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是细胞核中一种重要的基因遗传物质,它是由蛋白质脱氢核糖核酸组成的,因为细胞在发生有丝分裂的时候,容易被碱性的染料着色,所以被称呼为“染色体”,在人体中,就有23对染色体,分别是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区别
染色质与染色体本质上是同一物质,都是由DNA与核蛋白组成,仅在不同的细胞周期、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时,其形态不同。细胞从间期到分裂期中,染色质经螺旋化凝缩为染色体;细胞从分裂期到间期过程中,染色体又解螺旋舒展为染色质。
染色质是间期胞核中伸展状态的DNA蛋白质细丝。依染色质DNA蛋白质细丝的螺旋化程度及功能状态不同,分为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
1常染色质在细胞间期,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常染色质是间期核中遗传信息表达的主要部位。
2异染色质在细胞间期螺旋化程度较高,呈凝集状态,染色较深,多分布在核膜内表面,是间期核中不活跃的染色质,很少进行转录或无转录活性。
3性染色质 是X和Y染色体在间期胞核中显示出一种特殊结构。包括X染色质和Y染色质。人类间期胞核中有性别差异的结构,称性染色质,也称X染色质或X小体。
染色体检查都检查什么染色体检查是检查人体内的遗传信息载体,主要检查有没有存在染色体方面的异常或者遗传性染色体疾病,成年人抽血化验就可以得到结果。如果是怀孕期间想要发现染色体是否异常,需要在孕中期抽取羊水,属于有创伤的检查,目前比较成熟,导致流产的几率不大。
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份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5种称为组蛋白的蛋白质。核小体是染色体结构的最基本单位,核小体的核心是由4种组蛋白(H2A、H2B、H3和H4)各两个分子构成的扁球状8聚体。
DNA分子具有典型的双螺旋结构,一个DNA分子就像是一条长长的双螺旋的飘带,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DNA双螺旋依次在每个组蛋白8聚体分子的表面盘绕约175圈,其长度相当于140个碱基对,组蛋白8聚体与其表面上盘绕的DNA分子共同构成核。
一个染色体组中没有基因,原因如下:
1,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2,这些非同源染色体构成了一个染色体组。
3,非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大小都不相同的。
4,每个染色体上带有不用的基因。
扩展资料:
在无性繁殖物种中,生物体内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一样;而在有性繁殖大部分物种中,生物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成对分布,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性细胞如精子、卵子等是单倍体,染色体数目只是体细胞的一半。哺乳动物雄性个体细胞的性染色体对为XY,雌性则为XX。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某些昆虫的性染色体与哺乳动物不同:雄性个体的是ZZ,雌性个体为ZW。
对于染色体组的表示,现已提出几种方法。例如,染色体的数目是以n、2n分别表示配子和合子的染色体数目,以x表示基数,以b表示原始基数,以2x、3x、4x、……表示多倍性,以2x 1、2x-1、……等等表示非整惰性,以1、2、3、……等编号表示各个染色体。
——染色体
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脱氢核糖核酸组成,是细胞核中的遗传基因的重要物质,在细胞发生有丝分裂时期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因此称作染色体。
当细胞不分裂时,染色体在细胞核中是不可见的——在显微镜下也是如此。然而,构成染色体的 DNA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得更紧密,染色体在显微镜下可见。
每条染色体都有一个叫做着丝粒(点)的收缩点,它将染色体分成两个部分,即“臂”。短臂为“p臂”;长臂为“q臂”。 着丝粒(点)在每条染色体上的位置为染色体提供了特有的形状,可用于帮助描述特定基因的位置。
扩展资料:
原核生物通常只含有一个主要染色体,但大多数多拷贝的细胞也很容易存活。与真核生物一样,质粒和质粒样小染色体的拷贝数数目差异较大。细胞中质粒数量几乎完全由质粒分裂速率决定,分类快,拷贝数多。
无性繁殖物种所有体细胞中都具有一套相同的染色体,但无性繁殖物种可以是单倍体或二倍体。 有性繁殖物种的体细胞是二倍体,有两套染色体,一套来自母亲,一套来自父亲。配子即生殖细胞是单倍体:它们只有一套染色体。配子由二倍体生殖细胞减数分裂产生。
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份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上的蛋白质有两类:一类是低分子量的碱性蛋白即组蛋白(histones),另一类是酸性蛋白质,即非组蛋白蛋白质(non-histone
proteins)。非组蛋白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十分恒定,而组蛋白的种类和含量都很恒定,其含量大致与DNA相等。染色体的一级结构经螺旋化形成中空的线状体,称为螺线体或核丝或螺线筒或螺旋管,这是染色体的“二级结构”,其外径约300埃,内径100埃,相邻螺旋间距为110埃。螺旋体的每一周螺旋包括6个核小体,因此DNA的长度在这个等级上又被再压缩了6倍。
300埃左右的螺线体(二级结构)再进一步螺旋化,形成直径为04微米(μm)的筒状体,称为超螺旋管。这就是染色体的“三级结构”。到这里,DNA又再被压缩了40倍。超螺旋体进一步折叠盘绕后,形成染色单体—染色体的“四级结构”。两条染色单体组成一条染色体。到这里,DNA的长度又再被压缩了5倍。从染色体的一级结构到四级结构,DNA分子一共被压缩了7×6×40×5=8400倍。例如,人的染色体中DNA分子伸展开来的长度平均约为几个厘米,而染色体被压缩到只有几纳米长。
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份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构成。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DNA存在的特定形式。细胞核内,DNA紧密卷绕在称为组蛋白的蛋白质周围并被包装成一个线状结构。当细胞不分裂时,染色体在细胞核中是不可见的——在显微镜下也是如此。
构成染色体的DN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得更紧密,染色体在显微镜下可见。每条染色体都有一个叫做着丝粒(点)的收缩点,将染色体分成两个部分,着丝粒(点)在每条染色体上的位置为染色体提供了特有的形状,可用于帮助描述特定基因的位置。
染色体类型
1、原核生物
细菌和古细菌通常具有单个环状染色体,但染色体大小存在显著变异。大多数细菌染色体的大小从13万个碱基对到1400万个碱基对不等 。疏螺旋体属的螺旋体是个例外,仅含有单一线性染色体。
2、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中的染色体由染色质丝组成。染色质丝由核小体组成(组蛋白八聚体,DNA链的一部分附着并包裹在其周围)。染色质丝被蛋白质包装成称为染色质的浓缩结构。
以上内容参考 -染色体
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份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上的蛋白质有两类:一类是低分子量的碱性蛋白即组蛋白,另一类是酸性蛋白质,即非组蛋白蛋白质。非组蛋白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十分恒定,而组蛋白的种类和含量都很恒定,其含量大致与dna相等。
结构单位是核小体,它是染色体结构的最基本单位。核小体的核心是由4种组蛋白(h2a、h2b、h3和h4)各两个分子构成的扁球状8聚体。现在我们知道,dna分子具有典型的双螺旋结构,一个dna分子就像是一条长长的双螺旋的纤丝。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dna双螺旋依次在每个组蛋白8聚体分子的表面盘绕约175圈,其长度相当于140个碱基对。组蛋白8聚体与其表面上盘绕的dna分子共同构成核小体。在相邻的两个核小体之间,有长约50~60个碱基对的dna连接线。在相邻的连接线之间结合着一个第5种组蛋白(h1)的分子。密集成串的核小体形成了核质中的100埃左右的纤维,这就是染色体的“一级结构”,就像成串的珠子一样,dna为绳,组蛋白为珠,被称作染色体的“绳珠模型”如图→在这里,dna分子大约被压缩了7倍。
染色体的一级结构经螺旋化形成中空的线状体,称为螺线体或核丝或螺线筒或螺旋管,这是染色体的“二级结构”,其外径约300埃,内径100埃,相邻螺旋间距为110埃。螺旋体的每一周螺旋包括6个核小体,因此dna的长度在这个等级上又被再压缩了6倍。
300埃左右的螺线体(二级结构)再进一步螺旋化,形成直径为04微米(μm)的筒状体,称为超螺旋管。这就是染色体的“三级结构”。到这里,dna又再被压缩了40倍。超螺旋体进一步折叠盘绕后,形成染色单体—染色体的“四级结构”。两条染色单体组成一条染色体。到这里,dna的长度又再被压缩了5倍。从染色体的一级结构到四级结构,dna分子一共被压缩了7×6×40×5=8400倍。例如,人的染色体中dna分子伸展开来的长度平均约为几个厘米,而染色体被压缩到只有几纳米长。
不知你的详细是什么程度,希望有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