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面活性剂:洗涤配方的核心成份,没有表面活性剂就不会发泡、不能去油、不能称之为洗涤剂。表面活性剂有阴、阳、非、两性离子等四大类,但用于洗涤则以阴离子和非离子为主。最普通、最传统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就是人类使用了几百年的肥皂(高级脂肪酸钠)。合成洗涤工业问世之后使用最普遍的是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应用最广泛的是聚氧乙烯醚类。近年来带有双官能团的阴-非离子复合型表面活性剂性能较为全面,如带有聚氧乙烯醚链的硫酸酯盐、带有聚氧乙烯醚的脂肪酸盐等。 2、软水剂:又称金属络合剂,可防止水中的钙、镁离子造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失活,提高表面活性剂利用率。三聚磷酸钠(STPP)是最为常用的一种络合助剂洗剂,它不仅有优异的软化水质、分散污垢、缓冲碱剂及抗结块性能等特点,而且价廉易得,综合性能是目前任何无磷助洗成份所无法比拟的。 3、碱剂:在适当的碱度下,纤维和污垢可被最大限度地离子化,更易于污垢的水解和分散。一般洗衣粉配方中都含有纯碱和硅酸钠,其中硅酸钠还有悬浮污垢颗粒、防止再沉积的特性。 4、漂白剂:某些洗衣粉中含有过硼酸钠一类的漂白剂,可以延缓衣物的泛黄程度,但对衣物有一定损伤。 5、酶:早年的洗衣粉中很少加入酶,大概主要是出于成本的考虑。而近年来的各种名牌洗衣粉几乎都含有比例不等的酶。酶是一种专一性的生物催化剂,蛋白酶可以催化水解肉、蛋、奶渍,淀粉酶可以催化水解酱、粥等污渍,脂肪酶可以催化水解各类动植物油脂和人体皮脂腺分泌物及化妆品污垢,纤维素酶可使织物增艳、去除颗粒性污垢。原来多使用单一的蛋白酶,现在一般使用多种成份的复合酶。 6、荧光增白剂:丝、棉、毛类天然纤维的浅色衣物容易泛黄,加入荧光增白剂后,它能够留存在衣物上,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反射出与黄光互补的蓝色光线,从而掩盖了衣物上的**。 7、羧甲基纤维素(CMC):主要起到抗再沉积作用,防止洗下的污垢再污染衣物。 8、香精、色素:改善洗衣粉的外观,给人清新愉悦的感受,并掩盖化学成份的固有异味。 9、填充剂:主要是硫酸钠,当然是起填充作用啦,让产品看起来很多
洗衣粉的成份共有五大类:活性成分、助洗成分、缓冲成分、增效成分、辅助成分。
活性成分
活性成分就是洗涤剂中起主要作用的成分。洗涤活性成分是一类被称作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它作用就是减弱污渍与衣物间的附着力,在洗涤水流以及手搓或洗衣机的搅动等机械力的作用下,使污渍脱离衣物,从而达到洗净衣物的目的。
注意:1、要想达到好的去污效果,洗衣粉中应含有足够的活性成分。为了保证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国家主管部门对洗衣粉中活性成分的最低含量作了规定。根据所用活性剂的种类和产品的类别,洗衣粉中活性成分的量一般不得低于13%;
2、因为很多表面活性剂有很强的起泡能力,消费者可依据经验,从洗衣粉溶于水后发泡的情形来判断洗衣粉的优劣;
3、但某些专用于滚筒洗衣机的洗衣粉,其发泡能力比普通洗衣粉要差得很多。这是因为滚筒洗衣机主要依靠衣物在滚筒中的翻滚所产生的机械力,来达到洗净衣物的目的。而洗涤溶液中过多的泡沫,会大大减弱这种因衣物翻滚而产生的机械力,使得洗净效果大打折扣。
助洗成分
洗衣粉中的助洗剂是用量最大的成分,一般会占到总组成的15%-40%。助洗剂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束缚水中所含的硬度离子,使水得以软化,从而保护表面活性剂使其发挥最大效用。所谓含磷、无磷洗涤剂,实际是指所用的助洗剂是磷系还是非磷系物质。
注意:1、一些省市制定了地方法规,禁止或限制含磷酸盐洗涤剂的销售和使用。
2、在非磷系的助洗剂中,被业界所公认能够较好替代磷酸盐成分的,是一种被称为沸石的物质。
3、除此而外,还有形形色色的“廉价”无磷助洗剂,如碳酸钠(纯碱)、硅酸钠(水玻璃)以及它们的各种比例的复合物。由于这些无磷助剂最终都是形成了不溶于水的沉淀,如果不能有效地将它们悬浮在水中,它们会沉在衣物上。长期使用这种无磷洗涤剂的结果将使衣物变硬、发黄。为了防止这类情况发生,设计良好的无磷洗涤剂都要在配方中使用有效的分散剂,使形成的不溶解颗粒不会沉积在衣物上。
缓冲成分
衣物上常见的污垢,一般为有机污渍,如汗渍、食物、灰尘等。有机污渍一般都是酸性的,使洗涤溶液处于碱性状态有利于这类污渍的去除,所以洗衣粉中都配入了相当数量的碱性物质。一般常用的是纯碱和水玻璃。
注意:1、虽然碱性有利于衣物的洗涤,但是过量的碱性物质会对衣物和皮肤带来伤害,因此国家对洗衣粉的碱性作了相应的规定,合格的洗衣粉应当符合这些要求。
2、此外,如前面所述,这些碱性物质会与硬水形成沉淀,而过多的碱性物质会导致洗涤时形成大量的沉淀,反而使洗涤效果变差。
增效成分
为了使洗涤剂具有更好的和更多的与洗涤相关的功效,越来越多的洗涤剂含有特殊功能的成分,这些成分能有效地提高和改善洗涤剂的洗涤性能。
根据功能要求,洗涤剂中使用的增效成分有这样几类:提高洗净效果的,如酶制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漂白剂、漂白促进剂等;改善白度保持的,如抗再沉积剂、污垢分散剂、酶制剂(纤维素酶)、荧光增白剂、防染剂;保护织物改善织物手感的,如柔软剂、纤维素酶、抗静电剂、护色剂等。
注意:1、事实上,许多品牌的洗涤剂在采用的主要成分方面大同小异,而各家产品的奥妙往往是在这些增效成分上。各种酶制剂的采用,可以大大增强洗涤剂对特殊和难洗污渍的洗净能力,如血渍、汗渍、食物油渍、蔬菜水果渍等;漂白剂则能使色素类污渍被分解去除;抗再沉积剂可保证衣物多次洗涤后不会发灰发黄。
辅助成分
这类成分一般不对洗涤剂的洗涤能力起提高改善作用,但是对产品的加工过程以及产品的感官指标起较大作用,比如使洗衣粉颜色洁白、颗粒均匀、无结块、香气宜人等。
仅供参考
据了解,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苯磺酸钠,它具有很好的去污作用。洗衣粉使用起来很方便,所以深受人们喜爱。为了去污效果更好,现在市场上的很多洗衣粉中又添加了一些新的成分,使其具有了更多更强的洗涤功能。这些主要成分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助洗剂、稳定剂、分散剂、增白剂、香精和酶等。
活性物是洗衣粉的主要成分,其含量高低对洗衣粉的去污力有直接影响。但活性物含量不是决定去污力的唯一因素,去污力还与酸碱度、活性物类型等许多因素有关。
参考资料:
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具有很好的去污作用,使用又很方便,所以深受人们喜爱现在市场上的很多洗衣粉都添加了一些新的成分,具有了更多更强的洗涤功能这些主要成分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助洗剂、稳定剂、分散剂、增白剂、香精和酶等。
合成洗衣粉是粉状(或颗粒状)洗涤剂,是生活中合成洗涤剂最常见的一种这种洗涤剂是用表面活性与助剂配成粘稠的料浆,然后用喷雾干燥方法和附聚成型方法制造的一种混合物洗衣粉是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的,起主要作用的是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苯磺酸钠、烷基磺酸钠、脂肪醇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共聚物等。
各种化学物质相互促进,相互弥补,使洗涤去污效果更为理想这些表面活性剂也可直接用来作为洗涤剂使用,但是洗涤去污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且成本较高因此,配制洗衣粉时还要加入一些助洗剂和辅助剂,使洗衣粉性能更完善,贮存、使用都比较方便洗衣粉通用的助剂可分为无机盐和有机物两大类 无机盐助剂。
磷酸盐有正磷酸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及三聚酸钠,洗衣粉中应用较普遍的是三聚磷酸钠三聚磷酸钠中多价的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螯合能力,能将不溶解的多价金属阳离子络合,变成可溶性的复合离子,如可将水中的钙、镁离子螯合,使它们不致沉积到织物上去,大提高了洗涤剂活性物的洗涤效能。
三聚磷酸钠还对微细的无机粒子或脂肪微滴具有分散、乳化、胶溶作用,可以提高污垢的悬浮能力,防止污垢再沉积到织物上,从而提高了洗涤剂的洗净作用由于三聚磷酸钠含6个结晶水,不易吸收水分,可使洗衣粉保持良好的流动性与颗粒度,使成品干爽,便于包装,不致产生粉尘、吸潮、粘结等不良现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