弃呢?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看待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能脱离一定的历史背景。《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汉末建安中”),那么,我们就只能从汉代社会中去找寻刘兰芝无辜被休的真正原因。在儒家学者董仲舒的建议下,汉武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由于社会现实的实际需要和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儒家思想便被尊奉到前所未有的独尊地位。当时儒家学说成了规范人们思想行为和处理日常事物的唯一准绳和依据,这就自然而然地要影响到家庭、婚姻关系的各个方面,而当时在“休妻”这件事上最权威的“法律依据”莫过于儒家学说中的“七出”之律,妇女只要犯有“七出”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被婆家合理合法的休弃。在汉代,作为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的代表人物焦母,究竟是依据什么把刘兰芝赶回娘家的呢?现在我们来探讨刘兰芝当时横遭休弃的原因,只能从当时被奉为圭臬的“七出”中去寻找根据。
“七出”在儒家学说中又叫做“七去”“七弃”,这是在那个妇女没有任何地位和尊严的男权社会中丈夫遗弃妻子的七种借口,也是为维护夫权而强加在妇女身上的七道枷索。查阅《仪礼·丧服》,里面记载“七出”的内容为;一、无子,二、*逸,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当时社会的妇女,只要犯有这其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被堂而皇之的出弃。
对照刘兰芝在焦家的表现,刘兰芝犯了“七出”中的哪一条呢?如前所述,第一条“无子”显然不能成立。由诗中描写的“守节情不移”“女行无偏斜”等句可知,刘兰芝的品行贞洁贤惠,循规蹈矩,无可挑剔。第二条“*逸”,第五条“盗窃”恐怕也不能成立。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岁嫁到焦家后,又“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门辛”,甚至在因失爱于婆婆,蒙屈受怨,无端遭遣时,临行还再三叮咛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这说明她是一个知书达礼,勤劳能干的善良女性,第四条“口舌”,第六条“妒忌”恐怕也不能成立。至于第七条“恶疾”,卒读全诗,始终看不出她患有什么“恶疾”的蛛丝马迹,这就更不能成立了。“七出”之中,“六出”已被排除,那么,刘兰芝也许是犯了“不事舅姑”(第三条)的大过。
也许会有人说,至纯至孝的刘兰芝,怎么会“不事舅姑”呢?我们认为,探讨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要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加以分析。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是非标准,在刘兰芝生活的男权社会里,衡量一个女子是否合乎“妇道”,是和我们今天的标准大不相同的,当时衡量“妇道”的是非标准是以儒家学说中的封建礼教为绳墨的。《礼记·昏义》中说,妇女须“成妇礼,明妇顺”,“妇顺者,须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也就是说,作为女子,与丈夫的亲密程度不可超过与舅姑(即“公婆”)的亲密程度,否则即为“不事舅姑”。《礼记·内则》中说得更明白:“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也就是说,儿子过于喜欢妻子,引起父母不高兴的,可以休弃。
纵览全诗,我们不难看出,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十分恩爱的美满夫妻。他们已经:“共事二三年”,但两人犹觉得“始尔未为久”。一个说“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一个说“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即或是遭受焦母无端迫害,行将分手之时,他们还是那么情真意切,信誓旦旦——“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可见,他们爱得是多么深沉,多么纯真,多么痴迷,多么坚贞!甚至最后为了忠贞不二的爱情而“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无论是富贵不*的刘兰芝还是倾城不移的焦仲卿,他们感情的天平都十分明显地倾斜于自己所钟爱的恋人,而不是自己的母亲。他们谁都不能割舍自己对恋人的那种特殊的痴爱而移情于母亲。作为封建社会里一个充满礼教思想的蛮横专制、滥施*威的婆婆,自儿媳兰芝过门后,一心想使她成为自己任意摆布的驯服工具。儿媳的一举一动必须受家长支配。她看到与自己相依为命的独子婚后把爱更多地献给自己的妻子,心中当然不是滋味,当然未免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当然会把这一切归咎于儿媳对儿子的殷勤承欢和狐媚吸引,甚至会认为是儿媳妇把儿子从自己身边生生抢走了。于是自然而然会迁恨于儿媳妇,自然而然会觉得“失恩义”,自然而然会觉得“大不悦”。而因儿子”甚宜其妻“引起父母心中不悦的,封建礼教明文规定着可以“出”,于是“吾意久怀忿”的焦母自然就要凭借这一条将兰芝驱遣回家。这,就是刚强不阿的刘兰芝失宠于婆婆横遭休弃的真正原因。经过深思熟虑的刘兰芝感到被遣的命运势所难免,尽管她“奉事循公姥”,“昼夜勤作息”,也难逃“被遣”的厄运。也只能“自遣”了。
在礼教重于“人情”的封建时代,因年轻夫妻过分恩爱而使父母不悦造成的婚姻悲剧又何止刘兰芝、焦仲卿两人?宋朝大诗人陆游也是深受其害者之一。据周密《齐东野语》记载:“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姑知而掩之,虽行知挈去,然事不得隐,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陆游与其表妹唐婉的爱情悲剧跟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何其相似?儿子“甚宜其妻”,夫妻俩人“伉俪相得”竟成为沉浸于爱情幸福中的青年男女的莫大罪名,以致横遭迫害,劳燕分飞,生离死别,各分东西,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在现在看来是何等的荒谬和不可思议,而在那个时代又是何等的平常和合乎礼义!
刘兰芝被遣回娘家后,求婚者接踵而来,足见兰芝的品貌不同寻常。但如前所述,刘兰芝做个小小的府吏之妻都不称职,而县令和太守为何还会派媒人替儿子去向刘兰芝求婚呢?在刘兰芝和焦仲卿生活的年代里,择偶配婚已十分讲究门第、容貌、才华、年龄和婚史等。县令家的三郎和太守家的五郎自身条件这么好,为何不向“窈窕艳城郭”的贤女秦罗敷求婚,而偏偏看上被休的刘兰芝?如果说县令和太守是仰慕刘兰芝的聪明美丽、多才多艺和很有教养,那么他们对刘兰芝嫁给府吏,“共事二三年”后被遣该不会一无所知吧!如果我们从反常的心理解释反常的行动,一切就显得万分合乎情理:县令和太守替儿子求婚是假,为己纳妾是真!在封建时代,对于一个被休待嫁的刘家女来说,等待她的将是一条布满陷阱、洒满血泪的路。
刘兰芝和焦仲卿反抗封建家长制度的压迫,殉情以后,会“两家求合葬”吗?回答应当是否定的。其一,焦母和阿兄是封建家长和封建礼教的代表。在他们看来,刘兰芝蔑视封建礼教,反抗兄长之命,新婚之夜“举身赴清池”,让太守一家枉花无数钱财,空欢喜一场,可谓叛经背道,罪不可赦;而焦仲卿饱读诗书,任职台阁,得知刘兰芝自杀,也竟然丢官抛母,“自挂东南枝”,实属不忠不孝,当惩不贷。从焦母和阿兄的思想立场来看,“两家求合葬”是不可能的。其二,阿兄暴戾自私,冷酷无情,而焦母蛮横顽固,独断专行。当初,太守派媒人来求婚,刘兰芝不忘“府吏见丁宁”,一心只盼破镜能重圆,可阿兄对妹妹的事情却无丝毫的理解和尊重,粗暴训斥兰芝“后嫁得郎君”,“足以荣汝身”,“作计何不量”!而焦母一手毁了儿子的幸福,面对儿子殉情的拜别,仍是一副铁石心肠,丝毫不肯回心转意,收回成命。从焦母和阿兄的性格特征来看,“两家求合葬”也是不可能的。其三,富贵不*的刘兰芝一“举身”,不仅毁了阿兄的高攀梦,还丢尽了阿兄的脸面;倾城不移的焦仲卿一“自挂”,不仅使焦母日后无靠,还使焦家香火断绝。巨大的打击无疑会激起焦母和阿兄心中的波澜,然而,除了绝望、痛苦、恼怒和怨恨以外,还会有些什么?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自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从焦母和阿兄的内心感情来看,“两家求合葬”就越加不可能了。笔者认为,刘兰芝夫妇死后的情况,完全出于诗人的想象与幻想。“两家求合葬”和“魂化双飞鸟”都是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诗人借此表达了人们对刘兰芝夫妇不幸遭遇的同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封建礼教的抗议和嘲弄。机械地把“两家求合葬”理解成为写实的手法来看待“合葬”,不仅有悖于焦母和阿兄这两个人物形象,也将大大削弱全诗“揭露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主题。
人非木石,熟能无情,刘兰芝、焦仲卿执着纯真的爱情虽为封建礼教所不容,却为世俗人情所赞赏。千百年来,人们同情、赞美这对青年恋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更欣赏钦佩他们为追求爱情和自由而进行的不屈的理性反抗精神,虽是悲剧,却极富正义色彩。这一爱情悲剧,是当时社会的反映和写照,是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控诉。学习欣赏这首凄美的爱情诗,我们认识到了古代社会的罪恶,看到了中国妇女为了争取自由幸福的理性反抗精神,刘焦的自尽,是失败,也是胜利。这种方式的抗争,虽说消极,但毕竟是黑暗当中的一线光明,给后人以积极的启迪,更应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妇女的权利和地位。
参考文献:
1 余冠英选注 1953 《乐府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 李因笃、陈祚明等 19876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孔雀东南飞》
3 孙志凌 20017 《孔雀东南飞》中的三个问题 河北《语文教学之友》
4 游国恩等 19895 《中国文学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
5 金伟源 19895 生不偕老·死求同穴——《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析》 华东师大出版社
空谷幽兰、芝兰玉树、金兰之交、兰质蕙心、契若金兰等。
一、空谷幽兰 [ kōng gǔ yōu lán ]
释义:山谷中优美的兰花。形容十分难得,常用来比喻人品高雅。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五回:“空谷幽兰,真想不到这种地方,会有这样高人。”
二、芝兰玉树 [ zhī lán yù shù ]
释义: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出处:《晋书·谢安传》:“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译文:这就好比芝兰玉树这些珍贵的草木,总想使它们生长在自家的庭院中啊。
三、金兰之交 [ jīn lán zhī jiāo ]
释义: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
出处:《汉书·韩信传》:“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擒矣。”
译文:你自以为和汉王的交情如金石般坚固,然而最终还是被汉王所擒获。
四、兰质蕙心 [ lán zhì huì xīn ]
释义:形容美丽而聪明。
出处:唐·王勃《七夕赋》:“金声玉韵,蕙心兰质。”
译文:人的声音好听,美丽而聪明。
五、契若金兰 [ qì ruò jīn lán ]
释义:比喻朋友交情深厚。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
译文:山公和嵇、阮见了一面就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初中趣味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第一轮:选拔题
1、 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
例:粗茶淡饭( 山珍海味)
答案: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 指鹿为马(点石成金 ) 精雕细刻( 粗制滥造)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 伶牙利齿( 笨嘴拙舌)
2、说出有“舌”字的成语,说得最多的胜出。
答案:七嘴八舌、妄口八舌、闲嘴淡舌、唇枪舌剑、张口结舌、笨嘴笨舌、鹦鹉学舌等。
3、 各举出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开头的俗语(包括成语、惯用语等)。 例如:一是一,二是二
答案:一不做,二不休 一心一意
二一添作五
三心二意 三下五除二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四通八达
五花八门
六六大顺
七上八下
八九不离十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九九归一 九牛二虎之力
十有八九 十拿九稳
4、 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鹏程万里 ) 陈残云(风卷残云 ) 王任重(任重道远 )
刘海粟(沧海一粟 ) 丁慧中(秀外慧中 ) 焦若愚( 大智若愚)
5、 成语填空
第一组:(心)服(口)服 (以)德(报)德 (以)讹(传)讹
(以)牙(还)牙 (倚)老(卖)老 (将)计(就)计
第二组:神(乎)(其)神 精(益)(求)精 痛(定)(思)痛
欺(人)(自)欺 日(复)(一)日 微(乎)(其)微
8、怪体诗如何读
龙
虎虎
望
山山山
湖湖湖湖湖
海海海海
会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一龙二虎望三山,五湖四海会八仙)
第二轮:
初级
1、“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A、琵琶 B、古筝 C、扬琴 (A)
2、《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请问,“箜篌”是什么乐器:
A、拨弦乐器 B、击弦乐器 (A)
3、'有板有眼'的'板'是我国传统音乐节奏中的:
A、强拍 B、弱拍 (A)
4、我们常说'隔着门缝看人”,当我们隔着门缝看人时,看到的人:
A、比原来扁了 B、和原来一样 C、比原来宽了 (B)
5、在古代,“爵”是一种什么器皿
A、食器 B、酒器 (A)
6、“白雪公主”这个形象最早来自于:
A、格林童话 B、安徒生童话 C、伊索寓言 (B)
7、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
A、一个人 B、一只鸟 C、一只猴子 D、一条龙 (B)
8、王昭君没有得到汉元帝的召见而远嫁匈奴单于,是因为:
A、王妃对她的陷害 B、画师歪曲她的形象 C、大臣说她的坏话 (B)
9、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小美人鱼变成人是为了见到谁
A、渔夫 B、皇后 C、王子 (C)
11、“卧薪尝胆”说的是:
A、夫差 B、范蠡 C、管仲 D、勾践 (D)
12、买椟还珠这则成语是用来比喻有些人
A、只注重事物外表,不重内涵 B、为了赚钱不择手段 C、善于掩盖事物本质 (A)
13、屈原是春秋时代哪国人
A、吴国 B、楚国 C、越国 D、齐国 (B)
14、神话《白蛇传》中“白娘娘盗仙草”盗的是:
A、人参 B、冬虫夏草 C、灵芝 (C)
15、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问,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城”或“锦官城”
A、因蜀锦而得名 B、因锦江而得名 (A)
16、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
A、 华山 B、黄山 C、峨眉山 D、天姥山 D、庐山 (D)
17、《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
A、甘肃 B、新疆 C、青海 (B)
18、“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谁的的住处
A、刘备 B、诸葛亮 C、司马光 D、司马迁 (B)
19、'红娘”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西厢记 B、牡丹亭 C、桃花扇 (A)
20、在“夸父逐日”中,“夸父”是怎样追逐太阳的
A、驾车 B、骑马 C、奔跑 D、飞行 (C)
21、'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
A、历史研究 B、风水勘探 C、政治事件 (B)
22、维纳斯是希腊神话中的
A、智慧女神 B、爱神和美神 C、自由女神 (B)
中级
1、相传我国古代能作“掌上舞”的人是:(中级)
A、杨玉环 B、貂蝉 C、赵飞燕 D、西施 (C)
2、《史记》中的“世家”是给什么人作的传(中级)
A、皇帝 B、诸侯王 C、贵族 D、重臣 (B)
3、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
A、木兰诗 B、木兰辞 C、琵琶行 (A)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
A、八月 B、九月 C、十月 (B)
5、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
A、晚春 B、盛夏 C、初秋 D、寒冬 (A)
6、'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
A、唐代一位诗人 B、唐代一位高僧 C、一种官职 (C)
7、以下哪件事是《水浒》中梁山好汉武松所为
A、倒拨垂阳柳 B、汴京城卖刀 C、醉打蒋门神 (C)
8、“名花解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女子非常美丽 B、花艳丽 C、花通人性 D、美女善解人意 (D)
9、 “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讲的宋朝的杨时,为了见名士程颐而在他家门前冒雪等待的故事,那么杨时等待的目的是:
A、拜访 B、请罪 C、道谢 D、辞别 (A)
10、我们常把那些一知半解,却喜欢在人前卖弄的人叫:
A、半截剑 B、半段枪 C、半面 D、半瓶醋 (D)
11、什么时候适合用“七月流火”来形容
A、炎炎夏日 B、夏去秋来 C、春去夏来 D、秋去冬来 (B)
12、“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 “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A、衣服穿得太多 B、劳动太卖力气 C、打仗拼死厮杀 D、答不出皇帝的问题 (D)
13、京剧中,饰演性格活泼、开朗的青年女性的应是:
A、青衣 B、花旦 C、彩旦 (B)
14、柳永词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么迷离伤感。请问,人们常提到的“杨柳”是指:
A、一种树木的名称 B、两种不同的树木的名称 C、与树木无关 (B)
15、'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的经历
A、刘邦 B、项羽 C、韩信 D、张良 (C)
16、“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A、口吃 B、好说谎 C、喜欢骂人 D、喜欢无病呻吟 (A)
17、西方童话中,猫头鹰常以最聪明的角色出现,是因为猫头鹰:
A、头脑聪明 B、活得长久 C、与人长得相似 D、经常保持思考的表情 (B)
18、民间故事《梁祝》突出反映了我国现行《婚姻法》的哪项基本制度
A、男女平等 B、一夫一妻 C、婚姻自由 (C)
高级
1、'东床快婿”原本是指:(高级)
A、司马相如 B、王羲之 C、刘邦 D、诸葛亮 (B)
2、“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A、曹操 B、刘备 C、谢安 D、孔子 (C)
3、“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谁说的
A、席勒 B、雪莱 C、歌德 D、徐志摩 E、舒婷 (B)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的称呼,下列哪
一种不是
A、鬼节 B、死节 C、冥节 D、聪明节 E、寒食节 (E)
5、“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
A、赤壁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E、淝水之战 (C)
6、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
A、下棋 B、种花 C、武术 D、驾车 E、舞蹈 (D)
7、'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红楼梦》中对谁的判词
A、晴雯 B、袭人 C、黛玉 (A)
8、由成语“墙头马上”的原意可知,元朝白朴所著的《墙头马上》属于什么类型的杂剧A、武侠 B、言情 C、战争 D、伦理 E、历史 (B)
9、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
A、东林书院 B、岳麓书院 C、石鼓书院 D、白鹿书院 E、应天书院(A)
10、古代小说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女性之美,其中“闭月”是指:
A、王昭君 B、杨玉环 C、貂蝉 C、西施 E、赵飞燕 (C)
11、有一个很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请你猜一猜:有一种事物,早上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用三条腿走路。你知道这种事物是什么吗
A、一种鬼怪 B、一种远古动物 C、人类 D、树(C)
12、“斯芬克斯之谜”中的“斯芬克斯”的身躯是:
A、马 B、狮子 C、老虎 D、蛇 (B)
13、文学史上,有四部《变形记》,其中写人变成甲虫遭遇的那一部的作者是
A、阿普列尤斯 B、契诃夫 C、奥维德 D、卡夫卡 (D)
14、《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因为偷了什么东西而服了19年的苦役
A、一瓶葡萄酒 B、一杯牛奶 C、一片面包 D、一块饼干 (C)
第三轮:擂台题
从上面剩下的题目选。
1、第一次抢答
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主心骨)
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
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
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
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铁公鸡)
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糊涂虫)
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老油条)
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
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 三脚猫)
2、第二次抢答
数字猜成语(小黑板)
12345609( 七零八落) 1256789(丢三落四 )1+2+3( 接二连三) 333 555(三五成群 )
35(不三不四 ) 5 10(一五一十 ) 9寸+1寸=1尺( 得寸进尺)
3、第三次抢答
说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
矮子坐高凳--够不着 八月的核桃--挤满了人(仁)
稻草人救火--引火上身、同归于尽 擦脂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炒咸菜放盐巴--太闲(咸)了 厕所里挂个钟--有始有终 外甥打灯笼--照舅 猪鼻子插葱--装
没有同时含伟和芝的成语,含芝的成语如下:
芝艾并焚 芝艾共焚 芝艾俱焚 芝艾俱尽
芝艾同焚 芝残蕙焚 芝草无根 芝焚蕙叹
芝兰玉树 芝兰之交 芝兰之室 玉树芝兰
焚芝锄蕙 兰芝常生 紫芝眉宇 麟凤芝兰
整篓洒油,满地拣芝麻
陈谷子烂芝麻
粪堆上长灵芝
芝兰生于深林
芝兰玉树
拼音: zhī lán yù shù
解释: 芝兰:香草;玉树:用玉做的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出处: 《晋书·谢安传》:“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举例造句: 人间富贵荣华尽,膝下芝兰玉树齐。 ★清·陈端生《再生缘》卷一
拼音代码: zlys
近义词: 玉树芝兰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人
故事: 晋朝时期,太傅谢安问众子侄:“你们又何尝需要过问政事,为什么总想培养他们成为优秀子弟?”大家都不说话,只有车骑将军谢玄回答说:“这就好比芝兰玉树,总想使它们生长在自家的庭院中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