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拉是文学作家还是音乐家?

罗拉是文学作家还是音乐家?,第1张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巴尔扎克出生于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致富的资产阶级家庭,法科学校毕业后,拒绝家庭为他选择的受人尊敬的法律职业,而立志当文学家。为了获得独立生活和从事创作的物质保障,他曾试笔并插足商业,从事出版印刷业,但都以破产告终。这一切都为他认识社会、描写社会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他不断追求和探索,对哲学、经济学、历史、自然科学、神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极为广博的知识。 1829年,巴尔扎克完成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这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为他带来巨大声誉,也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放下第一块基石,巴尔扎克将《朱安党人》和计划要写的一百四五十部小说总命名为《人间喜剧》,并为之写了《前言》,阐述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基本原则,从理论上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 巴尔扎克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他在小说结构方面匠心独运,小说结构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并善于将集中概括与精确描摹相结合,以外形反映内心本质等手法来塑造人物,他还善于以精细人微、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再现时代风貌。恩格斯称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写出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败和资产阶级的上升发展,提供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细节和形象化的历史材料,“甚至在经济的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我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院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恩格斯:《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巴尔扎克以自己的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树立起不朽的丰碑。

履历:

历史小说《朱安党人》(1829)是巴尔扎克用真名发表的第一部作品,描述1800年法国布列塔尼在保皇党煽动下发生的反对共和国政府的暴动。作者赋予英勇的共和国军人以应有的光彩,但也大大美化了朱安党首领孟多兰侯爵,表现出他当时对贵族的同情。为了写这部小说,他曾细心研究有关暴动的历史文献,亲自去布列塔尼调查山川形势和农民生活,访问暴动的目击者和参加者,还从友人柏尔里公爵夫人那里收集许多关于朱安党人的掌故。从写神怪小说过渡到写历史小说,是巴尔扎克走向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个重要步骤。他在《朱安党人》中描写的不是古代历史,而是属于当代社会生活范畴的重要事件。着重反映当代社会生活,正是巴尔扎克日后所写的《人间喜剧》的一个特点。

1831年,巴尔扎克加入保皇党。但是他的政治态度和极端保皇党人也不完全一致。他是党内的自由派,在党员中间不大受欢迎,他甚至公开批评保皇党,说“这个政党令人厌恶”,“这是一个失败的政党。”

从1829年写《朱安党人》起,巴尔扎克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即《人间喜剧》时期(1829-1848)。在三、四十年代,他除致力于文艺创作以外,还出入巴黎上流社会的沙龙,为几种报刊撰稿,他接触的生活面非常广泛。

巴尔扎克从这时期起,就在现实主义理论方面进行探索。他认为小说家必须面向现实生活,使自己成为当代社会的风俗史家;又认为小说家的任务不仅在于摹写社会现象,还须阐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指出人物、欲念和事件背后的意义。在塑造人物的问题上,他强调特性,也强调共性;他说诗人的使命在创造典型,使典型个性化,个性典型化;又说典型人物应该把那些多少和他类似的人的性格特点集于一身。他还强调艺术必须为社会服务;认为艺术家不仅描写罪恶和德行,而且要指出其中的教育意义;艺术家必须同时是道德家和政治家。

作为巴尔扎克的代表作的《人间喜剧》,包括九十六种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个部分。“风俗研究”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在这里又分“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人生活场景”和“乡村生活场景”六个方面。作品最初定名为《社会研究》,后来受了但丁《神曲》的启示,才改用《人间喜剧》这个名字。

从当代风俗史家的角度出发,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特征,是金钱逐渐代替了贵族头衔。1830年革命以后,金钱统治的威力尤为强大。资产阶级以捞钱为生活目标,他们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达到目的,而更多的是用欺诈和暴力进行掠夺。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绘了从拿破仑帝国、复辟王朝到七月王朝这一历史时期法国社会的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的活动场所,使作品成为一个由两千多个人物构成的广阔的社会画面,从中可以看出封建主义必然为资本主义所代替的规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弊病。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形形色色具有时代特点的资产者,从他们身上反映出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在这里,有原始的、低级的贮藏商品的高利贷者高布赛克(《高利贷者》,1830),有懂得钱币作用的葛朗台老头(《欧也妮•葛朗台》,1833),以及高级的金融巨头纽沁根(《纽沁根银行》,1838)等。他们是资产阶级世界的真正主人;他们在国家法律的庇护和社会舆论的支持下,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公开进行掠夺,而在掠夺方式上又各有特点。高布赛克是旧式的剥削者,还没有学会“最新”的发财致富之道,他宁愿把商品贮藏在家里,而不敢把它当作资本来增殖;他是以囤积商品的方式来贮藏货币的守财驻。葛朗台老头的活动范围则比较广泛。他是由旧式剥削者向资本主义企业经营过渡的一个精明能干、狡猾诡诈的投机商人。他知道把金钱放到有利可图的企业中去,从而积累更多的资金。在他心目中,金钱是人们生活的目的。他非常吝啬,利用周围所有的人为他掠夺金钱的目的服务。银行家纽沁根男爵是交易所中用暴发户手段兴起的新型资产阶级。他的策略是使所有的资本经常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他利用法律的庇护搞假倒闭,逼得几千家小存户陷于破产,自己却捞到百万黄金。他不像高布赛克和葛朗台老头那样装穷、吝惜,使自己的财富深藏不露,而是穷奢极欲,用各种方法炫耀自己的财富。他身上表现了享乐、黄金和鲜血混在一起的特点。他是七月王朝时期法国金融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刻画了资产阶级个人野心家的形象,如拉法埃尔•德•瓦仑丹(《驴皮记》,1831)、拉斯蒂涅(《高老头》,1834;《纽沁根银行》;《不自知的喜剧演员》,1846)、吕西安•吕庞泼莱(《幻灭》,1837-1843;《娼妓荣辱记》1838-1847)和伏脱冷(《高老头》、《幻灭》、《娼妓荣辱记》)等。除了伏脱冷以外,他们当初走进社会时,都想通过“正当的”途径寻找个人出路,后来由于沾染了上层社会的恶习,一个个弄得道德堕落。瓦仑丹从外省来到巴黎,幻想得到学者的光荣,刻苦自励,自从认识贵妇人馥多拉以后,他便使用一切手段去追求金钱。拉斯蒂涅是一个获得成功的野心家。他从对巴黎社会的接触和观察中找到成功的秘诀,苦役逃犯伏脱冷是他的引路人。拉斯蒂涅虽说有时不免怀疑和懊悔,但最后还是走上邪路,成为寡廉鲜耻的流氓政客,金融资产阶级的代理人。吕西安•吕宠泼莱是一个有才能的青年诗人,他从外省来到巴黎,渴望找到出人头地的捷径。新闻记者罗斯多告诉了他当前文坛的内幕,他便出卖自己的才能,做一个不择手段的文艺评论家。但是为了获得成功,他必须干更多的罪恶勾当。曾经作过拉斯蒂涅的引路人的伏脱冷,在这里又为吕庞泼莱策划阴谋,用逼死吕庞泼莱的情妇的办法,企图使吕庞泼莱获得百万家财。伏脱冷还犯了其他谋杀罪行,而吕庞泼莱则以同谋犯的嫌疑被捕,死在狱中。伏脱冷是资产阶级个人野心最突出的典型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了个人野心的一切罪恶;他以愤世嫉俗的面貌出现,猛烈攻击资产阶级的道德和法律,实际上却在传播这种道德和法律。拉斯蒂涅和吕庞泼莱便是在他指引下的两个利欲熏心的青年,一个爬进了统治集团,一个死于牢狱。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在金钱原则的统治下,家庭成为人们互相欺骗掠夺的场所。做女儿的耗尽父亲的财产,然后把父亲像一只挤干了的柠檬似的丢掉(《高老头》)。做父亲的为了金钱,逼死自己的妻子,又葬送了女儿的一生(《欧也妮•葛朗台》)。做母亲的企图霸占自己丈夫的遗嘱,以便剥夺儿女的财产(《高利贷者》)。做妻子的宣布丈夫为白痴,要求执管他的产业(《禁治产》,1836),或者干脆翻脸不认自己的丈夫(《夏倍上校》,1832)。为了私心,不惜用卑劣的手段,损害亲人的幸福(《贝姨》,1847),或对穷亲戚任意侮辱,一旦穷亲戚变富,就狠心把他杀害,夺取他的财产(《邦斯舅舅》,1846)。

作为历史残余势力的封建贵族,在《人间喜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刻画这些形象时,巴尔扎克常常表现出对贵族阶级的深切同情。例如在《高老头》中,他用感叹的笔调描写鲍赛昂子爵夫人的爱情悲剧,百般美化她的贵族气节,用希腊女神和罗马斗士来形容她被迫告别巴黎时的神态;又如在《禁治产》中称德•埃斯巴尔侯爵为超凡入圣的贵族,因为他保持了清廉正直的家风;又如在《幽谷百合》(1835)中,对于莫尔梭夫夫人用祈祷来驱除邪念、克制情欲,也是赞扬备至,认为在莫尔梭夫夫人和她对青年贵族菲里克斯的爱情之间那场不为人知的搏斗,几乎和史册上著名的战役同样伟大。但是在不少场合,巴尔扎克对封建贵族的讽刺和嘲弄却也极其尖刻辛辣。德•法罗阿骑士(《老处女》,1836)是一个狡猾的贵族,他自视甚高,目空一切,但他在婚姻竞争中,却被强悍的自由党人杜•布斯吉耶弄得狼狈不堪。德•爱斯格里雍侯爵(《古物陈列室》,1836-1838)是宗法社会“忠诚”、“坚强”和“高贵”等的化身,然而他这些“品德”解决不了实际生活中的任何问题,甚至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家庭中不出败坏家风的子弟。他的儿子维克多里延因伪造支票而受到银行家杜•克罗阿兹的控告,后来只是由于按杜•克罗阿兹的意志行事,放下贵族架子去做银行家的侄女婿,才免于破产,保全了名誉。在巴尔扎克笔下,爱斯格里雍侯爵是一个失去时代意义、只配进“古物陈列室”的玩艺儿,而他的儿子则是在资产阶级金钱关系中腐化堕落的花花公子。

巴尔扎克也是拿破仑的热烈崇拜者。拿破仑的形象在《人间喜剧》中得到多次反映,如在《乡村医生》(1833)、《一桩神秘案件》(1841)、《三十岁的女人》(1831-1842)、《夏倍上校》等作品里。同时,作者也着力描写了和拿破仑相联系的帝国时代军官的形象。

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以赞赏的心情描述共和主义的英雄人物。例如在作者笔下,《幻灭》中的米希尔•克雷斯蒂安是一个具有丹东和圣鞠斯特气魄的政治家。他提倡欧洲联邦制,对欧洲贵族阶级威胁很大。1831年巴黎共和党人起义时,他和一个普通士兵一样,在战斗中英勇地死去。他的牺牲引起所有认识他的人们的深切哀悼,人们经常怀念他。又如《农民》(1844)中的尼兹龙,是一个农民出身的共和主义老战士,“坚强得像钢铁,纯洁得像黄金。”他放弃他在大革命中应得的财产,甘愿过贫苦的生活,曾把独子送到前方去参加保卫祖国的战争。因为他憎恨有钱的人,他特别受到农民的爱戴。

日益得势的资本主义侵入农村后所产生的变化,在《农民》中得到深刻的反映。《农民》描写的是贵族大庄园土地所有制和资产阶级小土地所有制的冲突,而农民处在这两种社会力量中间,就像“虫子夹在锤子和铁砧之间一样”。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高利贷商人高贝丹和里谷战胜了代表贵族大地主利益的蒙戈奈将军,但是被高利贷商人和富农吸引到这场残酷斗争中来的农民却毫无所得,他们只不过陷入一种新的奴役,遇到了更狠毒的主人。巴尔扎克在这里描写了资产阶级革命后农村在地主和资产阶级双重剥削下的贫困状况、农民对剥削者的强烈憎恨,以及农民由当时的经济地位所决定的对高利贷商人的依赖关系。

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以同情的态度描写了劳动群众的贫苦生活。在叙述里昂纺织工人起义时,他指出这次起义的正义性和社会原因:“定货停止的时候,工人因饥饿而死亡;即便是在有工可做的时候,他几乎是半死半活地度日。任何一个苦役犯也比他们幸福。”(《纽沁根银行》)

巴尔扎克力图在《人间喜剧》中概括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全貌,把小说写成一部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风俗史,但是其中没有包括“工人生活场景”;三、四十年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人间喜剧》中只是得到零星的、间接的反映。巴尔扎克写了农民的贫困生活和悲惨命运,但他对农民暴动始终采取否定态度,把农民反抗贵族的斗争说成是残忍的、野蛮的报复行为(《农民》)。他赞扬共和主义英雄,歌颂拿破仑的功绩,但他对封建贵族的同情也是显而易见的。他这种复杂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倾向,正是他那自由化的贵族保皇党立场的反映,这里既有封建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1834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间喜剧》的许多重要角色,在《高老头》里已经出现,从人物体系来看,《高老头》可以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

这部小说叙述复辟王朝时期一个青年大学生在巴黎资产阶级社会影响下,逐步走向腐化堕落的故事,作者抨击资产阶级的极端利己主义和建筑在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上面的人与人的关系,同时又在超阶级的“父爱”的名义下,转而肯定资产阶级的腐朽寄生的生活原则。

故事发生在颓败、粗俗和寒伧的伏盖公寓。公寓中有三个房客特别惹人注目:怀着寻找个人出路的目的的大学生拉斯蒂涅,形迹可疑的议论家伏脱冷以及年迈力衰、神情沮丧的高老头。高老头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当了伯爵夫人,二女儿嫁给银行家纽沁根。由于表姐鲍赛昂子爵夫人的介绍,拉斯蒂涅认识了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并且特别属意于二女儿纽沁根夫人,企图利用她来作为个人飞黄腾达的跳板。但是拉斯蒂涅没有钱,无法博得巴黎贵族妇女的青睐。伏脱冷猜透了他的心事,便向他宣扬要成功就不能怕弄脏手的谬论,并为他策划谋财害命的阴谋。伏脱冷原来是一个著名的苦役逃犯,他终于案破被捕;不久,鲍赛昂夫人又因为情场失意而遁世。但这两个引路人的遭遇,对拉斯蒂涅来说,都是新的人生一课,他决心接受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和金钱至上的法则。同时,高老头的命运也对拉斯蒂涅发生了重要的作用。高老头一生疼爱他的两个女儿。为了满足她们的虚荣心和金钱欲,他牺牲了全部家私,结果却被她们遗弃,在贫困和疾病中死去。高老头这种悲惨的结局,使拉斯蒂涅再一次受到了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生活教育,促使他最终地决定他的道路:决心用一切卑鄙手段向上爬,在资产阶级世界里当一名“英雄好汉”。

拉斯蒂涅伶俐狡猾,头脑冷静;在邪恶的诱惑面前,他并不是毫无顾虑的,有时甚至也为自己的荒唐行为感到羞愧,可是他每次内心斗争的结果,总是邪恶占上风。为了添制一套漂亮衣服,他写信给母亲和妹妹告急;回信来了,他感动得流泪,责备自己不该这样狠心利用至亲骨肉的感情,他很想不拿这笔钱,但是转眼之间,想到能够穿上新衣出入交际场中,他又得意非凡,觉得整个世界已经是他的了。伏脱冷向他建议谋害维多利**的哥哥,使她成为唯一继承人,如果他和她结婚,他就可以弄到一百万陪嫁。他虽说拒绝了这个罪恶的计划,但并没有停止对维多利**谈情说爱的勾当:只要罪恶的行为不是出于自己之手,也未始不可以享受罪恶的果实。他在觉察到高老头的悲剧以后,便成为伏盖公寓中唯一同情高老头的人,他护理高老头的疾病,央求高老头的两个女儿来给父亲送终,他典当自己的表来给高老头办理后事,他差不多是唯一参加高老头的葬仪的人。但是,向上爬的野心还是在他身上占了上风,他在安葬高老头以后,就上纽沁根夫人家里吃晚饭去了。拉斯蒂涅从外省到巴黎,不是非走邪路不可,但他在巴黎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逐步腐化堕落。后来当他在《纽沁根银行》中重新出现时,他是个搞银行假倒闭的帮手;在《不自知的喜剧演员》中,他已经获得爵位,当上部长了。

伏脱冷是资产阶级世界一名凶残的掠夺者,因为遭到追捕,他对社会进行猛烈的反抗。从巴尔扎克后来的小说中,我们知道他当时在巴黎给一批犯人管理一笔暂时不能公开的财产。在伏盖公寓的房客中,他看准了初出茅庐的拉斯蒂涅,千方百计地对他加以诱惑,私下和他畅谈为人处世的秘诀。他骂尽了巴黎上流社会的卑鄙龌龊,但他自己所追求的却是要捞一笔资本到美洲去贩卖黑奴。他把自己置于道德之外、法律之上,用不道德来反对不道德,用无法纪来反对无法纪。他和其他掠夺者作斗争,采用了毒蛇猛兽互相咬啮对方咽喉的方法,谁是强者,谁就获得胜利。伏脱冷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抨击是由于掠夺失败的个人仇恨而产生的,只要个人野心得到满足,他就可以不再抨击。后来,在《娼妓荣辱记》中,伏脱冷已摇身一变而为巴黎秘密警察厅长。

高老头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靠投机倒把大发横财的面条商人,他原想爬得更高,但是在金融势力统治日益强大的情况下,他的幻想不能实现,因而他在妻子死后,就把全部希望和感情转移到两个女儿身上。两个女儿十五岁时便有自备马车,生活非常奢华,像一个有钱的老爵爷所养的情妇,只要一开口,最荒唐的欲望也会得到满足。后来高老头为了给这两个嫁给名门贵族的女儿挣面子,结束了他的面条生意。当他知道两个女婿不愿意公开接待他,他竟像乞丐一样,从旁门偷偷地去探望女儿,或者守候在马路旁,窥伺女儿乘坐华丽的马车走过去。他是伏盖公寓里大家取笑的对象,能够从拉斯蒂涅那里打听到两个女儿寻欢作乐的情况,是他的无上的快乐,而拉斯蒂涅也就因此成为他推心置腹的朋友。至于他的两个女儿,她们只有在被债主逼得无路可走的时候才跑来找他,而他总是千方百计地满足她们的需要,为的是有机会看她们一眼。他病重垂危时渴望看看自己的女儿,可是她们都不肯为了给父亲送终而牺牲一次参加舞会的机会。高老头临终时,在他的嚎叫和诅咒中,夹杂着对两个女儿的凄惨的呼号。他甚至曾经发狠要再去做面食生意,赚它几百万回来,因为钱可以买到一切,也可以买到女儿。当他看出自己已经完全被女儿抛弃时,他不由得叫喊起来,他要去抗议:如果做父亲的给踩在脚底下,国家不就要亡了吗高老头的殡葬,仅仅由于拉斯蒂涅及其朋友青年医科学生皮安训四处奔走,才得以草草了事。两个女儿和女婿都没有参加送葬,却派了他们有爵徽的空车,跟着灵车一直送到公墓。

《高老头》还成功地描写了许多次要人物,如伏盖太太、纽沁根男爵和皮安训等。伏盖太太是一个城市小市民的代表人物,她可以从舞女那样的笑容满面,一变而为债主的冷酷无情。她想尽办法在房客的膳食上节省开支,把房客喝剩的酒用瓶子收集起来,年年望着自己园子里的苹果树发愁,惟恐苹果收成不好。高老头的悲惨的死亡,只有当她害怕由此而给她带来一些额外的开销时,才引起她的不 安。纽沁根田爵是金融资产阶级的代表,他在《人间喜剧》中多次登场,是《人间喜剧》的主要主人公之一。他在《高老头》中虽说只是初露头面,但我们已能看出这个资产阶级强盗的实质。皮安训是作者笔下的正面人物,他刻苦勤学,和拉斯蒂涅所走的道路恰恰相反。他同样在巴尔扎克的另一些小说中出现,却没有成为任何一部小说的中心人物,其典型性远不如《人间喜剧》中的反面形象那么突出。

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巴尔扎克的创作特点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作了广阔的反映。他以贵族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为中心图画,以金钱统治原则为这幅图画的线索,描绘了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社会的历史,并以批判态度指出产生这些现象的多种原因或一种原因,阐明隐蔽在这一大堆人物、激情和事件中的意义,暴露了贵族和资产阶级的罪恶,为我们认识当时法国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人间喜剧》的许多重要人物(如拉斯蒂涅、伏脱冷、纽沁根伯爵、皮安训等)在不同的小说中重复出现,这些小说明确地反映出他们的各个不同的生活阶段及其相互联系,从而加深了《人间喜剧》这幅广阔的社会画面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人间喜剧》中的人物性格是典型化的。尽管巴尔扎克唯心地认为“欲念”是人的基本要素,强调“欲念就是整个世界;没有欲念,宗教、历史、小说、艺术都是无用的”,但他总是把体现某一“欲念”的人物性格放在一定的生活环境中来研究它的具体发展过程,从不孤立起来描写它。而他要求通过生活环境来塑造人物性格这一现实主义基本原则的确立,又是和他深信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个观点相联系的。巴尔扎克作品里的中心人物乃至一些次要人物,都极为鲜明突出。葛朗台老头不同于十七世纪莫里哀笔下的守财奴阿尔巴贡,也不同于《人间喜剧》所描写的十九世纪任何其他守财奴和资本家的形象。

巴尔扎克着重描叙了物质环境,如住宅、住宅的周围、城市、街道以及室内装璜和日常生活用具等。对什么样的人就安排什么样的环境。浪漫派作家通过大自然描写来抒发人物的内心感受,巴尔扎克则借助于物质环境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但有时也不免失之烦琐),这是巴尔扎克一个独创的手法。他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的作品暴露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脓疮溃疡,指出资产阶级如何仇视人类感情和才能的正常发展,使人们陷于良心泯灭、道德堕落的境地。一部《人间喜剧》事实上就是一部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控诉书。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给予巴尔扎克以很高的评价。马克思认为巴尔扎克是一位“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的著名作家,恩格斯写道:“不错,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伟大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但是,尽管如此,当他让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行动的时候,他的嘲笑是空前尖刻的,他的讽刺是空前辛辣的。而他经常毫不掩饰地加以赞赏的人物,却正是他政治上的死对头,圣玛丽修道院的共和党英雄们,这些人在那时(1830-1836)的确是代表人民群众的。这样,巴尔扎克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们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他在当时唯一能找来未来的真正的人的地方看到了这样的人,——这一切我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是老巴尔扎克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旋风穿过每个人之间 ——评《罗拉快跑》

作者:badapple

自西门町一眼望去,处处见到萝拉一头染红的短发,像火一样点燃人间火花,虽然行人之中谁也不理会谁,但就算是一个擦肩而过,一瞬拘谨的互相注目,埋藏着无限多可能性的旋风,正穿过每个人之间。

「人类……地球上最神秘难解的动物……」片头中行人杂沓匆促,没有谁特别理会谁,甚至没有谁目光交会谁,直到这个陌生人穿越过层叠的人影,直视进入镜头,开口说话。

铃响震天,来自一具火红色的电话,萝拉终於奔进房间,执起话筒,电话线路以光速联通她与男友曼尼,一段气急败坏的对话中,观众也有如同时搭上了光速飞船,冲进时空急遽压缩的黑洞。

痞子男友曼尼今天出门贩毒兼收帐,萝拉则出门购物,她的机车适巧遭窃,所以无法依约前去接载曼尼,曼尼只好坐电车,在电车中又因躲避警察,大意遗落了贩毒钱款,目前六神无主,除非在二十分钟内筹得失款,否则必遭黑帮灭杀,他决定抢劫商场,萝拉认为还另有筹钱之道,所以,挂上电话,她开始了影片全场的狂奔。

从无法预知的意外开始

一个发生在德国下层社会的简单事件,一段锁定在二十分钟之内的单纯任务,透过一具红色电话,牵引出洪流一般复杂的随机因缘,先前是几桩无法预知的小小意外,此后是一连串效应无穷扩大的选择。

仓促中选择,萝拉从众多求援对象中选择了她的父亲;奔跑中选择,她赶路时选择莽撞不避行人车辆;愤怒中选择,她在借钱未果时选择将原本不和谐的父女关系诉诸决裂;慌乱中选择,二十分钟大限来临时曼尼开始抢劫,空手赶来的萝拉选择作为帮凶,结果死於警察的枪击。

被狙杀於街头的萝拉还没瞑目,原本是平淡的一天,怎麽会跑到这种终站?如果能够重来……蔚蓝的天空下,红色电话重新响起,萝拉再度开跑,一样的路途,一样的街车行人,她奔跑途中发生的小小抉择变化,这一次借钱遭拒后,萝拉选择直接抢劫自己的父亲,筹钱成功,但曼尼却惨遭横死——被一辆因为闪避萝拉而改变行速的救护车正面撞击。曼尼一时无法瞑目,透过他的瞳孔穿进电话线路,萝拉正挂上话筒第叁度开始狂奔……

《萝拉快跑》拥有许多商业标签,「节奏明快的MTV式**」、「德国近年来於海外最卖座的**」、「世纪末风格的另类**」、「最令人兴奋的欧洲**」,对於在开场五十秒后即泪水决堤的我来说,不足以形容我在这部**中所感受到的深邃讯息。

一个因果无限牵连的世界

想到当道的混沌理论指出,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数学算式,只要在运算中更动一个细微的变数,也可能演变成出瀑布一样混乱粗暴的系统,一只蝴蝶今天在北京扑动了翅膀,可能造成明年春天纽约的大雪封天,这连锁反应,来自於我们所生存的是一个因果无限牵连的世界。

当然大部份的**叙事,无非在诠释因果之间的的周折,《萝拉快跑》的出奇震撼,在於导演Tom Tykwer选择的手法,只见筋骨去除血肉的高速节奏中,萝拉狂奔一路的旁枝末节,即时剪接出穿越时空的因果效应,於是我们看见被萝拉擦撞的保姆,也许因为心情恶劣而起意绑架婴儿,走向牢狱人生,这保姆也有可能因为萝拉的的擦撞一时驻足,接着偶遇慈善团体,渐渐被同化成一个社会义工,这样南辕北辙的人生发展,一桩桩发生在萝拉叁次狂奔中,同样的情境,因为一点点随机的无常,演变出完全不同的世界。

即使对佛法的认识非常粗浅,我还是感受到这部**中浓厚的因缘观讯息,宇宙既是由众生所形成,任何人的一行一念都不断扩散出无形的业力,交织成无限大的关系网,因为这网络中交换着亿万乃至无量的变数,所以凡夫只能在很有限的尺度中才看得清因缘,而《萝拉快跑》采用暴力的切片方式,故事非关道德,不论理念,随意在任一个时间点切开剧情,展示出大量的因果关联,这样高度浓缩内容的**竟能令人动容,也许就在它挤压了关系网,让我们彷佛看见了巨观的活生生的宇宙,彷佛窥见了一瞥所谓的绝对存在,领受到了一点佛陀所说的悟境。

《萝拉快跑》最鲜明的话题之一,是萝拉叁度重新狂奔求援的超现实剧情,模彷电动游戏中的虚拟世界,投一次钱币,可以操纵叁次电子生命,影射出人生的爱恨情仇、惊险挣扎,是否只是屏幕另一边的一场片刻消遣?人在巨大的因果网路之中是否具有自由意志?这部**所吐露出的观点,显着淡淡的佛法意味。

千万种可能的连锁反应

《萝拉快跑》的世界中,不倾向唯神的教条,也不服从唯物的秩序,它亲近的是混沌中的人的随机选择,严格说起来,还是有些唯物论的气息,但重点在於萝拉的每个临时抉择,并不一定直接缘由自有迹可循的环境影响,她的叁次奔途,各自有细微的差异处,忽而贴墙而奔,再一次就忽而稍稍绕开,引发千万种可能的连锁反应,她这毫无来由的举动也可能有千万种因素,即使用超级电脑运算,也可能梳理不出萝拉每个细小决定的充份理由,这点导演在**开头就表达了他的意见,人,是最神秘难解的动物。

更大的重点是,叁次开头相同的狂奔,演变成叁部千差万别的版本,《萝拉快跑》描绘出的世间,是一幅因缘构成的幻象,假相看似万有,实相是一戳指就可以全数崩解的虚无,也许导演的影射在电动游戏之外,接近更深度的层次,因为诸行无常,因为看见真实世界的虚幻,萝拉这个人物的真我是什麽?**中的所有角色与银幕前的观众谁更像是真实?谁又更像是虚拟?

包含了这些深刻的讯息,可喜的是整部**流畅有趣,走出**院后,正是西门町最热闹的夜市时分,我感觉放眼望去,处处见到萝拉一头染红的短发,像火 一样点燃人间火花,虽然行人之中谁也不理会谁,但就算是一个擦肩而过,一瞬拘谨的互相注目,埋藏着无限多可能性的旋风,正穿过每个人之间。

《罗拉快跑》:另一种掌控**的可能性

作者:田然字体:小 大

很显然,这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它的意义已然超越了**本身的范畴,动画,游戏,随心所欲的剧情设置,它所散发出来的种种独特气质与这个时代是如此的吻合。对于看《罗拉快跑》长大的孩子们来说,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你也很难去说服他们再去循规蹈矩,因为他们看到了另一种掌控**的可能性。

故事很简单,一个叫罗拉的女孩在二十分钟内必须搞到十万马克,并送到男朋友手里,否则黑社会便要找她男朋友的大麻烦。应该说,分析这部**的剧作结构是毫无意义的。我们都玩过角色扮演类游戏,主角在执行剧情任务的时候若是被干掉,便可以打开存档,回到初始的位置,继续重复玩这一个任务,用这个理念去诠释这部**,是没有问题的。《罗拉快跑》非严格意义来说,有着三段式剧情结构,前两段剧情,罗拉执行剧情任务均告失败,在第三段剧情中,罗拉终于完成了任务,她的男朋友化险为夷,两人又收获一笔意外之财,皆大欢喜。继续分析,在角色扮演类游戏中,通常会有很多NPC人物,他们都有着自己明确的出场任务和人物性格,当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随机的,变数很大,主角在与这些NPC的互动过程中,得到应有信息,获取适量帮助,最后完成任务。在《罗拉快跑》中,除去罗拉和她的男友,任何一位出场人物均可以看作NPC,罗拉的老爸,街上推着婴儿车的老太太,银行的看门员,地铁站里的大胡子穷鬼,这里面有些NPC有着改变剧情的能力,有些则是点缀作用,无足轻重。罗拉在每一次开始任务,与这些NPC互动,寻求过关的过程,无论是罗拉,还是NPC,由于每次玩法的不同,双方的走向都会有变化,稍一的差异都会体现在结果上,牵一发而动全局。可以说,这个游戏是玩不完的,或是说,这部**是没有结果的。在第三段剧情,种种机缘巧合,罗拉在赌场赚到了十万马克,她的男朋友又找到了拿他钱的那个邋遢鬼,但这是解决问题的惟一途径吗?换句话说,若是游戏重来一次的话,未必就会有这样的运气。那就会有第四次,第五次,在未完成任务之前,罗拉永远不会停下来,会永远跑下去,这样一来,**就永远不会结束。也就是说,《罗拉快跑》仅仅提供了一个事件发展可能性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任凭故事自行发展,人物自生自灭。诚然,这个理论是很恐怖的。

故事的内核如此,为了配合故事的走向,在视听手段上,《罗拉快跑》极尽华丽炫目眩目之能事,快速剪接,跳切,分格,低高速镜头转接,flash动画,照片蒙太奇,竭力营造出一种非现实的气息,令人目不暇接。几乎占尽所有镜头三分之二的移动镜头,大升大降,使整部**在视觉上极富冲击力,使整部**都处在一个动势。在节奏上,突出一个快字,凌厉,不拖沓。演员的表演也与这种风格相益得彰,果断,不拖戏,行动力强。总之,对于《罗拉快跑》来说,主创人员选择了以上这些诠释方式,是正确而合情合理的。

《罗拉快跑》的诞生,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大幸事。抛下国内**制度不谈,从创作理念上讲,这种创作思路是崭新的,天马行空的,这里面不单单是迎合了年轻人口味这么简单,关键问题是,**的走向,创作**的态度,创作**的方式,在《罗拉快跑》出台之后会有何变化?**类型是否变得更加丰富?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时代在变化,我们的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都开始随之不同程度的变化,很多规则和束缚都在不经意地松动,最后土崩瓦解。那么,如何按照我们的方式去诠释我们想要表达的世界,《罗拉快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参考方案。

参考的不是**本身,而是思路。

《罗拉快跑》提倡所谓的男女平等

作者:罗南字体:小 大

观影的过程便是一个思绪发散的时段。每每镜头在眼前斑驳流离,每每配乐在耳际轻微触动,都会令大脑思索,令神经交织。《罗拉快跑》便是一部聪明的**,值得让我们的思维好好冲击一番。

记得,我已经是第三次观摩这部实验**了。第一次,只觉得酷,在三年前;第二次,感觉到了女权主义,在上个月;第三次,想到了男女平等,在昨晚。

影片的序幕,人群繁杂。在模糊的场景中,出现了一个个清晰的人物特写,镜头最后对准了一位憨厚的保安,他微笑道:游戏只有90分钟,其他一切均属理论。随后用脚把足球踢到空中。这句台词第一次解释了影片的主旨,足球是圆的,说明世界上的事物是在周而复始运转的,90分钟代表一场球赛的时间,所谓前45分钟是主场,后45分钟是客场,也是循环的。只不过只能循环一次,毕竟只有90分钟,90分钟以后便有结果。结果是什么?下面就通过罗拉的三次奔跑来一一解析这个结果。

(一)罗拉第一次疾走

当罗拉接到求救电话后,立马思索着该问谁借10W马克来挽救男朋友曼尼的性命,经过一系列的脑电波搜索,锁定了自己的父亲。女儿向父亲要钱理因说是天经地义,其实是罗拉不成熟一面的展现,毕竟人生是靠自己的努力而生存的,依靠别人的支援只能解燃眉之急,不能除长久之痛,这场景隐约暗示了罗拉是一个非自立的红发毛头小孩。跑到了父亲的办公室后,却被父亲拒绝。在这过程中,罗拉没有任何反抗,顺其自然地被父亲赶出大厦。在绝望当中,与曼尼共同抢劫了超市,仓皇而逃中被警察打死。

这的的确确是悲哀的一面,强烈衬托出女性地位的卑微,也反应出了女性精神的劣根性,依赖型,失败性。

(二)罗拉第二次疾走

第二次奔跑,罗拉选择了比第一次合适的路线,因而在时间上也有了明显的缩短。在进入父亲的办公室后,与父亲直接冲突,并用保安的枪对准了父亲,强迫他交出10W马克的现金。女儿的这一态度,把父亲吓了个魂飞魄散。这段影片的内容,与罗拉的第一次遭遇有了质的飞越,罗拉懂得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懂得了与凶残的男性面对面的对抗。但罗拉还是没有成熟,因为她依旧跑到父亲的办公室,依靠亲人的力量来维持自己的生存。所以,这次奔跑的结果还是失败的,曼尼被卡车撞死。但这次的奔跑却跑出了女性的呐喊,跑出了女性的执着,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是值得肯定的。

(三)罗拉第三次疾走

罗拉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忽略了客观因素,直击父亲的办公室。由于时间掌握的原因,父亲已经离开办公室,失望的罗拉只能依靠赌博来为自己争取一丝希望。就是因为这个场景的出现,罗拉彻底抛弃了男性的救助,也彻底抛弃了自己的依赖思想。赌博中,罗拉的大声嘶吼,吼出了女性的自强,吼出了女性的自信。

三次疾走,一次比一次激情,一次比一次接近成功,这是女权胜利的象征。其中也不能忘记影片出现的二个重要的镜头,这两个镜头也能够充分反应罗拉的性格转变。

当罗拉被枪击后(第一次疾走),出现了曼尼与罗拉床上对话的画面,仔细观摩的话,可以发现罗拉把头躺在了曼尼的手臂上,有种小鸟依人的感觉,反映出罗拉是依赖男性来维持生存的。当曼尼被车撞后(第二次疾走),也出现了曼尼与罗拉床上对话的镜头,所不一样的是,曼尼却把头靠在了罗拉的手臂上。这一镜头的区别,完全诠释出女性跟男性地位的转变。同样,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两次的对话来体会这一地位的转化。

三次疾走后,再回到90分钟的足球比赛来,所谓的45分钟客场,45分钟的主场也就可以理解了。但是影片只是在单纯地烘托女性权利吗?我认为曼尼的这个人物的叙述也能反映出男性的权利变化。

v罗拉第一次疾走后,曼尼选择的生存方式是持枪打劫超市。罗拉第二次疾走后,曼尼放弃了打劫。罗拉的第三次疾走后,曼尼干脆抓到了流浪汉,夺回了原来的10W马克。这三个场景,也彻底改变了曼尼窝囊废的性格,也彻底改变了软弱男人的心理思想,与罗拉的性格相辅相成。所以影片不仅打着“女权万岁”的口号,而且也打着“男女平等”的口号。因为只有男权与女权平等,这个世界才能维持稳定。

影片的主题已经叙述完毕,再来简略地说说摄影和造型这两个出色之处。静态镜头中,摄像师运用了肩扛的方式来拍摄,这样难免会有左右高低错落的视觉差异,这种差异反倒激起了我对影片的兴致,因为左右高低的晃动,衬托出罗拉心情的微微颤动。动态镜头中,摄像师动用了多个机组来拍摄罗拉的疾走,奔跑的场面处理地绘声绘色,有汁有味。造型方面,罗拉一头的红色头发,极具感观刺激,这也是吸引影迷眼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女性桀骜不逊的象征之一。外加一句,影片结束打字幕的时候,字幕竟然是从上往下翻的,紧扣影片独特先锋的特点。

**的魅力在于你每欣赏它一次,就会得到不同的认识,然后把这些认识一一记载,留在文字中…

《曙光[二战]》by丢了马甲的小墨,息壤中文网连载,也可以搜索微博@丢了马甲的小墨。

①阅后感:

已经追了半年了,目前写了60多万字,作者更新太慢了慢死了!但是说真的,作者的文笔功底太强了,真的是圆了我对达瓦里希阿芙罗拉的遗憾!当然作为一部好的二战言情作品,我不会因为更新慢而放弃的。

本书是第一人称写的,一共有两个已知穿越者,第一女主曙光的母亲和第二女主余笙。卷一和卷二作者写的比较粗糙,大概就是两位女主在开战前的经历吧,认识第一男主海因里希和第二男主奥古斯丁,接着是各自的规划。

卷三切入是苏德战争,而苏德的对战将会是欧战的主线,曙光从法国辗转到苏联,后来因为莫斯科保卫战被拉着充当了战壕搬运工。这一卷曙光出场次数不多,以男主和女主舅舅的故事为主。在莫斯科保卫战后期,曙光和海因茨相遇,二人第一次确认了自己对对方的感情,就隔一层窗户纸了!!!男二叫列昂尼德(小列),后来成为苏联少尉。有一段戏份是小海和小列互怼,曙光当翻译,超级好玩!!!在末尾,男主因为副官的死还有打败战,患上了创伤应激。

卷四是余笙和奥古的故事,写的是西线和柏林,余笙在确认了自己对奥古的爱之后毅然决然奔赴西线,不过两人相聚却不多。后来我记得,作者在“丧钟”部分让两人的故事戛然而止。余笙被苏军QJ了好像,然后作者也没写奥古是死是活,唉……

卷五写有苏联女兵的故事,也写了女主曙光在战场上成长的经历,她想成为知名的国际记者,所以上战场了。男主后来失忆了,与女主在库尔斯克战场相遇。男二小列因为日久生情,喜欢上了女主。这一卷故事人物有点多,偏群像,但看的感觉很爽。

卷六是白俄罗斯战役后男主被俘虏了,然后是战俘营的故事,有点像《达瓦里希阿芙罗拉》,但剧情内容不一样。太心疼男主了!!!目前就写到了女主找男主,但男女主一次次错过,太纠心了!

②点评:四星半(五星满),更新太慢了!

前面的两卷作者写的不认真,配角比较纸片人。从卷三作者开始到卷五,一直在写苏德战争,大量的笔墨都用于战争上了。战争的视角主要集中在男女主和男二的身上,从细节出发,由小及大,真的描写了战争的残忍!而且,人物塑造非常好!特别是男二,让我一度为了他的隐忍和冷静掉眼泪。男主也是可怜,在战争中一次又一次受伤,还忘记了爱人!

简介如下:

战争,爱情,友情,亲情,选择,理想,信仰……这里是二战世界,在战争机器之下我们不过是一颗渺小的沙砾。本文以女性视角切入战争,虽为言情,却励志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穿越者故事。第一人称多视角写作,文中叙述将在苏、德阵营视角来回切换。只是视角选择问题,并非精苏德。文中故事为虚构,有不严谨处请指教,谢谢!

二战言情欧洲战场-[中国姑娘X德国军官]万字旗下,禁止爱恋。战争泥潭,谁是谁的曙光!元首给了挑战世界的希望,也就此将他们推入地狱深渊。爱在炮火中挣扎,人性在扭曲中绽放。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们是疯狂的一代,盛开于战火,注定消亡于和平

[Ich liebe dich,Aurora!]

[9 nro6nHo Te6q,ABpopa!]

卷一:流浪√

卷二:爱恋√

卷三:战争√

卷四:丧钟√

卷五:曙光√

卷六:新生

卷七:白桦与鹰

双线故事:①东线+西伯利亚:顾思琰&海因里希,列昂尼德②西线+法国+柏林:余笙&奥古斯丁

副线:父辈的革命路(免费番外);艾德里希丹麦历险记

主角团:思琰,小海,余笙,奥古,小列,舅舅

注:偏群像,卷三切入战争。

您要问的是电脑横机换罗拉皮更换步骤吗?

1、打开前床针板,拆开左剪刀夹子。

2、拆下横机,用彩色笔做记号。

3、装新罗拉皮时,要对准记号,从上面装开机,读入花型资料即可。

罗拉·费琪

罗拉·费琪(LauraFygi),出生于阿姆斯特丹,荷兰歌手。

罗拉_费琪是第一位打入美国告示排杂志爵士乐排行榜的荷兰歌手。作品有音乐专辑《女人花》等。

中文名:罗拉·费琪

外文名:LauraFygi

国籍:荷兰

出生地:阿姆斯特丹

职业:歌手

代表作品:《introducting》,《bewitched》,《玫瑰玫瑰我爱你》

早年经历

罗拉·费琪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父亲荷兰人、母亲埃及人的女歌手,自幼在南美乌拉圭成长。

个人生活

爵士歌手的演艺生涯很长,费琪也表示完全不害怕时间流逝:“歌手在不同的年纪,会有不同的表演。很多人到了80岁,还在舞台上蹦蹦跳跳。”她还说,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平衡自己的生活,对她而言,歌手事业并不是最重要的,家庭、丈夫和三个孩子才是心目中的第一:“有人说我是兼职歌手,全职妈妈,确实没错。在家庭生活的间隙,我才抽空去唱歌。而且我做音乐一定是做自己喜欢的,不喜欢就不做了。”

谈起三个孩子,费琪有说不完的话:“两个儿子都很喜欢音乐,弹琴、打鼓,但女儿一点兴趣也没有。”她压低声音,故作神秘地说:“我甚至怀疑她不是我女儿,知道吗,她可是金发碧眼(费琪是黑发黑眼)哈哈开玩笑,她对画画很有天赋,孩子们的艺术天分展现在不同的方面。”有媒体请她推荐自己爱听的音乐,在给出了艾尔·贾诺,娜塔莉·科尔、史蒂夫·汪达和地球风火合唱团等名字后,费琪耸耸肩:“或者根本不听音乐,我可以陪着我的孩子,看他们长牙、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说话就感到了人生的全部意义。”

演艺经历

起初萝拉费琪1980年在荷兰组团,主要演唱摇滚乐为主。1989年萝拉的乐团解散后,他开始走唱生涯,而音乐上的制作人搭档herman更可说是他的贵人。有次萝拉费琪与herman在爵士酒吧听歌,萝拉一时兴起跑到台上唱歌,结果herman一听当面告诉她如果那一天准备好,可以找他推出个人爵士专集,这也就是萝拉1992年个人专集《introducting》问市的由来。这张《introducting》不仅全球24国发行,更让萝拉费琪成为荷兰第一位登上bilboard的歌手。同时自第一张专集起,萝拉便与日本音乐界结下不解之缘,里头一首〈don'titmakemybrowneyesblue〉更被选为日剧《再一次说再见》的主题曲,同年她趁著日本乐迷对他的高度兴趣,与渡边贞夫一同访日,冶艳的外型与甜美的歌喉,被日本乐界誉为新型态爵士乐手的代表。

1993年之后,萝拉费琪几乎年年到日本访问演唱,她在东京bluenote餐厅的驻唱几乎场场爆满。其实,萝拉谦虚地表示自己的音乐,严格来说并不能称为爵士乐,而是一般人比较容易接受的easylistening。的确,或许萝拉费琪的音乐或许没有深奥的派别学理,但是融合拉丁风味与欧洲气质的乐风,平易近人的旋律搭配上他温暖轻松的唱腔。

从她第一张专集到《东京恋情》,一致的风格让她的乐迷,感到贴心舒服,或许与她平常爱听stengets之类乐风的音乐有关吧!

到目前为止,萝拉费琪共有六张专集,除了一开始就风靡日本的《introducting》外,1993年推出演唱经典爵士曲的《bewitched》,制作人是ruddjacobs,跨刀演出的乐手有jeantootsthielemans、johnnygriffin、clarkterry等人,另外还有伦敦录音室交响乐团。这张专辑更确立萝拉费琪抒情天后的地位,她的唱腔没有花俏夸张,展现一派深情浪漫,加上乐手们蜻蜓点水、恰如其份的点缀,以及管弦乐团的衬底伴奏,呈现当今爵士乐中少见精致气氛。

之后的《thatladywantstoknow》制作人依然是ruddjacobs,在cd内页萝拉亲笔向herman的知遇之恩致谢,并将专集题献给他。跨刀的乐手有老搭档jeantootsthielemans、clarkterry,以及备受瞩目的michaelfranks。这张专集主要在萝拉特有的浪漫风中加入bossanova的味道,收录不少antoniocarlosjobim的歌曲。另外,也收录michaelfranks所写的同名单曲〈thatladywantstoknow〉,而第十二首〈tellmeallaboutit〉她更与michaelfranks二重唱。

用歌声谈恋爱1995年萝拉费琪将触角伸到经典西洋歌曲上,推出专集《turnoutthelamplight》,成功地让自己成为演唱范畴更广、接受度更大的歌手。

隔年她与法国配乐大师michellegrand合作了经典**配乐专集《watchwhathappens》。当初制作人ruddjacobs提出与michellegrand合作的构想时,michellegrand还问唱片公司人员:“萝拉费琪是谁”结果当他听过萝拉的cd后便欣然同意,整张专集历经六个月完成。其中收录《意乱情迷》、《迷惑》、《秋水依人》、《杨朵》等michellegrand的配乐作品,其中第十五首〈rachel〉是michellegrand专为萝拉费琪六个月大的女儿而写,别具意义。

2011年是费琪出道20周年,她也发行了新专辑《TheBestIsYetToCome(好事将成)》,其中她不仅重新演绎了法兰克·辛纳屈,托尼·本内特等人的经典名曲,还翻唱中文经典《玫瑰玫瑰我爱你》。说到选择的曲目,费琪说:“这些都是对我而言很有意义的经典,每首歌都有一段故事。比如《Smile》,20年前唱时它可能只是一首歌,后来我逐渐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悲伤——‘微笑吧,即使你的心很痛;微笑吧,即使它正在破碎。’这些深意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才能感觉到。”

而对于《玫瑰玫瑰我爱你》,费琪透露十年前就听说过这首中文歌,这次便在唱片公司的建议下重新演绎。为了纠正咬字,她特地在荷兰请了一位中国人和自己一起进录音室:“中文很难,虽然有位中国女士教我发音,但因为没有一个参照标准,我经常不确定咬字到底准不准。不过中文很柔美,而且具有旋律性。”媒体称赞她发音准确,费琪高兴地说:“真的吗这是最好的赞美了!”此前,费琪曾多次到上海、杭州等地演出,这是第一次来北京。她表示北京比起上海更加古典,更有传统气息。接下来几个月,费琪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展开个人巡演。

主要作品

《introducting》、《东京恋情》、《bewitched》、《thatladywantstoknow》、《turnoutthelamplight》、《玫瑰玫瑰我爱你》等。

人物评价

一如专辑《女人花》中的性感、温暖,曾漂泊南美、亚洲、欧洲多年的她,嗓音中并没有太多的沧桑,相反却多了几分优雅和从容。虽然年仅20岁的罗拉费琪的首个乐队"Terra"在发行了两支不是很受欢迎的单曲后解散,但歌声充满灵性的她随着新乐队VanitySix在随后的7年中走遍荷兰、欧洲、日本各国,并大获成功。随着加入Phonogram唱片公司,她的第一张专缉"Bewitched"和随后的专辑让她享誉全球,成为第1位打入美国告示排杂志爵士乐排行榜的荷兰歌手。在她的国家荷兰甚至有以她为名的新品种郁金香“LauraFygi”,这是荷兰人用最浪漫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罗拉费琪的热爱与骄傲!

听过罗拉费琪现场演唱的乐迷,绝忘不了她罩着淡淡烟雾的嗓音与性感高贵的肢体语言,曾经受Disco舞曲、流行歌曲与摇滚乐等各种音乐熏陶的她,在融入爵士演唱后展现了与众不同的特色;在当代爵士歌坛,她资历不算最深,但绝对是最性感热情、最具中国人缘的歌者。自签约“金牌大风”后,她以欧式优雅和拉美风情兼备的“丝绒歌喉”、成熟优雅的风韵,倾情改编、演绎了《如果没有你》《新不了情》《南海姑娘》《夜来香》《我只在乎你》等一首首浪漫情怀的经典歌曲。10多年的光阴见证这位传递爵士文化的使者不遗余力地拉近与中国乐迷的距离,届时的现场演唱会,罗拉费琪将天籁之音绽放更淋漓尽致的动人风华。

影已在大学时代拜读了,这是当时看此部影片写下的碎语。在看这部大名鼎鼎的片子之前,已在网上读过不少谈论它的文字,——开放式的三种结局,象征着世事纷繁,机缘巧合,命运交错,无数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相互碰撞——典型的德国式思辩风格,我想。

片头引用了艾略特的话,“我们不可能放弃进行探索/探索的终极将是开始时的出发点/就让我们重新认识它吧”。——好的,它终于来了,于是关了灯,安静下来。

影片开始,人群变幻莫测的移动,镜头不时定格在一个个茫然的脸上。这时突然一个警察(大概是暗示人生秩序的维持者吧)闪现出来,他的手中举起了一个足球,画外音:“人类也许是这个星球最神秘的生物,一个充满疑团的奥秘。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怎能确定自以为是知道的是什么东西?为何会相信事物?数不尽的没有答案的疑问,即使有答案也会衍生出另一个疑问,下一个答案又衍生下一个问题。但最终是否与原来是同一问题,同一答案?球是圆的,游戏只有90分钟。其他一切均属理论。” 说完,足球被他一脚重重的踢飞。镜头拉远,人群变换成字母,那就是**的名字:LOLE RENNT——这段描述来自别人的文章,我根本记不得那个警察说了些什么,印象中只有模糊和迷惑。  记得的只有罗拉。罗拉火样的一头红发,罗拉街头飞奔的矫健身影,罗拉决然拿枪逼着自己老爸,罗拉义无反顾地把全部筹码押在轮盘赌的一个号码上,罗拉对着镜头斩绝地说“stop!”——这些都清晰如在眼前,因为这些我都喜欢。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此影片也不例外。但影片有一种分外不一样的爱情——简单的、蒸腾的、清脆作响的爱情。

所以,我现在只打算跟你谈爱情,生鲜得让人禁不住想叹息的爱情。  罗拉和曼尼的一段对白是这种爱情最好的注解:

罗拉:曼尼。

曼尼:嗯?

罗拉:你爱我吗?

曼尼:爱啊。

罗拉:为什么你可以这样肯定?

曼尼:我不知道,我就是爱你。

罗拉:我可以是其他女孩子吗?

曼尼:不。

罗拉:为什么不?

曼尼:因为你是最好的。

罗拉:最好的什么?

曼尼:最好的女孩啊。

罗拉:全世界最好的?

曼尼:对!

罗拉:你怎么知道?

曼尼:我就是知道。

好一个我就是知道!在我眼中,它让一切爱情告白顿时失色,它自信得让我卑微,斩绝得让我战栗,狂放得让我嫉妒。一切精致优雅,在它面前如蝉翼般褪落,无声无息,瞬间成尘。

这种爱情的眼里只有爱情和爱人,什么道德、信义、社会准则统统不在它的视野之内,为了爱人的生命,去抢银行、赌博、甚至胁迫自己的老爸,什么都可以。

这种爱情只睁着眼睛盯住一个当下,二十分钟之内一大笔钱,这就是它的全部,将来,无论二十天,还是二十年,对于它都没有意义。

这种爱情生就一副奔跑的姿态,撞上什么就是什么,什么都无法阻挡它的奔跑,它把一切置之脑后,只认定自己的目标,不要命一样发足狂奔。

这种爱情有烈酒、丝绸和瓷器一般的品质。像烈酒一样灼人,整个世界在其晕眩的魔力之中高速退让;像丝绸一样爽滑,没有酸涩绵长,没有展转反复,它年轻得没有时间发酵;像瓷器一样坚脆,即使跌成碎片,也铮铮挺着棱角。

一句话,这是一种非常过瘾的爱情。

也许所有的女性,在心灵深处都会对这种爱情产生迷恋和憧憬。只是现实中没有这样的机会,即便有这样的机会,也没有这样的勇气,像罗拉一样发足狂奔。

所以才有**,所以才有躲在屏幕之外偷片刻销魂的我们。

然而并不觉得悲哀。至少,我知道自己也喜欢这种爱情,一边遥遥地隐隐地喜欢着,一边心安神宁地过着属于自己充满期望和无助的幸福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8173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0
下一篇2023-10-20

随机推荐

  • 草舍名院套盒怎么样

    草舍名院套盒是一款护肤品,其口碑和性价比都比较好。但是,具体使用效果会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肤质和需求不同。以下是草舍名院套盒的特点:1 温和无刺激:草舍名院套盒的成分比较温和,不含刺激性物质,适合各种肤质使用。2 保湿效果好:套盒中的护肤

    2024-04-15
    1024300
  • 雅诗兰黛线雕精华和白金黑松露精华哪一个好用

    白金黑松露精华好。1、效果好。白金黑松露精华使用后,肌肤变得充盈、饱满,细腻透亮,效果非常明显,雅诗兰黛线雕精华只能起到微调作用,明显没有白金黑松露精华好。2、成分好。白金黑松露精华含有多种高浓度活性成分,如黑松露提取物、天然水解胶原蛋白、

    2024-04-15
    44200
  • 眼霜的正确使用方法图解

    眼霜的正确使用方法图解  眼霜的正确使用方法图解,许多女性在购买眼霜后,不知道应该怎么用,当你在纠结眼霜用在水乳之前还是之后的时候,可别涂错了,下面为大家分享眼霜的正确使用方法图解。眼霜的正确使用方法图

    2024-04-15
    44800
  • 妮维雅630淡斑精华真假

    关于妮维雅630淡斑精华的真假问题,我可以告诉你,这取决于你购买的渠道和产品包装。如果你选择在正规渠道购买,比如官网、专柜或者认可的线上零售商,那么你购买到的产品应该是真品。如果你选择在一些不明来源的小店或者个人手中购买,那么就存在假货风险

    2024-04-15
    37300
  • 夏日好用又平价的水乳有哪些 适合夏天用的水乳

    一到夏天就不想往脸上抹东西了,面霜粘腻的感触真心不舒服,打败你的不是天真,是天真热,所以这时候就需要购买一款适合夏天使用的水乳了。今天我就为大家分享几款平价又好用的水乳吧,清爽不粘腻,非常适合夏天使用哦。1、芙丽芳丝水乳这是一款对敏感肌和孕

    2024-04-15
    26700
  • 欧诗漫珍珠白凝乳和珍珠白保湿乳的区别

    欧诗漫珍珠白凝乳和珍珠白保湿乳的区别:1、欧诗漫珍珠白保湿乳液是一种液体,而欧诗漫珍珠白保湿凝露属于面霜类,保湿乳液的质地通常都比较轻盈,而且还比较清爽,涂抹在脸上并没有粘稠感,但保湿凝露与乳液不同,保湿凝露质地比较厚重,擦在脸上有粘腻感。

    2024-04-15
    34900
  • SK-II嫩肤清莹露和护肤精华露有什么区别

    1、性质不同嫩肤清莹露是爽肤水,而护肤精华露就是美容精华液也是我们常说的神仙水。2、使用步骤不同嫩肤清莹露是洁面以后用,而护肤精华露虽然叫神仙水,但是它属于美容精华液,所以要用在爽肤水之后。3、成分不同SK-II 护肤精华露(神仙水®)超过

    2024-04-15
    293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