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也说得通吧,古代的女子是怎么化妆的?她们可没有爽肤水精华液粉底液,通常使用铅粉打底,用胭脂打腮红,涂嘴唇,就算是贾宝玉自制的高级化妆品也不过是紫茉莉花种的粉,花露蒸的胭脂膏子,这种化妆品,又没有定妆喷雾消除粉感,涂在脸上怎么会不浮粉呢?
浮粉这个是时代局限了浮粉这个是时代局限了,毕竟浮粉了确实比不浮粉要怪一点,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那拍摄于1987年,那会化妆品制作工艺肯定和现在没法比,我见过一个80年代左右的粉底膏,虽然保存的很好,但是质地粗糙得很,涂都涂不开,放到现在就是用来刷墙的。当时还有一个貌似是纪录片的采访,那会甚至没什么修容粉的概念,睫毛膏都不防水,有些演员偷偷涂了睫毛膏,结果一拍哭戏就成熊猫眼了,后来还是导演严令禁止偷偷涂睫毛膏——那样的化妆品质量,浮粉简直太正常了。
哪怕是现在,演员和日常普通人的妆面肯定不一样,普通人顶多带妆十个小时就算多了,还在开着空调的室内待着,一个持妆的粉底液涂一涂,一个定妆喷雾喷一喷,一个粉质细腻的粉饼随时补补妆,还无法完全避免浮粉情况,演员就更别提了,美人上镜要求无瑕疵,什么黑眼圈,痘印通通不可以有,那么粉底又轻薄又遮瑕这个就没法两全其美,再加上演员还要演戏,哭,笑,生气,淋雨,厚重的戏服裹着,摄影棚动辄三四十度的高温,出汗也是个问题,只能不停的补妆补妆,再怎么巧夺天工的手法技巧,在大量补妆之后,妆面都会越来越厚,现场看演员模特之类的,其实妆面都薄不了,看起来吹弹可破的皮肤质感,其实都只不过是因为现在的拍摄技术高了不少,后期,打光都可以解决浮动卡粉脱妆的问题。
那会儿可没有那么先进的东西,那个时代连绿布抠图都不晓得是啥,差不多同时代的西游记,特效现在来看的话五毛钱都觉得多,那能怎么办?
但是妆面设计是绝对没问题的但是妆面设计是绝对没问题的,讲真,谈起古典美人造型,最有韵味古意的就数87版红楼梦了,每个美人都有自身的特点,一眼看过去,不用她们说话你就能分得清哪个是黛玉哪个是宝钗,哪个是主子奶奶哪个是大丫头。比如说,黛玉的造型,黛玉的发型都是偏髻比较多,加上垂下来的小辫子,看起来整个人风流婉转中多了几分俏皮,眉毛大胆的采用了偏八字眉的画法,传统美学里眉毛应该画了以后显着精神才好,但是黛玉这里的八字眉反而衬出了黛玉楚楚可怜的气质,契合了这个人物。
宝钗的发型和黛玉相反,几乎都是平滑整齐的发髻,贴合宝钗为人处世平和温厚,与人为善的性格特点,而且我没记错的话宝钗几乎没有在两边垂小辫儿的造型,因为她的角色是个大姐姐,需要看起来比别人都稳重成熟一些,少了点活泼,多了点端庄。凤姐的眉毛也很值得说一说,王熙凤长什么样?
书里明明白白说了,柳叶吊梢眉丹凤三角眼,所以她的眉毛比传统的柳叶眉要更弯更挑一些,弧度大的眉毛比起平缓的眉毛,会显得人更精神更有气场,神情更灵动,看起来比传统温柔的美人更多了几分凌厉,这个眉毛画在普通人脸上肯定说不出的怪异,但是配上王熙凤这个张扬精明,雍容华贵的美人就特别适合。
再比如,丫鬟们的造型也很用心,晴雯的妆面看着就比袭人更娇俏些,袭人一看就是个温柔的大姐姐模样,晴雯,不管是单边垂着的小辫子还是头上灵动的发簪,看着就是个活泼伶俐的小丫头。平儿是通房丫头,所以把头发梳了上去,作妇人发髻,这个现在的古装剧有几个注意到了?不管女人结没结婚,一股脑的披着个头发满镜头乱跑,古代女子为人妇时可是要把头发梳上去的,87版里,太太奶奶,不管年纪大小,结婚了有丈夫的通通都不留辫子。
现在看87版,里头的美人们个个眉如墨画现在看87版,里头的美人们个个眉如墨画,口若含朱,纤秾合度,粉光脂艳,就像从工笔画上走下来似的,再加上她们的演技加成,美目流转间含情脉脉,一颦一笑,宜喜宜嗔,这才是我想象中古代的那些美人啊。现在的古装剧呢,不是不好看,但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怎么看怎么像是一帮现代人穿着古装在演戏,而达不到那种“这就是一帮古人”的感觉——现在好像好了点,起码比前几年好,前几年青云志里杨紫,锦绣未央里毛晓彤堪比精神小妹一样的大平眉,哪里好看了?
既不适合演员本人的长相也不适合人物气质,明明杨紫在香蜜里弯弯的柳叶眉,毛晓彤在甄嬛传里清淡的眉毛就很好看。近几年比较好的古装造型,甄嬛传排的上号,妆容浓淡适中,没有采用夸张的假睫毛粗眼线来画蛇添足,芈月传有点翻车,用力过猛了,知否也可以,调色打光相当不错,香蜜的造型设计很良心,毕竟仙侠剧,仙气满满不落俗套就很可以了,清宫戏的话,延禧攻略的风格更有味道,如懿传虽然很精致,但是总觉得说不上来的怪,也有比较好的,例如如懿封后的时候那一身,还原度很高。
现在总有人沉迷于千篇一律的妆容,不论角色性格,演员特点,上来就是一个大平眉,长睫毛,芭比粉的嘴唇,然后无视婚姻状况,个个披着及腰长发在风中凌乱,然而我还是觉得雍容大气,古色古香的造型更香。
一般来说,女人的化妆可以归纳为七个步骤:涂铅粉、涂胭脂、画黑眉、画面珐琅、贴花珐琅、画斜红、涂唇膏。现在使用铅粉相当于打基础。唐代妇女喜欢将厚厚的铅粉涂在额头和脖子上,使皮肤洁白如雪,这在古代被称为“铅花”和“洗去铅花”。然而,铅粉毕竟是一种重金属。如果长时间使用,皮肤会变蓝变黄,年轻女孩会变黄。但这不仅吓到了爱美的女性,她们还在铅粉中掺入了西方香料,除了美白之外,“脸红”在唐代也很流行,也就是说,涂完脸后,用手搽上胭脂。厚的叫做“酒妆”,淡的叫做“桃花妆”,看起来很红润。
唐代女性非常重视眉妆。他们认为眉毛是七种情感的彩虹,是一张脸最生动的地方。在初唐,“美眉”,也被称为鬼叶眉,很受欢迎。当画的时候,应该先剃掉原来的眉毛,然后用黑粉画眉毛。为了不那么僵硬,女性还会模糊边缘的颜色,这叫做“晕眉”。这种技术非常特别。到了唐代,纤细的“柳眉”再次流行起来。把两点指向酒窝。像一个美丽的地方,梨涡微笑,尤其是一个女孩的迷人感觉。这种化妆品被称为“变脸”。
花蕾大部分是红色的,可以直接涂上,也可以用反光材料如金箔或鱼鳞切割成图案,贴在眉毛上。传说从前有一位公主在梅树下赏花。风一吹,一朵梅花就落在她的额头上,看起来特别可爱,吸引了女人们纷纷效仿,成了这种流行的“梅花妆”。
在唐代,有30多种植物用于制作唇膏,其中最常见的是朱砂和紫草。有了蜂蜡,不同的颜色如红色、粉色和红棕色都可以调试。涂抹时,首先用白色底料覆盖原来的唇色,然后用口红在嘴唇中间画出你最喜欢的颜色。当画龙点睛的时候,一个嘴唇粉红、眉毛美丽的唐朝美女出现在我们面前。
87版《红楼梦》每个人都浮粉,原因很简单,一是因为当时的化妆技术限制,二是因为这贴合古人的生活。
87版的《红楼梦》可是拍摄于1987年,在那个年代,化妆品的制作工艺根本无法和现在相比,比如八十年代的粉底膏,质地就非常粗糙,放到现在,就跟刷墙没什么区别。当时的人们根本就没有修容粉的概念,就算是睫毛膏也不防水。就算是现在的演员,他们有这么多化妆品,什么持妆粉底,定妆喷雾,但是该浮粉还得浮粉。当然,只要后期打光合适,就可以解决浮粉的问题,不过,87年可没有现在的条件,浮粉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古代的时候,上层贵族都是非常流行浓妆的,这些女性平日里没有什么事,又不是想要外出就能外出,所以只能在家中精心打扮自己,以打发时间。《红楼梦》中的世家大族,都是豪富,其中的公子**们自然也非常注重仪表,尤其是女性,她们绝对不会以素颜示人。世家大族的女性,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严格的监管,不仅要仪容整洁,而且还有很多的条条框框,不经过精心打扮,是不允许出门的。
87版《红楼梦》在拍摄的时候,请了很多的红学家和顾问,对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关,尤其是演员的妆容,更是重中之重,既要符合时代特征,又要贴近现代人的审美,这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的。87版《红楼梦》的化妆师是杨树云,他此前是给戏剧人物化妆的,化妆手法也偏戏剧,而且当时既要呈现古代美女的妆面,又要避免古装的缺陷,能够做到电视剧中的份上,已经很不简单了。现代的古装剧之所以不像是那个朝代的,就是因为服化道上的观感过于现代化,显然,《红楼梦》中演员的妆容是非常贴合清朝那个朝代的。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描绘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为了给林黛玉化妆,化妆师杨树云还参考研究了各种古籍,在《西京杂记》中,卓文君的“远山眉……淡而曲,忘之如远山”,这很符合林黛玉的气质,杨树云便给林黛玉化了灰青色的眉毛。同时,杨树云又研究了杨贵妃的妆容,即“八字愁眉,面涂黄粉,乌膏注唇”,后来又浏览了很多画家的黛玉图,才最后给林黛玉定妆。可见,演员们的妆容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是非常贴合古人生活的。当然,也正因为贴近古人生活,以古代的化妆技术,浮粉也就不难理解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