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声波的振动频率这个参数而言,人能听到的纯音为16赫到2万赫之间。对声波振幅(音强)的感觉,最低可为0分贝,最高可达到120分贝。
听觉阈限的个体差异较大,受年龄、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音乐听觉比较灵敏的人,能在钢琴的两个相邻键之间分辨出20~30个中间音来。人和动物根据物体的声音及其变化,可以辨别发声物体的性质及其方向和距离等。
扩展资料听力保护:
1、听耳机声音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
许多学生喜欢把MP3的声音调得非常大,而且喜欢长时间地听,这都是错误的。中学生听耳机的时间不能过长,每次不能超过30分钟,不能超过60分贝。”
2、不边听音乐边做作业。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应该边听音乐边做作业,要高度集中精力,提高效率,养成好的习惯。
3、听力受损应及早就医。
中学生在听MP3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耳朵发痒、耳鸣,说话不得不提高嗓门的情况,这就是听力受损的征兆,学生们应该及早就医,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4、噪音环境引起的听力损失应在三周内解决。
市民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采取适当措施保护听力,如避免长期待在喧嚣场所等。一旦发生因噪音引起的听力损失,应该立即到专科医院就诊,听神经受损伤水肿时间过长(超过三周),就会出现神经变性、坏死,丧失听觉功能等症状。
5、远离噪音和爆炸现场。
例如放爆竹,因为较大的噪音可引起噪音性耳聋,而爆炸声会造成爆震性耳聋。
-听力
-听觉
50赫兹频率,60赫兹频率的意思。即物质在1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为50Hz或者60Hz。
中国使用的电是一种正弦交流电,其频率是50Hz,即一秒钟内做了50次周期性变化。交流电的频率,工业术语叫做工频。2013年,全世界的电力系统中,工频有两种,一种为50Hz,还有一种是60Hz。
Hz,中文名赫兹,简写为:赫,是频率的基本单位,为纪念验证电磁波存在的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 )而得名。
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描述周期运动频繁程度的量,常用符号f或ν表示,单位为秒分之一,符号为s-1。为了纪念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的贡献,人们把频率的单位命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每个物体都有由它本身性质决定的与振幅无关的频率,叫做固有频率。
扩展资料:
常见的赫兹量值:
Hz是个很小的单位,通常在其前面加上k(千),M(百万),G(十亿),T(万亿)等数量级单位。对于声音,人类的听觉范围为20Hz~20000Hz,低于20Hz为次声波,高于20kHz为超声波。声音的频率越高,则声音的音调越高,声音的频率越低,则声音的音调越低。
-HZ
-频率
20-20000赫兹
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赫兹,所以选音响、耳机要包含这个频率范围。
而听到滋滋响,则是噪音的问题了,这个问题主要由另外一个参数决定的:信噪比。
信噪比,是指一个电子设备或者电子系统中信号与噪声的比例。
信号,来自设备外部需要通过这台设备进行处理的电子信号。
噪声,经过该设备后产生的原信号中并不存在的无规则的额外信号(或信息),并且该种信号并不随原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信噪比一般不应该低于70dB,高保真音箱的信噪比应达到110dB以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