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pretty/文
01
“在你十七、八岁的时候,你爱过的那个人往往是你这辈子最爱的人,我们努力的为对方变得更优秀,做出的任何改变都是为了可以亲口告诉对方“我喜欢你”。也许并不是所有的结局都能如愿以偿,但我很庆幸能遇见过你。”
02
朋友小佳前几天跟我聊天,说她男朋友要出国打工一段时间然后继续学习。临走前男朋友和她聊了一些心里话,大致意思是想就这样分开吧,她坚持去机场送别,两个人哭的稀里哗啦,太多的感触以及不舍,没有确切的日子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两个人昼夜不同的时差也无法感知冷暖。
相遇又分离的痛苦之处大概在于,你以为遇到的人是多年以后还停在你身边和你一起白头的人,但是他却在一个不恰当的时间悄然离开。
就像是一个渴望得到玩具的小孩,很想要很想要,却一直得不到。等到了20多岁的时候,有人双手捧上,你却没了当时的悸动。大概这就是爱情本来的面貌吧,相遇又分离,最重要的就是相处的过程。
合适的时间遇见合适的人,有多难。很多情意都需要看缘分,相遇时好好珍惜,分离时就彻底忘记吧。那些藏在心底的就绝口不提了。
即使分开后,依然觉得自己遇到他是幸运,也依然是一件不幸的事。可是你还要吃,要睡,要交朋友。你深知无法再如此对待你的下一个,却要像个演员假装笑,假装依赖,假装爱。
02
小梦第一次近距离看到泽林是在学院的考研交流会上,学院邀请考研成功的学长学姐回来分享考研心得,小梦就早早来到教室,坐在了靠前的位置。听着泽林学长在台上声情并茂的演讲,她有些恍惚。
小梦喜欢泽林学长已经两年了,但从来都只是在去上课或下课的路上远远地望着,参加他参加过的活动,去有他呆过的社团,连他选修的课小梦也要悄悄去蹭课。
小梦不是没有泽林学长的****,但她从来不主动的去介绍自己。小梦大一时候知道泽林学长在学生会,于是就也报了学生会,但实际上她是不喜欢交际的。后来她以自己的踏实与认真进了学长会,又以工作为由要了学长会里老干部们的****,其中包括谢林学长,她说走到他面前时她紧张的要死。
后来小梦遇见什么问题都会问他,学习上的不懂和困难,工作上的细枝末节,以及偶尔发发对学校的牢骚。泽林学长不经常回复,但只要在线,总是耐心解答小梦的各种疑难,语气很温暖。
小梦是突然才意识到自己喜欢泽林学长的,倒不是说毫无预兆,但有些后知后觉。泽林学长没有主动问过她具体是哪个人,应该只知道是同一个学院一个学生会的学妹吧。小梦到后来和泽林学长说话很谨慎,怕说多会打扰,说少了自己心里却还是会惦念。
小梦在学生会没有工作多久,泽林学长就退出了学生会,说准备考研了。伙伴们说出去聚一次,交接下工作,也希望他能安心考研。可是小梦和组织聚餐的学姐说自己有事,实在去不了。
我知道,小梦那天哭了。
这两年发生的一切,我都看在眼里。
03
小梦一直都是很卑微的喜欢着,不敢轻举妄动。她觉得自己很普通,配不上泽林学长的优秀。泽林学长有对象的那个时候,小梦都没有哭。她只是很平淡的对我说,“希望他能幸福。”但我知道她那些天明显和往常不一样,有些魂不守舍。
泽林学长后来有问过小梦为什么没有去参加那一次聚会,小梦有些开玩笑但实际上说的是真话,“不想让你走啊。”很久都没收到回复,她却一直盯着手机看。
小梦和我说,“其实我最怕的就是分离,哪怕那个人并不是完全的离开我,但我就是害怕不能说见就见,心里会空落落的。后来我害怕相逢,我觉得所有的相逢终究都会离别。不如就在同一时空做着不同的事情,我知道他在就好了。”
我说,“如果是我,如果我们最后注定分离,我还是愿意选择最初与你相遇。因为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失去就不去拥有呀。所以,告别之前,我们都在心里留下那些过往的美好,然后坦坦荡荡的出发,去遇见能够走到最后的那个人。”
后来考研交流会结束之后,小梦鼓起勇气约了泽林学长去吃饭,我不知道他们都聊了什么,但我是接到小梦的电话知道她有些喝醉了,于是去饭店接她回宿舍。
之后我问过小梦那天晚上,他们说了什么,她为什么会喝醉,她说什么都不记得了。但我明白她的心里一定藏着许多复杂的情绪喝下了那些酒。有些苦终究只有自己知道。
其实当天晚上我有听到泽林学长打给小梦的电话,我知道他还是挺关心小梦的,于是接了电话告诉他,“不用担心,小梦已经睡着了。”
他说,“好,谢谢。”显得有些客气。
我说,“如果没什么事就挂了,学长早点休息。”
他说,“那个…”
我开始明白他是有很多话要说,或许此刻,我是唯一能够倾听他的人。
我说,“学长,有什么话就说吧。”
他说,“小梦今天晚上和我说了好多话,还一直特别开心的要和我喝酒,说要庆祝我考研成功,祝我顺利毕业。我觉得她其实是不开心的,问她也不和我说。其实最开始我挺喜欢小梦的,但也一直因为不知道怎么表达,只是尽我最大的力去帮助她。后来因为我自己要考研,就想着说还是专心一些,毕竟她对我也只是对一个普通学长的礼貌。现在我毕业要走了,或许以后我们都没有机会再见面了,很多事情一旦错过,就真的错过了。我把心里话都说完了,也舒坦多了。这些话你也不用告诉她,好了,早点休息吧。”
我酝酿了很久的情绪,也想把一些话说出来,结果就剩下嘟嘟嘟的声音。
04
看到一位读者的留言,“谢谢你不深爱我,但是我还是傻乎乎的为你奋不顾身。我不会告诉你星期天找你看**,我换了多少套衣服,我不会告诉你我前一天专门出去吹了头发,一大早就化了妆,希望你和我在一起时候心情是愉悦的。最后**散场,我挽留你,你告诉我你其实根本就没有那么喜欢我,因为你说你不了解我,不知道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沉默了,所有的话都梗在喉咙,不是因为其他的,而是深深的明白了,一个人决定放弃你了,他真的会忘记之前的所有。”
我想在遇见你之前,我现在在做两件事,第一件是变优秀,第二件是等你。但我怕分别,而迟迟不敢走近你。
没有人喜欢分离,我们总是期待着相逢。有人说,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但我知道如果有一些没有选择开始,就好像不会受到伤害,可你也许就失去了或许本该属于你自己的美好。
05
《小幸运》里唱到,“爱上你的时候还不懂感情/离别了才觉得刻骨铭心/为什么没有发现遇见了你/是生命最好的事情。”
有人说,“ 可我已失去为你泪流满面的权利。 ”
可我希望有一天,你我都可以说一句,“ 与你相遇好幸运。 ”
问: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凡夫劣弱,云何可到。
答:为对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说耳。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但使众生净土业成者,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动念即是生净土时。为此,观经云,弥陀佛国,去此不远。又业力不可思议。一念即得生彼,不须愁远。又如人梦,身虽在床,而心意识,遍至他方一切世界,如平生不异也。生净土亦尔,动念即至,不须疑也。
智者大师《净土十疑论》
这个问题的提出,是站在我们凡夫劣弱的心性角度来谈。
在《阿弥陀经》里面谈到,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娑婆世界,往西边过十万亿佛刹这么一个距离概念。十万亿佛刹,我们是很难想像有多少光年的距离了。一个佛刹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一佛所主宰的一个佛刹。比如我们娑婆世界就是释迦牟尼佛所领的一个佛刹。三千大千世界是什么地理概念呢?我们想先从最小的一个单元来说,首先是一四天下。一四天下就包含着四大部洲、这个须弥山,上面有日月,这个所领的一个一四天下。那么,一千个一四天下就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这样的小千世界就是一个中千世界,中千世界再次乘一千,就是一个大千世界。由于它是三次立方所乘,就叫三千大千世界,有百亿个日月,百亿个须弥山,这样的一个空间距离。就是一个佛刹有多少的像地球这样的这个刹土都算不清了,那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十个三千大千世界、百个三千大千世界,到亿为单位的三千大千世界,亿又有十万亿个这样的三千大千世界。这样的一个空间的距离,确实是我们想像不到的,非常之遥远。
这么一个遥远的刹土,我们业力凡夫心性非常劣弱,就是陋劣、怯弱,怎么能够到这么远的极乐净土去呢?云何可到?就是我们靠什么力量可以去得了呢?再加上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我们是具有着烦恼的业识的心,从这种业识心所感应来说,我们是没有可能生到实报庄严土的。
首先,要解答一个十万亿佛刹的距离的概念,这是对凡夫肉眼二乘生死心量说耳,有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的概念。
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就得要了解我们的心,有真心有妄心之分。再具体来分有三种:
第一,就唯真如本觉妙明真心,就是谈到的自性清净心,从本以来,湛然常住,寂照不二。这就是《楞严经》讲的「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虽然在轮回里面,我们这样的真如菩提涅槃的体性,没有缺失一点,不增不减,成佛也没有增加一点。这种佛性亘古亘今伴随着我们,在我们六根门头放光动地。但我们常常不了解,百姓日用而不知,遗失了这个本明妙觉。这是唯真。
还有一种心是真妄和合。真妄和合就是第八识,一念无明妄动,染净真妄和合——第八识。
还有一种,唯妄,就是我们前七识,用攀缘心、生灭心、染污心,把攀缘心作为自性。所以很多外道、小乘修行,就是用这个妄心修行了。那终究不能得解脱之正果,这叫认贼为子,煮沙想成饭,是不可得的。
所以,《楞严经》为什么首先要七处征心,十番显见?指示学人要认清我们的妙明本觉之心,用这样的心来修佛道,才能得无漏的不生灭之果。
我们了解真心和妄心的差异之后,这个十万亿佛刹的距离概念是依据我们的生灭心,这个妄心——心意识来建立的概念。然而我们的真心却是大方广,量周沙界。这个真心里面,就包含着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不在真心之外,但是在妄心之外。所以这个概念要搞清楚了。
搞清楚之后,智者大师讲的这个概念是很重要了,但使众生净业成者,就是一个念佛的众生,这个修净土的这个净业成就,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
这里我们要看到净土净业成就分两个层面:
第一,他用功夫,根机最利,用功得力,能得念佛三昧。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他当下的心性就是妙明本觉之心。
他在临终,「在定之心」就是在禅定状态的心,就不是妄心了。不是妄心,这个心它是超越了时空的,没有时空的概念,所以十万亿佛刹之遥远的这个虚妄的空间概念,在这个得念佛三昧的临终人的定心当中是超越的,于是他动念就是往生极乐之时。如果他有一个空间的概念,就很难去说他弹指间、须臾间、屈伸臂间、一念间就能往生,因为距离太遥远了。我们这个世间最大的速度是光速,光速是一秒钟三十万公里。就以光速的速度,要到十万亿佛刹之遥远的地方去,也还要给它给出一个相当的时间的维度啊。这个是在妄心的层面,你说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是很难的。现在讲的是临终在定之心,得念佛三昧的心,这是一种。
另外一种,就是没有得念佛三昧的众生,带业往生的众生,他临终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临终现前佛光注照,使这个妄心伏住。
因为妄心的本体就是真心,阿弥陀佛的光是他的心光,阿弥陀佛的光明是超越了时空的,是清净的。所以在阿弥陀佛的佛光当中,把那个念佛行人的心光也透显出来。于是,在母光和子光的这种情况下,也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十万亿佛刹的虚妄空间概念也消失,也一念之间就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所以,《观经》释迦牟尼佛告诉韦提希夫人,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极乐净土去此不远,就是谈这么一个道理。
去此不远,因为在我们的妙明真心当中,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在我们真心里面。这里,所谓的远实际上是不远,就在当下。得念佛三昧的人,能亲证娑婆秽土当下就是极乐净土。不离跬步,宝池涌四色金莲;不出户庭,七重行树排列;处处弥陀说法,时时莲蕊化生,就是指当下的境界。
再就看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一念就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不需要去怀疑说:由于极乐世界很远,就去不了。就从世间的心意识来看,都有不可思议的特点。
比如,我们人都有做梦的体验,当我们身体还在床上的时候,然而你做梦能到很远的地方去。这个梦心就是心意识,能够遍至他方一切世界。你梦中的那种情形,只要你没有醒过来,你会感觉很真实,跟你睁开眼睛的日常生活没有两样。从梦境的那种真实性来看,实际上全体虚妄,梦心显现的梦境,全梦即心,全心即梦。于是睁开眼睛,我们认为昨天晚上做的那个梦是假的。但是我们睁开眼睛看到的一切,有自己、有他人、有山河大地、有桌椅板凳这些,实际上我们仍然是在梦中。无非是昨晚上梦比较小一点,现在梦比较大一点,小觉觉小梦,大觉觉大梦,我们总的都是在无明大梦当中。所以,金刚般若经典处处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如化、如影,这是真实的现状。
那么我们做梦,心意识都能够到很远的地方去,更何况净土法门,我们能念的心,得阿弥陀佛的佛光的注照、十方诸佛的护念,一动念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是不需要去怀疑的。
你不要老是琢磨,那么远我怎么能去得了啊,就是以光速的速度去也去不了啊!不是这样的,你不要站在自力的角度。阿弥陀佛佛光接引,距离概念再远,都不是有问题的。
1、关于学习,学习真理和创造需要过程是一个幻觉:
其实都是那些最简单的:没有区别,无需选择,接受一切。当下,与心同在。到现在,反复说的就是这几个,它们都是你早就学会了,而且本来就会的东西。包括魔法、奇迹、创造也都是你本来就会的。只是你一旦进入时间,进入时间的分离的思维模式,你就会觉得,自己是有程度的,自己是有差别的,于是你也就相信,你不是完整、无限和拥有一切的,于是你相信你还有没学会和需要学的,最后,你也就在时间幻觉中丧失了一切你真正拥有的。
2、关于合一 :
虽然这个世界肯定是在差别中存在的,但是,时间却是不存在的,时间是依赖大脑的一种功能,一旦你进入时间,你必然开始思考,必然开始而且必然附加情感因素的,时间也是分离的一种,因此也是虚幻。这个世界,你,我,这个桌子,这瓶水,都是在现在一刻、当下真实的存在。但是,他们都不在时间中。
Jim: 我明白了你说的真实和虚幻的意思了,看来是我以前对佛教的理解错了,我原来还以为他们非要我去他们的什么“净土”才算不“空”,不“苦”了呢?
可是,分离怎么就制造一切痛苦了?在我看来,分离,充其量是一个东西,买到了,还是不满足,于是想买更好的,一直陷于不满足的过程。到底你说的分离是什么呢?为什么我们在这个世界,一定要体验分离呢?
Taisha: 你当然可以不体验分离,在任何当下一刻,你都是不会体验分离的。但是,你却可以选择去体验分离,在分离中认识你自己其实没有必要分离,没有必要感觉痛苦,没有必要经历矛盾,你不体验分离的痛苦,怎么能理解合一的平静与真正快乐的价值呢
你是合一,你一直是合一。但是你却不可能在合一中体验合一。合一需要在体验自己的过程中,理解自己。
你能理解吗?差别是体验的工具,你在体验中为差别附加了各种体验的感情。虽然这些感情制造的分离都是虚幻而不真实的,但是,合一的你,却可以选择做一个梦。梦见似乎真的自己在差别中分离,在分离中体验合一的本质。
Jim: 这就好像,一辈子在水里的鱼,不能理解水的意义,必须跳出水面,才能看到水的意义,是吗?
Taisha: 是的。但是,分离只是一个梦。是合一用来体验自己的梦。问题是,你把梦当真了,在分离中不断地远离合一,于是你也远离自己的本性,你自然会痛苦。但是,那始终是一个梦,你没有远离合一,也不可能远离合一。
3、大脑是接受和表达的工具
1、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现实。那个画家就是在每个人身上沉睡的你的本来的自己,画笔就是你的大脑,画布就是时间,那些颜料就是你的世界的各种差别。而那幅画,就是你的生活经历。分离是什么呢?分离就是你给100种颜色的排名,好坏对错,是非善恶,这些都是那些病毒指挥着画笔做的,他们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事情。
Jim: 这个比喻很有趣呀!我突然一下子理解了。这个世界的本身各种事物,虽然存在区别,却没有人们认为的那种好坏对错。区别就是区别,和颜料一样,但是,因为人们执着地在各种生活经历中分别好坏,于是就陷入了你说的颜料大战,而忘记了颜料本身是用来作画的,而不是用来比较的。
2、将大脑恢复到一个简单的心的信息的解读器的工具的位置,你才可能真正地跟随太傻的指引而行动。所以,你如果想真的在堵车的时候还顺利地到公司,你要做的其实很简单,放下大脑的思辨,去倾听内在太傻的声音,你于是自然就会知道。
4、关于富足
既然无意识创造是真实规律的一部分,那么你就肯定会在生活中反复观察到实际的证明,而类似的情况确实很多,例如,有的人几乎从来不在乎挣钱的事情,他们有自己真正关注的重点,例如创造、艺术、科技,这些人也因为专注于自己的领域而没有“钱花完了怎么办”之类的恐惧,这些人几乎毫无疑问是富裕的。然而,世界往往对他们富裕的认识方式是,他们有一些具体的才能,知道如何做正确的事情,所以才能获得富裕的生活,这反而是一种因果颠倒的考虑。你觉得巴菲特、比尔·盖茨那种人是每天琢磨怎么赚钱,经常看其他人的成功秘笈,不错过任何一个成为富翁的机会,然后才成为首富的吗?相反,那些每天琢磨怎么赚钱,生怕错过了每一个赚钱机会的人,在每一个得失问题上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的人,这些人反而肯定毫无疑问是贫穷的,即使偶尔富裕了,最终也会贫穷。同样的情况有很多,诸如一个富翁绝对不会去看所谓的成功学秘笈,一个美女也肯定不会每天比较哪个化妆品能让自己变得更美,越是觉得爱情婚姻无所谓的人,越容易找到自己最合适的另一半,这些都是无意识的创造,但是,相反在各种问题上不断地追逐、计较、分析、比较的那些人,肯定毫无疑问都是在那些事物上会体验更多的矛盾和匮乏的人——这就是“意识创造经验”的规律无所不在的体现,你其实可以从所有的领域观察到这个规律的运作,无论是疾病、战争、文化、科技、宗教、文学……无论哪个领域,这都是无可否认的规律,不管你是不是承认它,也不管你是不是意识到它。
例如你现在还认为,堵车是不由自己决定的,赚钱是可以由自己努力而获得的,这样的思维并不是完全创造力的表达,而是你没有创造力,你的生活可能被外在力量所控制的内在恐惧的表达,而正是这些恐惧,这些你认为你无法决定的事情,却恰恰是制造你生活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思维的根源。这种思想的本质,是你在分离的思维模式下,对自我真实价值的自我否定,而这种思想也是你丧失一切的创造力的根本。
5、否定创造力的微妙点
那么是只要我们不再琢磨那些分离了,不再进入那些疑虑和恐惧,也就不会再经历那些不好的事情了,对吗?
注意,你这是一个循环的思维,如果你真的不琢磨分离了,你就不会再说“经历那些不好的”这样的话,一旦你的思想中还有堵车不好,不堵车好的思维模式存在,你就会不断地经历堵车和不堵车的苦乐。
6、是什么,就经历什么。
你是什么,你就会经历什么,你不可能经历任何你不是的,你只是经历你自己。
感悟 :你是一,你就经历合一。你是仇恨,你就经历仇恨。你是分离的(有好坏高低之分时有排名时而不视之为丰富多元时),你就经历分离
7、不要分离,那是要忘记自己想成功 ,不一个一个符号地谱曲吗?
不是让你忘记成功,就好像我没法让你忘记堵车一样,消除分离的意思是,你看到所谓的成功与不成功的分离只是一种幻觉,它对你一点都不重要。就好像堵车与不堵车一点都不重要一样。 你会觉得路边蚂蚁大战很重要吗?其实那些事情和所谓的成功、美丽和堵车,都是完全一样的。你之所以会觉得一个事情重要,并不是因为那个事情真的重要,而只是你的大脑的预设观念,因为周围大部分人都在追逐那些事情, 于是你也去追逐,其实,你根本不知道你为什么去追逐,不是吗?
8、33 什么叫成为自己
你完全依照你内在太傻的指引而行动,你其实不是在行动,而是仅仅在成为你自己。你没有经历任何的选择,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任何的事情,但是,你却神奇地将每一件事情都完成得很好,而别人只会在之后用大脑去分析你的某种智慧,却根本觉得无法理解。
9、34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理性的
行为主义,成功的幻觉,就是大脑体系最坚固的一个预设观念的监狱。这里面,你可以观察到和行为主义一样强大的另外一个预设观念监狱,叫理性主义: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理性的,会根据足够的证据作正确的决定,没有任何人觉得自己只是一时冲动的。你一开始表达的,觉得自己一直都是理性和客观的,其实就是你大脑预设的理性主义的监狱的表达。
10、36 做好该做的事,培养好专注力,轻松随意生活,不期待,早晚会有馅饼掉下来。
也许你觉得你根本没法理解,这怎么可能呢?但是,你就算每天不迟到,天天按时完成工作,按时加薪升职,你就真的会获得你期望的那种快乐的人生吗? 随意一些,轻松一些,你不会错过任何事情的,也就是在这种随意而轻松的心态中,你会更清楚地听到太傻的指引,而这些指引只会越来越清晰。
11、36 真实的世界永远是:轻松、自然、和谐、充满爱与鼓励的
12、类比和反义词消除分离一样重要
你在任何冲突、激烈矛盾或者生活经历的每一刻,都可以去应用这个类比,在面对你老板或者客户向你发火的时候,你开始想象自己在一个美妙的交响乐的音乐厅,在欣赏一场最美妙最和谐的交响乐一样,让它们流过你,你用真诚的心去欣赏这一切,你自然就会顺利地在那个环境中听到太傻的声音,甚至你都不用听到太傻的声音,仅仅因为类比锻炼本身,问题就可能已经被有效地解决了。记住,你的思维是强大的创造力的源头,你意识到音乐的美妙,你就会在生活中创造音乐一般的美妙与和谐。
13、36 每日练习 “我生活经历的每一刻都是奇迹”
用这句话提醒你自己,这是真相。你遭遇到的每一种要求也好,挑战也好,难题也好,变故也好,放下你对这些事情的本来认识和判断,记住,这些都是奇迹,它们都是太傻给你的肉丸,既然你不用选择,那么事情来了,做就是了。当你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去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奇迹也就发生了 。
14、36 太傻老板这样应对犯错的员工-这个肉丸
我开会的时候,首先我接受一切,这些并没有错误,只是他们在幻觉中为自己制造麻烦罢了,
我帮助他们去想象,自己最喜欢的客户也好,老板也好,同事也好,究竟是什么样子的,难道不是理解他们、接受他们、信赖他们、帮助他们的人吗? 我也帮助他们去想象,到底他们最讨厌的客户、老板、同事究竟是什么样子的,难道不是那些斤斤计较、每天抱怨、把自己认为对的一些观点强加给所有人其实却什么都不了解也不知道的人吗?其实每个人都是这样想的,他们喜欢被理解、被接受、被宽容,不喜欢被计较、被怀疑、被强迫。
最后我会问那些员工,既然如此,那么你们为什么会允许自己成为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呢?当你去计较、抱怨和怀疑的时候,难道你不是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最讨厌的人吗?为何不选择去理解、去接受、去主动地解决问题呢?
15、37行动指南:做自己及出于爱去做
行动指南只有一个:在任何情况下,你不是在“做”任何事情,而只是在“成为”你自己本来的样子。如果你一定要“做”事情,那就只是“做”展现爱的事情。只有基于爱的行为,是没有反面,没有分离,只会产生爱的结果的。
16、41 所有的痛苦、恐惧、焦虑……唯一的原因,就是——缺乏爱。
真爱,是绝对自由、无拘无束、接受一切、理解一切、没有任何条件的爱。
17、41 经历巨大的磨难时的真相
你生活经历的每一刻都是奇迹,你要是经历任何痛苦,尤其是巨大的痛苦,那你应该快乐地欢呼,你又被太傻扔下的巨大的肉丸砸中了,你又要解开一条又粗又硬的锁链了,你又何必痛苦呢?
18、44 接受一切,出于爱拒绝或同意
理解和接受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行为。在太傻的生活原则下,其实没有选择,没有接受或不接受,理解或不理解,你做什么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究竟为什么而做,和你做这些事情时候的思维状态,究竟是爱还是恐惧。
19 书名:克里希·那穆提、辨喜,甚至政治家甘地
20、52 这个世界的意义在于选择 分离还是合一
所以,无论你是信仰合一还是信仰分离,一个个体只要作出了选择,都是可以从这个世界毕业,并且走上不同的下一个层次的模式的体验。你也许会觉得这个世界大部分人都是向着分离的认识方式发展,其实不是,大部分人只是稍稍地向这分离的认识模式偏离一些,这种倾向分离的偏移还远远没到能在分离道路毕业的程度。
但是,这个世界层次的人们,无论漂流多久,最终会作出那个选择,时间仅仅是选择的工具而已,本来就是因为你还没有作出选择才变得无穷无尽的。其实每个人都已经作出了选择,只是他们还没有理解和接受自己的选择,而且绝大多数的人都已经选择了合一的道路,所以他们会经常在生活中感受爱的合一和接受、理解、宽容的益处,只是他们还在这个世界的幻象中,否定自己的选择,继续追逐分离,一直到他们不断在分离中受苦而最后作出放弃分离的囚笼的选择。每条道路的人其实都已经作出了选择,他们看似不断在自己生活中选择,其实他们没有作任何选择,他们只是在不断地经历自己,理解自己已经作出的选择罢了。
选择就是这个世界存在的意义,所以你当然可以把这个世界看成一场游戏,只是这个游戏不是以经验值或者财富作为升级的要素的,每个人都在一边玩自己的那些积累经验的小游戏,一边在这个游戏中认识自己,一边寻找某个离开这个游戏的传送门,当他理解自己到了某个已经作出选择的程度,他的那扇大门就会打开,不同的人进入不同的大门,进入下一场游戏。也会有人一直在这场游戏中,就是不去下一级游戏的大门,这都是每个人自由意志的一部分,没有人会强迫你作任何的选择。而你以什么方式面对这场游戏也一样是自由意志。你当然可以去继续积累你的经验值或者游戏币,不过这和你的选择和毕业没有任何的关系。你也可以理解这一场游戏的意义,尽快开始寻找那一个升级的大门。
一旦你真的作出了选择,你就会毕业。而且,你无法在这个世界毕业考试中作弊,因为其实没有任何考试,你每一天的每一刻,都是在作这些选择,你还在这个世界的唯一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你还没有理解和接受你已经作出的选择,所以你还要继续体验,一直到你接受你自己为止。
21、5-3 遇到问题时 如何思考
1)为什么这是一个问题?
2)所有问题源于分离和追逐
你在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认为这是一个问题”的时候,你在探索的是,既然所有的问题都来源于分离和追逐,你的客户真正在追逐什么,是什么分离的幻觉让他进入的这种追逐,他真的会从他的追逐中获得他要的吗,他到底是要什么呢?而你自己呢,你的客户真正在追逐什么,是什么分离的幻觉让你进入的这种追逐,他真的会从他的追逐中获得他要的吗,你到底是要什么呢?如果你和他都放下这种追逐,都成为你们各自的自己,你们会如何地去做?
3)去成为 ,而不是去行动。一旦你去行动,你必然是在恐惧中追逐,只有你成为的时候,你才是真正的在恐惧之外,在自我的爱中拓展自我。
22、5-4 成为自己是没有理由的。自然而然会去做的。
这些都是在“成为你自己”。记住,成为你自己是不需要理由的,需要理由的都是恐惧的束缚。只有大脑才需要理由说服自己。这种情况其实很多,只要你细心观察你的大脑的思维过程,看看哪些是被你大脑指挥下的,哪些是不用你大脑指挥的。
最有说服力的一向都是每个人自己的经历中的那些太傻指导下的行动。也许你曾经觉得无法理解自己为什么会那样做,但是,那恰恰是真正的太傻指导下的。
23、5-4 匮乏是在选择中显化的
对于任何企业或者任何人而言,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就不会错过任何的机会。你要是总是不断地觉得自己赚的钱不够多,要寻找各种机会赚各种钱,那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亏得血本无归——这就是“思维创造经历”的直接表达——当你在恐惧和期待中追逐,你看起来是想获得更多,其实是在你的思维中构建一个“我匮乏,所以我要追逐的概念”,于是你的外在经历只会显化匮乏,于是你会不断地失去,是你自己造就了这一切的问题,而和外在到底是什么情况无关。一旦你开始选择,你就必然在你的大脑的思维模式下开始分离,如果你不警惕每一刻你大脑的举动,你就只会不断地给自己制造麻烦。
24、5-6 锻炼方法: 第一步 数呼吸(1000个),第二步 盯显示器(2000个呼吸的门槛)
然后,你要做的是让视线集中于显示屏的范围,不要超越它,要是你的显示器太小,你可以坐近一点,就是让自己满眼都是显示屏。这方面,大号的显示器会更方便一些,诸如我那个30寸的,你看我就坐在椅子上就可以实现。反正就是让自己只看到显示器,注意自己的呼吸,让自己的大脑清空,让自己慢慢地平静下来。
然后当你可以稳定地将视野固定在显示器范围内三分钟左右的时间的时候,闭上眼睛,继续想象你视野前的显示器,呼唤太傻,给你在显示器上显示真相。然后你可以随意的想象你将在太傻的显示器上看到什么,不管多么离奇的想象都可以。
一开始你可能什么都看不到,但是随着你继续的深入平静,你会感受到时间变慢,大脑停止,开始进入类似半睡眠的状态。但是,你的身体是竖直的,所以肯定不会睡着,你还清醒地知道周围的事情。事实上,周围的环境安静一些更好,那样不会有太多的干扰,所以你可以选中午大家都在午休的时候做这个锻炼,大家看到你,只会当你是在对着显示器闭着眼沉思而已,不会知道你其实已经在和内在太傻开始建立某种沟通了。
这种锻炼一般在二十分钟左右的时候,你肯定能进入某种状态,你会从你内在的显示器上看到景象,但是,那个时候你的大脑已经不运作了,你只是察觉到这些景象而已。你会有一些观念和一些明悟,这个过程其实很短,不会超过五分钟,但是,你在那种中间状态可能已经感觉过了半个小时。
当你离开那种状态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看到的记下来,你会感觉自己似乎做了一个小梦,但是,其实你是不可能坐着做梦的,那是你的内在的太傻与你的沟通。但是,你要尽快记下你看到的,也许你站起来倒杯水,回来的时候就会忘记那些刚看到的。这和你早上起床,梦还都记得很清楚,但刷完牙就可能全忘记一样。
但是,你不要去分析你看到的事情的内容和意义。就好像你尝试去从梦中分析任何意义是没有必要的。大脑不可能知道任何事情,但是,只要你记下来,你自己其实已经知道了。只是,你还没有让大脑知道而已。
这是成功率非常高的一种锻炼,你熟练以后几乎每个中午都可以锻炼一次,记住,你看到的是真相。但是,因为你的大脑还无法理解真相,所以你不理解你看到的。这种锻炼的核心是与内在沟通的锻炼,本质是更大程度开启你蓝色能量中心的锻炼。随着这种锻炼,你与内在的太傻的沟通会越来越清晰,直到有一天你可以完全打开蓝色能量中心,做到完全的沟通。
运用这个显示器的另一个小技巧,就是把他当成一面镜子,你从中想象自己心脏部分的绿色的光芒和喉部蓝色的光芒的扩大,闪光并结晶,这是冥想中意像保持锻炼注意力集中的技巧,很多深入的冥想者都会用类似的方法锻炼集中注意力,这个注意力锻炼的本质和我们刚才教导的呼吸计数是一样的,但是属于更高阶的技巧,因为保持图像需要更深入的专注,你可能在太傻第一步以后,能很容易地呼吸计数到一千,而如果你不到太傻第二步,一般都做不到保持一个图像超过十分钟以上。
24、真实的沟通魔法
那个“真实沟通”的魔法确实也很管用,在交流的时候, 我基本都不在意我在说什么,反正每个人都是在想自己的事情,他们也只会相信自己已经相信的事情,我说多少肯定也没人听得进去,而我要说的,通过真实沟通魔法已经到每个人的心里去了,他们既然相信了,肯定就会那么去办。 现在我彻底理解那个沟通魔法了,每个人其实都觉得自己是理性而深思熟虑地作决定,这只是每个人的幻觉而已,其实,他们的每个决定都非常的肤浅、草率,而且很容易被影响。我经常刚施展完沟通魔法,对面那个人自己说着说着就转变了方向,从过去反对我的计划变成支持我的计划,他自己都会很吃惊,为什么自己这么快就转变了观点。
25、62 什么是奇迹,同时是这个世界的传送门
“真”与“爱”在时间体系中的平衡与合一,就是“奇迹”。但是,奇迹只在游戏世界中才有意义,因为奇迹本身也是某种分离的意义。只不过,奇迹是解放这个游戏世界的传送门。只有通过奇迹之门,一个人才会跳出游戏。
奇迹的真正的含义是:在爱与真的合一中,个体认识并接纳无限的自己,并成为他自己本来的样子——奇迹的样子。因此,你就是奇迹。
26 63宇宙的三个元素: 自由意识、爱、真(光)
真 是我们和万物沟通的基础,是万物所创造出来的光
意识在爱的力量下指导光组成物质。
太傻给东西的原则一向是:它只会给你“真正是”的那个东西,它不可能给“你不是”的那个东西,一个人只会看到他希望看到的,相信他已经相信的,他也只会获得他“本来就是”的那些体验。
所以,如果你一直渴望追逐什么东西,那只是表明你是缺乏那些东西的,太傻肯定不会把那些给你。 如果你对任何东西都不在意,有没有都无所谓,那也是在表明,你真正拥有那些东西了,于是,太傻一定会把那些东西继续给你 。 如果它觉得你是美丽的,就会给你美丽;觉得你丑陋,就会给你丑陋;觉得你是有病,就会给你疾病; 觉得你是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了,于是你就会死去。一切都在太傻的掌控之中。
太傻给你任何事物,本质也就是你制造和创造过程,其实没有制造和创造的区别,一切体验都是太傻给你的。这个过程,其实是每一个人每一刻都在发生的,不是仅仅当一个人在内心祈祷“给我财富,给我智慧,给我美丽”时才发生的。事实上,每个人在每一刻都在向太傻提各种要求,你做的每一件事情、思想中的每一个片段,即使你一点都不在意,太傻也会看得清清楚楚,然后给你安排你需要的货品。
例如,当你和某个出租车司机讨价还价的时候、当你的大脑正乐趣无限地享受着这个财富斗争游戏的任务的时候,而你的太傻却能清楚地看到你是“匮乏”的。你如果不是觉得你自己缺钱,又怎么会这么喜欢砍价呢?于是太傻会在你的生活中显化“匮乏”。当然,你要是大脑里真正富裕、富足、钱多得没地方花,每次给每个出租车司机两倍的钱,太傻也知道你原来是并不缺钱,你是真的钱太多。所以太傻会因为“你是……”而继续给你。太傻是不会给你你所没有的东西的,太傻看不见不存在的事物。你真正拥有什么,你真正是什么,它就会继续给你什么。
: 太傻就是终极的奇迹——时间之门与奇迹之门的创造者。
28、 66 服务自己的爱
要是对爱绝口不提,对爱的本质、爱的意义、爱的无区别避而不谈,只是不断地告诉你,可以有这样的力量、那种的效果,可以取得这样的成就、那样的奇迹,这些肯定是自我服务的道路的教导。这个道路也许确实可以控制力量,获得力量、甚至成为某种大师,但是当你获得力量的时候,你也进入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被控制的体系。
29、66 如何辨别分离的爱和合一的爱
就算不练《太傻天书》,《奇迹课程》之类的书籍也是一样。不是365条练习每条都要练,也不是31课每课都要学,每个人的道路是不一样的,没有任何一本书是适合每一个人的。如果有任何书宣称,自己适合每一个人,并且一定要读者从头读到尾,那肯定是服务自己的道路的书籍。 每个人的道路是自己创造的,不可能被任何的大师设定。跟随内在的太傻指引,跟随爱的指引,才是唯一的永远有效的指南针。
3066 练习法则
你只要练你最喜欢的几条就行了。如果你不知道最喜欢哪几条,那就练前七条,甚至只练第一条。
31、 67 觉醒的衡量指标
另一个指标是你每天能保持某种当下的觉醒的时间的长度。注意,睡眠也是一种当下的觉醒的状态,但是睡眠的状态的觉醒程度,只有你有意识地冥想的一半的深度,所以一般只能算一半时间。如果你每天能在冥想中持续四小时,加上睡眠,每天能保持在完全的当下的时间大概是八个小时,其他的时间基本是思维游荡期。
如果你能将当下的觉醒的时间维持在十二个小时,你就肯定走上太傻的道路的第二步了。如果你当下能维持达到十八个小时,你就到太傻道路的第三步了。
32、6 7 没看懂 邮件问
但是,注意,不要刻意少睡或者刻意为了到达某个时间而去冥想,只有完全自然地做到才是你真实的觉醒的程度。??
33、16 外在的追逐和恐惧越多,内在的活力和爱就流失,灵光出现黑斑。
一个人如果越关注各种媒体,更多地被各种朋友,外在的冲突和矛盾所包围,越被外在的各种追逐和恐惧所占据,他灵光上的丝线也就越多,越密集,他的内在的活力和爱也就流失得越快,这个人也会更快地感到疲倦和需要休息。但是,睡眠并不能真的补充这些力量,他们是用生命力在支持着那些外在分离的存在。随着时间的发展,一些丝线密集的地方,因为抽取的生命力太多,你的灵魂的灵光上会出现黑斑,慢慢地会聚和扩大,然后在物理身体上以疾病的模式显示出来。
34、17 时间使用模式
正确地对时间的使用模式是:只在当下一刻,成为自己,无需思考,无需追逐,无需选择。
起因
小梦接到中考成绩超出当地高中最低分数线一百多分,这本来是一件特别高兴的事情,为什么她改性不起来呢?原来作为未到法定婚龄的她,遭到了父母的逼婚,差点与大她五岁的,只见过几次面的男子结婚。在生活在城市的我们,听到这个事情感觉很荒诞,也很陌生。然而,在这农村少女身上真真切切的遭遇了现实。
经过为什么父母会这么逼婚呢?原来,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小梦还有个二十四五的哥哥,因为拿不出彩礼,至今没有去上媳妇,眼看年龄越来越大,父母就决定把小梦提前嫁出去。
再经人介绍的邻村的男子后,家里就开始准备,小梦父母开始用强硬态度必须嫁,看到女儿宁死不从,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老两口天天以泪洗面哭诉,就是为了稳住她,怕她跑了。
就在婚礼的前一天,小梦鼓起勇气向当地妇联寻求帮助,有关部门当天介入处理,这个荒唐的违法婚姻被叫停了。
结果小梦上学家里一直不同意,但这个少女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于是自己靠着卖点手工制品,维持着自己的学习用品。在学校学习也就名列前茅,学校知道她的情况,也给她减免了很多费用,让她安心学习。最后不负众望,她中考成绩超出分数线百分。
小结虽然现在社会文明不断提升,被逼婚的事件越来越少,但这件事情真的出现了是痛苦的。对于小梦来说,摆脱父母的无礼控制,勇敢地向当地政府举报非法婚姻,或许只在一念之间,但会改变你的一生。或许在偏远的地方还是有这种事情,这样的青少年由于没有文化不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无法摆脱家长的控制、封建陋习牵绊着,不得不向现实屈服。
还是要有知识接受教育,敢于维权,打破强加身上的婚镣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