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可以健脾利溼、宁心安神,那么茯苓的吃法有哪些呢?茯苓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渗溼利水茯苓性平、味甘,入心、肺、脾经,有渗溼利水的功效。茯苓皮有利尿的作用,其作用缓慢持久,能促进钠、氯、钾等电解质的排出。茯苓可配伍猪苓、泽泻、白术等中药,用于治疗脾虚溼盛型水肿。
健脾和胃
茯苓含有茯苓酸、蛋白质、卵磷脂等物质,能对胃肠道产生作用,茯苓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常食用茯苓可以改善脾虚食少、脘腹闷痛等症状。
缓解失眠
茯苓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水肿、气血不足的心悸失眠。中医上,常用茯苓配伍柏子仁、酸枣仁治疗失眠健忘的症状。常食用茯苓可以有效改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增强免疫
茯苓多糖可以增加吞噬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能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常食用茯苓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茯苓可以健脾利溼、宁心安神,那么茯苓的吃法有哪些呢?茯苓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茯苓可以长期吃吗可以长期适量食用。
茯苓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利水渗溼、宁心安神、健脾益胃的功效。长期食用茯苓是对身体有好处的,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
但是要注意每次的食用量不宜过多,用茯苓调理身体,应该遵守循环渐进的原则,一次性大量食用反而会产生不良影响。
哪些人不宜食用茯苓1小便过多者。茯苓有利水渗溼的作用,小便频繁者食用茯苓会增加小便次数,容易加重病情。
2肾虚患者。茯苓性平、味甘,有温肾利水的功效。但是肾虚患者食用茯苓会加重病症,甚至会出现滑精的症状。
3气虚下陷者。气虚下陷者常见症状饮食减少、面色萎黄、少气懒言,服用茯苓会造成身体不适。
茯苓的吃法有哪些 土茯苓绿豆老鸭汤原料:
老鸭半只、绿豆50克、土茯苓60克、姜3片、陈皮少许、盐少许。
1、土茯苓洗净、削皮、剁成大块;
2、绿豆洗净,提前用清水浸泡;
3、陈皮用清水泡软,姜去皮、切片;
4、处理过的老鸭洗净,斩成块状;
5、锅烧热,倒入少许油,待油烧热,放入姜片爆香;
6、放入老鸭块,大火煸炒;
7、煸至鸭肉出油,盛出鸭肉待用;
8、泡软的陈皮用刀刮去内膜;
9、汤煲中放入煸过的鸭肉、土茯苓、绿豆、陈皮和姜片;
10、倒入1L清水,大火煮沸,撇去浮沫,转小火煲2小时左右,关火后加少许盐调味。
薏米赤豆茯苓粥主料:
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100克。
做法:
1先将赤小豆浸泡半天;
2将赤小豆与薏米共煮粥;
3赤小豆煮烂后,加茯苓粉再煮;
4成粥后加白糖少许。
茯苓膏材料:
茯苓500克、炼蜜1000克。
做法:
1、将茯苓研成细末后加入蜜拌和均匀;
2、用文火熬成膏状晾凉后装入瓷罐备用;
3、每次温开水冲服10克、1日2次。
今天给各位分享茯苓膏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白芷茯苓膏的功效与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茯苓膏的功效2、茯苓膏的功效与作用茯苓膏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3、茯苓膏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4、茯苓膏有什么功效与作用茯苓膏功效与作用介绍茯苓膏的功效功用主治-茯苓的功效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
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
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
主肺痿痰壅。
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
治溺黄或赤而不利。
《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
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_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宜忌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马蔺为之使。
恶白敛。
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
②《药性论》:忌米醋。
③张元素: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
如汗多入服之,损元气。
④《本草经疏》: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⑤《得配本草》: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
还可以自制袋泡茶,取白术粉、白芍粉、白茯苓粉各150克,甘草粉75克,混合均匀,装入30个小包中,每天取1包用沸水冲泡,当茶喝,茶末可用于敷脸。
内服外敷,其效更佳。
这是个安全省钱的美白护肤法,而且十分有效哦。
茯苓膏的功效与作用茯苓膏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1、茯苓膏具有补脾养胃的功效,可以用于吃饭不香,或者不思饮食,食后腹胀的人群。
可以用于不耐寒冷油腻,自幼脾胃虚弱,经常腹泻的人群。
也适用于营养不良,疲乏倦怠,面色萎黄的人群。
2、对于稍有触碰就容易出血以及肌肉,口腔,嘴唇不适的人群也有治疗作用。
长夏,潮湿的时令季节,以及过度肥甘,思虑忧愁时可以服用茯苓膏,具有预防保健的功效。
茯苓膏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茯苓膏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茯苓膏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这是一种功效和作用非常丰富食物食物,但只了解表面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作用的药材,能够调理人的身体,增强体质,下面是茯苓膏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茯苓膏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1、利尿作用。
2、抗菌作用。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白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
4、抗肿瘤作用:白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白茯苓聚糖,含量很高。
5、白茯苓多糖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各种白茯苓多糖体在体内均能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6、对血液系统的影响:能使环磷酰胺所致大白鼠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
7、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白茯苓有镇静作用。
8、白茯苓可健脾,对那些久病瘦弱、食欲不振或兼有体倦乏力、腹泻的气虚脾弱病人有扶脾益气的作用,而且药性平和。
当然茯苓膏不只是在对人身体上面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容颜来说也有着很大的帮助,这是因为茯苓还有着美容的作用,对于很多爱美的女性来说,吃茯苓膏也是一种帮助美容养颜的方法,茯苓膏能够帮助美白护肤,是很好的`美容食品。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
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
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禁忌
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茯苓出自《神农本草经》。
《别录》曰,茯苓、茯神,生太山山谷大松下。
二月、八月采,阴干。
茯苓是一味延年益寿之药,“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魏晋、唐宋时期服食茯苓已很普遍。
到了清代,茯苓被当做养生益寿要药,尤其是慈禧太后,不但自己食用,还将茯苓制成茯苓饼,赏赐给大臣。
有人对慈禧太后的长寿补益药方进行研究,发现使用率最高的一味药就是茯苓,在78%的方中皆有。
茯苓含蛋白质、卵磷脂、胆碱、茯苓多糖等有效成分,能够增强机体组织的生理活性,促进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诱生和促诱生干扰素和白细胞调节素,间接抗病毒、抗肿瘤,减轻放疗与化疗的副作用,且能够保肝降酶,延缓衰老,美容养颜。
茯苓所含的卵磷脂和胆碱,能增强和改善大脑功能。
其所含的茯苓素利尿功效较佳,有助于降血糖和减肥。
茯苓膏有什么功效与作用茯苓膏功效与作用介绍1、祛湿利湿。
茯苓膏能够有助于排除身体里面多余的湿气和寒气,可以有助于帮助人们改善水肿的状况,主要是因为主要成份有茯苓、淮山药、薏苡仁、白莲子、广陈皮、鸡内金。
茯苓膏在这方面的表现相对也比较突出,现在有很多人都因为缺乏运动或者饮食习惯不好,从而导致身体里面的湿气加重,但是通过适当的调理过后,这方面的问题都能够得到良好应对,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2、健脾开胃。
茯苓膏在健脾开胃上面有着非常不错的功效,其实现在有很多朋友都遇到了这方面的痛苦,以至于消化不良,吸收营养的情况也并不是特别好,所以大家可以适当的使用这个方法来进行调理。
其中有多种营养成分都能够有助于帮助人们调理脾胃虚弱,对消化不良和胃口不好,也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3、改善频繁遗精。
茯苓膏也有助于帮助改善平房已经也能够有助于调理小便不畅和恶心呕吐,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可以减少烦躁不安和失眠多梦等情况,同时也具有良好的滋阴养血功效,但是千万别存在错误使用的状况,具体的用法用量应该要参考说明书里面的内容。
关于茯苓膏的功效与作用和白芷茯苓膏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茯苓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运用范围很广,长期食用茯苓会对人体产生比较好的作用,了解一下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对我们有好处,以下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1茯苓的功效
1、《药征》记载:茯苓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2、《伤寒明理论》记载:茯苓渗水缓脾。
3、《本经》记载:茯苓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4、茯苓治子宫肌瘤:茯苓、桂枝、当归、牡丹皮各180克,桃仁、赤芍、海藻、牡蛎、鳖甲各120克,红花75克,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各60克 共研细末,炼蜜和为桂枝茯苓丸,丸重9克,每服1丸,日3次,温开水送,持续服药1年,能使月经正常,肌瘤消失。
5、茯苓治心神失养:茯苓9克,酸枣仁15克,知母6克,川芎45克,甘草3克 水煎服,为酸枣仁汤。亦宜于虚烦不眠、心悸眩晕等症。
6、《儒门事亲》记载:茯苓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之。
7、茯苓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8、《德生堂经验方》记载:茯苓治下虚消渴,上盛下虚,心火炎烁,肾水枯涸,不能交济而成渴证:白茯苓一斤,黄连一斤。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温汤下五十丸。
9、《本草衍义补遗》记载: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药也,若阴虚者,恐未为宜。
10、《局方》威喜丸 记载:茯苓治丈夫元阳虚惫,精气不固,余沥常流,小便白浊,梦寐频泄,及妇人血海久冷,白带、白漏、白*,下部常湿,小便如米泔,或无子息(不育):黄蜡四两,白茯苓四两(去皮、作块,用猪苓一分,同于瓷器内煮二十余沸,出,日干,不用猪苓)。上以茯苓为末,熔黄蜡为丸,如弹子大。空心细嚼,满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为度。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2茯苓的食用方法
赤豆薏米茯苓粥
材料: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100克
做法:
1、先将赤小豆浸泡半天
2、将赤小豆与薏米共煮粥。
3、赤小豆煮烂后,加茯苓粉再煮
4、成粥后加白糖少许
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能利水渗湿,健脾补中。薏米甘淡微寒,能利尿消肿,健脾止泻,清利湿热。赤小豆味酸性平,善下行,能清热利湿,解读退黄,通利水道。
茯苓山药大枣粥
材料:粳米50克、茯苓20克,枣(干)15克、山药(干)20克、赤砂糖30克
做法:大枣去核,与茯苓、山药、粳米同煮成粥,加适量红糖味即可。
功效:健运脾胃,渗湿止泻,小儿脾胃气虚、食少便溏、体倦乏力者可经常食用。茯苓甘平,淡渗利水祛湿,补脾益胃,与山药、大枣佐用,药性平和,滋补脾胃,除湿止泻之功更著。
1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茯苓的作用,和食用方法
茯苓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
中医入药,有利尿、镇静作用 [药性]甘、淡、平、归肺、胃、肾经。 [药效] 败毒抗癌、利水化饮、健脾宁心。
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 [原料]获苓20克,大枣10克,山药2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 [做法]大枣去核,与茯苓、山药、粳米同煮成粥,加适量红糖调味即可。
经验方 原料茯苓细粉 米粉 白糖各等份 制作上3味加水适量,调成糊,以微火在平锅里摊烙成极薄的煎 饼。 用法可经常随量吃。
功效健脾补中,宁心安神。适用于气虚体弱所致的心悸、气短、 神衰、失眠以及浮肿、大便溏软 [用法]分3次佐餐食用。
[作用]健运脾胃,渗湿止泻。小儿脾胃气虚、食少便溏、体倦乏力者可经常食用。
[评注]茯苓甘平,淡渗利水去湿,补脾益胃,与山药、大枣佐用,药性平和,滋补脾胃,除湿止泻之功更著 买回茯苓粉,按照2∶5的比例,与蜂蜜一起冲水,可以提高抵抗力,利水消肿。蒸制馒头、包子等面食时,可在面粉中加入茯苓粉混匀一起蒸,或者将茯苓和山药、松仁、芡实、莲心一起和面,做成烙饼,对糖尿病患者有较好疗效。
此外,茯苓还可以做汤、泡酒,在500毫升的酒中,放100克茯苓,每天喝5—10毫升,具有宁心安神、健脾延年的功效。 当归茯苓炖鸡汤:当归50克,茯苓20克,乌鸡一只,生姜一块,水适量,文火共炖,至肉烂 汤浓时,调味装盘即可食用。
◆莲子茯苓糕 材料:茯苓、莲子、麦冬各等份 做法:茯苓、莲子、麦冬共研细末,加入白糖、桂花适量拌匀,用水和面蒸糕食用。 功效:宁心健脾,适宜于因心阴不足,脾气虚弱而引起的干渴、心悸、少食、神疲者。
◆栗子茯苓粥 材料:茯苓15克,栗子10枚,糯米30克 做法:将茯苓洗净入锅,加冷水,用小火煎半小时,弃渣留汤,加入栗子肉、糯米,再煮成粥食用。 功效:健脾益肾,利湿止泻,适宜于小便不利、慢性肾炎者。
◆山药茯苓肚 材料:猪肚1只,茯苓100克,淮山100克 做法:将猪肚洗净,茯苓、淮山装入肚内,淋上黄酒2匙,撒细盐适量,扎紧口,入锅内加水慢炖至肚子酥烂;将猪肚捞出剖开,倒出茯苓、山药,冷却后烘干,研末装瓶,每次服6-10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取猪肚切片,适当调味后食用。
功效:补肾益胃,健脾渗湿,适宜于糖尿病患者荷叶茯苓粥 荷叶1张(干鲜均可),茯苓50克,粳米100克。先将荷叶煎汤后去渣,再加入茯苓、粳米煮成粥,分早晚两次食用。
对感受暑热所致的脑胀、胸闷、小便黄、湿热泻痢有较好的疗效,对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神经衰弱都有一定的疗效。消食健胃心苓粥 桂心2g,茯苓10g,桑白皮3g,粳米100g。
先煎茯苓、桂心、桑白皮,滤渣取汁,与粳米同煮成粥。每日1剂,作早餐食之。
主治饮食停蓄胃脘、上逆犯胃胸满、咳逆、欲呕、饮食不下等症。 祛湿解乏芡苓粥 芡实、茯苓、山药、莲肉、薏苡仁、白扁豆、党参、白术各6g,加水适量,同煎40分钟后捞出党参和白术药渣,再加入洗净粳米150g,继续煮至米烂粥稠,即可分次调糖食用,连吃数日。
主治体虚乏力、虚肿、泄泻等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