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营养成分含量多,特别是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非常的丰富,对缓解精神压力、紧张、乏力等有很大的功效。
小米因富含维生素B1、B12等,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效。
发芽的小米和麦芽一样,含有大量酶,是一味中药,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因此对于那些食欲不振的人来说,多吃一些小米是非常有帮助的。
浸泡:煮粥前先将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时,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米粒膨胀开。这样做的好处有:①熬起粥来节省时间;②搅动时会顺着一个方向转;③熬出的粥酥、口感好。
开水下锅:大家的普遍共识都是冷水煮粥,而真正的行家里手却是用开水煮粥,为什么你肯定有过冷水煮粥糊底的经验吧,开水下锅就不会有此现象,而且它比冷水熬粥更省时间。
火候:煮小米粥一定要掌握好火候,先用大火煮开,再转文火即小火熬煮约30分钟。别小看火的大小转换,粥的香味由此而出!
搅拌:原来我们煮粥之所间或搅拌,是为了怕粥糊底,现在没了冷水煮粥糊底的担忧,为什么还要搅呢为了“出稠”,也就是让米粒颗颗饱满、粒粒酥稠。搅拌的技巧是:开水下锅时搅几下,盖上锅盖至文火熬20分钟时,开始不停地搅动,一直持续约10分钟,到呈酥稠状出锅为止。
点油:煮小米粥放适量的油也是有一些必要的,粥改文火后约10分钟时点入少许食用油,你会发现不光成品粥色泽鲜亮,而且入口别样鲜滑。
米汤又叫米油,是用上等大米熬稀饭或做干饭时,凝聚在锅面上的一层粥油。米汤性味甘平,能滋阴长力,有很好的补养作用。清代名医王士雄在其著作《随息居饮食谱》中说:“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每收奇迹。”就是说,贫民百姓吃不起人参,江南人是用米汤当参汤,每每有奇效。 米汤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功效?《本草纲目拾遗》中做过解释:“米油,力能实毛窍,最肥人。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也。”熟地,即地黄的再制品,是中医常用的补血药。所以,吃不起人参的老百姓、没奶水吃的婴儿,喝米汤确实能强健身体。张学良成年后身体很好,不用说,就是米汤为他弥补了先天的身体缺陷。 不过,这里说的米汤必须是大锅饭中熬出的米汤,并要达到粘稠的程度才有效,米少或者太稀,都不行。 无独有偶,20世纪80年代从中国广东兴起的煲“白粥”饮食热,便是从另一个侧面印证出了“米汤滋补”的合理性。广东“白粥”并非人们所说的白米粥,而是慢火熬大米粥,在熬煮过程中不断添加米浆,这样,粥汤浓酽,米油成分充分溢出,白粥成为体虚者补身的首选佳品。 米汤中含有大量的烟酸、维生素B1、B2和磷铁等无机盐,还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等营养素。米汤性味甘平,有益气、养阴、润燥的功能,饮用它对孩子的健康和发育有益,有助于消化和对脂肪的吸收。用米汤给婴儿作为辅助饮料,都是比较理想的
小米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脂肪、纤维素和碳水化合物,营养价值非常高,一般粮食中不含的胡萝卜素,小米也有,特别是它的维生素B1含量居所有粮食之首,所含的铁量很高、磷也丰富,是其具有补血、健脑的原因。
此外,小米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对缓解精神压力、紧张、乏力等有很大的功效。此外,小米的脂肪含量也高,约为大米含量的4倍之多。小米熬成粥后黄香柔滑、回味悠长,喝之满口泛香,可滋阴补虚,民间有“养人”之说,是老、幼、妇女最适宜的补品。
小米粥是健康食品。可单独煮熬,亦可添加大枣、红豆、红薯、莲子、百合等,熬成风味各异的营养品。小米磨成粉,可制糕点,美味可口。《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发芽的小米和麦芽一样,含有大量酶,是一味中药,有健胃消食的作用。
扩展资料:
熬小米粥的几个诀窍:
1、要选择新鲜的小米,不能是陈米,味道会差很多。
2、熬的时间一定要够,至少也要半个小时以上。
3、不能偷懒,刚下米是要随时搅一下锅,防止糊底,一旦糊了底,这一锅粥可就不能要喽,文火熬时尽量少揭锅盖。
4、锅中放足量水,不可中途加水,烧开。
5、待熬至半个小时以上,加入一点点食用碱,增加粘稠度,也更容易熬熟,不过加食用碱的小米粥,其口味会受到影响。(孕产妇婴幼儿不建议放)
6、待米成花状时,更可口。
7、小米烂熟后,加入白糖调味,慢慢放入黑芝麻粉,搅拌均匀即可。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