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H2 高温 速度很慢
分子量: 32118
熔点(101325kPa): -1850℃
沸点(101325kPa): -1115℃
液体密度(-185℃): 711kg/m3
气体密度(0℃,100kPa): 142kg/m3
相对密度(气体,空气=1,20℃,101325kPa): 1114
比容(211℃,101325kPa): 07518m3/kg
气液容积比(15℃,100kPa): 412L/L
临界温度: -34℃
临界压力: 4843kPa
熔化热(-18640℃,<01kPa): 2462kJ/kg
气化热(-11140℃,101325kPa): 34289kJ/kg
比热容(气体,25℃,101325kPa): Cp=133396J/(kg.K)
蒸气压(-163℃): 133kPa
(-60℃): 1040kPa
(-10℃): 4150kPa
粘度(101325kPa,0℃): 00108mPa.s
表面张力(-1114℃,101325kPa): 1511mN/m
导热系数(101325kPa,0℃): 001918 W/(m.K)
爆炸界限: 08%-98%
火灾危险度: 大
硅烷在常温常压下为具有恶臭的无色气体在室温下着火,在空气或卤素气体中发生爆炸性燃烧即使用其它气体稀释,如果浓度不够低,仍能自燃硅烷在氩气中含2%、氮气中含25%、氢气中含1%时,它仍能着火硅烷浓度在小于1%时不燃,大于3%时自燃,1%-3%时可能燃烧
SiH4 + 2O2 → SiO2 + 2H2O
燃烧产物为粉状氧化硅和水,火焰温度较低,在氩气中含3%硅烷时为500-600℃常温下稳定,在300℃开始分解,600℃时分解加速,1000℃时完全分解成硅和氢
SiH4 → Si + 2H2
在中性或酸性水中比较稳定,但是在碱性水溶液中容易分解
SiH4 + 2H2O → SiO2 + 4H2
SiH4 + 2KOH → K2SiO3 + 4H2
硅烷是强还原剂,与重金属卤化物激烈反应,与氯、溴发生爆炸性反应,与四氯化碳激烈反应因此对硅烷不能使用氟里昂灭火剂硅烷不溶于乙醇、乙醚、苯、氯仿和四氯化硅不与润滑油、脂肪反应对几乎所有的金属无腐蚀性有时,玻璃中的碱成分也能分解硅烷溶解在二硫化碳中的硅烷遇到空气也可发生爆炸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液氮
化学品英文名称: Liquid nitrogen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84
CAS No: 7727-37-9
分子式: N2
分子量: 280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液氮 ≥995% 7727-37-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皮肤接触液氮可致冻伤如在常压下汽化产生的氮气过量,可使空气中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窒息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回目录
皮肤接触: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氮气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可用雾状水喷淋加速液氮蒸发,但不可使水枪射至液氮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气体在低凹处积聚,遇点火源着火爆炸用排风机将漏出气送至空旷处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防寒服,戴防寒手套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宜超过30℃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但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面罩
身体防护: 穿防寒服
手防护: 戴防寒手套
其他防护: 避免高浓度吸入防止冻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高纯氮≥99999%;工业级 一级≥995%; 二级≥985%
外观与性状: 压缩液体,无色无臭
pH:
熔点(℃): -2098
沸点(℃): -1956
相对密度(水=1): 081(-19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097
饱和蒸气压(kPa): 102642(-173℃)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147
临界压力(MPa): 340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微溶于水、乙醇
主要用途: 用作致冷剂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废气直接排入大气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22006
UN编号: 1977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Z01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暂不办理运输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2 类不燃气体
次氯酸钠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次氯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 sodium hypochlorit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919
CAS No: 7681-52-9
分子式: NaClO
分子量: 744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CAS No
次氯酸钠溶液 7681-52-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有致敏作用本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氯化物
灭火方法: 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腐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 工业级 (以有效氯计)一级13%; 二级 10%
外观与性状: 微**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
pH:
熔点(℃): -6
沸点(℃): 1022
相对密度(水=1): 11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溶于水
主要用途: 用于水的净化,以及作消毒剂、纸浆漂白等,医药工业中用制氯胺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碱类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8500 mg/kg(小鼠经口)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83501
UN编号: 1791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耐酸坛或陶瓷瓶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3 类其它腐蚀品
第十六部分:特性
苍**极不稳定固体,与有机物或还原剂相混易爆炸.水溶液碱性,并缓慢分解为NaCl NaClO3 O2 ,受热受光快速分解.强氧化性
第十七部分:制作
用30%到35%的NaOH水溶液低于10度时吸Cl2,滤去NaCl,再冷至-20度可得NaClO-5H2O晶体,低于10度真空脱去结晶水即得
方法:
1扎碱:先在盆里把水温兑好,再把鱿鱼放到水里(水一定要漫过鱿鱼),搅拌一下开始扎碱。扎碱时要小心,碱如果过量,汆出来的鱿鱼会臭碱,如果碱不够,鱿鱼不会充分发涨。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经验,我这里有一个小窃门,在扎碱的时候,先加一把,然后观察水的变化,如果水有一些腻手,并且盆的周围出现一圈细小的泡沫,那就不需要加碱了,如果没有这两情况,就还需再加。碱扎完后用盘子或重物把鱿鱼压到水里,让它能完全浸泡,一般泡五个小时就够了。
2改刀:鱿鱼浸泡好后,把它从碱水里捞起来沥干,撕皮,把头和尾放在一边,身子切成两指半宽的长条块,然后片成薄片(这个步骤容易伤到手,请一定小心)不会片的朋友,可以直接切成正方形的块。改刀完成后再次扎碱,方法和第一次一样。二次扎碱浸泡需要更长的时间,一般在7-12个小时左右,视气温而定。
3汆: 先准备一个大盆子,放大半盆冷水,在一旁备用。 锅要洗净,不要有油,把泡鱿鱼的碱水倒入锅中,大火煮沸,然后倒入鱿鱼身,开到小火慢慢汆,这个时候容易沾锅,最好用筷子轻轻的搅拌。 大刻两分钟后水沸腾,鱿鱼变软,这个时候,把头和尾下到锅里一起汆,一分钟后。把锅里的碱水和鱿鱼一起倒入大盆中,然后再往大盆中加冷水,让盆中的水温保持在40-50度左右。(鱿鱼下锅后会缩小变硬,但随着加热的时间,会变软,一般掐上去有皮肤的软度就可以了)。
4透碱: 这个过程不需要什么经验,但必须细心。 把鱿鱼倒入装冷水的盆子后,放置半小时左右,然后把鱿鱼捞出来沥干(轻拿轻放,不然鱿鱼会断成几截),再重新放一盆冷水,把鱿鱼放入盆中,这个时候鱿鱼可始吐碱,鱿鱼也会不断的发胀,自些以后每隔一小时左右换一次水,大概三次后整个工作就完成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