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位于眼底视网膜的中央区域,是眼底正常的组织,颜色比周围的视网膜稍暗,只有通过仪器才能看到,在眼底检查时是一个小暗点。
它是视力最敏锐的地方,能够识别形状、大小、颜色、纵深、距离等大多数信号。另外,日常的视力检查,都是黄斑在起作用。而“变性”是指:由于年龄、遗传、环境、饮食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黄斑便发生了形态和功能的改变。
一旦黄斑出现问题,就会看不清视野中心、看东西扭曲变形、出现暗点、视力下降明显等情况,甚至失明,对生活影响极大。
最常见的黄斑变性多发生于老年人,又叫做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50岁以上人群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约2%的人因此而单眼失明。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患病率还在快速上升。
随着年龄增长,视网膜组织退化,引起黄斑功能下降。其中部分患病人群,还会长出新生血管,这个“山寨血管”很容易破裂,渗漏的液体会破坏黄斑,从而引起视物变形,视力下降,甚至完全看不见。
更多→爱眼底之家
常见的眼底疾病有这些: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
DME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10%的糖尿病患者有 DME。如不接受适当治疗,25%的患者会在3年内出现 严重视力下降。 如果定期检查眼底和及时治疗,DME早期病变是可逆的,水肿消退后视力可恢复。
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MD)
AMD是一种随年龄变化而发生的疾病,是世界卫生组织认 定的三大致盲性眼病之一。
其中,湿性AMD若不进行治疗,851%的患者2年内将失明。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
RVO是仅次于DR的第二大视网膜血管疾病,其可导致黄斑 水肿、新生血管、视网膜色素上皮改变、视网膜前膜等并发症,容易损伤视力而致盲。其中,黄斑水肿是RVO最常见的并发症,是RVO患者视力下降的最常见原因。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
CNV是病理性近视(高度近视)最严重的的并发症之一,大 约5~11%的病理性近视患者发生CNV,造成视物模糊、中央视野遮挡、视物变形等视力障碍。
眼底疾病可使患者视力严重受损,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 糊、变形等,甚至导致失明。湿性AMD、DME等疾病早期可 能视力逐渐下降,而RVO、CNV等疾病可能会突然出现显著 视力减退。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病因不同,治疗上应首先考虑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炎症引起者可使用激素治疗,希望借此抑制新生血管膜生长或使新生血管膜缩小。
非病因治疗方法包括:
1抗新生血管治疗
VEGF被认为是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的重要细胞因子。雷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重组抗VEGF单克隆抗体,2006年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效果显著,但是需要反复注射。目前还有贝伐单抗,macugen等被美国FDA用于治疗此类疾病。
曲安奈德是一种长效激素,有一定的消炎和抗新生血管作用,也被用来治疗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可以联合或者单独使用。
2激光光凝
激光光凝是对黄斑中心凹外200μm新生血管膜首选治疗,可用中等强度光斑覆盖整个CNV以及外围100μm范围,光斑相互重叠,中心加强光凝。新生血管膜高复发率原因可能是:①激光覆盖面小或未能完全破坏新生血管膜;②光凝斑边缘出现新的新生血管膜。激光治疗可使用氩、氪裂隙灯激光也可使用二极管激光或激光间接眼底镜。
3光动力疗法(PDT)
2000年美国FDA批准维替泊芬行PDT治疗。目前可用于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和组织胞浆病并发新生血管的治疗,适用于中心凹下新生血管病灶。
4经瞳孔温热疗法(TTT)
是采用二极管激光(波长810nm)产生中等程度的热量对脉络膜和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进行阈下光凝。目的是使得被照组织产生10度左右的温度升高,是新生血管萎缩或者瘢痕化,对神经视网膜没有影响。
5手术
黄斑新生血管膜自然预后差及激光治疗局限性促使人们想到通过手术治疗提高视力。
6其他
包括放射治疗,如中子束和γ刀治疗;细胞移植和人工视觉的研究等。
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造影(ICG)
造影早期即出现荧光充盈,新生血管形态呈花边状,椭圆形,花瓣状,斑片状及粗大血管形态,造影过程中,随着脉络膜背景荧光增强,新生血管出现荧光素渗漏,互相融合,边缘模糊不清,并向周围渗漏,晚期所形成强荧光区可勾画出积存腔隙的形态,造影晚期背景荧光消退后,病变处仍呈现相对强荧光,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处渗漏呈淡荧光,可勾画出病变的范围,出血部位始终遮挡脉络膜背景荧光。
大多数患者ICG检查可以看到病灶呈典型的暗缘,与周围组织有明确界限。可以显示因色素上皮,叶黄素和出血渗出遮挡,FFA不能显示的病灶。
2生物显微镜检查
可借助检眼镜,三面接触镜,Hruby镜,间接眼底镜,裂隙灯间接眼底镜进行检查,早期新生血管膜呈灰蓝或淡黄斑块,周围多伴有环形出血,晚期新生血管膜因纤维组织增生呈灰白色,常呈圆盘状,大小不一,周围常有环形或不规则出血,其上视网膜水肿,或有视网膜内或下点状或放射状渗出,可继发视网膜色素上皮或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或出血性脱离,也可出现色素上皮的环形改变。
3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
OCT显示黄斑区视网膜增厚,隆起。神经上皮下高反射不规则团块状影,可伴视网膜层间积液,视网膜脱离,RPE层受到破坏,撕裂或者RPE脱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