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电影<罗拉快跑>赏析

求电影<罗拉快跑>赏析,第1张

旋风穿过每个人之间 ——评《罗拉快跑》

作者:badapple

自西门町一眼望去,处处见到萝拉一头染红的短发,像火一样点燃人间火花,虽然行人之中谁也不理会谁,但就算是一个擦肩而过,一瞬拘谨的互相注目,埋藏着无限多可能性的旋风,正穿过每个人之间。

「人类……地球上最神秘难解的动物……」片头中行人杂沓匆促,没有谁特别理会谁,甚至没有谁目光交会谁,直到这个陌生人穿越过层叠的人影,直视进入镜头,开口说话。

铃响震天,来自一具火红色的电话,萝拉终於奔进房间,执起话筒,电话线路以光速联通她与男友曼尼,一段气急败坏的对话中,观众也有如同时搭上了光速飞船,冲进时空急遽压缩的黑洞。

痞子男友曼尼今天出门贩毒兼收帐,萝拉则出门购物,她的机车适巧遭窃,所以无法依约前去接载曼尼,曼尼只好坐电车,在电车中又因躲避警察,大意遗落了贩毒钱款,目前六神无主,除非在二十分钟内筹得失款,否则必遭黑帮灭杀,他决定抢劫商场,萝拉认为还另有筹钱之道,所以,挂上电话,她开始了影片全场的狂奔。

从无法预知的意外开始

一个发生在德国下层社会的简单事件,一段锁定在二十分钟之内的单纯任务,透过一具红色电话,牵引出洪流一般复杂的随机因缘,先前是几桩无法预知的小小意外,此后是一连串效应无穷扩大的选择。

仓促中选择,萝拉从众多求援对象中选择了她的父亲;奔跑中选择,她赶路时选择莽撞不避行人车辆;愤怒中选择,她在借钱未果时选择将原本不和谐的父女关系诉诸决裂;慌乱中选择,二十分钟大限来临时曼尼开始抢劫,空手赶来的萝拉选择作为帮凶,结果死於警察的枪击。

被狙杀於街头的萝拉还没瞑目,原本是平淡的一天,怎麽会跑到这种终站?如果能够重来……蔚蓝的天空下,红色电话重新响起,萝拉再度开跑,一样的路途,一样的街车行人,她奔跑途中发生的小小抉择变化,这一次借钱遭拒后,萝拉选择直接抢劫自己的父亲,筹钱成功,但曼尼却惨遭横死——被一辆因为闪避萝拉而改变行速的救护车正面撞击。曼尼一时无法瞑目,透过他的瞳孔穿进电话线路,萝拉正挂上话筒第叁度开始狂奔……

《萝拉快跑》拥有许多商业标签,「节奏明快的MTV式**」、「德国近年来於海外最卖座的**」、「世纪末风格的另类**」、「最令人兴奋的欧洲**」,对於在开场五十秒后即泪水决堤的我来说,不足以形容我在这部**中所感受到的深邃讯息。

一个因果无限牵连的世界

想到当道的混沌理论指出,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数学算式,只要在运算中更动一个细微的变数,也可能演变成出瀑布一样混乱粗暴的系统,一只蝴蝶今天在北京扑动了翅膀,可能造成明年春天纽约的大雪封天,这连锁反应,来自於我们所生存的是一个因果无限牵连的世界。

当然大部份的**叙事,无非在诠释因果之间的的周折,《萝拉快跑》的出奇震撼,在於导演Tom Tykwer选择的手法,只见筋骨去除血肉的高速节奏中,萝拉狂奔一路的旁枝末节,即时剪接出穿越时空的因果效应,於是我们看见被萝拉擦撞的保姆,也许因为心情恶劣而起意绑架婴儿,走向牢狱人生,这保姆也有可能因为萝拉的的擦撞一时驻足,接着偶遇慈善团体,渐渐被同化成一个社会义工,这样南辕北辙的人生发展,一桩桩发生在萝拉叁次狂奔中,同样的情境,因为一点点随机的无常,演变出完全不同的世界。

即使对佛法的认识非常粗浅,我还是感受到这部**中浓厚的因缘观讯息,宇宙既是由众生所形成,任何人的一行一念都不断扩散出无形的业力,交织成无限大的关系网,因为这网络中交换着亿万乃至无量的变数,所以凡夫只能在很有限的尺度中才看得清因缘,而《萝拉快跑》采用暴力的切片方式,故事非关道德,不论理念,随意在任一个时间点切开剧情,展示出大量的因果关联,这样高度浓缩内容的**竟能令人动容,也许就在它挤压了关系网,让我们彷佛看见了巨观的活生生的宇宙,彷佛窥见了一瞥所谓的绝对存在,领受到了一点佛陀所说的悟境。

《萝拉快跑》最鲜明的话题之一,是萝拉叁度重新狂奔求援的超现实剧情,模彷电动游戏中的虚拟世界,投一次钱币,可以操纵叁次电子生命,影射出人生的爱恨情仇、惊险挣扎,是否只是屏幕另一边的一场片刻消遣?人在巨大的因果网路之中是否具有自由意志?这部**所吐露出的观点,显着淡淡的佛法意味。

千万种可能的连锁反应

《萝拉快跑》的世界中,不倾向唯神的教条,也不服从唯物的秩序,它亲近的是混沌中的人的随机选择,严格说起来,还是有些唯物论的气息,但重点在於萝拉的每个临时抉择,并不一定直接缘由自有迹可循的环境影响,她的叁次奔途,各自有细微的差异处,忽而贴墙而奔,再一次就忽而稍稍绕开,引发千万种可能的连锁反应,她这毫无来由的举动也可能有千万种因素,即使用超级电脑运算,也可能梳理不出萝拉每个细小决定的充份理由,这点导演在**开头就表达了他的意见,人,是最神秘难解的动物。

更大的重点是,叁次开头相同的狂奔,演变成叁部千差万别的版本,《萝拉快跑》描绘出的世间,是一幅因缘构成的幻象,假相看似万有,实相是一戳指就可以全数崩解的虚无,也许导演的影射在电动游戏之外,接近更深度的层次,因为诸行无常,因为看见真实世界的虚幻,萝拉这个人物的真我是什麽?**中的所有角色与银幕前的观众谁更像是真实?谁又更像是虚拟?

包含了这些深刻的讯息,可喜的是整部**流畅有趣,走出**院后,正是西门町最热闹的夜市时分,我感觉放眼望去,处处见到萝拉一头染红的短发,像火 一样点燃人间火花,虽然行人之中谁也不理会谁,但就算是一个擦肩而过,一瞬拘谨的互相注目,埋藏着无限多可能性的旋风,正穿过每个人之间。

《罗拉快跑》:另一种掌控**的可能性

作者:田然字体:小 大

很显然,这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它的意义已然超越了**本身的范畴,动画,游戏,随心所欲的剧情设置,它所散发出来的种种独特气质与这个时代是如此的吻合。对于看《罗拉快跑》长大的孩子们来说,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你也很难去说服他们再去循规蹈矩,因为他们看到了另一种掌控**的可能性。

故事很简单,一个叫罗拉的女孩在二十分钟内必须搞到十万马克,并送到男朋友手里,否则黑社会便要找她男朋友的大麻烦。应该说,分析这部**的剧作结构是毫无意义的。我们都玩过角色扮演类游戏,主角在执行剧情任务的时候若是被干掉,便可以打开存档,回到初始的位置,继续重复玩这一个任务,用这个理念去诠释这部**,是没有问题的。《罗拉快跑》非严格意义来说,有着三段式剧情结构,前两段剧情,罗拉执行剧情任务均告失败,在第三段剧情中,罗拉终于完成了任务,她的男朋友化险为夷,两人又收获一笔意外之财,皆大欢喜。继续分析,在角色扮演类游戏中,通常会有很多NPC人物,他们都有着自己明确的出场任务和人物性格,当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随机的,变数很大,主角在与这些NPC的互动过程中,得到应有信息,获取适量帮助,最后完成任务。在《罗拉快跑》中,除去罗拉和她的男友,任何一位出场人物均可以看作NPC,罗拉的老爸,街上推着婴儿车的老太太,银行的看门员,地铁站里的大胡子穷鬼,这里面有些NPC有着改变剧情的能力,有些则是点缀作用,无足轻重。罗拉在每一次开始任务,与这些NPC互动,寻求过关的过程,无论是罗拉,还是NPC,由于每次玩法的不同,双方的走向都会有变化,稍一的差异都会体现在结果上,牵一发而动全局。可以说,这个游戏是玩不完的,或是说,这部**是没有结果的。在第三段剧情,种种机缘巧合,罗拉在赌场赚到了十万马克,她的男朋友又找到了拿他钱的那个邋遢鬼,但这是解决问题的惟一途径吗?换句话说,若是游戏重来一次的话,未必就会有这样的运气。那就会有第四次,第五次,在未完成任务之前,罗拉永远不会停下来,会永远跑下去,这样一来,**就永远不会结束。也就是说,《罗拉快跑》仅仅提供了一个事件发展可能性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任凭故事自行发展,人物自生自灭。诚然,这个理论是很恐怖的。

故事的内核如此,为了配合故事的走向,在视听手段上,《罗拉快跑》极尽华丽炫目眩目之能事,快速剪接,跳切,分格,低高速镜头转接,flash动画,照片蒙太奇,竭力营造出一种非现实的气息,令人目不暇接。几乎占尽所有镜头三分之二的移动镜头,大升大降,使整部**在视觉上极富冲击力,使整部**都处在一个动势。在节奏上,突出一个快字,凌厉,不拖沓。演员的表演也与这种风格相益得彰,果断,不拖戏,行动力强。总之,对于《罗拉快跑》来说,主创人员选择了以上这些诠释方式,是正确而合情合理的。

《罗拉快跑》的诞生,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大幸事。抛下国内**制度不谈,从创作理念上讲,这种创作思路是崭新的,天马行空的,这里面不单单是迎合了年轻人口味这么简单,关键问题是,**的走向,创作**的态度,创作**的方式,在《罗拉快跑》出台之后会有何变化?**类型是否变得更加丰富?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时代在变化,我们的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都开始随之不同程度的变化,很多规则和束缚都在不经意地松动,最后土崩瓦解。那么,如何按照我们的方式去诠释我们想要表达的世界,《罗拉快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参考方案。

参考的不是**本身,而是思路。

《罗拉快跑》提倡所谓的男女平等

作者:罗南字体:小 大

观影的过程便是一个思绪发散的时段。每每镜头在眼前斑驳流离,每每配乐在耳际轻微触动,都会令大脑思索,令神经交织。《罗拉快跑》便是一部聪明的**,值得让我们的思维好好冲击一番。

记得,我已经是第三次观摩这部实验**了。第一次,只觉得酷,在三年前;第二次,感觉到了女权主义,在上个月;第三次,想到了男女平等,在昨晚。

影片的序幕,人群繁杂。在模糊的场景中,出现了一个个清晰的人物特写,镜头最后对准了一位憨厚的保安,他微笑道:游戏只有90分钟,其他一切均属理论。随后用脚把足球踢到空中。这句台词第一次解释了影片的主旨,足球是圆的,说明世界上的事物是在周而复始运转的,90分钟代表一场球赛的时间,所谓前45分钟是主场,后45分钟是客场,也是循环的。只不过只能循环一次,毕竟只有90分钟,90分钟以后便有结果。结果是什么?下面就通过罗拉的三次奔跑来一一解析这个结果。

(一)罗拉第一次疾走

当罗拉接到求救电话后,立马思索着该问谁借10W马克来挽救男朋友曼尼的性命,经过一系列的脑电波搜索,锁定了自己的父亲。女儿向父亲要钱理因说是天经地义,其实是罗拉不成熟一面的展现,毕竟人生是靠自己的努力而生存的,依靠别人的支援只能解燃眉之急,不能除长久之痛,这场景隐约暗示了罗拉是一个非自立的红发毛头小孩。跑到了父亲的办公室后,却被父亲拒绝。在这过程中,罗拉没有任何反抗,顺其自然地被父亲赶出大厦。在绝望当中,与曼尼共同抢劫了超市,仓皇而逃中被警察打死。

这的的确确是悲哀的一面,强烈衬托出女性地位的卑微,也反应出了女性精神的劣根性,依赖型,失败性。

(二)罗拉第二次疾走

第二次奔跑,罗拉选择了比第一次合适的路线,因而在时间上也有了明显的缩短。在进入父亲的办公室后,与父亲直接冲突,并用保安的枪对准了父亲,强迫他交出10W马克的现金。女儿的这一态度,把父亲吓了个魂飞魄散。这段影片的内容,与罗拉的第一次遭遇有了质的飞越,罗拉懂得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懂得了与凶残的男性面对面的对抗。但罗拉还是没有成熟,因为她依旧跑到父亲的办公室,依靠亲人的力量来维持自己的生存。所以,这次奔跑的结果还是失败的,曼尼被卡车撞死。但这次的奔跑却跑出了女性的呐喊,跑出了女性的执着,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是值得肯定的。

(三)罗拉第三次疾走

罗拉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忽略了客观因素,直击父亲的办公室。由于时间掌握的原因,父亲已经离开办公室,失望的罗拉只能依靠赌博来为自己争取一丝希望。就是因为这个场景的出现,罗拉彻底抛弃了男性的救助,也彻底抛弃了自己的依赖思想。赌博中,罗拉的大声嘶吼,吼出了女性的自强,吼出了女性的自信。

三次疾走,一次比一次激情,一次比一次接近成功,这是女权胜利的象征。其中也不能忘记影片出现的二个重要的镜头,这两个镜头也能够充分反应罗拉的性格转变。

当罗拉被枪击后(第一次疾走),出现了曼尼与罗拉床上对话的画面,仔细观摩的话,可以发现罗拉把头躺在了曼尼的手臂上,有种小鸟依人的感觉,反映出罗拉是依赖男性来维持生存的。当曼尼被车撞后(第二次疾走),也出现了曼尼与罗拉床上对话的镜头,所不一样的是,曼尼却把头靠在了罗拉的手臂上。这一镜头的区别,完全诠释出女性跟男性地位的转变。同样,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两次的对话来体会这一地位的转化。

三次疾走后,再回到90分钟的足球比赛来,所谓的45分钟客场,45分钟的主场也就可以理解了。但是影片只是在单纯地烘托女性权利吗?我认为曼尼的这个人物的叙述也能反映出男性的权利变化。

v罗拉第一次疾走后,曼尼选择的生存方式是持枪打劫超市。罗拉第二次疾走后,曼尼放弃了打劫。罗拉的第三次疾走后,曼尼干脆抓到了流浪汉,夺回了原来的10W马克。这三个场景,也彻底改变了曼尼窝囊废的性格,也彻底改变了软弱男人的心理思想,与罗拉的性格相辅相成。所以影片不仅打着“女权万岁”的口号,而且也打着“男女平等”的口号。因为只有男权与女权平等,这个世界才能维持稳定。

影片的主题已经叙述完毕,再来简略地说说摄影和造型这两个出色之处。静态镜头中,摄像师运用了肩扛的方式来拍摄,这样难免会有左右高低错落的视觉差异,这种差异反倒激起了我对影片的兴致,因为左右高低的晃动,衬托出罗拉心情的微微颤动。动态镜头中,摄像师动用了多个机组来拍摄罗拉的疾走,奔跑的场面处理地绘声绘色,有汁有味。造型方面,罗拉一头的红色头发,极具感观刺激,这也是吸引影迷眼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女性桀骜不逊的象征之一。外加一句,影片结束打字幕的时候,字幕竟然是从上往下翻的,紧扣影片独特先锋的特点。

**的魅力在于你每欣赏它一次,就会得到不同的认识,然后把这些认识一一记载,留在文字中…

  1《罗拉快跑》:蝴蝶效应迹象

  曾经看过一部片子《蝴蝶效应》,主人公可以回到过去改变某个细节而使今后发生的事情全盘改变,从而改变命运。

  我并不知道蝴蝶效应具体的概念是怎样的,自己从观影上以及外界片言只语获得的理解是一只蝴蝶在扇动翅膀的过程中带动周围空气的运动,尽管其力甚微,甚至根本就意识不到,不过可能就会影响到几千里外的人或事发生巨大的改变。比如东南亚的海啸也许正是美国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而积聚能量后的结果呢,谁又知道呢?

  《罗拉快跑》的故事情节也很简单,将一个故事重复了三遍,这种类似的情况已经有很多**出现了,比如《罗生门》,比如《英雄》,就是《大话西游》里也有这种结构出现,不过《罗生门》与《英雄》是结构相似,而剧情与蝴蝶效应是没有联系得,反而《大话西游》倒更贴近一些。

  在罗拉的重复三遍的奔跑过程中,她所遇到的人或事都因为她的时间与面对方式的变化而变化了,可以说是罗拉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而罗拉的最终目的只是想改变男友的命运。

  前两次都因为她死或者她男友死而失败,而失败的原因似乎也具有深意,第一次她男友抢超市,第二次她抢银行,虽然他们获得了所需要的钱,但是事与愿违,因为他们的方法错了。第三次他们没有那么做,罗拉奔跑出来在拐弯处也不再撞那个推婴儿车的女人,因为她知道会有人,于是一切改变了,他父亲的朋友因为罗拉和他的对视而没有出车祸,赶在罗拉之前找上了她父亲,于是罗拉也没能够向她父亲借钱未遂而有抢银行的举动。

  还有一些有趣的情节,当中的联系我记得不是太清楚了。

  罗拉在跑的过程中遇到一个骑单车的年青人,后来他的车被那个捡了罗拉男友遗忘在地铁上的钱的乞丐骑走了,于是在她男友正准备抢超市之前碰到了乞丐,追回了那笔钱。

  可以说在影片里面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着联系。或许我们的人生也是同样,不要忽略每一个你身边的人。

  罗拉和她男友的死而复生,为了目的可以一遍一遍的重复快跑,导演似乎太理想主义了一点,不过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人生并不顺畅,但是只要你坚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2《罗拉快跑》:为爱情奔跑

  也许我也会陷入男主角那样的困境,因为在生活中丢三落四,不定什么时候会犯下大错误。找到这部片子看可真不容易,得感谢okbtcom提供了下载。

  这是一部另类的**,但还是免不了一些昆汀和里奇**的影子。弄不清楚他们**的上映时间,所以也就不知道是谁抄袭谁了。现在也没有弄清楚这片子是德国还是法国的。就人物的长相和导演的拍摄特点来看,更像法国。而且,我没看过几部德国**。

  导演非常仁慈,命运不尽如罗拉的意的时候,便给她重新争取的机会。于是我们才能看到罗拉在影片中的三次狂奔。那火红色的头发给我们的印象是热情、勇敢与执着。从相同的路径跑过,遇到相同的人物,但是因为罗拉选择的变化而导致了每个角色不同的生活路径。这也算不大不小的蝴蝶效应了。变化的是选择,而不变得是罗拉对自己的爱情与幸福的执着。这执着不仅在最后挽救了男友的生命,也挽救了她的父亲。有些事情的发生是偶然,罗拉抢劫银行没有被捕,男友最后找回了钱袋;有些事情则是必然无法逃脱,就像那辆汽车的撞车事故,早些晚些都发生了。这就是宿命的变化无常。

  导演在拍摄方面也竭尽所能,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机位展现了一条丰富的奔跑路径,没有显出一点单调。配合节奏感极强的音乐,让人不禁随着剧情起舞。

  最后的故事结束时,导演仁慈地给了我们圆满地结局。罗拉拿着10万马克坏笑了,美好了生活从此开始。但是拿手枪的流浪汉呢?

电玩精神与剪辑精神的交织

——简评**《罗拉快跑》

众所周知,**是一种经过剪辑的艺术载体。《罗拉快跑》被定义为“电玩时代的**”,因为该**的创作精神在好几个方面与新一代年轻人为主体的电玩的精神如出一辙。该**由著名导演汤姆•提克威导演。讲述了一个叫做罗拉的女子,因为男友粗心的弄丢老大的10万马克,为了拯救爱人,罗拉必须在20分钟内帮助男友得到20万马克。整部**贯彻了三个主题:1活在当下2一起向前冲3错了重来。

第一,活在当下,指的是人物的所有生命力,甚至是生存的意义,都只在行动的当时才能爆发出来。因此,他们不会思前想后,一切全都是做了再说。本片女主角罗拉接到男友曼尼的电话后,表示一定要在二十分钟之内拿到十万马克,然后念头一转,就直奔她的银行家父亲要钱。她不会先打电话联络以确定父亲在不在银行,也不会思考跟她关系不好的父亲是否一定肯马上给她一大笔钱,总之直接做。第二,一起向前冲。本片的主要内容是“跑",不顾一切向前冲。年轻力壮的最大本钱不是“思考”而是“行动”。第三,错了重来。本片将同一事件用三个不同角度重演一次,本质上就是电玩精神的发挥,这次创新不成,下次换个方式再来。电玩游戏的最大特点是玩家扮演一个角色,不断闯关,每一关都有被消灭的可能,和人生不同,电玩游戏般会有三条命,条命OVER了,还可以用第二条命、第三条命去继续闯关。人生则只有一条命,玩完了,不可能再重来。

电玩游戏给我们带来的人生成幻在《罗拉快跑)冲得到了真实影像的诠释。这种诠释和漫画改编成**不同,它奉行的是电玩的内核,也是所谓新新人类的精神。这即便算不上**在形式上的一次革命,也可以读是一种非常勇敢的尝试,电玩内核在大银幕上得到了空前的体现同时,这种体现和它的意众群体产生了强烈的互动,在互动中产生出新的震撼。就像那种叫作“深水炸弹"的酒(把一杯白酒放在一杯啤酒中),很容易就能使人陶醉。

除了电玩精神之外,《罗拉快跑》还奉行了简约主义的精神,虽然表面看起来眼睛会小很疲劳,但却不用动太多的脑子。因为影片在快节奏、令人眼花缭乱的画面切换背后,其表现的主题却非常简单清晰。《罗拉快跑》的影像呈现出一种高速率的镜头运动方式除却几段慢镜头的特写,几乎不存在任何一个凝滞的镜头,从而使观众的眼球开始疲于用奔命般地亦步亦趋地跟随着镜头的变迁和调动。影片在影像上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它的色调:主要场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件明亮和“暖”的色调所覆盖。罗拉那一头赤红色的耀眼的头发在乳**的天空和大地肉不停地跃动,形成了一种强劲的视觉力量。

技术时代的来临赋予**无限发展可能,于是《罗拉快跑》应运而生。虽是技术的象征,但是处处皆是导演工匠精神的所在,正如我们的法学精神,不断进步但是不离宪法大纲,不断发展但是围绕民生。

我最先想起的是关于小说的事情。

    最初的时候,小说是虚拟的、离奇的、不可理喻的。

    后来小说向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上发展,真实性是这种小说的特点。这一时期的小说在民间的流传最广,家喻户晓的作品最多。

    到近代,小说又有了新的发展,真实性被打破。小说不只作为故事被讲述。故事变成作者的一个工具,一个佐料。作者控制着这道菜的色香味,故事适当的加入叙事。叙事变成了第一性。叙事的单线性也有所变化,它跳跃、穿插、被中断、被反复描述。故事还原成故事本身。    《罗拉快跑》就是一个叙事上的实验。    罗拉的男朋友马尼遇到困难,在二十分钟内就必须要拿到十万马克去解决问题,不然就有性命之忧。他打电话告诉罗拉,希望她想办法救他,不然他只有去抢超市得到这笔钱。她叫他在电话亭里等他,二十分钟内不要离开。于是罗拉开始往楼下狂奔……

    **开始得很突然,没有一般性的过渡。很显然,故事的完整性并不重要。

    从罗拉奔跑去拯救男朋友,到他们相遇后的结局,就是整个**的剧情。这个简单的剧情被反复叙述了三次。每一次剧情都有了细微的变化,结局却大相径庭。就是说,导演给他们安排了三套剧情,三个结局。一套剧情结束后,另一套剧情通过马尼打给罗拉的电话再开始,然后再开始……然后,**就结束了。在每一套剧情里,导演都固定安排了几个穿插的人物:邻居、街上推婴儿车的老妇女、正从车库里开车出来的中年男子、银行办公室走道里走过的工作人员、街上骑单车的年轻人……当罗拉奔跑着从他们身边经过的时候,他们的整个人生就被导演用几张照片定格了。然而在每一套剧情里,他们的人生又是大相径庭的。

    **的配乐类似于重金属和摇滚,几乎在**的从头到尾一直贯穿着。这样的音乐重点在于不表现导演对剧中人物的任何态度。只有在罗拉父亲办公室里,他和他的情人对话的时候,音乐戛然而止,画面静止下来。这样的安排下,他情人的眼泪的特写和父亲的无奈表现脱离了**本身的架构。

    这部**打破了真实的概念,使用了三个平行的相似而又不相同的故事。导演的意图很明显,他要一种轻快的方式探讨“人生的选择”与因果关系。一件事情已经发生,并引起了连锁反应,不断影响下一件事情。再给它打乱,这个起始事件重新发生,做出新的选择,引起新的反应,发生新的事件。导演关注的是这一个简单的人生过程。主人公不再担负表现人间悲欢离合的重任。导演和观众不再有面对人生大题目的精神负担。

    聪明的导演选择的叙事方式使他逃避了所有形而上的争论。他更像一个科学家,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实证着他要讲的东西。

    当然,最后,在这部轻松的**里不要忘了趣味与游戏的快乐。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巴尔扎克出生于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致富的资产阶级家庭,法科学校毕业后,拒绝家庭为他选择的受人尊敬的法律职业,而立志当文学家。为了获得独立生活和从事创作的物质保障,他曾试笔并插足商业,从事出版印刷业,但都以破产告终。这一切都为他认识社会、描写社会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他不断追求和探索,对哲学、经济学、历史、自然科学、神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极为广博的知识。 1829年,巴尔扎克完成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这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为他带来巨大声誉,也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放下第一块基石,巴尔扎克将《朱安党人》和计划要写的一百四五十部小说总命名为《人间喜剧》,并为之写了《前言》,阐述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基本原则,从理论上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 巴尔扎克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他在小说结构方面匠心独运,小说结构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并善于将集中概括与精确描摹相结合,以外形反映内心本质等手法来塑造人物,他还善于以精细人微、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再现时代风貌。恩格斯称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写出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败和资产阶级的上升发展,提供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细节和形象化的历史材料,“甚至在经济的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我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院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恩格斯:《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巴尔扎克以自己的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树立起不朽的丰碑。

履历:

历史小说《朱安党人》(1829)是巴尔扎克用真名发表的第一部作品,描述1800年法国布列塔尼在保皇党煽动下发生的反对共和国政府的暴动。作者赋予英勇的共和国军人以应有的光彩,但也大大美化了朱安党首领孟多兰侯爵,表现出他当时对贵族的同情。为了写这部小说,他曾细心研究有关暴动的历史文献,亲自去布列塔尼调查山川形势和农民生活,访问暴动的目击者和参加者,还从友人柏尔里公爵夫人那里收集许多关于朱安党人的掌故。从写神怪小说过渡到写历史小说,是巴尔扎克走向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个重要步骤。他在《朱安党人》中描写的不是古代历史,而是属于当代社会生活范畴的重要事件。着重反映当代社会生活,正是巴尔扎克日后所写的《人间喜剧》的一个特点。

1831年,巴尔扎克加入保皇党。但是他的政治态度和极端保皇党人也不完全一致。他是党内的自由派,在党员中间不大受欢迎,他甚至公开批评保皇党,说“这个政党令人厌恶”,“这是一个失败的政党。”

从1829年写《朱安党人》起,巴尔扎克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即《人间喜剧》时期(1829-1848)。在三、四十年代,他除致力于文艺创作以外,还出入巴黎上流社会的沙龙,为几种报刊撰稿,他接触的生活面非常广泛。

巴尔扎克从这时期起,就在现实主义理论方面进行探索。他认为小说家必须面向现实生活,使自己成为当代社会的风俗史家;又认为小说家的任务不仅在于摹写社会现象,还须阐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指出人物、欲念和事件背后的意义。在塑造人物的问题上,他强调特性,也强调共性;他说诗人的使命在创造典型,使典型个性化,个性典型化;又说典型人物应该把那些多少和他类似的人的性格特点集于一身。他还强调艺术必须为社会服务;认为艺术家不仅描写罪恶和德行,而且要指出其中的教育意义;艺术家必须同时是道德家和政治家。

作为巴尔扎克的代表作的《人间喜剧》,包括九十六种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个部分。“风俗研究”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在这里又分“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人生活场景”和“乡村生活场景”六个方面。作品最初定名为《社会研究》,后来受了但丁《神曲》的启示,才改用《人间喜剧》这个名字。

从当代风俗史家的角度出发,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特征,是金钱逐渐代替了贵族头衔。1830年革命以后,金钱统治的威力尤为强大。资产阶级以捞钱为生活目标,他们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达到目的,而更多的是用欺诈和暴力进行掠夺。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绘了从拿破仑帝国、复辟王朝到七月王朝这一历史时期法国社会的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的活动场所,使作品成为一个由两千多个人物构成的广阔的社会画面,从中可以看出封建主义必然为资本主义所代替的规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弊病。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形形色色具有时代特点的资产者,从他们身上反映出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在这里,有原始的、低级的贮藏商品的高利贷者高布赛克(《高利贷者》,1830),有懂得钱币作用的葛朗台老头(《欧也妮•葛朗台》,1833),以及高级的金融巨头纽沁根(《纽沁根银行》,1838)等。他们是资产阶级世界的真正主人;他们在国家法律的庇护和社会舆论的支持下,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公开进行掠夺,而在掠夺方式上又各有特点。高布赛克是旧式的剥削者,还没有学会“最新”的发财致富之道,他宁愿把商品贮藏在家里,而不敢把它当作资本来增殖;他是以囤积商品的方式来贮藏货币的守财驻。葛朗台老头的活动范围则比较广泛。他是由旧式剥削者向资本主义企业经营过渡的一个精明能干、狡猾诡诈的投机商人。他知道把金钱放到有利可图的企业中去,从而积累更多的资金。在他心目中,金钱是人们生活的目的。他非常吝啬,利用周围所有的人为他掠夺金钱的目的服务。银行家纽沁根男爵是交易所中用暴发户手段兴起的新型资产阶级。他的策略是使所有的资本经常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他利用法律的庇护搞假倒闭,逼得几千家小存户陷于破产,自己却捞到百万黄金。他不像高布赛克和葛朗台老头那样装穷、吝惜,使自己的财富深藏不露,而是穷奢极欲,用各种方法炫耀自己的财富。他身上表现了享乐、黄金和鲜血混在一起的特点。他是七月王朝时期法国金融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刻画了资产阶级个人野心家的形象,如拉法埃尔•德•瓦仑丹(《驴皮记》,1831)、拉斯蒂涅(《高老头》,1834;《纽沁根银行》;《不自知的喜剧演员》,1846)、吕西安•吕庞泼莱(《幻灭》,1837-1843;《娼妓荣辱记》1838-1847)和伏脱冷(《高老头》、《幻灭》、《娼妓荣辱记》)等。除了伏脱冷以外,他们当初走进社会时,都想通过“正当的”途径寻找个人出路,后来由于沾染了上层社会的恶习,一个个弄得道德堕落。瓦仑丹从外省来到巴黎,幻想得到学者的光荣,刻苦自励,自从认识贵妇人馥多拉以后,他便使用一切手段去追求金钱。拉斯蒂涅是一个获得成功的野心家。他从对巴黎社会的接触和观察中找到成功的秘诀,苦役逃犯伏脱冷是他的引路人。拉斯蒂涅虽说有时不免怀疑和懊悔,但最后还是走上邪路,成为寡廉鲜耻的流氓政客,金融资产阶级的代理人。吕西安•吕宠泼莱是一个有才能的青年诗人,他从外省来到巴黎,渴望找到出人头地的捷径。新闻记者罗斯多告诉了他当前文坛的内幕,他便出卖自己的才能,做一个不择手段的文艺评论家。但是为了获得成功,他必须干更多的罪恶勾当。曾经作过拉斯蒂涅的引路人的伏脱冷,在这里又为吕庞泼莱策划阴谋,用逼死吕庞泼莱的情妇的办法,企图使吕庞泼莱获得百万家财。伏脱冷还犯了其他谋杀罪行,而吕庞泼莱则以同谋犯的嫌疑被捕,死在狱中。伏脱冷是资产阶级个人野心最突出的典型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了个人野心的一切罪恶;他以愤世嫉俗的面貌出现,猛烈攻击资产阶级的道德和法律,实际上却在传播这种道德和法律。拉斯蒂涅和吕庞泼莱便是在他指引下的两个利欲熏心的青年,一个爬进了统治集团,一个死于牢狱。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在金钱原则的统治下,家庭成为人们互相欺骗掠夺的场所。做女儿的耗尽父亲的财产,然后把父亲像一只挤干了的柠檬似的丢掉(《高老头》)。做父亲的为了金钱,逼死自己的妻子,又葬送了女儿的一生(《欧也妮•葛朗台》)。做母亲的企图霸占自己丈夫的遗嘱,以便剥夺儿女的财产(《高利贷者》)。做妻子的宣布丈夫为白痴,要求执管他的产业(《禁治产》,1836),或者干脆翻脸不认自己的丈夫(《夏倍上校》,1832)。为了私心,不惜用卑劣的手段,损害亲人的幸福(《贝姨》,1847),或对穷亲戚任意侮辱,一旦穷亲戚变富,就狠心把他杀害,夺取他的财产(《邦斯舅舅》,1846)。

作为历史残余势力的封建贵族,在《人间喜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刻画这些形象时,巴尔扎克常常表现出对贵族阶级的深切同情。例如在《高老头》中,他用感叹的笔调描写鲍赛昂子爵夫人的爱情悲剧,百般美化她的贵族气节,用希腊女神和罗马斗士来形容她被迫告别巴黎时的神态;又如在《禁治产》中称德•埃斯巴尔侯爵为超凡入圣的贵族,因为他保持了清廉正直的家风;又如在《幽谷百合》(1835)中,对于莫尔梭夫夫人用祈祷来驱除邪念、克制情欲,也是赞扬备至,认为在莫尔梭夫夫人和她对青年贵族菲里克斯的爱情之间那场不为人知的搏斗,几乎和史册上著名的战役同样伟大。但是在不少场合,巴尔扎克对封建贵族的讽刺和嘲弄却也极其尖刻辛辣。德•法罗阿骑士(《老处女》,1836)是一个狡猾的贵族,他自视甚高,目空一切,但他在婚姻竞争中,却被强悍的自由党人杜•布斯吉耶弄得狼狈不堪。德•爱斯格里雍侯爵(《古物陈列室》,1836-1838)是宗法社会“忠诚”、“坚强”和“高贵”等的化身,然而他这些“品德”解决不了实际生活中的任何问题,甚至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家庭中不出败坏家风的子弟。他的儿子维克多里延因伪造支票而受到银行家杜•克罗阿兹的控告,后来只是由于按杜•克罗阿兹的意志行事,放下贵族架子去做银行家的侄女婿,才免于破产,保全了名誉。在巴尔扎克笔下,爱斯格里雍侯爵是一个失去时代意义、只配进“古物陈列室”的玩艺儿,而他的儿子则是在资产阶级金钱关系中腐化堕落的花花公子。

巴尔扎克也是拿破仑的热烈崇拜者。拿破仑的形象在《人间喜剧》中得到多次反映,如在《乡村医生》(1833)、《一桩神秘案件》(1841)、《三十岁的女人》(1831-1842)、《夏倍上校》等作品里。同时,作者也着力描写了和拿破仑相联系的帝国时代军官的形象。

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以赞赏的心情描述共和主义的英雄人物。例如在作者笔下,《幻灭》中的米希尔•克雷斯蒂安是一个具有丹东和圣鞠斯特气魄的政治家。他提倡欧洲联邦制,对欧洲贵族阶级威胁很大。1831年巴黎共和党人起义时,他和一个普通士兵一样,在战斗中英勇地死去。他的牺牲引起所有认识他的人们的深切哀悼,人们经常怀念他。又如《农民》(1844)中的尼兹龙,是一个农民出身的共和主义老战士,“坚强得像钢铁,纯洁得像黄金。”他放弃他在大革命中应得的财产,甘愿过贫苦的生活,曾把独子送到前方去参加保卫祖国的战争。因为他憎恨有钱的人,他特别受到农民的爱戴。

日益得势的资本主义侵入农村后所产生的变化,在《农民》中得到深刻的反映。《农民》描写的是贵族大庄园土地所有制和资产阶级小土地所有制的冲突,而农民处在这两种社会力量中间,就像“虫子夹在锤子和铁砧之间一样”。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高利贷商人高贝丹和里谷战胜了代表贵族大地主利益的蒙戈奈将军,但是被高利贷商人和富农吸引到这场残酷斗争中来的农民却毫无所得,他们只不过陷入一种新的奴役,遇到了更狠毒的主人。巴尔扎克在这里描写了资产阶级革命后农村在地主和资产阶级双重剥削下的贫困状况、农民对剥削者的强烈憎恨,以及农民由当时的经济地位所决定的对高利贷商人的依赖关系。

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以同情的态度描写了劳动群众的贫苦生活。在叙述里昂纺织工人起义时,他指出这次起义的正义性和社会原因:“定货停止的时候,工人因饥饿而死亡;即便是在有工可做的时候,他几乎是半死半活地度日。任何一个苦役犯也比他们幸福。”(《纽沁根银行》)

巴尔扎克力图在《人间喜剧》中概括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全貌,把小说写成一部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风俗史,但是其中没有包括“工人生活场景”;三、四十年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人间喜剧》中只是得到零星的、间接的反映。巴尔扎克写了农民的贫困生活和悲惨命运,但他对农民暴动始终采取否定态度,把农民反抗贵族的斗争说成是残忍的、野蛮的报复行为(《农民》)。他赞扬共和主义英雄,歌颂拿破仑的功绩,但他对封建贵族的同情也是显而易见的。他这种复杂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倾向,正是他那自由化的贵族保皇党立场的反映,这里既有封建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1834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间喜剧》的许多重要角色,在《高老头》里已经出现,从人物体系来看,《高老头》可以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

这部小说叙述复辟王朝时期一个青年大学生在巴黎资产阶级社会影响下,逐步走向腐化堕落的故事,作者抨击资产阶级的极端利己主义和建筑在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上面的人与人的关系,同时又在超阶级的“父爱”的名义下,转而肯定资产阶级的腐朽寄生的生活原则。

故事发生在颓败、粗俗和寒伧的伏盖公寓。公寓中有三个房客特别惹人注目:怀着寻找个人出路的目的的大学生拉斯蒂涅,形迹可疑的议论家伏脱冷以及年迈力衰、神情沮丧的高老头。高老头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当了伯爵夫人,二女儿嫁给银行家纽沁根。由于表姐鲍赛昂子爵夫人的介绍,拉斯蒂涅认识了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并且特别属意于二女儿纽沁根夫人,企图利用她来作为个人飞黄腾达的跳板。但是拉斯蒂涅没有钱,无法博得巴黎贵族妇女的青睐。伏脱冷猜透了他的心事,便向他宣扬要成功就不能怕弄脏手的谬论,并为他策划谋财害命的阴谋。伏脱冷原来是一个著名的苦役逃犯,他终于案破被捕;不久,鲍赛昂夫人又因为情场失意而遁世。但这两个引路人的遭遇,对拉斯蒂涅来说,都是新的人生一课,他决心接受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和金钱至上的法则。同时,高老头的命运也对拉斯蒂涅发生了重要的作用。高老头一生疼爱他的两个女儿。为了满足她们的虚荣心和金钱欲,他牺牲了全部家私,结果却被她们遗弃,在贫困和疾病中死去。高老头这种悲惨的结局,使拉斯蒂涅再一次受到了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生活教育,促使他最终地决定他的道路:决心用一切卑鄙手段向上爬,在资产阶级世界里当一名“英雄好汉”。

拉斯蒂涅伶俐狡猾,头脑冷静;在邪恶的诱惑面前,他并不是毫无顾虑的,有时甚至也为自己的荒唐行为感到羞愧,可是他每次内心斗争的结果,总是邪恶占上风。为了添制一套漂亮衣服,他写信给母亲和妹妹告急;回信来了,他感动得流泪,责备自己不该这样狠心利用至亲骨肉的感情,他很想不拿这笔钱,但是转眼之间,想到能够穿上新衣出入交际场中,他又得意非凡,觉得整个世界已经是他的了。伏脱冷向他建议谋害维多利**的哥哥,使她成为唯一继承人,如果他和她结婚,他就可以弄到一百万陪嫁。他虽说拒绝了这个罪恶的计划,但并没有停止对维多利**谈情说爱的勾当:只要罪恶的行为不是出于自己之手,也未始不可以享受罪恶的果实。他在觉察到高老头的悲剧以后,便成为伏盖公寓中唯一同情高老头的人,他护理高老头的疾病,央求高老头的两个女儿来给父亲送终,他典当自己的表来给高老头办理后事,他差不多是唯一参加高老头的葬仪的人。但是,向上爬的野心还是在他身上占了上风,他在安葬高老头以后,就上纽沁根夫人家里吃晚饭去了。拉斯蒂涅从外省到巴黎,不是非走邪路不可,但他在巴黎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逐步腐化堕落。后来当他在《纽沁根银行》中重新出现时,他是个搞银行假倒闭的帮手;在《不自知的喜剧演员》中,他已经获得爵位,当上部长了。

伏脱冷是资产阶级世界一名凶残的掠夺者,因为遭到追捕,他对社会进行猛烈的反抗。从巴尔扎克后来的小说中,我们知道他当时在巴黎给一批犯人管理一笔暂时不能公开的财产。在伏盖公寓的房客中,他看准了初出茅庐的拉斯蒂涅,千方百计地对他加以诱惑,私下和他畅谈为人处世的秘诀。他骂尽了巴黎上流社会的卑鄙龌龊,但他自己所追求的却是要捞一笔资本到美洲去贩卖黑奴。他把自己置于道德之外、法律之上,用不道德来反对不道德,用无法纪来反对无法纪。他和其他掠夺者作斗争,采用了毒蛇猛兽互相咬啮对方咽喉的方法,谁是强者,谁就获得胜利。伏脱冷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抨击是由于掠夺失败的个人仇恨而产生的,只要个人野心得到满足,他就可以不再抨击。后来,在《娼妓荣辱记》中,伏脱冷已摇身一变而为巴黎秘密警察厅长。

高老头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靠投机倒把大发横财的面条商人,他原想爬得更高,但是在金融势力统治日益强大的情况下,他的幻想不能实现,因而他在妻子死后,就把全部希望和感情转移到两个女儿身上。两个女儿十五岁时便有自备马车,生活非常奢华,像一个有钱的老爵爷所养的情妇,只要一开口,最荒唐的欲望也会得到满足。后来高老头为了给这两个嫁给名门贵族的女儿挣面子,结束了他的面条生意。当他知道两个女婿不愿意公开接待他,他竟像乞丐一样,从旁门偷偷地去探望女儿,或者守候在马路旁,窥伺女儿乘坐华丽的马车走过去。他是伏盖公寓里大家取笑的对象,能够从拉斯蒂涅那里打听到两个女儿寻欢作乐的情况,是他的无上的快乐,而拉斯蒂涅也就因此成为他推心置腹的朋友。至于他的两个女儿,她们只有在被债主逼得无路可走的时候才跑来找他,而他总是千方百计地满足她们的需要,为的是有机会看她们一眼。他病重垂危时渴望看看自己的女儿,可是她们都不肯为了给父亲送终而牺牲一次参加舞会的机会。高老头临终时,在他的嚎叫和诅咒中,夹杂着对两个女儿的凄惨的呼号。他甚至曾经发狠要再去做面食生意,赚它几百万回来,因为钱可以买到一切,也可以买到女儿。当他看出自己已经完全被女儿抛弃时,他不由得叫喊起来,他要去抗议:如果做父亲的给踩在脚底下,国家不就要亡了吗高老头的殡葬,仅仅由于拉斯蒂涅及其朋友青年医科学生皮安训四处奔走,才得以草草了事。两个女儿和女婿都没有参加送葬,却派了他们有爵徽的空车,跟着灵车一直送到公墓。

《高老头》还成功地描写了许多次要人物,如伏盖太太、纽沁根男爵和皮安训等。伏盖太太是一个城市小市民的代表人物,她可以从舞女那样的笑容满面,一变而为债主的冷酷无情。她想尽办法在房客的膳食上节省开支,把房客喝剩的酒用瓶子收集起来,年年望着自己园子里的苹果树发愁,惟恐苹果收成不好。高老头的悲惨的死亡,只有当她害怕由此而给她带来一些额外的开销时,才引起她的不 安。纽沁根田爵是金融资产阶级的代表,他在《人间喜剧》中多次登场,是《人间喜剧》的主要主人公之一。他在《高老头》中虽说只是初露头面,但我们已能看出这个资产阶级强盗的实质。皮安训是作者笔下的正面人物,他刻苦勤学,和拉斯蒂涅所走的道路恰恰相反。他同样在巴尔扎克的另一些小说中出现,却没有成为任何一部小说的中心人物,其典型性远不如《人间喜剧》中的反面形象那么突出。

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巴尔扎克的创作特点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作了广阔的反映。他以贵族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为中心图画,以金钱统治原则为这幅图画的线索,描绘了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社会的历史,并以批判态度指出产生这些现象的多种原因或一种原因,阐明隐蔽在这一大堆人物、激情和事件中的意义,暴露了贵族和资产阶级的罪恶,为我们认识当时法国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人间喜剧》的许多重要人物(如拉斯蒂涅、伏脱冷、纽沁根伯爵、皮安训等)在不同的小说中重复出现,这些小说明确地反映出他们的各个不同的生活阶段及其相互联系,从而加深了《人间喜剧》这幅广阔的社会画面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人间喜剧》中的人物性格是典型化的。尽管巴尔扎克唯心地认为“欲念”是人的基本要素,强调“欲念就是整个世界;没有欲念,宗教、历史、小说、艺术都是无用的”,但他总是把体现某一“欲念”的人物性格放在一定的生活环境中来研究它的具体发展过程,从不孤立起来描写它。而他要求通过生活环境来塑造人物性格这一现实主义基本原则的确立,又是和他深信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个观点相联系的。巴尔扎克作品里的中心人物乃至一些次要人物,都极为鲜明突出。葛朗台老头不同于十七世纪莫里哀笔下的守财奴阿尔巴贡,也不同于《人间喜剧》所描写的十九世纪任何其他守财奴和资本家的形象。

巴尔扎克着重描叙了物质环境,如住宅、住宅的周围、城市、街道以及室内装璜和日常生活用具等。对什么样的人就安排什么样的环境。浪漫派作家通过大自然描写来抒发人物的内心感受,巴尔扎克则借助于物质环境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但有时也不免失之烦琐),这是巴尔扎克一个独创的手法。他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的作品暴露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脓疮溃疡,指出资产阶级如何仇视人类感情和才能的正常发展,使人们陷于良心泯灭、道德堕落的境地。一部《人间喜剧》事实上就是一部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控诉书。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给予巴尔扎克以很高的评价。马克思认为巴尔扎克是一位“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的著名作家,恩格斯写道:“不错,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伟大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但是,尽管如此,当他让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行动的时候,他的嘲笑是空前尖刻的,他的讽刺是空前辛辣的。而他经常毫不掩饰地加以赞赏的人物,却正是他政治上的死对头,圣玛丽修道院的共和党英雄们,这些人在那时(1830-1836)的确是代表人民群众的。这样,巴尔扎克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们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他在当时唯一能找来未来的真正的人的地方看到了这样的人,——这一切我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是老巴尔扎克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柏林,夏季某日,罗拉和曼尼是一对20出头的年轻恋人。曼尼是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有一天他惹出一个天大的麻烦,竟然把走私得来的10万马克赃款弄丢了!而且他的老大20分钟之后就要来拿回这笔钱。懦弱的曼尼只好向罗拉求救,一个错误的决定可能造成可怕的后果。

A级优等生下海记》。

《A级优等生下海记》是海利·普洛斯主演的**,由Vanessa Parise执导,影片于2017年2月21日上映。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主要讲述了杜克大学优等生罗拉为学费变身色情女星的故事。

剧情介绍:

故事并不复杂,女主考上了好大学但本来答应支付学费的家长忽然资金周转不开。不想负债半生的她选择了拍片交学费。

她试图隐瞒这个兼职,但很快被同学发现并在大学传开了。于是现实中的骚扰和网络暴力接踵而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5970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4
下一篇2023-10-04

随机推荐

  • 适合28岁护肤品牌有哪些?能不能推荐几款?

    适合28岁女生使用的护肤品牌有:雅诗兰黛、资生堂、芭比布朗、cpb肌肤之钥。雅诗兰黛(Estee Lauder)是美国雅诗兰黛公司旗下的化妆品旗舰品牌,以抗衰修护护肤品闻名。雅诗兰黛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化妆品、护肤品和香水的大型生产商和销售商。

    2024-04-15
    52700
  • 美白精华液哪个牌子好

    1、sk2小银瓶2sk面部淡斑精华露富含光蕴海藻精粹能够使肌肤变得匀净透白,能够淡化肌肤可见的斑点,使肌肤变得亮泽净白光采。是护肤品祛斑排行榜10强之一,这款产品是一款明星护肤产品,价格有点小贵但是效果还是不错的。2、资生堂新透白美肌集光祛

    2024-04-15
    43900
  • 2020年飞天茅台与属相茅台区别,茅台生肖酒的收 茅台飞天和五星的区

    提起2020年飞天茅台与属相茅台区别,大家都知道,有人问茅台生肖酒的收 茅台飞天和五星的区别,另外,还有人想问飞天茅台0743和15635有什么区别我有一瓶2011年的飞天,第三排写着是15635,不是,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飞天茅台和

    2024-04-15
    33700
  • 有哪些好用的平价精华和面霜可以推荐?

    本人学生党,根据自己2年来的亲身使用经历,我来分享两个绝顶好用的平价精华,大家闭眼入也不会出错。再推荐三款平价、好用,适合学生党,成分党使用的秋冬保湿面霜。1、John Jeff 5%油橄榄精华参考价格 30ml89元John jeff真

    2024-04-15
    45200
  • 在网上买护肤品靠谱吗?

    在网上购买护肤品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但很多人对其可靠性持怀疑态度。他们担心商品质量、真实性以及售后服务等问题。在网上买护肤品靠谱吗?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虽然网上购物存在着一些风险,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网购平台都不可信。事实上,如今市场上存在许

    2024-04-15
    36500
  • 精华露和精华液的区别

    精华露和精华液的区别在于质地不同、使用方法不同、适合人群不同。1、质地不同精华露是高浓缩后的护肤品,例如著名品牌SK神仙水就是这类型的产品,质地较为粘稠,更适合干性皮肤使用。但对于油性肌肤,因为油脂分泌旺盛的缘故,不太适合多种精华类的护肤品

    2024-04-15
    22600
  • 广州露皙兰化妆品有限公司电话是多少?

    广州露皙兰化妆品有限公司****:公司电话66682409,公司邮箱13722885094@139con,该公司在爱企查共有6条****,其中有电话号码2条。公司介绍:广州露皙兰化妆品有限公司是2017-07-20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成立的

    2024-04-15
    299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