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运用分析程序的环节有:风险评估、质量控制。
可用分析程序的环节有:实质性程序。
一般,在风险评估程序中运用分析程序以确定重大错报风险领域,具体方法不限于以下
1、分析异常项目:以判断客观事实与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之间存在的矛盾;如:存货销路不畅、客户回款不力、广告投入增多,但被审计营业收入呈现逆势增长的趋势。于此,可能存在收入高估的风险。
2、分析行业情况:行业情况与被审计单位之前存在的不一致,是否有逆势;如:行业低迷、宏观经济环境不利、原材料价格上涨。
3、分析报表项目变动趋势:对比期内的增长率是否存在波动;如:收入增长率、成本费用变动率、借款余额变动率。
4、分析关键指标:关键指标是否异常,尤其是否与行业及历史情况不一致;如:毛利率、坏账率、折旧率、周转率。
5、分析结构变化:内部结构是否异常;如:比较各产品之间、不同地点、费用明细等。
扩展资料:
重点审计领域
1、货币资金
主要是确定货币资金是否存在;货币资金的收支记录是否完整;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账户的余额是否正确。
2、应收款项(暂付款)
应收款项的清查内容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
3、对外投资(有价证券)
(1)对国库券、各种特种债券、股票及基金进行清查,取得股票、债券及基金账户对账单,与明细账余额核对;盘点库存有价证券,与相关账户余额进行核对。
(2)对其他单位投资的清查,索取有关投资的合同、协议、章程,以及有关政府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确认目前拥有的实际股权、原始投入成本、所占股权比例、历次分红情况等。
参考资料:
包括:
1、信息采集功能:就是能够通过某种技术手段获取需要审计的数据,例如日志,网络数据包等。对于该功能的考察,关键是其采集信息的手段种类、采集信息的范围、采集信息的粒度(细致程度)。如果采用数据包审计技术的话,网络协议抓包和分析引擎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采用日志审计技术的话,日志归一化技术则是考察厂家基本功和专业能力的地方。
2、信息分析功能:对于采集上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审计。这是审计产品的核心,审计效果好坏直接由此体现出来。在实现信息分析的技术上,简单的技术可以是基于数据库的信息查询和比较;复杂的技术则包括实时关联分析引擎技术,采用基于规则的审计、基于统计的审计,以及时序的审计算法,等等。
3、信息存储功能:对于采集到原始信息,以及审计后的信息都要进行保存,备查,并可以作为取证的依据。在该功能的实现上,关键点包括海量信息存储技术、以及审计信息安全保护技术。
4、信息展示功能:包括审计结果展示界面、统计分析报表功能、告警响应功能、设备联动功能,等等。这部分功能是审计效果的最直接体现,是各个厂家各显神通的地方。
5、产品自身安全性和可审计性功能:审计产品自身必须是安全的,包括要确保审计数据的完整性、机密性和有效性,对审计系统的访问要安全。此外,所有针对审计产品的访问和操作也要记录日志,并且能够被审计。
注意事项:
1、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严格按照国家批准的计划实行出口计划管理。
2、审查被审计单位出口商品所采取的贸易方式、结算方式是否恰当,能否及时收汇以及是否存在逾期未收汇的情况。
3、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货款是否及时收回,是否存在错付、重付或逾期长期未收的外汇。
4、审查被审计单位出口销售成本、换汇成本以及损益计算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5、审查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以及是否明确责任。
成本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所失去或放弃的资源,国家审计作为一种政府经济监督行为是有成本的。近年来,有关审计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有了相关制度方面的规定。《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要求审计机关在制定审计项目计划、确定审计目标时要考虑审计项目的时间、经费和人员要求,实行项目预算管理,对每个项目测算出比较准确的审计成本,以便进行审计成本管理。
审计项目成本是审计机关以审计项目为归集对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支出,通常表现为人力、货币、时间支出等。审计成本控制是在审计目标既定的情况下,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力求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手段。在实践中,可以从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入手,初步分析加强审计项目成本控制的几个关键点,采取多种方式降低审计成本。
一、重视审计计划,强化预算约束
审计计划工作是审计成本控制的第一步,以有限的审计成本实现的审计成果是计划制定的目标导向。审计机关应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要求,对审计项目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做到审计所产生的效益大于实施审计所付出的成本。国家审计体现的往往是社会效益,其评价存在一定困难,通常考虑审计项目的政治影响、社会效果和公众的关注程度等。确定某一审计事项后,通常由署业务司牵头,抽调基层单位业务骨干,选择有代表性、涉及面广、较为复杂、疑点较多的单位进行试点审计,深刻剖析,确定审计重点、控制薄弱环节和风险领域,为后续开展全国范围的审计提供借鉴,以少走弯路,并估算实现审计目标所需要的人数、时间、工作量等,为下步编制全国范围的项目经费预算提供基础数据。
外勤审计经费的日标准额度根据被审计单位所在区域的不同实行定额管理,审计项目经费预算主要是确定项目所需要的工作量。工作量确定了,经费预算也就编好了。项目预算的编制应考虑外勤、内勤、本市、异地等不同情况,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异地交叉审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审计的独立性,但客观上也增加了外勤成本。在不影响独立性的前提下,应尽量就地就近安排项目。
审计署每年年初下达项目工作量计划,审计机关将计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机关内部各职能部门和个人,使其明确各自在执行过程中的经济责任和经济利益,充分调动职能部门和个人的积极性。审计机关可以根据项目重要程度对署下达计划进行调配,当发现有重大案件线索需要增加工作量时,可以申请调增预算指标。
二、加强项目管理,落实成本控制
审计项目的执行一般包括审前调查、现场审计、审计报告阶段,审计项目成本相应分为审前调查、现场审计的外勤审计成本和为该项目进行非现场工作的内勤审计成本。项目的执行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成本控制的过程,成本控制贯穿项目执行的始终,加强项目的现场管理、执行适当的审计程序是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
(一)搞好审前调查。审计进点或换点前,派少部分审计人员先行前往,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布置调查表格,要求提供审计资料,安排食宿。这样在审计组正式进点时,可以节省等待提供资料的时间,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另外审前调查可以初步把握被审计单位的一些基本情况,利于审计组合理分工。
(二)利用现有审计管理软件,探索有效的审计技术方法程序。审计程序和方法需要随时调整和完善,能采取送达审计的就不采用就地审计方式,能就地取证的就不到异地取证,开展以内控制度测评为基础的风险导向式抽样审计,合理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和重要性水平,减少详细测试的工作量,对有条件的项目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加强现场管理,逐日编制审计日记,及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常有现场审计结束后集中编制工作底稿、报告迟迟不能报出的状况发生,这主要是审计工作量调配不合理造成的,是对审计资源的浪费,因为审计成本不仅包括项目的外勤差旅费,也包括为之发生的内勤成本。审计组长要因地制宜调配人力物力财力,将审计目标逐层分解落实到人,AO软件就具有人员、进度和工作量的动态管理的功能。在AO中进行审计分工,承担各审计事项的审计人员及时向负责人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负责人能够从总体上把握工作量并及时了解已经投入的工作量,按照项目预算适时调整审计分工和调配工作量,将人员管理与成本管理相结合,实行动态管理。
(三)加强审计系统内部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对于全行业、全系统或全国范围内的审计,审计机关应加强横向纵向上的联系,广泛沟通,避免重复劳动。上级审计机关要统领全局,系统地掌握情况,将一些成功做法及时推广到全国范围,指导全局性工作。由此形成的审计报告才能是全面的、客观的、深入的,提供的决策建议才能是宏观的、有针对性的。在审计期间可以定期上报审计动态,汇报审计结果,审计组之间相互借鉴,共享审计资源。
(四)建立和谐的审与被审关系,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被审计单位不配合或者消极应对无疑将增加外勤审计工作的时间。审计组负责人应在进点伊始与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充分沟通,争取支持配合。对于有争议的审计事项,应与被审计单位及时沟通,认真听取意见,进一步查清事实真相,避免现场审计结束后才发现取证有瑕疵、定性不准确、需要重新取证定性的情况。这样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控制审计风险。另外要进一步加大审计的宣传力度,争取各级党政领导、社会各界、各部门单位的关心、支持和帮助,造就一个和谐的审计外部环境。
三、健全节约机制,整合监督力量
审计成本的控制需要单位、计划部门、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共同执行。审计项目结束后,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决算,做到节约有奖励,并可以将审计成本控制列为优秀审计项目评比的一项内容。对于超支的项目,查找原因,落实责任。审计机关执行“八不准”,不给被审计单位造成负担是对社会资源的节约。此外,中国现在国家监督部门很多,除审计部门有各级审计机关、特派办和派出局外,财政部有监察专员,国家发改委有稽查特派员,金融领域有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还有其他各种专项监督等。监督部门多,一方面造成重复监督、检查现象,使一些金融机构、企业因为一年到头不停的接待检查而叫苦不迭,成本很高,甚至影响到正常业务的开展,另一方面就是“龙多不治水”,谁都能检查,谁都不负责任。整合监督力量,强化监督力度,就是要使监督机构不仅要有权力,而且要强调责任,降低监督成本。一个合格的政府应该不仅仅是廉洁的,也必须是廉价的、高效率行政,否则也会浪费纳税人的钱。
一、利用账表分析器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各类账表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分组分析、图表分析、自由表分析,快速地确定审计重点,发现的疑点可以直接转到疑点库,确认后形成审计证据。
二、利用通用分析器对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分析,也可以实现大型数据库分析。通过编写SQL语句,进行数据表的拆分、合并、重组,生成审计中间表。应用自身的审计分析功能,进行财务数据的审计分析;应用AO2011采集过程的分析数据,进行业务数据审计分析;在AO2011数据的采集转换中增加了逗连接大型数据库地功能,应用AO连接大型数据库功能,对外部数据库进行分析。
三、利用计算机审计方法分析。用一条或多条方法进行自动审计,也可以由审计人员自己编制审计方法。计算机审计的标志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将审计师的经验转化成审计模型,从一笔笔查账,到一批批查账,从抽查到详查,从部到查全局;从单一条件查,到组合条件查;从一个人的个性经验,到迅速形成审计能力。
四、利用各行业经济分析指标进行审计分析。通过公式、统计公式、逻辑公式、文本公式、算公式、几何公式、日期时间公式等函数公式的分析指标,审计人员可以运用函数公式进行各种审计分析。
五、利用常用审计分析工具进行审计分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