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模型将人格分为三部分: ①本我(Id):位于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是人格的生物面,遵循“快乐原则” ②自我(Ego):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个体意识到其认识能力;另一方面使个体为了适应现实而对本我加以约束和压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③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社会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超我的力量是指导自我、限制本我,遵循“理想原则”[1] 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本我在于寻求自身的生存,寻求本能欲望的满足,是必要的原动力;超我在监督、控制自我接受社会道德准则行事,以保证正常的人际关系;而自我既要反映本我的欲望,并找到途径满足本我欲望又要接受超我的监督,还有反映客观现实,分析现实的条件和自我的处境,以促使人格内部协调并保证与外界交往活动顺利进行,不平衡时则会产生心理异常。
一、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含着各种成分。主要的是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
理特征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人格的动力,后者是指个体之间的差异。
二、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它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是人格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格积
极性的源泉。人格的倾向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三、人格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的结合,构成了一个人心理面貌的独特性,
说明了心理面貌的个体差异。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四、能力已如上述,它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的一种心理特征。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等动力特点方面的心理特征。性格则是表现
在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扩展资料:
一、人格也称个性,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ersona,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
二、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也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换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
三、面具后面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即真实的自我,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
四、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五、人格是指一个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参考资料:
人格---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成三部分:
(1)本我 是人格最主要的部分,属于潜意识,出生时就存在。受快乐原则支配,追求最大快乐和最小的痛苦。
(2)自我 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遵循唯实原则,在本我冲动受到控制后,按社会所接受的方式指导自己的行为。
(3)超我 属于良心和道德范畴。按理想原则行事,监督自我的表现。
人格的核心是性格。
性格是指个体在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心理特征。一般我们把性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大类。
性格是人格的核心,是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最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个体之间人格的差异性并不是表现在气质、能力上的差异,而是表现在性格上的差异。
性格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与特定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所以有好坏之分,具有明显的社会道德评价意义。
性格的定义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态度是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观念的一种反应倾向性,它是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因素组成。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表现在他在生活中追求什么、拒绝什么,即表现在他都做了什么上面。
而一个人怎样去做,则表明了他的行为方式。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又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态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