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郝思嘉Scarlett ,每天都化妆的话我要早上1个小时吧!化妆的步骤很多,一整套下来需要时间。晚上需要花半个小时卸妆护肤。
1⃣️每天都化妆对皮肤会有一些伤害的,比如卸妆不彻底、化妆品的质量问题、卸妆后的保养不得当。我们可以针对问题解决问题。
2⃣️化妆也可以是简单的化一下,涂一个口红也会让气色好很多,或是画一个气质的眉毛。
3⃣️化妆真的可以边好看,这样自己天天都是开心的。一个妆容一种心情!
我只是一个几天偶尔化一次妆的懒女人,但如果是工作的话了可能会天天化一点妆,做好卸妆护肤,皮肤就应该不会太差。我是@郝思嘉Scarlett ,喜欢记得➕关注哦!么么哒!
我个人在疫情期间做过实验,前期因为懒反正在家也就没化妆,结果皮肤变差了。后段时间开始坚持化妆,每天认真护理,晚上认真卸妆清洁,这样下来皮肤居然变化了~所以坚持化妆让自己保持精致还挺重要的。可能化妆品的隔离功效吧,隔离uv隔离污染。真心觉得每天至少淡妆很重要!亲身经历体验。
不懂,不会化妆的宝妈略过
主要内容
美好的旧南方,阳光和煦,土厚物饶,民风淳朴,黑白融洽无间,彷佛人间仙境。上流社会则禀承高雅的骑士文化,每周定期举行野宴,青年们不是把酒言欢,高谈阔论,便是男女翩跹起舞,恣意徜徉於爱情的天地。
在乔治亚州塔拉农场(Tara Plantation),有一位美丽且任性的郝思嘉姑娘,她暗恋名门出身的卫希礼。但因门第阻隔,加上性格差异极大,卫希礼已择期与表妹韩美兰订婚,郝思嘉一气之下,即趁著南北战争爆发之际,抢先嫁给韩美兰的弟弟韩查理(Charles Hamilton)。
查理被徵召入伍,由於他家世代近亲通婚,遗传本就不佳,一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仅两星期便染病身亡。郝思嘉转眼变成寡妇,当然对命运的安排心有不甘,於是前往亚特兰大定居,更利用南方邦联募款之便,和白瑞德在舞会上出尽锋头,从此两人种下不解之缘。
南军逐渐呈现溃败,北方谢尔曼(Sherman)挥军包围亚特兰大前夕,韩美兰恰好临盆,郝思嘉因有过生产经验,勇敢的挑起接生工作。白瑞德接著来冒险护送,让郝思嘉、韩美兰母子安全回到塔拉,只是经过北军的掠夺,塔拉早已一无所有。为了维护两个家庭免於饥饿,郝思嘉遂毅然对天发誓:这些打不倒我的,………即使我必须说谎,偷、抢或杀人。
南方投降之后,郝思嘉继续胼手胝足,企图重建满目疮痍的家乡。可惜「提包党」成群南下,恶意的徵收惩罚性的高额税金,逼得郝思嘉走投无路,不只抢走妹妹苏伦的未婚夫法兰克,还受恐慌心理的驱使,一直无情的追逐金钱,竟演成了亚特兰大的一大丑闻。
再说郝思嘉梅开二度,不久又怀孕了,同时之间,社会环境也起了大变化,而她仍昧於形势,执意取道自由黑人区,毫无疑问的,必定惨遭抢匪侮辱。法兰克身为3K党精英,当晚立即执行复仇计画,以致中枪毙命,注定郝思嘉又要再一次扮演寡妇。
白瑞德终於有机会迎娶郝思嘉,并且以百万财富提供挥霍,使她恐慌的心灵日渐康复。然而,白瑞德毕竟还是凡夫俗子,对於郝思嘉为什麼会对卫希礼一往情深,他无法理解,更无法容忍,纵使郝思嘉最后亲口说出:「我只知道我爱你!」依然挽救不了这整个豪门巨室的种种阴错阳差。
人物性格
第一她在困难的时候敢于承担责任,虽然也有动摇,但最后仍然承担责任,比如她救了眉兰,她重振塔拉园,后来长期扶助艾希礼一家等等。
第二她敢于去爱,无怨无悔,她的整个青春都在爱着阿仕莱,没有回报但她仍没有放弃努力,直到能力的极限为止。
第三知错能改,当她最后明白她之前所为是错误时,她马上向瑞德道歉,请求原谅。
总的来说,思嘉堪称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人中龙凤,难怪瑞德这样的牛人也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每次看《乱世佳人》,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年轻时看,讨厌虚荣爱出风头的思嘉,喜欢纯洁善良的眉兰,不喜欢油腔滑调的瑞德巴特勒,喜欢温文尔雅的艾希礼,喜欢南方如画的景致和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不喜欢北方的浮华和放荡。后来看了多次之后,不由得对思嘉敬佩起来,原本是一个弱女子,任性而年青,第一次结婚是一时的冲动报复,嫁给了不爱的男孩,让自己成为了年轻的寡妇。第二次结婚是为了一家人的生存,抢走了妹妹的心上人,肯尼迪。肯尼迪虽然是一个半老头子,却不是思嘉的对手,面对她的冷酷和无情,他束手无策。最终为了思嘉差点遭受的侮辱去报复穷白人而被人击毙,不幸枉死。却从未享受过思嘉的一点爱。于是思嘉再次成为寡妇,而且还是个有钱的寡妇。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答应过艾希礼照顾玫兰妮的一句承诺,在北军就要攻占亚特兰大的时候,思嘉又果断地替玫兰妮接生,并找到瑞德冲破重重阻碍和关卡,回到了乡下老家--陶拉。在又饥又饿之时,她又遭受了母亲病亡、父亲痴呆、家里被劫,一穷二白的多重打击,她不屈不挠,带头种田干活,喝令妹妹下床摘棉花,并照顾玫兰妮和小波,支撑一家人的生计,那时她顶多也不过是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本应是个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小姑娘。可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挑起家里的重担,以常人难以企及的毅力抗争命运,每每看到思嘉举着萝卜向天盟誓,决不愿让家人再受苦挨饿时,我总是觉得拍片导演对光线和背景的运用是那么巧妙和艺术,
它那么生动地刻划了思嘉渴望安定、渴望生存、渴望富裕的强烈而真实的内心情感。我觉得那时的她,已完成了最艰难的嬗变,由一只丑陋的毛毛虫破茧而出变成了美丽的蝶,自由而高贵,那时的思嘉就像一个女神---渴望富有、并为此能不择手段的欲望女神。我必须承认,对我来说,《乱世佳人》的吸引力之所以这么大,和克拉克盖博主演的瑞德巴特勒绝对有关系。
当然,费雯丽眯着那双像猫那样的绿眼,迷人而妖媚,同样也让人倾倒。她是个让女人都能为之神魂颠倒的女人,她自私、冷酷、无情、聪明、不择手段、坚强,却不乏善良、美丽、脆弱;她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女神,让许多女人都梦想着能像她那样,集财富、美貌、能干、坚强于一身,让瑞德那样的男人能够为她而倾倒。至少我曾经就那样想过。但我认为,瑞德给我们这些女性观众带来的却更多是对爱情和婚姻的甜美幻想,他是那么潇洒倜傥,那么玩世不恭,那么自信过人,富有并充满了成熟男人的魅力,该是多少女性心目中的偶像啊。
在这里,简单回闪思嘉和瑞德相遇、相识、相爱的几个片段,就能让人对瑞德爱我所爱,坚持自儿,富有个性的男性魅力印象深刻:
片段一:瑞德第一次见到思嘉是在十二像树园的舞会上。思嘉向所有的男士卖弄风情,却发现瑞德正注意她,思嘉向身边的女伴抱怨说:“他看我的样子,就像我没穿衣服”可见瑞德给人的感觉不是温文尔雅,富有绅士风度,对世事的有种别人所不具备的强大洞察力和影响力,表明了他与一般的南方男人不同点:现实、大胆而富有进攻性,当他躲在客厅里偷听思嘉大胆地向阿希礼表露爱慕,但因遭到婉拒,她气急败坏地搧了阿希礼一个耳光,并砸碎了一个小花瓶时,他吹了一个口哨,于是他被思嘉指责为不是一个绅士,而他同时也反唇相讥斯嘉丽不是一个真正的淑女,让思嘉气极。俩人第一次相见就是一次爱情的交锋。
片段二:思嘉因查尔斯病亡到亚特兰大散心,正在服丧的她,十分渴望能再度飞旋于舞池中,表现了她在内心里对无拘无束、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是瑞德看出了她的心思,并出重金替她撬开了那个压抑而沉闷的社会道德囚笼,使她走上了和别的南方女人最不相同的命运之路。这正是思嘉反叛旧的社会道德标准迈出的关键性一步,而这一步,如果没有瑞德暗中巧妙的支持和安排,斯嘉丽是决不会踏出的。如果没了这关键一步,那么日后那个能干、要强、并独当一面的乱世佳人---斯嘉丽就决不会存在了!
片段三:瑞德为了帮助思嘉重返故里,拼死弄了一辆马车,并帮助她把玫兰妮和小波抱到马车上,同时一路历经辛苦,并在即将要到达的时候,瑞德看到许多南方兵前仆后继,视死如归,深感震撼,并决定上战场,为保卫家园尽一份力。这时可以看出,为了心爱的女人,他能出生入死; 同样,面临家园被毁之境,他也是一个热血之人,导演在这里才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深藏在平日玩世不恭外表下,也具有一颗为荣誉甘洒热血之心的典型南方男性的形象。在这里我们看到,虽然瑞德平日里非常精明、现实,但他骨子里其实还是一个南方人。
片段四:瑞特在经历了丧女之痛和思嘉在精神上的背叛后,面对玫兰妮的之死,对一切都灰心失望至极,回家收拾行李,返回自己的故乡,查尔斯顿。当愚蠢的思嘉最后发现自己已深爱瑞德时,才发现已最终失去了自己最心爱的人。瑞德最后走得十分干脆,让思嘉深感懊悔。直到这里,我们才听到那颗曾经为爱而柔软的心破碎的声音,同时也因为破碎而对斯嘉丽变得“冷酷无情”,这里的瑞德才让我们感觉到,这个男人敢爱敢恨,处理事情十分干脆利落,极富男性魅力。
《乱世佳人》郝思嘉的扮演者费雯·丽
郝思嘉,《乱世佳人》中的女主角。郝思嘉漂亮、聪明、又性格倔强,特别能吸引周围男子的目光。曾经凭借美貌一次又一次地夺走别人的幸福,最后经历了战争,才终于让她明白了自己最爱的人是谁,但是一切都已无可挽回。
费雯·丽(Vivien Leigh),1913年11月5日出生于英属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岭,原名费雯·玛丽·哈特利,英国**和舞台剧演员。
1935年,费雯·丽在影片《欣欣向荣》中扮演了一个只有一句台词的女学生,以此开启了自己的**之旅,紧接着在《乡村绅士》中扮演了Rose Venables一角。她雇佣了经纪人约翰·格利登,后者认为她的名字“维维安·霍尔曼”不适合作为一个**演员的名字。她拒绝了格利登为她取的名字“阿普利尔·莫恩”,采用“维维安·丽”作为艺名。格利登将她推荐给导演和制片人亚历山大·科达作为候选演员,但是科达觉得她缺少潜力而拒绝。同年费雯·丽出演了《仰面大笑》中的Marjorie Belfer 和《君子协定》中的PhilStanley两个角色。
1935年,她出演话剧《道德的面具》,扮演汉丽艾德·杜克诺斯一角。
1938年,费雯·丽去美国探班在那里拍摄《呼啸山庄》一片的劳伦斯·奥利弗,在那里,费雯·丽遇见了塞尔兹尼克兄弟,兄弟俩儿正好在为影片《乱世佳人》布置焚毁的亚特兰大市的拍摄现场。而片中斯卡利特哈拉的角色还没有确定演员,费雯·丽被邀请去试镜。1938年2月,费雯·丽就让她的美国经纪人麦伦·塞尔兹尼克(大卫·塞尔兹尼克的弟弟)将她推荐给制片方。塞尔兹尼克观看了费雯·丽在《英伦浩劫》和《牛津风云》中的表演,将她定为重要候选人之一。
1939年,戈尔德温和导演威廉·惠勒邀请费雯·丽饰演《呼啸山庄》中女配角伊莎贝拉,但是她拒绝了邀请,宣称只饰演主角凯茜,而该角色早已确定由默尔·奥伯伦饰演。
1940年8月30日,奥利弗和费雯·丽在圣巴巴拉结婚。婚后费雯·丽希望能与奥利弗一起参加《蝴蝶梦》的试镜,该片由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导演,并确定奥利弗出演男主角。但是在费雯·丽试镜后,塞尔兹尼克认为“她看起来不象天真无邪的样子。”希区柯克和费雯·丽的指导者乔治·丘克也持有相同观点。
1940年,费雯·丽出演了《魂断蓝桥》和《21天》(美国从英国引进发行《21天》的时间为1940年);同年费雯·丽和劳伦斯·奥利弗结婚。《魂断蓝桥》原定由奥利弗和费雯·丽主演,然而,塞尔兹尼克将男主角更换成罗伯特·泰勒。
1940年费雯·丽与奥利弗在百老汇主演了舞台剧《罗密欧与茱丽叶》。纽约的媒体专注于报道两人交往初期对各自婚姻不忠实的事实,并质疑他们为什么不返回英国为战争出力。对演出的评论也多为负面。《纽约时报》的布鲁克·阿特金森撰文写道:“尽管费雯·丽**和先生是英俊的年轻人,但是他们一点也没有饰演好自己的角色。”当大部分责备针对奥利弗的表演和导演的时候,费雯·丽也被批评。评论家伯纳德·格里班尼尔提到“费雯·丽**的嗓音很细,女店员的水准。”夫妇两人为了这部舞台剧投入了他们大部分积蓄,因此演出失败对他们来讲在经济上是一个惨重的打击。
1941年,他们双双出演《汉密尔顿夫人》,奥利弗饰演霍雷肖·纳尔逊,费雯·丽饰演爱玛·汉密尔顿。英国已经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影片在美国受到欢迎,并在苏联获得成功。
1943年费雯·丽在北非巡演,为官兵表演直到持续咳嗽和发烧而病倒。
1944年,她左肺确诊为结核,在医院呆了几周后,她看起来已经痊愈。春天,她出演影片《凯撒和克利奥帕特拉》时发现自己怀孕,但是不幸流产。她非常沮丧,严重时甚至会对奥利弗辱骂和动手,直到自己倒在地上哭泣。这是她第一次神经完全崩溃,后来又发生多次。
1946年,她基本康复,恢复了表演,在桑顿·怀尔德的戏剧《九死一生》中获得成功,但是那段时期上映的**《凯萨与克丽奥佩拉》和《安娜·卡列尼娜》均不太成功。
1947年,奥利弗被授以爵位,费雯·丽陪伴他前往白金汉宫参加授权仪式。她成为奥利弗夫人,即便是在他们后来离婚后,她在社交上的称呼仍然为奥利弗夫人。
1948年6月,奥利弗夫妇抵达澳大利亚布里斯班。1848年,奥利弗是老维克剧院的董事会成员,他和费雯·丽乘船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巡回演出,为剧院筹集资金。在6个月的旅行中,奥利弗表演戏剧《理查德三世》,也与费雯·丽合作演出《丑闻学校》和《九死一生》。
1951年费雯·丽主演了田纳西·威廉斯编剧的《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杜波依斯。威廉斯和制作人艾琳·迈耶·塞尔兹尼克观看了她在《造谣学校》和《安提戈涅》的表演后决定让她出演该角色,奥利弗担任导演。《欲望号街车》为费雯·丽赢得了第二个奥斯卡金像奖。同年,费雯·丽和奥利弗演出了两部关于克利奥帕特拉的戏剧,威廉·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利奥帕特拉》和萧伯纳的《凯撒和克利奥帕特拉》。之后,他们来到纽约,在齐格菲剧院整整表演了一季。
1953年1月,费雯·丽与彼得·芬奇一起前往斯里兰卡拍摄《象宫鸳劫》。影片开拍后不久,她经历了一次精神崩溃。派拉蒙**公司只好请来伊丽莎白·泰勒顶替她的角色。奥利弗陪伴她回到了英国的家中,费雯·丽告诉他自己已经爱上了芬奇,并和他有了暧昧关系。她在几个月内逐渐康复。这次发病使许多奥利弗的朋友得知了她的疾病。费雯·丽基本康复和奥利弗一起演出舞台剧《睡美人》。
1955年她主演了影片《蔚蓝深海》。同年在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福镇演出一季莎翁的戏剧,包括《第十二夜》、《麦克白》和《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诺埃尔·科沃德的新作《南海泡沫》邀请费雯·丽担任女主角,费雯·丽因怀孕退出该剧。几周之后,她再度流产,又经历了一次精神抑郁,这回长达数个月。她和奥利弗一起参加《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的欧洲巡回演出,但是整个旅程因费雯·丽与奥利弗以及其他同事间经常爆发的冲突而坏事。当他们回到伦敦后,她的前夫霍尔曼与奥利弗一起帮助她镇定下来。
1958年,费雯·丽开始和演员约翰·梅里韦尔交往,梅里韦尔知道了她的健康情况,向奥利弗保证自己会照顾好她。
1959年费雯·丽参加了诺埃尔·科沃德的喜剧《Look After Lulu》的演出。
1961年费雯·丽参加了影片《罗马之春》的拍摄。从1961年的7月到1962年的5月,梅里韦尔和她一起参加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拉丁美洲的巡演。
1963年参演百老汇音乐剧《同志》并获得了东尼奖最佳音乐剧女主角奖。
费雯·丽最后一次出现在银幕上是1965年的影片《愚人船》,扮演一个失落的贵妇。
1967年5月,当她与迈克尔·雷德格雷夫一起排练爱德华·阿尔比创作的舞台剧《微妙的平衡》的时候,困扰了她超过20年的肺结核复发,在休息了几周后,看起来已经康复。1967年7月7日晚上,梅里韦尔和往常一样将她留在家中,外出表演,半夜返回家中的时候发现她已经睡着了。30分钟后(已经是1967年7月8日),梅里韦尔返回到卧室发现费雯·丽躺在地板上,已经去世,享年54岁。英国伦敦的所有剧院都熄灭舞台脚灯一分钟,演员和观众一起默哀悼念这位表演艺术家。按她的遗愿,死后她的角膜捐献出来(因感染肺结核而未能如愿);遗体火化,将骨灰洒进她生前最喜爱的小湖里;自己收藏的名画德加的《浴女》赠给前夫劳伦斯·奥利弗。
费雯·丽的骨灰撒在家乡的一个湖中,靠近英格兰东萨塞克斯。一场纪念仪式在西敏市圣马丁教堂举行,约翰·吉尔古德宣读了悼词。在美国的南加州大学也举行了一场悼念活动,乔治·丘克等好友宣读悼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