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那么桂枝有什么功效呢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桂枝的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症瘕。
①成无己:泄奔豚,和肌表,散下焦蓄血。
利肺气。
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去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表,去皮风湿(末二字据《本草发挥》补)。
③《本草经疏》:实表祛邪。
主利肝肺气,头痛,风痹骨节挛痛。
④《药品化义》:专行上部肩臂,能领药至痛处,以除肢节间痰凝血滞。
⑤《本草备要》:温经通脉,发汗解肌。
⑥《本草再新》:温中行血,健脾燥胃,消肿利湿。
治手足发冷作麻、筋抽疼痛,并外感寒凉等症。
桂枝的作用1、抗菌作用桂枝醇提物在体外能抑制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葡萄球菌,有效浓度为25毫克/毫升或以下;对白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肺炎球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亦有抑制作用(平板挖洞法)。
2、抗病毒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桂枝煎剂(1:2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和孤儿病毒(ECHO11)有抑制作用,在鸡胚上,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以70%醇浸剂作用较好。
3、利尿作用用含桂枝的五苓散025克/公斤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可使犬尿量明显增加,单用桂枝静注(0029克/公斤)利尿作用比其他四药单用显著,故认为桂枝是五苓散中主要利尿成分之一,其作用方式可能似汞撒利。
桂枝的炮制方法桂枝:用水稍浸泡,捞起,闷润至透,切片,晾干,筛去屑。
桂枝木:取去皮桂枝,稍浸泡,润透,切片,晾干。
桂枝尖:取桂枝的细枝梢,稍浸,闷润至透,切片,晾干。
桂枝是一味中药,很多人对于它都是不熟悉的,那么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散寒解表
桂枝辛温发散,具有疏散风寒之邪外出的功能,《神农本草经》(以下称《本经》)言桂枝“味辛,温,无毒”;宋《本草别说》:“仲景《伤寒论》发汗用桂枝”;清《本草备要》也云:“桂枝治伤风头痛,无汗能发;中风自汗,有汗自止”。可见历代本草书对桂枝具散寒解表功效的观点是统一的。但清代部分医家认为桂枝性温且热,性偏则有“毒”,宜辨证明确后使用,否则用之则伤人。
调和营卫
历代医家多认为桂枝有调和营卫的作用。《本草纲目》说:“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景岳全书》说:“桂枝气轻,故能走表,以其善调营卫,故能治伤寒,发邪汗,疗伤风,止阴汗”。清《本草求真》直接谓之“调和营卫”。可见历代医籍和本草著作都认为桂枝具有调和营卫的功能。
温通经脉
桂枝药材为枝条,枝条可通达四肢,具温通经脉之功。清张秉成指出:“桂枝体用可通肢,辛甘能入血,温经达络散风寒。”(《本草便读》)。汪昂评之“痛风有风痰、风湿、湿痰、瘀血、气虚、血虚之异,桂枝用作引经”(《本草备要》)。黄宫绣对其宣痹的功能进一步阐发说“桂枝能横行于臂,治痛风(行痹),须用桂枝以为响导。”(《本草求真》)清周岩在《本草思辨录》中总结道:“桂枝所优,在温经通脉,内外证咸宜”,均说明桂枝具温通经脉之效。
温助阳气
桂枝性温且热,入气分,味辛甘,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辛甘发散为阳”,为“阳中之阳”(《药性赋》)。桂枝气厚,“气厚者为阳”、“厚者发热”、(《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神农本草经》言“补中益气”,《名医别录》“主治心痛”,《本草经集注》“主温中,心腹寒热冷疾。理疏不足,导百药无所畏。”等,从历代医家之论可见桂枝不仅温通五脏的阳气、调畅血脉和经络,而且还可补中益气,具治病养生驻颜的功能。
利肝肺气
陶弘景首次提到桂枝“利肝肺气”的功效,利肝气包括了平肝和疏肝两方面的作用,利肺气则指肃降肺气。具辛温之性的桂枝,何以能平肝肃肺“桂树之下无杂木”(《吕氏春秋》),从古书的记载均可见桂树能“克”其它树木,为“百树之王”。中医则引申为桂枝能平肝、伐肝、抑肝木。《本草求真》说:“桂枝,其体轻,其味辛,有升无降,故能入肺而利气,胁风本属于肝,凡治胁风之症,当用桂枝入肝以平”。温病大家叶天士则更有精辟论断:“桂气温,秉天春和之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润泽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从桂枝的气味和习性来说明桂枝利肝肺气。
平冲降逆
桂枝具有平冲降逆的功效,是针对下焦寒气或水湿(饮邪)之气上逆而言,通过温化、温散寒凝水湿而达到平冲降逆的目的,与前利肝肺气有着本质的区别,彼为舒畅肝肺气机,以顺达为是,此为降逆气以平为是。仲景方中的桂枝加桂汤、苓桂草枣汤均体现了这一平冲降逆以治奔豚的特点。桂枝能温散膀胱水气,使冲气不从腹部上逆,而能蒸腾水气从背部和卫表而出。平冲降逆这一功效可以说是桂枝温助阳气功效的特殊运用,因其特殊所以历代医家多单列为一功效。桂枝的功效正是:散寒解表调营卫,温助阳气“主百病”,温通血脉“无所畏”,平肝降逆利肝肺。
桂枝性温、味甘辛,归膀胱、心、肺经,是中医常用的解表药,主治风寒表证;那么作为一味常见的解表药,大家都了解它的功效作用、和服用禁忌吗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吧!
桂枝的功效:功效:散寒解表;温通经脉;促阳化气。
主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百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
桂枝的作用:桂枝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1、桂枝治寒凝血滞诸痛证。桂枝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如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桂枝能温通心阳,常与枳实、薤白同用。
2、桂枝治风寒感冒。桂枝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
3、桂枝用于阳虚不得温通之证。本品可温经通阳,胸阳不振,心脉淤阻。胸麻心痛,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4、桂枝治痰饮、蓄水证。本品甘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之邪,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
5、桂枝用于痰饮证和膀胱蓄水心脾阳虚,水湿内停,胸胁胀满,咳逆头晕等痰饮证,常与白术、茯苓、甘草同用,以温运脾阳,化湿利水。
6、桂枝治心悸。桂枝辛甘性温,能助心阳,通血脉,止悸动。如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而见心悸动、脉结代者,每与甘草、人参、麦冬等同用,如炙甘草汤。
7、桂枝用于风湿痹痛、胃寒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肩臂肢节冷痛,桂枝常与附子、生姜、甘草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止痛,如桂枝附子汤。
8、桂枝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不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表虚有汗者,桂枝常与白芍、生姜、大枣等同用,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表实无汗者,桂枝常与麻黄等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如麻黄汤
桂枝的服用禁忌:1、病高热,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禁服。
2、经期以及孕妇禁服。
1、桂枝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散寒解表、温经通脉、促阳化气等功效。对于身体患有风湿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闭经、痛经、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等临床表现,通过桂枝进行治疗均有良好的效果。另外对于身体出现的阳气不足以及身体出现命门火衰、肾阳不足、腰膝疼痛,均可以通过桂枝进行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它对于身体还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还具有抗癌、防癌作用,以及对身体风湿疾病都有良好的调理和治疗作用。并为它对于身体出现的水肿以及奔豚证,均可以通过桂枝治疗。
2、当身体出现以下症状不适合用桂枝服用,比如身体出现温热表现,以及身体出现多汗、血热妄行或者身体高热表现症状,需避免应用桂枝。
桂枝是樟科肉桂的一种小枝。肉桂常绿乔木,一般生于常绿阔叶林中,多为栽培。我国的福建、台湾省、广东、广西、云南都是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尤其是广西,大部分是人工纯林。
采摘嫩枝,落叶,晒干;或者将肉桂树多余的发芽分蘖从地面上剪掉,晒干;或者把修剪过的稀疏的树枝拿到阳光下晒干。
桂枝嫩枝长圆柱形,长30至70厘米,粗端直径03至1厘米。表面呈棕红色,有细纹、叶和芽痕及点状或椭圆形皮孔。然而,它很脆,容易折断。切面皮肤呈红棕色,可见一条淡黄的石细胞带。木材黄白色至微**,果肉方形或菱形,有特殊香味,味甜,略带辛辣味。
最好是枝条细嫩均匀,色泽红棕色,香味浓郁。
桂枝的食用方法
桂枝的用法用量:内服:汤剂15-6g,大剂量,最多15-30g;;或者药丸或者粉末。
桂枝用药禁忌症:发热伴高热、阴虚火旺、皮疹血热者禁用桂枝。
1、桂枝甘草汤
功效:养心气,温心阳,治多汗,双手交叉,感觉紧张,想被压的人。桂枝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成分:桂枝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温服三次(成人常用量:10剂)
方毅:太多的汗水会让你内心感到悲伤,但如果你心中的阳气受损,你的心会因喜悦而悸动,所以你会双手交叉,冒着心脏的危险。方中以桂枝入心,辛温助阳,甘草温补气机,进而助心中阳气复兴。两药合用,能使心平气和,辛甘之药与阳相合,阴阳复苏。
2、桂枝附子汤1
功效:治疗伤寒八九天不可解,风湿相斗,身体上火疼痛。
处方:桂枝(三钱)、附子(炮制、去皮、脐,三片)、甘草(两块钱)
用法:一次服用,水两分钟,姜片三片,炒一分钟,随时服用。活书有牡丹和大枣。
来源:明?方写《妙方》
3、桂枝附子汤2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主治八月九日伤寒,风湿,身痛心烦,不能侧转,不呕吐口渴,脉浮空涩。现用于风寒湿引起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
组成:桂枝三两45克(去皮),甘草二两30克(焙干),生姜三两45克(切片),大枣12个,附子1片15克(炮制)。
用法:取五味药,用1800毫升水煮沸600毫升,去渣,温服三次。
现代用量:桂枝(9g)、生姜(9g)、大枣(3片)、甘草(6g)、附子(3-6g)
来源:《伤寒论》)。
4、桂枝绿茶
功效:发汗舒筋;抗病毒,利尿,治疗风寒表证引起的腰背四肢酸痛。
配料:桂枝3g,绿茶3g。
用法:用200毫升开水冲泡后饮用,冲洗至味淡。
来源:传统凉茶配方。
5、桂枝散药方1
功效;主治:休克致肝损伤引起的胁肋骨疼痛。
组成:枳壳30克(小,去皮,麸炒),桂枝15克(不用火去皮)。
用法:将药物研成细粉。每服6g,空用姜枣汤调。
来源:普济技方,卷七。
6、桂枝散药方2
功效:解表清热,治疗发热两天,头痛发热,无汗易怒。
组成:桂枝15克,葛根15克,麻黄22克(去根去节),石膏30克,白芍15克,甘草15克(炒微红,提起),杏仁15克(汤泡,去皮去尖,双仁,麸炒微黄)
用法:取药,捣碎成粉。各取9克,取水300毫升,加姜4克,葱165厘米,炒至180毫升,捞出我,随时趁热服用。把衣服上的汗取下来,然后无汗取下来。
来源:太平方卷十七。
7、柴胡桂枝干姜汤
功效:散寒生津敛阴,主治伤寒少阳证,寒热来来往往,寒热淡热,胸胁微结,小便不利,口渴不吐,但头上汗出心烦;男性疟疾是冷而热,或冷而不热。
原成分:DC柴胡。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亮亮,天花粉亮亮,黄芩亮亮,牡蛎亮亮(煮),甘草亮亮(烤)
组成:柴胡24克,桂枝9克,干姜9克,天花粉12克,黄芩9克,牡蛎6克(煮制),甘草6克(焙制)
用法:用12升水煮600毫升,去渣,再炒300毫升,温服150毫升一天两次。刚开始稍微烦躁的时候,再流汗就会好起来。
来源:《伤寒论》。
8、桂枝酒
功效:治肝虚寒、突然沉默、坐不住、面黑、四肢无力、失利、风损重。
配方:桂枝、川芎、独活、牛膝、山药、甘草、附子、防风、茯苓、天雄、茵陈、杜仲、白术、白术、生姜、大枣40枚,土鳖虫根皮、辣椒1升。
方法:取父亲口腔十八口,用四桶酒浸泡七天。
用法:四合一服用,两天,加到五六合一。每两美元一杯的温葡萄酒。或者用香辣肉桂一分,大黄和当归各一半,三钱姜和紫苏各煎一次,然后去掉黑色物质。或者在药末,草草又取一小盏米醋,也散瘀。
说明:普济坊,附子22两,大枣40铢,猪椒叶无根皮,猪椒桑皮各1升。
来源:“紧急护理的重要处方”
9、桂枝丸
功效:益胸膈,食之,填肤,治诸气,苦恼腹痛;容纳葡萄酒。
组成:槟榔3颗(大颗)、牵牛花3两(麸炒半生)、关桂3两(去皮)、青皮2两(焯水)、陈皮2两(焯水)、干姜2两(焙干)。
用法:每次15粒,茶、酒同服。女人腹痛,给醋汤,男人用茴香汤。喝完再吃,会很棒的。
方法:顶部为细粉,煮醋面糊为丸,如绿豆。
来源:姬伯,第二卷。
10、桂枝橘皮汤
功效:温调魏莹,主治痹痛、肩背部麻木、腕部硬痛、头重鼻塞、风不顺微汗,无定痛。
组成:桂枝尖1元(蜜炙),生白芍15元,鲜姜1元,陈皮15元(炒),烤草6分钟,红枣2块(去核)。
来源:修订流行伤寒论。
11、桂枝白术汤
功效:主治风热型疟疾。
处方:嫩桂枝1份,杭青皮1份,珍光皮1份,白云灵1份,川芎5份,香白芷5份,芽桔梗5份,尖槟榔5份,法半夏1份,焯水2份,漂白6份,紫苏叶7份。
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3片,水煎服,生发前2点服。
资料来源:《幼儿集》,第三卷
桂枝鉴别应用
1桂枝吉杰散寒,显其力。炒桂枝温里祛寒祛湿,蜜炙桂枝温里补虚润燥。
2肉桂和桂枝都源于月桂树,一个是厚皮,一个是嫩枝,都有温血助气、散寒凝血的作用。但肉桂性热,胜于温通止痛。当人们下焦补肾阳时,它可以点燃原始。肉桂桂枝性甘性温,善发汗解表,入焦补心阳,止心悸。
桂枝配伍应用1配芍药
桂枝香甜而暖,你走在外面,它会甜而暖,你走进里面,它会甜而暖。芍药微寒带苦酸,清热带苦酸,敛阴带酸寒。月桂树和牡丹的组合,阳气越多,越酸越寒,越阴越刚越柔,越阳越阴,越散越收,越互利。外感是肌肉和护营的大法;内证是由气和阴阳转化而来的。
2配麻黄
麻黄偏于肺经之气,辛苦,满皮毛,专治发汗散寒之邪;桂枝偏入心经血穴,甘温,达营养生,可舒筋祛风。两药配伍,既能入卫营,舒筋解表,又能温散风寒。用于风寒表证,发汗解表。
3配甘草
甘平甘草,健脾解中,益阴扶正,调和诸药。桂枝配甘草,专以分心为二,使辛甘发散为阳,使辛甘变化,阳中有阴,能养正气,益心气,通心阳,治心悸脉象。
4配大黄
大黄味苦,性寒,清肠胃。被称为通,具有祛瘀活血的作用。两者相匹配,寒热结合各有优势。
5配附子
附子辛、热、毒,纯阳燥烈,不察而去。它通十二经,具有回阳救逆、壮阳散寒的作用。真的很冷,可以治好。两药合用,两阳相加,温经清关节,散寒。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烦痛,不能侧转,不利屈伸,温通血管,治阳虚阴凝,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用于阳虚水肿,能阳化气;阳虚寒能助阳出窍,无汗死阳之虞。
注意事项
服用桂枝时,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
2少吃辛辣或刺激性食物。
3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放松身心。
4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学会合理减压。
拥有发汗与治疗痛经作用的桂枝,是治疗伤风发热,风湿头痛的药材。桂枝这种东西可以制药也可以膳食,其作用还是很大的。下面就来看看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桂枝的药用价值有哪些1、桂枝治风寒的功效作用
能够治疗邪风入体造成的问题,对于感冒等寒风入体引起的疾病,喝些桂枝就能让病情得到缓解。如果是热风引起的感冒,那么桂枝搭配清凉食材来喝也可以。
除了风热风寒,桂枝还可以缓解风湿类问题。桂枝搭配红枣来熬汤,让发汗的功效加倍。
2、桂枝调关节的功效作用
桂枝可以活血行气,通常桂枝在治疗关节痛、风湿等病症的时候有奇效,在医学上用桂枝生姜相互舂碎外敷在疼痛的关节或者皮肤外,可以除疼痛,消除肿痛。
对于较为顽固的病痛,可以用上述两个药材搭配白酒一起调和外敷,作用加倍。
3、桂枝活气血的功效作用
桂枝中的温经理气的作用非常强,针对女性血滞血凝,月经混乱,痛经等综合问题都能够给予改善,桂枝和白术甘草一起做的桂术甘草汤,利水祛水,消肿平复胸部胀痛。
桂枝搭配葱白做成的汤用以治疗胸痹疗效很好。桂枝活血效果很好,所以孕妇和出血不止的人不能服食桂枝,这一点要注意。
桂枝
(《唐本草》)
异名柳桂(《本草别说》)。
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植物形态详"肉桂"条。
采集8~7月间剪取嫩枝,截成长约15或30~100厘米的小段,晒干。
药材干燥的嫩枝,呈圆柱形,长15~100厘米,直径08~1厘米,外表棕红色或紫褐色。表面有枝痕、叶痕、芽痕,并有纵棱线、纵纹及横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有棕红色边,中心色较深。粗枝断面呈黄白色。气清香,味甜微辛。以幼嫩、棕红色、气香者为佳。
主产广东、广西等地。
药理作用①抗菌作用
桂枝醇提物在体外能抑制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葡萄球菌,有效浓度为25毫克/毫升或以下;对白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肺炎球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亦有抑制作用(平板挖洞法)。
②抗病毒作用
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桂枝煎剂(1:2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和孤儿病毒(ECHO11)有抑制作用,在鸡胚上,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以70%醇浸剂作用较好。
③利尿作用
用含桂枝的五苓散025克/公斤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可使犬尿量明显增加,单用桂枝静注(0029克/公斤)利尿作用比其他四药单用显著,故认为桂枝是五苓散中主要利尿成分之一,其作用方式可能似汞撒利。
炮制桂枝:用水稍浸泡,捞起,闷润至透,切片,晾干,筛去屑。桂枝木:取去皮桂枝,稍浸泡,润透,切片,晾干。桂枝尖:取桂枝的细枝梢,稍浸,闷润至透,切片,晾干。炒桂枝:取桂枝片入锅内,以文火炒至深**略有焦斑为度。
性味辛甘,温。
①《医学启源》:"气热,味辛甘。"
②《本经逢原》:"辛,甘,微温,无毒。"
归经入膀胱、心、肺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太阳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③《药品化义》:"入肝、肾、膀胱三经。"
④《本草求真》:"入肌表,兼入心、肝。"
功用主治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症瘕。
①成无己:"泄奔豚,和肌表,散下焦蓄血。""利肺气。"
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去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表,去皮风湿(末二字据《本草发挥》补)。"
③《本草经疏》:"实表祛邪。主利肝肺气,头痛,风痹骨节挛痛。"
④《药品化义》:"专行上部肩臂,能领药至痛处,以除肢节间痰凝血滞。"
⑤《本草备要》:"温经通脉,发汗解肌。"
⑥《本草再新》:"温中行血,健脾燥胃,消肿利湿。治手足发冷作麻、筋抽疼痛,并外感寒凉等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
宜忌温热病及阴虚阳盛之证、血证、孕妇忌服。
①《本草从新》:"阴虚之人,一切血证,不可误投。"
②《得配本草》:"阴虚血乏,素有血证,外无寒邪,阳气内盛,四者禁用。"
选方①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渐渐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细切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巳须臾,吸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伤寒论》桂枝汤)
②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桂枝附子汤)
③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一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
④治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各三两,枳实五枚。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桂枝生姜枳实汤)
⑤治伤寒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⑥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黄芪桂枝五物汤)
⑦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桂枝龙骨牡蛎汤)
⑧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小建中汤)
⑨治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杯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桂枝茯苓丸,⑥方以下出《金匮要略》)
名家论述①《用药心法》:"桂枝气味俱轻,故能上行发散于表。"
②王好古:"或问《本草》言桂能止烦出汗,而张仲景治伤寒有当发汗,凡数处,皆用桂枝汤;又云,无汗不得服桂枝,汗家不得重发汗,若用桂枝是重发其汗,汗多者用桂枝甘草汤,此又用桂枝闭汗也。一药二用,与《本草》之义相通否乎曰,《本草》言桂辛甘大热,能宣导百药,通血脉,止烦出汗,是调其血而汗自出也。仲景云,太阳中风,阴弱者汗自出,卫实营虚故发热汗出。又云,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阴虚阳必凑之,故皆用桂枝发其汗。此乃调其营气,则卫气自和,风邪无所容,遂自汗而解,非桂枝能开腠理,发出其汗也。汗多用桂枝者,以之调和营卫,则邪从汗出而汗自止,非桂枝能闭汗孔也。昧者不知出汗、闭汗之意,遇伤寒无汗者亦用桂枝,误之甚矣。桂枝汤下发汗字,当认作出字,汗自然发出,非若麻黄能开腠理发出其汗也。其治虚汗,亦当逆察其意可也。"
③《本草衍义补遗》:"仲景治表用桂枝,非表有虚以桂补之;卫有风邪,故病自汗,以桂枝发其邪,卫和则表密汗自止,非桂枝能收汗而治之。"
④《纲目》:"麻黄遍彻皮毛,故专于发汗而寒邪散,肺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进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脾主营,肺主卫,甘走脾,辛走肺也。"
⑤《本草汇言》:"桂枝,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止咳嗽,去肢节间风痛之药也,气味虽不离乎辛热,但体属枝条,仅可发散皮毛肌腠之间,游行臂膝肢节之处。"
⑥《本草述》:"桂枝与薄桂,虽皆属细枝条,但薄桂尤其皮之薄者,故和营之力似不及枝也。又肉桂治奔豚而桂枝亦用之者,以奔豚属肾气,肾气出之膀胱,桂枝入足太阳故也。""世医不悟桂枝实表之精义,似以此味能补卫而密腠理。若然,何以不用参、芪耶盖四时之风,因于四时之气,冬月寒风伤卫,卫为寒风所并,则不为营气之并而与之和,故汗出也。唯桂枝辛甘能散肌表寒风,又通血脉,故合于白芍,由卫之固以达营,使其相和而肌解汗止也。"
⑦《本经逢原》:"麻黄外发而祛寒,遍彻皮毛,故专于发汗;桂枝上行而散表,透达营卫,故能解肌。世俗以伤寒无汗不得用桂枝者,非也。桂枝辛甘发散为阳,寒伤营血,亦不可少之药。麻黄汤、葛根汤未尝缺此。但不可用桂枝汤,以中有芍药酸寒,收敛表腠为禁耳。"
⑧《长沙药解》:"桂枝,入肝家而行血分,走经络而达荣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升清阳之脱陷,降浊阴之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入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涩,甚去湿寒。能止奔豚,更安惊悸。"
⑨《本经疏证》:"凡药须究其体用,桂枝能利关节,温经通脉,此其体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味厚则泄,气厚则发热,辛以散结,甘可补虚。故能调和腠理,下气散逆,止痛除烦,此其用也。盖其用之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其功之最大,施之最广,无如桂枝汤,则和营其首功也。"
⑩张寿颐:"桂枝轻用三、五分至七、八分,重用一钱至钱半,若营血素虚,而卫阳亦微,外有凛寒,则用一、二分与白芍合炒,其舌滑无苔者,且必桂、芍同炒,而拣去桂枝不用,仅取其气,不食其味,此虽吴下近时新法,而不可谓其无深意者也。桂枝即肉桂之枝,柔嫩细条,芬芳馥郁,轻扬升散,味辛气温。祛营卫之风寒,主太阳中风而头痛。立中州之阳气,疗脾胃虚馁而腹疼。宜通经络,上达肩臂。温辛胜水,则抑降肾气,下定奔豚,开肾家之痹着,若是阳微溲短,斯为通溺良材。惟在燥咳气升,妄用即教血溢,抑或阴亏液耗,误投必致病加。其效在皮,而仲景书反去其皮,可悟传抄之谬,无皮为木,而晚近来或用其木,毋乃嗜好之偏。"
⑾曹家达:"寒湿凝迈于肌肉,阳气不达于外,仲师因立桂枝汤方,以扶脾阳而达营分之郁。盖孙络满布腠理,寒郁于肌,孙络为之不通,非得阳气以通之,营分中余液必不能蒸化而成汗,桂枝之开发脾阳其本能也。但失此不治,湿邪内窜关节,则病历节;或窜入孙络而为痛,按之不知其处,俗名寒湿流筋。其郁塞牵涉肝脏,二证皆宜桂枝。"
提醒您:桂枝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