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浆是离开血管的全血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机离心沉淀,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其中含有纤维蛋白原。
2、若向血浆中加入钙离子,血浆会发生再凝固,因此血浆中不含游离的钙离子。血清是离体的血液凝固后,经血凝块聚缩释放出的液体。
3、血清中已无纤维蛋白源,但含有游离的钙离子,若向其中再加入钙离子,血清也不会再凝固。
4、血清中少了很多的凝血因子,因此多了很多的凝血产物。
5、血清中含有特异性免疫抗体的免疫血清,简单说,血浆里含有血清和血细胞。
血浆中含有90%~92%的水分,8%~10%的溶质。溶质中以血浆蛋白含量最大,约占血浆的62%~79%;无机盐较少,约占09%;其余为非蛋白质的有机物,非蛋白质的有机物包括含氮的和不含氮的两类。血浆中这些成分有的是从消化道和肺吸收进来的,如葡萄糖和氧等,有的是从组织细胞排出的,如尿素和二氧化碳等。这些成分的量经常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在疾病状况下,血浆某些成分可以持续地偏离正常范围。
①水分。血浆内的水分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平时保持着动态平衡。水分是血浆中各种物质的溶剂,参与血液中各种化学反应,并对血液的运输以及保持正常体温起着重要作用。
②血浆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各种蛋白质的总称,其中以白蛋白含量最多,球蛋白次之,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最少。
白蛋白的分子量较小而含量多,它的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胶体的渗透压,参与机体内水平衡的保持。白蛋白的另一机能是具有运载机能,它对各种正、负离子和某些脂肪酸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这些物质与白蛋白结合后,成为水溶性物质而随血流转运到身体其他部分。白蛋白迢能和它的钠盐组成缓冲对,并与其他缓冲对(主要是碳酸和碳酸氢钠)一起缓冲血浆中的酸碱度变化。
球蛋白又分为a1、a2、β、r四种,人体的免疫球蛋白大部分是丁球蛋白,少数为p球蛋白,它们与机体的防御机能有密切关系。球蛋白还可以与血浆中的脂类(如胆因醇、甘油三脂、磷脂等)相结合,成为血浆脂蛋白而运输脂类物质。此外,球蛋白也是一些激素和一些脂溶性维生素(如A、0、E等)在血液中运输所不可缺少的。
纤维蛋白原与血液凝固有着密切关系,这是因为溶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被激活后,可转变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为不溶性蛋白,它交织成网,可将很多血细胞网罗其中而形成血凝块。
③非蛋白含氮化合物。非蛋白含氮化合物主要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多肽、氨以及胆红素等,它们在血液中的正常含氮量为20~25毫克/100毫升(全血),其中尿素所含的氮最多、约占1/3~1/2。血液非蛋白氮含量的测定是临床上判断肾脏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当肾功能衰竭时,血液中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就会增高。
④其他有机物。在其他有机物方面,血液中含有多种糖类和糖类分解物,而以葡萄糖和乳酸较为重要。健康成年人在空腹时,血糖浓度变动范围在80~120毫克/100毫升全血。胰岛素分泌增加可引起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可大大增高,因此血糖浓度的检查有临床实际意义。血液中乳酸浓度很低,约为10~20毫克/100毫升,当肌肉运动时可增加数倍;肝脏受损害时,肝脏将乳酸合成肝糖原的能力降低,血中乳酸浓度就会增高。
血液中还含有多种脂类物质,如胆固醇、甘油三脂、磷脂和非脂化脂肪酸等。我国正常成年人空腹时,总胆固醇含量约为110~230毫克/100毫升血清,甘油三脂约为20~110毫克/100毫升血清。临床上的高血脂症就是指血浆中胆固醇或甘油三脂的浓度升高。
⑤无机物。在血浆内含有的无机物中,绝大部分是以离子状态存在的。其中重要的正离子有Na+、K+、Ca++、Mg++等,重要的负离子有Cl-、HCO3-、HPO4--、SO4--。在各种正离子中,以Na+的浓度最高,其他三种都较少:在各种负离子中,以Cl-最多,HCO-3其次。各种离子都各有其特殊的作用,例如钠离子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起重要作用;钙离子在保持神经和肌肉正常兴奋性上起重要作用。血钙减少,则神经兴奋性升高,骨骼肌容易发生抽搐。血浆中的钙还与骨骼中的钙盐保持动态平衡,当血钙增加时,有一部分钙离子进入骨质;血钙减少时,就有一部分骨质中的钙离子进入血浆。此外,一些离子在维持血浆酸碱度平衡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血浆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气体,其中以氧和二氧化碳最为重要,它们直接关系到机体的呼吸和细胞的新陈代谢。
血清
血液凝固析出的淡**透明液体。如将血液自血管内抽出,放入试管中,不加抗凝剂,则凝血反应被激活,血液迅速凝固,形成胶冻。凝血块收缩,其周围所析出之淡**透明液体即为血清,也可于凝血后经离心取得。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块,所以血清中无纤维蛋白原,这一点是与血浆最大的区别。而在凝血反应中,血小板释放出许多物质,各凝血因子也都发生了变化。这些成分都留在血清中并继续发生变化,如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并随血清存放时间逐渐减少以至消失。这些也都是与血浆区别之处。但大量未参加凝血反应的物质则与血浆基本相同。为避免抗凝剂的干扰,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的分析,都以血清为样品。
血浆
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是血液的重要组成分,呈淡**液体(因含有胆红素)。血浆的化学成分中,水分占90~92%,溶质以血浆蛋白为主。血浆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总称,用盐析法可将其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类。血浆蛋白质的功能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组成血液缓冲体系,参与维持血液酸碱平衡;运输营养和代谢物质,血浆蛋白质为亲水胶体,许多难溶于水的物质与其结合变为易溶于水的物质;营养功能,血浆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或氧化分解供应能量;参与凝血和免疫作用。血浆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正负离子总量相等,保持电中性。这些离子在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血浆的各种化学成分常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地变动,其中以葡萄糖、蛋白质、脂肪和激素等的浓度最易受营养状况和机体活动情况的影响,而无机盐浓度的变动范围较小。血浆的理化特性相对恒定是内环境稳态的首要表现。
血浆总渗透压313毫渗量/升,相当于7个大气压(533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0133千帕),其中胶体渗透压不超过15毫渗量/升(25毫米汞柱),其余为晶体渗透压。ph735~747。与水相比的相对粘滞性为16~24。
新鲜血液通过离心后,除去血液中的有形成分血细胞外,剩余的淡**透明液体,就是血浆血浆约占全血的55%,血浆中含有多种物质,大部分是水分,占91%-92%,其余的是血浆蛋白,占60-75克/升,其中血浆血清蛋白最多,占40-55克/升,血浆球蛋白为20-30克/升,纤维蛋白原为02-04克/升还含有少量的无机盐,诸如钠、钾、钙、铁、镁等,以及其他的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多种脂类、维生素、酶、激素等物质
血浆中有这样多的物质,其成分和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这样才能保证体内组织液的相对恒定血浆的功能主要是将营养物质运送到各组织细胞,血浆把从小肠吸收的养料输送到身体的肌肉和细胞后,回来时再把身体内所产生的废物送到肾脏,由肾脏变成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有多种蛋白质,它们的功能各有千秋,血浆中的血清蛋白有维持血容量、血压和血管内胶体渗透压的作用血浆中的球蛋白有增加人体免疫力,预防某些传染病的作用血浆中的凝血因子有止血作用
血清:离体的血液凝固之后,经血凝块聚缩释出的液体,即血清。
粗略的说,血清与血浆的区别,主要在于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元。
纤维蛋白原能转换成纤维蛋白,具有凝血作用所以血清应当是体液的一部分
附:
血液的成分:
血液由有形成分和血浆所组成。其中有形成分(血细胞)占血液的45%,共有三类。
1红细胞是血液有形成分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其体积小,圆而扁平,边缘厚,中间凹入,无核,其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主要特点是在氧多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少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因此它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血红蛋白呈红色,与氧结合的程度,决定了它的颜色,含氧较多的动脉血是鲜红色,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呈暗红色。
2白细胞:
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的圆形细胞,比红细胞略大,白细胞的正常值是每升血液中有----------。白细胞种类多,如有颗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它们在血液中各占有一定比例,当患病时,会发生变化,可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数据。
3血小板:
血小板是很小的无核小体,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血液凝固。血小板在每升血液中有---个,当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皮肤、黏膜、内脏等处容易出血。
血液中除有形成分外,其他部分即为血浆。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血浆中含许多重要物质,有蛋白质、无机盐(钾、钠、钙等)、抗体、激素等。其中水分占91%---92%。
吃一个馒头消化过程是这样的,现在嘴巴里面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到了胃里去进行咀嚼,最后到了小肠里面进行吸收消化,吸收大部分的营养
1、颜色不同:血浆是全血分离出血细胞以后的剩余部分,呈淡**,而血清是血浆凝固以后在血凝块表面吸出的无色透明的液体,所以颜色不一样。血液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
2、密度不同:因为血浆中含有各种凝血因子,所以血浆密度比血清密度高。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腔内循环流动的一种组织。成人的血液约占体重的十三分之一,相对密度为1050~106。
3、成分不同,因为血浆中含有各种凝血因子,从凝血XIII到纤维蛋白原。而血清当中由于所有的凝血因子都参与血液凝固,所以血清当中不含有凝血因子。同时由于钙离子也参与凝血过程,血清当中的钙离子浓度与血浆相比较低。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不要剧烈运动后马上化验血常规,因为剧烈运动时血流速度加快,黏附在血管壁上的白细胞,就可能脱落到血液循环中,使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增高,在读取血常规的数据时,就会对临床结果产生干扰作用。
2、不要在饱餐后或者沐浴后马上化验血常规,因为饱餐后或沐浴后外周血中白细胞的数量也会升高。
3、不要大量饮水后化验血常规,因为大量饮水,水分吸收进入血容量,引起血容量增加,血细胞的密度稀释了,容易造成各种血细胞数量减少的假象,对临床结果产生误导作用。
-血浆
-血清
-血液
(一)水
水在血浆中约占90%~92%。血浆中的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均是溶
解于水中而被运输,水还能运输热量,参与体温调节。
(二)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质的总称。主要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
纤维蛋白原。它们的正常含量及主要生理作用见表3-1。
表3-1
正常成人血浆蛋白含量及主要生理作用
蛋白名称标本类别正常含量(
g/L
)
主要生理作用
白蛋白(
A
)
血
清35
~
55
形成血浆胶渗压,参与保持机体水平衡;
修补组织;有利于各种正、负离子和某些脂肪
酸的运输
球蛋白(
G
)
血
清20
~
30
免疫作用;有利于脂类物质的运输;为某
些激素和脂溶性维生素的运输所必需
纤维蛋白原血
浆2
~
4
参与血液凝固
蛋白总量血
清60
~
78
血浆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A/G)为15~25。某些疾病可使白蛋
白或球蛋白含量发生改变,可致A/G
下降,甚至小于1。
(三)无机盐
血浆中的无机盐约占血浆总量的09%,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正离
子以Na+为主,还有K+、Ca2+、Mg2+等;负离子主要是Cl-,还有
HCO
HPO
SO
3
-
4
2-
4
、、2-等。它们在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
和神经肌肉兴奋性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四)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及其它成分
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总称为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包括
尿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氨和胆红素等,把这些物质中所含
的氮称为非蛋白氮(NPN)。正常人血液中NPN
含量为14~25mmol/L(20~
35mg/dl),其中1/3~1/2
为尿素氮,血中的NPN
是蛋白质和核酸的代
谢产物,主要通过肾排出体外。因此测定血中NPN
或尿素氮含量,有助
于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状况和肾的功能。
血浆中不含氮的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还有多种脂类(如甘油三酯、
胆固醇、磷脂)以及酮体、乳酸等。此外,尚有酶、激素、维生素、氧
和二氧化碳等。
血液
由
血细胞
和
血浆
组成,合称
全血
。血细胞悬浮于血浆中,有
红细胞
、
白细胞
和
血小板
。
1、
血细胞比容
的
概念
血细胞
比容
指的是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
百分比
,又称为红细胞压积。正常成年男性为40%~50%,女性37%~48%它反映了血液中红细胞和血浆的相对数量变化。
2、血浆、
血清
的概念
血浆是血细胞的
细胞外液
,是
机体
内环境
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每分钟3000转的速度离心半小时,可将血浆和血细胞分离。上层淡**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深
医学
教。育网原创红色不透明的是血细胞。
血液经自然凝固1~2小时,血凝块回缩,析出淡**透明液体即血清。
3、
血浆渗透压
的来源与生理作用
血浆
渗透压
是指血浆中的
胶体
溶质
和
晶体
溶质所具有的吸引
水分子
透过
生物
半透膜
的力量。在人体内,血浆所接触到的
细胞膜
和
毛细血管壁
对溶质
颗粒
的
通透性
是不同的,因而表现出的血浆渗透压具有不同的生理作用。
(一)血浆晶体渗透压
由
离子
和
小分子
晶体物质,如
无机盐
、
葡萄糖
、
尿素
等晶体物质所形成的
晶体渗透压
,为720~797kPa,几乎近似于血浆渗透压。09%NaCl
溶液
或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近,称为
等渗溶液
。
血浆晶体渗透压对维持
细胞
内、外
水分
的正常交换和分布,保持红细胞的正常
形态
有重要作用。当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时,进入红细胞内的水分增多,致使红细
医学教育
,网原创胞膨胀、膜破裂,
血红蛋白
逸出而出现
溶血
。当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时,红细胞中水分渗出,使红细胞发生皱缩。
(二)血浆胶体渗透压
由
血浆蛋白
等
大分子
胶体物质所形成的
胶体渗透压
,在整个血浆渗透压中所占
数值
很小,约为333kPa
血浆胶体渗透压对调节
毛细血管
内、外水分的正常分布,促使组织中水分渗入毛细血管以维持血浆容量具有重要作用。当血浆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医学教育网
原创降低时,
组织液
增多,引起
水肿
。
供参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