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冬枣的膨果期,很多果农想要使冬枣提前上市,会使用含激素的膨大催红药物促进冬枣膨大早红,殊不知,这样会是枣树质量变差,果实口感,耐储存度都变差不说,严重时不仅不会增产,还会出现畸形果、烂果等导致减产。
博兴膨大素内含多种氨基酸和果实膨大剂及防裂素等营养元素,营养平衡全面,可供给果实膨大生长所需燕的多种丰富营养,减弱树体呼吸消耗,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水肥利用率和利用速度,加快细胞分化、延缓细胞衰老,增加细胞数量,促进细胞个体膨大,从而促进果实快速膨大,提高产量和果品等级。全营养配方不含激素安全可靠,并可提高抗病抗旱能力,果面光洁细腻,果实硬度增加,含糖量提高,是生产水果,实现膨大增产的新产品。
枣农朋友使用的膨大剂主要有赤霉酸、6-苄氨基嘌呤、吡效隆、氯吡脲、PPO等
建议我们在平时购买冬枣以及其他食品的时候要去正规的厂家或者是市场购买,品质有保证。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化学制剂瓜果类膨大剂一般应在西瓜雌花开花的当天或花前1-3天,喷在瓜胎上,而且应当严格按照登记时推荐的用量施用。
生物果实膨大剂主要成分名称叫生物菌,属于生物活性物质,农业上通用种类有多酶蛋白和光合酶。作用是促进物质富集和营养分配。
化学果实膨大剂的主要成分化学名称叫细胞激动素,属于激素类化学物质,属苯脲类物质,主要是刺激细胞分裂素的物质。膨大剂在我国使用很广泛,长期的使用实践证明其对人体无害。
膨大剂对人体危害性
膨大剂对人体健康无害,许多发达国家将其列入不需要进行毒性管理清单。膨大剂的使用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正常使用条件下,可以促进果实增大、早熟、提高产量。但是,如果过量使用或使用时期不当,可以引起果实畸形、裂果、掉果等药害现象。
为了保障人体健康,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建立了农药安全评价规范和准则,欧美等发达国家建立了一套严格的风险评估制度。
我国根据国际准则,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药安全评价体系。美国、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将其列入不需要进行毒性管理物质清单,其残留不需要制定安全限量标准,2011年还没有科学的证据表明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膨大剂
-果实膨大剂
氯化胆碱+萘乙酸(钠)
其制剂一般为可溶粉剂或水剂。市场产品有25%水剂,主要应用于马铃薯、甘薯、萝卜、洋葱、人参等块根块茎类作物。此配方为促控剂类型,通过抑制C3植物的光呼吸,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有机质的运输,并将光合产物尽可能输送到块根块茎中去,增加块根块茎的产量。
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很专业,但你在思考的时候,却应该换一个角度来想问题,如果你买到的果蔬使用了膨大剂,然后问会致癌吗?那应该是提问膨大剂会致癌吗?那么,据小龙了解,现在并无科学研究表明膨大剂是可以致癌的,所以说这个命题似乎是不成立的。
但是相信有一定阅历的您一定也有着类似的疑惑——现在的果蔬为什么口感变差了呢?
说实话,小龙是有深刻体会的,自从出了家乡到了异地上学,就已经很多年没有吃过家乡味道的黄瓜和西红柿了,家乡的黄瓜和西红柿和城里的黄瓜西红柿之类,最大的区别,在小龙看来就是口感,家乡的黄瓜特别甜,黄瓜的生长是特别旺盛的,基本上只要洒在地里,搭个架子就能一直长得很好,也不用怎么管它,结了果之后,吃不了的就放在那,直到打种,收集起来明年在种下,黄瓜基本也没使用过购买的种子,所以一直都是很传统的味道,而城里买的黄瓜,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黄瓜味,还不甜,很尴尬的有木有。
记得前几天看过一篇中粮食品的刊物中刊登的一篇文章,讲述的是西红柿的口味变迁问题,文章指出近些年很多人感受到的果蔬口感变化问题,并非是错觉,而是真实的,西红柿经过几十年的人工培育,只有那些个头大长相好的被留下做了种,而且有着足够的水源灌溉,很少能够积累糖分,所以一代代培育下来,最终造成了如今这个尴尬的局面。
所以,果蔬口感变差未必是膨大剂的问题,就行哈密瓜为什么只有新疆的最好吃呢,你说对不?
一、葡萄膨大剂(吡效隆)
1、适用品种有:峰后、巨玫瑰、京亚、高妻、巨峰、藤稔、户太8号等巨峰系品种,金星无核、奥迪亚无核、皇家秋天、优无核、奇妙无核、无核白鸡心、8611等无核品种。有籽品种能增大20~40%,无籽品种能增大1倍以上。
2、使用浓度:膨大剂为水剂,每瓶10毫升,兑水1~15公斤。
3、使用时间:在谢花后(指谢花80%以上)15天左右,用兑好的膨大剂溶液浸果穗一次即可。
4、使用方法:先用一非金属的缸或塑料桶等容器,根据所需数量按标准称好水,然后加入所需膨大剂,用木棒充分搅拌均匀即可。处理果穗时用茶缸,小盆等盛上配好的膨大剂溶液,把果穗放到药液中浸2秒钟即可,浸时要求把果穗沾均匀。
5、注意事项:(1)要严格掌握好使用浓度与时间,不可随意改变浓度和时间,如果改变可先少量试验。(2)浸果穗前最好先去副穗,过长的花穗可掐去1/5至1/3的穗尖,使果穗更紧凑、美观。(3)因用膨大剂处理果穗后,果粒变大,座果率高、产量高,因此要严格控制亩产量在4000斤左右,以防着差,成熟晚,影响树势生长。(4)处理的树要加大水肥管理,增施有机肥,磷、钾肥,保持树势旺盛生长,适度增加叶面积,弱树处理效果不好。(5)巨峰系有核品种在盛花期用20~30mg/l的九二0处理可获得无核果粒,然后再在花后15天用膨大剂处理一次膨大果粒,但处理的无核果容易脱粒,不耐运输,最好慎重使用。(6)葡萄因开花时间不一样,最好分2~3批处理,以达到最佳效果,分批处理时,每处理一批果穗要做好记录并用颜料或尼龙批等把每批的果穗做好标记,以防处理时重复或漏掉。
二、赤霉素(九二0、ga3)
该药剂属广谱性的生长调节剂。即促进葡萄果粒大,又能获得无籽果。一般多在盛花后使用,无核品种在花后3~9天用50~100mg/l处理,而有核品种宜在花后10~15天进行处理,浓度为20~100mg/l。注意事项:1、首先将药剂用少量酒精或高度白酒精溶解,然后再加水稀释到所需浓度。2、该药剂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作用,以免发生化学反应;3、要随配随使,不宜久放,以免失效;3、该药剂不能单独应用,需用kt30等配合使用。
我们经常听到“某某水果注射了膨大剂了,不要吃”等传言。实际上,膨大剂在安全剂量内,对人体无害。而且,果实打膨大剂很可能会引起畸形、坏果等,得不偿失,所以,还真的没必要过于担心,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膨大剂在我国是允许在限量范围内使用的。膨大剂属于农药范畴,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催熟、膨大、延长花期、促进生长等作用,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延长储存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蔬菜、水果种植、储存中也普遍使用。
其次,按照批准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不会对人体有害。我国对植物生长调节剂采取了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和使用规定。我国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确保残留量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膨大剂的实际用量很小,是把市售01%氯吡脲溶剂又稀释了100倍再喷洒或浸泡,对大量产品检测的结果显示,基本测不出有植物生长调节剂存在。
2008年美国环保署对膨大剂的说明为:“膨大剂是一种已在世界各国安全使用多年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关于膨大剂的毒性有完备的数据。根据各项风险评估,可以合理确定,不论是对一般人群还是对婴儿、儿童,膨大剂残余物累积都不会造成危害,无证据表明膨大剂具有神经毒性。”
最后,膨大剂利弊分明,果农使用时很谨慎。膨大剂的使用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花期,花朵刚掉落,滴在花蒂上,此时使用有助于后期多结果实;二是在幼果期,此时果实初长成,用膨大剂可以使果实个头更大,就是人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膨大剂的功效。
在花期使用膨大剂以提高座果率非常普遍。例如,温室大棚的瓜果生产,缺少昆虫授粉,必须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才能传花授粉结果。如果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那么,在大棚内种植的瓜果类蔬菜将颗粒无收。并且在花期时使用,从花蒂到长成果实,膨大剂已被自然分解稀释了,残留量仅为0001毫克/千克,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而在幼果期使用膨大剂,则需要一定技巧。比如,猕猴桃膨大剂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吡脲,国家对氯吡脲的规范用量一般建议浓度为5毫克/升,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猕猴桃使用膨大剂只是单纯地长个头,并且一旦使用过量,不但不能提高座果率、让果实增重,反而会引起果实畸形、裂果、掉果等现象。影响猕猴桃出售。所以,即便在幼果期使用,果农也会在安全量范围内使用,不会危害人的健康。
所以,再也不用担心这些所谓的“膨大剂食品了”,是不是又可以放心的吃吃吃了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