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int 2:陶工艺(n名词解释/q简答/e论述)
①、环境因素:尼罗河流域的土质呈黑色,使古埃及在历史上“黑土之国”之誉。埃及人用这种泥土制成砖瓦和陶器。
②、陶工艺:埃及陶工艺产生于王朝前的新石器文化时期,多黑胎粗陶,烧成技术不稳定,常有变型现象。造型上,多仿草蓝和植物形态。此外,还有各种薄胎细陶问世,“黑顶陶器”最有代表性。
黑顶陶器(n名词解释):①、是古埃及早期薄胎细陶的一种,约产生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现有一批藏于开罗埃及艺术博物馆)。②、它是在整个红色器物上部或顶部施以黑色釉泥,形成黑红两色对比强烈的装饰效果的陶器。③、造型单纯简练,器形外部线条十分自然流畅,具有古朴典雅的风韵,代表了古埃及早期陶工艺的面貌。
Point 3:石工艺(n名词解释)
化妆石板(n名词解释):产生在古埃及金石并用时期,是古埃及人加工眼影膏用的石质器具。古埃及人又把“锑(ti)”研碎调和成眼影膏的习惯,这种眼影膏的加工过程就是在化妆石板上进行的。化妆石板是经过精心设计、打制和雕刻而成的,其上带有精美的动物、植物、人物等装饰纹样。因其实用美观,且宜常期保存,功能演化成一种理想的奉献用品或纪念物。奉献纪念用的化妆石板比实用的化妆石板尺寸大。
美尼斯王征服三角洲(n名词解释):是古埃及金石并用时期的一块纪念性化妆石板。盾形石板的前后都用浮雕形式表现了美尼斯王统一埃及全境的各种形象,是一件宣告埃及王朝时代开始的历史性作品,内容形式都极为完美。作品以象征性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美尼斯的巨大威力和宏伟业绩,同时体现了埃及艺术的古朴浑厚特征。纹饰中人物头侧、体正的表现手法,奠定了埃及艺术风格的基础,以后古埃及艺术中的人物形象都有“正面侧身律”的特征。
古埃及人十分重视自己的外表修饰。对镜梳妆打扮,再涂些化妆品,洒点香水,这些现代妇女每天必做的“功课”,在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就存在了。现已发现的古埃及人使用的化装用品,主要为装香油和香膏的器皿,装眼线膏的小瓶,化装匙和铜镜等。
香油和香膏是将花的香味混合在动植物的油脂中制成,可谓现代香水的前身。古埃及人不仅将这些“香水”涂在脸上,也涂在身上,并把香膏制成香料堆在头上,香膏逐渐融化流到假发和身上,他们以这种方法使香味保持长久,增加自己的魅力。眼线膏是方铅矿或孔雀石磨成糊状后与油脂混合而成。人们将它涂在眼圈和睫毛处,使眼睛显既大又明亮。装化妆品的器皿及其用具有玻璃、象牙或雪花膏石精制而成,外观奇巧,本身就是美的象征,如现存巴黎罗浮宫博物馆的第十八王朝的化装匙,用优质木头和象牙精心雕刻而成,外形为一个呈游泳状的姑娘,手捧一个桃仁形的盒子,姑娘戴着假发,沉沉的耳坠和项链。
披金挂银也是古埃及人打扮自己的一个重要方式。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人们都喜欢佩戴首饰,甚至在绘画中给动物也戴上首饰。制作首饰的材料有金、银、宝石、玉石、铜、贝壳等,不同的颜色蕴含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如黄金为太阳的颜色,具有带来生命的特性;白银是月亮的象征,主要制作神明的骨骼;绿松石或孔雀石是尼罗河的颜色,它“赋予”万物以生命;东部沙漠中出产的碧玉和红玉髓,分别象征着植物和鲜血,都含有生命的色彩。用这些材料加工成的首饰包括:护身符、头带、耳坠、耳环、戒指、项圈、项链等。在各种首饰中,最精美的是那些用制作景泰蓝方法加工成的首饰,将黄金与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宝石搭配在一起,形成一件件色彩斑斓的贵重首饰。
古埃及的黄金主要来自南方的努比亚和库施王国,金匠们已懂得如何制作金箔,再用金箔加工成各种形状的首饰,只是当时的金箔比现在的要厚上几百倍。与黄金相比,那时的白银较希缺,主要从西亚进口,所以比黄金珍贵,一般是与黄金混合,制成合金饰品,同时也能达到使首饰更加耐磨的效果。
古埃及人除了爱打扮外,还特别爱干净,尤其是在宗教仪式中,不洁被认为是对神的大不敬,将会受到神的“惩罚”。当进行祭拜活动时,即使是法老,也要沐浴更衣。出于这种爱干净的需要,古埃及人常常把容易藏污纳垢的头发和胡子都剃掉,,男男女女都成了光头和无胡须的人。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假发和假胡子。久而久之,光头与戴假发成了古埃及人的一种习惯,如果谁留了毛发,就会被别人羞辱和嘲笑。这就是古埃及壁画或纸草画中,人人都戴着漂亮的假发的原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