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其符号为SO42-;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其符号为Ca2+;
故答案为:SO42-;Ca2+;
(2)该矿泉水的pH为78±05,大于7,呈碱性;
故答案为:碱性;
(3)该标签中涉及到的元素有H、C、O、Si、Cl、S、Mg、Sr、Ca、Na、K,共11种元素;
故答案为:11;
(4)每一瓶该矿泉水中质量最大的物质应该是水,其化学式是H2O;
故答案为:H2O.
大分子天然有机物
天然有机物是动植物自然循环代谢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产物,其中主要是腐殖质,它们是一类含有酚羟基、羟基、醇羟基等多种官能团的大分子缩合物质,其分子量一般为300u到30000u。通常根据腐殖质在酸和碱溶液中的溶解度将其分为三个部分:1)腐殖酸,溶于碱溶液但酸化后可沉淀;2)富里酸,既溶于酸溶液也溶于碱溶液;3)胡敏素,既不溶于酸溶液也不溶于碱溶液。
水中有机物对胶体保护作用导致混凝剂投量大幅度提高。
水中有机物浓度高使混凝剂药耗增大、制水成本升高。由于我国多数水厂采用的是铝混凝剂,造成出厂水中铝离子浓度过高,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据报道,过量摄取铝导致神经纤维缠结的病变,也可抑制胃液和胃酸的分泌,使胃蛋白酶活性下降)。
此外,由于天然有机物在水中含量较高(mg/L数量级),会与加入的水处理药剂(如消毒剂CI2、O3等)作用,转化为有害的有机物或中间产物。
饮用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
饮用水中机污染物的来源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大气污染、城市与农田径流。我国污水处理率很低,加上现有处理设施运行效率不高,使约80%左右的污水未经妥善处理即被排放到附近水体。据统计,我国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我国的主要水域,如海河、辽河、淮河、巢湖、滇池、太湖等污染更为严重。大气污染造成的水源污染问题近些年来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汽车尾气排放的碳氢类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生成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污染,随着降雨等途径进入到地表水体中。城市地表径流使一些有机污染物进入到水体,农田径流将农药和化肥等成分引入到水体中。虽然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很低,但种类繁多、对人体危害较大,具有较高的致突变活性。据统计,在我国的七大水系中,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城市水域中78%的河段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约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水源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水厂仍采用传统的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地去除以溶解状态存在的微量有机污染物,致使一些有害物质,包括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微量有机污染物残留在饮用水中。
氯化消毒副产物
氯化消毒是我国沿用多年且仍然在给水处理中普通采用的消毒技术。但近二十年来,人们逐渐发现,在氯化消毒的同时与水中某些有机和无机成分反应,生成一系列卤代有机副产物,其中大部分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危胁。特别是传统的预氯化工艺,高浓度的氯与原水中较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直接反应,生成的氯化副产物的浓度会更高,因而氯化消毒副产物是影响饮用水水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藻类及其代谢产物
受城市污水排放和农田径流的影响,大量氮、磷等营养成分排入水体,致使水体富营养化,藻类过量繁殖。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一些湖泊和水库水,由于阳光充足、温度较高,藻类成为主要问题。
水中藻类严重影响给水处理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藻类一般带负电,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难于混凝;藻类比重小,沉淀效果差;此外,藻类会粘附在滤料表面,缩短滤池的过滤周期,造成滤池频繁反冲洗;藻类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嗅味,使水难于饮用;某些藻类尺寸很小,可穿透滤池进入到给水管网中,影响管网内水质;藻类也是典型的氯化消毒副产物前驱物质,在后续消毒过程中与氯作用生成三氯甲烷等多种有害副产物、增加水的致突变活性。
嗅味
水中嗅味主要是由水中化学污染物和藻类代谢产物引起的。嗅味是人们评价饮用水质量的最早参数之一,属于感官性能指标。嗅味是人们对饮用水的安全性最为直接的参数,带有嗅味的饮用水使饮用者对水质产生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
很多化学污染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嗅味,如氯酚、氧芴、氯苯、硝基化合物等,它们直接使水质产生嗅味;藻类的代谢产物引起的嗅味强度很大,嗅味种类也很多,其中地酶素(geosmin)、2—甲基异2—茨醇(MIB)、3—异丙基—3—甲氧基吡嗪(IPMP)、3—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IBMP)和2,3,6—三氯苯甲醚(TCA)是典型的强嗅味物质。此外,水处理的某些过程还是可能使嗅味强度增加,如预氯化工艺不但不能使嗅味下降,且产生鱼腥味和刺激性嗅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