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的主干往往是主谓宾,三者,但是有时候,可能缺少其中一种,或者两种
比如:A:你什么时候走?B:现在走。句子B中就缺少主语和宾语。
当然句子成分还有很多,比如定状补,这些也可能是缺少的。
先找句子成分
关系代词that
,which
,who
和whom在定语从句作主语,宾语或表语,也就是说,如果在定语从句中,缺少这些成分的话,就用这些词。关系代词whose在定语从句中做定语。关系副词where
,whenh和why在定语从句中充当状语。
定语从句的结构是(先行词)+关系词+定语从句。关系词的选择主要看定语从句中缺少了什么成分。
对于句子成分残缺,我觉得这个一个。语法的知识点,关键就是语感要好,因为在现代汉语里面,句子成分残缺的这种语病考的还是比较多的,常见的会残缺主语。残缺宾语残缺介词。产权谓语动词。正常情况下,残缺主语和残缺宾语中心词是很常见的。这种语病关键靠语感。也是要靠多刷题,而这个刷题不是要刷的非常多,关键是要把这张病句成分残缺的,这种题型啊,多积累一些,比如说主语残缺的准备一些常见情况,宾语残缺的有哪些情况?介词残缺等于哪些情况?你把这些常见的病句啊,多准备几个典型的例题,然后放在一起比较比较就可以很快的把握这种分残缺的。冰菊该怎么做了?
你要理解古代条件简陋,文字记载先是刻在竹简上,后来毕升发明造纸术才简化了记载的载体。所以古文简约雅洁,总体讲以简约为主,有好多承前省,倒装句等等文言文的特点。
而白话文,现代文,还是口语化为主的,当然讲究语意完整,现代汉语也允许省略句,但是是在不伤害表达的准确性的前提下,有规则的省略。
所以说文言文,一般来说因为我们没有活在那种语境里面,总是感觉好像意思表达不是好懂,其实一些名篇还是在语言、笔法、结构上面很有成就,水准非常高的。如果你的古文功底好,你应该欣赏到古文观止那些名篇里面确实是大师之作。千百年来大家都说好,那肯定是有原因的,是真品。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表示对一段话的延续或省略。句子和句子中间有较大停顿。它的结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省略号、或感叹号。
省略句
句子成分完全的叫完全句,句子成分有所省略的叫省略句。省略句一般都是主谓句的省略形式。
它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省略句必须有一定的语言环境。省略句是完全主谓句在一定语言环境里对句子成分的有意识省略,不是句子成分的残缺不全。第二,省略句中被省略的成分是显而易见的可以确定无疑地补出来,补出后句子意思不变。省略句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对话省略和上下文省略。
省略句和非主谓句的区别:(1)表意上,省略句需要特定的语境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非主谓句无此必要。(2)结构上,省略句省略的部分可以明确地补出来,一般只有一种明确的补法,非主谓句不能作这样的补充。
古文中省略句举例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只要不发生歧义,就可以省去句子的某些成分。这些省去了某
些成分的句子就叫省略句。
文言文某些词或某些成分经常省略,古汉语省略句的省略方式和现代汉语相同,都是承
前省、蒙后省、对话省,但省略的成分却要广得多,如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兼
语省略、介词省略、分句省略等等。
一省主语
1.承前省
①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疾)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疾)在肠胃,火齐之所及
也;(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疾)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③余幼时即嗜学。家贫,(余)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余)手自笔录,(余)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余)弗之怠。(余)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④余扄牖而居,久之,[余]能以足音辨人
⑤(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还家,(村人)设酒杀鸡作食” 。
⑥楚人为食,吴人及之。(楚人 )奔,( 吴人)食而从之。
2.蒙后省
①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②问:“(公)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对话省
①蔺相如固止之,(蔺相如)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厉害)?”(公)曰:“(廉将军)不若(秦王)也。”
②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guì)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刿)乃入见。(刿)问:“(公)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吾)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刿)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岁)对曰:“小信未孚(读音fú信服),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吾)虽不能察,必以情。”(刿)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③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事]甚急”
④(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独乐乐)不若与 人
二省谓语
①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改之。
③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④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坚追之。
⑤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
⑥平原君与楚(商议)和从,言其利害。
⑦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威)?
⑧陈胜自立为将军,(封)吴广为都尉。
⑨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⑩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刑余之人不可(将)。”
三 省宾语(包含介词宾语省略)
① 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
② 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③ 投(之)以骨。
④ 君与(之)俱来。
⑤ 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
⑥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和良,具告(之)以事。
⑦ 成视,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之)较。
⑧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
⑼ 叶公见之,弃(之)而还走。
⑽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己)。
⑾ 齐使以(之)为奇,窃载与(之)之齐。
⑿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⒀ 尉剑挺,广起,夺(之 )而杀尉。
⒁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⒂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外将兵。
四省介词
①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②今以钟磬置(于)水中。
③林尽(于)水源。
④后数日驿至,果地震(于)陇西。
⑤赐之(以)彘肩。
⑥试与他虫斗,虫尺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
⑦成妻纳钱(于)案上。
⑧晋太原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⑨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以)百数。
⑩激昂(于 )大义,蹈死不顾。
⑾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⑿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于)泽畔
⒀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⒁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第一、有语法结构方面的毛病。主要是用词不当、成分缺失、搭配不当、句式杂糅、逻辑混乱等。造成这类问题的原因是语言表达能力差。
比如:用词不当:这座山真是巧夺天工啊!(成语使用不当)
成分缺失:关于这个问题,回答的人很多(缺主语)
搭配不当:我看到了小鸟,高山和风的声音。
句式杂糅: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
逻辑混乱:胡长青说我因为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的老百姓,所以犯了罪。
第二、有修辞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修辞方法使用不当。
比如:夸张不当:南瓜大,大如天。我在南瓜树上站。
比喻不当:我爱你就象狗喜欢屎一样(嘿嘿)
当然这类问题要看具体的语境。
第三、有语体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口头语、书面语使用不当。
比如:在庄重的场合下,使用口头禅;再比如:在口语语境下,文绉绉地讲话。
当然也要看语境。
综述:成分残缺指句子不完整,缺少某一个成分,使表达的意思不明白的一种病句,例子如下。
1、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因多用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全句缺主语情况是主语残缺的主要表现。此句应去掉“在”和“下”,或去掉“使”)
2、《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由于句子较长,暗中更换主语也是造成缺主语的重要方面,此句前半部分的主语是一“周文宾”,而后半部分转换为“王老虎”,应在末句加上“王老虎”这一主语)
3、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市教委的表彰。(因误把偏正短语中偏的部分理解为中心语而后面句子缺主语的情况也值得高度重视。此句的前一分句主语是“成绩”,而后分句误解为第-个分句主语的是“学校”,故错误地承前省略,应在第二个分句前加主语“学校”)
4、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七百米伏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湖边。(因句子较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忘记前边结构而致使缺谓语,是谓语残缺的主要原因。此例中前面主语是“南堡人民”,后面没有与之相呼应的谓语,应在“一道”前加上“使”等)
5、商业部门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大张旗鼓地向群众宣传教育,出售产品的重要意义。(应在“出售”前加“讲清”)
6、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深入开展人生意义在于奉献的讨论后,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应在第二个“学校”前加“使”等)
7、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使“吃不饱、穿不暖”作谓语,或在“吃”前加“过着”)
8、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句子稍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忽略了与前面成分呼应,是造成宾语残缺的重要原因。此例末没有与谓语“讨论”相呼应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其末加上“的问题”等)
9、《创业史》是描写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课文写的是当时互助组刚成立,梁生宝为实现稻麦两熟计划去郭县购新稻种。(应在其末加上“的故事”,与“写”这一谓语呼应)
10、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博”后,加“的精神”,与谓语“发扬”相呼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