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血液是由很多成分组成的,比如有红细胞、白细胞,还有血红蛋白等等,血红蛋白是我们血液当中负责运输氧的一部分,一般血红蛋白是有一个正常的范围值的,因为只有在正常范围之内,我们的血液才能起到最好的作用。那么,一般血红蛋白正常值范围是多少呢?
1、什么是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使血液呈红色的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缩写为HB或HGB)。红细胞内含大量血红蛋白(Hb),红细胞的机能主要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除作为血液缓冲物质而发挥作用外,它还能作为人体的“运输队”从肺携带氧经由动脉血运送给组织,又能携带组织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经静脉血送到肺再排出体外。
2、血红蛋白计数意义
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大致相同,但是通过血红蛋白计数能够更好的反映出贫血的程度,临床上医生们常将血红蛋白作为判断是否贫血的重要指标之一。
3、血红蛋白正常范围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血红蛋白的含量是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每天约有人体中1/120红细胞衰亡,同时,又有1/120的红细胞产生,使红细胞的生成与衰亡保持动态平衡。正常人由于性别和年龄的差异,血红蛋白质的正常范围分布如下:
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青少年儿童:110~160g/L。
4、血红蛋白升高原因
可以导致血红蛋白升高的因素很多,如机体大量水分丢失可造成年人体血红蛋白的相对性增多,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引起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病理性增多等,以及居住用高原的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运动、恐惧、冷水洗澡等因素均可导致血红蛋白增多。
5、血红蛋白降低原因
正常情况下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较正常人低10%~20%;怀孕期间孕妇血容量增加导致血液稀释,老年人造血功能逐渐减低,均可导致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而病理情况下如病理性红细胞生成减少,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以及失血等因素也可造成年人体血红蛋白降低。
6、偏低危害
1、生理作用
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红细胞的机能主要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除作为血液缓冲物质而发挥作用外,还可以携带氧气进入各个器官。它能从肺携带氧经由动脉血运送给组织,并能将组织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经静脉血携带到肺脏再排出体外,使呼吸功能高效进行。
2、引起缺氧
血红蛋白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就是从肺脏携带氧气进入各个脏腑器官,使呼吸功能高效的进行,如果血液中血红蛋白偏低,严重的话可以引起其他脏器缺血缺氧,常见表现为头晕、眼花、心悸、乏力等。
3、影响生长发育
血红蛋白在人体中主要是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如果血红蛋白偏低,儿童会影响生长发育,成年人可导致营养不良,同时人体四肢乏力,耐力差,容易疲劳、犯困等。
4、引起缺铁性贫血
血红蛋白偏低直接造成是缺铁性贫血,出现头晕乏力、脸色苍白、心悸胸闷、怕冷等症状。
5、器官功能损害
由于血红蛋白偏低可出现贫血症状,如果长期得不到纠正和治疗,长期贫血可造成心、脑、肾脏等重要的脏腑器官功能损害。
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遗传物质。
一升血浆含有900-910克水、65-85克蛋白质和20克低分子量物质。低分子物质中含有许多电解质和有机化合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平均寿命120天,白细胞平均寿命9-13天,血小板平均寿命8-9天。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有40毫升的血细胞死于衰老。
主要成分是血浆、血细胞和遗传物质。它是一种特殊的结缔组织,即生命系统中的组织层次。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如无机盐、氧气、细胞代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它具有营养组织、调节活性和防御有害物质的功能。血液储存着人类的健康信息,许多疾病都需要血液检测。包括遗传病。
扩展资料
血液流经身体的所有器官和组织,所以它是器官和组织的一面镜子。血液本身是一个独立的生理系统,可以引起血液系统的多种疾病。因此,在各种疾病下采集一定量的静脉血进行血液检查是非常方便的。检测静脉血的某些成分不仅有益,而且是必要的,这反映了身体某些方面的问题。
在血常规检查中,可能有两个建议。一是尽可能采集静脉血。这样的常规结果可能更符合身体状况。另外,尽量每次都能在同一时间采摘,比如今天早上,下次是早上。由于某些结果有时是阶段性的,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比例和激素水平也会不同。
-血液
人民网-为什么一定要做血液的检查?
血液是人体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占成年人体重的8%左右,相当于每千克体重中有70—80毫升的血液,也就是说一个体重60千克的成年人,体内约有4500毫升的血液。�
血液的颜色可以直接影响到肤色,而且血液成份发生了变化,也会从人体表面反映出来。贫血的人脸色苍白,这是由于贫血者红细胞数量减少;喝过酒或刚运动完的人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皮肤血流增加,所以肤色发红;黄疸性肝炎患者(因为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改造能力降低,使血中胆红素增高产生黄疸病人的皮肤、巩膜发黄。)病人的皮肤、巩膜则发黄。�
血液的主要功能包括:
1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将氧从肺输送到机体的各部分而后再携带二氧化碳回到肺部;
2 将通过肠内毛细血管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部分;
3运送代谢产物(主要是含氮物质)到肾脏,皮肤和肠道,排出体外;
4保持机体的体液平衡;
5运输物质(例如激素)从它们的产生地到作用地;
6通过分布体热调节体温;
7保持机体的正常酸碱平衡;
8通过白细胞和各种可溶性蛋白质(如抗体和补体)的活动防御微生物和外来蛋白质的入侵;
9通过提供凝固物质来稳定损伤和促进愈合。
二、血液的构成
(一)血细胞的发育形成
在流动的血液里,有三种血液细胞,即:红细胞、白细胞以及巨核细胞形成的血小板。以上三种细胞都起源于同一个老祖宗,那就是“多能干细胞”。 多能干细胞经过分化又产生了髓系干细胞和淋巴系干细胞。�
进一步分化后髓系干细胞又派生出一个大家族,其中包括:红细胞系、巨核细胞血小板系、单核—巨噬细胞系、粒细胞系(嗜酸粒细胞系和嗜碱粒细胞系)、 淋巴系干细胞则派生出一个小家庭,即T淋巴细胞系和B淋巴细胞系。�
外周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都是经历了一个增殖、分化、成熟、释放的漫长过程后进入血液(中的功能细胞)。它们在血液中的寿命和停留时间是很有限的,是人体内更新很快的细胞。因此造血组织必须存在着一类原始的造血干细胞,因为它们能及时向各系血细胞提供自我更新分化维护的机体生命活动中不断死亡或消失了的各种血细胞。由造血干细胞生成成熟功能细胞的过程是在造血微循环中由各种造血调控因子作用下经过精密的调控完成的。
多能造血干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总数的059%左右,主要存在于造血组织中,也有少量存在于外周血中,它的基本特性是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因此维持了机体的正常造血机能。�
造血干细胞经过分化后形成造血祖细胞。造血祖细胞它失去了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朝着有限的分化方向或一个分化方向繁殖、发育、成熟直至成为形态上可以识别的幼稚血细胞。造血祖细胞分髓系祖细胞和淋巴系祖细胞两大类。髓系祖细胞包括红系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单核一巨噬系祖细胞、粒系祖细胞、嗜酸粒系祖细胞、嗜碱粒系祖细胞。淋巴系祖细胞包括B淋巴祖细胞和T淋巴祖细胞。�
(二)血细胞计数�
当人们去医院看血液病时,医生都会让病人先去做血液常规检查。检验师用针轻轻地刺破病人手指的前端,将一滴血液吸入细管后,在显微镜下,病人血液中的最基本情况就会呈现在医生眼前。医生通过病人的血液常规检验,就可对一些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做出的大致判断。是否贫血、是否存在感染,是否患有血液病。所谓血液常规检查,主要就是观察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的状况,它一般包括血红蛋白的含量、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不同类型白细胞的分类情况以及血小板的数目。�
血液常规检查的正常值表:�
红细胞 (RBC) 计数
白细胞分类 (DC) 参考值:
男: (40 — 55) × 10 12 /L
女: (35 — 50) × 10 12 /L
新生儿: (60 — 70) × 10 12 /L
中性粒细胞 (50% — 70%)
嗜酸性粒细胞 (05% — 5%)
嗜酸性粒细胞 (0% — 1%)
淋巴细胞 (20% — 40%)
单核细胞 (3% — 8%)
血红蛋白 (HB) 测定参考值
男性 120 — 160g/L
女性 110 — 150g/L
新生儿 170 — 200g/L
白细胞计数 (WBC 计数 )
血小板数 (PLT 计数 )
成人 (4 — 10) × 10 � 9 /L
新生儿 (150 — 200) × 10 � 9 /L
6 个月— 2 岁 (110 — 120) × 10 � 9 /L
(100 — 300) × 10 � 9 /L
人类对血液细胞成分的定量研究时间并不长。19世纪中叶,医学家们才开始进行血液的定量研究。最早从事这项研究的是德国医学家维若德。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当时医学最热门的血液研究工作中。1851年,他研制出一个血球计数器,设计了一种测量单位容积中血细胞数目的方法。德国医生托玛1881年又提出了一种新的血细胞计数方法。他设计了一个汲取红细胞的吸管和载玻片,载玻片中间是一平方厘米的计数区,它又被分成为400个小方块,将血液滴入计数区,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计数。这就是至今有时还在临床上应用的红细胞计数方法。同时他还设计了白细胞的计数方法。�
最早的电子计数器诞生于1956年。现今最常用的红细胞计数方法是先后进行多次改进的电子计数器计数,直至发展成为现代电脑血液分析仪,只要吸入一滴血,便可在短短的数十秒钟内完成多项血液检测指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