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尿结石”的问题。尿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疾病,其主要种类有尿酸结石、磷钙结石和草酸钙结石。 引起该病的原因很多,其中饮食、营养、环境、遗传等与结石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专家表示:输尿管结石绝大多数来源于肾脏 。多为单侧结石,多发生于中年,男性较女性为高结石成因及成分与肾结石相似,目前对尿结石比较有办法的是德脯的愈 石蓪茶,放心溶石。然后多饮水(每天保持尿量在2500毫升以上)、改造居住地水源、及时解除尿路梗阻。
然后尿道结石在饮食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多喝水,不憋尿。2、少喝啤酒。3、肉类、动物内脏要少吃。4、少吃食盐。5、慎食菠菜。6、睡前别喝牛奶。7、不宜多吃糖。8、晚餐早吃。9、多吃蔬菜和水果。10、减少蛋白质的摄入。
尿道结石临床并不多见。多数来源于膀胱及膀胱以上的泌尿系统,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或膀胱结石。结石在排出时可停留在尿道或嵌顿于前列腺部尿道、舟状窝或尿道外口。少数继发于尿道狭窄、尿道闭锁、异物或尿道憩室。原发于尿道的结石相当罕见。一般为单发结石。合并感染的结石成分多为磷酸镁铵。女性尿道结石多数发生于尿道憩室内。
1疼痛:原发性尿道结石常是逐渐长大,或位于憩室内,早期可无疼痛症状。继发性结石多系突然嵌入尿道内,常突感尿道疼痛和排尿痛。疼痛可向阴茎头、会阴部或直肠放射。
2排尿困难:结石引起尿道不全梗阻,可有尿线变细、分叉及射出无力,伴有尿频、尿急及尿滴沥。继发性尿道结石,由于结石突然嵌入尿道内,多骤然发生排尿中断,并有强烈尿意及膀胱里急后重,多发生急性尿潴留。
尿路结石是比较常见的结石,既包括肾结石,也包括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等等,导致尿路结石的原因比较多,和个人的生活习惯有着重要的关系,比如说不喜欢运动,喜欢饮酒,吸烟等等,另外地区不同,饮水条件不同,也是诱发尿路结石的原因。
另外也有相关的专家解析:尿路结石在肾和膀胱内形成,尿中形成结石晶体的盐类呈超饱和状态,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不足和核基质的存在,是形成结石的主要因素。了解了原因,就要积极面对,建议使用中医可以喝德蒱楡-石蓪茶排出尿道结石。
1、尿路因素
患前列腺肥大患者引起尿路通畅度下降,残尿量增加,膀胱结石生成机会增大;输尿管先天狭窄致肾盂积水易成结石,同时结石梗阻尿路又使尿道结石生长加快;尿道结石绝大多数来自膀胱和肾脏的结石。
2、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如地区的差异,气候条件差异,如炎热的地区可因出汗多导致尿液浓度升高,水质中钙质成分的增加使尿道结石更易于形成。社会条件——动物蛋白摄入过高使儿童膀胱结石较多;水果、蔬菜丰富的地区草酸盐类结石增多;生活物质丰富使上尿道结石增多,非洲少数贫困地区膀胱结石多见。
3、个体因素,遗传因素
有些常染色体遗传所致的肾小管功能障碍,先天性酶缺欠等都是与结石形成关系密切的一些遗传疾病。结石病患者的家族中结石病发病率高于非结石病患者家族。 B、疾病:一些疾病如甲亢,皮质醇增多症,长期卧床,溶骨性骨肿瘤,等等都有诱发尿道结石形成的可能。其它代谢异常,除一些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引起的代谢异常外,还有一些原因不十分清楚的代谢异常,如特发性高尿钙,特发性高尿酸等。
水:95 %、蛋白质:0%、葡萄糖 :0%、尿素 :18 %、尿酸:005%、无机盐:11%。
尿液,俗称“小便” 、“尿”。是从生物体中排出的代谢废物和毒素,是一种液体,一般呈**或无色。人类尿液形成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扩展资料
正常人在正常饮食饮水前提下,每昼夜排出的尿量大约在1000~2000ml之间。身体出现异常时,表现在每昼夜尿量显著增多或减少,甚至无尿。
每昼夜尿量长期保持在2500ml以上情况,称为多尿。每昼夜在100~400ml范围,为少尿。若每天尿量不到100ml,为无尿。如果尿量长时间超过身体水分入量,会使体内水分丧失过多,导致脱水。
—尿液
有些尿结石的病人可能还存在内分泌方面的疾病,比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病人就很容易形成尿结石;有些梗阻性的病人也容易形成尿结石。
当然,尿结石可能还跟病人自身的体质有一定的关系,有些病人可能是结石体质,很容易形成尿结石;有些可能不适当的饮食也可能造成尿结石。
还有些病人可能跟他生活的区域有关,例如有些山区的病人可能尿结石的发病率会明显的增高。
正常的尿液成分
初中生理卫生课文中在提到尿液的成分时指出,尿液中除水分外,还含有无机盐、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除这些成分外,尿液中到底还含有哪些成分?它们是由哪些物质代谢产生的?下面我们就谈谈这个问题。
一般来说,在一般膳食情况下,24小时排出的溶质为47~65克,其中一半为尿素。四分之一为氯化钠,其余四分之一为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成分。
一、含氮物质:主要有尿素、尿酸、肌酸和肌酐、氨基酸和氨等。
1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产物,在肝脏解毒时产生,在尿中的含量随蛋白质代谢情况而改变。尿素含量的变化亦见于某些疾病。严重肝功能障碍会影响尿素合成,尿素排出量减少。糖尿病患者的组织蛋白分解增多,尿中尿素含量增加。慢性肾炎患者,由于肾功能障碍,排泄减少,尿素排出降低,血中尿素含量增加。
2尿酸:是嘌呤类化合物的代谢终产物。大量食入含核蛋白丰富的食物,或体内细胞大量分解,尿中酸排出量就会增加。尿酸在酸性尿中易析出结晶形成结石。
3肌酸和肌酐:肌酐是肌酸的代谢产物。肌酐的排出量比较恒定,排泄方式主要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4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质代谢的正常产物。机体保留氨基酸的能力很强。尿中只有微量的氨基酸。但当患有严重糖尿病、肝病和某些遗传性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缺陷时,尿中才排出较多的氨基酸。
5氨:尿中所含的氨以铵盐的形式存在,系在远曲小管中生成。生成的氨,由远曲小管分泌至管腔内,与氢离子结合成NH+4。它与Na+交换,能使机体排酸保碱。氨的排出量对体内维持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酸中毒时,尿氨排出量增加。
二、其他有机化合物:如马尿酸、结合的葡萄糖醛酸、乳酸、β—羟丁酸、草酸和含硫的化合物等。
马尿酸是由苯甲酸和甘氨酸在肝内结合而成,是机体对苯甲酸的一种代谢方式。结合葡萄糖醛酸也是肝内解毒作用的一种方式。当剧烈运动和因各种原因引起肌肉组织缺氧,使无氧氧化增强,血乳酸增多时,尿乳酸排出量也增多。草酸来自蔬菜,草酸钙在酸性尿中易排出,成为尿结石的成分。—羟丁酸是酮体的主要成员之一,当机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尿中可出现酮体。
三、电解质:尿中的无机盐类主要是Cl-、Na+、K+和磷酸盐等。尿中Cl-和Na+的排泄常伴随而行,食入的多,排泄的多,少食少排,体内缺乏时可以不排。K+则不同,即使体内缺K+,只要有尿仍随尿排出。所以肾脏保Na+的能力比保K+强。
另外,尿中虽有少量蛋白质和糖,由于一般方法检查不出来,所以被看成是生理性的。如在尿中检查出蛋白质和糖则认为是病理性的。
尿结石形成病因没有搞清,但是尿结石形成的诱因有很多,比如年龄、性别、职业、社会经济地位、饮食成分和结构、喝水、气候、代谢、遗传都是诱因。上尿路结石好发于20-5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性一般有30-50岁左右。因此,其间隙期间近40岁左右,发病率大大上上升。因此,结石提示与经济收入、饮食结构变化有关。实验证明饮食中动物蛋白、精制糖增多,纤维素减少,都可以促使上尿路结石形成。大量饮水,可以减少尿中结石形成,相对高温环境活动减少,都可以导致结石形成。通常4个层面的因素,外界环境,个体因素,泌尿系统因素以及尿液成石因素,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个体因素包括种族遗传因素,饮食习惯,代谢性疾病和药物等。泌尿系统因素包括肾损伤、泌尿系统梗阻、感染、异物等。上述因素最终都会导致尿液中各种成分的过饱和,抑制因素的降低,滞留因素和促进因素的增加等机制,最终导致肾结石形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