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清补凉是海南省海口市的一道传统美食,由于口感清爽、味道鲜美,深受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喜爱。以下是一些海口清补凉的推荐店铺:
1老彭记清补凉:老彭记清补凉是海口市最有名的清补凉店铺之一,位于新华南路国美电器城旁。该店使用了独特的配方和材料,制作出的清补凉味道鲜美、口感丰富,备受食客青睐。
2邓记清补凉:邓记清补凉是海口市另一家非常有名的清补凉店铺,位于新华南路交叉口。该店的清补凉价格实惠,味道也不错,吸引了许多食客前来品尝。
3阿姐清补凉:阿姐清补凉位于海甸岛金海岸罗顿大酒店左手边的小街上,价格实惠,味道地道,是一家深受当地居民和游客喜爱的清补凉店铺。
4周记清补凉店:周记清补凉店位于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山高村,是一家经营了多年的老字号店铺。该店的清补凉口感鲜美,配料丰富,值得一试。
总结起来,海口清补凉是一款非常美味的美食,不同店铺的制作方法和口感也有所不同,建议您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店铺进行品尝。
云南玉溪市地方特产
烤烟品质优良,被誉为“云烟之乡”。冬、早蔬菜蒜台、洋葱、花菜、蕃茄等运销全国。产抗浪鱼、大头鱼、金线鱼、荷元鲤鱼等珍稀鱼种。土特产有油卤腐、冬瓜蜜饯、芝麻片。
玉溪水晶冬瓜蜜饯:为一种带汁蜜饯,外观晶莹透明,故名。若淋弃糖液,裹干白砂糖,则称冬瓜蜜饯。成品色泽洁白晶莹,通明透亮,入口脆嫩,咀嚼无渣,满口蜜汁,清凉爽口,甘甜芳香。若以红糖制作,则色呈琥珀,红润透明。已有200年生产历史。
玉溪酒卤腐:成品外观鲜红油润,内呈杏**,入口细腻柔糯,咸辣适口,油味芳香。远在明清之际,玉溪、通海一带居民即善制卤腐,但皆为酒腌;30年代始以油代酒,食后有蛋黄香的回味。
州城镇:油卤腐、冬瓜蜜饯。
北城镇大营村:牛角小刀。
北城镇梅园村:八角。
春和镇水槽村:竹、木器具。
大营街镇:青松、烤鸭、芝麻片。
小石桥彝族乡:黄梨。
华宁县盛产宁州陶器、盘溪红糖、多色彩釉陶制工艺品久负盛名。
盘溪镇:红糖。
青龙镇海镜村:抗浪鱼。
华溪彝族乡:竹斗笠。
澄江县特产抗浪鱼和莲藕。
龙街镇:抗浪鱼和藕粉。
右所乡:藕粉、抗浪鱼。
海口乡:抗浪鱼、青鱼。
易门县特产易门青豆豉、大龙口高粱酒、龙泉面条。
通海县民族银饰品享誉省内外。特产豆沫糖、酱菜、蒜苔和大蒜。
通海豆末糖:又名豆面糖。因用黄豆 (大豆) 末 (面) 制作而得名。产品外观层次分明,入口酥脆,香甜无渣,无豆腥气,植物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
江川县星云湖特产大头鱼、抚仙湖特产抗浪鱼。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特产冬蕃茄、槟榔、酸角、猪街茶、荷元鲤鱼。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特产笋丝、香菌、木耳、珍珠花椒、高粱饴、纳溪藕粉。
峨山傣族自治县
特产玉林泉酒、佛手、甸中辣椒。
锦屏乡玉林村:特产玉林泉酒。
在海口一定要吃的就是老爸茶和清凉补,现在小编就和大家说说关于这两样吃的哪里最好吃,下面有一些推荐店铺,大家可以挑选一下,看有哪样是自己喜欢的。
海口老爸茶全攻略1新埠岛金水门
地址:新埠岛新埠桥下桥后左手边金水门
推荐理由:金水门的下午茶让许多海口的阿叔啊vo都为之疯狂(之所以找到这里还是被闺蜜安利结果骑着电驴在路上遇到雷阵雨的惨痛回忆),主要是他们家的点心种类很多!环境也不错,如果是外地的朋友来海口,首选推荐这一家。他们家除了下午茶还有早茶和晚饭,种类最多的还是下午茶啦,通常14点就已经开始吃上了。
2昌盛园茶园
地址:海府勤政路芳草园小区对面
推荐理由:这家茶楼非常大,下午的时候会有老爸茶,到晚上也是一家大排档。他们家用是用铁棚搭建的,四周又有很多茂密的树荫,所以觉得环境很好啊~推荐煎甜面(会倒上很多炼奶),喜欢脆的就点烙饼,玉米烙味道偏淡了。饮品的话还是推荐海南人必点的柠檬红茶吧~配料还是老味道。
3金榕树美食园
地址:盐灶路与盐灶一横路交叉口
推荐理由:为什么推荐这家店因为这家店从我有记忆开始,这家店就一直是客源不断(怎么也得二十年了吧)盐灶附近开始拆迁之前这家店很大,经常排到外场,拆迁后只能坐内场了,五点以后点心会变少哦,尽量早些来~
4港海茶餐厅
地址:解放东和平**院楼下
推荐理由:作为当地注明老爸茶店之一,金水门还没开业的时候港海几乎是解放路附近老海口下午必来的好去处。并且价格较便宜,推荐西多士和萝卜糕~
5包蜜园茶楼
地址:解放东和平**院2楼/海府路龙舌坡市场2楼
推荐理由:这家店龙舌坡也有一家,但是解放东路这一家算是家喻户晓。作为资深吃货,老爸茶必点凤爪、紫菜卷、猪肚和排骨~其实每家的味道都大径相似,但是他们家的猪肚煮的很到火候哦!(吐槽一下这个名字,包蜜在海南话里是菠萝蜜的意思咩)
Tips:
老爸茶人气小吃必点菜单推荐:
NO1蒸凤爪(从小爱吃,习惯吃完后的酱汁蘸馒头~)
NO2猪肚(小小一份,记得蘸辣椒酱,绝配)
NO3牛百叶
NO4烙饼/萝卜糕
NO5菠萝包/叉烧包
记得点一壶乌龙茶或者菊花茶标配哦~
海口清补凉全攻略清补凉(Sémbǎo
liō),是海南夏日消暑最出名的小吃。清补凉的种类有很多:糖水、椰子水、椰奶三种最为常见,后来近几年,清补凉店家又研发出炒冰系列
现在许多当地店铺专供清补凉,所以即使不是夏天,每个晚上都可以品尝到清补凉过过瘾啦~
1公鸡碗清补凉
地址:新华南国美电器城旁猪肚包鸡
推荐理由:这家清补凉原来是在外面摆摊的,后来搬到猪肚包鸡的店里面一块儿做,只有晚上八点半后才会开始卖。和旁边的彭记比起来椰子水比较清,冬瓜薏嚼劲足,还放了鸡屎藤~喜欢嚼劲强的可以来试试这一家。
2老新华南清补凉
地址:新华南国美电器城旁老彭记
推荐理由:记忆里小时候的清补凉是椰子水加上薄薄的嫩椰子,他们家的椰子水很正,取餐的时候感觉时不时还得排队~算是新华南的地标性美食啦。
3邓记清补凉
地址:西沙路15号/南沙路瑞丰公寓底商
推荐理由:改良后的沙冰清补凉,喜欢吃冰的一定要来这里,这里的清补凉算是琼海风味。炒冰清补凉算是这家店的招牌,冰沙球打底并且口感绵密,夏天的晚上这里可是挤满了人的~
4海南第一家清补凉(陈记)
地址:海大南门小吃街
推荐理由:比起邓记清补凉的不同,他们家的炒冰造型有点放荡不羁但是他们家的用料很足,什么通心粉啊鹌鹑蛋啊,这些都是清补凉必放的。毕竟主要消费群体还是海大的学生和附近的居民,座位什么的先占先得吧
5油条清补凉
地址:博爱南路117号旁边巷子里
推荐理由:这家清补凉一直被安利好久,简直是海南人心目中清补凉的黑暗料理!一般都是粥啊豆浆配油条,完全没想到清补凉里面还能配油条。于是抱着踩雷的心态尝过一次以后~油腻腻的油条直接加到清补凉里,清爽的红糖水瞬间充斥油条里每一处,这口感简直不可描述。而且他们家的糖水清补凉用料绝对足,吃一次就够本啦~
春节是中华民族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折射了一个地方最典型的风俗文化。春节将至,为全面反映海南各地春节期间五彩缤纷、令人回味的节日风情和风俗习惯,南国都市报记者兵分五路,让读者深入了解东、西、南、北、中不同区域的过年习俗,深刻体会海南省丰富的乡土文化,品尝那浓浓的年味——
海口乡村——采屋·围炉·吃斋菜
海口农村的春节风俗很热闹,说起过年,首先要提到“采屋”(海南话)了。采屋,简单说就是在家里进行大扫除。一般要用青竹枝叶捆成的大扫帚,把屋顶、屋檐及墙壁上堆积的灰尘、蜘蛛网等脏物清扫干净,除大清扫屋宅的灰尘脏物外,还包括清洗家具、衣被等。这种习俗在海口乡下很讲究,代代相传。
年夜饭总是过年中的“重头戏”,海口的乡村当然也不例外。传统上,海口人把除夕的年夜饭称为“吃围炉”。全家人围着一个火炉,火炉上架着一个锅,家人就围在旁边吃饭。鸡肉是必不可少的,还有我们本地的名吃——乳羊。锅汤滚开,用筷子夹着切好的肉和菜往汤里氽,滚熟了就可以吃,蘸上佐料,味道鲜美。
吃“菜包饭”。在一些乡村,吃“菜包饭”也是重要的习俗之一。东山镇紫罗村村民陈海说,他们家乡除夕都要吃“菜包饭”,这个习俗传承已久。所谓菜包饭,就是把肉、菜、饭混在一起,用菜叶包着用手捧着吃。据陈海介绍,菜包饭的制作还是很麻烦的,首先是要煮好干饭;其次把包饭用的油菜洗干净晾干;再备些蒜、韭菜、瘦肉、鸡肉、虾米或者腊肠。这些原料备好后,先把菜、肉炒好,再用蒜头、虾仁等起锅炒饭,把菜、肉倒进饭里拌匀。最后,趁热把饭打进菜叶里,用手拢成团捧着吃。吃菜包饭,寓意团团圆圆。
吃斋菜。每逢大年初一,吃“斋”也是流传于海口民间的传统习俗。斋菜煲是海口民间的传统菜,它的最大特点是不使用动物性原料。海口斋菜煲的制作方法非常讲究,先将腐竹、粉丝、黄花菜、冬菇、黑木耳等干菜分别浸发漂洗干净,在开水中过一下,滤干,再分别用热油炒匀,入味煨熟待用;把黑豆芽、甜菜、水芹等分别洗净切好,煸炒入半味;黄豆腐干切成长条状,热油略炸成**,再加味料至入半味。接着净锅烧热,油热后将全部菜料放入,下清水,调入适量生抽、味精、麻油,慢火煮透。然后将煮好的斋菜分别按其原料的颜色间隔摆放入砂锅中,用中火煮开即可上席了。
初一吃斋,意思是来年不杀生。如今,这种习俗在很大程度上被保留了下来,在不少人看来,初一吃斋,调整了过年的饮食结构,有利于身体健康。
大年初一过后,剩下的流程就是走亲访友了。大年初二一般是出嫁的女儿和女婿回娘家探亲的日子。回娘家探亲,一般都要带上两种礼物,年糕和桔子。年糕,海口一些乡村也称甜粑或粑筐。它用糯米碾成的粉末和着黑砂糖搅成糖浆,倒入竹筐中搁在锅里蒸熟。传统上,村民习惯用一张红纸将年糕包起来,寓意大红大吉;桔子的“桔”和吉祥的“吉”谐音,所以送桔子也有送吉祥之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海口乡村在传承这些年俗的同时,春节习俗也被赋予一些新内容。如很多地方春节期间除了一些传统习俗,有些老人相约一起下棋,年轻人则在一起举行拔河、打排球、舞狮等文娱活动。
文昌元宵送灯是一项农村传统项目,大年初三过后,在各个城镇,还有农村,按照各地不同的吉日良辰,开始了“送灯”。这一天,每家每户都杀鸡、杀羊,做好多的传统美食,大摆宴席,请各路亲朋好友来家中做客。
村民们撑着一盏盏花灯(花灯整个可见72个大小红"喜"字和36个"寿"字。在灯的正面还印有"招财进宝","连生贵子"等吉利的词或思古幽情的人物风景画),由一个"灯主"领队,排成长龙,敲锣打鼓,燃放炮竹沿村游行,然后到离村不远的公庙去,鼗灯挂在庙的内外,灯一挂好,人们便蜂拥而上去抢采花灯,据说,抢到了花灯便能发财,人丁兴旺。
关于"灯主"的产生,还有一番讲究,由于"灯"与人丁的"丁"谐音,人们把"灯"和"丁"联系起来,送灯有财丁兴旺的意思,所以"灯主"是以村中有男孩,家景兴旺的村民轮流当。主要负责筹备资金、联系演戏、跳舞、祭公、送公灯等事项。并且参加送灯的人家必须是生有男孩的家庭,才有权去送灯。
在送灯过程中,跳盅盘舞、演木偶红、琼戏等活动。
文昌元宵送灯是一项农村传统项目,大年初三过后,在各个城镇,还有农村,按照各地不同的吉日良辰,开始了“送灯”。这一天,每家每户都杀鸡、杀羊,做好多的传统美食,大摆宴席,请各路亲朋好友来家中做客。
村民们撑着一盏盏花灯(花灯整个可见72个大小红"喜"字和36个"寿"字。在灯的正面还印有"招财进宝","连生贵子"等吉利的词或思古幽情的人物风景画),由一个"灯主"领队,排成长龙,敲锣打鼓,燃放炮竹沿村游行,然后到离村不远的公庙去,鼗灯挂在庙的内外,灯一挂好,人们便蜂拥而上去抢采花灯,据说,抢到了花灯便能发财,人丁兴旺。
关于"灯主"的产生,还有一番讲究,由于"灯"与人丁的"丁"谐音,人们把"灯"和"丁"联系起来,送灯有财丁兴旺的意思,所以"灯主"是以村中有男孩,家景兴旺的村民轮流当。主要负责筹备资金、联系演戏、跳舞、祭公、送公灯等事项。并且参加送灯的人家必须是生有男孩的家庭,才有权去送灯。
在送灯过程中,跳盅盘舞、演木偶红、琼戏等活动。
儋州自古称为“儋耳”。其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习俗丰远。
洋浦在海南省88年建省前隶属于儋州。其风俗也承续儋州风俗。现就过年风俗简录如下,与诸位内陆朋友分享:
大年29之前:准备好年货;洒扫庭院、收拾家物;张贴对联(儋州素有“诗乡歌海”之美誉,儋州人能歌善联,逢年过节自联撰书者不乏其人);
大年30下午:(要做两件事)
1、祭拜祖先:先拜本家列祖列宗,再拜本村祠堂祖先;祭拜供品为:水果、蔬菜、鱼、猪肉、全鸡、家常炒菜、水、米、白酒、蒌叶沾白石灰等(这些供品取意为“有鱼有肉”,寄托了年丰岁富之意);祭拜时先念祖先尊称,接着祝福语,再倒酒入杯,烧报(黄烛纸),燃鞭炮,鞠躬礼毕;
2、吃团圆饭:30这一天,全家聚集家中,不宜出门,禁止串门走亲戚。一家人叙旧谈心,一起吃团圆饭。晚上7点至9点为“上灯”(“上灯”从此日持续至大年16),家中男子要执掌此事。换自家祖先供台上的水、米,摆上水果(或竖切蓝甘蔗为两半,小节摆成“井”型于台上两旁碗上),点烛燃香(红烛一对、大香三根、小香六根),烧报(黄烛纸)鸣鞭;夜里10点至11点村人齐聚祠堂,进行“等神”,这个仪式十分隆重,先燃香鸣锣敲鼓,“先生”念祭祀稿诚邀神明下凡坐镇本村,然后烧报鸣鞭;子夜12点,每家各户以在家准时上香鸣鞭为最有福气,上香仪式如“上灯”流程;
大年初一:上午10点召集全村父老乡亲齐聚祠堂,进行“开令”仪式。这个仪式非常重要。因为,“开令”了才可以出村活动,否则不利。多年以来,这个风俗仍然盛行民心。“开令”需请“同志”(祠堂神仙木雕、祖公像的“代言人”,因为风俗里神凡不能对语,所以只能借助神仙信赖并附身的一位男性代言)下达神仙指令,清除凡道,辟邪去祸;“开令”完后,就可以走访串门了。
大年初二:同村亲戚友好走访;
大年初三直至十六:为“拜年”时间。儋州的拜年和北方不同。为迎接好客人,妥善安排好走访时间,各地俗定拜访的时间。如下:
大年初五:夏兰;
大年初六:西浦、干冲一带(儒兰、东临、临高、南方等);
大年初七:新英湾一带(五山、盐田等)
大年初八:洋浦村;
大年十六:白马井;
过年期间,各村落之间会自发组织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如调声、赛狮、舞龙、竞舟、球赛等,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三亚——除夕做年糕·姑爷拜年买鞭炮
三亚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其年俗在继承了传统习俗外,又融汇了不少特色元素。
除夕赶制红糖年糕。说到过年,在海南许多市县都有做年糕的风俗,三亚也不例外,但是三亚的红糖年糕则是众多年糕中的一绝。
三亚红糖年糕的主要材料是糯米粉,先把糯米粉放入盆中用水调匀,然后掺入些椰子粉末、花生等再调匀,然后将细碎的红糖拌入水中融化,加入盆中,用力搅拌,直到混合物成为均匀的糊状物。之后将其放入锅中蒸几个小时。蒸好后的年糕非常有弹性,颜色是酱红色的,吃起来口感像软糖一样,味道极好。
红糖年糕在过去只有过年才能吃得到,家家户户到了除夕都会在门前架起锅蒸煮。现在生活好了,市场上也能买得到过去过年才能吃得到的红糖年糕,但是每逢过年大伙还是会亲手做一份感受年的气氛。
姑爷拜年须买鞭炮。大年初二是外嫁女回娘家拜年的日子,这一天丈夫必须陪同女方带着礼品一同回娘家拜年,无论是带补品也好、带小吃也好,所带的礼物中必须有一件非有不可—鞭炮。
据了解,在三亚,姑爷大年初二随同妻子回娘家拜年必须购买一挂鞭炮。这是多年来的风俗。每年陪妻子回外家拜年都必须准备鞭炮,来到岳父母家门口后,将鞭炮交给其他亲属,鞭炮放完以后才能进门向老人和其他亲属拜年。带鞭炮到岳父、岳母家拜年,不仅是一种礼节性的需要,同样也是对长辈和其他亲属的祝
陵水——接香·搬年货·拿槟榔拜年
大年三十晚上,新年钟声敲过,家中最重要的男丁就要恭恭敬敬地点上几柱香。当地的老人们说,相传,从大年三十的12点到大年初一天亮,这段时间代表着吉祥的各路神仙会陆续降临人间,把吉祥和财气带给人们。这些香就是用来迎接神仙的。负责点香的男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接香”。从大年三十的12点到大年初五,家里的香火一定要延续不灭。因为在陵水人的观念里,香火的延续,也代表着这户人家子孙兴旺。
“搬年货”。海南很多地方大年初一早上都会吃一顿斋菜,陵水也有同样的风俗。但是与别处不同的是陵水人给斋菜赋予了新的涵义。在陵水,人们管吃斋菜叫“搬年货”。大年初一一大早,勤劳的主妇们便开始为“搬年货”而忙碌。金针菇、粉丝、茄子、腐竹等各种素食材料经过主妇们的巧手烹制,为清晨平添了一份温馨的香气。等全家人起床,团团围坐,一人一碗米饭,一起吃着香喷喷的斋菜。大人们总会招呼孩子“多吃一点”,把各种丰富的“年货”全“搬”进肚子里面,这一年都会财源广进、生活富足。
拿槟榔拜年。陵水人爱吃槟榔,槟榔在陵水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含义,像春节这样重要的日子更是少不了槟榔。在过年之前,陵水人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许多槟榔。把槟榔切成四瓣,然后再把一种吃槟榔时专配的叶子(俗称蒌叶)涂上一些特制的酱料后叠成小三角。大年初一,到了该向长辈们拜年的时候,带上一大把槟榔才好“行动”。每见到一位长辈,晚辈就会拿出两小瓣槟榔配上一个“小三角”放在手心,然后双手捧着,一边说“新年好”一边恭恭敬敬的递过去。长辈笑着接过槟榔,就等于接受了晚辈最诚心诚意的祝福。
五指山的黎族——封米缸·新水洗脸·灌牛酒
提起海南中部,很自然想到五指山和五指山下的黎族同胞。黎族的节俗是五指山年俗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和特色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省民族博物馆原副馆长黄学魁。
黄学魁,黎族人,在省民族博物馆(位于五指山)工作了20年,一直从事海南民族文化等相关专题研究。黄学魁说,黎族人对春节十分看重,有一套别具特色的年俗:
封米缸。封米缸仪式是过春节的序曲。农历十二月中旬,村里家家户户的女主人即举行封米缸仪式,其方法是选择数目为单数的吉日晚上,夜半鸡鸣三遍之后,将上好大米倒满自家专用的米缸,然后用一片红纸封住缸口系紧。至正月十五那天举行揭缸仪式,并用缸内的大米煮饭,供全家食用。
制做春节糯米糍饼。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那天,家家户户都要制做春节糯米糍饼。即用蒸锅将浸泡过的山兰糯米蒸熟,放在木臼内舂烂,再捏制成糍饼。制做的春节糯米糍饼有两种:一种是普通圆糍饼,碗口大小,主要供春节期间食用。
新水洗脸。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要将自家缸内的水倒掉,然后从井里挑来水倒满缸里,叫“换新水”。再用这些水烧热供全家洗脸,叫“新水洗脸”,祈求新年里眼睛明亮,办事顺利。
给牛灌酒。这是黎族的传统特色年俗。大年初一上午,家家户户要将特制的牛酒灌给自家的牛喝。一般每头牛要喝一小桶酒。黎族人认为,耕牛也是主要的劳动力,每逢春节,耕牛也应停工休息,喝酒补身,以增精力,来年更有力劳作。故凡负犁拉过年的牛,这个时候均有机会大醉一场,牛酒中掺有数种跌打损伤祛风等功效的草药汁。牛喝过后,要醉卧二三天方醒。以前大户人家拥有牛只几十上百头,每年春节往往要用掉几十缸酒。
拜年。拜年是过年中最热闹、有趣的一部分。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这十几天内任何一天都可以拜年。拜年的形式多种多样,拜年的礼节亦十分讲究。有同族间拜年的、有亲戚、朋友间拜年的,有女婿向岳父家族拜年的。其中女婿向岳父家族拜年最为隆重,届时女婿要领着妻子、本家族的兄弟数十人,逐一地向包括岳父家在内的所有家族进行拜年。春节拜年时要鸣放鞭炮、互敬槟榔、香烟、喝山兰甜酒和酒席上对唱山歌等。正月十五前亲朋间的互相拜访,若造访者鸣放鞭炮,主人则视之为拜年,即以拜年礼节款待客人
澄迈、临高——拜公祖·睡福·吃墨鱼
在澄迈一些地方,在大年二十九下午就开始宰猪,往往是几户人家合杀一头。三十那天,就开始用猪肉、内脏、饭团等祭拜“公祖”,求“公祖”保佑全家身体健康,出入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如果是在年头已许愿的,要在那天还愿。而这个过程就称为“围炉”。“围炉”结束后才能动手杀鸡鸭等。一到半夜凌晨12点,家家都在摆祖先香炉灵位的正厅里,摆上两小堆刮去表皮的小块甘蔗,一个柚子,三个桔子,及猪内脏等,然后点上香烛,燃放鞭炮迎接新年。这个过程叫“上香”。上香后,大人开始做新年和第一顿饭,叫上全家人吃。第一碗饭必须要吃完,另外必须要盛第二次饭,多少不论,能吃多少就盛多少。
而与澄迈相邻的临高,把除夕晚上全家人吃饭称为“围炉”(这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团圆饭、年夜饭)。“围炉”后,大人就叫小孩子穿上新衣服袜子睡觉,这叫“睡福”。睡时间越长就越幸福。到了上香时间,全家人醒来,儿女给父母、晚辈给长辈拜年,后者则给前者红包。上香结束后,全家人吃饭,只能吃素菜不能吃荤菜,如芹菜、青菜、大蒜、扁豆、豆腐等,做菜时只能用花生油炒,要过大年初一中午12点后才能吃鸡肉。吃完饭就睡觉,一直睡到大年初一上午9点多或更长时间。反正初一不能去串门和拜年。
在拜年时间的选择上,各个地方不一样。比如说临高,从大年初二就开始拜年。一般首先先去是最重要的人家,如女儿女婿回娘家、下级去上级家、晚辈去长辈家等。去的时候要买柑桔、鞭炮,寓意大吉大利。见面高喊“恭喜”,然后燃放鞭炮,寓意岁岁平安。从初二到十五,只要听到鞭炮响,就知道是谁家又有人来拜年了。在拜年的酒桌上,经济宽裕的人家有一道菜必不可少,那就是墨鱼。临高话叫墨鱼为“hong”,发音有点像“通”。新年吃了“通”,一年到头做什么事都通,都顺利。因此在正月,临高的墨鱼很贵,也很好卖。
而在澄迈,去亲友家拜年,一般从大年初四开始,当然初四那天应是吉日,拜年时只是买礼品,不用买鞭炮来燃放。
琼海——送穷·备年·做新娘酒
琼海人过年不叫过年叫“做年”,是把过年当作一件大事情来做,充满浓浓的期待。琼海人过年有很多风俗。
“送穷”。农历一到廿二廿三,家家户户就忙着打扫室里室外卫生清洁,清洗蚊帐被褥,连箩筐家具也洗刷一遍,把内内外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把几件破旧的东西拿到村口放火烧掉,称为“送穷”,意思是说把那些诲气全部送葬掉,以换来新一年的好运气。
“备年”。把“穷”送掉,就上市赶集采办年货了。给全家老少都买套新衣服、鞋袜,添置家具农具,油盐酱醋、春联年画、纸钱香烛等等。北部地区,磨米做年糕,称为“甜粑”,寄意明年能种得一块大田,日子过得甜甜蜜蜜。南部地区制作花生爆米花糖,意为明年日子火爆甜蜜。除夕之前,贴好门联年画,门楣上还贴有一种叫“篱屺钱”的纸符。
“围炉”,也叫“守岁”。除夕这天,宰好鸡鸭鹅,备好各种菜肴,祭拜祖先之后,入夜,全家大小围坐一堂,父母给儿孙送“压岁钱”,儿女给父母送“孝敬钱”。一家人过去是饮茶叙话,父母给儿孙说些关于来年生产生活、做人处事的话,儿女给父母祝福拜年。现在是围着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一直得到午夜时分,家长把香炉里的旧炉灰换掉,换上新的用一种草烧出来的灰,沙土,米粒等等。然后摆三茶五酒,饼干糖果,斋菜斋饭,祭拜祖先。
这祭品有很多讲究。“三茶五酒”是三杯茶或五杯酒。斋菜一般是水芹、茄子、碗豆、京粉丝、鱼等。“围炉”之后,大家入睡,躺进暖暖的被窝里“孵年”。意为期望明年是个温饱之年。
大年初一至初三,也有忌讳,初一不能杀生,初二才能杀鸡杀鹅。初一初二不能把除夕之夜燃放的爆竹纸灰扫掉,那是会把钱财扫掉的。
南部福田、上埇、潭门等地,还流行一种“做新娘酒”的习惯。年内有女儿出嫁新婚,初一回娘家来拜年,得把叔伯兄弟各户拜遍。每户都摆上酒席,等着女儿女婿上门拜年。只怕是动一动筷子,吃一二口菜也行。家主还得给女儿女婿送红包。女儿女婿只送上爆竹,一般是个“炮车”,一进门就放,告诉大家,儿女回门拜年来了。当然,凡拜年的人都要带去鞭炮礼品。因此,村子里,大年这几天都炮声不断,笑声不断。
“炒谷口”,是在初三上午举行。这顿午餐的饭菜全是炒熟的。北部地区的年糕这天才切成小块煎软来吃。“炒谷口”,取意为盼望今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们丰衣足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