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主要成分是 C 4 ~C 12 烃类,为混合烃类物品之一。是一种无色或淡**、易挥发和易燃液体,具有特殊臭味。汽油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和醇,极易溶于脂肪。工业上主要用作汽油机的燃料,也用于橡胶、制鞋、印刷、制革、油漆、洗染等行业,也可用作机械零件的清洗剂。
柴油的主要成分为C15~C18的烷烃,柴油是轻质石油产品,复杂烃类(碳原子数约10~22)混合物。为柴油机燃料。主要由原油蒸馏、催化裂化、热裂化、加氢裂化、石油焦化等过程生产的柴油馏分调配而成;也可由页岩油加工和煤液化制取。分为轻柴油(沸点范围约180~370℃)和重柴油(沸点范围约350~410℃)两大类。
汽油物化性质:
汽油在常温下为无色至淡**的易流动液体,很难溶解于水,易燃,馏程为30℃至220℃,空气中含量为74~123克/立方米时遇火爆炸。汽油的热值约为44000kJ/kg(燃料的热值是指1kg燃料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 物化性质具体如下:
化学式五碳至十二碳烃类(碳氢化合物)混合物
水溶性不溶于水
密度070-078 g/cm^3
外观透明
气味芳香味
安全性描述易燃
热值44000 kJ/kg
柴油用途:
高速柴油机(汽车用)比汽油机省油,柴油需求量增长速度大于汽油。
柴油机较汽油机热效率高,功率大,燃料单耗低,比较经济,故应用日趋广泛。
由于高速柴油机燃料耗量(50~75g/MJ)低于汽油机(75~100g/MJ),使用柴油机的大型运载工具日益增多。柴油广泛用于大型车辆、铁路机车、船舰。主要用作柴油机的液体燃料,柴油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环保特性,所以一些小型汽车甚至高性能汽车也改用柴油。
它主要作为拖拉机、大型汽车、内燃机车及土建、挖掘机、装载机、渔船、柴油发电机组和农用机械的动力,是柴油汽车、拖拉机等柴油发动机燃料。
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直链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脂肪酸除软脂油、硬脂酸和油酸外,还含有多种不饱和酸,如芥酸、桐油酸、蓖麻油酸等。
植物油,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反应而成的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从植物的果实、种子、胚芽中得到的油脂,如花生油、豆油、亚麻油、蓖麻油、菜子油等。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直链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脂肪酸除软脂酸、硬脂酸和油酸外,还含有多种不饱和酸,如芥酸、桐油酸、蓖麻油酸等。植物油主要含有维生素E、维生素K、钙、铁、磷、钾等矿物质、脂肪酸等。植物油中的脂肪酸能使皮肤滋润有光泽。
植物油是以富含油脂的植物种仁为原料,经清理除杂、脱壳、破碎、软化、轧坯、挤压膨化等预处理后,再采用机械压榨或溶剂浸出法提取获得粗油,再经精炼后获得。
我国食用植物油质量标准体系规定,市场上的一般食用植物油(橄榄油和特种油脂除外)共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4个等级,如大豆油、菜籽油、棉籽油、米糠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浸出花生油、浸出油茶籽油等分为一到四级,而压榨花生油、压榨油茶籽油、芝麻油等则只有一级和二级之分。
食用油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甘油三酯(脂肪),维生素E,植物甾醇。特别是精炼后的的食用油,其主要的营养成分就是以上三种。
食用油的分类:
一动物油如:猪油,牛油、羊油、鸡油、鱼油等。
二植物油如: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棕榈油、茶籽油、橄榄油、米糠油、芝麻油、红花籽油、亚麻籽油等。这此植物油在中国市场上均有产品在超市内销售。
三微生物油脂:是由微生物产生的,目前没有直接用作烹调油。但在保健食品和食品中有用作原料,如在婴儿奶粉中加入的AA,和DHA,就有来源于微生物油脂的。
1、石油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石油又分为原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习惯上仍将“石油”作为“原油”的定义用。
2、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是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
食用油的基本成分就是四种十八碳酸,硬脂酸(十八碳饱和脂肪酸)、油酸(十八碳单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十八碳双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十八碳三不饱和脂肪酸)。饱和的脂肪酸和单不饱和的十八碳酸人体可以自身合成,比例小,占食用油的10%左右即可;双不饱和脂肪酸和三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只能靠食物提供的机体重要营养核素,叫做必需脂肪酸,两种必需脂肪酸比例应根据不同人群调控在α-亚麻酸:亚油酸=1:10的范围之内,二者占油的比例大于50%。这种同时含有两种必需脂肪酸且比例合适的植物油就是好油。
札郎孜双亚食用植物调和油是在分子水平上考察了必需脂肪酸的作用,选择红花籽油和胡麻籽油作原料油,通过动物实验筛选二者比例范围,供特殊人群、亚健康人群、普通人群选择不同比例的双亚食用油作为餐桌用油,调整血脂和增强智力发育。
矿物基础油的化学成分包括高沸点、高分子量烃类和非烃类混合物。其组成一般为烷烃(直链、支链、多支链)、环烷烃(单环、双环、多环)、芳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环烷基芳烃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机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类化合物。几乎没有烯烃。对馏分润滑油料而言,其烃类碳数分布约为C20~ C40;沸点范围约为350~535℃;分子量在250~ 1000或个别更高。烃类是构成润滑油的主体成分,烃结构对润滑油的黏度、黏度指数、凝点等性能均有显著影响。
对黏度影响。矿物基础油以烃类为主,烃类的黏度与其分子结构、分子小、环的数目和类型有关。润滑油的黏度随烃类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在碳原子数相同的各种烃类中,烷烃的黏度最小,芳香烃次之,环烷烃的黏度最大,并且随着环数在分子中的比例增加而增加;在环数相同的烃类中,黏度随侧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对黏温性质影响。烃类本身的黏度指数差别很大,在润滑油产品所含的烃类中,以正构烷烃的黏度指数最高,能达到180以上;异构烷烃的黏度指数比相应的正构烷烃的要低一些,并且随着分支程度的增加而下降;其次是具有烷烃侧链的单环、双环环烷和单环、双环芳烃;最差的是重芳香烃、多环环烷烃和环烷—芳烃;对于双环和多环烃类,黏度指数随链的数目和长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环数的增加而急剧下降;胶质是多环的含氧化合物,其黏温性质更差。
油脂的主要成份为软脂酸和硬脂酸,也就是C17H31COOH与C17H33COOH。天然油脂的主要成分大都是:硬脂酸甘油酯 软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 多种高级脂肪酸跟甘油生成的混合甘油酯
植物油不饱和程度高,动物油不饱和程度低,其中花生四烯酸和DHP(六个双键)对于大脑发育起很好的作用。
油脂类食品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从化学成分上来讲油脂都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其中,油是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脂肪是高级饱和脂肪酸甘油酯,都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是一种有机物。植物油在常温常压下一般为液态,称为油,而动物脂肪在常温常压下为固态,称为脂。油脂均为混合物,无固定的熔沸点。油脂不但是人类的主要营养物质和主要食物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油脂分布十分广泛,各种植物的种子、动物的组织和器官中都存在一定数量的油脂,特别是油料作物的种子和动物皮下的脂肪组织,油脂含量丰富。人体中的脂肪约占体重的10%~20%。他们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当人进食量小,摄入食物的能量不足以支付集体消耗的能量时,此时人就会消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