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声母和辅音的关系
作为音节开头部分的声母,都是由辅音充当的。凡不是辅音音素的,都不能作声母。
在普通话语音结构中,除了n和ng以外,其它的20个辅音全部可以作声母,并且也只能作声母。n既可以作声母,也可以作韵母中的韵尾,ng只能作韵尾。
2、韵母和元音之间的关系
普通话音系中的元音音素都可以单独做韵母。
由两个或三个元音复合成韵母,但须遵循一定的组合规则,比如只能由高元音i,u,ü作韵头,i,u作韵尾等。
扩展资料
声母共有23个,它们是b、p、m、f、d、t、n、l、g、k、h、j、q、x、zh、ch、sh、z、c、s 、 y、w、r。
韵母24个,单韵母是a、o、e、i、u、v;复韵母是ai 、ei、 ui 、ao、 ou、 iu 、ie 、ve、 er、 an 、en 、in、 un 、vn 、ang 、eng、 ing 、ong。
整体认读音节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共16个,它们是: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前鼻音韵母an 、en 、in、 un 、vn;后鼻音韵母ang 、eng、 ing 、ong。
声母与辅音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
声母是音节的一部分。
辅音是音素的一个分类。
二、范围不同
辅音的范围比声母大。声母(除零声母)都是辅音,而辅音不一定是声母。辅音不仅能做声母,也能做韵尾,还可以自成音节。
元音和韵母的区别:
1、总数不同。元音只有10个,而韵母则有39个。
2、韵母分为三类:单韵母10个由单元音充当;复韵母13个由元音跟元音构成;鼻韵母16个由元音和鼻辅音共同构成。
3、结构成分不同:韵母不仅包含有元音,有的还包含有辅音,即以辅音作韵尾,是韵母的组成部分。例:“山冈”(shān gāng),其中的ān、āng是韵母,而辅音n、ng则充当韵尾,是韵母的组成部分。
凡是元音都可以做韵母或作为韵母的一个组成部分,但韵母不全是元音,辅音n、ng也可以和元音结合起来做韵母,可见韵母的范围比元音大。
声母,是使用在韵母前面的辅音,跟韵母一齐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音节。其他汉藏语系语言也有类似的结构。一般由辅音充当,即首辅音。
辅音的主要特点是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要分别受到各种阻碍,因此可以说,声母发音的过程也就是气流受阻和克服阻碍的过程。
韵母响度大、能延长、有音节核心而且是音节中可押韵的部分。而声母则通常响度低、不能任意延长而且不用于押韵。
扩展资料:
与辅音的关系
现代汉语的“声母”一般由“辅音”充当,反之不然,而且二者从概念上而言也是存在区别的。“声母”和“韵母”是中国传统音韵学的术语,是针对单个汉字(包括无准确书写形式的纯口头语用字)的读音按照发音结构的前后成分划分,适用于现代标准汉语或相关方言。
“辅音”是西方语言学的术语,是对最小发音单位(音素)按发音特征的分类,适用于任何语言,不限于针对汉语及相关语言。辅音既可以出现在声母中,也可以以韵尾的形式出现在韵母中。
虽然现代汉语中的声母只由一个辅音组成(忽略有争议的“零声母”),但古汉语中可能具有由多个辅音组成的复辅音型声母。因辅音有清浊音之分,由单个辅音构成的声母也可能有清浊音成对存在的情况。但在现代汉语中,大部分清辅音对应的浊辅音已经消失。
参考资料:
首先呢,并不是所有的语言都是辅音多,元音少。也有辅音少的(具体是哪些种,因为名字比较偏,一时想不起来了)。一种语言,它的语音成分无非是辅音、元音、声调、韵律(并非所有语言都有声调,但辅音元音一般来说都有)这几部分,并不是所有语言都是辅音比元音多,而是语言通常会在辅音元音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即二者一种多些,另一种就少些,只要它们的搭配组合可以生成一定数量的音节,就可以。如果一种语言中辅音元音都不太多,那可能就需要在声调等成分上想办法增加区分度了。虽然并不是所有语言都辅音多,但确实常见的许多语言都是辅音多。我想其中至少有一些在发音动作方面的原因。辅音的特点是声带可能振动,可能不振动(分别对应浊音和轻音),气流在口腔中的某点受到阻碍(可以先阻碍后解除,也可能只阻碍不解除),发音时相关肌肉的紧张度比较不均匀,总有一些肌肉比另一些更紧张。而元音的特点是,声带振动,气流在口腔中不受阻碍,自然流出,发音时相关肌肉的紧张度比较均匀。不论辅音或是元音,都要在发音上和听辨上有区别,才能组合起来表达不同的意义。根据上述辅音的特点,其发音的阻碍点比较清晰,听辨上,相互间的区别也比较明显,在口腔中的各种不同位置(从双唇一直向内到声带的沿途各点)都可以形成对气流的阻碍,所以在口腔有限的空间里,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区分度比较好的辅音位置,同时再加上不同的辅音发音方法(送气不与送气等),就可以组合出多种辅音。元音与之不同,它没有气流阻碍的点,发元音时舌面向前一点或向后一点,理论上是不同的元音,但交流中区分度不好。我们可试试发“啊”,保持“啊”的口形不动,舌头整体向后移动,听起来仍然是“啊”,如果你在说话中用后一种啊代替前一种,别人至多觉得怪怪的,但不会影响意思的表达。也就是说,一个可以用于交流的元音,不在一个点上,而在一个区域当中,只要在这个区域中,都是可以接受的。口腔的体积有限,我们说话时又有一个经济原则,即用较小的付出传达较多的意思,因此我们不可能极其夸张地张大嘴巴,拉深口腔,以使元音出现在极不寻常的位置上。这样一来,口腔里的体积就更小了,舌头通过上下前后移动能实现的“区域”也就很有限了。所以虽然理论上,毫厘之差,元音都是不同的,但在交流实践当中,仅差毫厘意义不大,基本会被听辨成一样的,因此为了有区分度,口腔里能安排得开的元音也就比较有限了。虽然许多语言辅音在数量上比元音多,但是元音的重要性却并不因此下降。一般来说,一个单词里,怎么也得有一个元音,不然“撑不起”这个单词。我们很难想像某种语言可以连发一大串辅音但其中完全没有元音,那是一种很搞笑的画面,这种话听起来肯定像卡了鱼刺之后的效果。但是,大多数语言都有单独由元音构成的单词。汉语在这方面更有代表性,汉语中元音的优势地位表现得非常明显,首先,汉语音节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第二,汉语是声调语言,声调是区别意义的重要成分,而声调本身是音高的高低变化,只有乐音才有音高,因此要想表现声调,声调就必须在元音上,因为发元音时声带有规律振动,元音属于乐音。所以说,汉语中元音是承载声调的,声调区别意义的作用(即妈麻马骂是不一样的)是依托在元音上才得以实现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汉语中单元音的数量不算多,但丰富的复合元音以及元音承载的声调是区别意义的重要成分,元音的优势相当明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